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2024-05-06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共8篇)

篇1: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水冶镇一中: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东北从神奇的大兴安岭与肥美的黑土地到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从柔情似水的江南小镇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北,从地势险峻风景秀丽的`大西南到神秘的青藏高原,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孕育了美丽的大好河山与灿烂的文化。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机会,旅游是一种审美与身心愉悦的集中体现,而且可以锻炼身体,旅游的发展空间巨大,被现代人成为无烟工业。旅游是物资生活丰富后精神的另一种需要,远离城市的宣泄,感受身临其境与大自然的零接触,陶冶情操。许多时候,我一直向往祖国的大好河山,希望有一天能够游遍每一处旅游胜地。

出门旅游,始终是在展示游客的文明素质状况,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游客所在地区、所在城市的居民形象,出国旅游的游客就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因此,文明旅游非常重要。

(一)言行文明

1.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文明,举手投足得体大方,谈吐交流文雅礼貌,避免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

2.多用“请”、“谢谢”、“打扰了”、“对不起”、“请原谅”等文明语言。

3.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别人面前抠挖鼻孔、剔牙,咳嗽、打喷嚏、放屁注意遮掩避人。4.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不在有禁止拍照标志的地方拍照,不攀爬禁止攀爬的物体,不涉足禁止涉足的场所,不穿越踩踏不宜穿越踩踏的绿地。

5.在公共场所守秩序,不拥挤抢先,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在公共座椅上躺卧。

6.不强行与人合影,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二)观光文明

1.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随意踩踏绿地、攀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和随意乱喂动物。

2.保护文物古迹,不随意涂刻、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3.要把果皮纸屑、杂物等废弃物丢进垃圾桶,不要弃置在地上或抛入水池中,并注意垃圾分类投放。

4.在景区拍照时,要主动谦让,不要争抢,也不要妨碍他人拍照,请他人帮助拍照要道谢。

5.多为他人提供方便,如行经曲径小路或小桥山洞时,要主动为老弱妇孺让道,不争先抢行。

6.参观博物馆、教堂、艺术殿堂、寺庙时,要遵守禁烟、禁食、禁饮、禁用闪光灯拍照等规定,不随意触摸展品、文物和其他器物。

篇2: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5月1日:早上8点从西安出发,上西宝高速,中午至宝鸡市午餐,13:30进山直奔凤县,由于山路弯曲狭窄,大量重型车堵塞交通,我们在山中停停走走大约滞留了2个小时方冲出重围,此后一路畅通,路边香甜的槐花气息令人心旷神怡。17点到达凤县,县城修路,再次堵车半小时,19点到两当,20点到徽县,住金徽宾馆,标准间每间108元,早餐每人5元,条件一般。

5月2日:早上8点从徽县出发前往成县,甘肃境内此段山清水秀,远近层叠的梯田别有旨趣,路旁槐花怒放,香气扑鼻。徽县至成县约60公里,成县至武都约180公里,一路上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满眼都是绿色的梯田和庄稼,真是赏心悦目。而从武都到文县的150公里路段,虽属212国道,却路况很差,多尘,干燥,光秃秃的大山烧烤着过往行人,极不舒适。好在路遇许多西安车同行,一问都是同一目的地,便又增添不少兴趣。21点到九寨沟口,距风景区尚有40多公里路程,因天色已晚,我们选在沟口住宿,黄金周这里的住宿都成了天价,一个普通宾馆的标准间都在460元以上,而条件极差的民间旅社一间房也达每日100元左右。

5月3日,早上8点从九寨沟口出发,九点到景区。九寨沟景区浏览票和车票黄金周期间被制成套票,每人310元(学生票优惠50元),共有两条沟,我们先被导游车带到了长海沟,这里只有山顶的长海(与翠华山顶差不多)和其下相差400米的五彩池,我们失望地以为九寨沟不过如此,便在此沟逗留了三个多小时,慢慢下山,15点到三岔路口乘车去原始森林沟,才发现这条沟风景奇美无比,但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很快下起大雨来,我们只好在滂沱大雨中匆匆忙忙看完十几个美不胜收的景点,走马观花,18点跟随一大批同样遗憾的游客恋恋不舍走出即将关闭的景区大门。平时这里还可以免票二次登山,但黄金周取消了此项服务。晚上住在紧邻景区一家宾馆,经过讨价,标准间每间只需160元。用餐如果没有当地人领去,价格就会翻倍。

5月4日,早上8点,我们离开九寨沟去川主寺镇,一出大山就成了高原地貌,路边有着浓厚宗教特色的藏式建筑给人别样的感受,尤其是过川主寺上山往黄龙风景区,看到云在山间飘,车在半空行,虽已五月却寒气袭人,想到当年红军饥腹赤脚爬雪山的艰苦不禁感慨万千,在终年积雪的雪宝鼎上行人纷纷留影纪念。之后一路飞车下山,11点左右到达黄龙风景区。门票竟达200元(学生票优惠50元),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我们购买了黄龙风景区导游图,循线而上。这里以钙华地貌闻名,据说山上雪水留下蜿蜒宽阔的钙华“黄龙”水道,途中形成大大小小无数个梯田式攀沿上升的彩池,可惜五月是干季,水太少,形不成魅力非凡的大量彩池,海拔又高,不时有人怀抱氧气瓶吸氧,也有由于高山反应而被工作人员急救下山的。15点,我们两腿发软终于来到了海拔最高、最美丽的五彩池,当巨大的天然“调色盘”出现在视线中时,劳顿尽消,深幸总算不虚此行!16点下到山底,准备回家。至此过路费总计125元,加油费250元,停宿3次,用时近4天。

当天下午17点,我们选择向北返程,一路下山到平武,至江油市住宿,标准间每间60元,条件不错。5月5日早上8点上绵广高速至广元,午餐后转108国道至陕西宁强县,再上宁勉高速至汉中,重上108国道穿越秦岭,途经佛坪县和周至县,晚上22点安全地回到了温馨的家。途中食宿均物美价廉,天黑过秦岭虽险象丛生,但山间空气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黄龙至西安回程过路费总计用去218元,加油费200元,用餐4次,住宿1次,用时一天多。

通过这次自驾游,我们有如下感受:

一、长途旅行,尽可能选择高速路,花费相当却更省时省力;如果选择黄金周出游,所有旅程费用都会大幅上升,要做好心理准备。

二、只要平时注意爱车护车,国产车不但可以带领您和家人安全周游,而且能节省用油开支和过路费,因此对我们的民族汽车要有信心。

篇3:分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指旅游者从常住地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主要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不符合旅游者身心愉悦和旅游活动效率最大化的相关行为。在“吃”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在吃自助餐过程中肆意插队,大包大揽浪费食物,而且在公共用餐场所大声喧哗,甚至不顾自身形象语言粗俗或将吃完的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乱扔乱丢,对景区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在“住”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夜间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注意保护接待地的公共设施;在“行”的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乘坐交通工具和景区购票过程中插队抢队,横冲直撞,扰乱公共秩序;在“游”的方面表现在有些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过于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随处乱刻乱画,肆意攀爬景区建筑物,违章拍照,还有很多旅游者在公共游览区域席地而坐脱鞋袜,或袒胸露背的在人多的地方游走,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景区公共环境;而在“购”的环节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时你争我抢,有的为了一件商品不惜恶言相向,大打出手,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素质,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在“娱”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部分旅游者为寻求娱乐,在旅游目的地聚众参与“黄、赌、毒”等违反法律的活动及做出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行为。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旅游者素质低下、自身的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弱化、环保意识不强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影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直接因素。而间接的影响因素是外在的大环境,包括旅游者从小生活的环境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及受教育的程度。可以说外在的大环境影响旅游者内在的心理,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举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在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每天接待成百上千的旅游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接待量可能会超过它最大的环境承载容量。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有不文明行为,以丢垃圾为例,那么可以想象旅游旺季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的产生,这对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还可能影响景区基础设施的损耗,环境卫生的下降,使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威胁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寿命,严重降低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游客与目的地的居民频繁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利益的冲突及口角方面的矛盾。不同的游客将多种多样的文化带到旅游目的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观念。所以旅游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目的地道德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自身的旅游感受造成影响,大大降低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舒适度。另一方面,旅游者会把这些惯性思想无意识的带到旅游目的地,将会对当地居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知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甚至会给当地的旅游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之间的距离正在日渐在缩小,世界多元化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日渐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国旅游亦是屡见不鲜。当旅游者走出国门领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时,也必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呈现给了目的地的居民,使之成为对客源地的印象,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将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会降低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不利于目的地和客源地进行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损害。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社会道德弱化的一种现象,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三、针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对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不利影响,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这些和旅游者直接接触的行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如旅游景点适当增设垃圾桶,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并配备相应的提醒标示物,如禁止吸烟、禁止拍照、不得大声喧哗等,导游将游客带入景区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如在向大家宣告行程或注意事项的同时,也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鼓励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

(二)加强相关舆论的监督

如今,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被传到网络上让公众知道,不文明行为也会曝光与大众面前,这些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将受到无尽的舆论指责与批评,为了自身的声誉,已经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会感到有压力,进行改正,对于潜在的能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来说,他们会更加谨言慎行,尽量避免自己触碰舆论的这条高压线。除此之外,媒体也应报到一些正面人物的例子作为典范,让更多的人效仿,更好地弘扬文明精神。

(三)对游客的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工作

旅游部门或教育机构应适时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将正确的旅游的理念及意义,旅游中应有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个公民,提升他们的自律意识。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多播放些有关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人们文明旅游的意识,引导人们摒弃不文明的行为,使旅游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的开展下去。

(四)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法规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去约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如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可以规定旅游者有依法享受旅游目的地产品设施的权力,但不得破坏目的地的任何设施设备,不得损害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置最低的道德底线及奖惩措施,再由相关部门监督执法,更为有利的控制人们的旅游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会的各界人士,企业部门开展相关提升文明行为与自身知名度及声誉有关的活动,参与到文明旅游的行列中,倡导人们文明出游。

篇4:文明旅游三问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了效力 。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对规则的遵守就是全部” 。在诸种规则中,法律规范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因此,以法律规范引导和约束旅游者的言行,实现文明旅游,就成为普遍的共识。当前我国文明旅游最直接的法律治理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它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在施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更应引起恰当的关注,以不断完善和推进文明旅游的法律治理。

第一,“文明旅游”如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这种宏观的法律条文设计为旅游部门制定文明旅游实施细则预留了法律空间,也为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制定相关的文明旅游条款提供了法律可能。但是,法律并没有对宏大叙事式的“文明”术语做出更加精微的解释。诚然,“文明”的内涵容易取得共识性的理解,可是,“文明”的可操作性判断标准往往充满了纷争。“文明”的判断本质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中,“文明”的判断必定关联着特殊主义的具体文化境遇,不同的文化社群有着不同的“文明”判断。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兼容、不断融合的多元整合型的文明系统。因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分享着共通的文明观,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的文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气质是普遍主义的伦理精神,它面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旅游时的人、言、事、物和景。于是,普遍主义的立法追求与特殊主义的文明实践之间的冲突必然紧张。

国家旅游局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旅游合同附件,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列举了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和提倡健康娱乐这八类文明旅游规范,每一类规范又分别做出了细分,总共列举了28种符合或者违背文明旅游的行为。它不仅有着表达逻辑上的形式缺陷,而且存在着实践应用中的实质难题。八类概括性的文明旅游规范同其细分的具体旅游行为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容关系?它们是否穷尽了所有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这些禁止或者提倡的具体旅游行为如何操作?“用餐不浪费”是旅游文明。但是,是否只有光盘才是不浪费?饭菜口感或者品种不适而无奈弃食是否是浪费?主观浪费和客观浪费是否需要区分?女士穿吊带裙或者男女在沙滩日光浴,是否违背了“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的旅游文明规范?触摸古建筑的外墙是否构成了对“不攀爬触摸文物”的禁止性规定?多久时间才构成“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这些疑难足以证明,将具有强烈价值判断和道德内涵的“文明”落细为可操作的法律概念,困难重重。

第二,“文明旅行”怎样落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如当人完成为人的时候,人才是最好的动物一样,当脱离法律和裁决的时候,人就是最坏的动物。” 法律的威慑源自其固有的惩罚。法律义务如果不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依托,那么,它就容易沦为一纸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旅游者提出了文明旅游的义务,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违犯后的法律责任仅仅是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依法赔偿旅行社的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的获益更大,那么,即使旅游者违反了文明旅游的规定,旅行社也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那些选择自由行的游客,这款法律条文更是鞭长莫及。《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的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大量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虽恶劣,但达不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标准。即使是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只在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征信机构如何对待,是否会将之列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生产、生活和消费,没有相应的措施。

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是文明旅游的守护者和看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规定,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应当注意的旅游目的地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宗教禁忌,依照中国法律不宜参加的活动等”。立法的本意是通过强化旅行社和导游的责任,来督促游客文明旅游,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仅在第一百零一条对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做出了相应的法律处罚。导游、领队和旅行社如果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那么,仅能根据第一百零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的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做出相应的法律追究。但是,由于旅行社、导游和领队的告知、解释、引导和劝阻的法律义务只能做定性的衡量而无法做定量的评估,因此,在多数情况中,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会被束之高阁。

第三,“文明旅行”怎样入心?当代中国旅游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它意味着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的跃升。但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或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个有钱、富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的素质涵养、文化品味、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的精神文明之水准不能提供支持的时候,“旅游”就异化为“庸游”“俗游”“陋游”甚至“恶游”。因此,提升人内在的精神文明之水准,就成为实现文明旅游的核心。文明不仅是外化于行的规范,更是内化于心的美德。因此,文明旅游治理需要任法,但不能唯法。良法可以使人行善,但不必然使人心善。强制人们做正当之事不会使之美德更好,而只是对规范外在的遵从,而美德必源于其内在,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做正确的事情。文明作为一种美德,不仅要“外化于行”,也要“内化于心”,而心的化育尤其艰难。人们行为的文明可以来自外在的压力或诱惑,如制度胁迫或者利益收买。但是,人们心灵的文明是人内向的自由之域,可以免受外在的压力而保持本真。于是,在制度或者利益之前的行为文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灵文明,就成为表演,沦为虚伪。法律或者制度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能无所不为。

以亲近性为基础的传统文明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身份伦理。对方的身份决定了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在身份伦理的视域中,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越遥远,彼此间的道德约束力越脆弱。旅游者更多的是需要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必定会降低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文明旅游生态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而漫长的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改变人的道德心理,形成开放的道德心态,使之从内心真诚地悦纳陌生的人、事、物和景,减少亲近性道德的排他性,逐渐把他人也视为“我们之一” 。惟其如此,游客才能不仅本能地“亲亲”,更会自觉地“爱类”,直至以“天地万物一体为仁”。只有当文明内化为游客习惯性的品质时,其文明的行为才是油然发自内心的意识冲动,才可能以文明为乐或者不以为苦。显然,这种治理效果不能依赖催化的思维方式,而必须借助濡化的思维路径,在一个漫长的时段,精细耕耘,培育游客的文明习惯,涵育其文明品质,由此收获文明旅游治理的效果。

在推进“文明旅行”入心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其它国家或者地区鲜有的重要教育载体。这就是自小学直至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人们总是将这些课程视为贯彻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课程,却往往忘记了这些课程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和养成公民行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强调德育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惯。从教育治理的层面来说,文明旅游的实践追求完全可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按照“文明旅游”的根本目标,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习惯直至文明旅游理念。目前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中,与文明旅游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有16次课,占小学阶段所有思想品德课程的10.5%;生命教育有4次课,占2.6%;历史文化教育有12次课,占7.8%。当然,不是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同旅游文明有关。因此,有必要将“文明旅游”作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德目单列出来。这其实也符合国家主导性意识形态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篇5:文明旅游活动心得体会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有愈来愈多的国人“走出去”,去感受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尽管出境游客的日益激增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十分显著地促进作用,但也相应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由于地域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会有一些不文明行为出现。比如:旅客不讲秩序,喜欢“抢”,出入关抢,上飞机抢,景点拍照抢,进酒店拿房卡、坐电梯抢,购物抢,吃饭抢……抢,甚至成为了旅客旅行中的一种乐趣。王羽认为,虽然旅客这些行为可能是长期以来的习惯问题,很难短时间改掉,他意识到作为一名专业领队,应该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给旅客做出榜样,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文明的、和-谐的方向改进,更好地溶入到国外的旅游环境中去。

他经常会对游客讲:在国外旅行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不管去到哪里,都代表着我们的国家,个体反映整体且影响整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文明谨慎。出国之后,我们时刻都应该提醒自己摒弃不良习习惯,要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要入乡随俗。从领队角度出发,所有领队的工作必须做到细致入微,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行前说明会中要把重要的注意事项讲给客人,把重要信息传递给客人,大多问题的发生和出现都因为客人的不知情,不了解造成,所以更应该多告知,多提醒。比如途中提醒客人公共场所不能抽烟,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大声喧哗就可以有效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出现。

王羽对我们说;有很多国内游客对国外人民的生活习俗疏于了解,作为领队,除了在做好提前介绍和说明工作之外,我们更应该用鲜活的例子去引导他们,感染他们,这种方式要比强硬的说教和“硬性”规定更容易让游客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让他们把好的习惯带回国内,感染更多的人。在他的带团生活中他经常会用另一种方式去引导客人不要乱丢垃圾,在他多次去往台湾的领队工作中,他经常会用台湾的义工工作去和游客讲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在台湾,除了很细致的垃圾分类体制之外,有很多人自愿成为义工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捡拾街面垃圾,回收塑料制品,矿泉水瓶,他们并非家境不好才出此举动,而是把自己作为榜样去感染更多的人,告知更多的人一个好的生活居住环和每个人都密不可分。

王羽说:他从不会对客人硬性要求或生硬的去让他们该如何,怎么做,简单的不让乱丢垃圾这件事情或维护车厢清洁都可以通过义工的工作介绍来对客人进行一个信息的传递。他会用义工的工作方式,譬如空矿泉水瓶在喝完水后用手进行压缩折叠,装进旅游车的纸箱,或在景区进行垃圾分类,或是把可进行分类的垃圾直接交给在景区服务的义工,让客人更好地理解我们做这些“小事”的重要性。

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存在着诸多的“小问题”,王羽在近年的工作中也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汇总。

1:中国游客不讲秩序,走哪儿干什么都喜欢往前抢往前冲。

2:爱大声喧哗,餐厅,景区,博物馆,酒店永远都充斥着中国游客的“大嗓门”。

3:喜欢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甚至在房间里也要偷着抽烟。

4:不够尊重他人,看到外国儿童长得可爱,中国游客在没有经过孩子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同儿童照相,最后的结果经常是一群人蜂拥而上,把孩子弄哭,把家长吓坏,还以为要抢孩子…

5:不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我们都说要“入乡随俗”,但是更多的人对那些不太熟知的习惯习俗,甚至是宗教信仰表现出不尊重,不接受。

王羽在讲述这些细节的时候也表现出十分担忧。他说在每次的行程开始之前都会为自己团里的游客做好告知工作,“打好预防针”,但还是会有一些客人由于玩的高兴忘记了他的叮嘱,没有办法控制的时候只能用他们没法接受的高额罚款金额来吓唬他们。”王羽如是说,“有的时候,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多数的游客都会理解也会配合工作,但少数个别客人表现出的并不是不理解,而是更可怕的所谓老子有的是钱,这些都不是事儿的状态。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再三的劝说不奏效的话,出了问题只能让他们自己买单交罚款。”

王羽说有一次他带团去澳洲,半夜服务员敲门把他吵醒了,他开门后看到服务员和大堂经理齐刷刷的站在门口,对他说客人在房间抽烟打牌影响了其他住客的休息。王羽连忙道歉并前往该客人房间让他们停止吸烟,最后吸烟的客人还是被酒店罚了款,客人还让王羽去求情。王羽说:“我唯一能做的是最大化的降低罚款额度,如果多次的提醒都不奏效,那只有罚款能解决问题了。”

篇6: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深化“文明有礼XX人”活动,切实提高XX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以实际行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以下简称“三文明”)等方面的行为,根据市文明办的相关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教育引导和严格管理并举,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以构建和谐机关为目标,着力加强“三文明”的宣传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标准,摒弃自身和社会上一些突出陋习,使干部职工在交通出行、旅游秩序、文明就餐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谐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三文明”

2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二是“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带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三是“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远、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

五、活动方式

通过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做出承诺,自觉践行“三文明”理念,学习宣传上级有关“三文明”活动的相关精神,组织开展“三文明”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科室要切实重视此项活动,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认真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主题、内容、时限和要求,严密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计划有序开展。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简报、板报、网络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文明有礼河南人活动,大力营造开展活动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本单位人员的“三文明”意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本单位干部职工要带头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旅游。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努力使我部“三文明”活动丰富持久、深入人心。

3、建立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对于在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科室不重视、组织不严密、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科室予以通报批评。

篇7:旅游消费与文明旅游的现状

旅游消费与文明旅游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河(**河)”、“一湖(**天湖)”、“一电站(**水电站)”,“一山(大山原始森林)”、“一洞(**河**湖)”、“一峡谷(**大峡谷)”六大景区,并形成精品一日游旅游环线;同时完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六美生态农业休闲园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及大山原始森林创建3A级景区工作,创建六美生态休闲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参与建设的**珍珠李示范基地认定为**第二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先后创建了纳王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登里山泉乐园旅游扶贫示范点。我县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大力的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旅游人数逐年增长。

一、**旅游消费现状

我县通过民俗活动与外出开拓客源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旅游。2015年,我县按照“月月有节庆、季季有高潮”的宣传模式,已>策划开展**河文化旅游节、亲子游景区、壮乡刨汤节、桐花节、燕归来节、“5•19中国旅游日”、**珍珠李节、下老金三角垂钓•赏栗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2015年1-11月,接待国内游客131.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7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0.59万人次,国内旅游(外汇)收入 235万美元,预计全年,克接待国内外游客139.65 人,实现旅游收入 13.32亿元,逐步打响我县旅游知名度。

旅游收入与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主要几点原因:一是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二是我县旅游商品原材料都是来自大山深处的生态绿色材料,旅游商品不断研发,品种繁多;三是旅游商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

二、**文明旅游的现状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自今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颁布《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施行后,文明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风气,不明文的行为得到了遏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各个景点景区仍有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通过对我县旅游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游客在旅游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如下方面:(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4)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5)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6)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7)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 影响游兴, 破坏环境气氛, 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

三、治理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建议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和文明旅游《指南》、《公约》,加强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强化人们的文明旅游意识。把公共场所作为文明出境旅游宣传阵地,制作和展示文明旅游公益广告,以文、图、声、像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游客文明出行。

二是加强管理约束。提升游客文明素质,既要靠正面引导,也要靠管理约束。制定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建立文明旅游引导工作考评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对不能有效教育引导游客文明出行、造成不良影响的旅行社和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把游客行为文明,作为旅行社年度审核的重要内容,各旅行社要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游客的职责,建立导游和领队文明旅游教育责任制。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旅游监督机制,实现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行业自律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促进公民出境旅游素质不断提高。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媒体监督专栏,加强对旅游行业单位服务工作和出境旅游团体、游客的监督,及时曝光旅游服务不规范和旅游不文明行为,不能为迎合游客不当需求而放松管理。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结合工作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篇8: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 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农业是基础, 实现伟大中国梦、全面奔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民,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在农民, 没有农村的文明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文明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 大力发展旅游农业, 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已成为农村全面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各级领导和部门都应高度重视,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

深刻认识发展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是发展旅游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 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 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 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二是旅游农业能大力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三是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能吸引资金投入,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城乡一体化, 转移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六是旅游农业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 发展旅游农业, 能满足观光、休闲的新需求, 扩大农村社会的开放度,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 生态得到保护, 环境得到优化。

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合理搞好规划。四川省农业资源丰富, 特别是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得天独厚, 为发展四川省旅游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搞好全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 按照“突出重点, 量力而行, 有所侧重, 规划到乡镇”的原则, 合理布局四川省旅游农业基地, 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 科技为支撑,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低耗的农产品, 做大、做强、做精、做好四川省的特色旅游农业, 增强竞争力,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增加旅游农业投入,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已成为发展旅游农业的主要瓶颈。因此, 要充分利用全国高度重视农业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 实行机制创新和思路创新, 形成长效机制, 协调城乡发展, 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不断改善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 用好“绿箱”和“黄箱”政策,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坚持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 减少工农业生产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 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努力增加投入, 发展旅游农业,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科技和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旅游农业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科技, 加强技能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各种素质和服务水平,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让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素质化。努力把体力型农民培养成技术型农民, 把生产型农民培养成经营型农民, 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壮大一批爱农、重农、懂农, 以农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 促进农业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以抓工业的思路抓旅游农业, 提高市场竞争力。四川省农产品商品率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 要发展旅游农业,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市场经济规律, 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平等、诚信等原则, 必须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广精品战略和名牌战略, 突出地方优势, 搞好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形成规模化农业旅游产业支柱。发展特色农业, 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 推广产地标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 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不断提高, 促进旅游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五个统筹”, 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四川省为内陆地区, 与发达地区相比, 农村人口多, 城镇化水平不高, 要发展旅游农业还必须大力转移农村人口,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五个统筹”, 加快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第三产业、生态农业等, 有计划地将中小企业逐渐向县城和乡镇转移, 使广大农民直接参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在实现城镇化条件较好的农村,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全城镇化试点, 通过发展旅游农业等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城镇化, 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调整四川省经济的布局, 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旅游农业包括国家和省、市、县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景点, 是指以它们为载体, 以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以生态旅游为功能特色, 并能以富有生机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和一定的人文景观, 供人们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人与自然亲和的情趣的自然农业或园林农业。四川省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多, 大多是国家级或省、市级景点。一定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经营, 完善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监理体系, 确保必要的投入, 做到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与开发利用相配套, 人工美与自然美和谐一致, 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保护开发服从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努力提高农业效益。观光旅游农业包括观光农业和景观农业, 是指以农业产业为依托, 以农业效益为主, 旅游效益为辅, 并相对稳定, 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 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农业。四川省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独特, 特色农业已有基础, 特别是以特色水果为代表的水果园, 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观光菜园, 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观光养殖场等各具特色。我们一定要选择资源基础条件好、具有产业特色、能够形成独特景观、紧靠旅游线路的地区, 使生产功能与观光功能可在同一载体得到表达, 达到生产性与观赏性两相结合, 效益互补。通过搞好桃花节、梨花节、油菜花节、石榴节、芒果节等活动, 促进农事活动和观光旅游相协调,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休闲旅游农业包括庄园农业、庭院农业、市民农园等, 是指以农业为依托, 农旅效益并重, 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 可供居住生活、农事操作、休闲度假的园区性农业, 或提供漫步休息、健身娱乐、聚友谈心的广场式农业。四川省各地农家乐、度假村已得到较大发展, 但档次较低、服务跟不上。因此, 必须搞好市场调查, 搞好基础设施, 选择城镇郊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安全、舒适的地方, 建成基地, 形成规模和品牌, 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 使人休闲、旅游、心旷神怡、和睦相处, 文明程度得到升华。

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农业, 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民俗旅游包括民俗村寨、特色村镇等, 是指以独特的民俗风情为前提, 以“三农一体”为载体, 由特有的环境条件和传统习俗长期形成的, 可供人们欣赏传统文化, 感受返朴归真, 尽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亲和的地区特色农业。四川省民族众多, 风俗、文化、庆典等各有特色, 要着力保护和挖掘, 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 加强管理, 增加投入, 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用好民族牌, 办好民族节,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共同繁荣, 提高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农业, 加速城乡一体化。都市旅游农业包括市民农园、生物主题公园、城市绿化工程体系、城郊农业等, 是指以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和美化城市形象为目标, 以城市绿化体系、生物主题公园和“菜篮子”工程为主要载体, 可供游览、观赏、休息和采购, 位于城市内部或城乡结合部的设施化、园林化农业。四川省不少城市环境质量差, 生态条件也差, 休闲、娱乐、活动地方少。因此, 发展都市旅游农业潜力较大, 我们一定要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 增加公益性项目的投入, 立足于长远,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以项目带动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旅游农业, 提高四川省科技生产水平。科技旅游农业包括示范农业、工厂化农业、技艺农业等, 是指以科技为武装, 融现代农业功能和现代旅游功能于一体, 可供农业科技示范和考察游览, 并能起到农业孵化器作用的知识密集型农业。四川省各地农业生产特色明显, 特别是盆地和河谷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设施农业发展较快, 科研单位科技支撑作用大。因此, 一定要因地制宜、强化科技、突出重点, 选择基础条件好, 管理水平高, 示范带头作用强的园区或村镇, 发展现代农业, 建成培训和示范、旅游景点, 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提高人们的科技水平,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提高四川省旅游知名度。四川省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攀西冬春阳光明媚, 气温高, 适合老年人和很多慢性病人生活和疗养;独特的温泉资源是人们休闲养生的最佳选择;各地溶洞、森林、草原、高山、水库等更是人们休闲、度假、锻炼的好去处;长漂项目已享誉海内外。因此, 一定要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提高全社会服务水平, 搞好规划、科学开发和利用,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不断提高四川省旅游业的知名度, 使之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第一季工作汇报下一篇:2016年广西党建组织员选聘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