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周运动教案

2024-04-25

1圆周运动教案(精选8篇)

篇1:1圆周运动教案

第二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思考如何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

2、知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

3、探究线速度、角速度、转速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辩证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动画,引入圆周运动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例子

回顾如何来描述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引出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那么如何来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有哪些方法

二、新课讲解

1、线速度

linear velocity(1)定义:物体沿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vst(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方向:沿切线的方向

(分析:在观点一中比较了在相同时间内两人转过的弧长。

投影:动画模拟在相同时间内的弧长

在学习直线运动时,曾用到类似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即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长短,并由此引出“速度”这一概念。速度是用物体的位移比上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将比值法借鉴到圆周运动中,用弧长与时间的比值也可以用来比较圆周运动的快慢。)(3)、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

1)线速度的大小恒定

2)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利用挂钟和手表针尖运动快慢之争得出:对于某一圆周运动,分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比较快慢

2、角速度

(1)定义:在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物体和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t(2)单位:弧度每秒

rad/s 或 s-1(分析:在观点二中两人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投影:动画模拟在相同时间内的弧长

再次将比值法用于此处,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物体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讨论:除了角速度和线速度,还有没有可以比较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由此过渡到转速和周期)

利用月与年的来历,比较月球绕地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快慢,得出对于某一圆周运动,分析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比较快慢

3周期T ——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附加补充说明:

4转速n ——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三、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究

(讨论:既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都是用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思考题总结得到:

角速度与周期T的关系:

2

线速度v与周期T的关系 2Tr vT线速度v与角速度的关系: vr

四、实例分析得出两个得要结论:

例1:分析下图中,A、B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得到:主动轮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皮带(链条)上各点以及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况下,轮上各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得到: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分析总结:

1)当v一定时,与r成反比

2)当

一定时及v与r成正比

3)当r一定时,v与

成正比

【课堂小结】

1、什么叫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分别说明它们的含义及求解公式,他们间的联系。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教具准备】

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

2、向心力演示器16台。

3、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二、学生实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

利用手中的小球、细线、光滑水平木板,构建一个简单的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对小球进行受力,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点:始终指向圆心,从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

1、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等效的力。

三、学生观察得到向心力的方向

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到向心力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力但始终指向圆心而且和速度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而且速度方向垂直

四、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因为向心力和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向心力不做功,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向心力的作用效果: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五、通过三个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对物体受力分析,说明向心力的来源。

物体随转盘一起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随滚筒一起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它们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提供。

六、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向心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用两个小链球实验,凭感觉粗略体验。学生经实验、讨论有了自己的看法后,自由发言。)

学生的猜想:向心力跟物体质量m、半径r、角速度ω有关。

(若学生说到v,可引导学生由公式v=ωr得出ω和v有重复的部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它们的定量关系。学生可能猜想向心力与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成正比。老师先不要作出判断。

提问:实验时能否让三个量同时变。

学生:不行,应该保持其它量不变,使一个量变化即控制变量法。

实验装置:向心力演示器。

介绍构造:

讲解工作原理:小球向外压挡板,挡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指向转轴,提供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两力大小相等,同时小球压挡板的力使挡板另一端压缩套在轴上的弹簧,弹簧被压缩的格数可以从标尺中读出,即显示了向心力大小。

演示操作:如何实现控制变量。

强调注意事项:

实验得出:

①F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ω、r一定,取两球使mA=2mB观察:(学生读数)FA=2FB。

结论:向心力F∝m。

②F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m、ω一定,取两球使rA=2rB观察:(学生读数)FA=2FB。

结论:向心力F∝r。

③F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m、r一定,使ωA=2ωB观察:(学生读数)FA=4FB。

结论:向心力F∝ω。

归纳: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但不能由一个实验、一个测量就得到一般 结论,实际上要进行多次测量,同时选取更精密的仪器,大量实验,但我们不可能一一去做。同学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得出:m、r、ω越大,F越大;若将实验稍加改进,如课本中所介绍的小实验,加一弹簧秤测出F,可粗略得出结论。我们还可以设计很多实验都能得出这一结论,说明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结论。测出m、r、ω的值,可知向心力大小为:F=mrω2r。

向心力:F22向心力=mωr=mv/r

我们知道合外力必然产生加速度,向心力实际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这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怎么样的呢?

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大小:

a=F向心力/m=ω2r=v2/ r=ωv

附加推导: a=4π2r/T2=4π2rf2

提问:方向是怎么样的?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同向,始终指向圆心

思考: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

学生:不是,因为加速度不恒定。方向时刻在改变。

板书: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课堂小结】

1.知识内容:(见板书)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物理思想:先猜想后探究,从定性到定量。

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三维目标】 :

1、知道向心力是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外力。

2、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3、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4、知道离心运动原因,了解离心运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防止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 教学重点】

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及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几个公式

2、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

【教学难点】

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向心力的求解公式有哪几个?

(2)如何求解向心加速度?

2、引入:本节课我们应用上述公式来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二、新课教学

1:关于向心力的来源。

(1)介绍: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首先是要把向心力的来源搞清楚。2:说明:

a: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b: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c:不能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除了受到另外物体的作用外,还要另外受到向心力。3.简介运用向心力公式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它在哪个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找到圆心和半径。

(2)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

(3)建立以向心方向为正方向的坐标,据向心力共式列方程。

(4)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4、实例1:汽车过拱桥的问题

(1)放录像展示汽车过拱桥的物理情景

(2)用CAI课件模拟:并出示文字说明,汽车在拱桥上以速度v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汽车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

(3)a:选汽车为研究对象

b: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桥对车的支持力 c:上述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且向心力方向向下 d:建立关系式:

FGFQ2向1mr

V2F1Gmr

e:又因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FV2压Gmr 且F压G

(4)说明:上述过程中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课堂练习1:

质量为M=1000kg的汽车通过圆形拱形桥时的速率恒定,拱形桥的半径为R=10m。试求:(1)汽车最高点对拱形桥的压力为车重的一半时汽车的速度;(2)汽车在最高点对拱形桥的压力为零时汽车的速率。

5、实例2:火车转弯

(1)介绍: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的合力等于

0,那么当火车转弯时,我们说它做圆周运动,那么是什么力提供火车的向心力呢?

(2)放录像、火车转弯的情景

(3)用CAI课件分析内外轨等高时向心力的来源。

a:此时火车车轮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外轨对轮缘的弹力。

b:外轨对轮缘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c:由于该弹力是由轮缘和外轨的挤压产生的,且由于火车质量很大,故轮缘和外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易损害铁轨。

(4)介绍实际的弯道处的情况。

a:用录像资料展示实际的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

b:用CAI课件展示此时火车的受力情况,并说明此时火车的支持力FN的方向不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弯道的内侧。

c:进一步用CAI课件展示此时火车的受力示意图,并分析得到:此时支持里与重力的合力提供火车转弯所需的向心力。d:强调说明:转弯处要选择内外轨适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里FN来提供这样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设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为R,h为内外轨的高度差,d为两轨道间的距离,火车以多大速度转弯,外轨与轮缘不相互挤压。F向=Gtgθ

当θ角很小时: tgθ≈sinθ=h/L ∴F向=Gh/L

再由F向=mv2/R,得 mv2/R=Gh/L

则有:v=GhR/md=ghR/d

讨论:①当V实=V时,向心力完全由G和N的合力提供;

②当V实>V时,火车轮缘与外轨相互挤压; ③当V实

6、实例3:旋转秋千

(1)观看录像,了解游乐园的旋转秋千(2)分析受力,处理圆周运动问题

7、多媒体课件展示旋转的砂轮磨制刀具

(1)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2)对离心运动的理解(1)离心运动的条件:

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便沿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飞出.

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不完全消失,而只是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一条曲线运动,远离圆心而去.(2)离心现象的本质——物体惯性的表现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有惯性,总是想沿着切线方向运动。只是由于向心力作用,使它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而被限制着沿圆周运动.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3)多媒体拓展生活中离心运动的利用

①离心干燥器 ②离心沉淀器

③洗衣机的脱水筒 ④用离心机把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离心运动的防止: ①车辆转弯时要限速

②转动的砂轮和飞轮要限速

四、小结

(1)如何分析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与运动?

(2)圆周运动常见物理模型分析方法:骑车过拱桥

旋转秋千等(3)离心运动及其防止和利用

五:作业:学案

篇2:1圆周运动教案

第7课

运动

主备:杨志和

参加人员:张仲军

审核人:刘世清

审核时间:2011年5月25日 课目

第7课 运动 年级

7年级下册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会表现运动的美。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教学方法:以练习法为主。学具:画笔、油画棒、铁丝等。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2 分钟)展现美丽 的运动画面教学生欣赏。

二、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体会用动作表达情感 1 .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5 分钟)师问:你们能证明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略)师小结:现在老师想用艺术作品中的优美动态来证明这个观点。

幻灯片展示美术家的作品狩猎·敦煌壁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重点让学生欣赏敦煌壁画中的运动美。2 .认识运动特点、体味动态美,用动作表现情感。(10 分钟)师:这些都是模仿,你能创造一个动作表达“我健康,我很棒”吗 ? 学生表演动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学生画出这个动态。展评作业,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简单讲解如何概括人物动态。

三、赏析现代派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动态另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6 分钟)1 .赏析现代派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

师:我们再来欣赏几幅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看看现代派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幻灯片展示一组表现运动的作品。

问:这组作品与上组作品相比较有何不同 ? 生答:这组作品都比较抽象。

师小结:这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但他们都比写实作品有时显得更生动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张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认为这个动态表达人怎样的心情呢 ?(答略)2 .请一个擅长舞蹈的女生设计表演几个舞蹈动作,表现“我快乐,我自由”。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 要求: .以“晨练”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五、小结 .展评学生作业。2 .结束语:

今天我们深入动感世界,感受、体味并创造了动态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运动中来结束这堂课,再次享受运动的快乐吧!

篇3:针织运动服1批次不合格

抽查结果:合格19个批次, 抽样合格率为95%。

主要问题:纤维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不合格项目分析

篇4:4—1 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

A. 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 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 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D. 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

2. 在地面上观察下列物体的运动,其中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的是( )

A. 向东运动的质点受到一个向西的力的作用

B. 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突然遭遇一阵北风

C. 河水匀速流动,正在河里匀速驶向对岸的汽艇

D. 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列车水平向后抛出的一个小球

3. [A、B]两物体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在水平面上,现物体[A]以[v1]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1. 当绳被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是[α、β]时,物体[B]的运动速度[vB]为(绳始终有拉力)( )

A. [v1sinαsinβ] B. [v1cosαsinβ]

C. [v1sinαcosβ] D. [v1cosαcosβ]

4. 图2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点时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D]点的速率比[C]点的速率大

B. [A]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

C. [A]点的加速度比[D]点的加速度大

D. 从[A]到[D]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

5. 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以下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x]、竖直分量大小[vy]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6. 如图3,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上通过铰链联结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绕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 [C]点与[O]点距离为[l]. 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位置(转过了90°),此过程中正确的是( )

图3

A. 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重物[M]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ωl]

D. 重物[M]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7. 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则( )

A. 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 瞬时速度等于[5v0]

C. 运动的时间为[2v0g]

D. 位移大小是[22v02g]

8. 将一个小球以速度[v]水平抛出,使小球做平抛运动,要使小球能够垂直打到一个斜面上,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那么( )

A. 若保持水平速度[v]不变,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越大,小球的飞行时间越长

B. 若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水平速度[v]越大,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越长

C. 若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水平速度[v]越大,小球飞行的竖直距离越长

D. 若只把小球的抛出点竖直升高,小球仍能垂直打到斜面上

[图4]9. 如图4,两个倾角分别为30°、45°的光滑斜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斜面间距大于小球直径,斜面高度相等.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开始均静止于同一高度处,其中[b]小球在两斜面之间,[a、c]两小球在斜面顶端. 若同时释放[a、b、c]小球到达该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若同时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 下列关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t1>t3>t2]

B. [t1=t1′]、[t2=t2′]、[t3=t3′]

C. [t1′>t3′>t2′]

D. [t1

[图5]10. 图5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 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t2],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A. 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 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11. 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投弹爆破. 飞机在河道上空高[H]处以速度[v0]水平匀速飞行,投掷下炸弹并击中目标. 求炸弹刚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及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大小. (不计空气阻力)

12. 在交通事故中,测定碰撞瞬间汽车的速度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汽车驾驶员》杂志曾给出一个计算碰撞瞬间的车辆速度的公式[v=4.9?ΔLh1-h2],式中[ΔL]是被水平抛出的散落在事故现场路面上的两物体沿公路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如图6,[h1]和[h2]分别是散落物在车上时的离地高度. 通过用尺测量出事故现场的[ΔL]、[h1]和[h2]三个量,根据上述公式就能够计算出碰撞瞬间车辆的速度. 请根据所学的平抛运动知识对给出的公式加以证明.

13. 宽9m的成形玻璃以2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割刀的速度为10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求:

(1)金刚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

(2)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

篇5:小班投掷(运动教案)1

活动名称:给小动物们喂食物

活动材料:各种动物图片、塑料桶若干、纸团做的食物若干

活动目标:练习幼儿用沙包击准目标,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和目测力。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今天我们来做动物饲养员,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肚子好饿噢,现在我们去给他们喂食物吧!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食物,我们要到前面的小房子里面去找一点,小动物们最喜欢吃面包咯,我们快点出发咯。记住哦,要过小桥,钻山洞才能找到面包哦。

一、走过小桥(练习近平衡木)

二、钻过小山洞,取一个沙包(在指定的篮筐里拿取)

三、在规定的线上进行喂食(练习向前有目的的投掷)

活动名称:小兔玩纸球(发展幼儿手臂的力量)

设计意图:报纸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幼儿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游戏,幼儿比较新奇,在废物利用的同时,又可以在捏纸球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小班幼儿投掷物体的能力已初步发展,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够进一步的得到探索、锻炼。活动目标:

1、尝试单手自然的向前方做掷远动作

2、发展幼儿手臂的力量

3、体验玩纸球的乐趣

活动准备:废旧报纸、响瓶、小兔子头饰一个等,悬起装有小石头的易拉罐的场地,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兔子,跟随兔妈妈一起开汽车入场,练习各种本领(跳跃、走、跑等)双脚占圈、一个跟着一个走

2、以“变魔术”的游戏引导幼儿自己捏“纸球”,提醒幼儿用力捏纸球,把纸球捏紧,并说说纸球像什么

3、尝试玩“纸球”:(1)分散自由玩“纸球”,可以向上投、向下投、向前投等;(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投的

4、游戏“击响瓶”:(1)讲解游戏规则玩法;(2)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单手向前投掷的动作,提醒幼儿投完一个后将纸球捡回;(3)小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5、游戏“小兔和狼”,进一步练习

篇6:《9 静止和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自然办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及媒体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

了解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的运动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播放录像: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

师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各种事物,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观察图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又如何描述呢?

新课讲解: 师生互动学科学

活动一:运动的定义

师问:刚才同学们也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些运动与静止的物体,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运动的物体,并说明这个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活动二:参照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个小朋友正坐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乘凉,此时一辆公共汽车从他身旁经过,车内的售票员正在走向车门。

教师提问:行驶的车内,谁是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讨论:“内的乘客都在运动”、“车内只有一人在运动”

教师总结:我们在判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时,事先都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最后做出了判断。这个事先被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活动三: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再对刚才“公共汽车”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如果 选择路旁的大树或树下乘凉的小男孩为参照物,那么公共汽车内那些人是运动 的?

学生交流、讨论:乘客、售票员和司机都是运动的。

教师提问:选择车内的座位为参照物,会怎样?选择乘凉的大树作为参照物,会怎样?如果选择其他物体为参照,又会怎样?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应该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情况。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的讨论,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描述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时,首先需要选好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来验证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实验: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教师提问: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橡皮为参照物,书本是静止的,课桌和旁边的同学都是运动的;以课桌为参照物,书本和橡皮都是运动的,桌旁的同学是静止、、、、、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闪闪红星》主题曲。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所听的歌曲中有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边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请大家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物

体,然后判断第一句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第二句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画面,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这些星球的运动情况。学生讨论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教师提问:毛泽东诗词中,其中一句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教师提示:地球一天自转一圈,而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所以刚好是八万里。)

三、生活实践与应用

篇7:1.机械运动-竞赛教案笔记

机械运动

一、相对运动

1.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响的是(A)A.航行的时间 B.航行的速度 C.军舰的位置 D.航行的路程

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答案:甲乙都向上运动,丙可能静止或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但速度慢于甲乙 4.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情况是(C)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5.扶梯的A端只能沿墙面无摩擦上下滑动,开始时扶梯与墙面的夹角为30.由于地面的静摩擦力太小导致扶梯A端沿墙往下滑,B端沿地面向右滑,关于扶梯A,B两端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A端下滑速度始终大于B端右滑速度 B.A端下滑速度始终小于B端右滑速度

C.A端下滑速度先小于B端右滑速度,后大于B端右滑速度。D.A端下滑速度先大于B端右滑速度。后小于B端右滑速度。

2.平均速度

7.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速度是8m/s,后一半路程中速度是6m/s,求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约为6.8

8.一段路程为S,一辆汽车在通过前2/3的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1/3的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D)

0

初中奥赛资料

A.(V1+V2)/3 B.(V1+V2)/2 C.3V1V2/(2V1+V2)D.3V1V2/(V1+2V2)

9.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隔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2/5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如果小明上坡,下坡行走的速度均不变,而上坡行走的速度是下坡行走的速度的2/3,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答案:39min 去的时候上坡较少,只有2/5,回来的时候上坡较多有3/5,所以回来的时间花的要多一些

10.一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如果它前一半时间运动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运动的速

V1V2______;如果它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22V1V2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V1V2度为V2,那么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

3.相遇和追及问题

12.甲乙丙的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1,用的时间之比是3:4:5,求甲乙丙的速度之比___10:5:2____.13.打靶运动员李军在练习打活动靶时,靶的运动方向跟射击方向垂直。已知子弹的速度是800m/s,靶的移动速度是8m/s,李军在离击中点100m处开枪射击,为了击中目标,李军应在靶运动到离击中点多远时开枪?

答案:1m 14.一列长100M的队伍在匀速前进,走在队尾的通讯员跑步匀速赶到队前传达命令,然后以同样的速率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整个队伍前进了100M,问通讯员一共跑了多少路程? 答案:约为242m

初中奥赛资料

15.甲、乙两同学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全程的时间内一半时间跑,一半时间走;而乙在全程内一半路程跑,一半路程走,若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对应相同,则(A)A.甲先到B地 B.乙先到B地 C.他们同时到B地 D.无法确定

16.小船划行速度 v0,沿河岸从甲划至乙又返回甲,如果不计船掉头所用时间,在水流不动 时,船往返的时间为 t,那么在水的流速为 v 时,往返的时间为多少?(D)

v0tvv2v2t B.A.D.t C.2t222vv0vv0vv0v0-v

17.一条小船相对于水以3m/s的速度沿河逆流而上,水流流速为1m/s.当小船在一座桥下经过时,船上的一只小轻木箱被碰落水中.假设木箱落水后立即顺流漂向下游方向,过了1min才被船上的人发现.发现后立即调转船头,仍以相对于水3m/s的速度去追木箱.则从调头开始到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 1 min.

2四、声速问题

18.有一山峡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初中奥赛资料

19.某同学在铁路旁,把耳朵贴在铁轨上,他看见远处铁道检修工人用榔头向铁轨敲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听见两次敲击声,如果两次声音间隔0.5s,求该同学离工人敲击处多远?(V 铁=5200m/s)

五、温度计问题

21.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20℃

篇8:校园运动性猝死1例分析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24岁, 在读硕士, 在操场上进行篮球运动, 投篮跳跃时突然倒地, 呼吸心跳停止。同伴紧急呼叫120, 并守候在患者身边, 未对患者施行心肺复苏。10 min后同学到校医院通报病情, 15 min后120及校医院值班医生赶到事发地点。查体:意识丧失, 颜面灰白, 口唇紫绀, 呼吸心跳停止, 心电图显示为一条直线。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球囊辅助呼吸, 20 min后呼吸心跳仍未恢复, 将患者转往三甲医院, 抢救无效, 诊断为心脏性猝死。

2 讨论与建议

校园运动性猝死具有对患者危害大、家庭伤害深、社会影响重的特点。开展运动性猝死的研究, 加强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普及全民救护知识和提高救护员培训率, 及时进行“第一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急救, 构建5 min到达现场的急救网络体系, 是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1 对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性措施

肥厚性心肌病是导致青少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在美国大约1/3以上运动性猝死由肥厚性心肌病引起, 其他原因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 (LQTS) 、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CPVT) 、预激综合征 (WPW)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构性或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和Ehlers-Danlos综合征等[3]。

运动性猝死的筛查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3个方面: (1) 病史分个人史 (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胸痛、运动耐量下降和不明原因的晕厥) 与家族史 (1名以上亲属50岁前发生突发性猝死和家庭成员患有易导致猝死的心脏疾病) 。 (2) 体格检查提示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异常体型等。 (3) 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导致猝死疾病相应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而这些疾病导致的运动性猝死占青年突然死亡的60%[4]。尽管超声心动检查是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的重要手段, 但高达95%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5], 且心电图检查费用低廉, 是目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筛查的主要工具。

学校体育教师应当对运动性猝死高危青少年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避免剧烈运动和容易诱发头昏和晕厥的运动[3]。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 的植入是减少心脏性猝死 (SCD) 的确切有效方法,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ICD一级预防死亡率下降超过二级预防, 可以使更多的人群从中受益, 但合理的危险分层以筛选出高危患者是目前的难题[6]。其他预防方法包括: (1) β-受体阻滞剂。通过缩短心室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和有效不应期, 增加心室传导和心室自动性, 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和室性心动过速阈值, 衰减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起到抗心律不齐和抗心室纤维性颤动作用。 (2) 射频消融术。对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猝死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2.2 第一目击者能正确处理并启动紧急救护系统

在医院外的环境下, “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 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然后运用现代救护服务系统, 将伤病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所谓“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1) 现场伤病员身边的人; (2) 参加过救护培训并获得救护员培训证书的人; (3) 愿意利用所学救护知识、技能为伤病员提供救助的人[10]。

救护员早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及心脏除颤, 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环节。在美国, 大约20%的心脏性猝死由外伤后心脏震荡导致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所致[7]。心室颤动发生后的最初5 min是电击除颤的最好时期, 超过5 min电除颤效果欠佳。电击前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在人员聚集的娱乐场、机场等公共场所安装体外自动除颤器, 通过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及3~5 min内给予电击除颤 , 可以使患者生存率由41%提高到74%[8,9]。因此, 加强国民急救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及合理布局安装5 min内可以取到的自动体外除颤仪, 是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当务之急。

2.3 专业医护人员携带抢救设备及时抢救

运动性猝死发生后12~18 s, 大脑细胞因缺氧出现头晕;30 s出现意识丧失, 60 s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4~6 min出现大脑细胞不可逆死亡, 即使患者心肺复苏成功, 也会因为脑细胞死亡成为植物人。因此, 5 min内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紧急施救, 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急救水平和能力的指标。由于目前限于我国国情和道路交通状况, 急救系统5 min内难以到达现场。因此, 校园内发生意外事件时, 校医院能够承担此项工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但是校医院医务人员急救能力的培训、急救器材和快速便捷交通工具的配备情况普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医务人员急救培训考核、配备专用急救物品箱 (包括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以及熟悉校园环境的专人驾车将医务人员快速送达事发地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2.4 加强民众的宣传教育

应改变传统观念, 倡导死后尸体解剖, 推动我国运动性猝死病因的深入研究,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猝死, 减少和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YERBURG RJ, CASTELLANOS A.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LIBBY P, BONOW RO, MANN DL, et al.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Philadel-phia:Saunders Elsevier, 2007:933-973.

[2]WREN C, O'SULLIVAN JJ, WRIGHT C.Sudden dea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Heart, 2000, 83 (4) :410-413.

[3]ANDERSON BR, VETTER VL.Return to play?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young athlet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Br J Sports Med, 2009, 43 (9) :690-695.

[4]DOMENICO C, ANTONIO P, HANS HB, et al.Cardiovascular pre-participation screening of young competitive athletes for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Proposal for a common european protocol[J].Europe-an Heart J, 2005, 26 (5) :516-524.

[5]MARON BJ.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J].JAMA, 2002, 287 (10) :1308-1320.

[6]王萍, 宿燕岗.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方面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 24 (4) :257-259.

[7]MARON BJ.Sudden death in young athletes[J].N Engl J Med, 2003, 349 (11) :1064-1075.

[8]DREZNER JA, ROGERS KJ, ZIMMER RR, et al.Use of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at NCAA Division I universities[J].Med Sci Sports Exer, 2005, 37 (9) :1487-1492.

[9]WHITE RD, BUNCH TJ, HANJINS DG.Evolution of a community-wide early defibrillation programme experience over13years using po-lice/fire personnel and paramedics as responders[J].Resuscitation, 2005, 65 (3) :279-283.

上一篇:趸交养老保险下一篇:字英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