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为题的诗歌

2024-05-06

以生命为题的诗歌(共12篇)

篇1:以生命为题的诗歌

以生命为题的诗歌400字

女儿黯然神伤地对我说:妈妈,你骗了我!

原来她从生理课上知道了生孩子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她扬起如花的小脸说:我以后是不会生孩子的

我蓦然地发现我的女儿早已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

往事如烟如雾如诗如画……

女儿呀,当你在我肚子里时我不敢任性地奔跑跳跃

也不敢高声大气地谈笑风生

我常小心翼翼轻声细语:孩子,我今生今世惟一的作品

从你是一颗肉眼看不见的细胞起你就不动声色地软化了我

让我怀有悲悯慈爱的心灵去善待一切

女儿妈妈虽经历痛苦生下你可妈妈是非常幸福的

这幸福与你的父亲一起分享

你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体,你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安祺儿

你生长在快乐自在的环境里

你的生命是那么的健康,你的心灵是那么的冰清玉洁

你的成长总是引动父母的心扉

女儿,妈妈对你说:生你时那瞬间的痛苦

早已被天伦之乐的幸福所覆盖

这是爱的奇迹!生命的奇迹!

世间也只有孩子才能创造的奇迹

我的女儿我的小天使

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

我的生命从你的身体里延续,我的快乐从你的故事里诞生

让我如沐春风笑靥千秋

篇2:以生命为题的诗歌

没经过我的允许

你们把我带到世界

让我得到了鲜活生命

却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我有我自己的道路

请让我自己铺垫

路边的砖头让我日积月累

不用你们无穷无尽的付出

你们剪掉了我的翅膀

让我在笼子里漫步

你们不允许我飞向天空

却让我成为了真正的懦夫

你们是我的.父母

却有阻止了我前进的道路

那些无谓的前程

我的生命中根本没有羡慕

我拥有的是我的大脑

我运用的是我的天赋

我愿奏起我自己的生命

也愿唱出我自己的歌曲

请记住,请敲响,请歌唱

那是我的生命之歌

篇3:论曹操诗歌的生命格局

一.波澜壮阔的天地形象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建安十二年 (207) , 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 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 开头为“艳”辞, 即序诗, 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 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 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既描写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 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首二句“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 登高观海。诗人登上碣石山, 俯视大海, 只见“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举目所及是一望无垠的大海, 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 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 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 居高临下, 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 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 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北方统一即将实现, 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 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树木百草, 生长十分繁茂,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 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 但是疾风劲草, 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 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 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 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 生机勃发, 看到洪波涌起的大海, 充满生命的活力, 内心感慨万千。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 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 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诗人从大处落笔, 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沈德潜说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特别是诗末, 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 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壮阔的境界:“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寥寥数笔, 就把沧海那吞吐日月, 含孕群星的博大襟怀勾勒出来, 让人感受到天水相连, 交相辉映, 浩浩荡荡, 无边无涯的壮美景象。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 展现了宇宙的神奇和奥秘:太阳和月亮, 周而复始, 每天从东方升起, 绕行一周, 又从西方落下, 不正如从海中升起, 又投入到海之怀抱吗?诗中之碣石、山岛、沧海、洪波已颇能比喻诗人峭拔清峻的人格与博远开阔的胸怀, 又以日月与星汉增势烘托, 传尽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作者在描写沧海景观与气象时, 选择了那些能暗示自己感慨的景观与气象, 将自己的生命意识与以沧海为代表的宇宙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强烈对比:何其博大、永恒, 诞生万物又收容万物的的宇宙;何其渺小、短暂的个体生命!在诗人眼中, 大海就是日月星辰的母亲, 大海那吞吐宇宙, 包孕群星的气势给了诗人以力量, 他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沈天鸿在《曹操:中国诗歌的真正开创者》中说“自然景物入诗, 曹操并不是第一个。但以自然景物为主, 他却是第一个。”这首诗全部是自然景物的描写, 在作者笔下, 天地宇宙融为一体, 天人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诗人在诗歌意象中贯注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 使全诗更具深度、厚度和震撼力、感染力。

二.生命价值的追问求索

当天地与生命产生抵牾、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时, 曹操禁不住追问: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短歌行》)

诗歌开篇就发出“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的感伤, 用转瞬即逝的晨露来比喻人的有限生命, 这个比喻既形象贴切, 又生动地再现诗人曹操对个体生命有限的困惑, 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短暂自觉产生的难以言说的痛苦和迷惑。接着, 诗人想到了用常人的平常方式———借酒消愁,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接下来诗人转念之间跳出生命困境的忧虑, 直接转入一个更为忧虑的现实, 即对人才的渴求。“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诗人曹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对生命的理解异于常人。虽然个体生命犹如朝露, 但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而言, 他不会消沉, 生命的短暂反而让他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自己的时间, 更珍惜生命的价值。诗歌后面具体描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之心, 并直接表明他的人生理想:“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整首诗, 诗人情感上经历了由借酒消愁到渴求人才到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

在这首诗里, 曹操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在他之前, 虽然有屈原的九死其犹不悔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屈原发问的原因和求索的内涵, 是忠君, 是就事说事, 而曹操的发问是超越了这些就事论事的感慨模式和功利意识, 是代表同时代的所有人, 甚至代表了他身后的每一代人的心声。曹操孤独地面对着天地, 面对着人生, 试图在自己短促的生命中寻找出生命价值的终极答案, 所以《短歌行》打动了每一代人, 直到今天, 还能唤起我们的感情共鸣。全诗没有低吟浅唱的哀苦情态, 虽透着悲凉的艺术氛围, 但那已是一种英雄居高临下式的落寞与孤寂了, 通脱跌宕的诗句与落寞悲壮的英雄情绪, 交织出一个“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的宏大境界。曹操能够将一首诗提升到如此卓远的艺术境界, 与其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所致, 不如说与他远大的抱负和人生理想、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奔放不羁的枭雄性格密切相关。这些创作于征伐途中马背之上、于运筹帷幄间文思奔涌援笔挥就的诗歌, 从形式到内容都透着力度和风致, 浸着情感和沉思。

三.拼搏奋进的生命赞歌

作为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 曹操心中的生命是这样的: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不信天命、积极进取的精神。诗人由神龟、螣蛇起兴, 以老骥作比, 紧紧抓住人寿不永与壮心不已的矛盾, 慷慨高歌, 特别是“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四句, 渗透着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人生价值的重视、对功业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时间的无限珍视, 给人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力量, 因而鼓舞着后代许多志士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盈缩之期”四句, 朱乾《乐府正义》曰:“魏武乌桓之伐, 履危蹈险, 殊非怡养之福。军还之日, 科问前谏者, 皆厚赏之, 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 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 万安之计, 是以相赏。’‘永年’之语, 皆惊心于事定也。”读曹操的诗, 我们看到, 站在我们面前的, 就是这样一位精神健旺, 始终孜孜不倦, 执着追求, 矢志不移, 拼搏奋进的英雄形象。

方东美在《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写道:“天地之美寄于生命, 在于盎然生意与灿烂活力, 而生命之美形于创选, 在于浩然生气与酣然创意。”曹操的生命之美即体现于其对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从生命实现的意义上讲, 个体一旦停止追求, 肉体就会怠惰, 精神也将萎靡、退化, 碌碌无为会无情地剥去蓬勃生命曾有的光彩。曹操虽届迟暮之年而“壮心不已”, 其“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豪迈为人们吹响了励志的号角。曹操在感叹人生的短促和由此产生的悲哀时, 他并没有消沉, 而是要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实现对生命有限的超越, 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张亚新.曹操大传[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4.

[4]马良怀.魏晋风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篇4:教育,以生命为题

教育关注了生命,便有了生命的教育。教育,与生命相约,结下了一路不了情;教育,与生命相伴,引领着教育的人性化回归;教育,与生命同行,演绎着教育的光荣与梦想;教育,与生命为舞,演奏着教育的精彩篇章。生命教育,蕴涵了教育的全部;生命教育,是用生命的音符谱写的教育华章,是没有缺钙的教育渴望。因为生命,教育才有了存在的理由:生命是脆弱的,于是教育就有了保护生命的责任;生命是向上的,于是教育就有了开发生命潜能的责任;生命是有价值的,于是教育就有了提升生命质量的责任;生命是成长的,于是教育就有了让心中梦想放飞、让隐形翅膀飞翔的担当。

从本源上讲,教育就是丰富人的知识、发展人的思维、强健人的体魄、完善人的人格的生命历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生命教育。教育必须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触及生命的灵魂,激发生命的意识;教育应该充满生命活力,拨动生命琴弦,让人体验生命历程,提高生命质量,并不断升华个体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教育必须高举生命之旗而行走,让生命在读书中读出快乐,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交往中感悟真诚,在做人中懂得尊重,在做事中学会负责,在坚持中领略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幸福。

教育绝不是一堂又一堂黑色墨水换红色分数的鏖战,而是在孩子们生命中铭刻的记忆,因为那是他们郑重而庄严的成长。为了生命这份情,我们就多了一些分数背后的反思和追问;为了生命这份情,透视今天的教育现状,我们就多了一分“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情节;为了生命这份情,寻求一种永恒的力量,让生命共享教育的福祉,感受人生四季的美好;为了生命这份情,我们就会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视为我们一生的责任;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要呵护每个生命体的尊严,因为尊严是生命之根;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就要激发生命的自信,因为自信是生命之本;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就要培养生命的自主,因为自主是生命之基;为了生命这份情,教育就要用圣洁之水来浇灌生命的心田,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教育者用自己的生命阶梯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每一个在这座桥梁上经过的生命都被注入了人类文明的新鲜血液,又带着这种新鲜血液去创造人类历史新的文明,去孕育更有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个体,建构新的生命意义。所以,教育必须以生命为支点。有了生命的支点,教育就会在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触及灵魂、涤荡污垢,就会在生命与生命的磨合中激发潜能、分享成功,就会在生命与生命的比较中完善历程、提升质量。以生命为支点,教育者就不会有挑剔的目光,就能顺应教育规律,理性看待生命的生长过程,静等朵朵花儿开放;以生命为支点,教育者就会永不停息地追求科学的人性教育、理智的人道教育、完善的人本教育、诗意的人文教育。

篇5:生命-以生命为题的作文500字

摘录:那么,为了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还是让我们热爱生命吧!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华,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

本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

篇6:以生命为题的作文

以生命为题的作文(一)

命运往往垂青于百折不挠与之奋力抗争的人

――题记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叶落了,有再长的时候;鸟飞了,有再来的时候;而人死了,有再活的时候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命只有一次,既漫长又短暂,在这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中,我们都希望由单调的白色锐变为五彩缤纷,焕发生命的色彩。而生命的色彩从何而来呢?没错,为之努力拼搏从而获得成就。

选择为生命添上色彩。

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决定成功与否,鲁迅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他为何有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弃医从文。

正是因为这正确的选择,鲁迅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为生命添上浓厚的色彩、

因此,在生命中,应学会选择。

百折不挠为生命添色彩。

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个女子――居里夫人,作为一名女性,面临实验的一次次失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功的发现了镭元素和钋元素,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居里夫人的百折不挠,使她的生命绽放光芒,光彩照人,因此,每个人都应有颗百折不挠的心。

与命运抗争为生命添上色彩。

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是个胜利者;――人类平庸的胜利者,他自己的.命运的胜利者,他的痛苦的胜利者。”是的,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着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是不幸的,但他勇于与命运作斗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扼住命运的咽喉,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因此,我们不能甘于现状,要勇于追求,为生命添上那一笔色彩。

生命只有一次,要想自己生命色彩绚丽夺目,那么你必须学会选择,必须打破陈规,勇于追求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下去。

让生命绽放色彩吧!

以生命为题的作文(二)

人生的风景,其实不在漫长的路上,不在别人的视线里,而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一行诗,就是一种心情;一次洗礼,就是一次无悔。清风拂过心海,读懂了无言,也拥有风一样的自信和飘逸;飞雪缤纷天地,体味了纯澈,也拥有雪一样的洁净和执着;忧伤滑过岁月,诠释了永恒,更拥有了自然的淡静和豁达。

面对生命,保持一种微笑,尽管有点傻乎乎。有时傻乎乎,是一种真诚,一种内涵,一种生命淡如水的心境。它洗尽铅华,拥有一分沧桑,二分成熟,三分睿智;它淡泊静美,如一抹剪影,一溪流水,一缕清音;它无言精彩,洞悉恩怨悲喜,云淡风轻,笑对尘世。它是一种思想历练后的情怀,()是一种通透世事的态度,更是一种岁月人生的领悟。

傻傻微笑,也许只有微笑,只能微笑。

生命路上的往事,纯白如雪,寂静无声,温暖曾经的珍藏;美丽如雾,难以言说,装点熟悉的风景;又寂寞如湖,静水流深,忧伤了那游弋的鱼儿。伸出手掌,让清风滑过指尖,那是时光的留影;微闭双目,让细雨沉寂心海,那是情怀的演绎;敞开怀抱,让阳光照亮心扉,那是生命的乐章。

相约春天,与心相伴,携份温暖,一起经历,一起遗忘,一起感动萦怀!

生命如潮水,时而平静,时而澎湃,潮湿了岁月,拨动了心弦;生命如清风,时而轻柔,时而肆虐,温暖了季节,冰凉了心境;生命又如歌,时而欢快,时而忧伤,阐释了情怀,淡然了生活。一次喜悦,一阵骄傲,一段迷惘,只是一种符号,一抹心情,一次经历。

不再虚妄,不再遗憾,不再迷失,默默守望生命,让岁月如歌,让它如天空般,湛蓝而纯净!

以生命为题的作文(三)

浩瀚的宇宙中,有了生命才变得多姿多彩,而那些无人居住的星球,带给人们的只是萧条与一片凄凉。

生命,看似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字眼,而每个人所书写出来的生命,却又不尽相同。有人从不枉费光阴,认真的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在生命的旅程上大放异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浑浑噩噩的度过最美的年华,我行我素的过着自认为无人可比拟的生活,到头来才幡然醒悟,然而早已追悔莫及了吧。

生活所给予每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平等的。也许一些人从出生的那刻,便注定有着殷实的家境,高高在上的父母,注定了他的一生不会历经多少坎坷,注定是“幸福”的。而另一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度过了多少如噩梦般的生活。两者之间的距离,使一些看似一帆风顺的人骄傲自大,整天无所事事,当然也不会有所作为,同时也让在逆境中的一些人自怨自艾,产生种种悲观的情绪,自甘堕落。

而生命就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决定的,为什么非要去在乎并不能决定一生的东西呢?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明明可以利用自己的条件,学习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生活在逆境中的人,经历过的挫折与失败就是自己最好的财富,甚至这些艰苦中收获的果实,远远比自己所羡慕的人所拥有的多。

生命中的每一章节,都是由我们自己亲手书写的。而其中即使是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内容,或许在漫漫的生命长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7:以生命为题的散文

我常在大树下观看种种生命。

挺拔的树木,葱郁的森林,绿色的草原,盛开的花朵。看着他们,那种洋溢着激情的生命力,总是会让我感到无比舒适。

早春,万物未苏醒的时候,柳条的枝桠还僵硬着,小人儿般的新芽就懵懂着闯进了这个世界,它就是万物复苏的领先者。

柳芽发出不久,棉花地里的`棉芽也忍不住开始突破。

秋收了,又快成为荒芜的一片了。听着虫鸣,感觉着大地就如乐章一般,演奏着一首生命的交响曲。

我喜欢花,但并不是那些养在温室里的艳朵儿。我喜欢自然的野花,将要绽开的身姿总是吸引着我。然后想象着它们全部绽放的瑰丽景象,那将是怎样的让人激动啊!

有幸能获得生命,有幸能看到生命,就让生命展示吧!

篇8:海子的生命意识及其诗歌创作

一、“物质的短暂情人”

海子出身微寒, 终其一生, 贫穷始终像影子一样纠缠着他。他在诗歌中这样痛苦地吟唱:“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 以下所引海子诗句均见《海子诗全编》) 。从物质上说, 他的确“两手空空”, 但正如众多了不起的天才, 海子所关心的始终是那些必将在岁月的磨蚀中趋于永恒的事物。“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 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 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村庄》) 。海子的物质欲望极其简单, 他不希望物欲成为诗歌的枷锁,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恬静而执着的渴望。海子去世后, 他的挚友西川曾经这样形容过他的生活:“在他的房间里, 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 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 他既不会跳舞、游泳, 又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 他只看过一次电影……”[2]可以说, 由于贫穷, 更是为了他所珍爱的诗歌, 海子几乎放弃了一切世俗的享乐。他在诗歌中这样形容自己:“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珍贵的人间》) “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应该就是比喻他这种物质上贫穷而精神上纯粹超迈的状态。

但是, 海子毕竟不是一个完全超越了尘世和肉体的神。他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就显示出对尘世某种程度的认可和向往, 虽然这种认可和向往仅仅是转瞬即逝的:“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喂马, 劈柴”、“粮食”、“蔬菜”、“房子”等意象就是从世俗的层面来说的, 很能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受。然而, 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却只能从明天起, 言下之意, 即使是这些最平凡的幸福, 对诗人而言在今天也只能是奢望。这首诗看起来底色明快, 却掩盖不了背后隐藏着的伤感。与此相应,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村庄”也是来自普通的日常生活, 表现出海子作为“物质的短暂情人”的丰富内涵。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 但你却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与梦想着天国, 而却在大地找了一席之地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不同, 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3]诚然, 海子是贫穷的, 然而贫穷的海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以坦然的姿态去直面苦难, 以审美的心态体会出常人体验不到的美丽与温暖:“你家中破旧的大门/遮住的贫穷很美” (《给母亲》) ———多么感人肺腑的诗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海子是幸运的, 或许正是这种贫穷的经历, 正是缘于这种“没有幸福地找到”的痛苦, 海子才在自己诗歌旅途的起点就早早地开始了对美好的“一席之地”的苦苦探寻, 才能够从粗糙的生活中体味到生命的珍贵及生存的意义, 才在短暂的不到七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两百万字的让人类灵魂战栗的诗篇。

二、“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对物质世界的疏离带来了海子诗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远方”。在海子的诗歌创作中, “远方”是一种理想家园与理想人生的状态, 是人生寄托之所在, 从他的《远方》、《九月》、《遥远的路程》、《夜晚亲爱的朋友》、《祖国》、《生日》等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远方”在海子诗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远的远方” (《远方》)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九月》) 、“远方就是这样的, 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遥远的路程》) , 远方是遥远而不可知的, 促使诗人执著于探索向往“远方”的, 是诗人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那时我在远方/那时我贫穷而自由” (《远方》) 。

海子诗歌的“远方”系列以优美的诗情赋予了它纯洁、神秘、绚丽、自由的品质, 与躁动的尘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 海子深知, 这正是自己孤独和痛苦的根源, 对于远方, 我们期待着什么, 同时也就必将意味着失落什么:“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远方》) 。

然而, 海子又绝不是一个陶醉于隐逸趣味的陶渊明式的旧式文人, 他曾明确表示他非常讨厌这种文人气质, 在《诗学:一份提纲》中海子说道:“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 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 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 陶渊明和梭罗同时归隐山水, 但陶重趣味, 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这就是我的诗歌的理想, 应抛弃文人趣味, 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4]海子的眼光无疑是独到和敏锐的, 中国古代文人的确有用生活的趣味来冲淡生活的痛苦并自以为是的倾向, 而海子直面人生的痛苦, 表现在诗歌里, 就是他所独创的“远方”意象。

但是, 更多的时候, 诗人还是宁愿高声地赞美“远方”, 在他看来, 只有远方才是他生命的真正依托,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远方”的诗意存在。海子决心做“远方忠诚的儿子”, 高举生命之火孤独地走完通向远方的路程。因为在海子的心中, 远方才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海子执着地追求远方说到底是为了弃绝日常的平庸和偏狭。海子用他的诗歌努力维护着人类的精神家园, 他不停地走着, 在这个沉重的命题里, 感受时代和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东西, 直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三、“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读海子的诗歌, 我们会发现, 海子始终在无边的痛苦中挣扎, 渴望摆脱。正是对“远方”的无限热爱, 导致了海子根深蒂固的死亡情结, 当一个人需要离开大众, 独自走向“远方”的时候, 他就不可避免地被孤独和死亡的影子牢牢抓住。看1984年的《亚洲铜》:“亚洲铜, 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正是从这首诗起, 海子开始赋予死亡以深刻的内涵。1986年海子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写道:“我一直就预感到今天是个很大的难关。一生中最艰难, 最凶险的关头, 我差一点就被毁了, 两年来的情感和烦恼的枷锁, 在这两个星期 (尤其是前一个星期) 以充分显露的死神的面貌出现。我差一点自杀了。”[5]1987年他又写下这样的诗句:“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 (《土地·王》) 这首诗中, 尸体成了“泥土的开始”, 仿佛一个浑身光洁的婴儿, 是新生的事物, 既然尸体的形象如此温暖, 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后来在《太阳·诗剧》长诗中, 海子劈头就写下这样的一句:“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当海子写到这样的诗句时, 他的死亡已经不可避免。

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平静而淡然的, 他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肉体的死亡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我所能看见的少女/水中的少女/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 (《死亡之诗》之二) 既然生活处处充满着危机和痛苦, 既然死亡是如此美好, 那么诗人最终选择卧轨自杀, 又何尝不是在对生命本质的大彻大悟之后向终极真理的一次无限挺进?海子短暂的生命像一颗年轻的星宿, 争分夺秒地燃烧, 他的自杀其实是他内心英雄气质的一次自然的流露。

在他最后的诗歌《春天, 十个海子》中, 海子坦陈了对生存的怀疑和厌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他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在春天, 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 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海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死已经成为海子逃离世俗、拒绝平庸, 从而走向精神上的永生的唯一途径。“春天, 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留下了神秘的预言和对世界深深的怀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之后不久, 诗人就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与世俗干净彻底地决裂, 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短暂人生。作品完成, 作者淡出, 完成的是崇高的精神, 淡出的是平凡的肉体。

然而死亡毕竟是一件凄凉的事, 我们并不想把海子的死渲染得多么的辉煌, 但当行色匆匆的人们在物质世界中随波逐流的时候, 海子却以血为谏, 用生命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以此而论, 海子的死无疑体现出一种人格的伟大和品质的高贵。悲剧之所以震撼人心, 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现实生活的欲望化、平面化导致海子内心滋生出强烈的不满, 从而在否定、决裂之后表现出渴望飞翔的诗学姿态, 这种姿态直接以追求生命价值的丰盈与圆满为旨归。海子的诗歌中死亡意象无所不在, 在他的心中, 死亡不是对生命的扼杀, 而是一条通往生命本质的必由之路, 是为实现生命的最高理想而采取的必然行动, 是实现诗歌和生命一体的生命升华的理想手段, 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崇高的美。

海德格尔说过:“凡没有担当起在世界黑夜中追问终极价值之责任的诗人, 都称不上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诗人, 贫困时代的真正诗人本质在于:诗人的活动在他身上成为丧失了绝对价值的诗的追问, 为此, 诗人必须把自己诗化为诗的本质。”[6]这种诗的本质在海子的诗中, 就是他要做“物质的短暂情人”和“远方的忠诚的儿子”的理想, 以及“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的为理想而献身的情怀所蕴涵的生命意识。正是从这个层面上, 我们说海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诗人。

参考文献

[1]陈东东.丧失了歌唱和倾听:悼海子、骆一禾[A].崔卫平.不死的海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37.

[2][3]西川.怀念 (代序二) , 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 1997.8.

[4]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 1997:897.

[5]海子.日记, 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 1997, 881.

篇9:以“生命的天空”为题

曾与多少人在赞美:人生美丽如花;又有多少人在咏唱:生命灿烂如朝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感叹生不逢时、人生如梦,有人抱怨活者真没意思,更有人说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于是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生观唆使下,我们看到的太多的是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太多的游戏人生,太多的颓废和消沉以及百般聊赖.

的确,人,在自然界是渺小的,渺小的如同满地的荒草.但渺小的人类自诞生起,就自己真正美丽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在为自然界做贡献,他们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和财富.人类用极尽的智慧和勤劳按照美的形象装点世界.

生命很美,它用它自己告诉我们: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生命的美丽只属于强者,只属于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属于善良的人,同时也属于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其实,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有爱,她就释发着光芒、散发着清香,使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变得五彩芬芳,充满乐趣.

面对生命的`风雨,有人微笑,有人退缩,于是,前者在风雨中学会了坚强,后者却让生命之舟偏离了方向.对此我想说的是,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真正的生命执着的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的美丽底色染上尘污,美丽的生命就象一条小溪,永远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生命是宝贵的,真情是美丽的,拥有了生命和真情就等于拥有了这美好世界的一切.我们不必苛刻每一个人都在“轰轰烈烈”中度过人生,只要他能够珍惜生命,珍惜真情,那么当我们把他们快乐与幸福当作最美的回忆时,它将深深的埋在我们的心底随时发亮.

生命是坚强的,生命是奇妙的,生命是变化无常的.它只有一次,让生命拥有美丽的色彩,也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感受生命那不平凡的真谛吧!

其他的相关优秀作文素材推荐:

人生的选择作文素材

有关家庭生活的作文素材

篇10:以感动生命为题的作文

内容是讲“金丝燕”的,金丝燕生活在亚洲热带地区的海岛上,(.)我国南海的岛屿上也有它们活动的踪迹。它体长约18厘米,暗褐色的羽毛间闪出金丝光泽,首尾犹如燕形,因而得名金丝燕。

从古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人们总是把“金丝燕”的窝给“拿”回家,但有多少人知道,金丝燕一年要筑好几次窝,最后一次是金丝燕喉部强行吐出血状液体,有的竟是鲜红血,所筑之巢可谓呕心沥血凝结而成。

采集燕窝要冒很大风险,必须爬上悬崖峭壁,从崖顶上放下绳子才能采集到。因为它是名贵的烹饪原料,又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补品。

人们说:“金丝燕”的窝是一种非常有营养又好吃的火锅底料。我想说:你们在吃火锅的时候,你们想到过那些无家可归的“金丝燕了吗”?

篇11:以珍爱生命为题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珍爱生命为题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珍爱生命为题的作文 篇1

我们经常会在学校门口的文体书店、緑怡百货和小太阳商店门口看到许多的同学出没。你可别以为他们是去买文具,其实啊,他们是在那买零食吃。有的同学将此事反映给了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科学地认识零食,万老师就零食的特点和危害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要大家就零食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讨论会开始了。

某某某同学说:“这些零食里添有防腐剂、色素、香精、添加剂^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某某某同学说:“过多的吃甜食,糖在肠道中容易发酵产气;使肚子产生饱胀感,使食欲大受影响。

某某某同学说:“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远不如正餐食物均衡、全面。”

我说:“零食不但是油炸食品,而且还是膨化食品,油是地沟油,吃了不健康。再说,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会致癌的。”

……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拒绝零食,珍爱生命!”

以珍爱生命为题的作文 篇2

在眼花缭乱的人世间,有人沉浮,有人伤悲。同样的,在车水马龙的路上,有人结束的他们年轻的生命,有人却要为他们所做的付出代价。在短短的人生路上,总是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而路上的规则就是交通法规,只有严格遵守,这一路才能畅通地走下去,安全抵达终点。

可是一些轻视生命的人不愿意做到这一点,常常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是一种无知,荒诞并且愚蠢的行为。对于珍爱生命的人来说,是坚决反对这一类事件的。

最近,我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为主题的班会。作为一名骑车上学的走读同学,我对于这次班会是十分关注的。因为骑车上学的途中,处处充满危险,一不留神会有飞来横祸,如何避免有这事的发生如何在危急情况出现是自救,这成了最重要的。

在班会课上,我学习了一些交通标识,了解了在事故发生后的一些急救措施,例如检查他人有无呼吸要仔细听有无心跳声,止血要用棉布一直捂住,即使血溢满了也不可以挪开棉布等。这些知识正是我们平时缺少了解,不太会去询问的,所以办这个班会既提高了我们的安全意识,也让我们防患于未然,先了解一些急救常识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旦事故真的.发生,也不必措手不及,无法应对。

理论应有在实践中才会出真知,那么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发生这种事吗只要我们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在路上时时刻刻警惕着,不懈怠,在这方面,自己做到应该做的了,就不会有伤害到他人的行为的。可是谁又能保证别人不会伤害到自己呢这就需要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只有每个人都做到了个自应做的,把生命当做是最宝贵的,应该不会发生此类事件了。但是凡是总有个意外的情况,比如在路上有个坑,前方有个牌子没看见怎么办,这时候,当意外发生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我们所掌握的急救知识,来处理一些紧急事件。

在嘈杂的马路上,谁都是参与其中的一员,每人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大大降低马路的危险程度。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摩托车驾驶员戴头盔上路,司机酒后不驾车,关爱自己,心系他人,造福人们,相信不久后马路也可以成为人们的天堂。

以珍爱生命为题的作文 篇3

生活中处处存在隐患,一个不小心,就会带来灾难。有时,仅仅是一个烟头,就可以使大片森林尽毁。下面让我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前不久,三明市岩前镇的十八寨就遭受了一场火灾。50栋古老的楼房尽毁,整条街仅剩残桓断瓦。

事发当天还下着小雨,据本村村民杨某回忆,当时是凌晨一点多,全村都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他突然听到有人喊:“着火啦,着火啦……”随后有邻居来敲门,杨某跑出门,看到房子周围全是火,顿时吓坏了,连忙抱起睡梦中的孩子奔了出去,绕过大火,送到安全地带。等他再回来时,自己的家已经淹没在熊熊大火之中,只能望之兴叹了。因为这一带全是几十年前的木头房子,所以火势蔓延地飞快,连天上飘着雨也挡不住大火的猛烈攻势。

很快,便有村民报警,一点三十分,三明市消防官兵接到紧急求救匆匆赶往现场。此时的十八寨已是火光冲天,整条街都亮了起来,如同白昼,处处是木头断裂声和人们的哭喊声,空气中充斥着呛人的浓烟和凄惨的呼叫,让人着实惊悚万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三十几户人家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杨某看着这悲惨的一幕,想到自己还尚留余温的家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不禁抱头痛哭。不断有村民过来安慰这位匆忙避火,以至于未带出分文的年轻父亲,但都无济于事。

篇12:诗歌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下面以诗歌教学为例,谈一谈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求知兴趣,培养想象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实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把喜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田,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递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宽想象空间,十分必要。

郑愁予的 《雨说》 一文,不借助于联想想象,学生是不能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第一节,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种子、牛羊、游鱼和小溪都没有了活力。一幅阴暗、寒冷、毫无生气的冬景图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丁冬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一幅温暖明媚、充满希望、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被描绘出来。与第一节截然不同,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结构上相互呼应。仅仅借助于字面上的理解,学生们是无法获得完整的意象的。只有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初略地介绍,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文创作于1979年,“文革”浩劫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 人们对前景一片茫然,失去了方向。 诗人关注着大陆,看到了变化中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 《雨说》 其实是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儿童 ”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如若没有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想象,就不会领悟此诗的深邃意境,学习此诗哪里还会有什么兴趣!

张开想象的翅膀,容易打破传统文学的框框,突破习惯思维的羁绊。 思维天马行空,任意驰骋,随时都可擦出创造的火花。

二.实行民主教学,鼓励创造精神

陶行知说:“民主宽容是创造的前提。”只有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 才会有广阔的创造自由空间。

济慈的 《蝈蝈和蛐蛐》 一诗,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构思巧妙又不失大气。如果拘泥于两幅小小的画面,带给我们的就只有夏和冬的残景了,但自由体诗歌,带给人们的是自由的空气,读者们可以自由的徜徉其间,在关键点上,不要对学生有任何的约束,尽可能任其发挥想象,拓展空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还能想象到哪些画面?请用优美的诗句,诗意表达。鼓励学生积极想象,然后续写, “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有学生写道,“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春天树林间的百鸟千啭”;还有的学生写道,“读这首诗,我还能看到秋天南飞时叫声连连的大雁”……孩子们稚嫩的仿写,不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么。这样做,学生们既放飞了想象的思绪,又体会了诗歌的情境美。

实行民主教学,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无拘无束,热情高涨,创造力就会油然而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人、事、景、物评头品足,不经意间就会闪现“神来之笔”。 天长日久,创造精神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培育。

三.处理好创造力培养和语文基础建立的关系

创造力培养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练习。没有了基础知识,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舒婷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诗,没有对“朦胧诗”的文学常识的认识,离开反复的诵读感悟, 则无法体味该诗的情感和意境;没有诵读后的交流与探究,学生是很难领悟“我”的内涵的。“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却是打开文章思想感情的一把钥匙。通过“我”来发掘诗歌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又如诗中的承接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而诗中没有的承接句, 可以请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发挥想像,自由续诗。“我是干瘪的稻穗 , …… ” “ 我是失修 的路基 , ……”这样做,学生自我探究知识、 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到的知识, 才是教学内化的知识、有效的知识, 高效课堂的精髓,也许正在于此。

上一篇: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我们班那些“活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