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自由

2024-04-29

科学与自由(共6篇)

篇1:科学与自由

科学与自由

贾湛

(扬州电大,江苏 扬州 225002)

内容简介:随着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现代社会有部分人也把科学与自由对立起来,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应用半形式化方法重新定义了自由的概念,详细讨论了科学对自由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

自由

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

Science and freedom

Jia Zhan(Yangzhou TV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2, Jiangsu, China)Abstract: With humane culture being set against scientific culture, some people nowadays cournterpose science and freedom..This essay,basing on predecessors’study, redefines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details the contributions of science to freedom.Key words: freedom;humane culture;scientific culture

人们向往自由,可自由怎么这么难获得呢?回答它,首先要问自由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自由的概念一直是争议最大的概念,也许不同的人从不同的侧面理解去它,而它肯定代表了人们的某种愿望,为了清楚的看出自由究竟指什么,先来看看各种有关自由的观念。

一、古今中外自由观念

一般认为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培育了自由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自由的复兴。然而虽然东方一直处于专制统治,但对自由的认识却较为独特,只是总体介于保守。

1、东方的自由观念

中华民族是有一定的自由传统的,但由于缺少民主的思想,其自由思想主要的是与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儒、道、释的有关思想。简单说来,儒家追求“入世的自由”,道家追求“忘世的自由”,释家追求“出世的自由”。下面让我们较为具体的了解这三种自由。

①儒家的“入世的自由” 所谓“入世”,就是对现实生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投身其中,参与其中,负起责任来,担起义务来。此即孔子所谓“务民之义”。所谓“入世的自由”,就是绝不逃避现实,而是从负责任中求自由,从担义务中求自由。自由并不在生活之外,而就在生活之中。孔子自述一生自我修养的经过,就是儒家追求自由的一个写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所理解的真正的、现实的自由境界。比起道、佛自由意识来说,较为积极,但显然可见缺少主动创造的自由意识。

②道家的“忘世的自由”

“忘世的自由”即“避世的自由”。“避世”就是回避现实;“忘世”就是忘怀现实。因为在道家看来,现实生活是一种羁绊、桎梏,是不自由;甚至于是一种迷误、罪恶。所以他们要避开现实,要忘却现实。因此,道家喜好隐遁:或隐身草莽,或遁迹山林。能避则避,“眼不见,心不烦”;但人有时身不由己,未必能避得开,此刻就要能忘。“得意忘形”,那是道家的崇高境界。所谓“得意”,就是“得道”;所谓“忘形”,就是忘掉了肉躯物欲,摆脱了自身的束缚。由此可见,道家追求的乃是心灵的安宁,追求非社会性的个人的自由。

③佛教的“出世的自由”

至于佛家,追求“出世的自由”。佛教小乘的“自度”,那是追求个体的自由;大乘的“普度”,则是追求群体的自由。在佛教徒看起来,人间是“无常”的“苦海”;只有依据经、律、论三藏,通过戒、定、慧三学,断除烦恼,渡过苦海,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般”境界——一种高度智慧的、自由的精神境界。佛教中唯识宗是最讲通过智慧求得自由的宗派。然而这种追求虚拟的自由是以牺牲现实的自由为代价的,本质上是束缚。

由亚·伯林对自由的两种分类(见下文)来看,东方的自由概念基本上是属于消极的自由,缺少积极自由的思想。显然社会进步的缓慢与这有关。我国近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为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作有一定的努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率先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针对压迫思想言论自由的人总是强调有所谓危险思想,他说“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昧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可惜的是在缺少积极自由传统的中国,没有太多的人能分清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把思想的危险性扩大化,过多的禁甚至独尊某种意识,导致不能充分吸收西方的先进的自由意识。

2、西方的自由观念

柏拉图把政治自由说成是民主的目标;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自由的意思就是为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他人而生存。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霍布斯认为自由不过是“法律的沉默”;斯宾诺莎认为:自由在于不屈从于外在的原因,而是摆脱了外在的原因。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自由就是做你愿意做的事。在真正称得上人愿意做的事情中,重要的是思想、信仰和表达的自由。伏尔泰认为:“自由意味着认识人权,而认识人权就是捍卫人权”。克罗齐认为:自由是最高规律,是被认识了的必然性;但这种认识意味着不只是认识,而且是善于把认识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

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的真正自由是和它的真正强大相等的。“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

英国当代政治哲学家伊赛亚·伯林(1909-1997)提出两种自由概念。第一种“自由”的政治意义,称为“消极的”(negative)自由;这种“消极的自由”,和针对以下这个问题所提出的解答有关,亦即:“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第二种意义的自由,我称之为“积极的”(Positive)自由,则和以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可能有重叠之处,但却显然是不同的问题。

二、自由的新定义

站在巨人的头上去看问题就可以比巨人看得更深远,因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认识到清晰认识。不管是消极的自由还是积极的自由,都实际上说:自由有两大要素,一是人们想做而可以做和允许做的目的性活动,实际上是这就是指的人的各种需要。二是获得这些需要必须耗费的一定代价。下面自由新的定义将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

定义:

个人具体的自由(Zgi)——指个人进行某项独立活动的自由。它等于某种特殊需要的满足程度(Xgi)与所需付出的代价(Egi)的比率。即ZgiXgiEgi„① 个人总体自由等于具体自由加权求和。即:ZG存在约束:

kZigi„②

EgiEG„③——指个人有个能力限制。

集体某具体自由(ZJi)——指个人参与某个集体活动的自由。它等于某特殊集体活动产生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程度(XJi)与集体开展这项活动所需付出的代价(EJi)的比率。即ZJiXJi„④ EJi集体总体自由等于具体自由加权平均。即:ZJ存在约束:

kZiJi„⑤

EJiEJ„⑥——该社会集体活动能力的限制

社会自由——指一个人处在在社会中感觉到的自由。显然应该等于平均个人自由与集体总体自由的和。

即:ZZGZJ存在约束:EZNGiZJ„⑦

EGiEJi⑧——社会总能力有限制。

解释:

我们说一个社会非常美好,常常是指在这个社会里生活非常自由,包括每个人工作的愉快和生活的自由选择以及参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自由。每个人的个人自由是由许多具体的个人自由构成的。而每个具体的自由就是指个人的某种需要满足的程度与所付出的代价的比率,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大量举例中具体的体会到这样描述的合理性。每种自由对具体个人来讲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则个人活动的总自由应该是每个具体自由的加权和。社会自由应有两部分,即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又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若承认人权的平等,则社会自由中的个人自由应该用平均个人自由来衡量。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能量也的有限的(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所以社会自由有一定的约束。

注:

1、自由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新定义完全没有定量化讨论的意思。只是借助符号,想把自由说得比以前清楚些,或许真的可以定量讨论,那是意外收获。

2、这里是用的理想模型,许多社会集体活动往往不是免费的,因非理想情况下,难以叙说,所以这样理想化定义是必要的。实际情况可以看成是理想情况的近似。

3、社会自由的概念是很难准确描述的,上述描述最好用于城市社会系统,因为人生活的圈子以城市描述最适宜,太小了如社区,人的自由范围远远超过它;太大了,许多社会集体活动与个人无关。

建立了这样的定义后,再来讨论科学与自由的关系,则应该可以远远超出过去的认识。

三、酒神的自由和阿波罗的自由

尽管科学诞生之初,科学理性与人文自由是完全和谐的,然而现代人明显感到理性与人文的对立。并形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对立的文化阵营,即所谓的酒神文化和日神文化的对立。两种文化是尼采首先提出的。在古希腊神话中,尼采把酒神(狄奥尼索斯)看成强力意志的代表,因此认为把酒神精神与欲望、激情、强力意志等等联系起来。把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造型、理性、道德、逻辑等等联系起来。并认为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质,日神精神是人意志的工具。

1、酒神文化是自由的源泉。尼采认为:“欲望全部是有益的,„„这是最大的力量来源。”这是与他的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质的理论一致的。但很多人都可能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说没有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有欲望而无理性。当一个人乱性交时,人们会说他是野兽或原始人。但如果把自由看成人的本质时,就能把生命的本能与人特有的理性结合起来。自由的新定义让我们看到可以实现的欲望才是构成自由的组份。但非理性的欲望和浪漫毕竟是我们的生命意义的核心内容。

往往人的层次越高,所谓的“小资情调”就越多,即越有浪漫的幻想和美梦。高层次的美好感觉主要来自于翩翩联想。显然酒神文化可以让我们满足这样的需要,文学作品,电视、电影,各种艺术等让我们生活于动物没有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能认为虚拟的生活不是生活,如果过分严肃的理解生活,则真正现实的生活也会被看成“梦的世界”,这不仅佛教等宗教是这样认为的,连尼采等许多哲学家都这样认为,所有生活将是过眼烟云,所有生活都毫无意义。

文学作品等人文文化除了人为构成一个虚拟的世界外,它往往又是现实世界的前导,翩翩的联想构成的美好梦境,会激励科学家会实现梦想而努力。嫦娥奔月的神话激励了多少科学家的努力。顺风耳和千里眼的古代文学想象,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如今终于以电话、电视和手机的形式终于实现了。许多科学的创新最初都可以在文学作品里找到其影子,而且文学家的自然知识成份越多,理性思维越多,则科学的前导作用越强。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仅提出了火箭原理,而且他在他自己的小说《在地球之外》中的描写,如宇宙枪宇宙游泳,着陆船和宇宙飞船上的具体生活,竟然与我们现在宇宙航行中的实际情况相差无几。可见科幻小说有强的预见性,也就必然对科学活动有很大的前导作用。

人文文化会因为理性的渗入而更丰富,更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一部作品,理性成份越少,则现实意义就越少,这样的作品很难供成熟人享受,更不容易进入高层次的人群的精神生活。当然完全理性,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素描就不是文学作品了,文学作品 不能没有浪漫,描写婆婆妈妈的生活绝对令人乏味,因为这样不是在提供一种新的自由。

2、每一个科学大发现必将开辟至少一条现实自由。文学作品往往提供一些虚拟的自由,只有待到科学有突破时,才会产生新的现实的自由。牛顿力学和瓦特的蒸汽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热能和机械能的时代。有了动力机械,建筑业突飞猛进,交通运输全面改观,农业产生效率大大提高。电灯让我们活动的自由扩展到晚上,电机让我们多了一种方便的能量利用形式,电话、电视、手机让我们实现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交流。电脑的发明,激光的发明等不仅让我享受了过去皇帝都享受不到的自由地生活乐趣,而且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借助它们了解非常复杂的事物,了解感官以外的中观、微观和宇观新世界。生物学的进步不仅大大缓解了人们的粮食需求,酶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高效的获得我们需要的物质材料的生产方法。基因知识让我们更本质的了解我们自身,为我们在时间上获得自由打下了基础。虽然,不能保证每种人们的愿望科学都能实现,但科学往往可以设法绕过自然规律的束缚,以某种形式来实现人们的大部分愿望。

3、理性活动提高人的各种需要的满意程度。

从公式①可见,当科学开创了一种自由后,科学理性的作用可使这种自由进一步扩大。以现代手机为例,一开始只是起顺风耳的作用,厂家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要,逐步改进,把游戏、计算、照相和网络等功能集于一体,其过程也许应用了新的理论和技术,也许就是只把旧有的知识综合起来,无论如何产品性能的提高才能提高人们对这种需要的满意程度,这必须靠人们的理性活动。

4、理性活动降低自由的代价。从公式①还可见,科学理性活动还可以用降低获得该自由的代价去增加自由。为简单起见,我们用金钱来衡量其代价(有不少代价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再以手机为例,如果一部高性能的手机卖得很贵,则人们获得它花了钱就多,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他获取其它自由。但科学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这样也就能降低出售价格。显然科学从降低自由的代价的角度也可以增加人的自由。

如果说科学是无止境的,则自由也是无止境的。自由受时代的限制,我们今天不能追求乘坐宇宙飞船而飞出太阳系,正如古人不能去追求登上月球。自由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有限性与无限性之统一。无限的自由是由一系列有限的自由构成的,自由的现实性(历史性、地域性),就是每一个人置身其中的具体的时空条件。当社会一直这样正常发展时,我们的后代会象我们笑话古人那样获得的自由是那么可怜。但现实的自由的获得虽然本源于我们非理性的欲望,但我们不能不感谢科学理性的全面协助。

四、自由的追求

自由是人的一种感受,思想自由是最直接的感受,所以已往哲学和政治学讨论的自由常常就是指的思想的自由。这里就免去讨论而集中讨论现实的自由。思想自由是主要是心理的,现实的自由则往往看起来很实在。思想自由产生虚拟的自由,现实的自由尽管不是与它一一对应,但却可以非常相似。哲学家和小说家都在不停地构想理想社会和未来的各种梦想,当这些梦想成为政治家和科学家的信念组成部分时,很多梦想可以迟早变为类似的现实。

(1)空间自由的追求

科学技术给人们在空间上的自由扩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神奇的变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①、日常活动空间范围的自由。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交通越来越为人们的活动范围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我们很容易通过定义公式①来讨论这种自由,甚至是定量讨论。我们可以把如果我们把每天能自由(有目的)地走多少公里来表示这种自由的满意程度,把其费用和疲劳程度看成这种自由的代价,我们就能大致具体的比较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获得的自由。最好比较的是在一个城市中乘电平车和摩托车的自由,设一次充电/加油足够一天的行程,再设都有安全速度行使,设充电和加油的麻烦一样,疲劳程度一样,则两者的自由只要计算一下每天的行程和平均每天总的费用。后者主要有这几项,买车费用除以平均使用寿命(平均每天车费)、平均每天修理费用和平均每天,因为用电/油费用。乘电平车的与乘公交车的自由比较就难些,因为乘公交车有个候车时间和转车方便程度的问题。同样与骑自行车也难以比较,骑自行车的疲劳程度因人而异很难定量讨论。可见真正用公式来定量讨论自由是十分困难的,从以上讨论我们体会到了为什么数学难以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也许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永远只能定性讨论。但模仿成功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是非常必要的。符号公式不只有定量功能,还有理清变量数目和关系的功能,本文的讨论基本上都只是利用这后一功能。

②、特殊活动空间范围的自由。

指过去我们几乎无法生存的空间内的自由。人类的伟大特别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大扩大了人的生活环境,现在人们有海洋公园,可以潜入浅海底旅游,深海虽然一般人去不了,但即使是最深的海底也有人去过;最高的山峰有人去,最冷的南极有人在那儿,地球外空间,甚至月亮人们已去过,虽然用于费用太大,很难用公式①去计算其自由,但这只是人类征服特殊空间领域的开始,工程师正在设计海底建筑,科学家正在设计实用的巨型空间站,可以说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自由的。

③、作用空间范围的自由。

空间的自由不一定是指人们身体可以自由的到达的地方的规模,自身的作用范围的扩大也的这种自由的一部分。古人只能千里共蝉娟,这是虚拟的作用,完全心理的,不能形成互动。现在就不同了,电话、手机、传真、网络实实在在地把远在千里万里的人们联系起来。远在天涯的儿女通过手机随时与家人联系,通过语言即时给与精神上的帮助,通过汇款很快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支持,通过邮寄也能较快地获得物质上的需求。现代通讯现代交通,大大扩大了人们相互作用的范围,有缘的朋友可以很快通过网络成为知己;总统一声令下,可以立即停止战争。可以用定义①分析出,现代科学对自由的贡献最主要的这方面的贡献,即人的实际作用范围的巨大变化。

(2)时间自由的追求

如果要寻找为什么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宗教确仍然活跃的原因的话,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科学的成果在时间维上自由的扩大远不如空间维,人的价值除了对外产生影响外就是个人的永生问题。宗教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科学目前还不能。如果说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为四五十岁的话,现代社会也只不过才七八十岁,远不象空间自由那样有数量级的变化。这可能原因有:一是时间不象三维空间它是一维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二是生命规律远比物理规律复杂,人认识上的突破还需要有个过程;三是很可能存在象热力学第二定律那样不可违抗的生命规律的限制,人们在时间上获得的自由只能是有限的。然而我们仍然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争取时间维上的自由。

①、延长寿命梦想的追求。

科学中的医学实际上就是人们追求时间上的自由的工具。治疗疾病一方面是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就是延长寿命,医学已经证明,过去认为的老死,绝大部分人实际是病死。目前人的寿命的延长全是通过疾病的治疗获得的。在医学还没有弄清楚寿命的本质原因之前,只能通过去病来延年益寿。当然科学不会满足对时间自由的这点点索取,基因理论、细胞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突破,必将揭示生命的规律。端粒酶死亡基因和干细胞的研究,最终会揭开寿命的奥秘。也许会发现存在限制人寿命的规律存在,人类成仙的梦想可能永远实现不了,但至少现在还不能定论:人不能在时间自由上有数量级的变化。

②、生死轮回梦想的追求。

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定义,可见我是我的思想的总和,而肉体只是思想的工具。如果认为这样的定义没有问题的话,则医学中的器官移植技术,可能能帮人实现生死轮回梦想。生物学已能让一个动物在很短时间里长大,则我们可以用克隆技术迅速复制一个自己的身体,在这个身体还没有思想前,通过换头术或换脑术,把自己的思想从原来衰老身体上移下来。甚至可以不进行物质交换,把原有的头脑内的主要思想以信息形式输入克隆体新大脑里。如果技术上可行,如果不引起道德的争议,则这种梦想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当然这样的后果会非常复杂,道德也许通过不了,如果如此,拟子(meme)说将永远激励高层次的人圆永生梦。现代拟子(meme)是说人死后,只有两样东西有机会流传后世,一种是其基因(gene),另一种是其拟子(meme)——他的思想。没有后代的人,前一种可能被剥夺了,没有思想的人,后一种可能也就自动放弃了。

③、工作时间的人性化和自由时间的争取。

如果长寿的愿望和轮回的愿望不能实现的话,则科学至少一定能帮助人们充分利用时间。科学将通过提高产生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人们争取出自由时间来。而社会科学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则可以让工作时间尽可能人性化,尽可能让人们不觉得工作是一个负担。现代社会已向该方向发展,将来人们的业余时间会越来越多,工作也会越来越有趣。

(3)多维自由的追求

扩大时空范围的追求是自由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时空总与物质运动变化紧密联系的。本来不需要分别讨论,但时空与物质运动还是相对独立的,物理上把时空以外的物质运动变量看成是抽象维,每个维就是一个自由度。因此把每个相对独立的自由分开讨论,可以让我们对自由的认识更清楚。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讨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增加了各种可能的现实自由,但现代人的失落感很可能比过去更严重。显然这是因为社会科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自由的重要性远比本文重点讲的实在自由更重要。自由定义公式后面的内容本文没有讨论,因为集体自由与人文管理关系太大,难以短篇幅讨论。反封建反专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如果思考的自由说话的自由都没有的话,所有实际的自由是无意义的。各种宗教许多正常人从感觉上就觉得不自由。科学对科盲来讲也会有不自由的感觉,但这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形成的。科学的形式化语言,让许多人对科学畏惧。这需要我们的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才能改变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不仅是自由的工具,而且是自由的眼睛。没有科学则人们生活会感觉到处有陷阱,于是人为的框框条条会特别多。从上述自由定义公式中,我们看到,人的各种欲望和愿望被人为的禁止,自由就会大大减少。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是何等的重要。人们明显会感觉到宗教迷信或意识形态控制越多的社会自由就越少。自由的另一半,有待于我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认识的提高,有待于人性化管理水平的突破。

参考书:

《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 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 1991年。《人的潜能和价值》(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 华夏出版社 1987年 《两种自由概念》(英)伊赛亚·伯林著 陈晓林译,来自网页:

http://www.oklink.net/a/0007/0726/liangzhong/index.html

篇2:科学与自由

科学,人文与自由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在思维模式、精神气质、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有相互不可归约的独立存在的价值.但科学与人文又并非绝然对立的.,它们既相异区别,又同源共生、和合统一.科学与人文皆源于人对自由的追求,它们都是反映人的类特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都是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实践方式.

作 者:吴海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33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年,卷(期):200420(9)分类号:N031关键词:科学 人文 自由

篇3:自由与规则科学课的进行曲

作为一名教师都知道, 要想保证教学效率, 首先要保证课堂纪律。试想, 一节课, 如果课堂纪律很乱, 孩子们不认真听讲, 随意做小动作, 那老师的讲也是白讲, 好的学生听不见你讲的, 自然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 那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 我们授课之始就要抓好课堂纪律, 只有自由与规则的交融, 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科学课堂才会变得紧张而有序, 成为富于挑战性的“大擂台”。在自由与规则间, 奏响我们的科学课进行曲!

一、落实常规, 让小干部管理有“规”可依

每次接班后,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之初, 我总要腾出一节课的时间, 根据科学课的一些具体要求与学生约法三章, 明确一些科学课的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加分扣分细则》。学生保底50分, 然后在其上面进行累加, 如排队进实验教室, 按指定位置就座, 不擅自动实验仪器等, 获得相应成绩后相应奖励, 从而确保良好的课堂纪律。

二、得力干部, 让常规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年级都有这样一些在语数学习上相对较差但对科学颇感兴趣的学生, 他们常常在实验操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针对他们表现出的各种优势, 培养一批科学特长生的同时, 也培养一批得力的科学小干部。如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 设立“小爱迪生”奖章 (侧重于小发明、小制作) 、“小哥白尼”奖章 (侧重地球与宇宙方面) 、“小达尔文”奖章 (侧重生物方面) 等,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 然后颁发相应的奖章。尝试让这些学生在班级中担任科学课代表、科学实验员等职务, 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给他们一片自我施展的舞台。

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迁就

科学课中实验活动较多, 学生小组自主根据要求实验较多,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 精心准备了实验材料等, 但学生并不领情, 还没等你讲完试验操作要点, 孩子们就开始操作实验材料, 有时, 乱得你都控制不了局面了。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教师必须通过及时巡视、全面地了解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情况, 关注他们参与的程度, 完成实验的情况。当个别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 要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处理。

如果只是极个别的学生消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通常情况下, 我会采用课后与其谈心等方法, 了解他当时的真实想法, 用相应的措施解决。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立即处理, 并按情况采取提醒、制止, 甚至“惩罚”的方法等。总之, 在处理违纪行为时, 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尤其是不要放任自流, 姑息迁就, 那样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更加嚣张, 就将很不利于以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表扬与“惩罚”齐头并进

俗话说:“罚其十, 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表扬和奖励后, 他们的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通常情况下:我常用的奖励方式有

1. 非物质性的, 如发喜报等。如某些同学能在课前积极做好课前准备, 我会在相应的红纸的写上如下的一段话:

表扬卡

在第 周的第 节科学课上, 以下同学在课前准备方面表现突出, (排名不分先后) 某某等, 希望以上同学继续努力, 其他同学能像他们学习, 老师期待着! (并张贴于班级栏里) , 进行相应的加分。

2. 物质性的奖励, 可奖给学生一粒小糖果、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等, 都会使学生欣喜、激动不已。

有时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必要的惩罚也是需要的。惩罚的目的只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一般情况下我会采取以下惩罚方式:一是惩:“暂”停违纪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教过科学课的老师都知道:科学课实验多, 学生也普遍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而一旦暂停违纪学生参加实验活动, 只是眼看着周围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 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 因此也会相对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罚:罚什么?罚其做实验。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实验, 让违纪学生在罚中学, 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乐趣, 自然而然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到实验, 自然收敛很多。

篇4:科学与自由

笔者认为,欲抑制教学自由与教学控制分离甚至两极化的倾向,实现二者的平衡,须做到几下几点:

真正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当前一些新兴的教学观念、模式被引入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被这些新理念、新模式五光十色的外表所吸引,而要注重对其精髓的理解、吸纳、个性内化。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实践。例如,新课程倡导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表面上这一点不难做到,但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其实质是要求教师能够抛弃居高临下的心态和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民主交流,那么教师要想在自己教学中始终如一地真正实现控制与自由的平衡,长期推进民主教学、有效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最近发展区调节课堂。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这是由他们心理发展的差异所决定的。教师要依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控制。控制的程度和方向应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要把握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建立弹性教学控制机制。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教师对教学各要素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已经不再是自发的控制,而是教师的自觉控制,即教师在认识、改造客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能根据包括学生在内的教学各要素的性质、特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手段。因此,教师必须有主导意识,还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地位,积极争取和努力践行一定的教学自主权。

篇5:科学与自由

一、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西方工业社会中强大推动力的科学技术渐渐展示出了其两面性的特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带给了工业文明极大的物质财富,且加快了西方各国的战后重建工程。但是发达的科学技术除了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层面需求之外,也渐渐地渗入人们的意识层面,使得人的精神悄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引发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如对物质过于追求,甚至割裂了物质与人的精神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生产率和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相关联起来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遵循该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原则,就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在当前状态下造成的精神层面的“单向度”情况进行了质疑和批判。那么,我们要怎样面对社会发展后期的科学技术?本文将简要叙述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并就工业发达状态下的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进行评述。

二、马尔库塞如何解释科学技术与人的自由

(一)科学技术的功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从第一次的工业革命开始,工厂中机器的大量应用渐渐代替了手工劳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对煤炭等动力资源的需求,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气使得生产效率又得到了质的飞跃,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使人类在自然界中显得更加强势,并且使得人类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幸福感。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一些哲学家开始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意义。马尔库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此时科学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工厂劳动效率提升,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政治领域中“创造出种种生活和权力。这些生活形式似乎调和着反对这一制度的各种势力,并击败和拒斥以摆脱劳役和统治,获得自由的历史前景的名义而提出的所有抗议。”①在发达工业社会,他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不再是为社会变革提供力量,而是统治阶级用于遏制社会变化的“软刀子”。即过于发达的科学技术会使得人的精神思想越来越失去原有的活力,并且丧失对美和政治的兴趣。在马尔库塞的著作中,他将美学、科学技术和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美学所反映出的是当时人精神世界的写照,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渐渐毁掉了人类对自然美的需求,同时,科学技术使得物质富足,富人和穷人甚至可以在物质上消费同样的商品,大大削弱了穷人对政治权的重视,他们渐渐地不愿意再参与政治活动,而人们政治权的实现与否是体现人自由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甚至呼吁:“物化的终止就是个体的开始,就是激进的新建设的主体的开始。”②不仅在当下,马尔库塞对于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持的态度更为悲观,他认为:技术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全新的现实原则。即是物质不再是问题,但是想法和恐惧匮乏了。那时,我们已经结束世界饥饿的状态,但是,技术进步的短缺将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二)人的自由

在对人的本性认识上,他继艾里希弗洛姆之后提出要以弗洛伊德的观点来填补马克思主义在对人心理研究的空白。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有两面的,一面是人作为社会人,也就是其理性的一面,可以称之为“理性人”;另一面则是人作为“自然人”的一面。在关于追求人的自由和幸福方面的讨论,马尔库塞更多地引用了弗洛依德的观点——强调了人作为自然人方面的自由。他认为作为一个人类集体中的人,只能体现出其理性的一面。但是这样通过压抑“力比多”的方式获得的社会生存状态,并不是自由。马克思说过,“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③这也是承认了人作为自然个体的一面。马尔库塞首先提出:“人的自由扎根在人的感性之中。”④人的感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一种感觉上。这种感觉更容易使他们从自己出发,发现事物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感觉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创造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了追求本能满足的需求。其次,他又将人的自由和其与自然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自然的解放乃是人解放的手段。人的本能和感官是人的理性和经验的基础,其次与外部自然有关:人的生存环境,即人与自然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形成了人的社会。”⑤这是他从自然人和理性人的先后顺序上进行讨论的,人生来先拥有属于人性的自然权力,但是人又与其他的动物有所不同,人希望在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因此才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状态。但是在人们形成这样一个社会状态之后生存的空间和自由又受到了社会中的.限制。每一个社会体制都在寻找“自然人”和“理性人”之间的平衡。在马尔库塞看来,这个自由发生的前提“应是在和摧毁自我的世界斗争史,走向自我和发展成为独立的自由,即其自由和满足的方面。”⑥最后,他认为人的自由“不在于使人具有更多的力量,也不是通往天堂,而是走向使人更加和平地与社会自然顽强的抵抗力作斗争。”⑦人类能体现自己有着自由的方式恰恰也就是在体现自身的抗争性和斗争性。当代社会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男性遭受到了来自生产线和社会各种舆论的压力,女性则一直被社会所赋予的“自然天赋”所压抑着。

三、科学技术将束缚人的自由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对人的自由发展起的是负面作用。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他提到:“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愈来愈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和政治反对权的批判功能就遭到了剥夺。”⑧由此,笔者将从人的“异化”、美学和理想的反升华以及人的政治态度淡化,这三个角度对马尔库塞的观点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人的异化

“异化”是指在人的劳动过程中,能动性渐渐丧失并且遭到其他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发展变得片面且极端,也就是“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作用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⑨造成“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马尔库塞看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自动化过程表现出劳动的变化,更确切地说,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得人们从劳动中被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对象,然后变成一个主体。”⑩进而他得出,科学技术是人能力的一种延伸,虽然可以让人的某些优点变得更为突出,但是同样也会强化人的某些弱点,使得人的发展失衡。虽然科学技术表面上让劳动者从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实际上他们进入了一个更为疲惫的环境,因为“技术以紧张不安和心智劳作代替了肌肉疲乏。”精神上的疲倦使得人们内心的精神遭到了破坏,心智的疲倦使得人在精神上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动力也减弱了,最终导致人们渐渐丧失了个性,成为“单向度的人”。同时,马尔库塞认为,由于机器生产线的出现,使得整个发达工业社会就像一个大机器,每个人都只是这个机器上的一颗螺丝,人的自由被来自集体和社会的“需求”所压抑了,并且这种压抑之前只是当人步入社会参加劳动之后才会产生,到现在已经发生在人的早期教育了。那是因为在发达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也受到了这种禁锢的机械思想的影响,家庭在抚养和教育个体的时候只能按照某一个既定好的规则执行,就算家庭想让下一代与这种规则隔绝,最终也会败给电视、收音机等工具。最终家庭教育与社会的规则倾向趋同,大众传媒成为真正的教育工具,并且为新接触世界的人提供了早已准备好的人格愿望等完整的目标取向。他认为,这样的发展所导致的后果是:“人的可能状态和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越大,我们称之为“补充压抑”的要求就越大。这并不利于文明的维护和发展,反而有利于使现在的社会继续存在下去的合法兴趣的本能压抑。”人们的确能在这个社会中得到物质的满足,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不仅仅是劳动,还有精神上的自由,因为大量的精神都被耗费在对物质忙忙碌碌的追求中了。

(二)“反升华”的出现

“压抑的反升华”是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提到的看法。他认为:“日益发展的技术性现实,不仅毁灭着传统形式,而且毁灭着艺术存在的基础——质言之,它旨在不仅使某些“风格”失去效力,而且使艺术的实质本身也失去效力。”艺术和美学恰恰是这个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最好表达,人的精神通过绘画、诗词等方式表达出来。由于科技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已经远远不及古典艺术时期,因为只要打开播放器,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听到音乐,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艺术作品的展出,但是这样就使得艺术的内涵不足。科学技术发展到发达工业社会时期时,可以轻易地采用多种手段,以高效的速度生产“艺术品”的复制件。那些复制品很容易进入市场,并且被人们买回欣赏。工厂流水线的生产虽然让不太富有的人也拥有了欣赏艺术的权力,但是他们所看到的作品和能欣赏的层面仅仅停留在“艺术品”作为一幅画、一本书的表层。这样会造成一种文化表面欣欣向荣,实际上却是跟风的不良状态。艺术欣赏本来是艺术有机会得到再升华的过程,但是在这样的扩散下,艺术不仅难以得到升华,反而连其本意都有可能被掩盖。他同时也指出,在这个“反升华”过程中形成了大众文化:“理想从灵魂或精神,或内在与人的升华领域中被拉下来,被转变成一些操作性的课题,这是大众文化的因素。”这里反映出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一个社会的确应该有一种文化的核心,但是这个核心是否就是大众文化?在马尔库塞看来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他认识中这种大众文化只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方面是人的理想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面临着理想物质化的可能性。”人的理想渐渐物化了,但要知道“对世界的物质改造,需要对它的象征、意向和思想进行精神的改建。”如果人类社会还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跳脱出一种物化的理想,使得人精神再次可以自由得到升华,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三)政治极端化的苗头

科学技术存在的意义最初是为了帮助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它能与美学和自由相关联的原因,但是当科学技术走向了权力的顶端时,它与美和自由的关系就被割裂了。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它可以“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由于劳动力被压制,各种物质的匮乏,导致劳动者揭竿而起,以暴力方式获得解放,打碎这个国家所形成的固化机器,以迎来一个相对更公平更自由的社会的过程。但是不难发现,新建立起的这个更自由的社会又会形成一个新的机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不断地打破机器,建立新机器的循环中前进。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这个打破的速度,同时也加快了构建新机器的速度。他说:“如今,统治不仅通过技术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基础,且利用技术为扩张政治权力提供了强大的合法性。”科学技术让人的物质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人在这个物质驱动下想要获得更多,因此不断在统治者的政权控制下忙忙碌碌。当每个人都陷入这种忙碌中,只想着如何获得越多的物质,而不是寻得解放时,整个社会机器就变得不可攻破了。

四、人的自由会被科学技术束缚吗?

(一)科学技术对人的自由存在威胁

马尔库塞所说的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后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虽然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上与他们有根本不同,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类似的困扰迟早会出现。一是要警惕“科学技术的历史成就,使价值准则转化为技术任务,使价值的物化成为可能。”科学技术一旦让社会的价值准则转化为一种像机器一样的量化标准,就会使得人的生活和机器无异。例如:把人的意义以生产率或者其带来的价值量利益来衡量,或者是把对人劳动的评价异化成为机械地测量允许存在多少量的误差或错误的评价,那么人作为“人”的价值就消失殆尽了。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已经侵袭到了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在,该以一种怎样的观点来看待它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科技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物质生活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扰,一部分的人希望能够转变这样的思想,使人对科学关注点走到新的方向。但是,到目前为止,片面的只重视科学方法研究的方式所对人的影响并没有停止。最后,大众文化有没有其存在的必要?马尔库塞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是源于科学技术延伸到了美学层面,使得对美的欣赏变得普遍化,而这时也使得“美”的价值相对下降,可升华的空间变窄。科学技术为大众文化的产生起了一个推进作用,虽然它的产生使得艺术的升华变得缓慢,甚至是抑制了其发展,但是在短期效果看来,大众文化让人们的生活看似变得更丰富了,至少每个人都有了欣赏美的资格。所以,在发展的阶段中,大众文化还是有其产生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必然会产生的,但是大众文化应该是阶段性的产物,在未来的社会中会随着文化的更新而被取代,文化的发展最终会上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人的自由是人可以使用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

马尔库塞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作用,但是把整个社会的极权倾向和人们精神自由的丧失全部归结于科学技术,这其中还是有片面性的,即他扩大了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首先,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功不可没。时代间的更迭都是由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才得以完成。假设失去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现在的人类还处于最原始的状态。从科学技术的诞生到现在,虽然它曾被统治者当做有力的统治工具使用,但是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物质社会得到了满足,并且根据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基础的提升,又怎么构建所谓的上层建筑呢?马尔库塞单方面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不良影响,表面上看起来是重视“人”的重要性,实则是制造了一个乌托邦的幻想。其次,作为理性人和自然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那么极端。诚然,马尔库塞有关人性的很多观点都来自佛洛伊德,但是他“人”的理论是存在着缺陷的。佛洛伊德认为“人是矛盾的,因为作为理性人,他要面对社会大众,但是作为自然人,他只想面对自己的爱人,其他人包括孩子其实都是多余。”这种观点虽然极大地承认了自然人存在的意义,但是却在另一方面否认了作为理性人的意义。社会可以给予人更多的安全和保护,以最大程度地维持每一个人作为自然人的权力得到保证,然而,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作为自然人的自由和幸福,那么人类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未知的极端。人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在保持理性人前提之下的自由和幸福。在现代,很多的人被手机电脑等新科技控制着,他们中的有些甚至成为了技术的奴隶,沉迷在技术所带来的娱乐中。但是换个角度想想,科学技术的想法和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其原型目前依旧是来自于部分人类的自由思想,沉迷科技的人所感受的也同样只是一部分人的精神。另一个方面来说,有很多科学家一直都在为研究更高级的科学技术而努力着。换言之,正是因为有部分科学家自由的思想,才给了人类以使用科学技术的机会,人的自由本身就是人创造性的体现。虽然这些完全的“自由人”只是庞大人类社会中的冰山一角,但是只要还有这么一部分人的存在,人的思想自由就不会完全消失。但是这样的说法也伴随着一种质疑,就是这些可以操控科学技术的人是否在未来就会进化成为一种更为高智慧的生物,从而通过技术统治那些沉迷于虚拟环境中的人类。所以,虽然对科技的观念有片面夸大其副作用的缺陷,但是马尔库塞的理论为人们目前所沉迷的技术生活和已经泛滥的各种新科技,敲响了警钟。

[注释]

①赫伯特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页.

②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月:第187页.

③K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卷):第97页.

④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第138页.

⑤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第127页.

⑥同上,第151页.

⑦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第131页.

⑧同上,第3页.

⑨K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第196页.

⑩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第33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见CR沃克:《关于自动化的工厂》.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9期):第195页.

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第4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李小兵译.审美之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月:第61页.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2]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7月.

[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4月。

[4]赫伯特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月.

[5]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月.

[6]揭晓:人的发展视域中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7]K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

[8]K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9]刘晓玉,林志森.论马尔库塞的人道化技术世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

[10]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0月.

篇6:学习自由泳最科学方法

自由泳时身体俯卧在水面成流线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在游进中保持头部平稳, 躯干围绕身体纵轴有节奏的自然转动35゜~45゜。

腿部动作

自由泳腿部动作虽有一定的推进力,但主要起平衡作用,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协调双臂做有力地划水。要求腿自然并拢,脚稍内旋,踝关节关松,以髋关节为轴,由大腿带动小腿和脚掌,两腿交替做鞭打动作,两脚尖上下最大幅度约30~40厘米,膝关节最大屈度约160゜。

臂部动作

自由泳是臂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以一个周期分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不个不可分割的阶段。

1. 入水:完成空中移臂后,手在控制下自然放松入水。手的入水点一般在身体纵轴和肩关节的前后延长线之间。入水时手指自然伸直并拢, 臂内旋使肘关节抬高处于最高点,掌手斜向外下方,使手指首先触水,然后是小臂,最后是大臂自然插入水中。

2. 抱水:臂入水后,在积极向下方插入的过程中,手掌从向斜外下方转向斜内后方并开始屈腕、屈肘,肘高于手,以便能迅速过渡到较好的划水位置。抱水结束,手掌已经接近对水,肘关节屈至150゜左右,整个手臂像抱着一个大圆球似的为划水作准备。

3. 划水:划水是发挥最大推进作用的主要阶段,其动作过程可分为拉水和推水两个部分。紧接抱水阶段进入拉水,这时要保持抬肘,并使大臂内旋。同时继续屈肘,使手的动作迅速赶上身体的前进速度,能使水动作造成合理的动作方向呼路线,同时,也使主要肌肉群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进入推水动作,拉水至肩的垂直平面后,即进入推水部分,这时肘的屈度约100゜左右。大臂在保持内旋姿势,带动小臂,用力向后推水。同时,使肩部后移,以加长有效的划水路线。向后推水有一个从屈臂到伸臂的加速过程,手掌从内向上, 从下向上的动作路线加速划至大腿旁。整个划水动作,手的轨迹始于肩前,继之到腹下,最后到大腿旁,呈s形。

4. 出水:划水结束时,掌心转向大腿,出水时小指向上,手臂放松,微屈肘。由上臂带动,肘部向外上方提拉带前臂和手出水面,掌心转向后上方。出水动作必须迅速而不停顿,同时应该柔和、放松。

5. 空中移臂:紧接出水不停顿地进入空中移臂,移臂时,肘高于手

6. 两臂配合:自由泳时两臂划水发生的交叉位置有前交叉、中交叉和后交叉三种类型。前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时,另一臂已前摆至肩前方与平面成30゜左右。前交叉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自由泳动作和呼吸。中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时,另一臂处在向内划水阶段与水平面成90゜。 后交叉是指一臂入水时,另一臂划至腹下,手与水平面成150゜左右。

臂、腿和呼吸和配合技术

自由泳时,一般是在两臂各划水一次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呼吸,以向右边吸气为例:右手入水后,嘴和鼻开始慢慢呼气。右臂划水至肩下,开始向右侧转头和增大呼气量。右臂推水即将结束,则用力呼气。右臂出水时,张嘴吸气,至空中移臂的前半部为止,并开始转头还原。然后,直至臂入水结束,有一个短暂的闭气过程,脸部转向前下。头部稳定时,右臂入水,再开始下一慢慢呼气的过程。

上一篇:英语作文句子:表明自己观点的短语下一篇:五年级按课文内容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