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学会工作

2023-05-18

第一篇:做好新形势下学会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宣讲提纲)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征:

1、群众基础的理性化、利益化:随着群众基础的代际更迭,新一代群众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总体上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

2、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出现了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都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服务的对象;过去的利益主体比较单纯,单位人、农村、企业职工,现在广泛出现了新社会阶层、两新组织、流动人群等利益主体。

3、群众工作面临问题多元化 :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军转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领域问题。同时,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追求也不同,利益需求也从普通化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

4、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趋向复杂化。当前由政府公信力缺失、领导干部决策失误,作风不正、一些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社会心态失衡造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趋复杂化。

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

1、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

3、把提高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

4、把提升干部公信力与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5、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加强领导结合起来 。

三、创新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新途径:

1、整合群众工作主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创新满足不同利益需求的服务体系。随着单位体制的大量解体,传统体制下党员群众自然享有的各种优先权利逐渐减弱,行政命令和思想灌输为主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更多以非行政、非权力的影响方式发挥作用,用没有行政强制却更具号召力的方式影响社会、整合社会。

3、创新党群互动良性循环机制。建立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的有效载体,形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合力机制。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

第二篇: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从吉林实际出发,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一主线,牢牢把握以农民为本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以农民为本,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才能为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农民为本,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坚持在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以人为本全面体现和落实到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各方面工作中去。

以农民为本,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改革30多年来最重要的制度成果。这项制度之所以能够有力支撑和推动“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符合农民群众愿望。只有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才能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农村长治久安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只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给广大农民一颗“长效定心丸”,才能更好地稳定农民经营土地的预期、提高农民经营土地的水平。当前,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有权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始终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统一经营应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践证明,无论农户间合作,还是农户与企业合作,前提是农民自愿,纽带是农民利益,根本是结成利益共同体。如果不能坚持这一点,合作就难以持久。必须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农民要求、体现农民利益的统一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草原确权承包,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既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也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机遇。要坚持农民得实惠和生态受保护两个基本准则,牢牢把握明晰产权和农民决策两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以农民为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要,是保护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关键是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励大县、理顺价格、提升科技、保护资源、健全法制、深化改革”,在不断加大直接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是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支持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流通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出台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根本标准,确保农民真正受益、真正满意。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以农民为本,在统筹推进“三化”中解决“三农”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三化”促“三农”。突出以农民为本,更多地从减少农民、提升农民、善待农民、富裕农民的角度统筹谋划和推动“三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内部增收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城镇化与“工”一体、与“农”相连,是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战略基点,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一篇大文章。从维护农民权益的角度讲,当前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民转为市民后的权益保障。着力解决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劳动报酬、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他们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应当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他们自主流转或处置这些权利。二是暂未落户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从制度层面入手,逐步把他们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付出得到合理回报。三是完善征地制度。在坚决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基础上,严格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坚决杜绝违法强占、乱占农民土地现象,征地补偿要及时足额交给农民。四是妥善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把留在农村的人群安置好、照顾好,同时采取措施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和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切实提高他们在城市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使走出去的有较强务工技能,留下来的掌握先进农业技术,为统筹推进“三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以农民为本,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根据农民意愿推进、依靠农民实施,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幸福生活。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饮水、能源、生态、信息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各类基础设施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更加注重扩大覆盖面,更加注重提升统筹层次,更加注重提高保障标准,更加注重各类保险以及城乡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深入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创新。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农村矛盾排查化解,提高做新形势下农民工作的能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夯实基层基础,实行群防群治,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以农民为本,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当家作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做到农村的事务由农民作主、以农民为主体管理、按农民的意愿办。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构建党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三权明晰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他们依照法律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第三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因拆迁问题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在近年来呈高发的态势。如不妥善处理,不仅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有效应对复杂局面、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李强之所以能解决这场突发事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牢记党的宗旨,深入群众能力强。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李强正是因

为“和百姓贴得紧密”, 通过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所以能做好群众工作。

(2) (2)坚持群众路线,组织群众能力强。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能否有效

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李强正是因为能“替老百姓着想”,“<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

(3) (3)注意工作方法,沟通群众能力强。

群众,就要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为群众所掌握,同时又要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李强正是由于比较注意工作方法,遇事注意与大家沟通,所以能够做好群众工作。

(4) ">(4)作风亲民务实,服务群众能力强。

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李强正是由于能“替老百姓着想”,所以能够做好群众工作。

(5) ">(5)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矛盾能力强。化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出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要像李强一样,遇到纠纷也能耐心解释”,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站稳群众立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这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及时化解矛盾,才能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工作要像材料中的李强一样,做到深入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团结教育群众而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绪,特别是要适应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领导。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决策时诚恳咨询请教,部署任务时热心解疑释惑,落实工作时认真倾听意见。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第二,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党员

干部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第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力戒简单粗暴、强加于人。第四,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第五,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组织和动员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第六,通过健全机制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统战部门和群团组织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做的党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切实增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四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如何做好四群工作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能力素质和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我们了解民间疾苦、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情感基础。我们对老百姓的感情深不深,关键看我们的宗旨意识强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高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具体行动。党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宗旨,就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从群众中来,扎根于人民,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大地母亲。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的父母妻儿,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我们自己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其实都是老百姓,而且组织培养我们走上领导岗位的唯一目的,也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所以我们对老百姓充满感情,为老百姓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那是天经地义的。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对老百姓有没有真情实感,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完全可以作为检验我们宗旨意识是否牢固的唯一标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较为集中,尤其是贫富分化问题较为突出,一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存在着许多社会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带着真感情,深入到群众当中,与群众保持一种比较良好的互动关系,发自内心地体会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精通政策。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中,必须做到讲政策,用政策教育群众,在政策固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对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努力做到用发展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来解决问题。对待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近些年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告别千年税赋,不少农村遗留问题得到逐步化解,农民心情变得更加舒畅。不少农民还一五一十历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路通、电通、水通、教育免费、新合作医疗等种种新变化。在城区社区,居民谈得多的是社会保障带来的种种实惠。基层干部也普遍反映,过去主要工作就是找农民“要钱(收农业税、三提五统)、要粮(征购)、要命(计划生育)”,干群关系紧张,感到很尴尬,现在不但不找农民“要”,还“给农民钱”,基层工作相对来说要好做一些了。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区居民到乡村农民,大家谈起党的惠民政策无不喜形于色,从中可以看出,政策已经深得民心,老百姓对党和政府出自内心十分拥护。既然党的政策深得民心,为什么干群关系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问题还是出在群众工作薄弱上。由于群众工作没有跟进,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引发或激化的矛盾还不少。群众工作一方面要抓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工作重心下移,机关干部下沉,切实加强群众工作,好政策加上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才会产生巨大收效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为民解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回顾党的发展进程,就是一部与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发展史。但是现在的群

众工作同以前比,不去论条件好坏,也不去论能力大小,单就同群众的感情就差了很远。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也集中反映在感情没有到位上。应该肯定,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同群众感情很深,工作兢兢业业,在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十分不易。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同群众感情确实逐渐疏远了,这是相当危险的。有的虽然在基层工作,就像葫芦掉进井里,下是下去了,仍然浮在水面上,不像秤砣一沉到底。现在的乡镇干部,一个月能下村几次,能在农民家里住过几晚,相当部分干部一个月仅下村3-5次,大多数早去晚归,更不用说能叫出村民的名字,能说出哪家哪户种多少田、哪家哪户有什么特殊困难、哪家跟哪户有什么过结。也就是说,少数基层干部根本没有同群众亲密接触。在现实条件下,简单地推行干部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确实难以行得通,但基层干部一定要到群众中间去,乡镇基层干部阵地就在农村、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必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难、所盼,把群众工作做到农民家里去,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事实上,绝大多数老百姓很厚道、很听话。只要感情深,牛肉能敬神。现在,大家都反映工作难搞,计划生育难,征地拆迁难,接待上访难,就业安置难,社会稳定难,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实际情况,但是十难八难,根子就在于调处各种社会矛盾时,往往只注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忽视运用群众工作手段。要说难,再难也没有我们党在白色恐怖年代做地下工作难。只要我们把功夫下在做群众工作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之以法,再大的难题也是可以克服的。其实做群众工作并不难,一要加强联系同群众“亲”;二要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认”;三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群众“服”;四要完善民主管理让群众“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让群众动员对参与进来,各项工作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关心群众。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关心群众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必须解决群众生老病死等具体困难,这是做好群众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民生民利,确保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民主权利进一步保障;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当前,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要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抓出实效,就要与时俱进,研究并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认真解决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这个矛盾,引导群众不断进步。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这个层面上,必须更多地关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事实上,绝大多数群众更多的关注根本利益。这些利益集中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优化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问题上。如果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能较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顺应民意,深得民心。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讲求方法。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群众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对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作法,要及时总结推广,使群众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小处着眼、把握全局,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自觉把

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难题做为“第一抓手”。一些地方小事突变,酿成事端,往往在于对群众意见置若罔闻,方法简单粗暴,动辄使用警力警械,也确实伤了部分群众的心。再强的警力,也只能保一时的稳定,保不了长治久安,重要的还在于大家都来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各级干部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认真对待和解决。据从信访部门的了解,当前信访事件中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四个80%说明,万万不能简单地把上访群众归之为无理取闹,大部分人还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又没有及时解决,才走上信访之路的。很多地方开展了县委书记大接访,情况大有好转。对于县委书记大接访必须坚持、巩固、完善,进一步扩大成果。同时,还要深入开展大排查、大下访、大回访、大调解,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些制度落实了,各种矛盾纠纷完全可以在基层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必须十分明确,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归根结底就是做群众工作,只有群众问题解决了,社会情绪理顺了,改革才有动力,发展才有环境,稳定才有保障。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转变作风。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印象怎么样,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干部怎么样。当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领导干部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本来不多,加之新形势基层工作职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干部不屑做群众工作、不愿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想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和不去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干部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块试金石。现阶段,部分群众的意见不在于上面的政策,而在于基层干部的作风。主要反映在少数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群众工作;基层条件艰苦,不愿做群众工作;工作本领缺乏,不会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回避矛盾,不想做群众工作;解决问题手段少,不敢做群众工作;依靠现代通讯工具,不去做群众工作;工作不出问题,不主动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要加强,关键在干部作风要沉下去。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党校要加大对乡镇干部培训,重点进行群众路线、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纪律的再教育,打牢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明确工作任务。主要是明确乡镇党委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职能不明确,乡镇干部要么事无巨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要么就会无所事事。三是要强化制度约束。与传统的基层干部相比,如今的基层主要领导少了些乡土味,多了些现代气息。“走读”干部不在少数。对乡镇干部住乡进村入户要作出硬性规定,并落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责任制。四是要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农业税取消,乡镇财务缺口增大,乡镇干部生活条件改善不快,也确实难为了乡镇干部。五是要关心基层干部成长。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让优秀年轻的干部到基层去锻炼成长,从一线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坚持中央、省、市公务员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考试录用制度,通过结构性、专业性、轮岗性交流,把干部导向基层建功立业。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通过参加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尤其是通过聆听市党校杨天佑副教授等老师的悉心讲解,使我加深了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理解,对如何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能力素质和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革命战争和建设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我们的党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年来,我们的党又依靠农村“哺育”城市、农业“哺育”工业的政策,打下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和城市基础,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为我们的建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现在,我们的个别党员干部对农民群众存在着偏见,片面地认为农民群众素质低,粗暴蛮横,不讲道理。实际上,所谓城市里的“文明人”上查几代绝大多数也是出身农民。所以,我们党员干部不要看不起群众,更不要看不起农民,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

1 肉联系,要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调处各种社会矛盾时,往往只注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忽视运用群众工作手段。我们应该把功夫下在做群众工作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之以法,再大的难题也是可以克服的。其实做群众工作并不难,一要加强联系理解群众同群众“亲”;二要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认”;三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群众“服”;四要完善民主管理让群众“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动员群众代表参与进来,各项工作就一定得到群众理解,就能落到实处。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在工作上接近群众、关心群众。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关心群众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必须解决群众生老病死等具体困难,这是做好群众工作最起码的要求。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悉心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民生民利,确

2 保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要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注重科学发展,做到统筹兼顾,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在生活上靠近群众。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作为党员干部,要注意培养和群众的鱼水关系。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消费导向,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严要求,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二要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以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参照,对照自己的衣食住行,做到比工作不讲待遇,比贡献不求索取,把群众的生活现状时刻记在心中,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四、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转变作风。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印象怎么样,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干部怎么样。干部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块试金石。现阶段,部分群众的意见不在于上面的政策,而在于基层干部的作风。主要反映在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群众工作;基层条件艰苦,不愿做

3 群众工作;工作本领不强,不会做群众工作;想方设法回避矛盾,不想做群众工作;解决问题手段少,不敢做群众工作;依靠现代通讯工具,不去做群众工作;工作不出问题,不主动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要加强,关键在干部作风要沉下去。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做到亲民、爱民、敬民、为民。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还要从理智上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一般理论观念上理解如何树立群众观点,还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贯穿于我们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作决策、定目标、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深入群众中,倾听群众声,解决群众事,深入研究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矛盾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上一篇:整合资金使用实施方案下一篇: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