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伊斯兰教工作

2024-04-10

新形势下伊斯兰教工作(精选6篇)

篇1:新形势下伊斯兰教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统战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现。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是顺利推进各项重大改革的重要基础。

一、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新特点和问题

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呈现出统战工作对象激增;统战工作范围扩大;统战工作任务复杂化;统战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新的特点。同时,随着各级党委对统战工作的加强,统战工作制度逐步健全,统战工作优势得到发挥,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履行职能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统战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统战意识不强 部分领导和干部群众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性质、任务理解片面,工作中他们重视的是容易出成绩、或是利于当前的工作,认为统战工作是务虚的工作,没有实际效果。也有领导认为,和平年代,统战工作已经失去其历史作用。

2.人员配备不齐,业务素质不高 随着国家行政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入,统战部门工作人员编制有限,工作人员身兼数职,面对上级的部门多、任务重、压力大、平时忙于应付,开展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将工作做细。统战部门干部缺乏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缺少有关统战理论政策方面的学习培训,有的统战干部甚至认为统战部门是养老的地方,安于现状,进取心缺失,工作没有新的突破。

3.协调能力不足,工作职责不明 统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在统战对象工作过程中又只能采取协商、建议的方法,往往要协商多次才能达成一致。另外,统战工作许多不是单靠统战部本身可以调节的,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合作,在工作中常出现有其职能而不能很好的履行,有其职责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由统战部牵头协调的工作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办成一件事,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造成要办的事很多和能办成的事很少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以来,总书记准确把握当今发展大势,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了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

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统战部工作人员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发挥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活力。

1.加强领导,为做好统战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统战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确保统战工作的顺利展开。一是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检查统战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二是要制定统战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职责、方法、要求和步骤,保证统战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统战工作人员培训培养。强化统战干部的理论基础,让统战理论基础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2.强化措施,建设一支能力过硬作风务实的统战队伍 一是要配齐配强各级党委统战干部,要选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担任基层党委统战委员。二是要建立统战干部轮训制度,加大教育力度,保证所有统战干部上岗后在短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统战理论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轮训。三是要保持统战干部的相对稳定,即基本保证至少在一个岗位上干满一届。四是要组织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阔视野。

五是各级党委要重视对加强统战干部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

3.加强培训,提高党外干部队伍与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加强培训,有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加强培训,有助于提高统战干部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统战工作对象分布在街道、企业、科研、文化单位和学校以及海外,他们中的代表人物知识层次高,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少是专家学者、行家里手。这就要求统战干部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深入地与统战对象交往,真正做到广交、深交朋友。其次,统战干部在“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总前提下,按照中央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工作,统战工作又特别强调“感情、责任、追求”6个字,因此要求统战干部,对待广大的统战成员有无比深厚的爱心,对所承担的统战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党的统战事业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对工作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争创一流。

4.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浓厚的统一战线工作氛围

一是以统战宣传开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统战知识、增强统战意识,营造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除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外,还要利用好网络等现代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全面介绍统战知识,及时反映统战动态,积极交流统战经验,展示统战风采。二是要培养宣传队伍,抓

好撰稿、报送、播发等工作,推动宣传工作上质量。三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可以通过集中编发统战知识宣传资料、开展统战知识专题辅导、举办统战成果征文比赛以及各个层面的统战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宣传,不断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改革机制,使统战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工作机制上,必须采取加压紧逼,实行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联席会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定期联络制度,通报情况,部署工作。完善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统战工作信息沟通、意见反馈、激励表彰等各种规章制度,确保事事有人抓、工作有人管。完善组织机制。要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制定组织和统战部门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有关联合工作程序,为推进党外干部工作规范化提供组织保证。建立考核机制。结合统战工作任务,制定更为细致的考核量化目标,细化分解到部门和每个责任人,明确标准、定期考核,做到统战工作与整体工作实绩挂钩,与干部考核挂钩,与评先晋职挂钩,与工资福利挂钩。切实营造出人人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状态,真正把统战工作落到实处 学习没有休止符,贯彻只有进行时,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着历史机遇,担负着重大责任,要始终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统领,贯穿于统战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把重要精神领会好、落实好、努力开创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篇2:新形势下伊斯兰教工作

马龙高速

李亚东

关键词:合理起点、可控措施、有效的开展方式相结合,做好新形势政工工作。

政工工作顾名思义思想政治工作,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国家,而其工作对象则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政府、在军队、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皆不能或缺,思想政治工作在团结、稳定、和谐、发展工作中发挥着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每位从事政治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应该是基本认识,也是工作中心。然而如何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又如何开展此项工作呢?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第四个十年,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同时,不同的生存环境、从业环境及从业经历也影响着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度。因此,新形势下的政工工作应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政工工作机制,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采用统一的、教条式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法来开展政工工作。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的适应期,事业单位的改革也进入了关键的“五年”。因此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有预见性的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合理的起点、采取可控的措施和有效的开展方式相结合,这对做好新时期的政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各行业、企业及相关单位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实际的、客观的了解和评估。现在,我们针对公路(企、事)单位在未来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开展合理有效地政工工作进行简短分析和讨论。

发生在公路行业的改革首先表现为公路养路费的税收改革即“费改税”。其次是在上届 “两会”期间从交通部入会代表所传达的(交通运输部发言人何建中3月23日介绍,“非收费公路”将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免费公路将成为中国公路的主体。中国将研究构建“两个路网体系”,即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低收费、高效率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体现政府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体系”。3月23日新华网)至今正在进行的,关于在“十二五”期间要让中国的免通行费公路里程占到公路总里程96%的收费公路机制和规模的改革。改革是潮流,改革是大势所趋,把收费公路里程控制在总里程的4%是改革的目标也是行业的压力。

应该说这是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改革目标,这里面充满向往也存在迷惘,对于奋斗在公路收费一线的各个岗位上的职工来说,面临的可能是选择也可能是抉择。目前相关公路职工的思想动态存在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这种思想动态主要表现在那些年龄在4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身上。这部分人员往往就业早,没有受过较高程度的文化教育,个人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在未来一旦面临重新择业时,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适应能力差从而对面向社会产生恐惧和不适应。毕竟5年时间太短,而适应社会选择则需要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可能更长时间的组合。

对前途的迷惘和担忧同样表现在那些刚从学校踏上社会90后人员,他们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然而局限于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目前改革形势认知还远远不够,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他们对岗位前途的理解,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岗位的忠诚度,加之在自身工作中还没有直观成就,岗位前景不明确,致使本职岗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为做事得过且过,认为做多错多、做多做少一个样的思想动态在一定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

二是价值观和生活目标趋向“钱”化发展。受经济发展和物价增速的“齐驱并驾”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逐步体现出经济中心意识增强现象,政治目标也趋向利益化发展。这种现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个人私欲膨胀,拜金主义现象凸显,从而导致个人价值观的金钱化。

三是思维方式日趋成熟但政治意识却日趋淡化。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健全及其在经济行为中的深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单纯的判断性思维方式与逆向思维和思辨思维并存的状况,思维方式日趋成熟,工作和生活中不再轻信和盲从,喜欢求实、厌恶空谈,热衷透明公开、厌恶“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受思维方式转化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淡理想、轻信仰,规避社会奉献、漠视集体利益以及疏远党团组织的政治意识淡化现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切实关注职工思维方式的转变方向和政治意识淡化现象,关注这种“存在”在实际工作中的影响,及时化解消极因素。

四是“危机”意识呈现负面影响。传统意义上讲,在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存在广泛的危机意识是有利于发展的,它能促进干部职工扎实工作、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爱岗敬业等等。但在现阶段这种被认为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思想意识却在工作中呈现出让人难以乐观的负面影响——部分干部职工对工作前景表现出过度担忧。他们担心的不是会因何失去工作而是会在什么时候失去现在的工作。这种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度,导致其敬业精神淡化,奉献意识丧失,主要精力“流向”社会以求未来“出路”。这种现象导致他们的工作行为站到了相关规章制度的对立面,成为总体工作规划的旁观者。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诸多改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动态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突出关心职工。不管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都要把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做到在政治上关心职工,为职工搞好服务;要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多渠道、多手段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要用前瞻性的眼光、科学的头脑,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正确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把引导职工更新观念和变革思维方式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公路行业具体情况,在职工中有重点、有针对性普及新知识、新技能,譬如:在现有职工队伍中根据职工个体情况进行公路养护知识、公路工程建设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来逐步增强职工综合能力方面的适应范围和适应能力,逐步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为此,我们要结合公路行业特点,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载体,不断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向纵深。

三是在新形势下应认真做好上级政策、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的宣传解释工作。上级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南,一定要在认真领会的基础上及时向职工传达,并做好解释工作。对政策的宣传,不能仅满足于传达,要向职工详细地解释政策、规章制度制订的缘由,政策、规章制度对职工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职工与上级的利益结合点上寻求职工对政策、规章制度的理解与支持,引导职工及时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

篇3:新形势下“三基”工作初探

一、注重标准精细化, 明确制度“定盘星”

1、构建“三基”工作方案规划体系。

要集思广益, 充分征求基层意见, 组织有关部门对“三基”工作进行创新研究和完善, 及时制定“三基”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责任, 制定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 形成逐级落实责任、指标递进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 坚持日常检查、月度评价、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的运行制度, 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总结、每季一交流、每年一表彰, 确保“三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构建基础管理制度程序规范体系。

要依据各岗位工作规律、管理要素和岗位流程, 探索建立各岗位时序、工序型工作程序和规范性的流程设计, 将每日、周、月、年的工作内容划分到每个工作单元, 明确每个工作单元完成任务的时间点, 做到日清日结, 提高职工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要依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 详细描述和跟踪写实, 不断完善和细化岗位工作标准, 认真编写岗位说明书, 作为各岗位工作规范的指导原则。组织干部职工加强制度规范学习, 引导职工规范岗位操作行为, 确保上标准岗、做标准事、干标准活。

3、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体系。

基层班子建设是“三基”工作的关键, 要明确基层班子建设的工作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真正做到基层班子建设有标准、有依据。要建立详细的基层班子及成员量化考核标准, 定期考核通报, 使基层班子建设始终在量化有序的模式下运行。精心构建以制度健全、程序规范、阵地配套、载体创新、素质提升为内容的党组织示范点标准体系, 实现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二、注重培养多元化, 构建人才“加油站”

人才培训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只有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元性和素质登高的多向性, 突出“复合、领军、基础”三种类型人才培养, 才能促进职工队伍实践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1、突出复合型,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要强化知识复合, 聘请专家讲授新知识, 定期举办基层队长、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拓宽各级管理干部的视野, 不断增强管理创新能力。要强化思维复合, 鼓励管理干部涉足不同领域, 引导管理干部换位思考问题, 真正做到从生产角度优化成本, 不断提高整体开发效益。要强化能力复合, 深入开展党政交叉任职、对调任职、平级交流、挂职锻炼等干部交流活动, 引导各级管理干部在不同领域实践中历练才干, 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

2、突出领军型,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要瞄准前沿技术, 采取技改攻关、外引内化、课题研修、校企联合等形式开展课题培训, 着力培养适合油田开发建设的专家型人才。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 积极探索“勇者争先、高者胜出, 多劳多得、能者居上”的用人机制, 制订科学的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和项目组成员竞聘考核激励政策, 为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

3、突出基础型, 加强操作人才培养。

要充分发挥 (首席) 技术专家、优秀人才等高端领军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 完善“导师带徒”活动制度, 加速打造接替人才队伍。要大力开展职工技术比赛、技能人才擂台赛和技能操作人员对抗赛, 提升基层队伍文化、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深入开展技能达标活动, 深化开展技能动态达标培训, 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注重全员参与化, 倾注干群“粘合剂”

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增强“三基”工作的群众基础, 大力加强基层团队建设, 将无序的个体思想整合为有序的群体智慧, 努力提升队伍的学习力、文化力和凝聚力, 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1、分类管理, 增强团队学习力。

针对基层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不同特点, 认真开展岗位分析, 科学定岗定编定员, 努力实现“因事设岗、以岗定薪, 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 规范岗位管理, 使各类人才既能沿着各自通道有序发展, 又能在横向间竞岗流动。抓好基层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以实用、管用为原则, 立足岗位开展学习培训。对基层管理干部, 主要是提高基础工作水平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对于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分系统组织新工艺、新技术培训, 举办专业技术研讨会和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 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抓好基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努力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岗位标兵能手。

2、形式多样, 增强团队文化力。

营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基层文化氛围, 是增强团队执行力、向心力的必要条件, 是建设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型组织、基层文化建设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探索, 引导基层职工理解把握有关理论内涵和要旨, 通过持续的自我审视、总结和反思, 不断创新, 推动各项工作的管理升级。要深化胜利文化价值理念和“百年创新、百年胜利”共同愿景的宣传教育, 进一步弘扬孤东人“不辱使命”的奉献创业精神。要建设团结奋进的基层“家文化”、“亲情文化”, 进一步组织提炼基层团队精神, 发挥团队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 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同时, 还要把握信息化脉络, 将文化的核心思想通过企业信息化来传递, 通过基层文化与信息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获得长远的发展。

3、以人为本, 增强团队凝聚力。

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政治上、生活上、精神上、健康上关心职工群众, 进一步凝聚人心, 激发干劲, 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对在职职工, 重点通过落实参政议政权, 建立各种有利于民主监督的制度和形式, 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主渠道的畅通;坚持“四个优先”原则, 分批组织先模人物、一线职工、从事有毒有害岗位的职工及老职工的健康疗养和查体工作, 提高职工群众的健康素质。在非在职职工和家属管理中, 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机制, 发挥帮扶网络、救助基金的作用, 脚踏实地地为困难职工、协解人员、内退职工、离退休职工家属排忧解难, 为他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篇4: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新思路

一、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较为复杂。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企业改制、转制后,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执行的是年薪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

二、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

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下岗、待岗职工有增无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三、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企业工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一)以“组织起来”为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工会的组织能力。

要抓住基本点,进一步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组织基础。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整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关系就明确到哪里,切实把不同群体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另外,要做好会籍管理,使《会员证》成为工会组织的“一卡通”。

(二)要抓住薄弱点,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要在建立工会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二是要在依靠会员在开展工会活动上下功夫。

(三)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干部基础。

工会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当好员工参与管理的代言人。二是当好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三是当好员工信赖的“知心人”。

(四)以“切实维权”为重点,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

1、要把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统筹考虑。一方面,工会组织必须把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大局,组织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和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另一方面,必须参与改革的全过程,及时反映职工的愿望和呼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

2、要将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利统筹考虑。在企业工会工作中,既要把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又要通过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3、要将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统筹考虑。从企业层面说,把工会工作有机地融合到全局工作中;从工会层面说,要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通过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通过局部工作的创新,实现工会全面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4、要将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统筹考虑。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要挺身而出;当职工生活遇到困难时,工会要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五)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一,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第二,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第四,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抓关键点。重点工作需要集中人力、财力和时间,全力以赴突破,以达到用重点带动一般的良好效果。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篇5: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来源:考试大 2011年8月25日 【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1998年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以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从2005年上半年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内容来看,农村干群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农村不安定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干群关系疏远和紧张的原因

1.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权益问题是矛盾的实质。目前,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一是随着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民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但许多地方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民意见较大,这些意见直接落在基层干部身上。二是改革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调整,市场经济又强调人们的物质利益,致使农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期望值较高,而现实中一时又难以实现。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贫富悬殊状况较为突出,这种利益矛盾最终表现为干群矛盾。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不是基层干部所能完全解决的。三是一些村经济薄弱,相当部分是空壳村,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只好举债办企业、修公路、通水电、安广播电视、建学校等,致使债务越来越大。

2.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还在于农村干部体制和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干部是基层政权的执掌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是乡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者,是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者,也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协调者。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乡镇的农村工作,特别是税收、计划生育等工作仍需依赖村干部。乡镇通常采用决定村干部工资多少、把村经济收归乡镇管理、给予村干部额外补贴等办法来推动村干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的“准行政化”倾向开始出现,有的村干部在帮助乡镇乱收费的同时也搭便车,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乡镇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官官相护”现象。同时,村委会干部与党支部成员的来源不同,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村民则根据自身利益而拥护不同的干部,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复杂化。同时,在“压力型”体制下,部分乡镇干部不顾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负担承受能力,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路边花”等劳民伤财项目,给乡镇留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分税制以来,乡镇的财力明显不足,但是,乡镇的刚性开支,如教师工资却逐年增加,乡镇干部人数有增无减,乡镇财政无法维持乡镇正常的开支,只好寻求非正常渠道,干群间的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是农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与落后的文化素质强烈反差的集中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已经成为生产和交换的主体,更加关注自己的投入和收益,自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待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各种通讯设备、新闻媒体的普及,使农民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就可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法规,村民要求在村务上行使民主权利,直接选举和监督村干部,从而真正实现对村务的民主管理和决策。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本是件好事,但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又制约了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成为导致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至于一些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时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影响个人利益就上访告状。二是行使民主权利随心所欲,使本来素质不高的候选人赚得了选票,当选为村干部,为新的干群矛盾埋下了隐患。

二、改善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1.开展“双联双增”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根本途径。邓小平讲“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因此紧紧抓住加快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不放,才能使干群之间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纷繁复杂的内部矛盾迎刃而解。针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而开展的。“双联双增”即“支部整合联建、党员分类联户,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党群关系”。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把农村党员分为“双强”型(致富强、带富强)、老龄参谋型、劳力型、救助型四个类型,把农户分为小康型、有潜力无实力型、纯劳力型、救助型四个类型,组织“双强”党员和县(市)乡机关中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联系1—2名致富潜力型农户和纯劳力型农户。使其学一门实用技术、上一个增收项目、带一批群众致富、创一批“双文明户”。通过组织“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使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零碎的资源整合起来,农村的人才活动起来,先进的技术推广起来,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延伸了产业致富的链条。党员分类联户,从过去帮扶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转变到帮扶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这一活动,巩固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构建了新型的农村干群关系。

2.加快农村干部角色转变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村委干部应该是村庄公共事业的发起人,现在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失修,道路急需维护,这些都是村委干部的职责,他们应该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村民兴修公共工程。村委干部还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法规,积极化解当前农村的各种纠纷。村委干部生活在村民中间,可以利用“熟人效应”,比较容易化解这些纠纷。乡镇干部的工作职能应向服务型转变。乡镇干部应熟悉市场行情,主动钻研农业技术和技能,积极协助村民培育合作组织,减少农民的可能风险和损失。乡镇干部要敞开心扉倾听群众的呼声,从群众的批评、责怪,甚至是辱骂中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

3.集中对基层组织进行整顿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手段。我市已经发生的一些上访事件表明,大部分群众是不愿意集体越级上访的,只是由于基层组织工作不力,使群众以为按照正常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要求引不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才不得不采用这种极端形式。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对工作不力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切实做到两点:一是运用组织手段,集中整治软、散、瘫班子。在整顿中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根据群众评议的结果,对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群众意见较大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坚决予以撤换,果断选派乡镇、办事处的优秀科级干部兼任,问题不解决不能离任;挑选下派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村兼任村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在一线锻炼年轻干部。同时,对那些组织和参与宗派争斗、煽风点火制造混乱的党员干部,坚决给予组织处理。二是分类治理,认真落实整改。根据征求意见和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根据每个基层组织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坚持做到一事一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的村,着重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对制度不健全的村,特别是财务不透明的村,重点帮助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对矛盾比较集中的村,下决心集中力量排查解决影响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瘫、乱、散的班子坚决进行调整。4.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在农村干群矛盾中,有些是由于民主不够,有的是由于法制意识淡薄,有的是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比如,个别农民合理负担无理不缴,说服教育无效,为推动工作,干部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这无疑会激化干群矛盾。因此,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对改善干群关系仍然非常重要。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法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对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法律宣传,坚持标本兼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以人为本既是理念问题,也是方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让群众认识并体会到,无论是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稳定也好,目的是为了群众、关键是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宣传到位、解释清楚、理顺明白。应该由群众参与的事情,我们有责任广泛发动、认真听取并合理吸纳群众的意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解决、悉心维护和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关决策的事项,我们有责任抓好“凡是定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凡是向群众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兑现”的工作落实。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强化对群众深厚的感情是重要基础。“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效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可能体察到群众的真实感受,往往是说话没人听、要求没人从,做了等于没做,甚至不如不做。坚持以情感化,就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工作时要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多体谅群众的处境,多想想群众的难处,多帮助群众出主意。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群众的诉求不甚合理,也不能简单地视为不讲理,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付诸一片真情。坚持以情感化,关键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群众在领导心中分量有多重,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负责、为他们谋利益,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民主法治是重要前提。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重大决策、重要项目还是重要举措,都要切实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建议,按照群众的意愿办事情。凡是群众赞成的,我们要认真去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凡是不赞成或反对的,一定要缓办或不办。另一方面,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位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我们做好各项群众工作的依据和准绳。作为公职人员特别是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要首先带头学法用法、依法按政策办事,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廉洁高效。越是群众关心、越是问题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的问题,越要坚持依法办事。同时,要正确引导群众不断树立法治理念。群众不懂法,领导有责任。对群众在个别问题上出现的认识偏差,绝不能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必须着力予以引导;对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不能莫衷一是、无原则迁就,必须着力予以妥善纠正;对群众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着力予以规范。在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过程中,要将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真正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诉求问题的自觉主体。

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维护好群众权益是切实的保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有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工作不够到位,该宣传的政策没有宣传好、该讲清的道理没有讲清楚、该解释的问题没有解释明白,或者不认真、或者不细致、或者不耐烦、或者不会做、或者粗枝大叶,乃至引发了一些不应有的矛盾。有些群众信访并不是要求解决自身问题,主要是想搞清楚、弄明白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讨个公道和说法。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该做的群众工作没有做好,该解释的政策没有解释到位,往往会让群众更加困惑。群众一旦形成心结,本不应形成矛盾的小事情就可能转化为尖锐的矛盾。所以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维权’就是‘维稳’”及抓民生就是抓稳定的思想观念,防止与民争利,防止单纯地追求GDP而忽视群众利益。要更多地去关心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在利益调整中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认真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问题的困难,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群众不仅听得进,而且信得过。对群众的思想问题,要耐心细致引导,千方百计疏导到位;对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要依法、依政策处理好,及时妥善维护到位;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帮扶,切实帮助解决到位。

五、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诚信放到突出重要位置。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来自于领导干部的诚实守信。领导干部在干群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否让群众信任、能否使事业推进,领导干部的诚信度很关键。群众对领导干部越是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坚持以诚取信,就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做事与做人相统一。这既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坚守的本分,更是群众对我们信任和理解的前提。领导干部绝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则是另一套,当面拍了胸脯,过后不当回事。老百姓最看重的是领导干部说到做到,群众最瞧不起的是言过其实以及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

——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6日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语重心长的讲话,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更准确地把握我们党奋斗历程的基本规律。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充分把握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是对以往经验的秉承汲取,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

历史中蕴藏着走向未来的智慧。近日出版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汇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动全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读本。这部重要读本揭示了群众工作深刻的思想渊源,总结了群众工作丰富的实践内涵,提出了群众工作峻切的时代要求。它告诫我们,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其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其政治主张与执政理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回望90年峥嵘岁月,历史阶段不同,但“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成长为7800万人的执政党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巩固和加强。

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更会影响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务必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一定能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

——二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7日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支持,才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决定了我们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否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长期以来,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人民利益得到维护。但也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一些地方和干部那里,还存在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以权谋私现象多发、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增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淡忘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立场,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深刻地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始终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要求。“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温《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回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的光辉历程,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懂得,只有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无论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还是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迫切要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没有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都不妨用人民利益这个试金石试一试。看一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在为人民掌权用权?

人民是大地母亲,离开大地的支撑,我们飞不高、走不远。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怎样实践党的宗旨。这样,我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

群众路线就是科学方法

——三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8日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新的情况,对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应对这些新课题、新挑战,关键就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群众路线所以是党的一种科学方法,乃是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的这些实践经验结晶,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才战胜了困难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群众路线所以成为科学方法,就在于它能够针对变化了的实际,为我们开启智慧、开阔思路。在社会管理领域,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新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方法。实践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过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为一切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把群众路线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则等等充分灵活运用于新的实际,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比如,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共识?在各种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一些干部作风不实、行为失范的情况下,干部如何更好带领群众?如果不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我们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都要把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心齐气顺地干事创业。

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

——四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9日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能否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中,始终保持和扩大这一优势,决定了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群众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感情,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做好全局性、经常性工作的本领,也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本领,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根本来源。

夯实执政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必然要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从“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重运用现代科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这些论断,既是立足具体时代的工作实践,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升华。正是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

无论实践如何发展变化,这些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都需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

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这些理当使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大决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满足群众利益需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如何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法规,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这些都是考验我们群众工作本领、检验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

篇6:新形势下刑侦工作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的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也进一步增多,刑事案件总量还会保持居高不下态势,尤其是流窜犯罪和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将更加突出,犯罪动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犯罪手段将出现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并存的特点,并逐步向类型新型化、手段智能化、危害严重化等方向发展,我们的刑侦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新形势对刑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近年来,刑事犯罪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具有规律性的重大变化有两条:一是刑事犯罪数量增多,种类增多。二是刑事犯罪活动的区域和领域扩大了,手段升级了,侦破难度加大了。流窜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系列犯罪等犯罪现在已是司空见惯了。这两个方面的变化,使公安机关的打击犯罪工作难度增加,新形势下的刑事犯罪形势严峻复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性事件呈高发之势。

暴力犯罪程度进一步加剧,杀人犯罪案件数量继续上升,尤其是以侵财为目的的杀人案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新的形势下,外来人口直线上升,而大部分的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簿弱,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各方面矛盾较多,引发一些纠纷,产生群体性事件。

2、传统犯罪案件居高不下。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盗、抢、骗等侵财型传统犯罪更加猖獗,其中盗窃案件仍高居刑事案件榜首,并且向系列化、集团化、流窜化趋势发展。以“两抢”为代表的街头犯罪案件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城市社会安定。在传统犯罪领域中,流动人员犯罪占据大部分比重,“两劳”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比率增高。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和“两劳”释放人员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新类型的犯罪种类不断增多,黑恶势力犯罪明显在增加。

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的高科技犯罪迅猛增长,并造成传统犯罪发生变化,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严重,侦破难度更大。黑恶势力犯罪有所抬头,暴力护赌、非法拘禁等严重犯罪大量存在。

二、刑侦工作中所突出的新问题

面对新形势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刑侦工作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刑侦工作的现状、发展规律具有代表性,对刑侦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此笔者以论文的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机制问题:派出所与刑侦侦防协作

破案的主力军是刑侦部门,派出所应是管好辖区内的治安和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协助刑侦部门破案、打击犯罪。但在基层调查中发现,出现了两个极端:

(一)派出所不再承担刑事案件的破案指标任务后,很多派出所感觉责任轻松了,没有了任务的压力,在没有了任务压力的同时也感到已经没有多少事情可干了。

(二)刑侦部门将刑侦破案、打击的任务全部下给基层派出所,刑侦部门承担办理重大案件、协助派出所办案和考核派出所办案三大任务,出现派出所民警忙得乱转,而刑侦部门有的民警无事可干的现象;刑侦部门与派出所的协助问题日趋严重。

2、刑警素质和办案质量问题。

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刑警素质和办案质量问题。做刑侦工作对刑警队员是考验,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是磨合期,而是一个刑警素质的问题。在刑事案件办理中涉及的知识面知识类型要求干警是办案的全才,实际上对刑警是个很高的要求,可以说很多干警做不到。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会一些,尤其涉及刑侦工作的内容,如果不懂,工作就不顺利,一些干警对此感到难度大,难适应,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也不可能。

3、认识偏差,定位困扰,导致对刑侦基础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目前,少数刑警甚至个别领导对刑侦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不愿做认真细致的基础工作的误区。有的认为基础工作量大,侦察破案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搞,也没有精力抓;有的认为搞基础工作投入大,见效慢,可搞可不搞,即使搞也是流于形式;有的认为破个大案可以名利双收,基础工作搞得再扎实也是幕后铺路,注定只能默默无闻,提拔无望;有的认为刑侦基础工作是派出所的事,导致刑侦部门与派出所在履行职责上相互推诿,各种信息资料散乱无章,无人会抓,无人会管,无人愿管,或者是粗枝大叶,应付检查。

4、刑侦警力严重不足制约了刑侦工作的开展。目前,武宁县局刑警大队现有警力25人,仅占全局总警力的10%,除去技术人员和大队领导,实有侦查员更少,但却承担着全县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接处警和侦破工作。在这种工作量大、警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地开展好刑侦工作。

5、经费窘迫,投入乏力的问题。目前,刑侦部门很多工作均需要资金投入,而现在我县刑侦部门的办案经费等很大一部份要靠自己解决。由于经费的窘迫,刑侦工作投入少,科技含量不高,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一方面影响了基础工作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刑侦工作的发展。

6、刑侦技术手段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刑事案件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提高,逐步呈现出暴力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而传统的刑侦工作理念已经很难适应这种新的复杂的形势。

三、完善刑侦工作的新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诸多新问题,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该不断改进传统的刑侦工作理念,探索全

新的工作思路。新形势对我们的刑侦工作来言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因此,推进和完善刑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破案攻坚能力。

破案攻坚能力不但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更可能使真正的犯罪分子因公安机关工作能力或疏漏而逍遥法外。分析一些案件失败的原因,虽各有其客观因素,但在侦审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观问题也却是关键所在。要提升破案的攻坚水平,必须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强化打击现行犯罪意识,采取专案攻坚、挂牌督办等有力措施,力争快侦快破杀人、涉枪、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同时运用并串侦查、预审深挖等各种方法重拳打击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路面“两抢”、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牢牢掌握社会治安大局。

二是牢固树立对犯罪团伙坚持露头就打和除恶务尽的意识。对普通团伙要坚持日常打击和专项斗争,坚决予以摧毁;对各种黑恶势力要坚持彻底摸排,露头就打,尤其对重大黑恶势力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力争一网打尽,铲除“保护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严厉打击境外黑社会犯罪渗透活动。

三是牢固树立侦破效率意识,力求用最短的破案时间,最少的人财物力资源,运用便捷的侦查措施,保证最高的办案质量,提高破案率。

四是牢固树立探索建立长效打击犯罪工作机制意识,要及时总结推广专项斗争和日常打击工作的成功经验。

2、提高刑侦执法水平。

日益进步的法律理念和原则,要求刑侦工作要在法制化的基础上,以法律的手段,公平、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种经济与社会关系。公安刑侦工作应当将打击犯罪和侦查破案纳入法制轨道,加强自身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在刑事执法中,必须真正做到依法侦查,切实增强证据意识、法律意识、诉讼意识和时效意识,对每一起案件既要查清全部案件事实,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又要严格遵守关于办案期限、侦查方法与手段、法律手续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提高打击犯罪效能。

3、夯实基础工作。

新的社会形势下,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犯罪的智能化和反侦查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公安机关传统的侦查手段将遇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对现有各项刑侦基础业务建设的系统整合,以运用当代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推进责任区刑警中队刑侦网络建设为载体,尽快组建市县两级职能涵盖犯罪资料、刑嫌调控、阵地控制、特情耳目四大内容,专司搜集、分析和处理犯罪情报信息、并能够主动进攻的刑事情报专门工作机构,建设一个分级成网、集中高效、远程查询和信息共享的刑事情报工作体系,培养一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信息工作与破案工作紧密结合的新型侦查员,利用刑侦信息网络对大量零散、孤立的各种信息进行查询检索、网上追逃、串并分析、线索梳理、指纹比对等,完善“网

上作战”工作机制。要树立发展的眼光,夯实刑侦基层建设,重心下移,筑牢根基,深入组织开展刑警中队创等级和县市区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等级评比活动,扎实推进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两大基础建设,发挥好一线基层实战“尖刀”作用,以尽快改变当前基层工作薄弱、后劲不足的落后状况。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夯实刑侦基础工作的现实意义。基层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刑侦基础工作,正确处理好侦查破案与刑侦基础工作及其它业务工作的关系。刑侦基础工作是刑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工作服务于侦察破案,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刑侦、派出所民警都必须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侦察破案的基础工作观念。尤其是在当前刑事犯罪日趋智能化、职业化、专业化,犯罪手段和特点不断翻新,新型犯罪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要对付日益严重复杂的刑事犯罪,做到先发制敌,刑侦基础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这样,刑侦工作才能争取主动,刑侦业务基础建设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刑侦基础专(兼)管员的业务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刑侦基础专(兼)管员及侦查员的培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请有经验的专家介绍工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促进整体工作的开展。要不断提高刑侦民警建情、管情、用情的能力和指挥艺术,使特情队伍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严密、管理规范的网络化体系。刑警大队的专(兼)管员还要经常对派出所进行业务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有业务素质过硬了,才能使基础工作在侦查破案中发挥实效。

(三)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想在基础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在基层所队建立一套较为完善、规范、实用的管理工作机制。要以侦查破案需要为前提,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刑侦基础工作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刑侦、派出所的基础工作内容多、项目杂、工作量大,因此,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寻找一套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工作规范,明确队、所各自的职责,让刑警、派出所民警按章操作,以推动刑侦基础工作的良性运行,最大限度地为现实斗争服务。

(四)加强横向协作与联系,强化基础工作的整体效能。要进一步理顺队所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派出所的优势,坚持队所基础共建,搞好三结合:一是将刑侦刑嫌调控工作与派出所人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将刑侦阵地控制与派出所行业场所治安管理有机结合;三是将刑侦情报信息工作与派出所治安管理信息工作有机结合,依托信息网络,完成刑侦、治安基础工作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实现队所资源互用、信息共享;及时沟通情况信息,协调工作步伐,确保打防融为一体,形成强大合力。

上一篇: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下一篇:2019黄文秀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