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经典

2024-04-15

社群营销经典(精选8篇)

篇1:社群营销经典

社群推广复盘总结

主要经营QQ群,微信群。

一、推广目的:

吸粉,资源整合,成员交流学习。

二、实操问题

1发文,发内容,发资源。引导用户进群。

发文贴吧,因为带有广告性质太明显,被删帖封号。贴吧顶帖,发QQ号不行,发图片。

2.蹭热点文章。

今天头条蹭热点评论太频繁,被禁言。微博蹭热,容易沉下去。

3.社群营销。

大家都进了很多先关类型的群,然后发邮件,发信息,效果很差。进群难,群活跃比较低,难找到高质量的群。群主禁止跟群内成员私聊。QQ兴趣部落推广QQ群号违规。附近的人引导小部分。

三、解决办法

主战场转至微信群,通过转发朋友圈,微信群上宣传引流达到吸粉目的。

篇2:社群营销经典

两个实例: 1.小米

小米公司于2010年4月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2010年年底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人。小米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模式,凝聚起粉丝的力量,把小米快速打造成为一个异军突起的品牌。小米的品牌宣言是“为发烧而生”,用发烧友的品质来要求产品,但做出来的产品是要让所有的消费者尖叫,而不是只卖给发烧友。因为聚拢着一批发烧友,小米手机的生态圈不断扩大,小米品牌顺利过渡到其他产品,小米盒子、小米活塞耳机等周边产品不断丰富起来。

基于这些发烧友逐渐形成米粉文化:爆米花奖、同城会、米粉节„„因小米手机而结缘,并将米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就这样,从2011年开始,“米粉”成为异军突起的小米公司产品的狂热爱好者的代名词。

同好

在还没有推出手机之前,小米先做的是MIUI手机系统,运营团队把用户定位于发烧友极客的圈子,根据产品特点,锁定一个小圈子,吸引铁杆粉丝,然后逐步积累并扩大粉丝群体。所以,米粉的聚集同好是手机本身,也结合了情感和价值观。

但是不得不说,随着近几年小米国际化路线的拓展,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很多做法已经与最初不同,当小米逐渐不再“为发烧而生”,米粉也已经有了些许变化。

结构

小米最出色的是对于粉丝聚集平台的精准认识。比如初期主聚集地是论坛,在论坛上米粉参与调研、产品开发、测试、传播、营销、公关等多个环节,同时因为这些活动也使得米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炫耀,让他们被牢牢地黏在论坛上。但论坛的缺陷是太封闭,人群扩展起来太难,因此他们又逐步通过“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等平台,组合扩散知名度。微博的强传播性适合在大范围人群中做快速感染、传播,以及获取新的用户;论坛适合沉淀、持续维护式内容运营,保持已有用户的活跃度;而微信当作一个超级客服平台,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客服,持续与粉丝对话。在推出红米手机的时候,又选择了QQ空间作为合作平台进行产品发布,因为QQ空间在三四线城市有着广大的用户人群,跟红米的用户重合度很高。

智能机大盘增速已经放缓,而米粉群体却又随着自身的成长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社群成员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官方维护的社群还好一点,但毕竟很有限,由购买者自行组成的社群大多还是偏松散,入群无门槛,也疏于管理。

输出

小米拥有更好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与硬件配置、电视、支付、路由器等外围基础设施扩展,不断布局小米生态圈。据说小米产品1/3的改进意见来自于用户,米粉对于产品精品输出也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运营

要说运营“四感”,小米最出色的,第一是“参与感”:

(1)MIUI的开发参与:米粉提出要求,由工程师改进MIUI系统,每周发布。

(2)产品的改进:比如第一批用户在使用工程机的过程中,会把意见反馈给小米的客服,客服再把意见反馈给设计部门,用户的意见可以直接影响产品的设计和性能,使其快速完善。

(3)把整个缺陷管理系统开放到网上,让用户一起来参与维护。另一个就是设置很多的互动形式打造“归属感”:

(1)米粉节:粉丝与媒体云集,引导客户表达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2)爆米花:通过邀请米粉来参加各种交流、公益活动,每场规模在300~500人,有抽奖、游戏、才艺、互动等多个环节,小米联合创始人也会到现场与米粉们一起互动。

(3)《爆米花》杂志:小米社区针对小米手机用户而制作的一本内部刊物,内容涉及相关的文化、小米大事的深度报道、米粉访谈、米粉创意展示以及最新手机玩法等。小米手机用户与米粉可以通过参与小米社区活动得到登上《爆米花》杂志的机会。

(4)同城会:定期根据后台分析每个城市用户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同城会举办的顺序,在论坛上登出宣传帖后用户报名参加,每次活动邀请30 ~ 50 个用户到现场与工程师当面交流。

复制

如今小米通过“硬件+内容”来建立生态的路线是借鉴苹果的做法,但曾经把小米推起来的那一批“为发烧而生”的发烧友,他们形成的粉丝文化的复制与传承就是最大的难题,看得出随着小米销量的提升,手机定位也在改变,用发烧做主题复制发烧友已经不现实。小米也在探索通过线下“小米之家”旗舰店服务建立新的社群模式。

2.秋叶

秋叶团队是致力于在线教育的一个互联网社群,主要受众为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目前课程学员超2万人,主推《和秋叶一起学PPT》《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和阿文一起学信息图表》等课程。

秋叶的社群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69人组成的核心群,各有擅长的领域,在一起经常能碰出很多绝妙的创意或想法,基于互联网众包协作开发课程,做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写累计下载量过百万次的电子书„„

第二部分为PPT爱好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课程学员,还有很多喜欢读书、喜欢新媒体、喜欢分享的年轻人。通过秋叶老师和核心群不断推出新课程、新活动,鼓励大家一起动手,总结、分享,以吸引越来越多爱学习的年轻人加入。秋叶社群和金山、美的、万达等企业合作品牌活动#一页纸大赛#,#群殴PPT#,和各主流出版社合作# 读书笔记PPT#,影响力日渐趋大。

同好

秋叶PPT社群成员最初是以PPT爱好者为发轫端,在秋叶的引导、发现、培养之下又聚集了一批爱阅读、爱思考、爱学习、爱分享的核心群体。由于PPT这个工具的小众化,决定了这个“同好”下社群的规模与影响力都是有限的,目前秋叶PPT也在努力和阅读结合,和职场技能结合,扩大社群受众面。

结构

要入群,买课程就是门票,想升级到核心群,就多努力学习展示优秀的作品。不同用途的群所设置的管理结构不同,学员群管理模式是金字塔结构,平时禁言,而核心群是环形结构,极度活跃。

平台主阵地是QQ群,目前学员QQ群有2000人的6个,1500人的1个,1000人的1个,根据购买课程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秋叶的学员群功能,一是答疑服务,二是定期分享,秋叶在其中会筛选出优秀的人才纳入核心团队,进行培养。

秋叶PPT在“结构”这个元素中最强的是组织规范。入群编号制度,禁言制度等。

输出

核心人物的输出主要还是优质课程的不断开发与升级,周五定期有群内干货分享,微信上免费3分钟教程,经常送书鼓励学员动手做读书笔记PPT,让学员赚回学费等。

那么群员输出有什么呢?在秋叶主导、群员分工协作的情况下:

他们一起做成了PPT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他们一起写出了年销量破10万册的系列纸质书籍、单期下载量破20万的电子书;他们一起开发出付费学员人数破20000人的在线课程„„

但由于PPT的小众,决定了影响力边界。

运营

仪式感:学员购买课程,取得入群资格后,会获得个人编号,有公告和禁言。

参与感:购买课程,自由完成课程内布置的作业,发微博、老师点评。还有品牌活动#群殴PPT#,#一页纸大赛#,参与后获得奖品,影响力越来越大。

组织感:怎么做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微信号?怎么一起写书?怎么一起开发课程?这样的“大事”,秋叶会根据核心群成员各自擅长的领域给予分工,虽然群员都来自天南地北,但是通过网络分工协作,每天交流创意和进度,比如销量高歌猛进的《说服力3》,就是十多个成员每人负责20页左右在极短时间内配合完成的。平时做推广,成员自行组织接龙转发,自运行力和凝聚力很强。

归属感:组织过多次线下活动P友会,增进成员对社群的归属感。

复制

首先课程破百万元的销售额,不缺钱;学员破2万,核心团队69人末位淘汰,不缺人;经常有和各大企业合作的机会,不缺影响力。

秋叶团队的核心文化就是:玩耍起来无节操,认真起来无人敌——玩的同时把活儿干好,还能挣到钱。

以学员群为核心分化出很多不以秋叶为中心的变种社群,比如邓稳的群殴PPT群、秦阳的秦友团群、阿文的信息图表群、油杀臭干的信息图群等,多点开花。

篇3:浅析茶叶社群营销及策略研究

1.1 茶叶营销现状

在市场经济中, 随着市场的变化, 营销观念也不断改进, 茶叶企业的营销理念也与时俱进, 先后应用了关系营销, 文化营销以及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各种营销手段。当前, 茶叶营销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营销范围不断扩大。茶叶营销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 名优茶叶的消费主体从当地向周边辐射。茶叶产品类型日益丰富, 从传统的茶饮向功能、保健、药用等多方面拓展。在消费群体的结构上, 呈现年轻化。二是营销方式不断创新。从原来的大众营销向差异化营销发展, 由单向社群营销向互动市场营销发展, 原来单一的促销方式已不再适用, 向整合式营销发展。三是营销过程中, 信息的不对称。茶叶企业缺乏规范的定价标准, 销售终端拥有定价的主动权, 定价的主观性、随意性和波动性太强。四是茶叶企业在社群营销过程中, 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意识薄弱, 仅对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交易信息进行简单的记录和保存, 没有结合自己的营销目标建立系统, 缺乏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发展策略、交易习惯的分析和对策。五是茶叶营销方式同质化现象严重, 发现其它茶叶品牌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发展态势好, 争相模仿。同质化已经成为制约茶叶行业发展的怪圈, 导致茶叶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缺乏创新与互补。六是茶叶企业在营销过程中, 主要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忽视消费者的需求, 造成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缺乏对客户的诉求做出判断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指导方案。

1.2 存在问题

在全球茶叶消费日益扩大的今天, 传统营销尚未实现与现代营销的有效接轨。茶叶营销理念及模式的滞后严重影响中国茶叶的整体发展, 其主要的存在问题有:一是缺乏先进营销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二是茶叶营销策略单一、模式单调、同质化严重;三是茶叶企业缺少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反思以及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

2 关于社群营销

2.1 社群及其特征

社群这一由企业、消费者和相关利益者构成的群体, 在这个群体里, 群体成员间存在着群体结构和规范, 成员在群体内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成员之间会进行互动且彼此依赖。它是由成员对某一特定品牌的兴趣维系的, 它是相对稳定且具有商业性和运作性的社群, 具有共同意识、归属感和责任感, 需要通过成员间互动维系的社会关系群体。

2.2 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主要包括社群顾客价值营销、社群互动仪式营销以及社群消费体验营销三个层次。

一是社群顾客价值营销。该营销方式认为顾客价值是消费者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支出, 是精准可测的;顾客价值是消费者付出成本与所获效用感知之间的权衡, 即消费者追求的是既定成本下的最大效用;同时消费者主观意识更注重体验式的感受, 顾客价值不仅包含了企业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 并且应包括消费者与消费者,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是社群互动仪式营销。该营销认为互动仪式的参与者会相互传达关注焦点的信息, 进而形成统一的意识。共享的情感状态即互动仪式参与者之间的情感连带, 参与者彼此之间的关注焦点以及共享的情绪、感情的状态是互动仪式组成要素的重要部分, 它们是决定仪式成功的关键。

三是社群消费体验营销。该营销从哲学角度分析认为, 体验是一种主体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建构方式, 强调人的主观认知在认识事物中的重要作用。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 体验是人们在参与事件的过程中, 将五官感受到的刺激经由脑加工后引发的系列心理反应。体验依据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成低程度的感官体验和高程度的高峰体验两种, 感官体验是五官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而高峰体验则是对感官体验的升华。另外从营销角度分析, 消费体验是消费的过程及消费过程带给消费者的美好感觉或难忘的经历。

3 茶叶社群营销的影响因素

影响茶叶社群营销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品牌因素、文化因素、促销因素及公共关系因素等。

3.1 品牌因素

品牌关系到茶叶企业社群营销定位、品牌特色、品牌推广、品牌管理等。一是做到充分了解自己品牌, 结合市场特点, 把市场与自身茶品牌综合起来去获取定位成功。二是做到突出品牌特色, 包括包装的特色, 形象的特色, 品牌名字的特色, 形象代言人的特色, 以及品牌的意义等内容。由于品牌特色能够直接直观的表达自己的茶品牌。三是做到大力宣传积极推广。用各种各样的广告营销手段, 把品牌推广到目标市场, 让更多的消费者认知品牌。四是加强品牌内涵管理。深度挖掘和扩大品牌效应, 通过品牌的正确管理使得品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还能维持品牌形象, 确保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3.2 文化因素

茶叶有价, 文化无价。消费者愿意支付茶叶的价格有一定的标准和底线, 但是, 加入文化元素的茶产品, 消费者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并且只要是对味的, 没有心理底价。茶叶价值包含消费者心理体验价值, 消费者购买茶叶, 不仅关注茶叶的价格, 更加关注体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与优雅的品茗环境, 身心愉悦。

3.3 促销因素

茶叶社群营销的促销策略指利用广告、营销人员的推销等手段, 给消费者传递茶叶信息, 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 从而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创意的, 引人深思的, 让人过目不忘的广告信息, 让人记住品牌, 记住产品。通过滚动式的播放, 醒目的广告灯, 潜移默化的把产品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来。茶叶社群营销的促销策略实质上很好的扩大了茶叶品牌与产品的知名度, 消费者一旦认可品牌, 就会带来连锁的消费, 成为忠实客户。

3.4 公共关系因素

茶叶社群营销的公共关系策略是指依靠政府搭建平台, 对区域品牌进行宣传, 通过各种大型的茶事活动, 增加公众对茶叶和品牌的认识和喜爱, 从而促进区域茶叶品牌的树立和茶叶销售的形成。茶企要独立完成大力度的宣传, 资金有限, 力量有限, 依靠政府的营销平台, 茶企专业专心做好产品, 更容易成功。

4 茶叶社群营销的策略研究

4.1 茶叶社群营销的产品与服务策略

产品与服务策略是连接茶叶产品和茶叶消费者的纽带, 是茶叶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互动环节, 加强沟通, 让茶叶企业了解到茶叶消费者在此过程中的感受, 使顾客成为营销中的主动参与者, 从而及时获得有效信息满足茶叶消费者的期望。在茶叶社群营销中, 制定产品与服务策略不仅是推销产品的过程, 更是一个不断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顾客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实现追求自我的需求。企业要在这项策略中取得成功, 就要在产品设计与包装等各个方面渗入社群营销的理念, 并关注和把握满足这一产品需求的未来发展变化。通过互动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交流, 把消费者个性化价值观念植入产品之中, 提升产品的内涵和外延, 提升企业的产品营销价值。利用社群营销提升产品功能的核心就是让消费者能够把产品看做是实现他们需求的途径, 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企业努力通过品牌社群营销来挖掘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把它充分利用, 从而增强产品或服务的个性价值和含量。

4.2 茶叶社群营销的价格策略

茶叶企业在价格定位上, 通常以高于产品的成本价格为基础, 综合考虑产品的包装, 销售环境等因素, 评估顾客可以接受的价格。但是这种定价是单向的, 没有调查与分析为前提的, 忽视顾客愿意支付的心理价格。茶叶社群营销的价格策略, 充分考虑与顾客的互动环节, 在营销中加入体验环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 对熟悉的产品有可衡量的心理价位, 但是对于体验带来的满足感, 更愿意支付高额价格。茶叶社群营销的价格应该考虑茶叶产品成本和体验价值等方面的综合价值。

4.3 茶叶社群营销的促销策略

茶叶社群营销的促销策略主要是在促销过程中设计各种情感体验, 拓展促销的空间, 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忠诚的情感桥梁,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触动消费者情感的广告, 推销人员周到细致的服务等手段向目标市场传递产品信息。通过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来启发、推动和创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说服消费者购买有情感寄托的产品。消费者接受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在这个过程中, 消费者所承载者的某种文化或精神因素也影响着他对产品和服务的感性认同。广告策略可以根据消费对象在策划中凸显产品与追求个性的关系。将企业日积月累沉淀出来的企业形象转化为凝聚茶叶消费者情感的源泉。从而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为茶叶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

现今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 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产品的功能性价值, 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能实现其追求自在、实现自我的诉求, 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去寻求相关的信息、社会和体验价值。茶叶社群营销, 以社群的共同意识和责任感为依据, 满足消费者获得阶梯式的荣誉, 追求、成就自我。在营销中, 通过产品与服务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达到更好的营销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金立印.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行为倾向的影响[J].管理科学, 2002 (4) .

[3]余悦.中国茶文化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 2005 (04) .

[4]杨江帆, 吴声怡, 谢向英.茶叶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07) .

[5]吴声怡, 谢向英.企业文化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6]谢向英.茶业品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3) .

[7]珍妮佛艾克&安迪史密斯.蜻蜓效应:最新社群营销致胜策略[M].新北:经济日报, 2011.

篇4:社群营销经典

作为创意年会“中国孤独者粘会” 的升级版,此次峰会又是企业家、营销界人士的一场社群盛会及一次孤独狂欢。

“移动互联时代,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做不好社群。说一万遍,不如实实在在干一遍,因而我们提出在青岛干一场有创意的社群营销峰会,做一个以‘干’为宗旨的社群,并在青岛来一次500人的社群狂欢。”717社群营销峰会主席王成莹说。

仅一个月时间,这场由营销创新联盟、孤独者联盟、智诚灵动品牌营销机构、掌控传媒等机构联合发起的营销峰会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引发近500人一起探讨、一起创新、一起实践社群营销。

他们是怎么干出来的?

移动互联技术深刻改变了人际关系与链接方式,魅力人格体、粉丝经济、参与感、协同、场景、链接等成为重要的时代标签。

有着强烈社交色彩的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调性、情怀、情感、文化、价值观,形成了一个个既开放又封闭的圈子,这就是现今火热的“社群”。在此背景下,品牌应如何与顾客重构“链接、价值和关系”,如何融入社群中,甚至打造忠实拥趸?“717社群营销峰会”进行了一次从无到有的实践与探索。

6月上旬,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旨在探索社群营销新玩法的“717社群营销峰会”正式启动。该活动由营销创新联盟、孤独者联盟、青岛智诚灵动品牌营销机构、青岛掌控传媒、青岛龙腾世纪广告、得一堂、山东绿树文化传媒、梦部落、太阳雨集团、橡胶谷集团等机构联合发起。

短短一周时间,717社群微信群的人数便达到了500人。群成员涵盖企业家、创业家,负责品牌、营销、传播的企业高管,智业服务机构高管,媒体和新媒体专家,移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等精英群体。

众筹模式解决成本难题

社群运营离不开充满创意和激情的策划团队。在717微信群成员增加的同时,717社群营销峰会主席王成莹召集一群热爱社群营销、对网时代品牌营销有想法的好友,在书香萦绕的青岛得一堂开了一次碰头会。经过数次交流,717社群的宗旨最终被定位为“干”。

717社群营销峰会组委会也随即成立,峰会主席王成莹给自己取名“一干先生”,他说,做干群的群主,就要一马当先带头干。组委会还聚集了一批有创意的年轻人,他们负责提供好玩的创意并让它们在社群经营中落地。

经营社群需要很高的成本:人力资源,时间成本,线下活动经费等。起初,组委会对成本有些犯难,但问题很快便得到了解决。

“玩社群,就要玩儿点新鲜的。”组委会决定通过众筹的方式来解决成本问题——社群的内容创意与执行,平台的整合与资源配置,线下的费用与设备供应,都通过众筹来实现。

在探讨社群议题的过程中,组委会举行了数次创意茶话会,很多想法在玻璃杯互相碰撞的脆响中灵光闪现。好玩——这是717社群的成员表达过的相同感受。这是一次全新的社群实验,也是青岛及山东地区最新鲜和与众不同的峰会。

717社群众筹倡议发出后,众多群友纷纷为社群供献力量,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提供媒体传播平台,提供赞助礼品……海信电器和国美电器等一线品牌大咖也加入到众筹队伍中,为峰会提供了价值数万元的拍卖产品。山东广播电视台青岛办事处主任牛犇更是慷慨捐赠了出自民间篆刻家马昭璞先生之手的《吉祥如意经》,通过拍卖来众筹活动经费。

活动的场地、设备、物资、经费等,在峰会召开前全部筹集到位。在实践社群新玩法的共同价值目标引领下,717社群营销峰会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水到渠成地众筹成功。

社群不仅要有料,更要好玩。为了把717社群办成一个有料又有趣的群,在经历数次讨论并收集群友的反馈后,717社群在诸多层面进行了创新,定位了几个特点:

1、“360度全接触社群”

活动本身就是一次社群体验,所有参与者一起实践社群营销“四步骤”:社群定位,建群,运营,评估精进。

2、“社群精英圈层互动”

集聚500名企业家和品牌营销精英,他们骨子里“孤独”,但热衷于移动互联品牌营销,以线上社群为平台,实践和体验——知识学习、人脉建构、社会地位、休闲娱乐。

3、“共享干货、平台、资源”

社群营销的新思维、新玩法(众筹、打赏、二维码、红包等),都是干货,企业、媒体、新媒体、智业公司、高校研究机构,平台、资源交互激荡。

篇5:微信社群整合营销方案

一、整合的必要性:

当前**的和微信社群太多、太散、太乱,各社群之间成员重复,缺乏科学分类和合理管控,社群建设目的不明,运营不良,没有沾性,无法转化与实现价值。为解决社群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充分运用资源,合理使用人力,明确建群目的,提高社群社会与经济效益,整合是在必然!

二、参与整合的对象

微信***、***帮、****群、***团队、*****群等220个

三、整合的基本做法

1、组建一个团队:成立社群整合委员会,由各群群主及其主要成员组成,具体研究、实施整合的方案

2、统一一个品牌:打破当前群名不一,五花八门的现状,统一设置一个大群,进行科学命名。统一品牌形象,塑造吉安最大商业社群。

3、树立一个目标:以建设全****最大最完善最富有商业资源的社群为终极目标,打造本土互联网威信架构的商业帝国。

4、培植一种理念:同道、同利、同好,确立微信这一商业平台,构筑新型商业业态。

5、完善一套运营机制:在建群、吸粉、养粉、促粉、变现等各个环节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规范,培养造就一支专业运营队伍。

四、整合的时间计划 1、20**年一季度完成整合与股份改造 2、20**年二季度完成运营团队打造与初步社群构建 3、20**年三季度实施正式社群运营 4、20**年四季度体现社群社会与经济效益

五、整合后基本运营思路

1、实现社群的按功能分类:明确定义我们整合的目的在于商业化运作,终极目的是为了赚钱。

2、社群按功能定位可以划分为:产品商户群、企业管理群、服务商户群、职业群、爱好群、专门消费者群等。

3、通过建立微信商学院,培训造就一批专业性强的群主和群秘,担负起社群的构建与运维职责。

4、对社群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股份制顶层设计,从利益机制上解决投入和参与积极性的问题。

5、整理公司化运营,具体群可以团队运营。群与群之间展开竞赛和商业活动PK。

6、公司总部建立战略管理、运营督导、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四个指导、协调和监督部门,分工协作做好各个社群的管理和运营。

7、制定全面可行的整体运营规划,尤其是商业化运作规划,初步确定主要商业运作的产品为农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两大类。

8、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有钱的出钱,有力地出力,有资源的贡献资源。投入与风险相匹配。

六、整合后社群发展目标

1、社群发展数量:20**年300个,平均每个300人,培植有效粉丝3万人以上。20**年500个,平均每个400人,培植有效粉丝6万左右。20**年500个,平均每个400人以上,培植粉丝10万以上。

2、社群活动数量:平均每年每个社群活动数不低于6次,整体活动不少于3次。活动支持企业和个人不低于200家、人。

3、商业收益:第一年确保每个社群每人消费200元,总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第二年确保每人消费500元,总营业额达到3000万元。第三年确保每人消费600元,总营业额达到6000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第一年股份筹资完成200万元,建设10人专职团队。人力开支每年60万元,运营费用40万元,共计100万元。商业收益按20%毛利率计算,获利100万元。各种商业活动赞助和广告收益20万元,激励群主和群秘。基本上收支平衡,没有分红收益。

2、第二年专职团队人数增加到20人。人力开支每年120万元,运营费用80万元,共计200万元。商业收益按15%毛利率计算,获利450万元。各种商业活动赞助和广告收益50万元,激励群主和群秘。收支相抵盈余超过200万元,股东可以实现100%回报。考虑到发展需要分红50%。

3、第三年专职团队人数增加到30人。人力开支每年180万元,运营费用120万元,共计300万元。商业收益按15%毛利率计算,获利900万元。各种商业活动赞助和广告收益100万元,激励群主和群秘。收支相抵盈余超过600万元,股东可以实现每一元原始股分红3元。全部收回投资,并获取回报200%。

八、风险分析

1、股份筹资风险:需要股东有足够认识并坚定承担,主要是原始资金能否顺利筹集到位。

2、社群运营风险:能否建立精干有效的运营团队,并卓越有效的工作,计划目标都得以完成,非要得以有效控制。

3、产品收益风险:选择时机和质量保障,毛利率保障,销售额保障

4、群员有效性风险:取决于第二项风险的控制。

5、政策法律风险:不遇到国家政策和法律问题的意外冲击。

篇6:社群营销经典

社群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从产品、组织、渠道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对白酒行业同样如此,本文以白酒营销专家多年的从业经验及白酒社群营销的实践出发,从四个维度指出白酒社群营销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重新定义白酒产品消费的新标准

2012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微信工具的使用,消费者对各行业的知识获取更加容易,白酒行业也不例外,虽然电商的销售量占比不大,但是增长速度惊人,更为关键的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之前,会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一步了解之后再做出购买决定。这就说明了消费者认识升级,如果厂家再按照原来的思维与目前的消费者沟通,将会变的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酒厂的思维要顺应时代发展。我们必须根据时代推出高标准的产品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有些酒厂也推出了所谓的互联网白酒,漂流瓶、三人炫等,从目前来看几乎是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白酒营销策划专家指出,以上产品的问题就在于,在互联网时代里,还在用传统方式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其结果早已定局。那么互联网时代白酒产品的新标准应该怎么来衡量?白酒营销策划专家通过服务的几家白酒企业提炼出一好二高的新标准,一好就是好品质,比如酱香型白酒原来大家只是说酱香型白酒品质好,其实酱香型白酒级别也有很多种,大曲酱香、麸曲酱香、碎沙酒、翻沙酒和窜香酒等,现在随着白酒厂家借助互联网推广,很多酱香白酒的消费者就知道了什么样的酱香型白酒才是好酒,如果我们一说五年大曲酱香,消费者立即就会想到和飞天茅台是同一标准的酒水。无形之中加速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消费者一下子就明白了产品标准。二高指的是高价值和高颜值,高价值就是让消费者感觉有档次、有面子,满足白酒消费的社交需要,因此我们要把品牌的价值感塑造放在首位,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自己的酒质比较好,但消费者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喝茅台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因为茅台是国酒,占据中国白酒第一的位置,并非是因为酱香型去消费,因此我们要打造成品牌,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因为品牌而选择了我们的产品,从而推动酱香型白酒的发展。通过白酒历史来看,无论郎酒过去比附茅台的姊妹酒还是现在金沙的贵州二茅台,其价值感超过了产品本身,销售量逐年上升。高颜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谁能研发健康、环保而又颜值较高的包装,谁就能抓住新势力圈层的消费力量。这点显然洋河梦之蓝走在了前头。从别的行业来看,消费者会对产品产生审美疲劳,只有在原产品基础上不断的对产品包装升级迭代,才会达到消费者的新标准。

(二)白酒社群的组织变革

今天的白酒营销组织变革与中国军队的组织改革颇为相似,原来中国军队陆军比较强大,现在仅仅靠陆军很难适应打赢现代化战争,中国军队根据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进行了组织变革,形成了海陆空一体化,还能打大仗打硬仗。现代白酒营销策划也是如此,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现代白酒营销策划的认识,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站在产业的高度,运用系统思维,对现代白酒营销的点、线、面以及各要素统筹规划,以便集中优势资源,利用现在科技手段实现目标,组织变革要保证高层核心思想理念到基层运用要有系统的方法论,高层思想先进性与一线市场实践相结合,从而保证有效落地。其次要保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有效配合,权责利的关联性,最后要具备可操作性,实践性强,简单有效具体化,一个优秀的社群组织要形成后台硬、前端精、地方强的组织架构,华为提出的“班长战略”很好的诠释了现代化营销组织变革。白酒社群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顶层设计比较高大上,但是本土化困难重重,基层配置严重不足,无法保障社群营销思想有效落地。

(三)推广突破五个圈层

在社群区域推广过程中发现,白酒社群推广与传统营销思路基本一致,但推广方式千差万别;传统营销是用小盘带动大盘,社群推广要审时度势,在碎片化时代,要形成对圈层的突破力量,只要在一个市场按照运营逻辑步步为营,从做加法到乘法最后到爆发,从而实现区域市场的引爆。具体运营步骤如下:

(1)新势力圈的权威认证

此圈层是当地最为活跃而且最具健康消费理念的圈层,他们富有个性却不张扬,具备实力同情弱小,思想新潮观念领先,既认同品牌又有自己的判断力,价值性与实用性兼顾,是当地新势力圈层的引领者。如果得到此圈层的认同,很快就会在新常态环境下的当地圈内流行,制造出有势能的口碑,形成圈内扩散效应。对这个圈内推广我们要系统推广,首先是社群理念和价值观,其次是对团队的认同,最后是超值的产品与极致体验。我们对该圈层的落地工作为以下四点:文化认同、产品鉴评、圈层认知、消费引领。只要对社群倡导的文化认同,再接受产品就比较容易,从而推动产品在圈层的品鉴和评价,扩大对周边人群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制造势能引领消费。

(2)亲友圈的持续推动

由于亲友圈属于比较强的关系,在粉丝运营中属于铁粉,因为信任度高,即使没有利益,也会基于亲友关系极力推动。而且中国人历来消费都有找熟人的习惯。所以亲友圈转化率比较高,既是消费者又是推广者。是产品短期冲量的最佳选择圈层。对亲友圈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扩大圈层、快速发动、情感连接、亲友联盟。因为是强关系,扩大圈层比较容易,但是需要快速发动,从而用感情连接起来,超越亲友的关系,建立亲友联盟,同时也可以帮助亲友扩大人脉圈和社交红利。

(3)传播圈的快真互动

传播圈一般是指从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从业者。这个圈子虽然不是单一品牌的消费力量,但是他们接触人脉广和圈内传播多,是口碑放大的助推圈层。通过与传播圈的接触和打交道,发现了新媒体具备快的优势和传播媒体公信度高的特点。所以在运用这个圈层时,借用新媒体圈层的快速传播制造流行和传播媒体证明其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从而形成快真互动,在区域市场放大传播价值。对这个圈层主要工作就是:内容真实、快速传播、形成卖点、成为价值,互联网时代拒绝内容胡编乱造和忽悠消费者,要传播真诚和真实的内容,让消费者相信,要在卖点上形成高密度的传播和推广,把卖点传播成消费者的价值理念。

(4)大众圈的价值认同

大众圈虽然不是产品的消费主力军,但是白酒具有象征性消费意义的特点,基本上就是消费者给别人看的,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奢侈品,群众基础尤为重要。我们在大众圈的主要工作:制造流行、保持超值、与时俱进、回报大众。一个产品要在当地市场保持新鲜感就要不停的引领消费趋势,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起来,多做有益于当地群众的公益活动,在消费者心智中增加品牌美誉度,让产品在当地长盛不衰。

(5)商业圈的合作共赢 社群要从当地的粉丝、合伙人以及经营者要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基础,做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从而让每个经营者都成为其品牌的区域代言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利益为本、关系稳定、理利兼顾、战略伙伴。商业的核心是利益,只有这样关系才会稳定。当利益和理念出现冲突时,要及时帮助修正,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当地市场经营才能不断超越。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墨子早就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理念,社群成员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按照以上运营逻辑和社群营销规律,分步实施,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社群才能健康发展。

(四)场景是产品的连接空间。

场景的出现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生活方式的认可和体验美学的追求,消费者不再是简单的去消费一瓶酒,而是与谁消费、在哪消费的产品体验和空间享受已成为众多品牌满足消费者时代追求的有力武器。因此场景功能化是社群加速壮大的核武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体验即享受,白酒是超强体验与高度连接的情感消费品。不同的场所给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因此场景体验性能是粉丝品鉴、聚粉的活动空间。

(2)体验即分享,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的追求并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的习惯。一个好的产品和体验场景自带流量,可以制造流行带来流量的新入口。

(3)场景即跨界,场景可以形成圈子的聚集地,从而获得消费者快速认知、认同和认购,减少中间环节,增强信任度和参与感。(3)场景即转化,由于场景增加了文化氛围和瞬间感染力,又可以形成人脉圈和获取社交带来的红利,再加上是强关系社交,转化率非常高,在此提醒一点,圈子先从小处入手,先精准再放大。千万不要只追求量不求质,让不对等的人混入圈子,失去信任感,让前期付出付之东流。

篇7:社群营销经典

自从直播兴起后,直播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也悄然兴起。眼看朋友圈里,微博里每天被各种吃的、穿的、用的霸占,眼看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的“沦陷”为代理商,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是网红的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下现在几乎已经达到了人人谈直播,人人做直播的程度。

现在随着群体的快速扩展,管理者们发现以现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跟上群体扩张的脚步,急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直播的发展。俗话说“方法总比问题多”,人们充分发挥人类最强的大脑,经过不断的研究,终于具有多群直播功能的一起学堂“一多群直播工具”(qctt8812)诞生了。听到小助手这个字眼,瞬间有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有木有?这个新奇的家伙到底能不能解决众多管理者的问题呢?就让咱们一起来揭晓吧!

一起学堂研发的多群直播工具是基于直播群实现同步直播功能,它用技术手段实现了多个直播 群语音直播(包括图片,文字,语音,链接等)。万群直播工具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社群组织者开设微课堂的难题,成为上千万群主直播专属通道。多群同步直播就是将你在一个群里说的语音、图片、文字等同步到其他几

十、几百、几千个群里,突破语音不能被转发的限制,解决了直播群讲座用户覆盖量的难题。它相当于在各个孤立的直播群之间建立了一座中央广播站,能够让微课程内容最大程度地分享出去。

多群直播作用:

1.多群直播适用于各种以微信群展开的营销活动,比如微商、在线培训、直销、保险、淘客等,是实现社群内最快速高效的传播捷径。

2.多群直播具备强大的直播功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全球同步直播,支持千万人同步在线,无限放大传播的覆盖范围,扩大传播影响力;

3.多群直播具备全网最先进的技术:一起学堂是国内最大最专业的多群直播服务平台,有高超的技术水平作支撑,真正实现不限群数,不限时长的流畅传播;

4.多群直播具备全网最简易的直播操作:一起学堂依微信而生,所有操作全部在微信上实现,无需切换平台,更有自主化直播部署功能—“群主招募”,多渠道增加直播群数,扩大直播规模;

5.多群直播支持跨群实时互动、在线同步:微信群直播过程中,主讲人通过“问答讨论”功能,直接跟成员互动,任一群的成员都可以向主讲人提问,主讲人挑选回答的问题也会同步至所有群;

6.多群直播具备个性化专属直播空间:一起学堂“直播间”,专属直播空间,方便操作者管理直播课程,所有直播课程自动沉淀在直播间,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修改、使用课程;

多群直播原理:

多群直播能实现,主要是依靠个性化、自动化、专业化的直播机器人系统。实现原理其实就是在使用多群直播工具的时候,您需要加机器人(提供的一个微信号)为好友,然后把机器人拉到您要直播的所有群里面。将机器人拉进微信群后,设置主讲群(讲师讲课的群),设置主讲人(讲课的老师,可设置多个),就可以开始直播,讲课的内容便会同步出现在所有指定的微信群里。从而实现了,讲师只需在一个微信群讲课,其内容就可以同步到其它指定的微信群,做到多群同步直播。

多群直播操作:

操作流程很简单,有微信号即可操作,可以分为三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关注“一起学堂UC”,并在公众号上预约直播群数;(直播群有多少就购买多少,群数越多价格越优)

第二:下单成功后,会提供调度号(直播机器人)二维码,添加为好友,并将调度号拉进所有要直播的群里;

第三:机器人进群后,设置主群、设置主讲人,在讲课前,主讲人发起开始直播即可。

篇8:谈数字社群时代的品牌营销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群居。随着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堆砌,人们开始走向公园、茶馆、咖啡馆等一切公众场合,尽情娱乐并分享各自的生活。因此,那时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多大,他的社群就有多大。

进入20世纪,各种媒介方式开始产生,所有的人们围坐在收音机、电视面前接收信息和娱乐,从而连成了一个庞大的泛社群。这是一个以媒介为中心的社群时代,受众一股脑儿地接受媒体、广告抛出的所有讯息。

如今,网络数字技术正在颠覆这样单向选择的生活,散布在世界各处的人们通过网络实现互通,并经由各色媒介紧紧连成一体,或者说连成了一个全球数字社群,他们通过分享共同做出选择。因此,数字社群就是数字技术得到较充分发展以后,人们的一种新的互联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人与人通过因特网来进行信息交流、商品交换等活动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数字关系。根据Tribal DDB的调查数据,如今全球1/3以上的人都能接触到无线技术,不管是手机还是因特网。目前有超过80%的学生和80%的专业人士都在使用社交网络,他们中40%的人每周至少在社交网站发一次帖子,不得不承认数字社群时代已经到来。

二、数字社群时代的品牌营销

在这样的一股潮流作为背景的时下,企业的营销推广无疑面临着重大变革。过去,企业广告的传播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通过大众传媒向坐在电视机前或在网上冲浪的人们宣传产品,期待其中一部分人可能会因此购买他们的产品。而现在,企业营销得实现与消费者社群的双向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会在内部共享资源,传播迅速并具有带动性的社群。

数字社群时代,每个品牌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品牌社群,即品牌的消费者及大量对品牌感兴趣但没有消费这一品牌的利益相关者(Koenig,2002),并且要为社群的成员们提供应有的服务和制造属于社群成员独有的优越感。具体来说,数字社群时代品牌营销需把握的重点可以归结如下:

(一)让品牌代表一种社群精神。

品牌社群的社群精神被认为是已经渗透到社群文化和历史中的一种传统(Shau&Muniz,2002)。当哈雷摩托成功了代表放浪不羁的品牌特质和社群文化,那么想拥有这种特质或崇尚这种精神的人们便会蜂拥而至,成为品牌忠诚的支持者,并加深这种精神在消费者脑中的印象。

(二)让品牌社群产生一种归属感。

在品牌营销中建立其社群成员同品牌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建立起同其他成员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很多人感觉在品牌社群中他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认识其他人,即使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成为Nike+系列球鞋的拥有者,可以将自动传送到ipod里的个人运动信息进行实时分享,全球热爱运动的人们都能看到,特别是就在我们附近运动的人们,也许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共同设计下一次的运动计划。

(三)让品牌社群拥有一种特权。

这样的特权包括让社群成员获得有关产品的所有知识和支持服务,甚至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当中来。比如成为Dell品牌社群的一员可以有权决定Dell下一条产品线上的电脑会装什么系统;在某品牌化妆的网上论坛中,我们可以轻易地提出自己不清楚的护肤品使用步骤问题,因为我们知道那里定有熟知的美容护肤达人,我们确信在那里品牌社群成员们有着同一个信念——变得更加美丽。

三、数字社群时代品牌营销的困境及解决

(一)营销效果困境。

社群营销时代的到来,对于营销人员们来说,面临的困境之一是越来越多的顾客已经不想只是为他们付出的努力付费,比如可口可乐就是一家已经开始对所有广告公司都按业绩付费的大型广告商。

那么如何做到用较小的精力和投入实现好的营销效果呢?首先,要优化我们的营销计划,利用网络社群营销改善营销效果,变泛大众营销为精准营销,比如选择在社交媒体上投放精准广告。如图1所示,2010年美国已有45.0%的市场营销人员将社交网站作为未来投放广告的最优先选择平台,41.8%的被调查者将它作为优先选择,11.0%为次要选择,而不选择的比例只有2.3%;其次,重视营销效果的测量。要建立起更为精确、有效的营销效果评估系统,对营销效果进行监测。(见图1)

(二)用户个人隐私问题。

在全球营销的变革时期,营销效果得到不断提升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品牌营销精准化和用户个人隐私公开化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时下的微博关键字投放,自动弹出式的广告等营销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侵犯着互联网用户的个人隐私,甚至不少网站将个人资料进行买卖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急需业内人士加强自律,遵守道德守则,同时如果对比国外,欧美不少国家都已出台各自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条例保护互联网中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而我国尚未出现相关法律条例,这给了不少企业以可乘之机。

四、未来的品牌营销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正在数字世界极速扩大的新兴群体,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字社群成员的行为事实上遵循着许多人类简单而普遍的规则。比如社群成员们在一起分享各自喜欢的东西,同时,或许还有自己糟糕的经历;寻找与自己志气相投的成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帮助成员解决难题;若是肯定了一个拥有特定品质的品牌成员们便会对它趋之若鹜……如此种种,使得社群内部的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社群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壮大。

从一个更大的范围看,人类社会的这种变化不只是数字技术,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变革的过程,被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所分隔的人与人,找到了另一个平台快乐地与人分享自己,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全球信息世界。

近几年很流行的一个名词就是新媒体,但其实网络已经不是新的了,“人”才是真正的新媒体。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我们会发现某个信息的传播如滚雪球一样,也许仅仅一夜之间,你所发起的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响应。而这样的力量形成靠的并不是电波和光纤,更多的是人们的聚合。我们喜爱交朋友,喜欢与他们分享好的东西,社群的出现就是基于这个简单的理由。而今后我们的社群营销也必须紧靠这一心理,只有使企业品牌本身和它的社群成员们成为好朋友,真正地去创建一个他们共同的品牌并且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那么这才是未来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拉菲.默罕默德.网络营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查克.布莱默著,曾虎翼译.互联网营销的本质:点亮社群[M].东方出版社,2010.

[3]周志民.基于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7).

[4]刘征宇.精准营销方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

[5]周志民.西方品牌社群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

[6]钟卓群.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互动营销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7]Muniz,A.M.&O’Guinn,T.C.Brand community[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1,27(3):232-234.

上一篇:纸样师人个工作总结下一篇:就业指导专家向大学毕业生发信提出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