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学科中学生有效性活动尝试与探索

2023-02-28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活动,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1 学生在课堂中的几种有效性活动形式

1.1 游戏

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 游戏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到成人都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中科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 又与所要学习的科学内容有关系, 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 要让学生“玩”得开心, 又要诱导他们从中悟出科学道理。采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 是一种令人向往世界。

角色拌演游戏可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由学生扮演某些科学事物的角色, 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活动, 可活跃课堂气氛, 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 调节师生、生生关系。

有条件的可让游戏活动带到教室外进行, 扩大学生游戏活动的空间, 实现多方位、多角度融合。如果我们教师能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 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等, 是很受学生的欢迎。

1.2 智力竞赛

原因是智力竞赛重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注重能力考察, 通过使用富有创造性的题目, 去激发人们的琢磨新奇的思路, 引导人们以独特的方法解题。

我们学校的科学老师试着以《开心辞典》、《幸运5 2》的方式引入到科学教学中发现效果出人意外的好。

如:在《消化系统》的教学中教师组织了各小组的同学进行“我讲你猜”的智力活动。规则: (1) 根据投影的与消化系统相关的词, 一个同学面对投影看到后, 通过手势或语言给同组一位背向投影的同学猜; (2) 要求做手势或语言叙述的同学不能讲到词中字; (3) 每组共猜6个, 每猜一个得1分; (4) 限时1分30秒, 得分最高的组为冠军组, 其次为亚军组。

题目组A:小肠甜牙齿肛门舌头咬

题目组B:胃唾液喝水大肠舔食道

……

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与经验和被猜的词联系起来, 这不仅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的过程, 这种智力活动是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联系在一起的活动。

1.3 辩论赛

辩论赛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 一种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让我们学会一种本领, 一种通过分析, 思辨找到真理的本领。我们的学校不能生产只具有一定谋生本领的学生, 不能出品只装有一些固定软件的机器人, 我们要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 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的个体。

如在月球的学习时, 我根据课后的讨论题:“我国现在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

真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执一词, 争的不可开交, 最后是谁也没说服谁, 但通过这次辩论正反双方都觉得收获颇丰。

为了更好的借助辩论这种形式, 理解问题、培养思维、锻炼口才, 我根据“浙教版”的科学课本为学生确定了比较有意义的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

辩题有:“宇宙中除了我们地球外是否存在外星人?”“像蚊子这些害虫我们是否要将它们全部消灭?”“煤和石油对世界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有重力好”与“没有重力好”“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与“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西北部的土地沙漠化是人类引起的”与“西北的土地沙漠化是自然引起的”等。通过辩论赛让学生感到在不断地挑战自我, 展示自我, 向自我实现方向发展。

1.4 问题答辩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是创造的不竭动力。”问题答辩: (1) 要求学生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 (2) 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3)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拓视野。 (4) 让其他同学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相互指正和促进。

问题一般以取自课本内容为主。如在《无脊椎动物》的学习中设计以下问题:①地球上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分别约为多少?②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蚯蚓、蛔虫、水蛭、乌贼) ③无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别是哪一类?④无脊椎动物中最多的类群是哪一类?⑤它说出三种有害的昆虫, 并说出它们的害处。⑥说出三种有益的昆虫, 并说出它们的益处。⑦鲸、蝴蝶、麻雀、乌贼这四种动物你有几种分类法? (要求说出3种以上的分类)

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因为较简单, 所以问题由学生小组出, 以小组间互考方式进行, 要求回答问题时脱离课本。

另一种问题答辩以课外知识为主, 带有智力性, 问题也以学生出老师补充几个, 老师把关, 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老师事先把问题发给同学们带回去准备, 然后组织同学们进行组际竞赛, 一般每次每组回答的问题量在一个左右。

2 科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性活动的积极意义

2.1 增强了团队意识

很多的学生活动是一种集体合作性的活动, 是需要活动小集体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 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走向了协同作战。在这种团队集体的氛围里, 为了能把教师布置的活动目标有效实现, 他们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的观点、如何去采纳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活动的过程就是个体特性和团队的共性融合的过程, 这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和能力, 又锻炼与人共事的能力, 学会了合作与竞争。

2.2 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

学生若离开了社会性的交往活动, 很容易就会成为思维上的“孤家寡人”, 处于一种思维上的封闭状态, 在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上会受到局限, 其思维就会像一塘死水, 缺少活力。通过学生的有效活动交往, 使学生能感受其他同学独特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 容纳他人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方式会更多样化、思维类型会更丰富, 在活动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2.3 改变了师生的人际关系

由于活动必须要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放下“师道尊严”, 能“蹲下来与学生谈话”, 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 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的学习共同体”。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能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才能无拘无束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 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实践中。

2.4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生多种学习活动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具备更全面的课堂教学机智。学生活动形式的增多, 也预示着课堂会存在更多的生成,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前备课的能力, 更要有课中备课的能力。这些要求它将会直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摘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再次呼吁教师应退出“独霸讲台”的统治地位。结束教学习惯于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抄;教师讲结论, 学生照模仿的形式进行, 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大量的灌输、讲授的过程中完成。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可设计:“游戏”、“智力竞赛”、“实验探究”、“问题答辩”、“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为载体,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学生有效性活动,活动形式,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王坦.合作学习简论[M].中国教育专刊.

[4] 曾继耘.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J].

上一篇:氯乙烯精馏尾气回收工艺下一篇:我国南方沿海钾肥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