学校教育资源

2024-04-12

学校教育资源(精选8篇)

篇1:学校教育资源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使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数字资源、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是外延和定义都不同的三个概念,一线教师常常将它们弄混并不加区分地应用。本文从课堂应用入手,着重?U述了三者的转化过程及教学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9-02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不可能不使用数字资源,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哪些数字资源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纳入课堂成为教学资源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通常,把利用信息化终端设备看到听到的都称之为数字资源,可简单将其划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含动画)等。一般来说,一线教师除了手中有限的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外,更多地是利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听课中,笔者发现,教师将原生态数字资源放置在课堂中充当教育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网络数字资源在升级为教育资源之前,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筛选。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寻找所需教育资源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做法。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取舍”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性质的把握和对教材的理解。一位教师在讲《满江红?抒怀》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音频来感受诗文的节奏,这个视频中的朗读是表演性质的朗诵,听着让人很不舒服。且不说提倡语文教师课堂上范读课文,单从数字资源的选取来看就很不恰当。

2.下载。确定数字资源并下载。文本、图片的下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视频下载是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下载工具和下载方法。“硕鼠”“稞麦”是两款性质相同的下载软件,适用于国内大多数主流视频网站,具体使用方法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自己下载摸索使用。另外,还可以等网上视频全部播放完毕后,在IE缓存文件中寻找视频文件。当上面的下载方法都无效时,教师可以使用“快剪辑”“喀秋莎”等录屏剪辑软件进行选择性录屏,这样可得到需要的视频。

3.处理。从教育资源专网上下载的可能是教育资源,但从公网上下载的数字资源绝不是教育资源,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材目标、教学过程等需求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成为教育资源,如截取、增效、重组等。将网络原生态的数字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是教育资源应用的大忌。一位教师讲《生物育种》一课,用下载的某日《新闻联播》视频导入新课,长达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介绍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状况的仅有几十秒。教师课前对自己提供的资源并没有进行截取,“东拉西拽”了一分多钟学生才看到了预定的内容。

这里的“筛选”体现的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素养;“下载”和“处理”显现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是不是经过了上面三个步骤后形成的教育资源就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可以把具有教育属性的数字资源统称为教育资源,但不能说“差不多”的教育资源就可成为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将一个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审视。这是将拥有的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的。首先,要审视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的契合度。这是资源应用的关键,契合度越高融合度就会越高。其次,要考虑教育资源的放置位置,是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还是放在课中优化课堂结构,或放在课尾梳理总结。不同的教育资源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听课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应用教育资源方面都存在“跟着感觉走”随意使用教育资源的现象。在初中思想品德《自觉维护正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好汉歌》引入,并让学生找出《好汉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与教学主题“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这样不加审视地随意使用数字资源对教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2.加工。一个教育资源在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教师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用这个资源?我用这个资源干什么?……使用资源的目的和作用等搞清楚之后,教师一定要动手对即将纳入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度加工,使之契合教学目标,将其提升为教学资源。即使使用《好汉歌》这样的短资源也不能让其全部呈现,应该截取与教学目标最相近的那一小节,大概就几十秒的时间。对于网上得来的较长的数字资源,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进行加工、重组的工作就更不能少。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阿炳与二泉映月》一课时,一位教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二泉映月的录制过程》。此片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呈现,时间很长,这位教师将此纳入教学过程中,但没有进行任何加工重组,而是边讲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拖拽”观看,将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使用资源给教师的警示是:缺少加工的数字资源很难与教学目标直接融合。

3.诠释。教师将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应用目的和作用,其次要做好资源的诠释准备工作。此项工作对从长篇电视连续剧中截取的视频资源来说尤为重要,某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从电视连续剧《戚继光》中截取了一段大战前戚继光的阵前训话,时长约3分钟。学生看完后,教师问:“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一个女生脱口而出:“帅气!”全班哄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播放截取视频前,既没有对视频前后背景及截取视频本身进行简要介绍,也没有提醒学生看视频时重点观察什么。学生看到的只是1个年轻英俊的男演员在队伍前走来走去说着话。“帅气”的答案就不难解释了。课后调查更发人深思:笔者随意问了5位学生,“那个年轻的男演员扮演的是谁”?只有一位学生答出来了,还有4位学生竟然说不知道。

当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这两个因素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变得比传统教学过程更难把控。笔者认为,教师恰当使用数字资源,必须提升两种能力:一是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能力,因为数字资源不等同于教育资源;二是将教育资源升级为教学资源纳入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因为教育资源不等同于教学资源。当然,任何能力都是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的,但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反思与总结。

篇2:学校教育资源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库建设是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在此环境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主要论述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分类来源与建设中需要注重的环节。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

一、概述

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教育教学被广泛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校园网络等,都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许多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由于缺乏网络教学资源而难以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学校硬件设施的闲置和浪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教育的逐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建设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

二、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来源与分类

1、概念的界定

(1)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从技术上看,它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说,它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必然选择。

(2)所谓“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3)“教育资源建设”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它的含义:一是素材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重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第三个层次资源建设的评价与筛选,需要对评价的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它们的特色。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来源

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2.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3.每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

1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4.教育软件主要分成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管理软件两大类,对于其中的一些资料性软件可以将他们的教育资料导入资源库。比如,有一个英汉词典类的教育软件,其数据是保存在文本文件中的,那么,将文本文件转换成资源库的数据库格式,这样就可以导入资源库了。

5.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例如我们学校对青年教师定下每学期

“五个一”要求,即“一篇论文”、“上一节网络课”、“一个优秀课件”、“一张试卷”、“读一本名著”,这样资源的选择也就多了。

3.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分类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的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三、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需注重的环节

1.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整合、共享、共建

“整合”就是广泛收集、筛选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再加工。

“共享”是指学校教育资源对外开放,与外界交流,互相学习,使已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的学校充分共享资源。

“共建”是指为了确保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调动所有能调动的相关人员,按照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在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创造性,及时为教育资源库补充新鲜血液。

2.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当前各地或一些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可谓是五花八门、品种众多,在一片繁华的背后却存在着脱离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的问题。所以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要体现以下基本思路:规范性、可持续性、适用性、开放性、前瞻性。

(1)规范性

结合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对教育资源数据实施规范的定义描述。有利于实现资源互换与共享。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基本特点和教学应用需求的同一性,对教育信息资源内容进行的定义分类。有利于在学校的推广和应用。

(2)可持续性

教育资源建设要符合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还要兼顾各类教学需求。改革“征集制”为“立项制”;改革“评审制”为“监理制”。节约资金投入,为学校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建设教育资源库的过程,更注重发展机制的建设。

(3)适用性

结合中学课堂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需求,提供更加适用的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利用信息化建设,扩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空间。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选择较为经济实用的技术模式。

(4)开放性

技术规范的开放,特别是底层技术标准实现开放性。有利于不同的资源库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教育资源。建设学校的开放。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教育资源。

(5)前瞻性

资源建设的基本规范应适应较长时期的发展。资源的使用方式应适应教师使用的需求。资源的内容建设应适应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

3.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要求

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要有可靠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简洁性。满足这四点特性能更好的建设教育资源库,从而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

(1)可靠性

教育资源的庞大数量决定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缩短大批数据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并保证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灵活性

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和扩展性,它可以集中管理资源库中的所有素材,也可以将素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保证资源条理清楚,专业学科明确,便于使用和查找。

(3)开放性

网络教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

(4)简洁性

资源库管理系统面向用户的操作界面应该是友好、简单、导航清晰。界面上的内容应该形象、直观,能为用户提供多层检索功能,保证用户迅速查阅资料。

4.教育资源库的作用

(1)企业和教师、学生开发的资源描述和分类一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实现最佳效益地使用和传递。

(2)开发数据库和资源管理平台有一个基本的规范,教育教学资源互换和共享成为可能。经费和时间不必耗费在重复购置和掌握资源平台上。

(3)促进技术人员与教师结合开发资源。企业重技术实现和服务,教师重教学资源使用。学生也能成为资源的创造者。

(4)资源和资源信息大范围有效传播,优质资源得到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资源传播发挥作用

5.教育教学资源的评价

教学资源的评价是对资源建设质量的把关,在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它们进行评价:(1)资源的教育性 :考虑所整合的资源的教育意义,看它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2)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的整合是否客观、科学,资源提供的知识性是否比较强,能否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参考,是否有错别字或使人产生歧义的科学性错误;(3)技术性:资源提供的清晰度与画面结构以及课件、文本等运行的技术要求是否与现行浏览器相符;(4)艺术性:主要是针对多媒体素材而言,主要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情节的生动性、构图的合理性以及画面的灵活性等几方面来考虑。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1)资源建设人员和技术支撑缺乏。由于我校信息技术方面没有专业人才,都是“半路出家”的,虽懂得很多,但不够专业,很多技术上的支持还不够。

(2)资源建设中既要注重静态资源的收集又要注重动态的学习资源。

建议: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应该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而不是笼统地布置任务什么的,结果呢?老师还是操作不来。同时,学校也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比如,派员去专业培训。总之,资源库建设要树立服务于教学的建设理念,把资源库建设与改变传统的教学

模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的建设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

在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五、结语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作为一种信息活动,对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信息的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的建设应该以应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不断完善,才能精益求精,才能建设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库,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朱凌云、余胜泉《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

2.魏健、《狠抓教育资源库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篇3:学校教育资源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率,公平,教育资源,优化

1 概述

当今, 各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一个关键问题, 面对国际强权的压力, 如何产生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培养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 以避免未来被欺侮、被侵略的可能命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加快, 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学费的较大提升, 可以预言, 未来中国的主宰者将是现有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的孩子们。对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凭借个人的能力有可能通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变自身在社会上的地位, 但高等教育的快速产业化使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利用各自的优势挤压了他们优化自身能力的机会。那么, 弱势群体的孩子们的希望在哪里, 他们的前途又在哪里?

上述两个问题中, 第一个提出了高等教育效率的问题, 第二个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两个问题的综合, 就是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就是总目标。对这个总目标进行分解, 可知, 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就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这使高度概括的总目标具体化了。对总目标具体化后可得到三个分目标, 目标一:高等学校制度资源优化;目标二:高等学校人才资源优化;目标三:高等学校教育资金优化。

2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分类

将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 存在于高等学校内外并能服务于高等学校教育任务的不同形态资源的总体。

在我国, 政府主导着高等教育市场, 同时高等学校作为市场的供给方, 社会作为市场的需求方。基于这种认识, 按来源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 将其分为三类。来源分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来自政府的教育资源有高等教育法规、政策;高等教育资金;科研教学项目。来自高校的教育资源有党委、行政组织及领导;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知识成果;管理人员;教师群体;设施、设备、物品。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合法收入;科研教学项目;企业捐赠与支持;生源;校友;声誉。

在分类的基础上, 下文将对来自高校自身的“党委、行政组织及领导”、“管理人员”、“教师群体”和“研究生 (本专科生) ”, 以及来自政府的“高等教育资金”的教育资源进行探讨。

3 对三个分目标的分解

3.1 分目标一:高等学校制度资源优化

高校组织制度资源优化的目标是:实现党政管理的高效率;实现教学、研究的自由与自治;建立起管理层与教师群体间的互动协调机制;形成高校特有的先进的组织文化。实现目标的基本思路是要对现有的高校组织机构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安排。

目前, 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党政职能部门偏多、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比例偏低的现象, 造成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同大学职能不相称。为了达到高校组织制度资源优化的目标, 必须对现有的党政部门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进一步调整。比如, 可以把政策研究室、高教研究所、网络信息服务中心以及发展计划处合并成为学校的发展研究中心, 使高教政策研究、高教理论研究、高教信息获取、高教规划这些紧密联系的职能统一在一个部门。如果不做这样的调整, 则党政职能部门将继续成为高校组织结构的主体, 教师人数与干部和工人人数的比例就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从而教师的主体地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确立。

3.2 分目标二:高等学校人才资源优化

3.2.1 高校教师群体的优化

教师群体的优化, 目的是使全体教师 (包括教辅人员) 在教学与科研两个部门间合理配置, 得到最优的教学与科研产出。

为实现这个目的, 就要把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主要地放在科研岗位上, 把擅长教学的教师主要地放在教学岗位上, 同时还要加强两个部门教师间的交流与融通。实现目标的另一个工作, 是要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评价与监督。让竞争在所有人之间展开, 使教师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此外, 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包括继续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提高基础学科师资后备人员的水平以及提高应用学科年轻师资的水平;减少人才流失, 包括改善学术和研究环境, 改善生活条件, 通过提供培训稳定教师队伍;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

3.2.2 对高校管理人员的优化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因此, 我国高校的党政管理, 必须有助于、有利于学校中心任务的完成;凡是无助于、不利于学校中心任务完成的党政管理制度与内容, 都要进行改革, 以适应学校的中心工作。实现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优化这个目标就必须根据个体特点, 合理组合、调配人员, 在合理组合、调配的基础上, 设计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使管理人员释放出最大的工作效能。

3.2.3 对高校学生的优化

高校的人才资源也包括全体研究生和部分优秀的本专科生。在此将研究生群体作为主要的论述对象。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 这就需要控制研究生的规模。根据现有研究生导师的力量, 科学、合理地编制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计划, 以控制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和培养质量;提供、创造相当数量的助教、主管以及其他能够让研究生尤其是自费研究生勤工助学的岗位, 使研究生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学习、研究。此外, 还应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我们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创新, 为研究生的发展与成才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既能充分发挥自我, 又能有相当的机会锻炼并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3.3 分目标三:高等学校教育资金优化

资金投入是资金使用的起点, 也是资金使用的前提, 可以通过编制成本计划来对资金进行优化。为使教育资金得到优化, 发挥出最高效益, 应该在制订成本计划之前对各部门、各项目的资金使用率进行评估, 制订出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实现该目标的措施, 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 把成本浪费降到最低。

为确保资金使用目标的实现, 还必须重视对资金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控制, 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为使对资金使用的控制有效, 首先要把资金控制的标准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和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让部门领导和教职员工都明确其意义, 并使资金的成本管理与他们的利益挂钩, 从而激励大家自觉采取措施, 积极主动地去控制资本成本。其次,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信息沟通渠道, 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了解各阶段资金使用进程中的偏差, 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最后, 还要通过资金成本核算, 对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并找到原因, 以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未来行为。

4 结论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 都需要合适的系统方法论作为指导, 同时也需要多学科的观点和研究手段作为支持。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问题的结论是:组织制度的优化是关键, 它决定着优化的根本取向和最终成效;人才资源的优化是基础, 它决定着高校中心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教育资金的优化是保障, 它决定着高校各项工作能在什么程度上得到完成以及完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贯虹, 方刚.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郝勇, 范君晖.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胡保生, 彭勤科.系统工程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篇4:学校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特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 教育资源及其类型

《辞海》中资源的定义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中国资源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解释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目前比较统一定义是:所谓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教育资源最早产生于教育经济学领域。“教育资源”一词在国内首先由韩宗礼于1982在《试论教育资源的效率》一文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为进行各种教育所提供的财力、人力、物力条件”3。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教育资源的界定基本都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划分教育资源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多样的分类。根据CELTS-31的规定,教育资源可以分为9类:a媒体素材b题库c试卷素材d课件与网络课件e案例f文献资料g常见问题解答h资源目录索引i网络课程。

2 开放教育资源及其内容

“开放教育资源”一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首次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供的开放的教育资源,为非商业化目的的使用者讨论、使用和改编。

开放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组织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的解释:开放教育资源是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它存在于公共领域或是已经获得知识产权许可——允许其他人免费使用或再利用4。维基百科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免费、开放提供的教育材料和资源,可以被任何人使用,可以在一定许可下修改、改进和重新分配。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修正性定义:免费、公开地提供给教师、学生和自学者的,可反复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使用的数字化材料。

为进一步弄清楚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一般认为OER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全部课程、课件、内容模型、学习对象、文献集和期刊。2、工具:支持学习内容开发、使用、再利用和传递的软件,包括内容搜索和组织的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内容开发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3、实施资源:促进材料公开发行的知识产权,为取得最佳实践以及将内容本地化的设计原则。

3 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比较

3.1 教育资源的属性

(1) 稀缺性

人类对教育資源的需求量总是大于教育资源的供给量。无论哪一时期、哪一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教育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尤其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其稀缺性更为明显。

(2) 不均衡性

一般来说,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需求量更大,但明显发达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多。而且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其教育资源总量也相差极大。

(3) 消耗性与可变性

教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中有的具有消耗性,如物质的资源,因而教育资源必须不断进行更新和补充。教育资源又有可变性,如无形资源的思想和理念,都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4) 质量优劣不同

优质教育成果的取得,是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集合而成的,教育参与者的能力和教学硬件条件都会影响到教育资源的优劣,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都不是统一的。

3.2 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

开放教育资源是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教育资源的属性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来说也是有一定适用性的。但开放教育资源本身又区别于教育资源,因此,它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1) 开放性

首先这种教育资源存在于公共领域;其次对于所有需要它的人,都是可获取的;再次大部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再利用的。

(2) 广泛参与性

开放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以是教育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它增多了资源的来源途径,促进了人们的积极参与。

(3) 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开放教育资源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使用的教育资源,它广泛存在于网络中,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是学习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资源,所以它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4) 依托技术

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仅仅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材料,还需要发挥硬件系统对教学的支持。

4 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潜力

自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浪潮。

开放教育资源鼓励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参与,鼓励每个人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利于弥补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开放教育资源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帮助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获取较多的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有利于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时的传递到全球的每个角落;研究开放教育资源,加强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使用,促进大家共同交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且其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这有利于完善自主学习服务体系,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有助于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开放教育资源依托于共享平台,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这也使得对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开放教育资源或称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连接的桥梁;学习者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处于一种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它将成为促进人们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积极地作用;其推动知识的共享,促使教育体系走向不断的开放,对教育改革也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89.

[2] 石玉林.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韩宗礼.试论教育资源的效率[J].河北大学学报,1982(4).

[4]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viewing initiatives and issues [J].Open Learning,2009(2).

篇5: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实事求是地说,国家对农村义务阶段教育的投入正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推行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并为贫困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学校维修、合格学校建设等等,都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仍然很大,其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信息社会把原本落后的农村办学条件再一次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同时,现行的投入机制也存在一定缺陷。

之一,生均150元/期(小学)的保障经费,此额度只能算是学校的“最低生活”标准。一所学校(尤其是学生人数偏少的学校)有那么多事要做,日常办公、常规维修、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等等,那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们还有“学前教育”这一块作依托,一旦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小学教育经费所面临的境地将更为尴尬了。

之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税费体制改革后,逐步取消了教育附加费、教育集资、农业税等,财力逐渐向中央财政集中,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相当的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村)却步入了困境。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日益增加,地方财政自身都苦不堪言,对教育的投入就可想而知了。但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面对此种现状,相对吃紧的县级政府难免捉襟见肘,迫于财政的压力,其对教育的投入仅仅满足于人员的支出(工资),而对改善办学条件等的投入被日益弱化。

之三,村级小学的教育投入被忽略,办学条件堪忧。按照政府办学的基本原则,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村级政府,可近年来,由于很多村级政府没有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自己的日子都是苦巴巴的,哪还有什么钱来用于教育?其对教育的投入几近为0。如此一来,造成村级小学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师办公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各类设施日益设备陈旧甚至破损,这些开支皆无出处,虽然明确由村管,可村里无能力管,出现了实际上仍由学校自己苦撑的局面。

篇6: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体现“共驻共建、双向服务、资源共享”教育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学、实训、培训、生活等基础设施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强大学的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甲方教育资源面向乙方企业及其所属科研院所开放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向乙方提供

(一)1、停车场;2、运动场;3、会堂及报告厅;4、学校食堂;5、教学楼;6、活动中心;7、健身中心;8、其它场地补充:________________。

(二)共享时间(星期天和节假日):

上午: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注意事项

(一)进入甲方场地,必须遵守甲方有关规定,不得影响甲方正常教学秩序;

(二)服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

(三)注意仪表仪容,符合学校守则要求;

(四)爱护学校设施;

(五)开展各类活动注意安全;

(六)遇突发事件及时报告校园保卫部门;

(七)学校如有临时性重大活动暂停开放;

(八)需在协议签定后_____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费用___________元。

三、违约责任

(一)甲乙双方若有一方违约,则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赔偿金___________元整。

(二)以上相关约定,只要有违其中一条,即视为违约。

四、争议解决

由于本协议有关事宜引起争议,协议双方应首先力求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在一方提交书面通知要求其他各方开始友好协商后________天内,此争议仍未解决,可向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本协议一式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份,本协议自签署后生效。

甲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

签署时间:20___年__月__日

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

篇7:学校资源应用计划

为了使教育项目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手段,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使我校的教育资源项目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现代教育资源利用计划。资源应用要做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实现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教育资源的方法,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改变,使传统教学手段转向现代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课程整合。

一、资源应用的方式:

1、利用斑斑通设备和下载资源上光盘播放课。

2、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并利用上面的资源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3、利用IP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下载与教学同步的课件、精彩课堂,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于教学中。

4.利用电化教育资源的“专题教育栏目,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卫生、法制法规、安全、环保等教育。

5.结合斑斑通教育资源,进行教师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 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等的教研活动。6.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或 说课、讲课、评课活动。

7.充分利用斑斑通资源和网络资源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备课等。

二、资源应用措施:

1.将教育资源的利用列入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计划之中,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拟定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2、每学期要将教育资源应用列入各科教学计划之中,每人每周使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3.科任教师每人每学期最少制作1份课件,撰写教育资源应用与教学的随想、体会的文章、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4.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每月一次。

教学资源的划分由于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一般有: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3)网络课件库:按一定知识点组织起来的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有利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扩展学生兴趣的参考资料或适于网络运行的课件;

(4)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这些教学资源都是有层次,有组织,科学地组织起来的,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应用平台,方便教师搜索,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让教学资源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篇8:保障教育公平共享教育资源

关键词:标准,理念,评价体系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8月2日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通知,此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必将推动学校管理水平上台阶,实现学校治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念、行为等将发生重大转变。

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本标准要求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此标准在理论上可谓“公平”“、公正”,但在现时学校实际操作过程中受不同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考核标准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现实中有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一所学校及校长管理水平好坏的唯一标准,校长则不得不以学生考分来考核、评价教师,唯学生考分论“英雄”,导致学校以“入学考”及各种理由拒“差生”入本校门,教师也寻找各种机会和理由将“差生”赶出自己的教学班,剥夺了学生依法受教育的权力,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如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甚至导致学生因一时想不开而跳楼自杀等偏激行为。欲改变此现状,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切实改进 : 1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真正地以法以规制定学校管理及校长管理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2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克服“唯文化理论知识至上”的陈旧观念,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学生的差异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标准要求学校管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这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创新德育形式,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工作者则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等完成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和提高。在实际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管理者须摒弃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轻视学生的品质、各种能力、艺术素养等旧的传统落后观念,制定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评价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行为也要发生重大变化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本标准要求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当下要求教师熟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举止文明礼貌,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要求,加强教师基本功考核,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保障其培训经费。鼓励教师利用网路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些要求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讲,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对学校管理的更新更高要求,充分利用灵活多样、切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的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快乐学习的有效奖励机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必须努力提高教学中的倾听技能、教学中的沟通技能、教学中的合作技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技能,以及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倾听——使课堂更精彩 ;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形成共识,荣誉共享,使人心悦 ;学习指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快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空间,帮助学生选择讨论的切入点,帮助他们从已知的知识库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在其困惑时给予点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丰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教师应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资源的挖掘能力、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达到了这些目标,教师专业发展将有质的飞跃,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教师整体素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才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标准要求学校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这就使得学校必须切实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充分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社区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科学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活动 ;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学校按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备设施 ;建立图书馆(室)、实验室、功能教室的使用管理制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使用效益。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克服以往的“应试教育”心理,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外的闪光点,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切实对照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决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在尊严、轻松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营造和谐安全环境

1. 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定期对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饮用水安全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

3. 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

4. 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树立尊重差异的意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做到这些,学校才能为师生创造安全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包括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 ;发挥教代会的作用 ;落实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等,保证职工、学生、相关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

2. 构建和谐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 ;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 ;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 ;有序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

上一篇:安乡职业中专下一篇:圣诞节对朋友微信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