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蜗牛的森林有感

2024-04-28

读蜗牛的森林有感(精选20篇)

篇1:读蜗牛的森林有感

读蜗牛的森林有感

漫长的暑假没有小伙伴的陪伴可真有点寂寞,幸好书成了我忠实的朋友。蜗牛的森林是徐老师推荐的,打开书,细细品读,我被书中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吸引。可我最喜欢读的还是第一篇蜗牛的森林,故事讲的是:蜗牛生活在草地上,他以为那就是他的森林。可兔子说这里最高的草才过他的靴筒,真正的森林是有许多大树的地方。于是蜗牛去寻找“真正的森林”。他看到了大象的森林、巨人的森林,他们的森林一片比一片大,最后蜗牛回到了自己的森林。哪里才是“真正的森林”呢?是大象的森林吗?当然不是。是巨人的`森林吗?当然也不是。“真正的森林”在每个人的心里。蜗牛有蜗牛的森林,兔子有兔子的森林,大象有大象的森林,巨人有巨人的森林……每人的森林都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森林才是真正的森林。班上的婷婷是我的好朋友,她能歌善舞,深受老师的喜爱。

可我对音乐和舞蹈都不在行,心中有点小失落。可仔细一想,她有她的优点,我有我的长处。我虽没有动听的歌喉,却有着灵巧的双手,乒乓球台前,我挥舞着球拍,灵活自如地控制着球的来往。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训练,我的球技已大大提升,我甚至可以跟比我高两级的队员抗衡。看来,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做好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好的。为了见识真正的森林,小小的蜗牛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勇于尝试寻找那广阔的空间,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平时,我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就有些害怕,甚至有些反抗。比如芒果,第一次见它的时候,我尝了一点点儿,觉得味道怪怪的,就不再吃了。妈妈常劝我,芒果又香又甜,我也没试过。我竟连一只小小的蜗牛也不如,真丢脸!今后,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也要大胆尝试,决不输给小小的蜗牛。其实,在蜗牛的身上,我还能学到很多很多,就让我从做真正而又勇于尝试的自己开始吧!

篇2:读蜗牛的森林有感

读了《聪明的蜗牛》这篇文章后,我非常佩服蜗牛那聪明才智,而又不禁为马儿高傲自大,最后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感到可悲,让人感悟到凡事只要动脑筋就能出奇迹的深刻的道理。

《聪明的蜗牛》一文讲述了马儿自以为是,要以蜗牛比赛跑步的故事。蜗牛为了教训马儿,召集家庭成员商量对策,沿着赛道每一百步藏一个蜗牛,巧妙而机智地打败了对手,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教育意义深刻,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想。记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与哥在一块玩耍时,哥哥突然提出要比赛吹蜡烛,谁吹输了就要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吹赢了的就免除做家务。

面对哥哥的挑战,怎么办?我暗想哥哥比我大二岁,力气也比我大,如果不动脑筋肯定是输多赢少。我认真地观察了当时的风向,正好是吹北风。因此我向哥哥提出:吹蜡烛的位置要让我先选择,二个人不能在同一个位置,哥哥不加思索地说:“可以”。我立即选择了北方,鼓起勇气用力吹过去,由于顺风向,北风帮了忙,共计吹灭了8根蜡烛;而哥哥因为不能在我这个位置上吹,尽管用尽力气吹过去,他却只吹灭了6根蜡烛。我以比哥哥多吹灭2支蜡烛的优势赢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篇3:读《碰巧的杰作》有感

首先我从这本书里补习了很多艺术史以及艺术家的知识, 让我开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书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待艺术和生活的态度, 以及对我们的启发和所引起的思考。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口香糖球机的艺术及其他简单的快乐》。首先吸引我的是夏尔丹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专注”:如作者所描述的“一个小女孩一边让妈妈帮她系好帽子, 一边瞟一眼镜中的自己”“一位保姆用手臂端着一只长柄的平底锅, 同时手里剥着熟鸡蛋的蛋壳”。翻到后页的彩色插图看夏尔丹的画, 还真有跃然纸上的专注:从《饮茶的女士》里这位女士对茶的专注中可以看出夏尔丹对这位女士的凝神观察;《肥皂泡》中曼妙的少女和身边天真无邪的儿童对吹出的大肥皂泡的专注, 仿佛画中那杯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温暖的牛奶 (看起来像是牛奶) 也在凝神注视着这美丽的肥皂泡泡。虽然这个晶莹透亮的肥皂泡早在1733年就已灰飞烟灭, 但它着实让我凝视了很久而没有忍心把书翻到下一页:这个泡泡牵动了我的心, 让我在惊叹它美丽的同时又担心它是否已经被吹到极限, 然后在超越极限的一刹那瞬间幻灭。从画面中儿童全神贯注的眼神中似乎也看出和我同样的担心。难道这便是罗兰·巴尔特在《明室》中所描述的“刺点”?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中所说的“灵光”?

我想我看到《肥皂泡》和其他的夏尔丹的画感到非常兴奋和喜欢的原因还与他所描绘的对象有关:他们都是生活中很小却很真实的细微的事物, 这种生活没有雕饰和做作, 平常得不能再平常, 却能让人感受到平和的快乐。这与我喜欢的一位日本年轻摄影师川内伦子极为相似。川内伦子也善于把握细微的生活, 并擅长用柔和的色调审慎、温和地将它们表现出来, 就如夏尔丹的《肥皂泡》, 无论看多久都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有的只是淡淡的意犹未尽, 因为在她的作品中, 就连一只小白山羊、一个狭窄的通道或是几粒西瓜子都被赋予了高贵的尊严。而我对这种“口味轻而美好”的小生活有着偏爱和天生的情有独钟, 所以我才会因为“遇到”夏尔丹而感到特别兴奋吧。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 更有价值的不是画面中美好的小情节, 而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专注和方式。这种在生活细微中的观察是温和、谦卑的观察, 就像小女孩专注于自己心爱的小宠物, 老爷爷带着微笑凝视心爱的老伴儿的背影……不仅让人的内心找到出口变得开阔, 整个生活也一起变得开阔起来。

我是懒人, 懒到我让我的方案们都毫无行动力地止于记事本子等待流产。正当我懒到家的时候, 当代艺术家杰伊·德费奥、画家菲利普·伯尔斯坦、舞蹈家编舞家推拉·撒普、插图画家艾尔·赫什菲尔德、安迪·沃霍尔、皮耶·蒙德里安等等一大群艺术家们蜂拥地从书页中闯入我的脑袋叫我清醒, 就像一个仰面熟睡的士兵被迎面踏来的千军铁蹄惊醒——我感到我是危险的。不是因为他们伟大的艺术作品, 而是他们的工作习惯和方式使我产生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最大限度扩充时间的艺术》一章中, 杰伊·德费奥从1958年开始创作《玫瑰》到1969年《玫瑰》得以展出, 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倾注着心血。光从时间上看, 她的坚持就已经让人佩服的不得了。她是在挑战艺术家创造力的极限, 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同一件作品, 这份强大心魔所驱使的毅力让我的内心受到触动。

《富有成效地凝视裸体的艺术》中, 画家菲利普·伯尔斯坦差不多依照同样的日程安排, 日复一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进行工作, 所创作出的《米老鼠、白宫模型鸟舍、男女模特》《狐狸、鱼、模特和木雕仕女》等伟大的品都是他这种工作习惯的产物。

舞蹈家编舞家推拉·撒普也写到:“很多天生有创造力的人都有一套工作前做准备的程式。这些程式往往与他们为开始每一天所设计的环境有关。一旦进入了那样的环境, 他们创造力焕发的一天就开始了。”

插图画家艾尔·赫什菲尔德所画的漫画之所以会如此逼真完美, 是因为他七十多年不断地在实践中努力而得来的。

安迪·沃霍尔有现在这样伟大的成就, 与他通宵画画卖力地工作是分不开的。

皮耶·蒙德里安能使《百老汇爵士乐》的画面变得鲜活、线条闪动、微妙精细又充满活力, 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努力和不断地工作的。

若没有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艺术的人生岂是潇潇洒洒随随便便就可以得来的。这些艺术家们都有着固定的很好的工作方式, 他们的惯例让我睁开眼睛审视自己, 他们将我引向前方, 促使我效仿他们, 行动起来, 努力在艺术中努力寻找第二次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再回想生活, 觉得有趣了许多。眼前这片被大伙儿吐槽为不毛之地的乌拉特草原也会迎来它的春天, 无论长出来的会是多么袖珍的小小小小草它都是可爱的。和来自蒙古国的黑小子聊天, 夹杂着扭捏的蒙语、半生不熟的英语、以及国际标准普通话大家一起一锅粥, 也还真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乐事。

摘要:在珍贵的假期中《碰巧的杰作》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从对《建造一个世界的艺术》的生疏到《口香糖球机的艺术及其他简单的快乐》的喜爱, 让我对艺术重新有一种茅塞渐开的感觉。本文就《碰巧的杰作》的阅读感想做讲解。

关键词:碰巧的杰作,读书笔记,艺术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基默尔曼.碰巧的杰作[J].文苑, 2010 (4) :33-33.

篇4:读《聪明的蜗牛》有感

《聪明的蜗牛》一文讲述了马儿自以为是,要与蜗牛比赛跑步的故事。蜗牛为了教训马儿,召集家庭成员商量对策,沿着赛道每一百米藏一只蜗牛,巧妙而机智地打败了对手,取得了胜利。

读完这个故事,我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想。记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和哥哥玩耍时,哥哥突然提出要比赛吹蜡烛,谁输了就要做一个星期的家务,赢了就免做家务。

面对哥哥的挑战,怎么办?我想:哥哥比我大两岁,力气也比我大,如果不动脑筋肯定是“凶多吉少”。我认真地观察了当时的风向,刮的是北风。

因此,我向哥哥提出:吹蜡烛所站的位置要让我先选择,而且两个人不能在同一位置。哥哥不假思索地说:“可以。”比赛开始,我深吸一口气,然后鼓起腮帮用力吹过去。借助北风,我共吹灭了8支蜡烛。哥哥遵守约定,没有站在我这个位置上吹,尽管他用尽所有的力气,也只吹灭了6支蜡烛。我以比哥哥多吹灭2支蜡烛的优势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聪明的蜗牛》加上我与哥哥比赛的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面对机遇与挑战,在对手比自己强大时,要冷静思考,巧妙应对,关键时刻开动聪明的脑瓜,往往比蛮干更重要。

(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中心小学

篇5:读《蜗牛》有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有一只蜗牛认为自己的名字里有个牛字就非常的了不起。有一天,蜗牛向蚂蚁吹嘘自己的哥哥是黄牛。蚂蚁不信,蜗牛走向黄牛的所在地,黄牛问他们是谁,蜗牛自称是黄牛的弟弟,可黄牛是家中的独生子,没有弟弟的。虽然蜗牛极力说自己是黄牛的弟弟的,黄牛还是不相信,问蜗牛叫什么名字,那壳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的身子那么弱小,蜗牛便编出各种理由来回答。黄牛听了哈哈大笑,说蜗牛不是自己的弟弟。可黄牛最后还是认了蜗牛做自己的弟弟。

其实,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在我们村,有许多小伙伴。有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玩,他们家正好要烧酱油小丸子。叫小男孩去买一瓶酱油,可那个小男孩是个电视迷,整天看电视,他爷爷让他去买酱油他虽然嘴上答应了,可心里去心不甘情不愿。后来,他趁电视广告的时候,急急忙忙的出去买了一瓶。他回来的时候,把酱油往厨房里一放,就又跑到了电视机的面前,又开始看电视了。不过一会儿,丸子就上桌了。我本想离开,不打扰他们吃饭,可他们两个极力挽留着,我迫于无奈,也只有在他们家吃了。我一吃那丸子,酸极了,我连连吐掉,便跑进厨房,看个究竟。原来,他爷爷的眼睛不好,把醋当成酱油了,才会这么酸,我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了。

篇6:读《童年与蜗牛》有感

《童年与蜗牛》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回忆童年时代,他把蜗牛放在光滑的墙壁上,蜗牛慢慢地爬上往,又被作者弄下来,但他不怕累,鼓起勇气继续朝着顶端爬往,结果它成功了,作者想再往碰它都碰不到了。

读了这篇文章,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蜗牛固然小,但它很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我最敬佩蜗牛这种精神。我平时学习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而小小的蜗牛却能坚持不屑,一次又一次的朝着目标爬往.暑假在家,妈妈要我练字,可是我头几天还是挺认真的,可过了几天,我觉得练字太累了,就干脆睡懒觉,不想练字了,还有,我常写作文没有内容,老师经常把评语写成"马虎、太简单”。

我今后条向蜗牛学习,改掉懒惰的坏习惯,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篇7:读《孩子和蜗牛》有感

——从《孩子和蜗牛》说起

——惠琴随笔

读过《孩子和蜗牛》这篇散文,我觉得文章短小却颇有意思。文中讲的是一位教师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发现一个小男孩画了三只蜗牛,有趣的是他画的蜗牛的眼睛又大又圆,还有很长的睫毛,一根一根长的很整齐,向上弯曲着。那位教师据以前的观察,认为蜗牛的眼睛是很小的。于是教师断定这个孩子肯定没有看到过真正的蜗牛,而孩子却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见过啊!可我今天画的是蜗牛一家呀,妈妈背着孩子,不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能看清楚路呢?蜗牛爸爸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里高兴,才把眼睛睁得很大。”读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不是孩子把蜗牛的眼睛画大了,而是蜗牛一家把眼睛睁大了!

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充满灵气呀!而在当今教坛上,仍有不少教师不断地“规范”着孩子们那富有个性的想象,孩子们被调教得规规矩矩、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为一个模子出来的复制品。他们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在陈旧教育观念绳索的捆束下,失去了翱翔的自由,渐渐地萎缩、退化,直至丧失功能。这不禁让我又想起曾在电视中看到一位少儿节目主持人问:“小猫为什么要洗脸?”一个孩子童趣十足地回答:“小猫用爪子洗脸是它没捉住老鼠害羞了。”这位主持人煞有介事地否定:“答得不对,小猫洗脸,是因为它的皮毛里有一种物质,被太阳一照就会„„”如单从“知识”角度看,这些抽象“大道理”无疑是“科学”的,孩子们的回答是天真、可笑、不合“逻辑”的,然而又是充满想象、富有诗意和创造因素的。

篇8: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篇9:蜗牛的森林

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招呼说:“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兔子听了哈哈笑着说:“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最高的草才过我的靴筒。”

于是。兔子就给蜗牛描述了真正的森林,那是有着高大树木的地方。

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蜗牛上路,什么也不用带。他的背壳房子就是他的一切。当他身体缩进去的时候,他就是在休息;当他把身体伸出来的时候,他就是在赶路。这样过了许多天。

一天。蜗牛看见四棵粗壮的树干,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

蜗牛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到森林了。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

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哦,原来他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干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星星一样撒在地上,也撒在蜗牛的背壳上。

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个巨人,大象很热情地招呼他:“请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是大象的森林。”巨人哈哈笑着说:“森林?这里的树就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

是啊。大象在巨人面前显得很小很小,森林就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说:“再见,小小的大象,我要到我自己的森林里去了。”对呀,巨人一定有着巨大的森林。

当大象又经过草地的时候,蜗牛顺着他长长的鼻子下来了。兔子看见这一切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蜗牛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的森林里了,虽然这里最高的草也就过了兔子的靴筒。

篇10:读蜗牛有感600字

“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出于对睡觉的怀念。”看到这句话,带我进入了沉思。或许我并没有真的读懂它,但却真真实实的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一个无人问津的话题,在这里却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人们都说,闭上眼睛,你就可以不再烦忧,在梦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愁苦。那些年,我们都是在困倦中入睡,而如今,真的应该重新考虑一下它的意义究竟在何处。“她明知驿站的骡子每隔十五天来一次,但却天天要等候,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搞错日期,提前送信来。但事情很不顺心,有一次,预定的日子到了,骡子却没有来。她绝望得发疯,半夜起来到院子里一把一把吞吃泥土,贪婪之状像不要命似的。她哭着,痛苦得发狂,她拼命嚼小蚯蚓和蜗牛壳,嚼得牙齿都快要碎了,然后一直呕吐到天明,发烧、虚脱,没有知觉。”这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看点,看到这里,打了个寒颤。仿佛看透了人性的悲哀和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枉为人知的秘密。那些们不忍直视的东西在这里全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必厌恶,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你在等什么呢?”乌苏拉叹了口气,“时间都过去了。”我们都在成长的路途中被时间追赶着,偶尔停下脚步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的美好都在一点点的散尽。如果说时间就是生命,那你是否珍惜了呢?无论多久,你都等不来逝去的青春。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_。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孤独就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你的态度决定它被印的时间。因此,知者无畏,勇敢生活!

篇11: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上帝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天使,很多事情让我重新来认知,重新来学习,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从来没有过教育小孩的经验,做为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她在学习,我们也在学习,共同进步。

最初,开始让我们惊异几个月大小孩子学习速度之快,几乎每天会有不同的变化,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速度感觉有所放缓,甚至于有些情况下急于想教会她一些大人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就真的会像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但现在小孩接受的知识面确实非常之广,有的时候会很惊奇的发现她竟然知道一些我们认为应该是大人才知道的事情,甚至会有一些我们都不了解的事情,比如说:长颈鹿没有声带。

任何事情总有一个过程,小的时候,记忆能力惊人,但是理解力差,长大以后理解能力虽然很强,但是,记忆力却差了。所以任何事情总有它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她的发展。正如文中所说,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当我们放慢脚步的时候,就能看到,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就能听到。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时,就能明白,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充分理解孩子。

上帝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天使,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她是在缓缓的前进,但是,一切都是暂时的,总有一天,她会振翅高飞。

丫丫的爸爸妈妈

篇12:读《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通过网络阅读了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文亮博士的隽永小品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使我深受体会。文中是这样写道: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前行都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漫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散步!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和我家的“蜗牛”——我的女儿。从我女儿蹒跚学步到上幼儿园,每一天我都在焦急、紧张、催促中度过。每一天,要催促她起床、刷牙、穿衣服;要提醒她乖乖听老师的话,与小朋友友爱相处;要叮嘱她讲文明、有礼貌争当文明小天使。而我的孩子呢?很 1

多时候不紧不慢,依然是我行我素,对一切都淡然处之。即使是其向往以久,主动要求报读的滑轮学习中,不管场内教练是如何的耐心指导,场外的爸爸妈妈是否生气和恼火,她还是依然一贯的随心所欲,貌不经心、懒散对待。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是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在牵着“蜗牛”前行的路途上,我有过太多太多的焦虑、急躁和不耐烦,也曾催促、吓唬和大声呵责,也曾踢、打、拉、拽、扯着“蜗牛”前行,看着“蜗牛” 爬得那么慢,我恨不得抱着她、背着她,替她往前走向前跑。读了这个故事后,让我明白了——其实是上帝让“蜗牛”带着我散步。一直以来我的“蜗牛”都在慢慢地、有规律地带着我,使我能不断发现身边新奇和美好的事物,让我的生活变得如此的丰富、有趣和有爱。

篇13:读《中国的和平发展》有感

但是, 当我真正拿到打印出来后足足页之多 (而且用的是五号字) 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时, 我才真真正正为我以前非常单纯甚至有些愚蠢的想法而羞红了脸。仅仅是从这份白皮书的厚度, 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 再一回想自己以前与朋友讨论和平发展相关话题时, 一副似乎什么都懂得夸夸其谈的样子, 是真的感到很羞愧。阅读了这份2011年9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后, 我想不仅是我, 许多人才真正了解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到底是什么……

首先, 说一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 当然不会像我自己主观臆断的那么简单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 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 坚持对外开放, 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 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 自主发展, 开放发展, 和平发展, 合作发展, 共同发展。这几项发展并不像大众想象的那么简单, 每一项发展都代表着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每一个政策和法规的背后, 又同时伴随着相应的举措和行动。举例来说, 开放发展。说到开放发展, 就不得不提改革开放, 自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实行以来, 中国就一直把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结合起来, 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人主动“走出去, 引进来”终于让世界敞开了他的怀抱, 容纳了这个屹立于世界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资料显示, 1978年至2010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483.8亿美元。迄今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 签署了是个自由贸易区协定, 同12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同96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着。这种种成绩及成就表明, 我们的政府并不是空口说白话, 而是确切的正在执行和落实有关政策及法规, 中国选择走开放发展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更是一个明智之举。

其次, 在阅读白皮书的过程中, 我并不是按照目录所给的顺序,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及对外方针政策-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最初了解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后, 我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党和人民选择了这么一条民主和富强的道路, 所以我选择了“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白皮书向大众充分展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是盲目的, 而是有理可循, 有据可依的。

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1、实现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2、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3、为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4、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以上是《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予国家的显著成就。而白皮书所给予我的, 是对我们党及政府的一份信任, 是对和平发展道路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 是对放眼看中国、看世界的重新认识。白皮书从道路、目标、方针政策、必然选择和对世界的意义上对中国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深入的阐述, 为我们临摹了一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 描绘了一张中国未来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美好蓝图。学完白皮书, 心潮澎湃与心平气和兼而有之, 民族自信与民族自省兼而有之, 现实认识与未来期待兼而有之。

篇14:读《乔丹的眼泪》有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在与人相处时,要更多地看别人的长处,不要计较别人的短处。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他上课的时候经常流口水,时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但是,当同学们玩耍时,他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上课时,他踊跃地回答问题;考试时,他总是名列前茅。

一天,我对自己说,虽然他的言行不尽如人意,但他也有很多优点。我们以前是不是只看到了他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呢?于是,我主动和他聊天,一起打球,一起讨论问题,我们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很快,我们成了好朋友。

后来,我委婉地把大家的意见告诉了他,他真诚地接受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既感动又难忘。

上自习课,一位同学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露出一脸痛苦不堪的表情。他快步走到那位同学面前,说:“你有哪儿不懂,我给你讲解。”那位同学却说:“我不用你来给我讲,我不领你的情。”那位同学继续冥思苦想着。过了一会儿,他第二次走过去,说:“需不需要我给你讲题?”那位同学自己实在做不出来,只好点了点头。他讲得是那么耐心、仔细,一遍、两遍……终于,那位同学听懂了。不久,他们俩也成了好朋友。慢慢地,我们全班同学都发现,他变了,他不再是一个人学习了,而是帮助其他同学一块儿进步;他很少和大家发生矛盾了,班里很多同学都和他成了好朋友。

篇15:读木偶的森林有感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棵长在大森林中会说话的橡树被一个木匠砍下来做成了木偶人,来到了城市。日思夜念大森林的木偶人拥有一颗寒冷的心。他要报复人类肆意砍伐的行为,于是他招募各种动物成立了一个马戏团,企图破坏城市,把人类赶出城市……他就是木偶人罗里。罗里有一张乐谱,上半张可以让动物失去记忆,下半张就可以恢复,他的动物园的狮子和大象,知道了现在森林里严禁砍伐树木,狮子夫妇想回大森林,大象夫妇要回热带雨林。可是,都被罗里阻止了他们的行动,唱出上半张高音歌符,能听见歌符的动物全来了,全失去了记忆……最后阿灿小姐用自己一颗温暖的心,融化了木偶人罗里那颗寒冷冰凉的心。在这个故事中,让我明白了,不光是木偶人罗里,还有我们人类,大家一起生活在这个美好家园中,为什么要破坏,我们这样生活,多么美好、快乐,一破坏,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没了,这么多娱乐的地方没了,你愿意让我们一起,共同建设这个美好家园吧!

更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的对待每一个人。

篇16:读《木偶的森林》有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棵长在大森林中会说话的橡树被一个木匠砍下来做成了木偶人,来到了忙碌城。日夜思念大森林里美好和自由的生活的木偶人拥有一棵寒冷的心,他要报复人类肆意砍伐的行为,于是他招募各种动物成立了马戏团,并用魔法让所有动物都忘记以前。木偶人罗里企图要把人类赶出城市,但是他在人类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大森林。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罗里说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人,我只是一棵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森林才是我真正的家,这段话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随便你到了什么大城市或是世界上最好,最美丽,最大的城市,也没有家乡温暖,好。通过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一句关于家乡的古今贤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篇17:读木偶的森林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木偶的森林》的书,主要讲了在一个发生在寒冷冬天里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木匠来到森林里,他看中一棵会说话的橡树想砍下它,橡树苦苦地哀求他不要砍下自己,但木匠还是无情地把橡树砍倒并做成了木偶人罗里。后来,木偶人罗里来到城市里,但他却日夜思念着大森林,他决定报复人类肆意砍伐的不良行为,于是招募各种动物成立了马戏团,企图把人类赶出城市……可能你们听了大致的内容会认为木偶人罗里很坏,但是你们再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使木偶人罗里的心这么寒冷,使他变得跟人类做对呢?我想罪魁祸首应该是可恶的木匠。还好木匠后来在日记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忏悔,要不然就是“不知悔改”了。

故事的最后,经过阿汤先生和阿灿姑娘“将心比心”的说服,使罗里悔悟了过来,他决定不再与人类做对,罗里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我还觉得,如果社会上能多一些像阿汤先生和阿灿姑娘的好心人的话,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关心,整个世界该是多么的美好啊!

罗里曾说过:“我不想成为人,我只是一棵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森林才是我真正的家。”是呀,每个人都有自由,随便剥夺别人自由的人才是最可恶的人!

篇18:读《一夜的工作》有感

文章中这样描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总理办公场所作者只用了寥寥数语就全部写出, 足见总理的办公环境十分简朴, 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先进、齐全的办公设备, 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级奢华。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 周总理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这也许就是人们尊敬和爱戴总理的原因吧!身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他日理万机, 而工作环境却是如此简朴。想一想我们的工作环境, 学习条件, 电扇、空调、电脑、多媒体、智能手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享受着高科技的教育资源, 先进的教学设备, 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周总理相比, 我们在这样舒适而温馨的环境中, 是否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我们是否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努力学习?是否想着去回报社会?还是我们在这大好岁月中一天天虚度年华。

“桌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在学生们的课桌上我们或许也可见到摆放着的一摞摞书本, 但那近乎是学生们一个学期所用的学习资料。但摆放在周总理桌上的一尺来高的文件, 却是“我今晚要审阅”的。一个晚上的时间, 一尺来高的文件,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如此繁多的工作, 周总理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审阅, 不是一扫而过, 不是粗略看看, 而是仔细地看, 还一边看一边思索。周总理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 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敬意。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 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繁多的工作, 从“不大的写字台”“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数的清颗数”的花生米, 相互间这是多么鲜明的工作、生活比照。总理工作上的负荷是那么重, 可对日常生活的要求却是那么简朴。相比之下, 我们呢, 付出一点, 就想要回报很多, 真是惭愧。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曾经学习过的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所讲的万人送别总理的情形, 长安街两旁男女老少、甚至连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出来为总理送行, 人民用自己的行动歌颂、缅怀周总理, 表达对他的爱戴, 对他的留恋。

篇19: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我常常想,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成长的滋味》,里面讲述了许多成长故事,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地了解。而让我无法忘怀的就是——《出门》。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在青春期的女孩,名叫凌子。她刚刚踏入青春期,有点自信,有点迷茫,有点兴奋,还有一点点自恋。她决定出去游泳,却在更衣室里看见正在长大的自己。整部小说写的虽然是凌子的一天,却仿佛为我们展开了每个女孩都即将经历的那段迷茫的岁月。

成长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过程,但我们总会在某个日子、某个时刻,忽然清楚地听见它的声音,闻到它的味道,感觉它像风拂过脸颊一样,拂过我们的身体。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日子、这些时刻,用文字小心地裁剪下来,做成一枚记忆的书签。它无论多美,终究虚幻;它虽然虚幻,但终究带来过美丽。也许,这正是青春的一道风景吧。小说的结尾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惆怅,我想,这就是成长的一种滋味吧。

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给予了我坚定的回答。成长的滋味是美妙的,但是却需要勇气、独立和爱。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要学会这三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成长之路。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可能一路上有悲也有喜,但这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林小丹

篇20:读木偶的森林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王一梅老师写的书----《木偶的森林》。《木偶的森林》是一本童话故事书,讲的是一个叫罗里的木偶人,他原本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棵快乐的橡树,却被一个无情的木匠砍倒做成了一个木偶,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从此罗里的心变得寒冷起来,充满了报复人类的念头。罗里和小熊白黑黑在忙碌城相遇,冷酷的罗里用魔法让白黑黑失去了记忆,和其他动物们一起生活在罗里的“大惊小怪马戏团”,罗里希望越来越多的动物们来到城市,最终将人类赶出城市。善良的工程师阿汤先生和图书管理员阿灿,无私的照顾着动物朋友们,并用爱温暖了罗里,他最终解除了对小动物们施加的魔法,小熊白黑黑终于回到了大森林,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

《木偶的森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向白黑黑,阿汤先生和阿灿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善良,关爱别人;学习他们热爱森林,热爱动物,保护环境,让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的地球大家园更美好!

上一篇: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下一篇:感谢企业赞助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