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课件资料

2024-05-09

美术教学课件资料(共9篇)

篇1:美术教学课件资料

美术教学课件资料

一、教学目的:

1. 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

教具:放大范图若干张。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心中的梦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画笔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他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小画笔的童话》

2,读画。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其中小画笔的一家画的小朋友和小画笔快乐地玩耍。画笔和天上的小星星-----画笔像树木一样的生长。这幅画和画笔小树林画得有点相似,这几幅画都把画笔拟人化,突出他们的可爱和实用。欣赏范图:小画笔愁眉苦脸,原来它们抱怨主人不好好爱护它们,把它们弄得遍体鳞伤,有的还折断了。这幅画教育我们什么?

3,作画步骤:

(1)先划出小画笔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画出画笔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三,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

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篇2:美术教学课件资料

第10课 通俗的浪潮

教学目标:

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

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艺术的“雅”、“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两张不同时期的唱片封面,短短数十年唱片封面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到的有以下2点:1、大众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2、经济、科技的发展刺激了美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的出现。通过这问题引出今天的课题“通俗的浪潮”。)

二、美术作品有“雅”、“俗 ”之分。

1、《烟草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你怎么看待这件作品的?

(在《新华字典》中,对雅的解释是“正规标准”和“美好大方”。而俗呢,则为“大众习见”和“趣味不高”。)

这其实不是件“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很现在商店卖唱片附送的明星海报是一个道理。这些画是水彩画,并使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完成的,画了个时髦的女性,形象画的很逼真;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但很受老百姓欢迎。但在当代这种海报已成为旧上海大众文化的重要标志,很有文化的特殊性,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所谓大俗即大雅。所以“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电影海报(越接近大众文化,越被大多数人认同,就越容易显得“俗”气。) (电影海报的作用,就是准确快速的传达给你电影的信息。)

老电影海报(松花江上、飘)。这组海报有什么特点?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海报基本上以手绘的方式,采用西画颜料和西画造型方法完成的。)

美国商业大片海报 (指环王、蝙蝠侠)。海报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代海报基本都属于电脑美术作品,电脑上的制作的普及代替了传统的手绘,其更具观赏性。应大众的审美的需要,出现了有很强视觉效果的海报。)

文艺电影海报 (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红高粱)

(相对来说文艺片的海报更具艺术性一些。)

3、通过3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对美术作品“雅”、“俗 ”的认识。

① 《六顺图》,商品画,技法比较糟糕,画面表现手段很平常无奇,其题材也很显俗气。

《小鱼都来》齐白石,画面的题材很平俗,画家在表现这题材却一点也不俗气,直率自然,有不可言说的清旷意境,当然和他幼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② 《月景》商品画,这样的画表现的很有大众讲的所谓“像”的因素。在色彩搭配上和写实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星夜》凡高,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极具个人魅力。

③ 《瓯海中学校园雕塑》其雕塑,很老套,类似雕塑很多,有很强的“俗”气。

39英尺高的现代雕塑《汉堡王子》,讲述了很抽象的形象表达了伟大的政府混乱。

小结:“雅”与“俗”本无固定的界定标准,且“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认识“雅”、“俗 ”之分,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

出示**宣传画,并简单描述这段文化的特征。

(思考:假如以这段历史为背景,你可以做出怎样的美术作品?)

作品欣赏

1、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画家想表达什么想法?)

面对“**”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变,艺术家所作出的阐释,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他以观念主义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残存的英雄主义幻觉及其没落。两种文化的的碰撞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对波普艺术图像风格的个人化阐释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和符号。

2、张晓刚的《大家族》系列 (这些画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画面中的人物有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他的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仿佛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路历程对年长者来说,这是一种回忆;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有着某种难以言传的神秘。

3、网站形象广告

这则广告都以**视觉文化为基本造型元素,几个外形俊朗的时尚青年再现了**时期的武斗形象,或三个男青年手持利斧,跨步站立,或几个男女青年都右臂曲起举在胸前作出捍卫的姿势,配以弟兄们,砍和姐妹们,上等双关广告语,将上网和砍价这两个概念用诙谐和戏谑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解构**视觉文化的尝试,用特殊年代的视觉形象来激活酷文化的内核,获得颇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四、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哪些大众文化的元素。

1、《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主要是参考非洲土著艺术,特别是非洲面具。

2、《玛丽莲·梦露 》 安迪·沃霍尔

以梦露的照片为型,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

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3、《盘》 汪正虹

以中国传统的盘为原形,用玻璃钢制作,放大了数倍后做成雕塑。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展现给世人。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4、《赤色的威胁 》曾岳

以中国古代地震仪为型,以当代 “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为主题,作者通过一种非常巧妙、幽默的艺术语言,展现给大家。

篇3:谈美术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从阅读的书报刊中有心收藏

在平时阅读中注意摘记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文字资料, 在一些报刊杂志中碰到好的图片资料, 能剪切的就会把它剪下来。然后收集整理保存到自己的资料夹中。资料夹分类不能太细, 否则保存起来反而不方便。一般可用牛皮纸袋分类存放, 每个纸袋外面要写清楚里面装有的资料内容、资料类别。类别一般可分为:绘画类、设计类、欣赏类、民间类、书法类, 等等。每次整理保管的资料都应编写一份资料目录, 以便检索。记得笔者在辅导学生色彩画时, 翻阅绘画类文字资料整理类中《色彩练习应强化色调训练》一文, 根据其色调训练的模式, 笔者有选择地加以应用,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帮助。又如, 在介绍卡通画动漫产业特点时, 笔者就翻阅设计类文字资料类, 一篇关于《动漫产业对我国经济所起的影响》文章, 其中几段有关各个国家动漫产值的数据, 在备课中就把它摘录下来作为补充。在讲课时作为一个资料链接进行讲解, 使学生了解动漫产业的特点及所潜在的市场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动漫的兴趣,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批阅学生作业中择优储存

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无法估量的, 有许多学生的作业效果会令我们教师刮目相看, 甚至自叹不如。并且不同时期的学生作业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 把学生的优秀作品作范例, 是极好的一种资源配置。从事教学的一线美术教师都知道, 为了上好一节课, 有时要临时准备制作几幅示范作品, 得花很多精力时间, 而且不一定能起到较好效果, 而往届学生的作品, 能省略中间不少的备课时间, 而且又是最能切近学生的心, 打动学生求知、创新的欲望, 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为此, 笔者特别注重保存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及利于开展教学的一些不成功的 (失败的) 作品, 进行归类收集。可以说, 笔者从教十八年来, 保存了近千幅学生作品, 这是当今网络时代不能代替的一种资源。收集, 其实还是一种情感的收集。它不但促进上课的质量, 被收存的优秀作品的学生, 往往会产生一些自豪感、荣誉感, 利于调动他们下次的作业积极性, 也是沟通学生友谊的桥梁, 诸如, 笔者在《贺卡设计》一课时, 把相隔十二年画有生肖的几张贺卡展示时, 许许多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 露出好奇心, 直接体会当时贺卡设计的形式, 材料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材料的转变, 设计理念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同时, 无意中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间一种亲和距离。还有, 利用校美术陈列室, 把历届优秀的学生作品, 如素描、色彩、书法陈列起来, 供学生欣赏, 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 也为平时的美术兴趣班辅导展开起到了很大帮助。在画室的四周墙壁上, 笔者布置了很多历届学生的优秀素描、色彩、速写等作品, 以供学生参考、示范,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日常生活中学会捡拾摄取

美术新课程, 所设置的内容广泛, 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当今美术教师只停留在美术技法的层面, 不接近生活, 不去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能会使你孤陋寡闻。美术教师应是时尚生活的先行者, 需要有广泛的视觉经验与涵养。譬如, 在上工艺设计类课程时, 我们要对衣、食、住、行的许许多多方面进行关注, 如室内设计, 建筑环境设计, 环境生存, 工业设计, 家具设计, 包装设计等等。因此, 笔者在平时生活中, 就非常注意观察周边的一些设计作品, 并进行点滴文字的记录及数码拍摄, 把它保存到相应的资料中, 作为日后的课堂素材。同时也会收集一些体积不大利于收藏的生活设计作品, 如小包装盒、精致旧手表、较小的化妆香水瓶子、民间工艺品等。美术教学的特点, 就是“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不仅仅是听老师滔滔不绝地描述, 也要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因此, 笔者在课堂上讲到艺术作品设计创作特点时, 就会展示一些平时收集的图片、实物, 一目了然。在视觉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实物、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 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在上工艺设计课时, 就把平时淘宝的一些作品捎上, 展示给学生。

四、从平时上网冲浪中学会保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尤其是要搜寻文字、图片资料, 只要在电脑中输入相关文字内容, 一点击, 就会出现很多需要的资料, 但如果不注意平时的收集积累, 只一味地等上课要用时再去搜集, 恐怕一时很难找到你教学急需的一些素材。可以说, 从网上收集资料时,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因此, 在网上搜集素材也要养成一个平时搜集整理的习惯, 在平时上网浏览时, 一些对于我们美术教学有用的图片, 文字资料, 应及时把它下载, 复制, 粘贴保存到自己的相应文件夹中, 下载下来的东西存放规则要事先设计好,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类别存放, 如设计类、绘画类;二是按教材章节顺序存放, 有利于教学备课。此外, 还可利用同行传输资料, 比如利用QQ, 电子邮件发送保存等。

五、从同行听课观摩中见好就学

每次出去观摩优质课, 公开课, 都会有很多收获, 各地区, 各学校, 各个任课教师的上课都会各有自己的特点, 上课过程中都有不少亮点。你如果把它记录、拍摄、整理, 有时恰当借鉴会收到极好效果。为此, 在平时听课中, 笔者都会及时地用数码拍摄或文字记录的形式把一些有助于自己教学的东西收集下来, 如课堂导入的内容, 教学形式, 示范图片, 学生作业效果等等, 以便日后可以改进效仿, 促进自己的教学效果。其实, 将教师间相互听课, 相互交流中所得的一些资料、信息加以整理、保存, 是一笔可贵的资源, 会不经意间会促进教学方式改进及观念的更新,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篇4:美术教学课件资料

关键词:红砖厝;创意美术;多种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对未知的世间万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纲要中在感受与欣赏美这部分内容中提到了幼儿喜欢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这些都很清楚地表明,对幼儿进行艺术方面教育的前提是让幼儿充满对万物的兴趣,尤其是自然中美的兴趣和人类创造的美的兴趣。只有喜欢了才能真正投入其中。而我们幼儿园地处五店市旁边,就有足够的资源。五店市里面就有一群造型多样、色彩和谐的古厝群。丰富的古厝资源:纹路、色彩、构件、造型等都将是艺术活动的广阔平台,这些资源也为幼儿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值得我们去充分寻找、利用和发扬。而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寻找和利用优秀的古厝资源,我在中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中积累了点滴体会。

一、走街串巷寻找闽南古厝

在美术活动的选材过程中,为了让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贯彻《指南》的指导精神,做到从生活中来、从周边取材。利用地理优势,我们寻找幼儿园附近所在五店市的相对资源欣赏闽南古厝,感受晋江闽南古厝的文化。如,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到晋江五店市寻找闽南古厝的特点——双翘燕尾脊、红砖白墙。并和孩子一起完成我们的调查表。我设计的调查表分为两个内容:(1)我知道的晋江古厝,(2)我最喜欢的闽南,除了让家长用文字表达,还让家长和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描述。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寻找闽南古厝》的亲子画册,让幼儿利用早谈和餐前时间和幼儿一起分享。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下,通过听、说来了解古厝,在愉悦、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从不同角度接触古厝。

二、利用多种形式,创设美术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在目标的定位上,我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在绘画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上进行制定,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线描画的形式,并请家长帮助幼儿欣赏我们晋江闽南古厝,并把闽南古厝分成屋顶—双翘燕尾脊、窗户等初步认识闽南古厝,并借助网络观看闽南古厝的图片,并结合幼儿园相关的课程让幼儿充分了解晋江的古厝高矮、外形。我们以我喜欢的古厝为主开展了《我知道的闽南古厝》,让幼儿从外形方面初步了解各种闽南古厝,如,尾式屋檐、屋顶、弧形的门、雕花的窗及上面的图案,并和幼儿一起去五店市散游,从而让幼儿从感官上进一步感知古厝上的图案及颜色。在区域活动的入区卡,我们采用有名的闽南古厝的图片,让幼儿在平日玩的区域活动,也在学习感受闽南古厝。

三、发挥想象,细节处表现古厝的美

教师先在网上寻找古厝的相关知识,主要让幼儿了解闽南古厝的一些细节的地方,如,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的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再让幼儿结合各种材料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大胆展示出来。如,在泥塑活动《条枳窗》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欣赏到条枳窗的特点,再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出条枳窗的艺术美,条枳窗可以雕有花卉,孩子们都能很好地用我们学会的竹子、花瓣装饰。

四、在不足中寻找再次的突破

我们的“闽南古厝”的课题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常识和绘画作品中发现孩子们的成长。但在手工绘画活动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1)幼儿的常识了解比较好,但在细节上幼儿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如在线描画《滴水瓦和花头》中孩子们能画出整个的闽南古厝,但在花头、滴水瓦这些细节上进行规律的排序并进行花纹的装饰就做不到。(2)通过一个学期的绘画指导,幼儿的能力还停留在古厝正面的绘画上,幼儿绘画时不能通过多个角度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古厝美。

闽南古厝是晋江特有的建筑,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红墙、绿窗、马背、燕尾脊等表现“古厝”独具特色的民间建筑特点寻找丰富的古厝资源,能够成为多种创意美术活动的题材。

参考文献:

[1]李馨.挖掘闽南文化资源,传承民间美术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6).

篇5:小伙伴美术课件资料

教学目标 :

1、 了解人物写生的方法,进行头像绘画我的小伙伴练习。

2、 学会写生观察,提高我的`小伙伴学生的造型能力。

3、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写生观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抓住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进行绘画造型,逐渐自觉地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难点 :把观察到的人物头像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笔、图画纸

篇6:中外美术史论文课件资料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视觉传达本科1302班 20133116843 吴佳忆 引文:

公元十四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和人民大众在一起,展开了政治,文化上的反封建的斗争,欧洲历史上就出现了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

著作《欧洲文艺复兴史》具体包括了:伊大利之文艺复兴、法国之文艺复兴、北欧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之结束等方面的内容。该书解释了“为何文艺复兴也被称为一场拯救欧洲危机的政治运动——为何文艺复兴的政治学是围绕着公民参政、建立符合民意的自由公民共和国的主线展开——为何在欧洲进入君是主制时代后马基雅维里等人反而会提出更高标准的公民共和国概念”等一系列历史问题。从但丁、彼特拉克的道德政治学到萨鲁塔蒂、布鲁尼的市民人文主义,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伊拉斯谟的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从托马斯,莫尔的人民乌托邦到德国农民的人民共和国,都有力显示了人民和民意乃是推动近代民主珠政治发展的真正动力。

著作《艺术哲学》是法国18世纪中叶,著名的史学家及文艺批评家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美术史时的课程教材。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的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和古希腊的雕塑为例,以艺术发展史实为依据,强调了种族、环境、尼德兰绘画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拉斐尔的艺术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达·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三人作画,画风迥异,各具造诣。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的确,作画也是一门艺术,画里透射出的有作者的个性、作者的风格、也蕴含着作者寄予的情感、透露的社会现实。因此看画,品画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作画时的心境,了解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以及他在画里寄予的情感。

文艺复兴三杰:

(1)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被誉为“全能天才”,: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涉猎的领域之广、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美术只不过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占据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但他在这一领域内却获得了惊人成就。把自然科学知识引人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这幅作品被公认为旷世杰作也绝非偶然。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观众驻足,欣赏那神秘并带有永恒的微笑。达·芬奇历时数年绘制的这幅半身像,他把这位商人妻子处理成两手自然交搭,身躯和头部不同程度侧转的方式,既克服了单调又显得从容。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及神秘的微笑,与宛如中国山水一般的淡远背景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阐释。这种像现实生活一样复杂丰富、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恰是最伟大的文艺作品特有的品质,为后人确立了一种半身肖像画模式。

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

而达·芬奇这位历史上最善于思索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是经过长久的思考之后才将其放到画面上。达芬奇的画充满了科学的精神和这里思考,画面构图完整、形象端庄,细微的光线变化和忠于自然的艺术特点,要求绘画要表达光、空间、地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蒙娜丽莎》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更是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耗费四年时光的《最后的晚餐》,画面上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经过长久而仔细研究的。画面中对于多个人物的位置关系处理成为“多样统一”这一艺术美学原则无与伦比的范例;《岩间圣母》这幅作品,人物位置处在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之中,使画面拥有严谨、稳定的构图,自然风光的描绘栩栩如生,光线的运用更是达到了达芬奇绘画作品的巅峰。

(2)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诗人。他的绘画作品《创世纪》、《最后的审判》以及雕塑作品《大卫》、《垂死的奴隶》、《哀悼基督》等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雕像《大卫》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所以叱咤风云于16世纪,是因为他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把人与战士两个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伟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质也在于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丰碑。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倾注了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倾诉了原始的宗教感情,以及对真理的公正和生活的渴望。如《最后的审判》,是他对人生的总结,也是对历史的裁判,以《圣经》的名义痛斥虚伪之徒;在天顶壁画《创世纪》中,他尽情地歌颂心中的英雄,表现着对祖国命运的忧心,对人的信心,作品的成就是他个人艺术的胜利,也是人文主义在教会最高的圣殿里征服神性的胜利。在他的艺术里,人文主义得到了全面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琪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作用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另外,我们不能忘记米开朗基罗除了是伟大的画家和雕塑家之外,他还是一位抒情的诗人。在长久的痛苦生涯之后,他将个人的烦闷、时代的黑暗用他的作品宣泄出来。米开朗基罗以他的想象力和毅力,创造了美术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3)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是一位头脑聪明、性格温和、最善于吸取别人长处的一位杰出大师。他创造出文艺复兴典雅、优美、具有高度技巧的艺术典型,这是现实美和理想美的统一被后世称为古典艺术的楷模。他把写实的佛罗伦萨和抒情的安步里亚两大画派的风格糅合在一起,而且宗教画中带有明显的异教精神,以古代的精神来调和基督教的精神。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的圣母像,其中最出色的如《圣母的婚礼》、《圣母加冕》、《西斯廷圣母》等。

拉斐尔的画面上始终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幽雅的节奏感,色彩上继承了佩鲁吉诺金黄梦幻般的喜悦,和谐秀美,构图静雅平衡,继承古典传统,具有古典意义,在他的艺术里可以看到从希腊盛期到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完整、和谐、庄重、优美、清晰的脉络。他的《西斯廷圣母》是他诸多圣母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杰出的作品。它原本是一幅祭坛画,是教皇二世送给西斯廷教堂一所女子修道院的礼物。画家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对美丽和神圣进行讴歌,以高超的技巧对爱慕和敬仰赞美,使画面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尤其是神圣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的享受和精神升华。《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具人道主义魅力的作品,圣母的形象端庄优雅,充分表现了女性的美,她强压着将儿子送往人间受苦的悲痛,有着尘世间每一个母亲的慈爱和尊严,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这样的世俗风情在他的多幅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椅中圣母》,就充满了市民的世俗精神,所以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之所以美,是因为她们就是人间最美的母亲。《雅典学院》是拉斐尔讴歌人文主义精神最明确的作品。在宽阔的罗马式大厅中,聚集了50多位不同流派的学者,正中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在激烈地辩论,点出了人道可以与神权辩论的意图,象征着人文主义终将取得胜利。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拉斐尔以优雅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他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

人们都说拉斐尔是一位描绘女性美的大师。与同时期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比,他缺少达芬奇的智慧和米开朗基罗的激情,拉斐尔只是在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中,以优雅、和谐、完美、明媚的高度统一,让观众感受到画面人物的亲切和朴素。

文艺复兴三杰总结:

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三人,他们各具特色,在绘画史上留下了瑰丽的一笔,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索,去研究,去汲取。在更深层次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画风,他们的作品,而是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我们有更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去探寻自己的精神世界,去寻找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意大利艺术家并不只对自然的观察和模仿,他们还通过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力图创造出更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论文总结:

篇7:美术我的老师课件资料

【教学目标】

1、给自己的老师画一幅画,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造型手法。

2、通过平时的观察能抓住老师的特征。

3、通过绘画,增进对老师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在表现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大胆、自如的表现人物特征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学校教师的照片及肖像作品制作课件。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老师照片你认识吗?他们是谁?

2、出示老师画像画像中的人物是谁,你是从哪猜出来的?

3、揭示课题

《我的老师》

二、回忆交流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活动,和老师在一起,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啊?他们有什么特点呢?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脸型、头发、五官、身材这些角度去回忆。他的脸形是什么样子的?头发怎么样?五官又是什么样子的?)

2、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三、师生合作,共同示范。

1、我们来画这位老师。他长着一张什么样的脸?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师画脸型和发型)脸上的五官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老师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五官)们可以把这位老师的`头画大一些,就画一张头像。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呢?什么表情、动作》(师画动作)老师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啊?(学生给老师的服装涂上颜色)这位老师是教什么学科的呢?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呢?对,我们还得画上背景。(引导学生添加能反映学科特点的背景。如美术老师可以加一些调色盘,体育老师可以在他胸前挂上哨子,音乐老师可以画上音符。)

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配合得还挺默契的,表现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

2、除了画头像,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构图?

(头像、半身像、全身、组像等)

描绘人物可以选择头部、半身、全身进行表现。图中的头像,着重关注老师的发型、脸型,还有戴着的一副眼镜,很有趣地表现了老师的相貌(用基本型概括)。图中的半身像,加上了西服的装扮,老师微笑着手捧教科书,显得风趣可爱(重视线和面相结合)。图中的全身像,提炼了老师平时爱做的几个动作,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老师的性格特点(注意动作的夸张性、生动性)。

四、欣赏画家笔下的老师

《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画家刘文西选取了吴作人先生手拿书册平视前方的侧面坐姿,采用中国绘画的线描技法,线条处理富有轻重缓急和节奏韵律的美感。

《恩师徐悲鸿》在画家杨之光的笔下,徐悲鸿先生手握画笔,将这浓浓的情结、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融汇在这精绝的画笔之中。作品极具笔墨灵动之感。

五、学生作品欣赏

《我的美术老师》这是一幅线描形式表现的人像作品。小作者从半侧面表现人物,巧妙地在选取角度上抓住了老师爱抱臂的举止和神态。画中的老师眼望前方,略显威严和自信,背景的几幅小作品为画面增添了学科环境。从绘画技巧上,线条的疏密,节奏的运用更是得当,小作者用线条精细地描绘了头发的走向、服装的质感,烘托出老师的面部,是一张很优秀的人物线描作品。

六、创作表现

作业:画画自己喜欢的老师

要求:大胆构思,色彩美观,线条流畅,构图完整。

七、作业展评,发现优缺点。

1、展示学生作品。

2、点评。

猜猜他是哪位老师,你是怎么猜到的?肯定作品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看看作品上用了什么材料作画?

八、延伸与拓展

篇8:美术教学课件资料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包含美术概论、美术史、素描、水粉、油画、中国画、书法篆刻等课程。课时量的有限和艺术的无限使我们清楚认识到,仅仅只凭这些课程是远远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完善其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高校美术学专业资料室的利用现状

专业资料室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机构,氛围浓郁,环境优雅,文献资源浩瀚如海,理应成为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接受专业教育的主战场,但实际上真正懂得合理利用这里的人很少,多数人只是在茫然的寻找。分析出现这样一种状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是艺术类学生缺乏文献检索的知识,对资料室所具备的功能作用认识较为肤浅。很多人只会从具像的图片资料中获得些许创作灵感,但是在面对其他的文献书籍时则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前夕才知道《全国报刊索引》、各种期刊、文献的数据库等。

二是美术学专业的特殊性。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学生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画画。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学习方向可能就仅限于对专业水平的追求。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不管学生对知识领域的拓宽,对前沿信息和专业动态有没有兴趣,他们也不一定能抽得出时间去光顾资料室了。

三是资料室硬件设施的缺乏。美术学专业资料室有这样几个特点,本专业学生对文字的依赖性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视觉对文献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专业资料室中多数以图片、画册、音频视频等资料为主。因为这些资料的特殊性,所以应该配以相应的硬件设施,比如,电脑等来辅助检索。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资料室的实物收藏,这是其他专业所没有的,实物收藏主要是收藏古代或现代的一些名家书法、绘画作品等,这类资料篇幅较大,且保存不易,所以从储藏到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相当的麻烦。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实物收藏的这部分资料进行展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这些实物数字化处理,用照片、影像对它进行“复制”,配上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学习、观摩,对实物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二、对美术学专业资料室建设发展的设想

1. 针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文献检索知识和对资料室的利用应分层次进行教育

这个层次就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培养计划来进行,第一个层次在新生刚入校的阶段,可以结合本专业的学习特色对检索和资料室利用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在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资料室变成真正对教学具有辅助功能的机构,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资料室才是一个真正对人材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的地方。

第二个层次在学习进行到中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仅仅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了解了解前沿信息和专业动态,还应该广泛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从侧面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及艺术品位。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文献检索知识教育,可以使他们更为有效的利用资料室获取知识。

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生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对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讲,也是在考核他们在美术学领域内的所掌握的技法、理论及艺术修养。在这个时期,学生不论是在做毕业创作还是撰写毕业论文,都需要大量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来作为参考。这一时期的文献检索教育就要针对这些来进行。

2. 提高资料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美术学专业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多数对传统文献的服务方式非常熟悉,但只是纯粹的手工检索与印刷型文献查找是满足不了本专业资料室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需求也越来强烈,美术学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可是目前多数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的利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掌握得不够全面,因此没有办法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3. 收藏形式多样化,完善现代化设备

前面介绍过美术学专业资料室的几个特点,纯粹的印刷型文献无法满足艺术类学生对图片、画册、音频视频等资料的需求,必须配以视频画面及音像,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来保障检索的速度。再就是对实物收藏类资料的采编设备及展示设备的设置,由于实物收藏类资料的贵重和体积因素,通过数码手段对其进行采编,利用电子屏幕进行展示,对展示场地的需求可以降低,对资料的保护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这就需要配备例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等采集工具,显示器、投影仪等多媒体展示设备。同时,在资料室还可以配备打印机,以便能随时将需要长时间研究的资料进行纸质输出。

三、结语

美术学专业的人材应该是具有相当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独立的艺术研究创作能力,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作为美术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及专业开创精神。要做到了解前沿信息和专业动态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就需要本专业的学生有强烈的专业资料室意识和对其的利用知识。因此,专业资料室的利用教育和建设在美术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2):114-115.

[2]邵理家,李幼蓉.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学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3,(8):94-95.

[3]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20-22.

[4]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厚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6]林晓霞.论高校毕业生论文和文献检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1):121-120.

[7]李同英.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82-85.

篇9:浅谈美术教师积累资料的必要性

收集积累美术资料的好处在于:第一,可以补充美术教学资料的不足,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趣味性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可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方面需求,第三,可以帮助教师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业务素质,从而更好胜任美术教师工作。

积累资料要注意实用性;广泛性和经常性。所谓实用性,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的需要进行收集;所谓广泛性,指属于美术范围,学校教育教学有可能需要的都是收集的对象;所谓经常性,是指要坚持经常,不能忽冷忽热,要随时发现,随时收集,做到日积月累。

收集积累资料的途径:一是订阅一些美术刊物,购买美术专业书籍、画册;二是在其他它类的刊物中,寻找和自己有关的资料,有时在旧书摊也会找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三是收集报纸上的美术资料,它具有形式新、内容新的特点,尤其是版画、速写、漫画等画种上印刷品最清楚。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以及如何使用积累的美术资料。

为了搞好自己的美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业余时间收集很,多报纸美术资料,因为报纸美术大多质量较高,内容较新,而且画种多样,理论水平也较高,还使我们了解美术动态等。几年来自己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解放军报》等收集了几千幅美术作品和一些理论文章,形成了一定规模,为了便于学习,把作品按画品种分门别类,装订成册,有《油画与水粉》、《版画集》、《漫画集》、《速写集》、《书法篆刻》、《刊头》等等共40多本,每本都有近100幅作品,这些成了自己“编辑”的《美术教学参考资料》,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给美术教学带来方便。

美术课教学特点就是要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教育感染学生,才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所以自己从这一点出发,在美术教学中,将收集的资料和教材有机地结合,通过欣赏、讲解、展览等形式加以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开学初我们除了要讲本学期的一些要求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所以就把收集到书画界成才的实例讲给他们,如《画坛新苗》、《小书法家》、《战士画家》、《充满艰辛的收获》等文章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增强学好美术的信心和勇气,坚定立志成才的志向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为本学期奠定很好的思想基础。

漫画作品欣赏是教材中艺术欣赏的一部分,多数同学是喜欢的,但他们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所以在欣赏过程中,首先要讲一讲漫画在书刊的应用情况是如何构思的,以及漫画创作步骤,尤其要他们知道怎样夸张,比喻等。为了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我们把现实生活中电视中的形象相比较,把收集到的著名人物如赵丽荣、葛优、申军谊、赵本山等一些漫画形象,让他们欣赏。让他们知道漫画和其他画种的不同,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积累的资料有的可以作为美术教学参考之用,有的可以做为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如雕塑欣赏课中,为了使学生了解这门艺术在城市建设、园林美化、缅怀伟人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自己把以前积累一些国家、城市、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雕塑、照片和图片介绍给学生,使他们知道雕塑这门艺术的真正价值,教学的例子很多很多。

学校的大小型活动,美术教师大多担当宣传与美化的繁重任务,怎样才能达到速度快、质量好的效果,积累就显的很有必要了。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积累,到时可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所以我平时遇到有价值的资料就收集起来,就是目前暂时用不上也不要紧。

为其他学科画一些教学挂图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这是为学校教学服务的一项有益工作。

几年来我收集和购买一部分资料如《名人形象》、《祖国名胜》、《北京风光》图片、《现代兵器》、《三国人物》图片等,遇到问题迎刃而解。一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需要画一幅教学挂图。他自己没有,另外又找不到,我就利用自己资料帮他解决这一难题。

在校园美化绿化过程中,美术教师更是发挥着其他教师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在门前要建一座假山,但多数教师都没干过,心里没谱,后来采纳了我的建议,使假山布局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它周围的铁围栏也是自己精心设计的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设计了16种图案,富有学校特色,耐人寻味。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试题下一篇:【精品】小学教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