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村小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

2024-04-14

胡村小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精选5篇)

篇1:胡村小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

峭村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活动

本着促进构建和谐校园,保证校园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工作方针,为了进一步增加广大师生群众的安全意识,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校与2018年3月5——11日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为期一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筹划。

为了搞好此次宣教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宣教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验收。明确了宣教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方法步骤以及责任分工。为宣教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首先在中层干部会上认真组织了学习,然后分别召开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学生会,以学习法律原文和应急方案为主,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规定,明确各自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通过学习使全校师生树立起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宣传效果明显。

此次宣教活动结合我校实际,以宣传和解读《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核心,采取集会宣传、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广播、板报等形式,重点宣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主要制度、核心内容等,让师生认识和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了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预防与避险、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以及后期处置等知识。

具体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是召开了安全形势分析会。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征求了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我校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状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

二是组织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咨询台,以板报、挂图、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及安全常识。

三是把《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教育纳入相关部门岗位职能培训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购买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和事故光盘,搞好了人员培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依法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开展了隐患排查工作。对全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认真分析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应急管理的对策,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做到了查漏补缺。

四、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为了更好地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根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我校组织开展了实际演练。各参演部门、年级密切配合,反应迅速,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中全校师生协同作战的能力,验证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五、完善了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制度。

建立了顺畅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反馈系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食品、饮用水等安全状况,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篇2:胡村小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

始兴县顿岗镇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中心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校园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幼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校园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经常对教学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校园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校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师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及家长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学生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无节假日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各班班主任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制度

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李碧芳 疫情报告人:邓桂林

第一疫情发现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一、每日教师须做好晨检工作,检查学生脸部、手部、口腔,触摸额头,若发现学生有异常,及时做好记录并反馈到班级。

二、班级当班教师接收信息后发现学生异常,及时电话向家长询问,及时做好记录,写清症状,并做好托药记录单。并做好日间巡查工作。

四、第一疫情发现责任人如若发现疑似病例,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员及时向防疫站报告。

七、坚持做好教玩具消毒工作,门把手、栏杆等学生易触摸的地方都要坚持每天消毒液擦洗。

八、教室、寝室做到每日开窗通风。

九、户外体育用具每周消毒一次。

十、校园的各个角落每月喷洒一次消毒液。

十一、各班级开展手足口及其他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张贴相关资料,开展小讲座,教育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

十二、及时做好家长宣传工作,如上网、收看电视新闻等等,告知家长少带学生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并注意观察学生体温和皮疹,有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将诊治情况及时通知学校。

始兴县顿岗镇中心小学

篇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综述

为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减轻或者消除突发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 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笔者概览国内外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文献, 对当前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拟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期对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夯实基础、助力献策。

1 研究主体多元化

有关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的研究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卫生行政部门人员, 包括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市、县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 (2) 地方医院和军队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3)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 包括教师和研究生等, 以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公共卫生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体; (4) 科技人员, 主要是从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的理工科专业技术人员, 如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电路与系统专业的技术人员等; (5) 学校的医务工作者, 在研究文献中, 有关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多, 研究主体以高校校医院或医务所 (室) 的医务人员居多;有关中小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匮乏, 从事此类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医务人员更为少见。

从地域来看,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研究主体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有的省份, 如广西、浙江、江苏、云南等地较为重视, 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成果颇丰, 而有的省份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 研究方法多样化

从研究方法来看,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研究, 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规范研究法, 侧重于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代表性的文献有廖文科[2,3,4]采用规范研究法, 撰写了一组文章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预防与处置以及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建议。吴伟斌等[5,6]发表的系列文章, 主要以系统论为分析框架, 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理论构建, 这对于研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复习、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某省、市或某地区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在国外研究文献中, 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rier[7]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了文献回顾、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3 研究内容广泛性

从研究内容来看, 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分析、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

3.1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廖文科[4]指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的,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其他的多数文献没有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专门的概念说明和分类, 而是直接采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8]。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由于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和方式, 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其特点表现为暴发的突然性, 暴发的紧迫性, 涉及的广泛性, 后果的严重性, 处置的复杂性和处置难度大[9]。

3.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管理理论主要是运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理论, 而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研究则起源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译著主要有澳大利亚罗伯特·希斯著的《危机管理》、美国劳伦斯·巴顿著的《组织危机管理》、美国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的《危机管理》、英国的马丁·冯与彼得·杨合著的《公共部门风险管理》等[10,11,12,13]。这些著作为研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 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但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多见。

3.3 关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分析

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有法定传染病的暴发、新发现传染病的进入、核物质与放射源污染事故, 农药、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群体性外伤 (拥挤、塌方、交通事故等) 、群体性心因性疾病、预防接种事故等多种类型。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成因:第一, 中小学校在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意识不强, 管理力度不够, 措施不到位。第二, 中小学校内的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建设不完善, 难以担当及时救治、控制病情蔓延的重任。第三, 学校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有疏漏。第四, 中小学校对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不强, 工作不落实。第五, 学生的陋习和脆弱心理难以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第六, 学校计划免疫工作不到位, 学生预防接种工作落实困难。我国农村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主要体现: (1) 学校卫生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2) 学校卫生资源配备不足制约了学校防疫能力; (3) 学校食堂和饮用水卫生隐患较大; (4) 学生的健康知识薄弱[14]。

3.4 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

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发现疫情不及时并迟报;学校不积极配合疫情调查控制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网络实验室建设滞后[15];漏报、迟报及报告不规范的现象仍不少见[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校医队伍疏于管理和培训, 卫生部门对学校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16];教育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监督管理和责任追查[17]。

3.5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

不少研究者认为, 学校是青少年和儿童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应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预防和控制工作, 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应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三方入手, 尽快建立适合当前形势、符合国情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16,17]。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第一, 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强化内部管理;第二, 增加经费投入, 使学校卫生设施、环境及食堂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第三, 加强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 促使学校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第四,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第五, 完善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 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正确防范和及时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观念, 建立和制订各项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预案;第六, 加强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 构建学校卫生工作的网络体系[18]。卫生和教育部门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及时互通信息, 定期共商防控形势, 及时发现学校卫生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 不断改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体制[19]。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 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行为[20]。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等相关规定, 明确学校校长为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和患病学生隔离制度, 减少续发病例, 确保措施到位[21]。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 认真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14];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检查, 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22]。应加强学校疾控体系和预防保健科的建设, 加强中小学校医疗救治体系建设[9]。建议将心理干预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组建专业队伍, 制订应急预案, 在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实施心理救援, 从而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23]。

由于高校人员密集、活动集中、学生缺乏相关防范知识等原因, 学校存在着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因此, 高校应加强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建设, 建立应急机构和应急队伍, 完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 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传染病的预防, 适当储备应急设备、药品, 开展广泛的卫生知识宣传, 强化师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忧患意识, 加强部门合作, 提高处理高校常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24]。

4 结论

篇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现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如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一、学校报告人职责制度

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卫生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学校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学校传染病报告卡》,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协助上级安监、卫生部门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定期对学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二、监测与报告

学校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卫生老师。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进行登记。

1、晨检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外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多例相同症状不明原因死亡等有关情况。

2、报告程序和时限

篇5:贾村小学学校卫生制度

一、教室卫生:

1、教室卫生要做到:“一坚持”、“二消灭”、“三整齐”、“四整洁”。即:坚持每天清扫;消灭纸屑,消灭痰迹;桌椅摆放整齐,教学设备安放整齐,教室布置大方整齐;门窗玻璃洁净,桌椅地面洁净,黑板墙壁洁净,灯管暖气洁净。

2、教室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设备。保证空气清新,光线均匀。

二、环境卫生:

1、场地要整洁平坦,做到三无:无纸屑,无石块,无枝叶。

2、墙壁、围栏、名人画像,要勤擦洗,保清洁。

三、个人卫生:

上一篇:经典的话语下一篇:如何进一步的做好局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