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工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

2024-05-22

公文工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共2篇)

篇1:公文工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

公文工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国家局办公室文电处和政务信息处学习期间,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字斟句酌核公文》(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编写的内部资料)和《国家统计局公文处理办法》等有关资料,参照国家局公文处理程序,结合我局公文处理尤其是发文工作现状,将公文处理中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供大家参考。

一、文字错误

1.法律法规和公文统用“其他”不用“其它”,相应用“他们”不用“它们”

2.像的使用。根据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仍然各司其职。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像浙江----。

3.账与帐的使用。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个人账户、挂账、台账;帐专指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

4.法规和公文中“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和本级,无须注解说明。

5.按照与遵照的用法:按照法律法规或文件等的规定或要求;遵照上级或长辈的指示、教导等。

6.公布与发布的用法:公布适用于行政法规,发布适用于决定、命令。相继制定和公布《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的决定》。

7.制定与制订的用法:制定适用于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方案、规划、计划。

8.增长与增加的用法:增长一词后接百分比,增加一词后接具体数量。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702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5638万元。增长幅度达50%,而不是增长速度达50%。

9.截止与截至的用法:截止到2000年或截至2000年,而不是截止2000年。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

10.议案和提案: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和建议,政协委员提出的是提案。11.用词错误:

表示独一无二用“惟一”而不是“唯一”

用行政区域,不用行政辖区。

久禁不绝不是久禁不止。

富余劳动力不是富裕劳动力

社会各界不是社会各届,届表示次。

公文、出版物统一用“报道”不用“报导”。如:新闻报道;对有关信息要慎重报道。

应有之义不是应有之意

凸显不是突显

磨炼不是磨练

明察暗访不是明查暗访

备受关注不是倍受关注

常抓不懈不是长抓不懈

涣散不是痪散、精简不是精减

二、标点错误

1.标题除法律、规章名称用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文中第一层次不加标点符号,第二层次以下标题均应加标点符号。如:《淄博市统计局、淄博市科技局关于高新技术xxx的通报》,其中顿号应去掉。《淄博市统计局转发〈山东省统计局关于xxx的通知〉的通知》,其中书名号应去掉。

2.并列和递进关系中间不停顿。如:“贫困县要把贫困村,尤其是„„”中间不用逗号

3.表示概数不用顿号隔开。如“近一、二年”中间不用顿号。4.并列关系不应用分号。如:“既要安排好„„问题;又要做好”中间用逗号。

5.公文中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标注附件名称不用书名号,附件名称折行时也不顶格写。如:

附件:淄博市统计局2005年度机关(事业)工作人员考核表

6.分层次各项结尾均用句号,不用分号。

7.第几后用逗号不用顿号。如:第一,加强领导。

8.阿拉伯数字后家圆点。如:6.

9.主送和抄送标点符号运用。不同系统或同一系统非并列关系用逗号,同一系统并列关系用顿号。如:各区县统计局、高新区统计处,市普查办、三支调查队、局各科(处)室、统计信息中心。

三、数字用法

1.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代、百分比、分数等。(夏历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2.计量单位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公顷、公里等。

3.5%-6%不要写成5-6%,50万-100万不要写成50-100万。

4.非本世纪的年代,应将所属世纪写出。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四、文字表述问题

1.词语搭配不当。

主谓不搭配:诊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改为诊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世界发展飞速变化。发展和变化是两个概念,可以说:世界发展变化很快。

动宾搭配不当:达到便民利民的效果,改为取得便民利民的效果;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改为兴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市政府关于统计工作情况的汇报,这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应把“和支持”去掉。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要加大对违法违纪现象(行为)的查处力度。

2.成分残缺。

缺谓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宾语残缺:扩大水资源费(范围)征收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缺定语中心词:定期公布(造成)污染单位和责任人;全市共拥有(具备)各类评估执业资格的人员近500人。缺少介词:着眼(于)减负

3.关于和对连用只取其一。

XXX关于(对)XXX的通报。

4.重复累赘。

过去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发生了变化。应把“曾经”去掉。

五、行文注意事项

1.行政机关不能向地方党委作指示、交任务。如:统计局发文不能出现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怎么做。

2.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未经批准,部门一般不得向地方政府正式发文,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除办公室外,内设机构不得对外正式行文。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只能以信函格式。

3.行政机关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行政机关与同级或相应的党的机关、军队机关、人民团体联合行文,按照党、政、军、团的顺序排列。

4.标题必须加发文机关。正式公文一般使用3号仿宋字体;大标题使用2号宋体;副标题、讲话人职务姓名使用3号楷体。

5.标题中“试行”“草案”要放在书名号之内。如:《淄博市统计局奖惩管理办法(试行)》

6.上报公文(请示、报告等)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公文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签发人居右空一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姓名用3号楷体字。

7.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8.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简称要规范:

一、名文规定的。如:《统计法》

二、社会约定俗成的。如:纪委、高考、集资等。

9.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字号,再次出现可直接引用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10.党的机关发文应当署机关名和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行政发文只署成文日期(用汉字)。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11.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1行之间,端正、居中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联合行文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

12.主题词标引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农业”,再标类属词“水土保持”,最后标上“通知”。上行文要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目前,各机关公文尚没有统一的主题词表,亦可暂不标引主题词。

篇2:公文工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

一、格式方面的常见错误

1.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当。一般而言,结构层次序数分“一”、“

(一)”、“1”、“(1)”四个层次。只有两个层次时,可分别用“

一、”“1.”标识。其中,数字序号后用小圆号“.”,而不能用顿号“、”,如为“1.”而不是“

1、”;“

(一)”和“(1)”括号外面不带标点符号。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 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第三……”等。

2.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正文中的标题,如果单独一段,在末尾不用句号、冒号等标点符号。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逗号。

3.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汉字与符号运用不统一。如kV、KV、Kv和千伏,kVA和千伏安,MW和万千瓦,km和公里、千米等混用。一般而言,公文中数量单位应用汉字,且同一份公文或材料中应相对统一。

4.人名、地名、日期、单位名称使用不规范。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99年、2010年不能略为99年、10年。单位名称一般先用全称,并注明规范简称,或用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外部用广德独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内部可以用“广德独山南方”一般不用“独山南方”等简语。

5.文件引用不规范。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机关(有时可省略)、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中标注年份应采用六角括号〔〕,而非中括号[]或【】。

6.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附件不加书名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

7.公文如有联系人等附注,应在成文时间下空1行、居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加圆括号标识。一般而言,在上行文的“请示”等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8.关于附件的格式问题。一般A4纸,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页面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标题为二号小标宋体或二号宋体加粗,正文为3号仿宋体(有时第一层标题可用黑体,第二层标题可用楷体,其他用仿宋),单倍行距或行间距31磅。附件的页码,应与正文标注相同(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实行电子公文后,由于在word、wps等文字编辑软件中按国家规定标注页码不太方便,因此对文本性附件,一般情况下也可采取在页脚居中直接插入(默认)页码的方式,格式为“3”(小五号字)。

9.发文日期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和正文要求正好相反,发文日期要用汉字,但0不能写成“零”,也不能用“0”,而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符号“○”。

二、内容方面的常见错误

1.错别字较多。

2.文种选择不当。

3.标题成份残缺或多余。如《关于上报……的报告》标题中,“上报”为多余项。特别是对转发性通知标题,由于层层转发公文,很容易造成该类公文标题冗长繁琐,解决此问题办法有四:一是只写转发第一次转发机关的通知;二是直接转发原文件;三是在标题中只出现上一级机关转发通知的文号;四是只用本机关发文的标题,而将其他机关的标题概括为文件。

4.附件问题。一是不能适当应用附件。一般情况下,当正文内容较长、且相对完整时可作附件处理,如工作总结等。二是正文中的附件名称不完整、不规范。另外,引用附件时,一般情况下只引用文件标题,不带文号。

5.主题词标注不当。许多公文直接使用系统自动生成的主题词,不按规定格式进行修改。

6.不按照隶属关系行文。如用部门文件行上行文、平行文,部门便函转发上级单位文件等。

7.“请示”和“报告”混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上级机关而言,“请示”偏重于办件,“报告”偏重于阅件。要求上级批复的事项,应采用“请示”文种,且遵循“一文一事”原则,不应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三、一些常用字词的用法及辨析

1.“截止”与“截至”的区别。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2.“记取”与“汲取”的区别。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3.“急待”与“亟待”的区别。“急待”强调紧急待办,“亟待”强调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4.“下工夫”与“下功夫”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下工夫”。如《现代汉语词典》强调,“下工夫”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而“功夫”是指本领或武术,一般不用“下功夫”。

5.“和”与“与”的区别。“和”跟“与”都是做连词比较多,做介词比较少。做连词时都表示平等联合,意思

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色彩有所不同。“与”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明显,因此多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用得比较少。“和”则在口语跟书面语中都使用。另外,在书名跟文章的题目中,“与”使用得要比“和”多些。

6.“制定”与“制订”的区别。“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

7.“需要”与“须要”的区别。“需要”即对“缺乏”而言,还有“要求”的意思,词性为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须要”即说明“应当”、“必须”的意思,词性为能愿动词,修饰限制动词。

8.“期间”与“其间”的区别。“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从结构上分析,“其”修饰“间”,相当于“这”“那”等指示代词。在使用的时候,“其间”前面总有一段关于时间的叙述,“其间”承上表示“这段时间里”或“那段时间里”。如果“其间”前面再加上“这”或“那”,就重复了。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是鲁迅先生《一件小事》里的话:“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其间”多用于书面,口语中,人们有时会在它前面加上“这”或“那”,现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语言事实。“期间”的用法恰恰相反,它前面应该加修饰成分,如“这期间”“那期间”“开会期间”等等。如“期间,对文件修改了20多次。”这种用法则不正确。“期间”是指某短时间里,前面要有说明时段的词语,例如“春节期间”、“会议期间”、“国庆期间”、“外出期间”等,不能将“期间”单说。而“其间”可以单说,是某段时间的意思,如“其间,对文件修改了20多次”。

9.列举完后“等”的用法。列举后用“等”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列举完的时候用“等”,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一种用法是列举完之后用 “等”,例如“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四座城市”。这里的“等”是表示列举完了之后收尾。

10.引号内短的并列成分之间的标点符号用法。比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样的句子,引号内是短的并列成分,这种情况应该用顿号,而不应该用逗号。

11.“以及”前面的标点符号用法。“以及”前面可以用逗号,这是“以及”跟“及”不同的地方,“及”的前面不能有逗号。当然,“以及”的前面也可以不用逗号。用不用逗号,要看“以及”后面的语词的长短。如果比较长,要用逗号停一下,使人好读;如果比较短,“以及”前面就可以不用逗号了。

12.“其中”及其前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有人归纳出使用“其中”一词,前后标点符号用法的三条规则:

(1)总数后只有一个数,“其中”前用“,”,“其中”后不用“,”。如,2009年,公司售电量554.51亿千瓦时,其中省内售电量538.42亿千瓦时。

(2)总数后分述几项内容,则总数后用“。”,“其中”后用“,”,各分述内容之间视其内容多少,或用“,”,或用“;”。如,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0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4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6%;第三产业用电量6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5%;城乡居民用电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1%。

(3)“其中”之后列举分项内容时,“其中”之后不要用“:”。

例1,200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803.99万千瓦。其中:水电578.18万千瓦,火电1146.3万千瓦,风电79.51万千瓦。该例中,“:”应改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公文工作中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事】相关文章: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12-03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07-01

公文常见错误文件07-01

公文标题常见错误07-01

行政公文常见错误07-23

公文处理常见错误07-01

公文材料的常见错误08-12

日常公文常见错误点评02-08

公文常见错误一览表08-12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解析12-03

上一篇:美丽码头创建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