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文明旅游倡议书

2024-05-01

开展文明旅游倡议书(精选8篇)

篇1:开展文明旅游倡议书

为了贯彻国家六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倡导景区文明旅游新风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携全体会员郑重承诺:

一、发挥引领作用 倡导文明风尚

充分利用全国各宗教名山名寺、名胜古迹和宗教旅游景区的知名优势,发挥全国宗教旅游场所在规范燃香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宗教文化内涵,切实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自身管理,努力成为引领文明旅游的楷模。认真总结规范景区内燃香活动的经验,引领和带动全国旅游景区文明燃香社会风尚,推动全国宗教旅游场所规范燃香活动顺利开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宗教旅游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旅游景区长远持续发展。

二、增强文明意识 引导环境保护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积极引导广大游客、进香群众在燃香活动中的文明行为,增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认真担负起引导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保护旅游资源的职责,加强游客旅游文明素质教育,引导游客、进香群众和当地居民明确认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是公民应尽义务,树立文明燃香风气,使文明燃香逐步成为公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争创全国文明旅游景区。

三、消除安全隐患 保障旅游安全

严格执行旅游景区燃香安全规范和各项法律法规要求,着力抓好燃香产品质量,注重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格按照燃香安全与环保标准,规范燃香地点、敬香数量、敬香规格和敬香形式,倡导游客和进香群众选用符合安全、环保的规格要求的香类产品,切实加强燃香过程每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保障旅游安全。

四、提高管理质量 规范旅游秩序

认真维护宗教旅游场所秩序。注重规范重大、大型的宗教活动、节假日、香会期、节庆活动等燃香旺季和高峰时段的旅游秩序。加强燃香活动专项治理和联合检查,严厉打击强拉游客烧香许愿、骗取钱财等违规违法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旅游景区经营行为和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规范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名义和借口诱导游客烧高香。在燃香点设置倡导文明和环保的宣传标识、安全警示牌、防火标志和消防指示牌。

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国内外游客创造一个全新的绿色环保旅游环境,为弘扬中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篇2:开展文明旅游倡议书

1.争做文明游客。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要树立健康、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遵守文明出游规范,树立文明风尚,注重文明养成,尊重旅游地风俗习惯,爱护环境和公共社会,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见至行动。

2.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在文明旅游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全行业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面向社会的宣传活动,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文明规范,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

3.遵守自律准则。各旅游企业要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不搞欺诈,遵守行规行约,自觉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合力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合同义务,为游客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4.做文明旅游表率。旅游从业人员要在提升文明旅游、行业自律中做出榜样,严格要求,起到表率作用,恪守职业道德,搞好文明旅游示范和引导,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5.建立行业协会联动体系。全国旅游-行业协会要形成合作紧密、配合默契、协调有序的网络体系,建立工作有效的联动机制,宣传优秀旅游企业,树立正面典型,曝光非诚信旅游企业,提出批评预警,快速反应和处理行业问题。

倡议人:

篇3:开展文明旅游倡议书

主题活动由江南公交党委书记陈旭东主持。江南公交开展“文明旅游,礼貌乘车”主题活动,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文明旅游”的号召,积极参与到市文明办和旅游局组织的“文明旅游,礼貌乘车”活动中,同全市人民一起努力创造文明出行、礼貌乘车的环境,提升、展现南京文明的城市形象。

江南公交总经理张宏滨在活动中介绍了公司开展“文明旅游,礼貌乘车”活动情况。他说,城市公交是城市的窗口,是城市文明的“风向标”。江南公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采用多种形式为活动作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进一步提高窗口人员的文明服务水平,将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的标准化治理——运营服务标准化的推进与活动结合起来,用我们的标准服务为文明加分,让我们的标准服务成为“文明”的一道美丽风景,用我们的标准服务提高市民的满意度。也希望广大市民看看江南公交的新变化,看看广大市民文明出行的新变化,为南京、为江南、为自己点个赞。

篇4:文明旅游三问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了效力 。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对规则的遵守就是全部” 。在诸种规则中,法律规范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因此,以法律规范引导和约束旅游者的言行,实现文明旅游,就成为普遍的共识。当前我国文明旅游最直接的法律治理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它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在施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更应引起恰当的关注,以不断完善和推进文明旅游的法律治理。

第一,“文明旅游”如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这种宏观的法律条文设计为旅游部门制定文明旅游实施细则预留了法律空间,也为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制定相关的文明旅游条款提供了法律可能。但是,法律并没有对宏大叙事式的“文明”术语做出更加精微的解释。诚然,“文明”的内涵容易取得共识性的理解,可是,“文明”的可操作性判断标准往往充满了纷争。“文明”的判断本质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中,“文明”的判断必定关联着特殊主义的具体文化境遇,不同的文化社群有着不同的“文明”判断。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兼容、不断融合的多元整合型的文明系统。因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分享着共通的文明观,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的文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气质是普遍主义的伦理精神,它面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旅游时的人、言、事、物和景。于是,普遍主义的立法追求与特殊主义的文明实践之间的冲突必然紧张。

国家旅游局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旅游合同附件,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列举了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和提倡健康娱乐这八类文明旅游规范,每一类规范又分别做出了细分,总共列举了28种符合或者违背文明旅游的行为。它不仅有着表达逻辑上的形式缺陷,而且存在着实践应用中的实质难题。八类概括性的文明旅游规范同其细分的具体旅游行为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容关系?它们是否穷尽了所有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这些禁止或者提倡的具体旅游行为如何操作?“用餐不浪费”是旅游文明。但是,是否只有光盘才是不浪费?饭菜口感或者品种不适而无奈弃食是否是浪费?主观浪费和客观浪费是否需要区分?女士穿吊带裙或者男女在沙滩日光浴,是否违背了“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的旅游文明规范?触摸古建筑的外墙是否构成了对“不攀爬触摸文物”的禁止性规定?多久时间才构成“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这些疑难足以证明,将具有强烈价值判断和道德内涵的“文明”落细为可操作的法律概念,困难重重。

第二,“文明旅行”怎样落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如当人完成为人的时候,人才是最好的动物一样,当脱离法律和裁决的时候,人就是最坏的动物。” 法律的威慑源自其固有的惩罚。法律义务如果不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依托,那么,它就容易沦为一纸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旅游者提出了文明旅游的义务,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违犯后的法律责任仅仅是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依法赔偿旅行社的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的获益更大,那么,即使旅游者违反了文明旅游的规定,旅行社也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那些选择自由行的游客,这款法律条文更是鞭长莫及。《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的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大量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虽恶劣,但达不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标准。即使是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只在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征信机构如何对待,是否会将之列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生产、生活和消费,没有相应的措施。

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是文明旅游的守护者和看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规定,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应当注意的旅游目的地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宗教禁忌,依照中国法律不宜参加的活动等”。立法的本意是通过强化旅行社和导游的责任,来督促游客文明旅游,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仅在第一百零一条对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做出了相应的法律处罚。导游、领队和旅行社如果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那么,仅能根据第一百零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的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做出相应的法律追究。但是,由于旅行社、导游和领队的告知、解释、引导和劝阻的法律义务只能做定性的衡量而无法做定量的评估,因此,在多数情况中,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会被束之高阁。

第三,“文明旅行”怎样入心?当代中国旅游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它意味着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的跃升。但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或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个有钱、富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的素质涵养、文化品味、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的精神文明之水准不能提供支持的时候,“旅游”就异化为“庸游”“俗游”“陋游”甚至“恶游”。因此,提升人内在的精神文明之水准,就成为实现文明旅游的核心。文明不仅是外化于行的规范,更是内化于心的美德。因此,文明旅游治理需要任法,但不能唯法。良法可以使人行善,但不必然使人心善。强制人们做正当之事不会使之美德更好,而只是对规范外在的遵从,而美德必源于其内在,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做正确的事情。文明作为一种美德,不仅要“外化于行”,也要“内化于心”,而心的化育尤其艰难。人们行为的文明可以来自外在的压力或诱惑,如制度胁迫或者利益收买。但是,人们心灵的文明是人内向的自由之域,可以免受外在的压力而保持本真。于是,在制度或者利益之前的行为文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灵文明,就成为表演,沦为虚伪。法律或者制度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能无所不为。

以亲近性为基础的传统文明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身份伦理。对方的身份决定了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在身份伦理的视域中,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越遥远,彼此间的道德约束力越脆弱。旅游者更多的是需要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必定会降低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文明旅游生态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而漫长的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改变人的道德心理,形成开放的道德心态,使之从内心真诚地悦纳陌生的人、事、物和景,减少亲近性道德的排他性,逐渐把他人也视为“我们之一” 。惟其如此,游客才能不仅本能地“亲亲”,更会自觉地“爱类”,直至以“天地万物一体为仁”。只有当文明内化为游客习惯性的品质时,其文明的行为才是油然发自内心的意识冲动,才可能以文明为乐或者不以为苦。显然,这种治理效果不能依赖催化的思维方式,而必须借助濡化的思维路径,在一个漫长的时段,精细耕耘,培育游客的文明习惯,涵育其文明品质,由此收获文明旅游治理的效果。

在推进“文明旅行”入心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其它国家或者地区鲜有的重要教育载体。这就是自小学直至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人们总是将这些课程视为贯彻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课程,却往往忘记了这些课程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和养成公民行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强调德育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惯。从教育治理的层面来说,文明旅游的实践追求完全可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按照“文明旅游”的根本目标,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习惯直至文明旅游理念。目前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中,与文明旅游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有16次课,占小学阶段所有思想品德课程的10.5%;生命教育有4次课,占2.6%;历史文化教育有12次课,占7.8%。当然,不是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同旅游文明有关。因此,有必要将“文明旅游”作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德目单列出来。这其实也符合国家主导性意识形态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篇5:中国旅游协会文明旅游倡议书

为践行文明旅游精神,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促进公民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旅游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出倡议:

一、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要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树立文明风尚,注意文明养成,尊重旅游地风俗习惯,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在出行中成为文明使者。

二、树立健康、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

参与有益于旅游者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旅游消费活动,接受文明健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咨询服务,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旅游消费,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见至行动。

三、规范旅游企业经营与市场化运作。

完善诚信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加强对旅行社团队的服务,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合力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

四、广大旅游从业者要在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中做出榜样。

起到表率作用,搞好礼仪示范和引导,推广文明礼仪知识,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五、借助《旅游法》宣传与实施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提升旅游文明素质的舆论环境,增强游客的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

篇6:文明旅游倡议书

(一)

全县广大教职工们,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贯彻落实县文明旅游联席会关于推进文明旅游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xx的旅游环境,引导师生安全文明出游,我们特向全县师生发出倡议:

1.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瓜皮果壳等废弃物,自觉爱护环境卫生;

2.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喧哗吵闹,外出乘车、景区购票、观光时自觉排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3.自觉爱绿护绿。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朵,不在绿地保护地区野餐。未经饲养员允许,不乱喂动物;

4.自觉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刻,不胡乱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自觉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自觉维护他人权益。不强行和外宾合影,尊重外宾。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同时尊重各名族宗教习俗;

7.坚持以礼待人,礼让老弱病残,礼让女士,文明礼貌待人;

8.提倡健康娱乐。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广大师生们,让我们牢固树立文明旅游意识、自觉规范文明旅游行为,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旅游人,在旅游过程中彰显xx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xx县文明办 xx县教育局

5月14日

(二)

全体市民和旅游行业从业者: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更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市民在旅游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水平,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和重要标志。

xx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需要文明旅游。拒绝“到此一游”,倡导文明旅游,是建设转型城市的道德支撑。为此,我们向全市旅游行业和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文明旅游素质。

认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文明礼仪,严格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切实掌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要识别不文明行为的各种表现,明辨旅游活动中的是非、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二、加强管理,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文明管理、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杜绝粗暴执法、不规范服务等行为;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文明经营,诚信服务。要营造文明旅游的环境,使广大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

三、积极参与,塑造文明旅游形象。

市民在旅游活动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拍照摄像遵守规定;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不长时间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地风俗习惯。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希望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无论是在xx,还是在外地,时刻把“文明”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因为你就代表着xx!

xx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篇7:文明旅游倡议书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更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在旅游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水平,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和重要标志。

倡导文明出行、倡导文明旅游、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文明旅游素质。

认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文明礼仪,严格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切实掌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要识别不文明行为的各种表现,明辨旅游活动中的是非、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二、积极参与,塑造文明旅游形象。

全局干部职工在旅游活动中应从自身做起,守公德,讲礼仪,文明游览。在旅行途中,拒绝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无视禁烟标志、无视禁止拍照标示、随意插队、破坏文物、浪费食物等陋习。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

化习俗,主动提醒、制止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三、提升文明素养,争做文明使者。

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打造。面对有损城市形象、违背社会公德的旅游陋习,应勇敢说不,用公众监督的力量,推动文明旅游良好风尚的形成。

美景供人欣赏,美德让人敬仰,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展示人的文明素养和文明风采!

倡议人:xxx

篇8:分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指旅游者从常住地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主要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不符合旅游者身心愉悦和旅游活动效率最大化的相关行为。在“吃”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在吃自助餐过程中肆意插队,大包大揽浪费食物,而且在公共用餐场所大声喧哗,甚至不顾自身形象语言粗俗或将吃完的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乱扔乱丢,对景区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在“住”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夜间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注意保护接待地的公共设施;在“行”的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乘坐交通工具和景区购票过程中插队抢队,横冲直撞,扰乱公共秩序;在“游”的方面表现在有些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过于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随处乱刻乱画,肆意攀爬景区建筑物,违章拍照,还有很多旅游者在公共游览区域席地而坐脱鞋袜,或袒胸露背的在人多的地方游走,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景区公共环境;而在“购”的环节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时你争我抢,有的为了一件商品不惜恶言相向,大打出手,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素质,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在“娱”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部分旅游者为寻求娱乐,在旅游目的地聚众参与“黄、赌、毒”等违反法律的活动及做出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行为。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旅游者素质低下、自身的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弱化、环保意识不强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影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直接因素。而间接的影响因素是外在的大环境,包括旅游者从小生活的环境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及受教育的程度。可以说外在的大环境影响旅游者内在的心理,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举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在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每天接待成百上千的旅游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接待量可能会超过它最大的环境承载容量。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有不文明行为,以丢垃圾为例,那么可以想象旅游旺季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的产生,这对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还可能影响景区基础设施的损耗,环境卫生的下降,使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威胁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寿命,严重降低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游客与目的地的居民频繁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利益的冲突及口角方面的矛盾。不同的游客将多种多样的文化带到旅游目的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观念。所以旅游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目的地道德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自身的旅游感受造成影响,大大降低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舒适度。另一方面,旅游者会把这些惯性思想无意识的带到旅游目的地,将会对当地居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知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甚至会给当地的旅游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之间的距离正在日渐在缩小,世界多元化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日渐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国旅游亦是屡见不鲜。当旅游者走出国门领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时,也必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呈现给了目的地的居民,使之成为对客源地的印象,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将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会降低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不利于目的地和客源地进行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损害。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社会道德弱化的一种现象,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三、针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对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不利影响,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这些和旅游者直接接触的行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如旅游景点适当增设垃圾桶,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并配备相应的提醒标示物,如禁止吸烟、禁止拍照、不得大声喧哗等,导游将游客带入景区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如在向大家宣告行程或注意事项的同时,也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鼓励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

(二)加强相关舆论的监督

如今,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被传到网络上让公众知道,不文明行为也会曝光与大众面前,这些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将受到无尽的舆论指责与批评,为了自身的声誉,已经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会感到有压力,进行改正,对于潜在的能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来说,他们会更加谨言慎行,尽量避免自己触碰舆论的这条高压线。除此之外,媒体也应报到一些正面人物的例子作为典范,让更多的人效仿,更好地弘扬文明精神。

(三)对游客的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工作

旅游部门或教育机构应适时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将正确的旅游的理念及意义,旅游中应有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个公民,提升他们的自律意识。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多播放些有关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人们文明旅游的意识,引导人们摒弃不文明的行为,使旅游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的开展下去。

(四)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法规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去约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如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可以规定旅游者有依法享受旅游目的地产品设施的权力,但不得破坏目的地的任何设施设备,不得损害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置最低的道德底线及奖惩措施,再由相关部门监督执法,更为有利的控制人们的旅游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会的各界人士,企业部门开展相关提升文明行为与自身知名度及声誉有关的活动,参与到文明旅游的行列中,倡导人们文明出游。

上一篇:写风景的四年级周记400字下一篇:团风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