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

2024-04-12

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精选3篇)

篇1: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

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

2010-9-18

(一)教学楼命名思路:

尤集小学、大康小学、九集小学、杨庄小学、后刘小学等新教学楼可依据各校实际进行儒雅动听的命名。如“励学楼”、“笃学楼”、“勤思楼”等,意蕴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治学、勤奋好学,乐学上进的学习品质。中心校本部学生宿舍楼可命名为“敦行楼”,意蕴敦促广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礼仪美德等行为习惯。

(二)制度文化建设思路:

校长首先要有开放的教学管理思想,充分信任教师,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降低管理重心,增强教师对制度管理与执行的自主意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制度,如《校长岗位职责》、《教导主任岗位职责》、《总务主任岗位职责》、《教师岗位职责》等等。建立起一套以岗位责任制,教学常规制度为主体的管理规章体系。这些制度,是学校集体意志的体现,它使学校的复杂体系沿着正确办学目标的轨道“令则行,禁则止”,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体现人文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已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作用与价值。在考勤制度、考核制度上都采取弹性化管理,给予教师更宽松、自主的空间,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来增强执行制度的自主意识,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潜能。

(三)办公室文化建设思路:

创意上要简洁、大方、美观。要体现符合部门、学科、教师共性特点;

并要找准与学校精神、学校风范、学校工作态度及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校训、教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基本内容应包括办公室门牌、醒目的办公室标语、工作人员名单、职责、周工作行事安排、作息时间表、与办公室人员工作有关的图片或名人名言等。

建议教务处体现“管理育人”思想,少先队体现“以德育人”思想,总务处体现“服务育人”思想,教研组体现“智慧育人”思想;教师办公室体现“爱心育人”思想。

(四)班级文化建设思路:

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要注意得体,要体现温馨和谐,要具灵动性、要富有生机。要突出知识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要关注班级学段特点;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班级学生特点;要有机渗透学校精神与风范;要结合校训、学风、班风等整合布置。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活动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其基本内容应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学生值日安排表、每周一诗、学生星级评价表、学生作品(特长)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科学家(名人)画像或名人名言等。

(五)走廊文化建设思路:

设计创意应清新醒目、简洁大方、色彩和谐,要以创设“文化长廊”为指导思想。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关注楼层学生特点及年龄特征;要有机渗透学校精神与风范;要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基本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学校特色(图片)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图片)剪影、富有教

育意义又富有情趣的精典小故事(或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佳句图片等;楼道处墙面可设置楼层标志、温馨提示(标语、图片)或校长的话、老师的话等。

(六)寝室文化建设思路:

理念上应着力体现“室雅人和美”,要营造和谐氛围,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同样要简洁美观。布置要关注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养成的培养,内容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要富有教育意义。基本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醒目的寝室标志(门牌)、寝室住宿生名单(注明寝室长)、寝室(包括内务)管理制度、寝室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温馨提示语或图片等,要特别体现出关爱留守儿童的特点。

(七)活动文化建设思路:

1、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

2、要教育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争做“四好”少年。

3、规范每周升国旗仪式、抓好“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4、定期开展学生入学序列教育活动:开学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成长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等;节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读书活动周(节)、科技小发明周(节)、重大节日纪念、秋游和社会实践等。开展活动时,必须有目标,有内容,有途径,有方法,有管理,有评价,确保取得实效。

8、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和疏散应急演练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9、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开展好“精读百书”、国学教育及各种读书活动,积极开展学生文化学习、讨论活动:讲故事、命题作文、演讲、朗读、征文比赛、主题答辩、知识竞赛等。

(八)环境文化建设思路:

1、规划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校园整体的环境布置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评估,请有关专业人员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规划与设计。

2、优化校园环境。巧妙设计各景点,科学安排绿化带,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在校园内多方式呈现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本校的教育品质。

4、建好学校宣传栏。进一步健全、更新宣传栏、橱窗内容,充分体现人文性、时代性、教育性及学校特色。

5、统一学校形象标识。精心设计学校平面示意图,合理制作、美化各类指示牌;办好学校校刊,手抄报等,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6、进一步健全优化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中心校本部、大章李小学、张东湖小学、李场小学等已配备】

7、努力构建尤集中心校教育网站。各校要充分发挥中心学校教育网站的作用,精心设计,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及时发布学校发生的事件和师生活动最精彩的故事,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交流平台。建议:

1、大章李小学:进一步加强D类危房拆除清理工作,对教学楼后东校墙进行美化建设,因地制宜,精心设计。

2、李场小学:进一步加强校墙、教学楼墙壁【包括楼梯】美化,让每堵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起到教育的作用。雕塑以南2米远内不要再种植庄稼,教学楼东南北路东侧要规划整齐,不要把金属标语牌淹没在庄稼地里。

3、尤庄小学:要加强教学楼前场地平整、校墙内外粉刷,并做好绿化美化工作。

4、张东湖小学:进一步加强道路硬化,继续突出特色文化建设。

5、中心校本部、大康小学、九集小学、杨庄小学、后刘小学:要做好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墙壁文化建设要力求体现规范、科学、合理,既具有育人功能又要富有审美情趣,使校园具有整体美感。

6、中心校本部、解圩小学、邱楼小学:在现有基础上,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契机,将校园文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教育内涵,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7、杜庄小学:依据学校实情,科学、合理的进一步更新、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内容。

各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田径运动会、书画大赛、摄影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全校学生参加的科普知识讲座竞赛、劳技作品展览、剪纸、盆景展览、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猜谜大赛、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踢毽子比赛等活动,丰富师生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校在做好共性的基础上,更要依据本校实际,做好本校的特色,力求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好过程性材料】

篇2: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

2012-8-30 2012年度我们将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2012年度我镇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定位为:通过提升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构建包括展现经典诗文诵读、校史文化在内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力争利用一到两年时间逐步将八所完小建成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气氛浓郁、文化底蕴丰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以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营造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环境,并逐渐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向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形成一整套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一、实施计划

2012年度,尤集中心校将按照县教育局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科学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不断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创新和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突破。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凸显特色。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立校”意识,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促成环境文化在教育教学上发挥潜移默化熏染的功能,让整个校园凸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一进校园,就给人一种书香四溢、沁人心肺的感觉,努力让校园里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块砖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每一角落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园处处浸沁着文化的内涵。

1、建设花园式校园。将校园绿化美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为目标,选择一些有档次、有观赏价值的常绿树种、花卉装点校园,根据条件允许,建造一些精小的景观带,体现主题环境。

(1)在主干道两侧栽植冬青树幼苗,替换原有的老树【大康小学、张东湖小学、尤庄小学、李场小学等】。

(2)在操场东南角区域栽植竹子,建成景观带(翠竹园)【大康小学】。(3)修剪操场东北角玫瑰花或换成其它花卉(紫荆或丁香)【李场小学、邱楼小学、大章李小学等】。

(4)在校墙内侧周围,栽植开花结果数木,例如樱桃、桃树、杏树、樱花、紫荆、丁香等,建成景观带(果香园)。

(5)花坛栽植一些花期长、颜色丰富的草本花卉,选一些新品种,不同的花坛栽植不同的花卉,搭配建成花坛景观。

(1)在桥的两旁栽植常绿树木,如绒球树、红叶石楠等【大康】。

(2)利用操场两边的绿化带的空隙有选择性的栽植观花树木,改变以往只见绿不见花的单一形式【尤庄、解圩】。

(3)利用教室后院空地,建种植园,种植蔬菜【大康、邱楼、李场】。

2、建设校园区域文化。对校园进行区域划分,例如文化展示区、休闲活动区、绿化种植养殖区、体育运动区、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每一区域体现不同特色,让师生通过文化布置,就能感受到区域氛围。在区域内建一些永久性的文化设施,例如展示牌、展板、橱窗、雕塑、标志、壁画、标语等。(1)校门外:设立安全宣传牌、学校办学理念展牌、安全警示语。在展牌中宣传学校办学宗旨、思想、目标,介绍学校办学情况(简介),介绍学校师资

力量等,给家长和社会直观的展示。充分利用校门口两侧的墙壁进行布展,特别要树立安全警示语。

(2)校门内侧:充分利用好已设立好的联排式不锈钢宣传栏,包括党的教育方针、义保经费管理与使用、学校全景图、校旗、校徽、校歌、组织机构、教师监督岗、公示栏、值周栏、通知栏等板块。

(3)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根据学校实情全部在适当位置张贴上墙。(4)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活动区购置安装活动器材,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5)设立区域标识牌、警示牌。如区域名称、景观主题、温馨提示(文明礼仪、讲究卫生、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保护环境、爱的教育)、安全警示等,厕所也一样,除了注意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要求外有明显标志、内墙有温馨提示: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提示,时时刻刻提醒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6)建设文化长廊。大康小学、李场小学可以计划利用教学楼一楼外墙壁,或校墙像中心校本部那样设立文化长廊。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以师生活动为主,设立“读书快乐行、校园小明星、师生书画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教学动态、班队活动”等板块。二是以宣传教育为主,设立“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生活专刊”等板块,体现“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主导思想,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7)重视生活区文化建设。中心校本部有近500名学生寄宿,宿舍、食堂综合楼近2000多平方米,进一步加强布展,给学生“家”的温馨,将以“家”为主题,在餐厅、宿舍、楼道张挂一些温馨提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小制作等,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后,在吃饭和休息的时候享受“家”的温馨。

3、创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科室文化和功能教室文化。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各校的各室布置,新颖、有创意、各具特色,符合各室建设要求。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不断完善室内环境建设,在主题设计上、材料的选择上、育人功效上、科技含量上、美化效果上,以及实用性上下功夫,让各室成为科学、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号召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布置。各完小都有近百年的建校史,历史足迹、成绩荣誉、名师优生,无处不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建一个呈现“×××小学发展足迹”的展室——校史陈列室,分成历史的足迹、我以校为荣、名师优生、领导的关怀等几个板块,搜集、整理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系统展出,让师生时时刻刻踏着学校成长足迹前行,时刻为作为该校的一份子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让历史说话。其次在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布置上要从功能上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求精、求韵,展现特色。

4、重视校园一角建设。建立活动角、英语角、种植角、读书角,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1、要求各校要立足校情、师情和学情实际,坚持凝聚学校精神,突出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充分落实激励作用和原则,在9月底前完成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方向、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设计和提炼工作。

2、“校徽”、“校旗”、“校歌”的设计未完成的学校在10月底前完成设计,用精神引领思想,用思想指导行动。

3、继续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加强宣传。周一至周五每天固定播音时间,固定播音栏目(如励志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校园新闻、学生佳作等)。

(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向彭伟平和陆荣飞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各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立师德、铸师魂、提师能”系列活动,“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活动,培树典型,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队伍。积极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广泛对学生进行“四种习惯”的养成教育,成立各种学生组织,制定各种评比细则,规范学生行为,实行流动红旗制,积极鼓励和表彰先进人和事迹,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行动文化氛围。

(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1、结合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

2、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内容,立足学校实际,加强班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班队组织活动。

3、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和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等教育活动。

4、开辟 素养,同时各校必须按照课时安排上好校本课程。

(六)校园管理文化建设

积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和日常考核,将每个管理与服务的小事做细、做精、做实,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要求各校于2012年8月底前完善各校规章制度修整工作,编制并装订好学校制度汇编,努力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理机制。

二、具体做法和举措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本学年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全县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中心校将以此为契机,科学谋划,大胆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成立以王从宣校长为组长,刘传海、李子龙、王志军、王绪林、张飞、田志强为副组长,各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中心校成立办公室,专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启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进程表,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要求各校在2012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上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为确保各校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校上报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必须和中心校保持一致,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走出去,请进来,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中心校将适时组织各校负责人、部分教师走出去,到周边学校参观学习,帮助各校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有更感性的认识,8月底前制定好建设方案,9月份启动实施。此外,中心校将请专家到校讲座,传授经验,有必要的话聘请专业人士到校做专业规划,指导开展工作。中心校本部作为我镇首批特色学校创建单位,我们将以全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把本部建成全县

乃至全市的示范校、特色校。

(三)培育典型,引领示范,推动全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努力用一到三年时间,打造我镇精品试点校,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作用,推动全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由分管同志具体负责,各校一把手亲自负责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上工作日程,列入2012教育工作重点,全员参与。实行责任追究制,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校长年终责任制考评,作为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

2、经费保障:2012年中心校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帮助各校筹措资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3、制度保障:中心校下发《尤集中心校2012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与各校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出台《尤集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考评细则》。根据时间表,定期检查和指导,对不按时保质完成工作的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

篇3:尤集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

1.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搭建安全、稳定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建设完成了近千公里的覆盖全市的北京教育信息网高速光纤骨干网络,并通过各区县中心联通全市2000多所教育教学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三层网络结构、主干万兆、覆盖全市教育单位的教育专用网络, 网络地址资源位于全国前列。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成了不同规模的校园网络;宽带网络进入全部教室;师生人机比、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 研、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硬件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2.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建设全面启动,拥有丰富的优质、特色网络教育资源

搭建了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全市中小学师生均可在网上自主选择近450万条 资源,日访问量超万人。

开发了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网络课程,建设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设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该系统现有成员高校41所 ,全文电子期刊达4万种,中外电子图书达百万种,形成了网上文献资源的重要 补充来源。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搭建了中小学远程教学平台,促进了城乡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在网上开展的冬、夏令营活动已经成为首都德育 的品牌栏目。

全市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远程教育手段为学生和广大市民提供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服务。

4.教育管理信息化稳步提升,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教育全面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成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学习平台,覆盖60所高校6万多名高校在职教职工党员和两委一室全体干部 ,完成学习37万学时。

通过北京市教委网站的改版,提升北京教育行政机构的形象,完善对全市教育政务信息的公开;通过完善政务管理平台,增强教育管理的能力,提高教育电子政 务的安全水平。

5.拓宽信息技术教育渠道,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开通了北京教师研修网,向全市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提供新课程数字化资源,设立 专家和名师博客上千个,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 域的个性化交流服务平台,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管理教师培训项目,搭建网管教师网上学习平台。

6.建设“北京数字学校”,创新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2012年,北京市提出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暨“北京数字学校” 政府实事工程,将中小学全部科目的课程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每个学生,在丰富教育供给,改善公共教育服务做出新的尝试和突破,是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衔接,构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北京市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7.建设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引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范围内计划建成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

总的来说,近两年来,全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以下趋势:第一是更加关注服务,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提供服务支撑;第二是更加关注环境和资源建设,基于现实学校和教育的延展和拓宽;第三是关注多元与渗透,综合协同和深度融合成为主流模式。

二、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总体介绍

北京数字校园是从2009年6月18号发布了关于启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的通知,当时的一个初衷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在校园建设的潜力和创造力,所以把主动权交到了学校,所以在全市两千多所学校中选取了100所学校分三批进行数字校园的实验项目,当时的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应用导向、机制创新、深度融合、集约推进”。指导方针是“特色引领、集约推进、双向融合、内涵发展”,希望实验校建设的数字校园与办学理念相符,将自己学校的成果和理念普及到中小学,起到引领作用;集约化的建设是整个数字化建设的总潮流总趋势,所以希望大家提前做好部署,不要是一个学校一个数字校园,应该从区级层面、市级层面做好集约推进工作;双向融合,就是要与核心理念与技术要恰当融合;内涵发展就是在建设数字校园时要结合办学理念、结合者最核心需求做好规划与发展。实验项目工作要求,就是:

(1)注重业务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数字校园建设以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从学校实际需要和特色出发具体设计系统、资源和应用架构。

(2)突出建设重点,服务办学特色。数字校园建设应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以信息化教学、数字化学习与学生成长、数字德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高效管理类等应用为重点,挖掘校本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3)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深度融合。通过深化课堂教学及其他各类教学系统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建设面向主课堂、服务主课程,实现深度融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构建长效机制,保障常态应用。应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学校各类信息系统、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常态化应用,推动全体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的形成,促进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数字化,构建长期运维和改进升级的综合支撑机制。

就当前的北京数字校园建设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第一批29所实验校现在10月19号已经完成评估工作,第二批是预计到明年的六月份进入验收阶段,第三批33所实验校即将启动建设。

三、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主要是引领探索、考核、公共支撑,还有培训服务。引领方面,从2009年内提出到2013年出台的实施指导意见,评估指标体系,都是市教委遵循了各个区县的各个学校的一些特征出台的关于数字校园业务方面的一些引领。培训也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的。而公共支撑,我们提供的一个平台(http://www.bjszxy.cn)可供大家了解第一批数字校园的所有成果,我们给每一个学校都提供了一个发布自己成果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目的不在于用,而在于向大家展示第一批的成果。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大家呈现,这也是我们构建数字校园的一个前身。

四、在云平台集约模式下推广普及数字校园

最后,我们还要说一下如何推广集约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云服务的模式。我们从100所实验校推广到2000所,将第一批实验校的成果进行抽取、封装和展示、体验、服务,最后通过服务的方式将这些成果凝练成一套套在线服务产品,向全市推广。这一块的建设目标主要是面向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需求,利用云服务技术构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将实验成果产品化,形成应用服务资源池,并全市推广实现共性服务的云平台获取;探索建立中小学数字校园集约化建设模式探索形成数字校园发展的绿色生态体系(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建设内容是1站、1池、1平台、2保障。1站就是面向学校的云服务门户网站,1池是指应用资源池,1平台就是云服务支持平台,包括身份认证、数据交换等,两个保障就是建设指南,以此实现集约统筹和应用服务。

具体在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大家集中关注的问题我们也做了简单的总结:(1)云服务的选取问题;(2)云服务系统与学校系统的数据融合问题;(3)云服务接入技术规范问题;(4)应用系统的知识产权保障问题;(5)系统和数据安全保障问题;(6)推进步骤设计的问题。

就数字学校云服务的选取问题,基础性的服务由教委主导建设,共性的服务由教委引导建设,学校可以参与建设,个性化的服务由学校主导建设。而就云服务系统与学校系统的数据融合问题,主要是通过云服务和学校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就后继数字校园的普及模式,主要是将第一批、第二批实验校已经探索、应用、完善的优质、特色的应用,通过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的支撑服务,在第三批实验校以及后续实验校得到普及、推广和应用。在全北京市范围内普及推广数字校园,至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推广率达100%。

上一篇:应办二小2018年春季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