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2024-04-29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转动与匀速圆周运动

一、区别

(1)“匀速圆周运动”这个词用于描述质点的运动,或描述物体质心的运动;“匀速转动”这个词用于描述刚体的运动:刚体上每个点绕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①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可以用轨道半径、线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而描述匀速转动不采用这些物理量,因为刚体匀速转动时离转轴远近不等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线速度、加速度各不相等.

二、联系

(1)刚体做匀速转动时,刚体上任意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周期、频率,也称为刚体做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周期、频率.

(2)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由质点指向圆心;刚体绕着跟质心不重合的转轴做匀速转动时,合外力或外力的矢量和由质心指向转轴(质心与转轴重合时合外力为零).②

(3)刚体做匀速转动时,外力对转轴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外力对圆心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①在一些习惯讲法中,“转动”、“转”的含义跟“圆周运动”、“椭圆运动”相同.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不是指“地球上每个点都绕着太阳中心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而是指“地球质心绕着太阳中心(近似)做圆周运动”.

②这一结论来源于质心运动定理.

③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向心力)的作用线过圆心,对圆心的力矩为零.由此可得出外力对圆心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篇2: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

②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难点

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②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

1.瞬时速度的概念

2.初步的极限思想

3.思考、讨论的习惯

4.数学课中对角度大小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实验、展示图片;

讨论、讲授、推理、概括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认识圆周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

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

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图片

(二)新课教学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线速度是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

2.线速度的方向怎样?请说出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3.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说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什么不变?

线速度:

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大小:v=Δl/Δt(分析:当Δt很小时,v即圆周各点的瞬时速度。)

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看砂轮工作视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讨论:

1.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此处的“匀速”是指速度不变吗?

2.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

讨论后,小结如下: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线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匀速”指速率不变

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角速度

看图片,回答问题:(转向角速度学习)

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分析P点和N点,M点和N点哪点运动得更快些?哪点转动得更快些?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质点运动得快与转动得快不是一回事!有必要引入一个表示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转入角速度学习)

下面我们研究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P17-18,思考以下问题:

角速度是怎么定义的?

1.角度的单位是什么?它和通常意义上的单位有何不同?

2.角度的大小是怎么表示的?

3.30°,45°,60°,90°,180°,360°,用弧度作单位该怎么表示?

4.角速度的单位是什么?计算带单位时为什么应写为s-?

5.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什么特点?

1.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大小:ω=Δθ/Δt

单位:rad/s

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2.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问题: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可以怎么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讨论,得出方案:

即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或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看动画,学习周期和转速的概念。

周期与转速

1.周期:

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大小:T=2πr/v=2π/ω

单位:秒(s)

2.转速:n

定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叫转速

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看动画,思考与讨论:

观察电风扇转动,定性比较扇叶上A,B,C,D,E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用数学方法推导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有定量什么关系?v = rω

设物体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在Δt内通过的弧长为Δl,半径转过的角度为θ

由数学知识得Δl = rΔθ

v=Δl/Δt=rΔθ/Δt= rω

关于V=ωr的讨论: 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

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

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

小结: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点击幻灯片)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Δl/Δt=2πr/T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ω=Δθ/Δt=2π/T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ω

观看动画,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两个重要的结论

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同轴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1)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写出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与测量量之间的关系

(3)估算正常行驶的速度

篇3:《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 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 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 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 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 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 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 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 尊重同学的见解, 善于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 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三、教学资源

1.器材:

壁挂式钟, 回力玩具小车, 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 玻璃板, 建筑用黄沙, 乒乓球, 斜面, 刻度尺, 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

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 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 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

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 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 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 巩固所学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 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 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 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 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痕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 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 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 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 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 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五、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 演示, 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 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 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察、对比, 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 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突然松开绳的一端, 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痕迹分布, 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挡, 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 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讨论、实验、交流、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 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 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 玻璃板, 建筑用黄沙,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 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 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环节, 通过观察对比, 建立理想模型, 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 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 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 借助多媒体动画, 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 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案示例

第一环节,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示]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 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 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

[结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言]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观察讨论]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 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

[提出问题]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 (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 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 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

第三环节, 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 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 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 我28天就绕一圈, 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 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v=st单位:m/s (米/秒)

[问题]速度是矢量,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 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 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 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 突然向上抽出钉子, 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痕迹分布。

[结论]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 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 变换不同的挡观察它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问题]怎样描述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角速度定义: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叫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公式:ω=φt单位:rad/s (弧度/秒)

第四环节,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

1.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 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2.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 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3.提供壁挂式钟, 刻度尺, 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算一算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并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钟表各指针的行走特点, 找出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4.提供回力玩具小车, 玻璃板、建筑黄沙, 演示交流, 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 (将沙子倒在玻璃板上, 让快速转动的玩具小车的车轮与沙子接触, 观察车轮边缘沙子飞出的情形)

5.评判地球、月亮快慢之争?

[课堂小结]

篇4: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关键词:直线运动;匀速;误差;计时方法;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19-03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教材安排了探究性实验“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通过探究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来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在过去多年的教学中,我们都认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计时、读数等存在的误差是造成实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笔者对计时方式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探讨,深入地剖析了几种计时方式产生误差的原因,发现课本介绍的实验方法对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存在问题(因为玻璃管竖直放置,气泡的运动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现结合对《匀速直线运动》探究性实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几种计时方式测得实验数据的比较

教材中具体的探究性学习内容要求为:

1.在内径约为1cm、长约为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2.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或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

3.与同组的同学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时间,并记下本组设计的方案。

4.按照设计的方案做一做,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5.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画出s-t图像。

6.总结、交流气泡运动规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正/反)比,运动的速度可以看做是______(改变/不变)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分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对此笼统地归结为实验误差,但没有讲清楚造成误差原因,有时甚至把一些错误性操作也归结为误差。对此,笔者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探析了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为了进行数据对比,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用同种实验器材,对同一个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只改变计时方式。

计时方式一(分段测量法):5名学生为一组(包括第三种计时方式的计时员甲)合作探究,学生甲负责观察玻璃管内气泡的运动情况,并指挥其他四名学生(乙、丙、丁、戊)分别进行计时。当气泡由如图所示位置上升到A位置时发出口令:“计时”,四名计时学生一起按下秒表;当气泡上升到B点时发出口令:“到”,则乙同学按下秒表;当气泡上升到C点时发出口令:“到”,则丙同学按下秒表;依此类推,乙、丙、丁、戊分别记录气泡从A点出发到达B、C、D、E处所需的时间。然后,再重复实验2次。

方式一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计时方式二(记号法):在第一组学生实验的同时,另一名同学“乙”一手持表,一手拿笔,当气泡运动到A处时,甲同学发出口令:“计时”,“乙”同学也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气泡到达B处时,甲发出口令:“到”,“乙”同学用笔在秒表指针处做一记号,依此类推(如图2所示),然后读出时间数据。

计时方式三(直接持续测量法):甲同学观察气泡运动情况并发出口令的同时自己也计时,使用的计时工具为可以连续计时的秒表如图3(或者用学生计算器、手机等),当气泡上升一段距离到达A处时开始计时,到达B、C、D、E处时分别按一下按钮,但眼睛始终观察气泡的运动。

下面任意抽取同一次实验三种不同计时方式的三组数据比较分析:

以数据的平均值为参照线,比较所测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像分析:

由图像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种测量方式测得的时间变化是波动性的。不难猜想,气泡在玻璃管中的上升运动,经过连续相等路程的时间要么相等、要么连续增大或连续减小,即应是线性变化的。由此可见,第一种方式测量的数据与气泡上升运动的规律不符。第二种与第三种测量方式,尤其是第三种测量方式,结果最接近线性变化,最接近气泡上升运动的真实情况。因此,笔者认为,第三种测量时间的方式更适合于本实验。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三种不同测量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呢?第一种方式测得数据之所以波动大,是由于四名计时学生对口令的反应时间不同,造成绝对与相对误差都较大。因为正常人对口令的反应时间为0.15s ~ 0.4s,在第一种测量方式中的第一组数据误差来源于两名同学,即甲同学与乙同学;而后面三组数据与三个同学有关,第二组数据与甲、乙、丙有关;第三组数据与甲、丙、丁有关;第四组数据与甲、丁、戊有关。由于三者的反应时间不同,因而造成了有的数据偏大,有的数据偏小。

第二种测量方式是两名同学之间的配合,一般地讲,两者之间的反应时间差相对而言是较固定的,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而更主要的误差存在于乙同学观察秒表的指针运动并用记号笔在表面做记号的准确度。

第三种计时方式是一个人操作,从观察到大脑支配手按秒表,前后一致,因此,误差最小。

所以,笔者认为,在《匀速直线运动》这个探究实验中,要让实验的误差最小,可使用第三种方式测量时间,更利于学生得出较为精确的结论。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创新。

二、实验中如何让实验最接近匀速运动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验证,气泡在试管中的运动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上面表格三次不同的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在玻管、液体、气泡、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各相同距离,气泡上升运动所用的时间不等呢?

笔者在准备实验阶段偶然发现,同样的装置,同样竖直放置,但在不同的玻璃管中气泡上升的快慢不同。甚至在同一玻管中,不同的气泡上升的快慢也不一样。

在玻管不变、液体不变,都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改变气泡的大小,实验的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气泡越大,上升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上面进行的实验中,各相同距离,气泡越往上所用时间越长的问题了。

笔者认为:由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所处的液体深度越来越小,其所受到的液体压强就越来越小,气泡的体积就越来越大,上升时间也就越来越长。因此,气泡上升起初时是加速,后来逐渐变为减速。

那么,如何确保该实验较能准确的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

第一,在玻璃管内封闭一小气泡,将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桌面上,然后,稍稍抬起试管的另一端,让小气泡在玻璃管中从一段向另一端缓慢移动。这样,避免了气泡在竖直放置的玻管中受液体压强的影响体积发生变化,速度发生变化,减小了实验的误差。从而,使实验结果更能得出匀速的结论。

第二,可以在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将气泡改为一小截圆柱形石蜡,因固体的体积受水的压强变化的影响十分微弱,从而,可以确保石蜡块在注水(或者食用油)的玻璃管中近似地做匀速运动。

篇5: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一、知识要点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 的物理量,v(2)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心 的物理量,

(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绕圆心 的物理量,用周期和频率计算线速度的公式为,用周期和频率计算角速度的公式为.(4)向心加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a,方向指向.(5)向心力:作用效果是产生,其效果只改变线速度的,而不改变线速度的 ;F,方向时刻与运动的方向,它是根据 命名的力.2.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线速度 的圆周运动.(2)特点:线速度的大小,线速度的方向时刻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总是,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 运动.(3)条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由物体受到的 提供,其 不变,方向.二、疑点分析

1.对公式vr的理解 2.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的关系 3.向心力的来源

三、典题互动

例1.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① 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② 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③ 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④ a点和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例2.如图,小物体m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物体的受力情况是()A.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 C.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摩擦力是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例3.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插在桌面上,杆端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如图所示,则杆的上端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

四、随堂演练

1.在粗糙水平木板上放一物块,沿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半径为R,速率vgR,ab为水平直径,cd为竖直直径.设运动中木板始终保持水平,物块相对于木板静止,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物块始终受四个力作用

B.只有在a、b、c、d四点,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才指向圆心 C.从a运动到b,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D.从b运动到a,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2.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

B.球A的角速度一定小于球B的角速度 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篇6: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假设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因为物体作圆周运动时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

上一篇:中四班农家乐活动总结下一篇:评 分 细 则(考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