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2024-04-18

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共10篇)

篇1: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形式

一、调查目的: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调查方法:

1、时间:211年8月28日至9月3日,2、地点: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

3、对象:校园里随机选取的学生。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问卷80其中有效问卷为75。

设置问题如下:

1.你参加了哪些社团?

2.你参加的社团一年的会费是多少?

3.你的社团举行过几次活动,在哪里?你参加了几次?

4.你是如何得到举行活动的消息的?

5.你若有不清楚或不会的问题有无人指导?

6.该社团有没有向你许诺过什么?

7.你对你们交的会费的去向了解吗?

8.知不知道该社团的负责人是谁?

9.你对该社团有什么意见?

10.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不会还加入社团,参加哪个社团?会告诉你的学弟学妹们加入哪个社团,还是告诉他们别入社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社团参与情况分析  对于参加社团约81%的同学选择1-2个,约19%的同学参加了2个以上的社团,约79%的同学了解自己参加的社团,明白所参加社团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明确性。但21%的同学表示对所参加的社团了解一般甚至是不了解,变现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盲目性。72%的同学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表示满意,约有9%的同学表示不满意。大部分同学更倾向于参加文化娱乐性、社会实践性和志愿服务性的社团。相反,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和体育竞技类的则备受冷落。

二、社团经费问题

充足的资金是社团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动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社团的活动资金主要来自新学年所收的会费。还有部分来自于学校拨款,向校外企业拉赞助以及举行比赛活动时对参赛者临时收取的费用。调查中我们得知:有6

3%的会员并不了解会费的去向。而大部分会员由于不了解自己所交会费的去向,产生了对社团的不满心态。但是作为社员应转变思想,从一个大的方面来考虑社团,第一,不应只从实惠方面考虑;第二,忘了无形资产的收获。在社团中,同学们能学到很多知识、技能,交到许多朋友,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由于社团与会员缺少沟通,会员对社团开支状况的不了解,社团又没能采取很好的方式向会员解释,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原委,因此社团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也就变成了社团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团的活动问题

会员加入社团,交纳会费是希望能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那么我校各社团会员参加活动情况如何呢?从调查中我们知道会员人均参加活动次数不到两次。而据调查各社团从上学期到现在共组织活动287次,平均每个社团举行活动11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据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 通知不到位,很多会员根本不知道社团举行了活动。

二 活动形式不符合他们参加该社团的初衷。广大学生满怀激情加入社团,是想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社团活动根本不能实现这些,没有让他们得到做会员的实惠。例如乒乓球协会一学期组织了40次活动。但调查后有36.6%的人不知道举行了活动,40%的人知道举行了10次,10%的人知道举行过2次。这使会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反映出我校社团制度还不够完善。社团与会员之间的沟通还不够深入。

四、社团与会员间的沟通问题

从76%的人不愿再加入社团,49.3%的人有意见可以看出一个问题:社团与会员之间缺少沟通。

办社团的目的是为让社团成员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环境,多一个交流的机会。然而,我们经过调查得知有80%的人连社团的负责人是谁都不知道。一个会员连自己社团负责人都不知道又何谈交流。在我们口头调查的一些会员中,有些人反映,入团大半年了,到现在连会员证都没拿到,想找社团的要,可又不知道找谁;还有人反映,会员对社团的建议都是社团应当收集、思考解决的。对一些组织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广大会员征求解决办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各社团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再大的问题分到每个人身上,也变成了小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1.应该对社团有一定的了解。社团是大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一般来说从层次上分为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两大类,从社团性质可以分为政治类、文体类社团、科技类社团等。学校一般设有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或学生社团指导委员会,制定有《社团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的成立、发展、活动组织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大学生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调整自己选择的社团。大学生专业不一样,每学期安排的课程也不一样,大学期间应根据不同阶段课余时间的宽松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调节自己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果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加入的社团不适合自己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团活动对自己在某个社团方面的水平已经比较满意以后,可以选择退

出再申请加入别的社团

3.加入大学生社团应积极慎重。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长、爱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应当积极参加,但是参加社团不应该随意,特别是对于新入校的大学生,最好是对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各方面进行一次理性的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再根据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和新生入校后的学习、生活的适应状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申请加入,切忌盲目选择,建议大一新生选择两类社团加入,一类是自己比较擅长、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特长的社团,另一类是自己比较薄弱、有待学习、培训加强的社团。

4、有效利用社团资源,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与监督,使社团活动更有序地开展。社团在保证活动性质积极向上、服务同学的前提下可以充分联络学校周围的商家,争取资金赞助。目前虽然各个社团都在上一级管理组织的要求下制定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是具体施行的力度不够,应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虽然社团成立和活动以自愿为基础,但社团的性质和活动的影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社团外部管理体系在监督社团发展方向上负有重要责任,必须保证社团活动积极向上,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从培养社员能力角度出发,组织更多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员有效参与。社团活动要切实从社员的兴趣出发,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大学生群体对于知识和新鲜事物的需求十分强烈,增加活动的知识性可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求知愿望。其次,增强活动的竞技性。竞技型活动有利于社员提高能力、发展兴趣,能更大程度地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而且竞技类活动可观赏性强,可以吸引更多本社团以外的成员,对于增强社团知名度、壮大社团规模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第三,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使社员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团。

结语,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活跃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是广大同学开拓兴趣爱好、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沃土,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优良载体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社团,对同学们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张扬个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校的社团建设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同学们的积极性的逐渐提高,大学生社团的巨大作用总会慢慢体现在参与者的身上。

篇2: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1.应该对社团有一定的了解。社团是大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一般来说从层次上分为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两大类,从社团性质可以分为政治类、文体类社团、科技类社团等。学校一般设有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或学生社团指导委员会,制定有《社团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的成立、发展、活动组织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每学年学校都要对全校社团进行评比,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明星社团”、“社团活动先进个人”。

2.加入大学生社团应积极慎重。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长、爱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应当积极参加,但是参加社团不应该随意,特别是对于新入校的大学生,最好是对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各方面进行一次理性的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再根据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和新生入校后的学习、生活的适应状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申请加入,切忌盲目选择,建议大一新生选择两类社团加入,一类是自己比较擅长、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特长的社团,另一类是自己比较薄弱、有待学习、培训加强的社团。

3.大学生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调整自己选择的社团。大学生专业不一样,每学期安排的课程也不一样,大学期间应根据不同阶段课余时间的宽松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调节自己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果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加入的社团不适合自己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团活动对自己在某个社团方面的水平已经比较满意以后,可以选择退出再申请加入别的社团。

4、从培养社员能力角度出发,组织更多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员有效参与。社团活动要切实从社员的兴趣出发,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大学生群体对于知识和新鲜事物的需求十分强烈,增加活动的知识性可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求知愿望。其次,增强活动的竞技性。竞技型活动有利于社员提高能力、发展兴趣,能更大程度地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而且竞技类活动可观赏性强,可以吸引更多本社团以外的成员,对于增强社团知名度、壮大社团规模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第三,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使社员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团。

5、有效利用社团资源,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与监督,使社团活动更有序地开展。社团在保证活动性质积极向上、服务同学的前提下可以充分联络学校周围的商家,争取资金赞助。目前虽然各个社团都在上一级管理组织的要求下制定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是具体施行的力度不够,应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虽然社团成立和活动以自愿为基础,但社团的性质和活动的影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社团外部管理体系在监督社团发

篇3: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作为学校的非正式组织,学生社团依托着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服务,日渐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1]。但从目前来看,随着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的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社团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给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200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等文件提出的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要求,了解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在江苏省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掌握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使学生社团建设朝着科学、高效、可持续方向不断提升,从而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创造有力条件。

二、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是从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中抽取了20所学校(其中南京6所、苏州2所、无锡2所、常州2所、南通2所、扬州2所、连云港2所、徐州2所)。在每所学校的高职在校生中,每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9份,有效率为95.37%。

另外,在每所学校中,我们又抽取几名社团指导老师及该校分管社团工作的领导进行问卷和访谈记录,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为100%。

在选取学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各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大致情况、学校所在的地域及院校的类型,力求全面了解江苏省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情况,使得本次调查研究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

本次调查问卷的题目除了个人信息外,主要涉及社团基本情况、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社团管理制度、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及指导教师和校领导对社团建设的建议等内容,经过信效度检验,问卷设计合理有效,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分析,调查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中有些同学是没有参加过社团,对社团情况不了解,因此,本研究中只对其中正在参加社团或曾经参加过社团的1562名学生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一)社团学生分布失衡

在统计被调查的学校时发现,学生社团的种类多种多样。从被调查学生参加的社团数量来看,平均每个学校16个社团,最多的学校社团数量达到30个,最少的学校社团数量也有9个。通过整理,这些高职学校学生参加的社团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人文类、实践类、艺术类、服务类、体育类。

另外,参加社团中艺体类的社团明显多于技能实践类的社团,即使非艺术类院校,情况也是如此。此外参加体现人文素养的社团除了师范类院校所占比例较高外,其余的所占比例均较低,甚至有个别学校没有学生参加人文类社团。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学校的学生社团人文气息不够浓厚。

(二)社团缺乏目标引领

在调查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方面的问题时,大部分同学参加社团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参加过或曾经参加过社团的同学比例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8%。但是依然有32%的学生没有社团活动经历。进一步比较还发现,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要多于三、四年级。

在回答加入社团的目的时,学生主要是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比例占到63%,增强实践能力占到45%。可以看出,兴趣在学生社团选择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旦没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离开社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跳槽”和社员流失现象较为普遍。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目标引领以及活动形式单一等因素,会使社团丧失一定的吸引力和长足的发展动力。

(三)社团缺乏有效指导

在调查社团活动设计和组织的问题时,选择学生设计、学生组织的占40%,选择教师设计、学生组织的占21.5%,教师设计、教师组织的占10.6%,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但由学生组织的占27.9%。由此可以看出,在社团活动组织方面,有89.4%的学生社团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社团活动,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社团活动设计方面,有60%的教师都能参与进来,但是依然有40%的社团在活动设计方面缺乏教师的指导。

关于学生对社团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发现,73%的学生满意,27%的学生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太差、不会指导、指导时间少、态度不认真、过于严肃等等。而在对分管社团领导的问卷中,在给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的作用进行打分时,1-5分中,5分占24%,4分占36%,3分的占36%,4分的占4%,1分的无。

教师的有效指导,不仅可以帮助顺利学生开展活动,还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然而从调查数据却发现,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影响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团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1.社团管理制度形式化

关于各学校是否有社团的管理章程这一问题的调查,校分管社团的领导均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在调查关于是否了解社团管理章程的具体内容这一问题时,在社团负责人的回答中,有71%的教师了解具体内容,而其余的29%的教师仅仅是知道一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有29%的学生认为有详细的章程,43%的学生认为有简单的章程,11%的学生认为没有章程,17%的学生回答为不知道。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学校缺少了对学生制度章程方面的培训,这也直接影响了社团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2.社团管理较为松散

关于社团组织管理方面进行的调查,选择严格管理的占18.92%,一般的占75.68%,放任不管占5.4%。关于社团日常管理与社团管理制度的匹配度的调查,在学生回答中,完全不符的占10%,一般的占58%,很匹配的占32%。由此可以分析出两个问题,一是社团管理在运行时不规范,二是社团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关于社团经费的管理方面,有10.53%的教师8.33%的分管领导认为经费的使用管理不善。关于经费的流向问题,在进行多项选择时,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经费用于组织校内的社团活动,占83.33%,此外,购买设备占50%,社团外出学习比赛占45.83%,用于指导教师的薪资及培训费占29.17%。所以在经费的日常管理中,需要不断完善社团经费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3.社团缺乏有效的考评奖励机制

在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调查中发现,社团指导教师无奖励或奖励少占到50%以上。社团学生考核制度的问题,57%的学生认为有,43%的学生认为没有。在担任社团干部是否有一定的奖励时,44%的学生认为有,56%的学生认为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考评直接影响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和长足性,因而,在考评奖励机制方面各学校还需要不断完善。

(五)社团缺乏足够的支持

学校对社团工作的支持方面,社团指导老师回答中,认为支持的占55.26%,一般的占39.47%,不支持的占5.26%。关于社团经费,有65.79%的教师和72%的分管领导认为经费来源不足。关于社团发展硬件设施,有44.74%的教师和68%的分管领导认为现有的活动场地器材条件不能够满足社团活动发展需要,这也使社团的活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总的来说,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团活动是比较支持的,这对于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学校的支持力度还是有待提升的,尤其是经费和硬件设施方面。

四、对策与建议

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社团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在社团多元化发展、制度建设、教师指导、社团投入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学生社团的建设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联系五年制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途径。

(一)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

社团现在是低年级热、高年级冷,艺体类热、人文类冷的局面。因此,在社团层面,学生社团在活动设计方面要丰富多彩而且形式要不断创新,在活动内容方面要切合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满足学生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在学校层面,建议积极组织校内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鼓励学生社团走出学校,加强校际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有利于社团之间的信息交流,更有利于提升社团的活动价值,促进学生社团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建设

学生社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目前社团指导老师或者由社团学生自己寻找,或者社团分管领导邀请校内或校外的专家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的水平、工作责任心等等差异较大。此外,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工作一般是义务性质的,没有劳动报酬,没有考评激励的措施,这无疑会影响教师指导的积极性。

因此对于社团指导教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适当减免工作量。对于优秀社团的指导教师,可以给于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在评优考核中予以倾斜,以此来激励社团指导老师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社团运行管理评价机制

学生社团要想高效运转,必须要加强社团内部的管理与外部的协调工作。目前,虽然各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章程或管理制度,但与实际活动的匹配度不高,这就要求学生社团在实践中除了要加大对管理制度的宣传外,还要不断完善本社团的规章制度。

在社团运行过程中,根据社团规章制度,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社团进行检查或考核。在管理机制方面,建议逐步建立校级和班级的二级社团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校级社团,应积极扶持相应专业的班级成立“支社”,在班级社团骨干培养和社团活动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促使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2]

此外,可以建立合理的社团奖惩评价激励制度,如评选星级社团、优秀社团等,使社团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不断激励社团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加大社团发展所需要的投入

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经费、场地和设施是高职校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这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发展中,这些条件都是不足的,从而使社团活动大打折扣。

因此,学校应该在经费、场地、设施方面给予社团尽可能多的支持,对于经费不足的问题,建议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向社会,从社会中募集活动资金,一方面可以解决经费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丰富阅历,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摘要:作为学校的非正式组织,学生社团日渐成为五年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调查发现,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社团在步发展的同时,在社团多元化发展、制度建设、教师指导、社团投入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联系五年制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途径,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社团,社团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泽杰.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篇4: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媒体报道,5月4日,在海南某大学举行的“五四运动与陈独秀学术报告会”上,尽管来自北京、南京、安徽、陕西和海南的专家学者竞相发出肺腑之言,然而,组织到场的不少学生还是忙着戴耳机听音乐、用手机聊天,或是姿态各异地睡大觉。更有些手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的酣睡者,在周围多次响起掌声的情况下竟然震而不醒。

“五四”运动要不要隽记?“五四”精神要不要弘扬?答案是肯定的,确信无疑的。大学生在“五四”青年节当天的专题报告会上呼呼大睡,确实让人不可思议。从媒体报道的短短数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谴责之意。

但同时我觉得,尽管大学生做得不对、不妥,但他们却很真实、不做作。他们用姿态各异的睡相真实地反衬出报告会的味同嚼蜡。尽管组织方对这次报告会很重视,邀请了各地的专家学者来作报告,但仅凭“五四运动与陈独秀学术报告会”这个主题就不难看出,这是一次缺少趣味和吸引力,基本等同于历史+学术的枯燥灌输!面对一个陈旧的主题,即便每人的侧重点不一样,也难免会重复絮叨,引人入睡。

时代在发展,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发扬“五四”精神,如何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续写辉煌,这应该是延续“五四”精神的要义。实际上,尽管有些人对80后、90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心存偏见,但无论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年轻人在关键时候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都应该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继往开来,可以堪当重任的一代。

为什么年轻人在演唱会、球场上表现得生龙活虎、激情澎湃、活力四射?是他们“因为爱,所以爱”。可见,要想让大学生聚精会神、不打瞌睡地听报告,无论是报告会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精彩,能抓住他们的心理,寓教于乐,“快乐报告”。希望专家学者以后不光要研究历史、学术,还要重视研究心理,要善于抓住不同受众的特点,因材施教。只有避免了报告内容的千人一面,才能避免听者的睡姿各异,道理就这么简单。

篇5: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完成此问卷调查。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在高校中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情况十分重要。

1性别

A 男B女

2、您觉得大学里有必要参加社团活动吗?

A有B没有C 看情况而定

3.您是否在社团中任职

A 是B 否

4、你对所加入的社团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大概了解C 一般D 不了解

5、您所在社团的活动参与率或上座率如何呢?

A高B 低C 一般

6、您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是?

A十分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7、你参加的社团属于什么性质?

A理论学习性社团B社会实践性社团C志愿服务性社团

8、参加社团的最主要目的?

A 没什么目的B 丰富生活、增大交际面、广结人脉

C 想和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D对今后考研、工作、出国直接有益

E增加社会经验,对就业有益,职场道路的铺垫

F挂名玩票,纯打酱油

9、假如社团活动与学习相冲突,您将倾向于哪一方呢?

A学习B社团C不偏于任何一方

10、您参加社团的最初想法是(可选多项)

A纯粹个人兴趣

B打发课余时间

C认识更多朋友和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

D为自己将来的简历做准备

11、现在您对所参加过的社团活动的感觉

A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

B喜欢,没有参加错

C枯燥,有些无聊

12、自己想组织或正在组织社团?

A有B 没有

娱乐类社团D

大一新生加入社团情况的调查表

1、专业

A 营销 B 会计 C国贸

2、性别

A 男 B女

3、偏好哪一类型的社团

A学习B才艺 C 实用

4、加入社团的目的A锻炼自己 B 增大交际面 C 娱乐 D其他

5、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社团信息

A 现场咨询 B同学推荐 C 宣传单

6、对入会费的看法

A 贵 B 一般 C 便宜

7、对所选社团的评价

A很好 B好 C一般 D差

8、所加入社团举办活动情况

A较多 B较少 C从来没有

9、是否愿意为社团活动牺牲自己的时间A是 B否

10、是否有想法自己创建一个社团

篇6: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19:4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调研

岱岳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全区共有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就超过大半数。区内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全区有农村劳动力50多万人,属劳动力富余区。由于全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力,转移劳动力成为农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主道,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不仅增加了本区经济收入总量,同时也让多数外出务工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得到改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问题解决不好,它必将是一个社会问题,将会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及社会隐患。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参保政策缺乏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保险,认为只要每月工资能拿到手就行了;二是多数农民工存在临时思想,没有长远考虑和打算,只考虑眼前利益,认为务工不是长期职业,参保后每月自己还要交钱,减少了月收入;三是文化水平低,参保和维权意识差,对自己应享受的权益不去争取,也不去加以了解;四是企业老板为了减少支出,只从效益考虑,也有意回避员工,这类问题不想给员工作参保宣传发动,或者是老板只从采取选择性 的给少数人参保;五是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人员难以固定,员工也有好干就干,不好干或不想干就不干,说走就走。给企业老板和参保工作带来较大难处。

二、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鉴于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分布区域广,就业的行业多等特点和从根本上解决务工人员老有所依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明确一个专门的机构,按照行政区域对辖区内的外出务工人员及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普查,摸清底数、务工地点及所在行业等基本情况。

(二)加大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大力宣传。一是利用各种渠道和不同形势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二是印刷一些与保险相关的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村;三是利用新春佳节农民工回乡访亲期间组织他们进一步学习领会了解社会保险知

篇7: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崇信县煤炭企业参加,进一步促进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县人社局统一安排,11月份,县社保中心领导带队,组织人员深入周寨、新安等煤炭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职工面谈、查看资料的方式,详细了解煤炭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 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制度运行基本平稳,社保基金规范运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截止目前,全县煤炭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共

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人,失业保险参保

人,生育保险参保

人,工伤保险参保

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人。在推进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方面,人社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市人社局每年均组织开展一次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同时,结合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编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知识问答》6000份,免费发放给企业及职工。

二是征缴扩面工作扎实推进。一方面,依法依规推动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凡是《社会保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征缴基数、缴费比例,严格执行政策,做到依法征缴、据实征收,不打折扣;

三是便民服务进一步优化。调整、整合了社保办事大厅的布局,将养老、医保、失业三个大厅整合到一个楼层,实现一个楼层申报、同一个楼层办结;在政务中心开设工伤保险专门窗口,对建筑施工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进行规范征收;对重大工业项目的非公企业按最低缴费基数征收医疗保险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非公企业发展迅猛,非公企业员工已成为我市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对象,但我市非公企业社保扩面的难度非常大,已成为制约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1.参保率不高。目前我市非公企业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外,在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覆盖面还较狭窄,且整体参保率不高。对企业而言,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成本,减少了盈利,所以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总是在千方百计少缴或逃避社保费的缴纳,这也是导致非公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之一。据2012年在衡阳县调查,除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5%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为70%、51%、10%和27%,整体参保率低。在调研的一个企业里,职工2600多人,参加五大保险的职工仅有520多人,参保率只有20%,可见参保率之低。

2.参保意识不强。非 公企业的部分企业主和员工对参加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劳动风险损失补偿意识,不清楚企业负有什么样的社会保险责任,不了解社会保险是自己应有的保障权 益,法律知识也比较缺乏,对眼前利益考虑较多,因而,参保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主为了降低成本,不愿主动为员工缴纳保险费;有的企业员工也不愿意从为数不多 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参加社会保险,员工自己不愿缴费,就不会去监督企业主为自己缴费,于是造成了参保主体的缺位。调查了解,一些非公企业将部分社保费用列 入工资发放给员工,由员工自行去缴纳社保费,但是不少员工不愿意去缴费,竟将这笔钱看作是自由支配的工资。

3.劳动关系欠规范。非 公企业中的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变更缺乏规范化、法制化的制约,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手续不完备、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 常常是以劳资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为前提。同时,非公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稳定,给企业参加社保带来一定难度。

4.制约措施乏力。《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施行,使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但《社会保险法》中对于企业必须为职工参保无硬性条款,其中“责令改正”的规定,对拒不改正的没有明确的处罚办法,这种缺失形成了一些非公企业推诿、拖延甚至拒不参加社会保险,也是人社部门难以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客观因素。

5.缴费基数偏高。按照现行的费率,养老保险费单位要承担工资总额的20%,医疗保险单位要承担6%,失业保险单位要承担2%,生育保险单位承担0.7%,工伤保险单位要承担1—3%,几项保险合计缴费率达29.7——31.7%,对于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讲,负担确实较重。由于我市养老保险单位缴纳费率为20%,比广东、浙江分别高出8个和6个百分点,加之,近几年湖南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均以10%以上快速增长,尽管最低可按其60%计算缴费基数,但企业的负担仍然很重,对此,非公企业反映十分强烈。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企业员工的工资根本达不到省里核定的平均工资水平,但仍要求我们按人平工资的60%来缴纳各项保费,企业压力的确很大”。

三、几点建议

社会保险是民心所向、民生所系、民利所依的一项民生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为目标,推进非公企业参加社保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和改进宣传方式。《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国家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连续调整,2011年跨省转移接续办法的出台,特别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发放4000万张社保卡,都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供了契机。要按照“简单、明白、活跃” 的要求,提高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针对从业人员想了解的政策和参保缴费的疑惑,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各 级各部门都要提高对社会保险工作的认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推进我市社会保险工作。人社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近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成 果,宣传非公企业参加社保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社保的强制性政策,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能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双方权益特别是非公企业主利 益进行重点宣传,提高企业主和员工对社会保险工作的认识,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险的政策和法规,消除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种疑惑,提高参保的主动性。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社保意识。建 议在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教育机构甚至大中专院校开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课程,使员工明白“参加社会保险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 务”,提高劳动者依法依规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要继续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规模以上企业法人代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门的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培训,使企业主明白“用工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开业就要参加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与依法纳税同等重要”,把参保缴费变成自觉行动。

三、整合力量、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一 要摸清底数。人社部门要会同工商、税务、统计、非公经济管理等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集中进行一次参保登记和缴费数核定工作,摸清企业用 工、效益、参保等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做好社保扩面工作打好基础。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人社、工商、质监、财政、税 务、公安、建设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中的责任,强化注册登记、年检年审、发放《组织机构代码证》、招投标、政府采购、评 先评优等方面的参保缴费前置牵制作用。三要强化监督。一方面,要建立专项执法制度,采取巡视检查和举报专查等方法,对没有按照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督促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另一方面,人社部门应将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或其它方式进行通报,将企业是否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纳入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借助社会力量强化监督。四要进一步优化服务。逐步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费合并征收。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整合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各项资源,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行社会保险费的统一申报、统一征收、统一服务,不断创新征收管理体制,为广大参保对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四、调整缴费比例,合理确定缴费基数。根 据非公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多、员工收入低的实际,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适当降低企业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制定切合实际的缴费办法。在用好、用活政策上下功 夫,加强分类指导,防止搞一刀切,吸引徘徊在社保门外的非公企业能主动参加社会保险。根据不同参保对象,确定不同的费率水平,享受相应水平的社保待遇。同 时,要根据各地区实际工资收入状况,合理确定缴费基数。特别要考虑灵活就业人员的认可程度和承受能力,有选择性地试行“低基数、低费率、低待遇”的制度模 式,使费率更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提高政策的吸引力。

篇8: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高校社团,党建学习,党建工作

为真实了解高校社团党建学习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提供科学指导,课题组以萍乡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在校党员、预备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此次专题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共10项内容,题型有选择和填空,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总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占发卷总数的90%,有50份或答不全或不规范或空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并获得相关数据。

一、当前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

问卷从不同角度和多个侧面对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情况进行了分类调查,调查结果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被调查者对待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情况的基本心态。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参与的社团种类多,但社团服务与党建学习结合较少,说明了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学习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萍乡学院学生社团为例,截至2013年,萍乡学院学生大大小小的社团共有100余个,社团注册成员数达4千余人,占萍乡学院学生总人数的38%。90%以上大学生参加过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大学生大多选择社团作为一个发展自我、拓展素质的平台。社团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的成分。大学生积极参加各个社团,更说明了大学生对社团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社团活动的热情。而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知道所在的社团中的党员吗”的问题时,有32.49%的成员回答是“不知道”;另有52.1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社团中有党员,但也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同。通过调查充分说明,党建学习工作在社团中的缺失,也充分体现出社团党建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学生参与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热情较高,但是没有人来组织和带领。在回答“您平时对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态度如何”时,自觉学习的,占80%;偶尔会主动关注的,占12%;被动接受的,占8%;事不关心的,占0%。在回答“你是否参加了学校的社团”,参加了一个社团的占了35%,2个社团占34%,2个以上占7%,没有参加26%。从问题的答案所占的比例来看,各位党员、预备党员、建党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对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是支持和肯定的,从总体来看,社团活动的参与率较高。大学生对各式各样的社团抱着美好的憧憬,而且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吸引着他们,然而如今的社团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老师的指导,显现出相对闲散。随着各个社团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壮大,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工作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三)学生接受党员学习教育的途径较多,但是更希望能通过参加社团来获得更系统的党建学习,并且在学习内容方面也希望更加具体和与时俱进。在问及“政治理论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此题为多选)时,国际方面的占26%,国内社会发展方面占29%,学习发展方面占21%,大学生思想状况思想问题占20%,其他占4%。可见,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以前传统观念里只顾读书的“书呆子”而是紧跟时代脉搏、时刻关心社会和国家命运的当代新青年,他们认为除了学习一些专业技能和谋生技能之外,了解一些当代时事政治是很重要的。在问及“您通常通过何种方式接受党员学习教育”(此题为多选题)时,通过参加社团占28%,网络占43%,课堂教育占56%,报刊和书籍占44%,党校和政治理论学习占52%,其他占3%。在“您认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此题为多选题)中,其中有56%的人认为通过参加社团,35%的人认为是传统授课,27%的人认为是通过主题班会,52%的人认为是通过演讲、辩论、看电影,16%的人认为是其他。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支持和认同,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党员教育是比较关心的。

(四)高校学生认同以社团为平台学习党建,认为社团学习可以利于党员发展教育。在问及“您对学校的社团有什么建议”(此题为多选)时,其中有43%的人认为还应多建一些社团,67%的人认为建跟专业有关的社团,30%的人认为社团要有指导老师,50%的人认为社团活动要经常化,13%的人认为是其他。在“通过参加党员教育活动,你认为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此题为多选)时,其中有60%的人认为提高了政治理论,81%的人认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53%的人认为提高了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57%的人认为知识面扩大,8%的人认为是其他。

二、高校社团的发展和党建学习存在的问题

各大高校社团因大家的兴趣爱好而建立,是独立存在的服务性的非盈利的组织独立的存在。在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兴趣爱好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通过这次调查发现,高校的社团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社团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社团内部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工作配合力度不够。高校的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以个人兴趣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授课和相互学习的形式开展日常的工作。在高校中各大社团的发展都统一由校团委负责和监管,然而,校团委工作任务大且工作复杂,在有限的资源下对社团的管理也就有点力不从心。目前学校社团活动缺乏内部的协调统一,从而影响活动的社会效果。加上社团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各系部组织的相关活动和各社团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高校各社团的发展参差不齐,缺乏理论学习。社团的发展缺乏组织的引导,社团自身的建设制度不够规范,日常管理制度空泛,导致社团成员自由、散漫。从而出现社团活动形式化,缺乏内在文化,随意性较强。社团缺乏党组织的教育,故而管理不够规范;社团缺乏党建知识的学习,导致社团的理论层次不高;致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失去展现自我、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先进性无法得到体现,作用无法发挥。

(三)社团活动没有实际性,调动不了成员的积极性。高校社团组织的活动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活动组织得过于老土,没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活动的组织知识简单的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际性,从而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以致于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

目前高校举办的大多数活动都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和在特殊的节日举办相应的活动,成员一般没有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加上项目缺乏特色和创新,活动仅仅在于形式,降低了学生对社团的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且简单的活动内容,单一的活动方式,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拒绝参加活动的现象。

(四)高校社团的发展需要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社团的建立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愿和共同的兴趣而组成。但如今却发现,要想较好地发展社团必须有良好的监管机制。社团活动的开展只有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和对活动组织的指导下,才能使社团健康、丰富地发展和壮大。然而,调查发现,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校团委或者校社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后,各个社团或者系部最终只会安排给各个班级自由组织落实。最终送给校团委或者校社联的只是系部或者班级送上来的活动总结,从而使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社团缺乏相应的评定机制,各个社团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评定标准,当前的考核参杂太多的主观性。高校社团对活动的推广往往都是大力宣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和活动质量仍有待提高,这样就导致了活动没有实效的局面。加上校内活动的参与没有列入每年、每学期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和推荐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标准,就更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三、发展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的对策和措施

我们认为,高校应积极倡导开展社团和党建学习共同发展,针对全校性学生社团开展的实践性工作,提出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开展党建学习的基本思路。

(一)在社团发展中明确指导思想,在社团学习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一是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学习可以作为党支部的延伸,应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以此为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社团的发展中坚持党组织对社团的指导与引导。发展过程中可以以各类跟党相关的知识、节日开展各项知识讲座或者对当代的时事热点开展交流讨论等活动。以此来提高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对社团成员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学习需要确立规范的制度和组织架构。

在确立的制度中应该根据各个社团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我们需要通过制定制度来规范高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的行为,也需要这样的制度来培养高校的党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在社团中需要加强开展实践性的活动,以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社团组织的活动应该要体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而且应是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大学生党员的能力,使党员的作用在团体中充分发挥出来。

(四)需要在社团中完善考核机制,来培养和发掘党组织的优秀后备人才。

篇9:高校新生参与社团情况调查分析

关键词:学生社团;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29-01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新生参与社团情况调查

笔者以北京农学院2014级新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3份,有效问卷161份,同时针对部分问卷填写人进行了访谈。调查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受访者(学生)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本次调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新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新生加入社团的原因,有83%的学生认为“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60%的学生认为“加入社团纯粹属于个人兴趣与爱好”、也有22%的学生认为“加入社团可以为将来自己的简历做准备”、21%的学生认为“加入这个社团是因为社团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或者招生宣传做的吸引人”、11%的学生加入社团是“因为班主任助理或学长推荐”、只有9%的学生因“有相熟的同学报名,自己也报名、纯粹跟风”。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经过一个月的社团活动后,75%的学生认为“社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加强了综合素质并学到了有用的技能”、有58%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加入的社团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有40%的学生认为“结识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10%和8%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存在感和归属感”或“没有收获,浪费时间”,仍有4%的学生从众、持无所谓的态度。

通过访谈,新生基本认为大学生社团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结构设置合理,职能职责明确,管理制度完善,社团活动正常有序,社团活动能够发挥积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新生对参与社团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虽高,但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目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新生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的现象,基本上不能一语中的。一方面价值观偏离。参与社团的新生部分为锻炼自己寻找一个平台,有些仅仅为了获得一些荣誉,名利成分重,奉献成分轻,定位不准确,结果因过于在意得失而也没有收获;另一方面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由于当前大学生来自独身子女家庭的较多,加上受到社会物质化时代特征影响,与他人情感交流和工作沟通较少,造成组织成员流动性普遍增大,很难形成凝聚力,也造成不能持久和贪图新鲜感的心态。

高校社团组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是提高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有力手段,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提高在校学生对社团组织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要常抓不懈,特别是新生刚入学,正是迫切认识和了解这个学校一切的关键时候,正确的引导有助于新生树立一个大学明确的目标,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因此,学校应当做到多场合、多层次的引导和教育,广泛宣讲,积极动员,不断提高学生主观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促进新生尽快融入到社团当中,并在其中受益。

(二)学生社团的建设缺乏发展规划。学校社团活动有较大的临时动议成分。一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部分社团组织过多依赖老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性。而老师在指导社团时不免受到学校其他工作的干扰,以至于很难完全从学生收获的角度布置工作。社团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策划方案,为了活动而活动,更没有认真总结和归纳。以至于造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状,不能让社团形成长远发展。二是社团组织干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存在只要上就不会下来的错误思想。大多数社团组织干部做事仅凭经验和想法开展工作,不写工作计划,不做工作总结,不做可行性调查,也没有宏观思维,就算是上网查资料,也只是走个形式,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不强,往往导致工作虎头蛇尾。而个别成功的活动,也不能及时形成经验,不能让后来者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借鉴,更不能让新入社团的学生及时学习和认知,往往需要重新摸索。总而言之,目前社团工作还是以完成任务为主,缺乏成果评价机制和经验总结推广体系。

笔者建议,应当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校级社团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级学院院级社团或系级社团,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立足第一课堂,创建校园文化新阵地。同时,要关爱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良性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综合学习的热情。可以选拔不同层面的、责任心强、教学有成果,威望较高的一批教师、专家指导和参与社团组织建设工作,负责指导社团的发展和组织建设,制定相适应的发展与活动项目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进行活动成果评价,总结工作经验,反复推广。把社团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二级目标管理体系,促进校院二级社团组织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达到社团组织活动有特色、有效果、有经验、有推广。

高等学校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对学生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的塑造。社团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神传播途径。学校应当从源头上抓起,从新生加入社团之前就开始正面引导,使社团的正面影响扎根于广大学生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引导社团为学生群体本身服务,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助力。

作者简介:李玮洁:女,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

篇10: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更是难上加难,而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样受到严峻的考验。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许多企业这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十分关注的,因此,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好各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经验,增强自己在社会上的阅历。

大学生为什么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在此我特别对我校电商专业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几位同学进行访谈,凌荣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秦梅同学则表示,参加社会实践为了赚钱,作为生活费用的补贴,还有可以增长社会见识,丰富阅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莫小娇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也是为了赚钱,积累社会经验。朱虹菲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学校安排的,而范国富同学则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丰富阅历,还有就是为了赚钱。因此我们在校期间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重视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增强我们各方面的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养成正确的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

许多大学生进入了大学,发现空余的时间很充足,所以就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下面就是通过网上对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目的的调查:

序号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主要目的 百分比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收获 百分比

A 服务社会 31.58 帮助了解社会 51.58

B 锻炼自己 74.74 增强沟通能力 49.47

C 结交朋友 24.21 提高专业水平37.89

D 赚钱 17.89 加强团队合作力 25.26

E 认识社会,长见识 43.16 其他 10.53

F 其他 6.3

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参加社会实践并不仅仅是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而更多的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方法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和环境保护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创业活动、勤工助学活动 、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等。下面是从网上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的调查数据显示:

序号 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 百分比 是否要专业老师指导的必要 百分比 应该怎样联系指导老师 百分比

A 加入社团 9.42 非常必要 43.16 自己联系 48.42

B 加入学生组织或团体 42.47 一般 35.79 高年级同学介绍 21.05

C 通过家庭联系 15.79 无所谓 14.74 学校分配 30.53

D 个人联系 32.32 没必要 6.31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一半以上是加入社团的形式,通过社团的组织来参加,自己去联系指导老师或者是由学校分配指导老师。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存在什么问题

1、社会实践的氛围不够浓

据调查,只有64.8%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参加实践活动“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只有60%的大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到位,行动上不积极。

2、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不健全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由团委牵头,各院系落实,其他部门并未实质参与,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对院系重点团队关注多,对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少,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

3、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参观考察、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传统形式。而对就业见习行动、挂职锻炼、社会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科技发明、“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新型实践形式重视不够,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品牌效应不明显,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大学生的实践需要。据调查,65.6%的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学校组织的,只有18.4%的人明确表示是。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

下面就从网上的几道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

1、你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是暑期社会实践吗?

A、参加过 B、没参加过

2、您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看法是:

A、有必要 B、无所谓

C、不感兴趣 D、愿意尝试

E、是必修课

3、您参加过下列哪些社会实践活动?

A、社会服务、体验 B、主题调研

C、参观交流 D、去公司和相关部门实习

E、其它

4、您在实践中想学到什么?

A、增强工作能力 B、增强自信

C、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D、其它

5、您是否同意社会力量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

A、同意 B、不同意

通过以上几道问卷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90%的大学生愿意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95%的学生认为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在实践中各方面素质的地到了提高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拓宽了社会视野, 掌握了实践技能,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大多数网友都在大学期间做过社会实践,并且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而实践内容主要则在于同学朋友的介绍,大多数人实践的方式主要是促销,但这不排除他们想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实践单位较为难找。他们认为实践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尽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与专业并不相干,但是也能锻炼心理素质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这些都是以后工作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绝大数人都会选择在寒暑假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这也能使学习更为平衡。

我们发现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涵盖了很多方面,有道企事业单位作些小工作的,有做图片编辑的,有做家教的,有调研公司的,有做兼职的,等等。经过一些分类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企事业特别是自己的专业方向的很干兴趣,接着会有一大份人做比较简单找的家教促销之类。另外,做产品代理、服务员、小生意的也不乏少数。总的来说,大多数人都觉得实践有很重要的作用,并意识到了对于自身的影响,当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同学比较倾向于有偿的实践内容,这也体现了不同的同学看待实践的一些小的分歧,大多数人都会将锻炼自己、学习知识作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通过分析数据与查资料,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社会实践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综合能力往往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亟需提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自己缺陷有所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为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3、社会实践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与个性塑造与检验的良好方式。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视野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中,告别高中时代,大学的自由度提高很多,特别是思想的自由度,价值观通常在这个时期形成,很多学生的思想仍旧停留在高中阶段,思维模式的转变,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我判断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主动积极的吸收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方法,由于文化思想的多元并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也有影响,这就考验他们的判断力与决策力,种种不同方式的实践从许多不同方面检验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修复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个性塑造是与性格自身的素质紧密相连的,学生可以在社会大浪中尽力展示自己,也可能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学生对社会的诸多不适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要求,实践使学生发现自己性格特点,行为特质,生活习惯与社会标准的距离,为将来完善自己探路。

4、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大有裨益。

这同时也是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有纪律,社会实践正式这些优良精神品质的试验方式,学生可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对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文化信仰都将有影响。

5、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推进其职业生涯的建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必须深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当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只是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对于生涯发展意识、生涯决策能力、自我价值认知、职业定位等却一无所知,导致了不少“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出现。这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以上几点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内在表述,此外,大学生实践从以后走入社会来看,社会实践大多数人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此专业的最新动态,关心行情与就业前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技能,为就业找出路,同时也不乏一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报酬,增加物质生活来源途径,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途径方式

(1)打杂工是很多大学生暑假的主要生活方式。现在大学暑假一般都两个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找些零工做做既能锻炼自己,又能赚些学费钱,减轻父母压力,不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社会实践方式。

(2)志愿者的实践活动是既辛苦又光荣的。他们既要做好自己,又要服务好别人。

(3)实习工作也是一种比较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方式。大学生经过学校的介绍信或者通过自身努力,找一些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通常采取无偿的方式,对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锻炼。

(4)摆地摊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离开了社会实践,就谈不上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更谈不上发明创造。因而社会实践很重要,实践方式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当今社会,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亟需,社会实践也是一种磨练自我的途径。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校园里朗朗书声,充盈着我们的知识与思想的激荡,也躁动着一颗颗渴望实践的心。行囊就要背好,旗帜就要飘扬,实践的队伍又将踏上新的征程。

用思索回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路。行走在日渐繁华与开放的市镇,体验现代化的.步伐;游弋于田野乡间,亲历新农村建设的浪潮。我们在实践中思考速度与质量、发展与环境、旧俗与新风,以学识和责任展望全球化时代下现代中国的未来。

用爱心升华实践的真谛。大山的深处,有多少双眼睛渴盼着知识;平凡的社区,有多少时代的脉动等待着发掘。我们记挂无穷的远方,把青春的步伐踏在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心系无数的人们,把真诚的笑靥和爱心献给热爱生活的同胞。

去实践吧,结伴相行、同甘共苦,我们有理由让温暖在年轻的时光驻留;

去实践吧,飞扬理想、踏歌青春,我们有力量、让年轻的时光在心间永恒;

去实践吧,去那最为广阔的天地;

去实践吧,寻找那最为绚烂的青春;

去实践吧,让理想飞扬,让青春歌唱。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没实践的人才是无处可用的。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环境保护本身的社会实践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不过是个人的想法),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适当的模拟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纸上谈兵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过去一直被称为天子骄子,时代的精英,然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使许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甚至有些学生对走向社会已经产生恐惧感。那么,社会和就业对于这些大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怎样才能顺利地迈出象牙塔?

东莞理工学院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接近了尾声,在历时两个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开展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呢?而在长达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多少,而有收获了什么?在等待同学们凯旋的同时,我们一直在思考着,怎样的大学生活才算是更完美的,怎样的实践活动才让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于是,我们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其他同学们的实践成果的期待,进行了一次特有意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

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与社会接轨。注重社会实践的效益性,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活动宗旨。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会如何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以及实践价值,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真正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调查统计及思考

为了拿到更充分的数据,涉猎更多的信息,以达到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除了通过现场采访几位同学了解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之外,我们还针对调研题目做了相关的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类总结,我们得到了更好的说明资料。

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选择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希望在实践中有所收获,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提高,这就很好的说明了社会实践真正满足了大学生的对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同样存在少数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原因何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本身的惰性问题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

2、活动的趣味性不大,提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透过利用课余时光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用心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唯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潜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用心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潜力;另一方面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透过调查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状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

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我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取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

实自我为主要目的。此刻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必须因素,但是期望透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忙就应是更多学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光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就应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必须关系。56%的人会选取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取任何

没有课的时光,12%会选取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带给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就应带给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就应带给就业体验,至于选取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取“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

克服困难的潜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职责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责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潜力和动手操作潜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明白自我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此刻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我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透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到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

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齐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

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我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上一篇:就工程造价而言研究全过程控制方法论文下一篇:定金收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