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2024-04-30

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

篇1: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亚历山大技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亚历山大技巧”是一门结合了医学、运动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目前国外对于运用“亚历山大技巧”在表演领域和教学领域已有诸多教学成果,欧美很多大学开设了“亚历山大技巧”的相关实践课程,旨在解决演奏者在演奏中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肌肉紧张与疼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从知网的研究数据观察,只有6篇文章是研究“亚历山大技巧”与钢琴有关的文献,其中并没有相关文献研究“亚历山大技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如何让高师毕业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发挥自身的教学模式,将“亚历山大技巧”纳入钢琴课程的教学体系里,并在钢琴教学的环节中将该技巧的相关理论作为引导,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康复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钢琴教学与演奏,将会为高师钢琴演奏和教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二、亚历山大技巧的基本理论

“亚历山大技巧”倡导的理念是从探索人类运动机能的本性与规律出发,这种对音乐表演者以人为本,善待自我的关照理念,是“亚历山大技巧“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从19世纪末,这门技巧被亚历山大先生开创以来,已受到很多音乐家的追捧,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非常青睐于该技巧,它使很多音乐家重获自然、协调、松弛的身心状态,也让他们在演奏造诣方面得到提升。亚历山大的基本原理是由“起始控制”:人的身体由“头”“颈部”“背部”三部分构成亚历山大把他们看作是“基本管理”的对象,“起始控制”需要头、颈、背部之间的协调统一,这三部分协调关系影响着全身其他部分的协调工作。[2]该技巧的教学宗旨是帮助音乐表演者了解真正的身体结构和肌肉动作方式,通过抑制与自我引导去修正演奏中的错误习惯,获得身心舒展愉悦的音乐表演体验。

三、亚历山大技巧的训练内容

本文将结合高师钢琴教学实践情况,解决高师学生在演奏中的坐姿、触键音色、发力方式、呼吸、登台演出等诸多问题。

(一)根据高师学生的心理特点,模拟“亚历山大技巧”的课堂训练

亚历山大技巧课堂模拟训练:亚历山大嫡传弟子,英国亚历山大技巧中心资深教师,曾在“F.M.亚历山大先生100周年纪念”协会举办讲座的.霍兰德女士推出了实践体验课程,广受好评。亚历山大技巧课程常见教具:1.一张椅子、一张可供平躺的桌子、几本书(用于平躺时调节颈部)、一面全身镜。在实践的最初: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口令或者手势来纠正学生的“站,立,行”———因为所有的复杂动作都是在这三个最简单的动作建立,让学生感受如何在教师的指令下,改变身体习惯性的错误动作,把身体调整到自然协调的状态。获得自然松弛的状态后,再穿插一些复杂的动作如:蹲下、起身、平躺等动作。在身心能够很好地处于放松状态后,让学生从开始上琴到坐下,先静思片刻,思考正确的动作触键,再开始弹奏。2.演奏者利用镜子自我观察:很多演奏者感觉不到自己的弹奏姿势的不正确,“弯腰”“耸肩”等坏习惯导致了肩颈的紧张,经过长时间的弹奏,引起手臂肌肉酸疼麻痹时才注意到。因此,利用镜子可以帮助演奏者清楚的认识自己在无意识的练琴中形成的无效与多余的动作,在“亚历山大课堂”上,教师会不时提醒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是否将肩部放下、头部与颈部上提,是否保持后背直立并放松的状态。

(二)运用“亚历山大技巧”帮助学生改善弹奏的技术及触键的音色

多样的音色变化可以撩动人的心弦,唤起人们潜藏于心底的情愫。文章将研究如何运用“亚历山大技巧”改善学生弹奏的基本技巧的音色问题。和弦的弹奏:当演奏者弹奏和弦时,老师运用“起始控制”这一原理,先让学生放松颈部,使头部竖直向前提升,感受背部与腰部的舒展,弹奏时感受力量从腰部经手臂传到指前端。在这种相对舒展与放松的状态下,从腰部发力仿佛拥抱整个乐器,感受和弦的弹奏是否带着内劲更有爆发力。八度的弹奏:要将整个手腕要作为整体来工作,积极地挥动来自于肩部或者肘部,肩颈肌肉的放松,大指与五指结实的抓牢琴键,感受肩胛带与大指五指指尖的联系,仔细聆听八度声音是否通透与坚实。跑动乐句弹奏:当弹奏浪漫派的华彩跑动乐句时要用手指尖有肉垫的部分触键,肩部自由放松,学生自己体会双臂是否很轻有漂浮在空中的感觉,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形成“碎步跑动”的演奏方式。大跨度琶音的弹奏:在弹奏跨度较大的琶音时,大拇指的转位,在不同的指距中要达到音质平均、声音连贯、位置准确的技术要求还是有难度的。音位的距离太远无法连贯弹奏容易造成手臂的紧张,亚历山大技巧帮助演奏者提高弹奏的预见性与手腕的灵活性,能够提前以指带掌快速的移位放松。强有力的手臂与肩颈的支撑,大拇指在手掌之下快速穿梭,有利于获得完美的连奏效果,大脑对手部全局的控制与掌握及时准确、恰如其分。

(三)运用“亚历山大技巧”帮助学生克服舞台的恐惧心理

1.运用“亚历山大技巧”中的“抑制”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在演奏中的肌肉紧张症状。当弹奏时出现任何肌肉紧张的迹象时,应当立刻稍作停顿,放弃有害无效的动作,获得自如弹奏。教师运用“语言引导”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地语言鼓励与提示,帮助学生心理上松弛下来。[3]2.运用“亚历山大技巧”中的“呼吸”的方法,解决学生登台演奏中的肌体过分紧张的问题。演奏者上台前采用“啊”的呼吸法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情上,鼻子仿佛嗅到花的清香,然后身体腹部由下而上发出“啊”的声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次反复,调顺自己的呼吸然后放松的走上台。

(四)“亚历山大技巧”的帮助学生获得身心舒展的愉悦的演奏状态

亚历山大技巧的审美追求是在演奏中达到放松、自然、舒展、平衡的舒展愉悦的演奏状态。第一,放松。学生弹奏时“头部”“脊柱”“颈”等部位的协调统一,不要无端用力,或者一直低头看键盘演奏,导致脊柱长时间弯曲。第二,自然。弹奏时必须使我们的弹奏动作具有自然性和朴实性,放弃过度的自我表现意图,以便演奏动作的简单而自然。第三,舒展。演奏者要根据自己脊柱长度调整琴凳高度,在颈部的肌肉松弛的状态下,手臂感知从脊柱延伸,肩膀打开,双脚稳定踩于地面,需要踩换踏板时,将重力放于脚后跟,换踏板时要让踏板灵活控制在脚踝与脚掌之下,这样的踩换方式有利于控制踏板深浅,不会引起其他部位的肌肉紧张。第四,平衡。演奏者要将琴键作为双臂的杠杆使用,整个身躯要活动自如,钢琴演奏中的肌肉自然紧张与放松实际要达到平衡状态。总之,练琴不是强迫的劳作,它是熔灵感、忍耐、优雅、明澈、平衡于一炉的精致的艺术,“亚历山大技巧”的运用让演奏者在练习中获得音乐的欢乐,这才是练琴的本真状态。

四、研究的具体实施方式与结果

本论文以亚历山大技巧为理论基础,采取多种研究策略,结合高师钢琴在教学中的问题,探索该技巧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过程。这门课程的授课的方式是小组课,每周一次课,大约45分钟,该选修课学生以钢琴学生为主。

(一)实施过程

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以《肖邦练习曲10之12》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视频播放等多种信息交互,让学生先一起聆听这首肖邦革命练习曲。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掌握知识的快慢能力,将某校本科二年级的学生组成实践小组。通过亚历山大技巧的课堂教学设计,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领会该技巧的内涵与奥秘。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亚历山大技巧方面的原理,模拟亚历山大技巧的课堂训练,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从简单的“站,立,行”改变身体习惯性的错误动作,在弹奏之初,就让学生关注每个动作,将练琴的“精神”和“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启发式地引导学生进行弹奏技术训练,包括指触键、力度、踏板、分句和呼吸、节奏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内部结构,通过“肢体调整”和“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克服技术的难点,获得流畅生动的音乐表现力。最后,曲目练习熟练后,鼓励学生登台演奏和互相观摩,对出现的上台弹奏的恐惧与胆怯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和借鉴。

(二)分析课程效果

课程结束后,笔者针对采用亚历山大技巧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随后,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该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从此问卷调查中了解学生对运用亚历山大技巧进行钢琴教学的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同学认为采用亚历山大技巧进行钢琴教学可以提高学习钢琴的兴趣,丰富他们弹奏的音乐想象力,增强放松自如弹奏音乐的感知力。75%的同学认为有助于他们解决曲目中的艰深技巧,还有91%的同学喜欢亚历山大技巧并希望今后教学中长期使用。

(三)优势特点

笔者根据典型案例和问卷调查证明,亚历山大技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既能起到实际的作用,又具备在知识接受上的吸引力。使学生精确的认知自己的身体结构,有效的避免弹奏中的肌肉紧张,获得协调,顺畅,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完美的诠释音乐。

五、结语

本文从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出发,立足于“亚历山大教学“理念,以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为切入口,以高师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亚历山大技巧中“起始控制”作为核心原理,结合当下高师钢琴教学实践情况,解决高师学生在演奏中的坐姿、触键音色、发力方式、呼吸和正确的练琴方法等诸多问题。亚历山大技巧使演奏者重拾上天赋予身体的本能,用正确的肌肉群来从事弹奏活动。钢琴教师在亚历山大技巧的开展与研究过程中要悉心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多元化的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与指引,使学生获得演奏上的愉悦放松状态,增强学生的习琴效率。

参考文献:

[1]卢青.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具体运用[J].音乐探索,,(03).

[2]吴晓韬.亚历山大技巧与钢琴演奏和教学的融合[J].艺术研究,2009,(05).

篇2: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亚历山大技巧;高师;钢琴教学

一、亚历山大技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亚历山大技巧”是一门结合了医学、运动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目前国外对于运用“亚历山大技巧”在表演领域和教学领域已有诸多教学成果,欧美很多大学开设了“亚历山大技巧”的相关实践课程,旨在解决演奏者在演奏中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肌肉紧张与疼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从知网的研究数据观察,只有6篇文章是研究“亚历山大技巧”与钢琴有关的文献,其中并没有相关文献研究“亚历山大技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如何让高师毕业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发挥自身的教学模式,将“亚历山大技巧”纳入钢琴课程的教学体系里,并在钢琴教学的环节中将该技巧的相关理论作为引导,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康复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钢琴教学与演奏,将会为高师钢琴演奏和教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二、亚历山大技巧的基本理论

“亚历山大技巧”倡导的理念是从探索人类运动机能的本性与规律出发,这种对音乐表演者以人为本,善待自我的关照理念,是“亚历山大技巧“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从19世纪末,这门技巧被亚历山大先生开创以来,已受到很多音乐家的追捧,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非常青睐于该技巧,它使很多音乐家重获自然、协调、松弛的身心状态,也让他们在演奏造诣方面得到提升。亚历山大的基本原理是由“起始控制”:人的身体由“头”“颈部”“背部”三部分构成亚历山大把他们看作是“基本管理”的对象,“起始控制”需要头、颈、背部之间的协调统一,这三部分协调关系影响着全身其他部分的协调工作。[2]该技巧的教学宗旨是帮助音乐表演者了解真正的身体结构和肌肉动作方式,通过抑制与自我引导去修正演奏中的错误习惯,获得身心舒展愉悦的音乐表演体验。

三、亚历山大技巧的训练内容

本文将结合高师钢琴教学实践情况,解决高师学生在演奏中的坐姿、触键音色、发力方式、呼吸、登台演出等诸多问题。

(一)根据高师学生的心理特点,模拟“亚历山大技巧”的课堂训练

亚历山大技巧课堂模拟训练:亚历山大嫡传弟子,英国亚历山大技巧中心资深教师,曾在“F.M.亚历山大先生100周年纪念”协会举办讲座的霍兰德女士推出了实践体验课程,广受好评。亚历山大技巧课程常见教具:1.一张椅子、一张可供平躺的桌子、几本书(用于平躺时调节颈部)、一面全身镜。在实践的最初: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口令或者手势来纠正学生的“站,立,行”———因为所有的复杂动作都是在这三个最简单的动作建立,让学生感受如何在教师的指令下,改变身体习惯性的错误动作,把身体调整到自然协调的状态。获得自然松弛的状态后,再穿插一些复杂的动作如:蹲下、起身、平躺等动作。在身心能够很好地处于放松状态后,让学生从开始上琴到坐下,先静思片刻,思考正确的动作触键,再开始弹奏。2.演奏者利用镜子自我观察:很多演奏者感觉不到自己的弹奏姿势的不正确,“弯腰”“耸肩”等坏习惯导致了肩颈的紧张,经过长时间的弹奏,引起手臂肌肉酸疼麻痹时才注意到。因此,利用镜子可以帮助演奏者清楚的认识自己在无意识的练琴中形成的无效与多余的动作,在“亚历山大课堂”上,教师会不时提醒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是否将肩部放下、头部与颈部上提,是否保持后背直立并放松的状态。

(二)运用“亚历山大技巧”帮助学生改善弹奏的技术及触键的音色

多样的音色变化可以撩动人的心弦,唤起人们潜藏于心底的情愫。文章将研究如何运用“亚历山大技巧”改善学生弹奏的基本技巧的音色问题。和弦的弹奏:当演奏者弹奏和弦时,老师运用“起始控制”这一原理,先让学生放松颈部,使头部竖直向前提升,感受背部与腰部的舒展,弹奏时感受力量从腰部经手臂传到指前端。在这种相对舒展与放松的状态下,从腰部发力仿佛拥抱整个乐器,感受和弦的弹奏是否带着内劲更有爆发力。八度的弹奏:要将整个手腕要作为整体来工作,积极地挥动来自于肩部或者肘部,肩颈肌肉的放松,大指与五指结实的抓牢琴键,感受肩胛带与大指五指指尖的联系,仔细聆听八度声音是否通透与坚实。跑动乐句弹奏:当弹奏浪漫派的华彩跑动乐句时要用手指尖有肉垫的部分触键,肩部自由放松,学生自己体会双臂是否很轻有漂浮在空中的感觉,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形成“碎步跑动”的演奏方式。大跨度琶音的弹奏:在弹奏跨度较大的琶音时,大拇指的转位,在不同的指距中要达到音质平均、声音连贯、位置准确的技术要求还是有难度的。音位的距离太远无法连贯弹奏容易造成手臂的紧张,亚历山大技巧帮助演奏者提高弹奏的预见性与手腕的灵活性,能够提前以指带掌快速的移位放松。强有力的手臂与肩颈的支撑,大拇指在手掌之下快速穿梭,有利于获得完美的连奏效果,大脑对手部全局的控制与掌握及时准确、恰如其分。

(三)运用“亚历山大技巧”帮助学生克服舞台的恐惧心理

1.运用“亚历山大技巧”中的“抑制”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在演奏中的肌肉紧张症状。当弹奏时出现任何肌肉紧张的迹象时,应当立刻稍作停顿,放弃有害无效的动作,获得自如弹奏。教师运用“语言引导”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地语言鼓励与提示,帮助学生心理上松弛下来。[3]2.运用“亚历山大技巧”中的“呼吸”的方法,解决学生登台演奏中的肌体过分紧张的问题。演奏者上台前采用“啊”的呼吸法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情上,鼻子仿佛嗅到花的清香,然后身体腹部由下而上发出“啊”的声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次反复,调顺自己的呼吸然后放松的走上台。

(四)“亚历山大技巧”的帮助学生获得身心舒展的愉悦的演奏状态

亚历山大技巧的审美追求是在演奏中达到放松、自然、舒展、平衡的舒展愉悦的演奏状态。第一,放松。学生弹奏时“头部”“脊柱”“颈”等部位的协调统一,不要无端用力,或者一直低头看键盘演奏,导致脊柱长时间弯曲。第二,自然。弹奏时必须使我们的弹奏动作具有自然性和朴实性,放弃过度的自我表现意图,以便演奏动作的简单而自然。第三,舒展。演奏者要根据自己脊柱长度调整琴凳高度,在颈部的肌肉松弛的状态下,手臂感知从脊柱延伸,肩膀打开,双脚稳定踩于地面,需要踩换踏板时,将重力放于脚后跟,换踏板时要让踏板灵活控制在脚踝与脚掌之下,这样的踩换方式有利于控制踏板深浅,不会引起其他部位的肌肉紧张。第四,平衡。演奏者要将琴键作为双臂的杠杆使用,整个身躯要活动自如,钢琴演奏中的肌肉自然紧张与放松实际要达到平衡状态。总之,练琴不是强迫的劳作,它是熔灵感、忍耐、优雅、明澈、平衡于一炉的精致的艺术,“亚历山大技巧”的运用让演奏者在练习中获得音乐的欢乐,这才是练琴的本真状态。

四、研究的具体实施方式与结果

论文以亚历山大技巧为理论基础,采取多种研究策略,结合高师钢琴在教学中的问题,探索该技巧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过程。这门课程的授课的方式是小组课,每周一次课,大约45分钟,该选修课学生以钢琴学生为主。

(一)实施过程

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以《肖邦练习曲10之12》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视频播放等多种信息交互,让学生先一起聆听这首肖邦革命练习曲。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掌握知识的快慢能力,将某校本科二年级的学生组成实践小组。通过亚历山大技巧的课堂教学设计,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领会该技巧的内涵与奥秘。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亚历山大技巧方面的原理,模拟亚历山大技巧的课堂训练,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从简单的“站,立,行”改变身体习惯性的错误动作,在弹奏之初,就让学生关注每个动作,将练琴的“精神”和“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启发式地引导学生进行弹奏技术训练,包括指触键、力度、踏板、分句和呼吸、节奏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内部结构,通过“肢体调整”和“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克服技术的难点,获得流畅生动的音乐表现力。最后,曲目练习熟练后,鼓励学生登台演奏和互相观摩,对出现的上台弹奏的恐惧与胆怯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和借鉴。

(二)分析课程效果

课程结束后,笔者针对采用亚历山大技巧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随后,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该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从此问卷调查中了解学生对运用亚历山大技巧进行钢琴教学的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同学认为采用亚历山大技巧进行钢琴教学可以提高学习钢琴的兴趣,丰富他们弹奏的音乐想象力,增强放松自如弹奏音乐的感知力。75%的同学认为有助于他们解决曲目中的艰深技巧,还有91%的同学喜欢亚历山大技巧并希望今后教学中长期使用。

(三)优势特点

笔者根据典型案例和问卷调查证明,亚历山大技巧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既能起到实际的作用,又具备在知识接受上的吸引力。使学生精确的认知自己的身体结构,有效的避免弹奏中的肌肉紧张,获得协调,顺畅,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完美的诠释音乐。

五、结语

本文从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出发,立足于“亚历山大教学“理念,以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为切入口,以高师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亚历山大技巧中“起始控制”作为核心原理,结合当下高师钢琴教学实践情况,解决高师学生在演奏中的坐姿、触键音色、发力方式、呼吸和正确的练琴方法等诸多问题。亚历山大技巧使演奏者重拾上天赋予身体的本能,用正确的肌肉群来从事弹奏活动。钢琴教师在亚历山大技巧的开展与研究过程中要悉心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多元化的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与指引,使学生获得演奏上的愉悦放松状态,增强学生的习琴效率。

参考文献:

篇3: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钢琴演奏追求的是在演奏中准确的对音乐进行诠释,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分析作品中的技术手法,并且要想体现音乐的艺术,过硬的技术永远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学方法显得杂乱无章,学生也不容易掌握演奏技巧,而作为基础的音乐要素怎样渗入到钢琴教学中,又怎样突出演奏技巧,这些都是当前钢琴教学中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钢琴演奏中融入音乐要素的教学训练

在钢琴教育家卡尔·莱默尔的钢琴教学中,对钢琴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要求,在钢琴演奏中学生需要放松,例如手指和手臂要处于自然状态,而且肌肉也应该是处于放松状态,这里强调的就是让学生用意识去控制身体状态,同时还强调了一点,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触键方式,也就是演奏技巧,同时节奏需严格,但也要自由,才能让演奏变得游刃有余。

(一)放松训练。学生只要具备了放松的状态,钢琴演奏才会更自然,因此,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放松训练,在训练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指尖的敏捷性,尤其是手指的第一关节。可以先让学生学习手指的站立,逐渐过渡到五个手指都能自如的交换和连接,先锻炼每个手指的独立性,然后锻炼学生五个手指的合作协调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反复练习1212 1313 2323 1414 2424 1515 2525 3535。对于颤音的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慢弹两个音,并弹响,熟练之后就逐渐加快速度,一直到音色均匀、清晰、快速,动作也要干净利落。双音和和弦的练习,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将手指一个个分开进行单音练习,当控制好之后再合起来练习,进而要满足清晰整齐的弹奏要求。

(二)技巧训练。钢琴演奏技巧训练是属于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主要是实施和推广演奏技巧,包括节奏、触键方式、力度和踏板等方面。触键方式有多种,其基本要点涉及演奏的姿势、断奏、半连奏、非连奏以及连奏等,触键技巧的应用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必须要严正以待。触键技巧的运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体会和感受钢琴技能,手作为人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钢琴演奏中同样重要,例如当学生将手指的第一关节和琴键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之后,在实际演奏中就能逐渐掌握音色的好坏,所以,手指尖敏感度的训练非常重要。例如贴键技巧,无论学生对演奏技巧掌握到何种程度,我们都提倡“低指”的触键方式,也就是需要在下键发出声音之前将手指贴在键盘上,尤其是在进行和旋的演奏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将每一个和旋弹完以后手指都不能离开键面,用该种方法进行和旋的演奏,会让手指落键更加有把握。但是有些学生在连续弹奏和旋的时候出现缺音和漏音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用力不均匀,采取这样的方法更容易使学生对手指进行控制。

(三)听音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听力,使其听得见一切的音乐要素,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判断音乐的好坏,同时也能更加容易掌握并控制自身演奏中节奏的准确性、声音的质地和色彩等。听力的训练首先要从对曲调意义的理解开始,而曲调的理解则需要先掌握好音乐的语法。因为只有了解并深刻理解句法之后,才能进行“听音”的训练,进而让学生逐渐形成乐感,为之后的演奏奠定好的基础。而听音训练应该是基于严格和自由的节奏,节奏首先是由心生,然后存在于全身,最后由指尖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拍桌子的方式来训练打节奏,或者采取指挥图形引导学生打拍子,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强弱拍,也可以选择用手打大拍,用口打分拍,从一分二直至一分八的方式。

三、结语

篇4: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亚历山大技术自创立至今,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音乐学院都设有“亚历山大技术”课程,并设有专门培养“亚历山大技术”的师资教育机构和国际专业学术研究学会。众所周知,在音乐表演教学和实践中,因不良姿势和练习习惯所导致的身体伤病已屡见不鲜,在运动机能和心理机能上也存在诸多令人苦恼的问题。目前国外关于演奏家手伤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在音乐表演领域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①,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可查的资料也十分有限②,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借鉴、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概述“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笔者在法国学习该门课程的亲历感受以及回国后的钢琴教学实践情况,阐述该项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

“亚历山大技术”的创始者弗雷德里克·马西亚斯·亚历山大(Frederick Mathias Alexander),1869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温耶德,自幼学习小提琴,喜爱文学诗歌,25岁成为一名职业戏剧演员。在他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之时,嗓音突然沙哑并经常感到呼吸困难,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心自我治疗,寻求病因。他对着镜子练习,仔细观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身体变化,以求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自我观察,尝试了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之后,最终不仅治愈了自己的病症,恢复了嗓音能力,还建构了一套缓释和消除肌体紧涨、协调身心平衡的康复体系。1904年,在悉尼著名外科医生JWS McKay教授的鼓励和建议下,亚历山大离开澳大利亚,在英国伦敦开始从事系统的“亚历山大技术”教学和康复医疗工作。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亚历山大技术”在欧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亚历山大学校的学生名册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著名音乐家的名字,还有科学家、学者甚至政界人士。如:丁伯根(Tinbergen,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杜威(John Dewey,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爱尔兰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熏 Baron Menuhin,美国小提琴家和指挥家)、查尔斯·谢林顿(Charles Sherrington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著名作家)、斯塔夫德·克里普斯(Stafford Cripps,曾任英国财政大臣)③等。1918年到1943年间,亚历山大先后出版了四部专著,从不同角度论述“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形成过程及运作概念。在其中一本专著《自我的运用》④中,作者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自我治疗过程和自我发现之旅。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该技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中,1955年在伦敦逝世,终年86岁。

二、“亚历山大技术”的授课方式

及教学方法

2009年,笔者赴巴黎一所国立音乐学院专修法国钢琴音乐,在学习钢琴演奏、室内乐等必修课的同时,还申请选修了几门国内音乐学院尚未开设的课程,其中包括这门非常受欢迎的“亚历山大技术”课。该学院仅有一名该专业的教授,因其较高的业内声望同时被其他音乐学院竞相聘请。笔者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与教授取得电话联系之后,幸运地成为了她的学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亚历山大技术”课程学习。

与表演艺术的大多课程一样,这门课的授课形式也是一对一,每周一次,每次课约30到40分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以声乐、器乐专业为主,也有戏剧表演和舞蹈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部分内容:1.教师通过学生的日常动作(比如:站、走、坐)观察其姿势并发现问题,然后用简单易学的体操练习来帮助他们找到更舒服的身体平衡感;2.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奏或演唱发现其不良姿势,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从而克服由不良姿势带来的练习疲劳和心理紧张。课堂上,教授经常问学生:“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现在你的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笔者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了解到,教师通过语言交流和触感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是“亚历山大技术”课程的特殊授课方式。

通过一年的课程体验和观摩,笔者将该课程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腹式呼吸法

采取坐或站的姿势,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均匀地深呼吸,体会每一次呼吸到腹部的感觉(类似于声乐训练的呼吸法);呼吸的同时,肩、颈、背各部位保持“既放松又有某种潜在对抗力”⑤的状态。待习惯这种呼吸方式以后,再开始演奏。无论乐曲进行得舒缓或激烈,要求始终保持匀速平稳的呼吸状态。这一方法能给演奏者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比如帮助演奏者用自然状态弹出优质音色、克服舞台紧张感等。

(二)利用镜子做自我观察和调整

许多学生在不演奏乐器时身体状态很放松,一旦开始演奏,就会出现颈部紧张、含下巴、耸肩、驼背、晃腿等情况。“亚历山大技术”认为,一切无效和多余的动作都是应该避免的,因为这些动作会分散演奏者的精力并消耗体力,长此以往还会引起身体的疾病。因此,对于这些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习惯和姿势,镜子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亚历山大技术”的课堂上,镜子是必备的教具之一,在学生坐、立、走或演奏(演唱)的时候,老师会不时提醒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身体是否处在舒展、平衡的状态下。

(三)通过“走”、“站”、“坐”等日常生活动作纠正学生的姿势

行走时保持腰部和臀部的平衡,感受膝盖、大腿内侧等容易僵硬的部位的柔韧和放松感,同时上半身直立而不僵硬(此方法尤其适用于练琴时上半身紧张,踩踏板时腿部紧张的学员);站立时,双脚站稳,想象它们在朝地下生长,身体有稳定的重心感,同时其他各部位保持相互反向的延伸,比如头部和颈部上提,而肩部放下(此方法适用声乐演员或需要站立演奏的学员);坐下时,保持后背直立并放松的状态,同时体会大腿内侧、胯、腰、后背之间即放松又相互对立的作用(此方法适用于采用坐姿演奏的学员)。endprint

通过一年的学习,笔者切身感受到亚历山大技术对缓解疲劳、促进身心和谐进而给钢琴表演实践带来的积极作用。自己不仅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和运用自己的身体,并且奇迹般地克服了一直以来对诠释技术艰深、结构庞大音乐作品的畏惧感以及在陌生环境公开演出的恐惧心理。最终,毕业音乐会上焕然一新的演奏状态所带给自己的难以忘怀的愉悦体验,进一步激发了笔者记录、实施和在教学中运用这项技术的愿望。

三、“亚历山大技术”在钢琴表演

教学中的运用

得益于“亚历山大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身心体验,笔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开始搜集相关外文资料,并尝试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总结,笔者发现,将“亚历山大技术”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亚历山大技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进技术、改善音色

在以往的教学中,当学生对高难度技巧感到恐惧而无法弹出优美音质时,传统教学法往往从技术或者音乐形象上的启发,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关注和心理方面的引导。“亚历山大技术”针对学员类似情况,建议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要感受身体的舒展,并有效整合各类动作,放弃无效的动作,将紧张度降到最低。笔者将这一理念与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以下三个步骤改善这一问题:

1.感受肩胛带的自如活动,建立起从肩胛带到指尖的联系。方法:将手臂举过头顶,再缓慢放下,感受后背肩胛带在移动。当感觉肩胛带能够自如活动时,再演奏几个音符,感受肩胛带与每个指尖之间的联系。保持这种连通的感觉,再慢慢演奏一段音乐,这时手的运动将变得自如和精确。

2.提醒学生在练习中始终保持腹式呼吸,并帮助其调整头部、颈部(通常男同学的后脖颈容易紧)、下巴(女同学容易有含下巴的习惯),待各部位协调放松后再次开始慢慢地演奏。这时将第一步中“从肩胛带到指尖”的通畅感扩大到“从手指到手臂、后背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平衡。

3.用引导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比如:“想象你的声音从后背(刚才放松的肩胛带位置)倾泻而来”、“把耳朵放到几米以外的地方去听,把每一个声音传递到那边去”。

通过以上三步(身体、呼吸、想象力)的引导,学生的弹奏状态和音质随即能发生明显的改变。

(二)运用“亚历山大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

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恐惧感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对高难度技术的畏惧感”和“公开演奏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从事音乐表演专业的人士几乎都有类似的经历:由于害怕失败,或者急于表现自我,于是越想弹好,手指越不听使唤;有的人一紧张起来,连平时弹得最好的简单经过句也弹不出;还有的人稍有一点失误就大脑一片空白,接不下去。另一种情况是,当我们在演奏中体验到来自音乐的情感力量时,身体也随之“激动”起来:“我们的手、臂、背和脖子就会收缩、抓紧,这种收缩和抓紧是一种紧张和不自在的表现。习惯上,我们对这样的不适做出的反应是更加紧张,甚至产生疼痛。改变这些倾向需要不断地联系,这也是音乐训练的基础。”⑥

笔者针对这类情况,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的“肢体反馈+语言交流(心理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调整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克服焦虑、稳定情绪并获得流畅、生动的音乐表达”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的“抑制”(inhibition)法,帮助学生消除演奏中的各种肌体紧张症。“抑制”(inhibition)概念是指:在动作进行过程中,当身体出现任何紧张的迹象时,立刻做短暂的停顿,以放弃无效的动作,排除紧张感,以获得身体的舒适感。比如:当我们演奏音乐中高潮段落时,在动作最密集和音乐张力发展即将到达顶点时停止演奏,把双手安静地平放在琴键上,感受当下身体的反应,调整并保持平稳的呼吸,运用大脑的想象去“完成”最后的高潮。如此练习几次,待身心完全放松下来,大脑规划好最简洁有效的动作程序之后,再弹这一段音乐,肌体动作和音乐的表达将变得从容许多。

2.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的“平衡”(balance)理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肌体紧张的原因,并用有针对性的练习予以缓解。亚历山大技术中所指的“平衡”,是指身体的运动处于永恒的流动状态,它们相互关联,在双向流动之间寻找平衡。钢琴演奏者的肌体动作多为上身运动,保持腰部的稳定就相当重要。另外,长时间坐姿容易引起腰部肌肉紧张,因此在保持身体重心的同时,可以结合“亚历山大技术”中的“肢体反馈”法,帮助学生放松背、颈、肩、臂等各部位肌肉,让身体保持在“既稳定又流动”的舒适状态中。

3.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积极鼓励。比如提醒他们:“音响的最终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放弃过多的肌体控制”、“手臂只是你表达乐思的工具而已”、“把自己试想成听众,耳朵就会开始起作用”,类似这样的心理暗示能帮助学生从“关注小我”转向“关注音乐本身”,当演奏目的改变了,紧张也随之消除了。

(三)结合“亚历山大技术”的“忘记”概念帮助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演奏体验

“亚历山大技术”中的“Unlearn”概念,已经涉及到心理学范畴。该词的原意是“舍弃、忘掉”,此处的用意是为了消解学员因过度的动机和意图带来的身心失调而采用的一种心理策略。对于从事音乐表演的学员来说,帮助学员放弃过度的自我表现和意图,抛开与音乐无关的念头,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俄罗斯音乐教育学博士根纳基·莫·齐平教授谈到:“当一个艺术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时,从表面上来看,创作过程中似乎没有爱自己的那个‘我,也就是说,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根本看不到他的那个‘我的影子。正在此刻,他的创作才能更客观地表现出完整而鲜明的特点。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尼古拉·别尔佳曾十分公正地指出:‘一个人只有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时,他才能体现自我……走出自我便是获得自我和自己的核心。”⑦endprint

遗憾的是,当笔者尝试用“忘我、舍弃”的理念帮助学生消除表现自我的欲望,卸掉多余的思想包袱时,效果却并不明显。由于国内学习钢琴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独子,他们习惯了父母的事事代办,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熏“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已经形成,而这一心态也极易流露在音乐中。尽管他们的技术过硬,但在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上偏差较大。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认为:开演奏会的目的是“以我为主”,而非“以音乐为主”。陈宏宽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音乐的基础是‘奉献,不是‘指挥。但是国内学生常常是‘以我为主,不懂得‘奉献是高一层信念。不懂‘奉献就不能进入世界,而这个抽象世界是以‘爱为核心的。不懂奉献、不懂爱也就很难感受到音乐的真谛。”⑧诚然,演奏的目的是交流与分享:与音乐交流、与听众分享;演奏者唯有放弃功利的心态,放弃“小我”的存在,才能在音乐中“听见”真正的自我。从这一意义上来说,“unlearn”与东方哲学中的“无为”和梵语中的“Asaskta”有着相似之处:放弃对“我”的执着,只有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才能接近“无艺之艺”的境界。显然,当今的学生要理解这一点还很难,他们需要从生活体验、多元文化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中去寻找并获得自我成长,因为生活中的一切体验都可能是艺术灵感的来源。

结 语

“亚历山大技术”倡导的理念是从探索人类运动机能的本性和规律出发的,这种对音乐表演者“以人为本”的关怀和“善待自我”的责任感,也正是“亚历山大技术”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观我们的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了钢琴专业学生因过度练习和不良姿势带来的身体病痛;忽视了他们因演出怯场、畏惧技巧、比赛失败等带来的心理伤害……我们是否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本主义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起“善待自我”的责任感?笔者相信,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运动康复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思考钢琴演奏与教学,将会为我们的钢琴表演教育事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眼1?演http?押//fr.wikipedia.org/wiki/Technique_Alexander(维基百科对“Technique_Alexande”的释义)

?眼2?演http?押//www.alexandertechniquepractice.com/(英国伦敦的“亚历山大技术”网络课堂)

?眼3?演http?押//www.tudou.com/programs/view/pktzTGcieBs/ ?眼美?演教学片:The Alexander Technique.2000.

?眼4?演F.M.Alexander?押ManSupreme Inheritance.Long Beach?眼M?演,CA:Centerline Press,1985.

?眼5?演F.M.Alexander?押Construction conscious control of thé individual?眼M?演,Long Beach,CA?押Centerline Press,1985.

?眼6?演F.M.Alexander?押Use of the self?眼M?演.Long Beach,CA:Centerline Press,1984.

?眼7?演F.M.Alexander?押The universal constant of living?眼M?演.Long Beach,CA:Centerline Press,1985.

①国外相关文献有:1.Hochberg?熏 Fred H?熏 Robert D. Leffert et al:Hand Difficulties Among Musicians(《音乐家的手部问题》,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1983年),通过对七十五位钢琴家手伤的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情况是肌腱炎,其次是右手四五指的损伤情况;2.Rosenthal?熏 Eleanor:The Alexander Technique— What It Is and How It Works(《亚历山大技术——概念及其运用》,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trists《表演艺术家的医学问题》,1987年),该文讲述了运用亚历山大技术治疗三个患有机能障碍的演奏家的实例;3.Stiehl,James B.?押 Overuse Syndrome in Professional Keyboard Musicians ?穴《专业键盘音乐家的过度使用综合症》,American Organist《美国管风琴家》,1989年?雪 针对键盘演奏家通常遇到的手部问题的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分析;4.Caplan,Deborah:Back Trouble (《背部疼痛》,Gaines-ville,FL:Triad Publishing Co.1987年)该书展示了许多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练习的照片。其中一篇题为“表演艺术家的窘境”的文章描述了练习时良好运用身体的训练方法。

②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对“亚历山大技术”词条进行搜索,检索到的相关论文仅一篇:丁东红《基于身心和谐远离的音乐表演运动技能康复体系——“亚历山大技术”初探》(《乐府新声》2001年第3期)。该文就亚历山大技术在音乐表演运动技能康复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了阐述,但关于如何与音乐表演相结合的问题并未有进一步的展开。另外,在国内已出版的两本译著中对“亚历山大技术”的理念略有提及:《成功钢琴家攻略:身体、头脑、演奏》(?眼美?演鲁斯·弗雷德伯格,张志羽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47—60页);《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眼美?演 玛德琳娜·布鲁瑟尔,邹彦、伍维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5页)。

③参见http?押//etapp.pagesperso-orange.fr/(法国巴黎“亚历山大技术”师资培训学校网站)。

④F.M.Alexander?押Use of the self?眼M?演.Long Beach,CA:Centerline Press?熏1984.

⑤“既放松又有某种潜在对抗力”是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关于opposition and dynamic space (对立和动力空间)的概念,即:以身体各部位间相连接的关节为中心,做相互反向的延伸,使其保持一种具有内在张力和相对平衡的状态。

⑥?眼美?演玛德琳娜·布鲁瑟尔《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眼M?演,邹彦、伍维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⑦?眼俄?演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理论与实践》?眼M?演,焦东建、董茉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页。

⑧鲍蕙荞《真正的艺术是真理的表态——钢琴家、教育家陈宏宽访谈录》?眼J?演,《钢琴艺术》2009年第12期,第19页。

夏云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篇5: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高等院校在传播音乐文化方面具有着先天的优势, 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 中国的钢琴作品理应占据着相应的位置。然而, 一直以来受钢琴是西方乐器, 西方的乐器不适合表现中国的音乐作品这一保守思想的影响, 西方作曲家们创作的钢琴作品始终垄断着整个钢琴教育与表演的行业, 学者们也少有对在高校中如何选择使用中国钢琴作品进行相应的探讨, 这样的现状将不利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倘若我们以积极、客观的态度来总结长期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 探寻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 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方式, 探讨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中怎样才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国钢琴作品的地位, 这无疑都会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普及与传播, 发展与繁荣等都会起到积极而又显著的作用。此外, 在中国的钢琴作品中大多都是采用的民间音调进行创作的, 尤其是一些由民族民间的音乐、各地的民歌和传统的音乐改变而来的钢琴曲, 它们已经成为了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当前创作的作品, 我们不难看出, 这些作品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了改编, 而是重新对作品进行了相对复杂的二次创作, 这也是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色之一, 也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比较常见的手法。以民歌或类似形式为主旋律的中国钢琴作品, 大多都拥有着简明清晰的和声特点, 流畅突出的旋律特点, 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 这些被熟知的旋律特点再加上乐曲中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热烈、奔放、欢快的节奏很容易使学生们快速的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因此, 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从中国钢琴作品抓起是一项不错的好办法。

通常来说, 由中国的古典曲目改偏而成的钢琴曲, 多是采用了相对比较复杂的创作手法, 使乐曲的古老风格未变的同时反而使作品的表现性更加的完美, 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音乐文化具有着崇高悠久的历史地位。根据京剧曲牌经过改编而成的《练习曲四首》 (倪洪) , 根据民间鼓吹乐《百鸟朝凤》经过改编而成的同名钢琴曲 (王建中) , 根据同名的琵琶古曲经过改编而成的《夕阳箫鼓》 (黎英海) 等等这些曲子均表现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更个特点, 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钢琴作品的原则

在高校中运用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较为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原则。

1 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高等院校中一般都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分为选修、普修和主修三个层次, 因此, 在选择一些钢琴曲目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程度、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都要全面兼顾到, 在作品的难易程度上理应遵循由易到难, 科学性、系统性, 针对初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选择相应的中国作品来进行教学,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全面性的原则

在高校中国钢琴作品的选编时, 需要将不同题材、内容、风格、类型的作品, 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合理的搭配, 不能简单地使用一种类型的作品。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广泛的使用钢琴作品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作品中的同中之异, 异中之同, 不断扩大自身的艺术演奏范围。

三中国钢琴作品在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等院校中运用中国的钢琴作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一下中国钢琴作品在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作品要领进行分析

通常来说, 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钢琴作品亦是如此。因此, 它必然也会相应的受到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潮流的影响, 因此, 无论是作品的形式、内容还是音乐表现、创作手法上均表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作为大学生来说, 他们通过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就可以实现对作品的体裁、特点、美学、表现力等方面的宏观认识, 这样就促成了其对作品的风格表象认知基础的形成, 同时也是创作者与演奏者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

哪些内容才是中国钢琴的演奏要领?例如:熟悉中国丰富的民族调式和五声调式;抓住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不同的节奏感觉, 很多中国的作曲家都在钢琴作品中采用了戏曲的节奏;掌握中外曲式的不同, 外国的钢琴曲即便是即兴曲仍然具有着清晰的曲式结构的形式, 但是在中国的钢琴作品中则是想到哪就弹奏到哪, 这才具有了“即兴”的含义, 倘若不能够正确地理解中国曲式结构的特点, 那么会在一些乐段的处理上显得比较生硬, 弹奏的速度和力度就不符合要求;在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中, 大多是根据民间乐曲或者是古曲改编而成的, 因此在实际演奏这类乐曲的时候应该尽量的保持原来曲目的韵味的同时还要力争将钢琴的特点发挥出来, 开拓出钢琴演奏更为广阔的天地。

2 加强进行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巧方面的练习

在高校钢琴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意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方面的练习。应该说演奏中国的钢琴作品大部分的技术和弹奏要求都与国外钢琴演奏的要求是一致的, 但是, 中国的音乐有着自己的音阶和调式调性, 因此中国的钢琴作品具有着西方钢琴作品中所没有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相应的弹奏技巧。

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指法的运用是技术方面最为突出的, 如:演奏者应该具备用相邻的手指弹奏小三度的五声式级进的习惯, 这样就使相隔的手指和相邻的手指都能够灵活地运用, 尤其是在连贯性的音阶式的行进中, 手指之间的跨度是相对比较大的;双手弹奏时基本上是以三度和六度为主, 以平行的四度和五度以及各种音程的相互交替比较多见;特别是在非三度的叠置和弦指法的使用上是比较复杂的, 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具备明确的触感, 在音型、技法需要满足表现音色效果时, 其演奏的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在一些装饰音的演奏处理上, 往往西方都是按照规定进行演奏即可, 然而中国的钢琴作品却没有装饰音方面的固定标准, 只能根据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进行灵活地把握与处理。不能认为弹好了练习曲就可以弹奏好中国的钢琴作品, 这就需要合理地把握掌握技术和运用技术两者之间的“度”的问题, 并且还要对风格的把握上也应该着重注意。如:演奏笙的双音时, 给人的感觉既不能粘连在一起, 又不能单个地分开, 而是呈现出余音的效果, 因此在钢琴的演奏上就要求演奏者的手腕具有弹性, 这两个音要同时发出且比较均衡, 手指在触键的时候还不能太快。再如在模仿古筝琶音的效果时就需要演奏者通过手腕抖动出一连串的琶音效果, 同时还需要让指尖具有敏锐的弹性, 以此来产生出古筝的弹拨音色的特征。此外, 在《夕阳箫鼓》、《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钢琴作品中, 均有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 它们或虚或实, 或暗或亮, 凡是这些声音都需要演奏者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在家内心中细致的听觉才能够演奏出来。这一系列都能够说明中国的钢琴作品在为我们提供不同形式的演奏和表现手法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其中的演奏奥秘。

3 适当选取大型的乐曲以及加强对歌曲伴奏的练习

在中国的钢琴作品中, 涉及到独奏性和大型的钢琴奏鸣曲方面的作品比较少, 并且这些作品的演奏难度相对比较大, 不容易被学生掌握, 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通常都不会涉及到这类的作品。但是经过时代的发展, 作曲家对这部分作品日趋重视, 创作的这类曲目的数量也在逐步上升, 同时, 高校学生整体的演奏水平也在逐步上升, 现在高校具备选用这类作品进行钢琴教学的条件, 因此, 应该适当选取大型的乐曲让高校学生进行演奏。选择这些曲目的时候可以先从简单的小奏鸣曲和简易的变奏曲入手, 之后再过渡到大型的奏鸣曲和变奏曲。

此外, 钢琴伴奏一直都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 让钢琴为中国的声乐作品进行伴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 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钢琴作品的内容。在具体选取作品的过程中, 需要将民歌类和创作类的两部分歌曲平衡分配, 兼顾舒缓柔情和慷慨激昂的作品,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中的钢琴伴奏的技巧。

钢琴教育不单是一种技能与技术的传授, 更是一种音乐和文化的教育, 因此在钢琴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获得全面的音乐文化素养。通过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与演奏, 能够了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 可以把握中国钢琴作品之中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在高校的钢琴教育中, 只有这样的钢琴教育才是全面而又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曾晓安.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5 (3) .

[2]步玉琴.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教学中的必修地位[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 (1) .

[3]牛俊峰.浅谈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

[4]闵素琴.高师钢琴教学浅谈[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5]黄嘉珊.浅谈钢琴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篇6:亚历山大技巧在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音乐要素;演奏技巧;钢琴教学;融合

0 前言

练习钢琴关键在于表达情感。弹奏流利的乐曲关键在于钢琴的演奏技巧。通过准确的演奏技巧来诠释乐曲的内涵。音乐要素是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钢琴作为音乐学习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也会运用到音乐要素的知识。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1 音乐要素概述

声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乐的四要素也脱离不开这四个,是它们相互组合成为的音乐表现形式。[1]例如:节奏,曲调,和声,曲式,音色。再细分就是力度,速度,调式,织体,线条,谐音,泛音,复调紧张度等等。作为很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的众多要素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就会变得晦涩难懂,脱离实际。

2 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实施

弹奏音阶是钢琴最简单的要求,也是钢琴练习的基本功。音阶之间的衔接,流畅性是评判钢琴演奏最基本的标准。好的钢琴演奏音阶之间听不出停顿,整首曲子一气呵成。这考察的就是手指的灵活度和曲子熟悉的程度。[2]

弹奏方法最基本的有两种:连贯和跳跃。这两种弹奏要求的是手肘的力量和控制。教师在教授演奏技巧时要注重这两点,否则会出现节奏不稳,甚至混乱,声音太过沉重或刺耳等现象。

教师讲解演奏技巧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模拟,培养肌肉记忆,避免盲目练习。在接触全新陌生的曲目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分解法,将曲目分成几个小段,逐一进行练习。再遇到陌生的曲调时,着重反复练习,养成深层记忆。

3 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与钢琴教学的融合

想要让学生钢琴演奏水平有所提高,就要保障教授的方法正确和适用。音乐要素是学习音乐的学生最开始就要学习和掌握的。可以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来教授新的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钢琴演奏和教学中的几个基本注意事项:手和手臂保持的姿势;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程度;触键时的力量以及手指弯曲伸展的灵活度;手腕的带动作用;节奏的把握度;个人情感在弹奏时的融合等等。钢琴演奏时包含了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统一,不是哪一部分单独运作。

钢琴训练是一门技巧性的训练,专业性的训练。强调的是放松,自由但有意识的练习。

3.1 在放松练习中的应用

上文谈到了钢琴演奏的要求,肌肉的松紧程度,手和手臂的角度和姿势等。在弹奏钢琴前,它要求的是一个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肌肉要放松,不能紧绷,手和手臂保持自然的姿势和角度,双臂于胸前自然垂落。放松不意味着松散,散漫。教师要注重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尤其是指关节的灵活以及直接的快速反应,即触碰的敏感性。要训练手指的独立性,每个手指都能独立开,非常灵活,尤其是左手。教师可以要求先练习两个音的重复,例如:12,13,23.这样反复重复练习。[3]熟悉之后再加快速度,直到彈的干脆利落。

与此之外,练习时注意断奏和连奏。断奏又叫断音,就是跳音弹奏。弹奏每一个音符,手指快速按下琴键,快速收回。在这个过程中,肩膀和手臂仍旧要保持放松,要处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手指灵活,但要注意手腕不能僵硬,以免出现痉挛。连奏又称连音,顾名思义,音与音之间紧密结合,一个键松开时,另一个键正好发音,整体听起来流利顺畅没有停顿。手指要求的使平展在琴键上,而不是直立,要达到的是缓慢饱满平和的声音,而不是垂直触击发出的有力的声音。音阶与音阶之间不单是音符的交接,也是力量的传递。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进行手势练习,练习始终保持肌肉的放松和自然状态。然后进行手指力量的练习,能够掌握自己的手指触键的力量,循序渐进,由慢至快,最后达到干净,匀速,饱满。[4]

3.2 在听力练习中的应用

听,是钢琴教学和练习里必不可少的。听音,听音的准确程度,饱满程度,平和程度,听音与音之间的衔接的流畅程度,还要听曲调的节奏。在演奏之前,要先学会听,听曲目的内容,听它的喜怒哀乐所有表达的情感,听它或是严谨或是自由的节奏感,听它流露出的整体氛围。由耳朵听,由心理感受,由指尖传递,这是钢琴学习的完整的状态。音乐要素中的音高,音色,音阶,和弦,泛音,振动等等都能被“听”到。每一个弹奏的音符都能被听到。听,能让人感知旋律,音质,音乐的节奏。人能够把感官知觉变成主动,把视觉和听觉转化成触觉。

教师在安排听力训练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做成适当的融合。首先听整首曲子,体会整体的情感状态,然后分节听,甚至几个音组合听。通过听力练习,熟悉弹奏的音的状态,连续情况,能够找出自己在练习的问题所在。听出触键的有力程度不够,听出音的缺陷之处,听出音节的接连不畅,听出情感的错误表达等等。要将听觉和触觉完美的结合,要将耳朵和手指绝妙的配合,让音乐中充满感知,演奏出最自然的曲目。[5]

3.3 在节奏练习中的应用

节奏是听起来最容易分辨出问题的地方。要掌握好感知和节奏才弹好钢琴。节奏可以说是钢琴演奏中的核心,无论单音弹的多出色,技巧掌握的多好,感情酝酿的多充足,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节奏来衔接这几点,那就不能成为一首优秀的钢琴曲。

教师可以安排节奏练习。在钢琴学习之前,要先学习节奏的规律。听音乐,数节拍,跟着节奏拍打,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办法。让学生明确知道节拍,数清节拍,重复听几遍音乐,跟随着敲打节拍,保持跟音乐一致的速度,不能过快过慢。在最开始的弹奏的时候,也要保持着数节拍的学习。随着自己的弹奏速度来感觉节拍是否正确。但是对于节奏的学习,不能长时间处于数节拍打节拍的练习中,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适得其反。长时间的练习导致在曲目的感情表达上有所欠缺。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4 结语

音乐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一种随时充满新意的艺术。对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人的心理变化也会让音乐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时仍旧要保持灵活的方式不能墨守成规。教师在教授钢琴时也要有大胆的创新,让学生保持对钢琴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从放松肌肉,听觉感知还是节奏的掌握上来说,都不能只教理论。要在实际的钢琴练习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弹钢琴时的自然放松的状态,从听中获得的音乐氛围,从节奏的感知上串成一首流畅的钢琴曲,学生才会了解音乐要素和钢琴学习结合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练习习惯,坚持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练习上的实际应用,坚持在钢琴演奏中运用到音乐要素,并不断创新,形成更完整的教学体系,达到更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海萍.乐感与演奏技巧对钢琴演奏的影响分析[J].青年作家,2014(20).

[2] 林嘉旋.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3(04).

[3] 朱翼宇.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5(08).

[4] 马岚.浅析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间的重要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

上一篇:各段路基施工方案下一篇:研究员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