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

2024-04-18

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共5篇)

篇1: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

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抓好学生安全乘车精细化管理工作

实施精细化管理共建平安校园

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记小林一中学生安全乘车精细化管理工作

增强交通安全避险意识

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记小林一中学生安全乘车精细化管理工作小林一中位于小林镇集镇中心地带,聚居人口密集,在校学生达1200多人,每天都有接送学生的家长进出校园;312国道又从校门前横贯而过,过往车辆众多,给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小林一中的全体教师员工深深地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关系着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发展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和本镇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扎实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尤其是在学生安全乘车管理工作上,抓好“三个突出”(突出预防为主、突出加强监管、突出落实责任),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

强协作联动),实现“三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面对现实,提高管理意识。

近年来,随着通村道路条件的改善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小林一中在2012年秋由初中改办为小学),很多偏远村庄的孩子开始到我校就读,而学校又无能力购买校车。学生安全乘车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学生乘车安全,我校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常联系民警、交警等,全面开展个体服务车辆的整治工作,真正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打造个体服务车辆安全的铜墙铁壁。

二、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安全乘车工作,专门成立了学生安全乘车领导小组,并进行了具体分工。

组长:沈富强(校长、书记,抓全面与协调工作)副组长:李双喜、(副校长、副书记,分管学生安全乘车工作)

梁春生(政教主任、安全员,具体抓学生安全乘车工作)

成员:金德强、严华东、陈雨露、王会,(负责各种记

载、领队、交接手续等工作)

各班主任教师(负责学生的护送、清点人数、上报等工作)

学校还与上述人员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

三、加强车辆、车主、司机、随车人员的管理。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个体车主、司机、随车人员例会,对他们进行常规安全教育,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学校每天安排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人员在放学前,必须到校门前指挥车辆按指定位置停靠,经常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事项。如:不疲劳驾驶,不违章,不超员,意学生安全。如果遇到特殊天气,让司机通知家长亲自到校接送学生,确保乘车学生的安全。

其次,建立“一车一档”。为了强化个体服务车辆的日常管理,学校经过考察,选取8辆个体营运车辆为我校学生接送车辆。我们全面地收集了8辆车主和司机的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保险单等证件。8名司机都与学校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

四、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安全乘车的教育力度,并与家长、车主签订《学生安全乘车协议书》。

我校定期召开全校乘车学生及其家长会,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安全乘车知识教育,告知家长各个线路的车辆情况、营运情况,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乘坐“三无”车辆。在会上还与家长、车主、司机签订《学生安全乘车协议书》,尽量做到多方责权分明,安全管理细节全覆盖。

五、建立“一线一生一卡一档”信息,加强乘车学生管理工作。

我校学生乘车形式较为复杂:学校附属幼儿园、一、二年级的学生是每天离校,一部分学生乘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是一周一离校。学校政教处在每学期初都要对全校学生乘车情况进行统计,分线路进行登记造册,为每位乘车学生建立一个信息卡片,为学校整理处一份完整的学生安全乘车档案。每天每周都要安排干部、教师负责学生乘车和候车的秩序。同时还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放学时组织学生站队按顺序上车,完成与车主、司机的交接手续。

六、运行“一日(周)一表”。

为了加强车辆安全送行的监管,我校做到了每日一检查,每日一记载,并要求司机进行签字。遇到重要情况急时向镇中心学校、民警、交警及时反馈信息,确保乘车学生安全。

七、着力开展乘车学生“一月一评”工作。

为了加强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学校下发了《安全乘车注意事项》1200份,各班每月还开展了一次“文明小乘客”和“文明车队”的评比活动。2012年----2013学

学校共通报表彰了“文明小乘客”380人次,“文明车队”2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推行学生统一刷卡离校工作

我校改办为小学后,考虑到学生多,年龄小,家长接送学生情况复杂等因素,购买了刷卡器等。要求学生在周五下午离校时,统一按班持班级牌子,由班主任亲自护送,学生排队刷卡离校。红旗飘飘、浩浩荡荡的学生刷卡离校的队伍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抓好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民心工程,虽然目前我校在管理工作上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家长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决心以本次评选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为乘车学生服务的意识,采取多种措施,为创建平安校园而不懈努力。

小林镇第一小学2014年2月10日

篇2: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

关键词:制度管理,馆员素质,读者服务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集散地, 是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书馆流通部是与读者直接接触的窗口、前沿阵地, 对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校图书馆流通现状

我馆现有面积2.8万平方米, 共有18层楼, 已启用了26个书库, 目前馆藏文献100余万册, 订阅杂志903余种, 报纸89种。一楼大厅入口处设有门禁系统, 一卡通管理。大厅两侧摆放期刊、报纸, 开放式阅览。大厅内设有查询机、图书馆引导图、资格考试文献资料推荐专区、宣传栏等。二楼电子阅览室, 三楼往上是书库, 7-9层搂头设有自习区域。图书馆阅览座位共计1098个。开放时间为早上8:00到晚上10:00, 周末不休息, 目前工作人员18人, 轮流倒班, 为师生提供开架式借阅服务。

2 采取的管理模式

2.1 制度的管理

(1) 岗位竞聘制度。为优化组合, 提高馆员整体水平, 在员工中全面推行竞聘制度,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山东万杰医学院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依据《图书馆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定岗位竞聘实施办法。坚持双向选择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全校员工公开竞聘。召开全馆大会宣布岗位竞聘实施办法, 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聘人员提出申请, 领导小组对竞聘资格进行审查后, 组织全馆人员就德、能、勤、绩进行竞聘演讲, 全体馆员进行投票, 岗位竞聘领导小组讨论决定上岗人员并公示人员名单。任职期限为三年。 (2) 流通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多年来, 我们针对本馆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完善的制度既是图书馆做好各项工作的依据和保障, 更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

2.2 馆员素质的管理

(1) 加强馆员能力的培养。现代化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随着科技动态的发展, 馆员应掌握最前沿的科技资料。为更好地保障员工在职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每年我们都拟定员工外出进修计划。 (2) 强化业务学习的考核。为提高馆员专业技术知识, 我们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严格考试考核,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逐步提高馆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 也带动馆内的学习氛围。 (3) 重视科研能力提升。以学校发展为契机, 积极思考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 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创新学习、提高业务, 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 提升馆员素质。 (4) 树立标兵形象。为了进一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 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每年在馆员中开展了“争做最佳服务馆员, 树立标兵形象”的评选活动。对员工的思想意识、综合素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2.3 读者服务的管理

2.3.1 树立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与宗旨。

(1) 读者引导服务。为了使读者更快了解图书馆布局, 我们在一楼大厅设置了馆藏结构分布图, 各个楼层设立了引导图、书库门以及书架上有明确的馆藏文献分类标识。大厅还设立了馆藏文献查询机, 并将查询图书的方法贴于机旁, 方便读者查询借阅。除此之外, 我们还设立了读者服务实时咨询, 新生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课开设等。 (2) 读者导读服务。为了让读者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的图书, 我们对每批新进图书详细目录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等方式发布新书通告, 并将新入库的图书专门设立了“新书书库”。另外, 通过日常观察和借阅文献统计,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专业读者阅读情况, 分析了解读者类型、读者心理及需求, 有针对性开展导读工作。随着我校本科教育的发展, 学生们对于考试资料的需求很大, 我们又及时推出了考试资料专区, 包括考研资料、专升本资料、各类医学资格考试辅导资料等等, 并且安排专人负责图书的更新和补充。 (3) 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年4月举办一次爱心读书月活动, 激励读者多读书, 读好书的兴趣, 推动校园读书热潮。让广大师生参与到我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 更高更好地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和图书利用率。 (4) 读者预超期图书提醒服务。针对普遍存在的读者借阅超期现象, 我们特推出了读者预超期图书提醒服务, 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1) 加强新生入馆教育。2) 友情提示。3) 通过打印张贴催还通知、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本人。 (5) 读者图书预约服务。在流通借阅过程中, 读者经常遇到自己想借的那本书已被别人借走或馆里没有的情况。图书预约服务的开通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者可以自己在网上预约、也可以在流通借阅窗口办理预约。馆员每天统计读者预约图书信息, 按预定顺序通知读者取书, 必要时我们会亲自送到读者手中。预约保存图书期限为一周。图书预约既方便了读者,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也提高了图书的现代化流通服务水平。 (6) 书库环境卫生的保障。为了更好地给读者提供舒适优雅的借阅环境, 我们在图书馆大厅、书库各处摆放了绿色植物, 字画等。同时, 成立了图书馆勤工俭学部 (包括义工) , 主要任务是每天书库的乱架整理、归还图书上架和书库的卫生清理, 保障读者阅读环境安静清洁。

2.3.2 在服务模式上由被动服务向着主动服务转变。

2.3.2. 1 创建了7个具有不同特色的系部资料室。

很多读者都知道图书馆书很多, 可就是没时间去借阅, 也有不少图书界同仁认为, 只要我图书馆天天正常开门上班, 读者来不来借书是读者自己的事, 与图书馆无关。我们考虑文献利用最大化, 读者满意度最大化的原则, 走访各系部科室, 根据各系部教学及专业的需要, 将读者喜欢的图书推送到读者身边, 真正方便读者, 创建了具有特色的系部资料室。

2.3.2. 2 广泛听取读者声音, 改进工作。

(1) 书库设立意见簿。为了更好地全面地了解读者需求, 我们在开放的各个书库设立的读者意见簿, 每天巡库除了解答读者现场的咨询外, 意见簿咨询的问题一一进行回复, 集中的问题, 我们在图书馆宣传栏上张贴回复公告, 这样, 读者咨询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馆内的信息也能及时通报给读者,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2) 成立读者读书委员会。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好务, 除了读者问卷调查外, 我们还成立了读者读书委员会。从各个系部班级挑选几名有代表性的代表, 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 听取读者意见建议, 根据读者需求及时改进工作。针对专升本的读者回校期间, 我们开设了自习室等等, 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满意。

综上所述, 图书馆的流通工作一切都是围绕读者来开展服务, 流通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出读者服务的满意度。服务在于科学, 服务在于规范, 服务在于追求, 服务在于创造,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丰富“服务”的内涵, 引领员工走上“服务成就卓越”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王立东.图书馆预约服务新探[J].图书馆建设, 2001 (S1) .

[2]粟霞.如何做好图书馆预约服务[J].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9月.

篇3: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架构

英国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制是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政府部门监管和民间行业协会、商会、培训机构、工会等组织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

政府层面

英国在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 (The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etc.Act 1974) , 并依据该法律的要求, 成立了英国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 (Health and Safety Commission, 简称HSC) 和英国职业安全卫生执行局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简称HSE) , 以实施此法律框架。从此, 形成了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HSC、HSE和英国地方当局 (Local Authorities, 简称LAs) 共同组成了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核心系统。

HSC主要职能是, 确保职业人群以及公众在工作中的卫生、安全和福利;帮助人们避免因工作受到健康危害;控制易燃物、爆炸物以及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保存;组织和进行安全与健康领域的研究;促进培训工作;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评价安全与健康法规的适用性, 向政府提供新的或修改的法则及执法规则的建议。HSC负责监督HSE的工作, 并有权将任何职能授予HSE。

HSE是HSC的具体执行机构, 主要职责是为HSC提供政策、技术、专业建议和支持, 与地方当局合作负责协助HSC开展卫生安全的执法工作, 监督安全和健康法律的实施。HSE的监察范围非常广泛, 从核设施、矿业到工厂、农场、医院与学校, 以及海上石油与天然气设施与输送网络、危险物质的运输、铁路和其他有关职工和公众的安全防护等。

2008年4月1日, HSC宣布与HSE合并, 合并后的机构名称为HSE。合并后的HSE具备了更独立的建议和决定权, 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工作方式, 从事更具专业性、持续性和责任感的工作。

英国现有400多个地方当局, 这些地方当局对某些领域的健康与安全法律的执行负有法定责任, 主要包括零售、批发、办公、休闲和公共饮食等。除此之外, 地方当局还与HSE合作, 以确保雇主能够保持自己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 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民间层面

目前在英国的民间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主要形式有:

行业协会在英国各种行业协会总计有1 000多个。这些协会拥有专业知识, 提供最新信息, 并组织研讨会和大会, 有些协会还提供咨询和培训业务。

商会向公司提供与商业有关的信息、建议和支持。商会通过其拥有的贸易数据库提供联系和机会, 还可提供一些培训。

从事培训的企业委员会与地方企业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确保受训人处于安全与健康的工作场所。

工会许多工会设有安全与健康部门, 当工会成员因工致伤、患病, 或上下班途中受伤等原因提出赔偿要求时, 工会提供法律帮助;回答成员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安全代表提供培训及信息;对噪声和石棉等具体项目提供信息指导;出版杂志;进行调查及研究。

公民指导局职责是帮助个人履行其权力和义务, 同时提供有关服务方面的信息。

应急管理体系

英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以法治为基础的,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负责, 以属地化管理为主, 部门协作配合, 应急指挥分级决策, 场内场外有效衔接。

应急法律制度

1948年英国出台了《民防法》 (Civil Defense Act 1948) , 此法案是英国整个应急管理立法框架的基础。2004年1月, 英国下议院通过了《民事应急法案》 (The Civil Contingencies Act 2004) , 意在整合已有的专门法律, 重新构建了以该法案为中心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随后, 英国又陆续颁布了《2004年消防与搜救服务法》《2005年国内紧急状态法案执行规章草案》和《2006年反恐法案》, 作为基本应急法案的补充。这些应急法律规范相互协调、自成一体。

此外, 各种应急管理指南、标准等或者作为强制性文件, 或者作为指导性文件, 也是英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管理的运行模式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 一般由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处置, 直接参与处置的有警察、消防、医护等管理部门, 其他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中央层面, 首相是应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首长;相关机构包括内阁紧急应变小组 (Cabinet Office Briefing Rooms, 简称COBR) 、国民紧急事务委员会 (Civil Contingencies Commitment, 简称CCC) 、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 (Civil Contingencies Secretariat, 简称CCS) 和各政府部门。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性质, 英国采取分级应急处置模式。地方政府负责处置的主要是一般性 (如交通事故) 和影响当地但未波及全国 (如区域性停电) 等两类突发公共事件, 后一类事件的处置情况要向中央政府报告。中央政府应对的紧急情况分为3级:一是超出地方处置范围和能力但不需要跨部门协调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由相关中央部门作为“领导政府部门” (Lead Government Department, 简称LGD) 负责处理;二是产生大范围影响并需要中央协调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启动内阁紧急应变小组, 协调部队、情报机构、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和相关部门进行处置;三是产生大范围蔓延性、灾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 启动内阁紧急应变小组, 由中央政府主导危机决策, 决定全国范围内的应对措施。其中, 在前两种情况下, 中央政府部门和内阁紧急应变小组一般不取代地方政府的职责, 而是负责在中央层面协调相关部门的行动, 保证中央与地方联系畅通, 掌握地方政府处置工作情况并提供指导意见。

应急处置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 英国的警察、消防、医护等主要应急部门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独立性很强, 在很长的时期内存在命令程序、处置方式不同和通信联络不畅、缺乏协作配合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英国建立了“金、银、铜”3级应急处置机制。该机制既是一种应急处置运行模式, 又是一个应急处置工作系统。一方面, 根据事件性质和大小, 规定形成不同的“金、银、铜”组织结构;另一方面, 确定应急处置“金、银、铜”3个层级, 各层级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各不相同, 通过逐级下达命令的方式共同构成一个应急处置工作系统。

“金”层级人员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银”层级人员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铜”层级人员负责“操作层面”的应急处置, “金、银、铜”3级应急处置机制解决了各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的命令程序, 处置方式不同和通信联络不畅、缺乏协作配合等突出问题, 实现了应急处置的统一、高效。

行业组织

英国的行业组织在企业管理、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帮助政府了解行业情况、为企业代言和服务等方面主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 其在规定行业经营规范, 帮助会员处理法律事务, 维护会员利益, 监督平等竞争, 以及协调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英国环境卫生协会

英国环境卫生协会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简称CIEH) 是全球公共环境和健康领域的权威专业组织。它的宗旨是通过教育、培训、推广和宣传活动来增强公众环保和健康意识, 从而提高环境和卫生健康水平。CIEH为国家、地方政府、环境卫生工作者和工业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及政策建议, 还负责制定有关环境卫生的标准, 从事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专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和颁发。

英国建筑行业理事会

英国建筑业理事会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 简称CIC) 成立于1988年, 是负责建筑业执业资格管理的组织, 主要工作是作为政府和工业组织的协调人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工作, 参与制定执业资格标准和人员培训标准, 解决公司和客户争端。主要目的是提高专业学会工作效率和质量, 改善专业学会对客户的服务, 鼓励公司团结一致以国家利益为重, 加强个人会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科研机构

英国有很多职业健康与安全科研机构, 其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健康安全实验室 (Health and Safety Laboratory简称HSL) 。HSL是在丘吉尔的带领下于1911年成立的。当时主要致力于煤矿矿难的研究工作。早期工作主要是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 如爆炸、火灾等。HSL于1995年作为一个科研实体, 划归英国安全与健康执行局 (HSE) 。时至今日, 该机构的工作范围发生很多变化, 虽然隶属于HSE, 但同时也是HSE的合作伙伴。该机构在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其除了向职业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提供科研服务外, 还向全国和海外提供相关的科研服务。

HSL在欧洲是涵盖业务范围最广的实验室, 同时也是涉及多个行业健康安全方面研究的实验室机构, 其涉及的行业包括空间航天、建筑行业、安全保卫、医疗、制造业、石油石化、能源利用、交通运输等等。HSL的职能就是通过对过去发生事故的调查研究和对新技术的试验、探索, 将获取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与当下的各行各业, 以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力。

启示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可以说, 英国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是伴随着其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而成熟起来的。而且, 英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多来源于历史上的相关案例, 注重源头管理, 其内容中关于义务和责任阐述非常明确, 操作性强, 易于执法。此外, 当地政府的自身职责定位清晰, 对管理和监督工作划分十分清楚。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英国的行业组织实质上是行业自律组织, 是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组织, 根据法律制定本行业具体行为规范, 自我管理。行业组织并不是政府机关的延伸, 或某个大企业的喉舌, 它代表的是所有会员企业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行业组织既要与会员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又要与政府密切合作, 在两者中间充分发挥沟通、管理、指导、服务的作用。

正确对待事故调查工作

英国对事故的调查非常细致、深入。如2005年的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 至今他们还在进行分析、调查工作。培训期间我们在不同课程中都常听到专家拿此事故作分析。在他们看来,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 损失是必然的。如果可以通过对事故认真分析、研究, 采取相应的软硬件措施来避免再次发生, 那这些损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值得的。

篇4: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

一、教学查房流程

1. 查房前准备。

带教老师提前选择典型病例, 提前3天告知患者和学生, 学生应以5人为宜;学生查房前温习好相关的课本知识, 并熟悉病例, 查房前要洗手、准备查体器械、消毒液等。

2. 讲解病史。

站位:带教老师站在患者的右侧、头侧, 被查的实习医师站在患者的右侧、足侧。首先由带教老师讲解病人的病史及治疗经过。例如:患者苏××, 女性, 21岁, 以“尿黄1周。身目黄染1天”为主诉, 于由门诊拟“黄疸”诊断收入院, 今天是入院第2天。现汇报现病史如下:患者自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黄, 无发热, 无食欲不振, 无倦怠乏力, 未予治疗, 2天前开始出现身目黄染, 呈进行性加深。现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 于昨日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急黄”入院症见:身目黄染, 倦怠乏力, 无恶寒发热, 无咳嗽咳痰, 口干口苦, 无头晕头痛, 无心慌胸闷, 无腹痛腹泻, 纳寐差, 尿黄, 尿量可, 大便调。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中医治以清热、利湿、退黄之法, 辅助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肝脏微循环、腺苷蛋氨酸注射液退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以保肝降酶。

3. 查体。

体格检查, 包括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西医的望、触、叩、听。第一步先由带教老师讲解什么是中医的四诊和西医的四诊, 在运用中医的四诊和西医的四诊时该注意什么, 随后由实习医师逐个通过中医的四诊来重新获取病史: (1) 通过“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 以了解病人的“神”。 (2) 通过“闻诊”就是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 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3) 通过“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 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4) 通过“切诊”, 就是通过切脉以感觉脉象和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症部分, 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 以助诊断。并将四诊合参得到的信息详细记录。如:望诊神清, 目黄, 身黄如金, 形体消瘦, 舌红, 苔黄腻, 边有齿痕;闻诊语声清晰, 气息调匀;问诊乏力, 腹泻, 右胁肋部胀痛, 口干、口苦, 纳寐差, 小便色黄;切诊脉浮数。第二部进行西医四诊即“视触扣听”, 只需要学生做本专科的体格检查及西医的腹部查体。例如:腹部皮肤黄染, 腹部平坦, 未见胃型及肠型;听诊肠鸣音3~4次/min, 未听及异常血管杂音, 无振水音。叩诊全腹呈鼓音, 右侧锁骨中线叩诊肝区, 肝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六肋间, 肝下界位于右侧肋缘, 肝区无叩击痛, 莫非氏征阳性, 叩诊全腹无移动性浊音;触诊逆时针触诊全腹, 腹软, 全腹无压痛, 反跳痛及肌紧张, 双手法触诊肝脏, 无压痛, 触诊脾脏, 未见异常。

4. 病例分析与讨论。

教师: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白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的病症。首先是必须有目黄、身黄、小便黄等主证, 其次是常伴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胁痛腹胀等兼证;另外常有比较明确的病史。黄疸的病因学比较复杂, 但是有规律可循。中医方面:按黄疸的病因分: (1) 外感时邪外感湿浊、湿热、疫毒等时邪自口而人, 蕴结于中焦, 脾胃运化失常, 湿热熏蒸于脾胃, 累及肝胆, 以致肝失疏泄, 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 外溢肌肤, 上注眼目, 下流膀胱, 使身目小便俱黄, 而成黄疸。若疫毒较重者, 则可伤及营血, 内陷心包, 发为急黄。 (2) 饮食所伤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 皆能损伤脾胃, 以致运化功能失职, 湿浊内生, 随脾胃阴阳盛衰或从热化或从寒化, 熏蒸或阻滞于脾胃肝胆, 致肝失疏泄, 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 浸淫肌肤而发黄。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曰:“谷气不消, 胃中苦浊, 浊气下流, 小便不通, ……身体尽黄, 名曰谷疸。” (3) 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 或劳倦过度, 脾伤失运, 气血亏虚, 久之肝失所养, 疏泄失职, 而致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 浸淫肌肤, 发为黄疸。若素体脾阳不足, 病后脾阳受伤, 湿由内生而从寒化, 寒湿阻滞中焦, 胆液受阻, 致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 浸淫肌肤, 也可发为黄疽。此外, 肝胆结石、积块瘀阻胆道, 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 也可引起黄疽。黄疸的发病, 从病邪来说, 主要是湿浊之邪, 故《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有“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的论断;从脏腑病位来看, 不外脾胃肝胆, 而且多是由脾胃累及肝胆。黄疸的发病是由于内外之湿阻滞于脾胃肝胆, 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肝失疏泄, 或结石、积块瘀阻胆道, 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而成。病理属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 中阳偏盛, 湿从热化, 则致湿热为患, 发为阳黄;中阳不足, 湿从寒化, 则致寒湿为患, 发为阴黄。至于急黄则为湿热夹时邪疫毒所致, 也与脾胃阳气盛衰相关。不过, 正如《丹溪心法·疸》所言:“疸不用分其五, 同是湿热。”临床以湿从热化的阳黄居多。阳黄和阴黄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转化, 阳黄日久, 热泄湿留, 或过用寒凉之剂, 损伤脾阳, 则湿从寒化而转为阴黄;阴黄重感湿热之邪, 又可发为阳黄。西医方面可分为:1.溶血性黄疸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 致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多, 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 同时, 溶血性疾病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 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出现黄疸。溶血性黄疸系由各种溶血性疾病所致, 包括: (1)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如海洋性贫血;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 蚕豆病等。 (2)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致肝脏处理胆红素代谢的能力下降, 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另一方面, 因肝细胞坏死或胆汁排泄受阻, 转化成为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 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增加从而出现黄疸。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钩端螺旋体病, 败血症等。 (3) 胆汁瘀积性黄疸由于胆道阻塞, 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 胆管扩张, 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 胆汁中的胆红素返流入血。胆汁瘀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前者常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 药物性胆汁瘀积等;后者常见于胆总管结石、狭窄、水肿、肿瘤、蛔虫等。 (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黄疸。临床上常与与萎黄进行鉴别。 (1) 病因上, 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而萎黄的发病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 (2) 病机上, 黄疸为湿滞脾胃, 肝胆失疏, 胆汁外溢;而萎黄为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 肌肤失养。 (3) 症状上, 黄疸的主证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而萎黄的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 目睛及小便不黄, 常伴头昏倦怠, 心悸少寐, 纳少便溏等症状。该患者的病因为积证引起;病机为湿遏瘀阻、胆汁泛溢肌肤;有身黄、目黄、小便黄症状, 故与萎黄可与鉴别。

二、教师总结

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6种, 但其中以湿邪为主。由于黄疸起病急、传变快、预后差等特点, 辩证论治往往不易把握, 给本病的治疗带来很多的困难且临床疗效不甚令人满意。本科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基础上, 提出辨病论治疗黄疸, 并首次完整提出黄疸“毒邪病因”新学说, 认为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疫疠之毒邪 (外因, 始动因素) , 毒热炽盛, 痰毒内闭, 痰火交攻, 热迫心营, 脉络瘀阻, 清窍受蒙, 三焦不利, 正虚邪陷;其主病位在肝, 横连于胆, 克伐脾胃, 上行于脑及心包, 下涉于肾, 血脉受损, 三焦俱病。提炼出有效方剂———解毒化瘀系列方, 经多年临床验证该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 提出“截断逆转”法治疗本病, 预防疾病向脑、肾、脾、肺、心等脏腑传变, 阻止疾病的恶性进展。

三、讨论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临床上的大量经验和知识, 必须靠中医专业学生自身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掌握, 因此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 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才能, 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中医临床教育多年来延续着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分割的传统模式, 虽然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但缺乏有中医特色的实习和教学管理模式及质量监控体系, 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 缺乏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生存压力的加大, 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就业难, 临床带教工作中出现了重医轻教、重西轻中, 老师带而不教、学生做而无用等问题。而学生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习不仅面临大量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知识, 还有繁多的理化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及意义分析, 病历的书写和各种记录的完成, 实习生无疑是紧张而慌乱的。

“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是在广泛而深入地分析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的, 这一模式已经得到许多中医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人员和高等中医院校教师的广泛认同[4]。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 关键是人才的质量, 而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临床能力培养[5]。毕业实习是医学生跨入临床医疗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临床医生生涯的起点。在这一年当中, 不仅要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自身的中医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增强自己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诊治能力, 即临床能力。因此, 学校在毕业实习这段时间里对学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科技飞速发展、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 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来提高中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 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 增强他们更新医学知识的能力, 会有力地推动我国中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 规范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模式, 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关键和保障。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 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来提高中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 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 增强他们更新医学知识的能力, 会有力地推动我国中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 规范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模式, 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教学查房,临床实习,中医院校

参考文献

[1]朱锡光, 孙梯业, 颜伟, 等.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发展趋势探析[J].医学教育, 2005, (1) :45-46.

[2]杨剑明.中医专业实习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1) :166-167.

[3]钱静, 朱虹, 郑陆驿.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6) :526-527.

[4]凌昌全, 王丽娜.关于中医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0) :1193-1195.

篇5:努力探索科学规范的学生安全乘车管理模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建筑安全,风险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 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堪忧, 各类安全事故不断, 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加强了建筑安全的管理力度, 但仍然缺乏长效机制, 管理漏洞不断,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同时, 除了发挥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外, 还应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主动性, 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把人的安全始终放在首位, 多位一体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 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的来源与途径分析

1.1 自然方面的风险

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 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 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 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 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1.2 社会方面的风险

主要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 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1.3 经济方面的风险

主要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1.4 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 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 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1.5 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

这方面, 或是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 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 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那么再好再快的发展都失去了意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 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实现自我价值, 用科学发展的行动实现将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于拉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受制于行业特点、社会发展水平、管理乏力、工人素质、文化观念、监管不够等因素的影响, 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住建部的统计, 2013年前三季度, 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84起、死亡478人, 比2012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0起、死亡人数增加25人, 同比分别上升5.49%和5.52%。2013年前三季度,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 高处坠落事故213起, 占总数的55.47%;坍塌事故59起, 占总数的15.36%;物体打击事故50起, 占总数的13.02%;起重伤害事故31起, 占总数的8.07%;机具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31起, 占总数的8.07%。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问题, 是摆在各个建设参与主体面前的一项艰巨课题。

由此可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必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 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加大重大环节的安全检查力度, 确保较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在工程建设领域, 安全事故具有不确定性, 一旦发生损失非常严重, 而且往往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负面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改善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将建筑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根据我国的现状,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 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 全过程介入, 全方位控制, 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消除安全风险的影响。因此,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核心是以人为本, 方法是全员参与、贯穿全程和全面管控。从全员参与的角度来看, 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各参建单位、社会公众都参与到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当中,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从贯穿全程的角度来看, 需要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都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常抓不懈,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全面管控的角度来看, 需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统一, 形成对建筑安全风险的全方位防控措施, 随时做好应对预案。只有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逐渐建立长效机制, 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之路。

4 结语

总之, 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 只有通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 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较为复杂的工作, 需要各级人员积极参与, 协调配合的工作。只有全方位、多角度控制建筑安全风险, 形成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 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小鹏.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0) .

[2]吴小刚, 李洵, 张土乔, 陈旭昱.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王秀荣, 郑颖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 (01) .

[4]华燕, 王际芝, 汪东.建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03) .

[5]黄世国, 周乐, 徐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J].建筑经济, 2007 (01) .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第四版答案下一篇:表示 的英语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