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2024-05-16

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通用19篇)

篇1: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的申请书

尊敬的----社保局领导:

兹有ABC公司生产部员工甲乙丙,于----年--月--日进入我公司,----年--月--日在生产中右手大拇指被冲压机压伤,后送--人民医院治疗。我公司在----年--月--日向社保局递交了甲乙丙的工伤认定申请。在社保人员核实该员身份时,发现该员提供的身份证与其本人不相符。社保局人员到我司说明情况后要求甲乙丙证实本人的身份,且必须到身份证地址的当地派出所打一个户籍证明,但该员不能提供任何身份证明。后经查实该受伤员工真实姓名叫丁戊庚,身份证号码------------------,因本人身份证丢失,借老乡甲乙丙的身份证进入ABC公司工作,我司在履行审核身份证流程的工作时,因身份证是真实的,该员与身份证本人的长相很相似,故没有判定出该员使用的是别人的身份证。我公司现申请撤销甲乙丙的----年--月--日的工伤认定申请。

盼批示!

ABC公司

----年--月--日

篇2: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XXX社保所:

我公司于2014年4月8日申报的XXX和XXX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一事,因当时本事故未经交管部门处理,双方自行解决,故不能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经公司和当事人商谈并确定,将其二人工伤认定申请予以撤销。

XXXXXXXXX

篇3:辨析工伤认定申请时限

1 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与“申请时效”

《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 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条例使用了“申请时限”的表述。对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应该使用“申请时效”还是“申请时限”, 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 前者“申请时效”在法律术语上更多用于可变期间, 后者“申请时限”, 更多的是用于不可变期间。条例中的“申请时限”是属于不变期间还是属于可以中止、中断的时效期间, 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出明确规定, 但国务院法制办在《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六十四条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国法秘函[2005]39号) 中, 同意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应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误的时间”的观点, 综合考虑条例第十七条关于“遇有特殊情况, 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的规定, 说明从条例的立法原意看, 第十七条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应当理解为时效期间, 是一种可变期间。因此, 在具体工伤认定的案例中, 要充分考虑可以延长、扣除、中止、中断的特殊情况, 区别对待工伤认定申请时限。

2 从工伤保险制度设计看认定申请时限的属性

2.1 企业遇有特殊情况申请延长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 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这里“遇有特殊情况”, 是一种很笼统、原则性的表述。何为“特殊情况”?每一用人单位都可以有自身的特殊情况, 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当然是特殊情况, 未取得工伤认定的必要证明材料, 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工伤职工的疾病证明书也是特殊情况。甚至用人单位经办人员不在岗不能申报, 对用人单位而言也是特殊情况。对用人单位的申报时限要求较短, 主要是为了加强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管, 促使用人单位在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及时履行申请工伤认定的义务, 同时也便于有关证据的搜集与分析, 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 及时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伤保险虽带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性质, 但其前身是“雇主责任制”, 其基金最主要的来源是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因此, 在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都没有对特殊情况做进一步明确规定或概括的情况下, 只要用人单位不是有意延迟或不申报, 有合情合理的“特殊情况”, 社会保险部门没有与用人单位提出的“特殊情况”相背的证明材料, 应尽可能同意用人单位的延迟申请。

条例中同时规定“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这里的“适当”, 也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延长多久才算适当?可以延长到用人单位的“特殊情况”消除后吗?延长的时间太长, 达不到立法者督促企业及时申报工伤的作用, 延长时间太短, 对用人单位不产生实际意义。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或意见, 给各地方留了一个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大多数地方的现行政策没有对此延长期限做出进一步的规定, 部分做出细化的地方也是规定不一, 如北京市只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内, 山东省、新疆和重庆市规定延长时间不超过30日, 甘肃省、青海省规定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90天。

2.2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事故伤害的发生之日起计算申请时限

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为工伤认定时限的起始时间。但必须注意的是事故伤害之日有可能不是事故发生之日, 发生事故只是事故伤害的起因, 不必然有事故伤害的结果。有些事故发生时无法预知或得知事故伤害的结果。例如摔伤或撞伤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伤害, 但并无明显的外伤, 又因身体个体的状况不同、耐受性也不一样, 有些人可能要一段时间后才得知“事故伤害”的发生。最有代表性意义的是2013年12月23日刚刚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把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因职业接触感染艾滋病列入职业性传染病目录中。从医疗卫生人员或人民警察在职业行为中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事故发生 (多数可能仅仅是非常轻微的皮肤刮擦伤, 达不到伤害的程度) 到确诊为感染艾滋病有1天到3个月的窗口期, 只有确诊为艾滋病, 才能确认事故伤害的发生, 也才有工伤事故可言。《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 伤害明显的, 从受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 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由侵害引起的, 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参照民法有关规定, 申请工伤认定应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工伤事故伤害结果的时间为起算时间。

2.3 应当扣除时限法定的不可抗力因素

国务院法制办在国法秘函[2005]39号中同意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应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误的时间”的观点, 因此工伤认定的申请期限应该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误的期限。

不可抗力一词起源于法国民法典, 后被德国民法理论界所接受。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53条也作出规定:“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 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但不可抗力现象的范围, 即具体什么情况是不可抗力, 在法律实践中存在很大争议。纵观大部分学者的通说, 不可抗力一般包括以下两大部分:一是自然灾害, 具体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火灾、旱灾、风灾、大雪、山崩、泥石流等等, 但需注意, 并非一切自然灾害都能作为不可抗力而成为免责理由, 一些轻微的、不会给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不构成不可抗力。二是社会异常事件, 如罢工、骚乱、暴动等。在实践中, 遇有不可抗力情况延误的申请时间要在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内予以扣除。

2.4 其他阻碍职工行使工伤认定申请权利的情况

在实践工作中, 部分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为逃避法律责任, 不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 甚至否认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部分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不注意收集保存能证明劳动关系材料;在建筑施工领域也存在因层层转包职工无法分清用人单位。以上几种情况, 职工往往要通过劳动仲裁、法院裁决的过程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这往往也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如果不把解决劳动争议的时间扣除在工伤认定时限外, 职工在拿到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之后也可能因工伤认定期限到期无法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因用人单位承担了医疗费用而误认为已经得到工伤待遇, 导致超过申请时限的, 能否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各地做法不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津高法[2005]164号) 第十五条写入:“职工在发生事故后因用人单位为其支付了医疗费及病休期间的全额工资, 而误认为已经得到工伤待遇, 导致超过申请期限”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参考文献

[1]邱明月.漫话工伤保险制度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建设[J].中国医疗保险, 2011, 33 (6) :54-56.

[2]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六十四条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国法秘函[2005]39号) [Z].2005.

[3]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分类和目录[Z].2013.

篇4: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目前,我国人民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人民法院裁决仲裁协议的效力;二是撤销仲裁裁决;三是否定仲裁裁决的效力,裁定不予执行。 本文仅对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申请撤销仲裁案件审理的原则

(一)被动审查原则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必须依据当事人的申请,除非存在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仲裁法第58条、70条和第71条,均使用了“申请人申请”或“被申请人提出”等字样,同时仲裁法第58条在作出上述规定的同时,还分别在同一条中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二)审查事项法定原则

人民法院只对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事项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当事人提出的法定事项之外的事由不予审查。仲裁法第58条,对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只采用了列举式的立法方式,没有规定其他应当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情形。这一立法模式体现了司法对仲裁的监督的有限性原则,也就审查事项法定原则。

(三)审查申请人举证原则

在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中,采用严格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事人对自已提出的仲裁裁决应当予以撤销的情形,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四)合议制原则

仲裁法第58条第2款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或“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仲裁协议效力确认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并询问当事人。”

(五)一审终局原则

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并未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一审终局制,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司法解释已经明确确立了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监督的一审终局制。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条件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撤销国内仲裁裁决的申请和相关证据,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裁定撤销裁决。

一是没有仲裁协议。二是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值得注意的是,按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如果我国仲裁机构裁决事项超越当事人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或不属于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并且上述事项与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的其他事项是可分的,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在查清事实后裁定撤销该部分。三是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四是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是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这里的所谓“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是指直接关系到仲裁裁决的最后结论有失公正的证据,其通常与仲裁案件所涉及的纷争焦点或重要情节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仲裁庭对案件事实的正确判断。六是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七是对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裁定予以撤销。上述7种应予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前6种易于理解和适用,但对于第七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不同阶层、处于不同社会背景以及具有不同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人,理解往往不同,这导致该条款的适用具有较大的弹性。这实质上就赋予了法官在处理此类具体案件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要求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结合我国国体、政体、党的政策以及文化传统等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判断,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具体处理上,应注意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违背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与准则,违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等。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明确规定:“仲裁法第58条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是指违反仲裁法规定的仲裁程序和当事人选择的仲裁规则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决的情形。” 笔者认为,仲裁程序首先应当符合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在仲裁当事人参与仲裁方面上也应当遵守民事诉讼法的原则。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仲裁庭组成不合法

在仲裁过程中,对仲裁员的选择权是当事人的最重要的程序权利之一,如仲裁委员会不能充分保证当事人行使选择仲裁员的权利必将使相关公众对仲裁的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对于未按仲裁法或仲裁规则的规定,组成仲裁庭或独任仲裁作出的裁决,依法属于应当撤销的仲裁裁决。

(二) 未依法送达仲裁文件

送达是仲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程序,仲裁机关合法有效送达仲裁文书,是对当事人仲裁权利的基本保障。对于当事人而言,仲裁机关对仲裁申请书、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的有效送达,关系到当事人能否行使仲裁中的权利,如选择仲裁员、提出回避申请等,亦关系到当事人能否及时收集证据、充分行使答辩权等。依法送达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当事人及时了解仲裁活动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法定期间的起算或使仲裁文书发生法律效力。

邮寄送达是仲裁实践中常用的送达方式,邮寄回执是证明送达情况的唯一方式,但实践中仲裁庭填写邮寄相关信息时过于简单,在文书形式一样的情况下,仅写邮寄材料的简称,从回执联难以确定送达材料的具体内容。比如同为通知,但开庭通知与缴纳鉴定费用通知内容大不一样,仅注明“通知”,不能证明送达的是哪一类通知。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邮寄送达未要求邮件签收人注明其与当事人的关系,或写清自己身份,导致回执联不能证明相关材料是否确已送达当事人。缺席仲裁事关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务必慎重适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因此,仲裁机构对当事人进行送达应严格做到合法有效送达。

(三) 漏列应当参加仲裁的当事人

虽然仲裁法没有对可否依职权追加当事人这一行为予以规定,且该法也未规定仲裁程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追加当事人的规定。仲裁案件当事人系自愿签订仲裁协议,选择仲裁委员会管辖如仲裁庭未参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未将仲裁协议的其他当事人列为仲裁程序当事人,此时其他当事人的权利必然会受到侵害,例如:在合伙纠纷中,合伙财产属于是共同共有,仅仅就部分合伙人之间的合伙争议进行仲裁裁决,未将其他合伙人列为仲裁当事人,明显侵害了其他合伙人的权益。漏列必须参加仲裁当事人当然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仲裁法第58条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是指违反仲裁法规定的仲裁程序和当事人选择的仲裁规则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决的情形”。

篇5:申请撤销投诉申请(小编推荐)

尊敬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领导:

本人姓名(身份证号:)于2014年4月1日 至2014年10月31日在上海宇季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入职,由于查询社保缴纳月份是看错月份,隧致电上海宇季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询问情况。公司没有及时解决我的问题,无奈之下,我致电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举报公司未给员工缴纳社保。前几天接到公司人员告知社保信息的电话,才发现是自己在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是正常缴纳的。了解到公司因为搬家比较忙,所以没能及时处理这件事。误会了公司,因此本人申请撤销此次投诉。因为我的一时疏忽给社保中心带来不便,深感抱歉,衷心的感谢贵单位对我的案件的重视。希望贵单位能够批准我撤销投诉申请,谢谢!

申请人:

篇6:撤销备案申请1

习水县房屋产权登记中心:

袁志发,何树莲在希望城一期二批次2号楼1单元10层4号房(房号2-1-10-4)购买住宅一套,由于该客户已退房,特向习水房屋产权登记中心请求撤销备案。特此申请,望批准为谢。

希望城营销中心领导意见:

房屋产权登记中心领导意见:

申请人:

篇7:撤销签证申请

The Embassy of South Africa Shanghai:

Because South Africa invited companies has the machine installation completed, now no longer need us to provide installation services, so the company decided to withdraw the South Africa visa application.passport number:

Mr.Baiding Luo Passport No.: G35315695

Mr.Songrong Liu Passport No.: G57185093

Miss shiyin dong Passport No.: G56829581

篇8: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马某, 女, 1958年6月18日出生, 某市食品公司工人, 2008年7月1日经所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科审批退休。马某退休后受聘为某美食城有限公司主管。2010年8月12日, 马某在上班时突发疾病死亡。2011年2月, 马某丈夫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科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调查核实,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为马某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 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的决定。

马某丈夫不服, 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出行政复议。其认为,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 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同时条例第十八条有关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材料的第二款规定“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的证明材料”, 尤其“事实劳动关系”的表述显然没有将退休职工排除在外。法律对劳动者年龄的下限作出规定, 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的人员, 法律并未作出禁止性规定, 劳动法律法规也未明确规定退休人员与现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内的劳动关系。因此, 马某虽已被审批退休, 但其仍具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仍可以以劳动者身份参与劳动, 履行相应的义务, 享受相应的权利。此外, 条例第十七条亦规定,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所以, 申请人在法定时间内向所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要求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表、认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医疗证明和死亡证明等材料, 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也未要求申请人补正材料, 因此,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予受理并给予工伤认定。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经调查核实后认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十八条等规定, 条例的适用范围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工, 申报工伤认定时必须提供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马某在事发时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了退休待遇, 申请人也未能提供马某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此外,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四十四条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合同终止, 即劳动关系终止。因此,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的决定是正确的。

案例评析

本案是退休人员返聘期间, 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 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引发的行政争议案件。本案主要涉及以下2个焦点问题。

1.劳动者的法律适用问题。一般来说, 从事劳动并获得报酬与之建立的劳动关系都是雇用关系。雇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雇用关系包含了用人单位用工、家庭雇工等。狭义的雇用关系因用工主体不同分为用人单位用工, 即劳动关系;家庭雇工, 即雇用关系。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雇用关系由民法调整。因此, 劳动法虽然调整法定劳动关系, 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劳动用工关系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成立有2个前提条件:用人单位主体合格;劳动者主体合格。用人单位主体合格, 即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范围内。劳动者主体合格, 则指劳动者应满足劳动法规定的年满16周岁以上及《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1978]104号) 第一条规定年龄内的劳动者。同样,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所能涵盖的劳动者也应同时具备以上2个法定要件。

2.现行法律对劳动者就业年龄及权利的规定问题。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年龄的上限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劳动合同终止, 但也没有明确具体的年龄。不过, 对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就业的年龄上限问题, 早在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就有明确规定且沿用至今, 其第一条第一款规定,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男年满六十周岁, 女年满五十周岁, 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应该退休。

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讲, 现行法律法规不仅对劳动者年龄的下限作出了规定, 对劳动者年龄的上限也作出了规定, 只是对上限年龄人员继续自愿提供劳动的行为没有禁止。换一个角度来考虑, 如果现行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就业年龄上限未作出明确规定, 将会出现企业职工可以随时申请退休或到龄不愿意退休的混乱局面, 也会出现一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求企业为超龄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国家现行参保规定对已经办理了退休的人员、超过法定年龄人员不再办理社会保险的矛盾局面。

篇9: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份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意见》根据民法通则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列举了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监护人资格的7种严重情形—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六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未成年人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有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

“前6项都是非常具体的,最后一项兜底条款,如果严重程度相当前六项规定也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胡云腾说。

在未成年人权益受到监护人侵害时,谁可以提出撤销监护人资格申请?《意见》中也明确了四类人员和单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未成年人的其他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及其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学校等团体和单位。

篇10:处分撤销申请

你们好!

我06级十四班的王昊天。我在初三的一次考试中利用手机和同学相互发送答案,被老师发现。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了我记过处分。

从那时起,我才意识到了自己犯下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初中四年乃至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学习,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认真刻苦才能获得收获的。想想之前的我,完全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幼稚学生,当时并没有形成很好的纪律观念和学习观念。使自己的放在学业上的时间所剩无几,进而在考试来临的时候,我没有认真充分的去准备考试。于是在考试的时候想到了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欺骗老师和同学,想让自己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我知道我辜负了培养我的学校、老师们的信任,辜负了亲爱的同学和家长的鼓励,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这是一个令人不齿的欺骗行为。

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改正不良习惯和纠正错误才是最根本的。下来之后,老师找我谈过,进行了思想交流。我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同学们也热心帮助我,使我能逐渐树立信心。现在我有了较大的进步。以往做事拖拉,现在做事紧凑。原先睡觉晚、起床晚,现在基本改掉。不喜 欢看课外书的我,现在常常拿着教材钻研。利用闲瑕时间背英语词汇,学习之余听听音乐,松驰有度。既培养兴趣爱好,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一举多得。时时谨记“光阴似箭”一去不回的道理,阅读有益的书籍,拓展视野,增强学习动力。

犯了错误就要受到处罚,所以处分下达以后,我深深的谴责着自己的所做所为,反思了自己之前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观念,潜心地从自己身上找缺点、查不足;事实上,这一年多以来,我也按老师同学们的希望在努力着,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向着那些优秀的学生看齐。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纪律和学习上都比以前更加努力认真的对待,坚持从认识上、从观念上转变,要求上进,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常和优秀的同学交流!

处分期已近一年,按学校规定及我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特此向学校领导申请撤消对我的纪律处分。请相信我已经改过自新,请相信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申请人:王昊天

篇11:撤销申请书

申请人武汉市优特电源有限公司,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717号兆富国际

大厦2605室,法定代表人殷××董事长,电话871611××。

理由:

申请人诉武汉国特电子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贵院的斡旋、双方当事

人的友好协商和互谅互解,现双方当事人已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并已执行完毕,申

请人故向贵院提出撤诉申请,请批准为感!

此致

篇12:申请法院撤销执行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我申请执行朱XX、宋X、XXXXXXXXXX有限公司保证合同一案,现申请解除对XXXXX银行XXX分行,XXXXXXXX公司XXXX证券营业部,XXXX餐饮有限公司,XXX咖啡,XXXX商贸有限公司,XXXX商贸有限公司等七户租金收入的提取,造成损失由我自行承担。

特此申请

申请人:

篇13: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请问:我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人, 经常受派到客户单位维修设备。上个月, 我在出差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事后, 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我只好自己直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劳动部门鉴定, 结论为劳动功能三级障碍。请问, 公司在申请工伤认定期限内怠于履行义务, 个人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及鉴定, 各项费用、医疗费等工伤待遇, 能否要求公司承担?

解答:你所在公司应该承担你所提及的费用。首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1款之规定,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你所在公司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 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次, 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2款“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规定, 你有权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再次, 公司应承担你因申请工伤认定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4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1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如果公司拒绝承担上述各项费用, 你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 还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篇14:患职业病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读者 方大明

答:农民工由于与用人单位(包括个体经济组织)形成了劳动关系,毫无疑问受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对职业病的诊断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请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9月18日颁布、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认定办法》第三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其第四条还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由此可见,你首先应该就自己的硅肺病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诊断,如果被确诊为职业病,可以按上述《办法》的规定要求所在单位为你申请工伤认定。若你所工作的水泥厂对你的要求置之不理,你本人、你的直系亲属或工会也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就此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篇15:申请书(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用)

申请书

申请人:×××,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联系方式:……。

委托诉讼代理人:×××,……。

(以上写明申请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请求事项:

撤销×××为×××的监护人资格。事实和理由:

……(写明撤销监护人的事实和理由)。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年××月××日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制定,供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用。

2.申请人是有关单位的,写明名称住所。另起一行写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3.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可以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篇16:撤销辞职申请书

我一个月前写的`的辞职书已经批准,*月*号即将生效。

但是我现在由于xxxxxx原因,不想辞职了。

我本人强烈希望继续为公司服务,特申请撤销前面的辞职书!

望批准! 谢谢!

申请人:某某

篇17:撤销被告申请书

原告***与被告***……纠纷一案,现因……(原因)撤销对被告***的诉讼,请法院予以准许。

此致

申请人:

时间:

-------------

变更被告也叫更换被告。是指原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放弃对原来的全部被告所提出的诉讼请求,而申请将诉讼请求更换到全新的被告身上。

与变更被告相近的概念是追加被告。

与申请追加被告相关联的法律规范有:

《民诉法》第119条、《适用意见》第57条、第58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等。

变更被告,与追加被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特征。

其共同点是:都符合《民诉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条件,有适格的原告和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求和事实理由、属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法院管辖。

其不同点是:追加被告是在原有被告的基础上,申请对遗漏的被告进行追加,且在原有的被告中,至少有一个被告主体是适格的;变更被告则是申请以全新的被告替换原来的被告。

有法学学者根据《民诉法》第13条规定的原则,把变更被告纳入变更诉讼请求的范围,将申请变更被告等同于申请变更诉讼请求,认为原告可以申请变更被告。

如果这观点成立,则原告申请变更被告,就可以直接适用申请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因为,中国现有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只对申请变更诉讼请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对申请变更被告,则没有作出规定。

原告申请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规范有:《民诉法》第52条、《适用意见》第44条、第156条以及《证据规定》第34条和35条等等。

原告申请变更被告,如果也可以适用申请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那么,为了统一认识,消除分歧,应当以法律规范的方式加以明确,以便于操作。

然而,在现有法律规范尚未明确原告可以申请变更被告前,笔者仍固守愚昧,总认为,变更被告与变更诉讼请求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告依法有权申请变更诉讼请求;

原告依法有权申请追加被告;

但是,原告因没有法律依据而无权申请变更被告。

被告,是原告起诉状确立的诉讼对立人,是原告自认为的诉讼义务承担者(诉讼义务主体);

而诉讼请求则是原告向被告提出实体上的权利要求,是原告请求人民法院加以保护的内容,也就是诉讼标的,属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

主体与客体之间,怎能划上等号呢?

如果原告告错了被告,该被告主体就不适格。该被告对原告所主张的实体权利不负有义务,原告对该被告不具有实体上的胜诉权,原告就应当承担在实体上败诉的法律后果。即:

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驳回原告对不适格被告的诉讼请求;当然,依照《民诉法》第13条的规定,原告有权申请撤回对不适格被告的起诉

(如果是原告主体不适格,则该原告不具有起诉权。人民法院在受理后才查明原告主体不适格的,依照《民诉法》第108条及《适用意见》第139条的规定,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综上,笔者认为,原告无权申请变更被告。原告告错了被告的结案方式有二种:

一是由原告主动申请撤诉。在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后,另案起诉正确的被告;

篇18: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近日, 人社部发布《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规定职工发生工伤, 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 或者停工留薪期满, 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工伤职工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现场鉴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现场鉴定的, 或者拒不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安排的检查和诊断的, 当次鉴定终止。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提醒工伤患者, 受伤后要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新华网)

篇19:申请撤销工伤认定申请

吴律师:

三个月前的一个上午,我在上班期间由于地滑,不慎跌倒后从二楼楼梯滚到一楼。经送往医院救治,现已痊愈出院。可当我于近日持有医生亲笔签字的治疗病历,向本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时,却被告知我必须提交诊断证明。我坚持认为治疗病历同样能够甚至还能更加详细、具体地反映我的受伤情况、治疗经过,并拒绝补正交付诊断证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表示不予受理。请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对吗?

读者:张晓莲

张晓莲读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并无不当,即其的确有权要求你提交诊断证明。

一方面,诊断证明和普通病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普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由于它只是代表医务人员个人的意见,由医务人员个人签名出具,而且受病人身体状况、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治疗过程等多种因素制约,决定了不仅同一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病历可能存在差异,就是同一病人在相同医疗机构的不同时间的病历也可能不同。诊断证明是包括健康证明、疾病证明、诊断证明、伤残证明、功能鉴定书、医学死亡证等证明文件。它代表医疗单位的意见,而非医务人员个人,由医疗单位出具,盖有医疗单位公章,是司法鉴定、工伤认定、残疾等级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另一方面,申请工伤认定不能用普通病历代替诊断证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权要求你补正,如果你拒不补正,则可以拒绝受理。

吴律师

游客在旅游中因故脱离团队受到损害旅行社是否有赔偿责任

吴律师: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今年5月1日,我和我的同学林某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登山一日游活动。上午9时导游王某带领我们30余名游客到了山脚下,对我们游客简短嘱咐之后,我们30余名游客就跟随登山的队伍开始登山。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山顶,这时我和林某发现我们脱离了团队。此时我们浑身疲乏得很,又很害怕被团队落下,于是我们就打听到有一条下山的近路,看到这条近路上也有稀稀落落的游人在行走,我们也就比较放心地跟着走。当走到一个一边是约三四十米深的陡坡山涧,而另一边则是仅能容一个人走的约四五十米长的崎岖小道,看着有人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我们也就只能跟着走。当我走到这条小道的中途时,突然脚下一滑,就摔下陡坡,幸亏我抓住了陡坡上的一棵小树,距离上边的小道也就是五六米的样子,在林同学的帮助下我慢慢爬了上来。上来后才发现挂在我脖子上的3000余元的照相机掉下去了。

我要求旅行社赔偿我照相机丢失的损失3000元。旅行社答复说我是故意脱离团队,走景区没有开放的道路造成损害的,旅行社没有赔偿责任;再说,你的照相机是否丢失以及照相机的价格都是说不清楚的事,就这一点也是不能赔偿的。请问:游客在旅游中因故脱离团队受到损害,旅行社受伤否有赔偿责任?

读者:陆秀芸

陆秀芸读者:

你所说的要求旅行社赔偿的问题,这在法律上属于旅游中发生的侵权赔偿纠纷。旅行社是否对你的损害有赔偿责任,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你是否有损害,损害的多少,即损害量的确定;其二是旅行社对该损害的发生是否有过错。

先说第一个问题,你是否在旅游中丢失了一架3000余元的照相机,旅行社对此不承认,这需要由你来举证证明。你可以找你的同学林某,和你一起参加一日游的其他游客证明你参加一日游登山时是带着照相机的,而登山回来时并没有带,另外你购买照相机的发票,以此即可确认和证明你在一日游登山时丢失了3000余元的照相机,即证明了你有损害和损害的数量。

再说第二个问题,旅行社对该损害的发生是否有过错问题。《旅游法》第八十条规定,旅游经营者应当就“未向旅游者开放的经营、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情形”要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游者作出说明和警示。你是在走景区没有开放的道路时造成损害的,但导游并没有带领游客走,也没有对游客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警示,这显然是有过错的。另外,旅行社说你故意脱离团队而受到损害也是不能成立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确有规定:“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未经导游或者领队许可,故意脱离团队,遭受人身损害、财产损失,请求旅游经营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你的情况显然不能认为是“故意脱离团队”。

另外,还必须指出,你作为一名成年人,对自身的安全和保管的财产都负有注意义务,你是在走不适宜游客走的地方造成财产损害的,对这一点你本人也是有一定过错的,你本人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你可以和旅行社协商各自承担你丢失的3000余元照相机的份额,如果协商不成,则你只能提供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

吴律师

保险公司违规退保发生事故仍应担责

吴律师:

今年2月,李某将自己的一辆现代牌轿车卖给了我。办理过户手续时,李某将该车交强险保单交由车辆管理部门存档,同时将保险标志交给了我。因该车交强险尚未到期,所以我没有重新购买,便放心地上路行驶了。前几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将行人杜某撞伤。因事故发生在保险期内,所以我陪同杜某到保险公司索赔,却被告知原车主李某已经以车辆转让,保险单和保险标志遗失为由向保险公司申请了退保,所以保险公司不再承担赔偿责任。请问保险公司可以随意办理交强险退保吗?

读者:谷明

谷明读者:

保险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交强险,全称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相关责任人没有赔偿能力而致使受害人无法获得赔偿。由于交强险具有法定性、公益性等性质,所以与商业保险相比,交强险在投保、退保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除以下三种情形外,投保人不得解除交强险合同:一是被保险机动车被依法注销登记的;二是被保险机动车办理停驶的;三是被保险机动车经公安机关证实丢失的。

此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还对交强险退保作了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即保险公司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的,应当收回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并书面通知机动车管理部门。

从你反映的情况来看,李某将车辆转让给你并不属于法定可以退保的三种情形之一。另外,保险公司在退保后也未履行收回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并通知机动车管理部门的程序义务,因此,该退保行为并不发生法律效力,你仍然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吴律师

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要定罪判刑吗

吴律师:

朋友李某买了一辆摩托车,虽然会驾驶,但一直未能取得驾驶证。上个月,李某开着摩托车到镇上办事,结果在公路上撞倒正常行走的路人孙某,孙某伤得很重,现仍在住院治疗,很可能构成重伤。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李某听说自己的行为很可能涉嫌犯交通肇事罪,因此积极垫付医疗费,多次到医院向孙某赔偿道歉,并愿意给予更多的赔偿,以取得孙某的谅解。请问:李某是否会被以交通肇事罪判刑?

读者:王圣荣

王圣荣读者: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行为人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即有违章行为;2.违章行为是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3.违章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即违章行为与重大事故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的,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如果是无证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则要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其法定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案中,李某无证驾驶摩托车,属于违章驾驶,且对事故负全部责任,但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关键要看孙某的伤害结果。如果孙某在治疗过程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或者在治疗结束后经鉴定为重伤的,则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是要依法判刑的。当然,如果李某作出了令受害人孙某满意的赔偿,取得了孙某出具的谅解书,人民法院原则上会对李某适用缓刑的,即只定罪判刑而不关押,实行社区矫正。

吴律师

试用期满确实仍需“继续考察”也不得再次试用

吴律师:

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时,约定试用期为一个月。如今,试用期届满,但公司提出,尽管我在试用期内工作非常努力,具有一定潜质,但从综合考评结果上看,尚不具备一般员工所应具有的必备要件,与公司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于“继续考察”需要,表示要延长我一个月试用期。我虽然承认自己确实存在不足,但基于试用期的工资只有同岗位正式工的50%,尚不够自己的日常开销而拒绝。可公司却固执己见。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读者:李玉萍

李玉萍读者:

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一方面,《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而就试用期的具体时间确定,《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指出:“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与之对应,你的试用期只能为一个月。即不管公司是基于什么原因或理由,也不管该原因是否客观、理由是否成立,都意味着其延长你一个月试用期的决定,不仅违反了“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之规定,而且在总时间上也超过了一个月。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你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公司也只能接受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得以继续考察为由擅自延长试用期限。要是公司固执己见,你则有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之规定维权,即“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你的工资只有同岗位正式工的50%,明显与之相违。这也就意味着你有权要求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要求公司补齐差额。

吴律师

员工虽非建设单位所聘也能要求工伤赔偿

吴律师:

一家建筑公司在获得一项30层的建筑项目后,将砌墙部分全部肢解,分包给6个包工头,没有相应资质的李某属其中之一,我则系李某雇请的工人。三个月前,就在砌墙项目就要完工、进入清理废渣阶段之际,我因脚手架出现倾斜而从三楼摔下,经送往医院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花去22万余元医疗费用,并落下六级伤残。由于我没有办理工伤保险,被工伤保险机构拒绝给予工伤待遇,加之包工头李某在结清款项后已下落不明,我只好于近日要求公司赔偿。但公司认为我只是李某私人所雇,与公司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彼此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自然无需为我办理工伤保险,也没有向我给予赔偿的义务。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苟如富

苟如富读者:

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其照样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一方面,公司与李某之间属于非法承包。《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分别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而公司不仅将工程肢解分包,且发包的对象只是个人,并非“建筑工程的单位”,甚至不具备相应资质,即明显与之相违。另一方面,公司难辞其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也指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四)项则进一步明确:“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正因为李某没有相应资质,决定了其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而你虽然不是公司所聘请,但公司作为发包方却必须对你“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包括因其未为你办理工伤保险,而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项目和标准,向你赔偿损失。

吴律师

职工请假后长期“消失”公司未依法解聘也须担责

吴律师:

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三个月前,职工李某借口妻子出车祸,需前往照顾,口头要求请假一周。我当即表示同意。谁知,李某一去之后,不仅未按时返回上班,且因一直不接电话,而处于“消失”状态。一个月后,公司基于内部规章制度及与李某劳动合同中,均明确规定年内无故旷工达7天以上的,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职工大会上宣布将李某解聘,并在报纸上刊登了相应公告。近日,李某突然来到公司,反咬一口称公司让其回家待岗,一直不给其安排工作,要求公司向其支付未上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公司以已经将其解雇为由拒绝后,李某又以公司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属于超假、旷工、已通知其上班且解雇程序违法进行抗辩。请问:公司究竟应否担责?

读者:王淑丽

王淑丽读者:

公司应当向李某支付基本生活费。

一方面,公司必须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即公司必须就其解雇李某的正当性、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而上述规定第二条第二款指出:“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正因为公司不能提供李某属于请假、已通知李某上班、李某的行为属于旷工等证据,决定了公司必须承担“不利后果”,即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之规定向李某担责:“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另一方面,即使李某属于请假,公司的解聘程序也同样违法。《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被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公司没有穷尽直接送达、邮寄送达要求李某上岗的通知,便直接刊登解聘公告,明显与之相违。

上一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下一篇:挫折,成功的前奏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