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4-05-13

克服自卑---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6篇)

篇1:克服自卑---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自卑心理的产生是很微妙的,他们会因为自身的某些条件不如他人而心生自卑,刚入学校的大学生们也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学生自卑的原因,找到办法帮助他们进行自卑心理治疗,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请看下文。

导致大学生自卑的两大因素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经常去学习一些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但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非常自卑的,从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就可以看的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学生自卑呢?

心理失衡

大学新生,都是高考中的优胜者。从简历来看,全国每所大学的新生中左右都有着值得骄傲的过去。在他们当中,有各级各类的三好学生,也有各种各样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周围人们的夸奖、羡慕,使他们颇有几分优越感,自视为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设想,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大学。然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很快就发现,这里“高手云集”、“强手如林”,相比之下,自己不再具有昔日出类拔萃的“尖子”地位,而成了不引人注目的普通一员,有些新生甚至发觉自己已由“鹤立鸡群”的地位降格至“鸡立鹤群”的窘境。

这个时候,他们自身带有的优越感以及自豪感受到了刺激,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失落和焦虑,而这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有的人因此奋发图强,而有的人则盲目自信,渐渐的转为自卑自弃。

心理准备不足

许多新生自卑感的产生,也与他们对适应大学的新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关。他们过去在中学里的“尖子”地位,使他们自视颇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一些,并认为到大学后依然会像在中学一样成为班上的学习尖子和主要干部。但别的同学在中学时也是佼佼者,甚至许多人比他们更为突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进入大学后成绩不能在班上继续名列前茅,甚至还会暂时落后。由于对这些情况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一旦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地位下降,他们在心理上就觉得难以承受,以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原来的“自我感觉良好”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

专家指出,之所以有的大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原因就是他们从高中开始学习方面就会养成一些习惯,而到了大学,学习的知识以及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这时候学习上不适应,也会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大学生自卑应该如何应对

1、认知改变

从认知上来说,首先,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我存在固我有价值!”自己身上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一种特质都是你自己独有的。

2、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

在做一件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就算最终失败了,也是有他的价值的。

比如说,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这是不是说明自己没用,自己能力不如别人呢?绝对不是,考试除了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所得之外,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自己看清哪些知识是自己的盲点,以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针对性的复习,只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只强调考试的前一个功能,如果从后一个功能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考试失败就没什么了,正是失败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成功。

3、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默念:我可以,我一定能行!

4、目标建立

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清晰的目标,为完成目标一步步的行动,也是大学生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的一个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别总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同时,积极行动,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大学生怎样改正自卑的心理

1、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一下子就想吞掉一个大鱼,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

2、和自己做比较,不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永远都会存在比自己强的人。

3、成功的时候,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如果失败,则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后改进和完善。

4、做行动的巨人,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如果自卑心理常常存在的话,那么对于自己的生活还有学习都是会带来很大影响的,而且这种状态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建议大学生朋友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保健,学会纠正自己的这种自卑心理。

结语: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是如今一部分大学生极其想知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的认知也逐渐的变化,各种比较随之而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卑心理治疗,接受这些事实,然后才能更好的努力奋斗,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篇2:克服自卑---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 案例

双胞胎姐妹, 王红和王芳 (化名) , 17岁, XX市XX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08级X班学生, 家庭贫困, 属农村低保户, 从小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改嫁, 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经济来源靠务农和政府补贴。自2008年进校以来, 两姐妹就显现出性格上孤僻、内向的一面, 平时总是两人一起, 不太合群, 上课时发言不够积极。上课由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 会出现由于过于胆小, 用双手捂住脸不愿回答问题的情况;平时与其沟通交流时, 单向沟通的情况比较多, 两姐妹不愿意敞开心扉, 有自卑心理, 过于害羞、胆怯。但在学习上, 两姐妹却显现出了认真踏实的一面, 平时自律性较强, 自我要求较高, 喜欢相互“竞争”, 因此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生活上, 两姐妹不与人攀比, 但由于家境贫寒, 平时吃、穿、用等方面比较拮据。

2 应对措施

2.1 开展师生对话和交流

对话,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重要的互动方式之一[1]。通常以一个事件为载体, 师生双方围绕这个事件, 展开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逐步明确各自的真实想法, 共同寻找对待这个事件的正确态度, 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师生情感的交流。然而, 在客观上, 由于地位、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要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敞开心扉, 暴露自己的不足, 其实并不是容易的事。正如笔者与王红、王芳在交流的初始阶段交流效果并不很令人满意, 基本属于单向沟通, 即:笔者讲得多, 而她们应答得少, 甚至有时达到“惜字如金”的地步, 并时常低眉顺眼, 十分害羞。虽然谈话时间较长, 但笔者从她们身上得到的反馈信息却极其有限。

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反复思考, 认真总结, 得出以下心得: (1)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生本为先的理念[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与课堂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交流中, 笔者必须放下教师的架子, 以朋友的身份和心态参与到与王红、王芳的对话中去, 将她们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待, 在态度上必须表里如一, 真诚一致, 使她们觉得教师是自然、诚恳而有人情味的。虽然她们对谈话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但笔者还是仍然坚持经常找她们谈心, 让她们意识到教师是关心她们, 甚至是“偏爱”她们的。在谈心的过程中, 笔者尽量让她们坐下来, 避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她们, 这样既保持了目光的接触, 也尊重了她们, 使她们感到师生是平等的, 并可以通过眼神、表情等观察她们的内心变化。 (2) 增加谈话内容的多样性, 从各个角度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一开始, 笔者与王红、王芳的谈话局限性较大, 多停留在学费缴纳、学习情况上, 经过了解得知两姐妹的身世后, 笔者体会到, 如果谈话总是停留在家庭、生活等话题上, 不但不能起到对其心理疏导的作用, 相反, 可能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她们。因此, 笔者将谈话的内容增加、范围扩大, 多聊一些青春期女孩感兴趣的话题, 如:某个她们喜欢的偶像;某些她们喜欢的书刊、电视节目、电影等;近期她们在学校或学校周边的新发现;宿舍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对她们的关心等, 通过这些话题的深入, 笔者发现两个小女孩逐渐变得健谈起来, 虽然有时还是显得比较害羞, 说话声音也不太大, 但至少肯与笔者一起交流、分享她们的收获和想法了。 (3) 和学生对话还需要讲求方法和策略, 这不仅是引发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谈话的需要, 也是促其表达真实的想法、促其反思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 比如开门见山式、故作糊涂式、环环紧逼式……这些都值得我们做出有益的尝试[1]。对于王红、王芳两姐妹, 笔者经常采取启发式的谈话方式, 循循善诱, 鼓励她们自己通过内省与思考,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比如某天在英语课上, 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 由于胆怯和害羞, 王红竟用双手捂住脸不愿回答。事后找两姐妹谈话时, 笔者首先指出其不对的地方, 然后让王红自己分析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以及胆怯、害羞是否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实习、就业产生影响。经过自我剖析, 两姐妹均能意识到胆小、畏缩不利于个人发展, 只有自信果敢, 方是成才之道。

2.2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健康的心理是教育疏导的重要内容[3]。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 笔者发现王红、王芳两姐妹虽然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刻苦, 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但不太合群, 班级、学校的活动也很少参加, 平时交际的范围也仅限两人或前后桌之间。经过交谈, 笔者了解到两姐妹在思想上存在某些误区, 她们认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是“不一样”的, 贫困的家境、普通的容貌、亲人的离散使她们有了“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思想, 她们觉得日后若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回报爷爷、奶奶, 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狠下工夫, 学习成绩就是悬在自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学习上没有过人之处, 她们也就失去了竞争的资本。笔者首先肯定了两姐妹的学习态度和所取得的成绩, 但同时也纠正了她们“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思想, 要她们认识到贫穷并不是耻辱和一辈子难以改变的事实, 为贫穷而自卑事实上是软弱、胆怯和有失尊严的表现, 要她们坦然地接受现实, 树立自信心, 通过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方面, 比如在认真学习的同时, 还可以积极参与到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 拓展自己的视野, 融入到宿舍、班级的大家庭里, 做一个爱他人、也被他人爱的开朗乐观的女孩。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改变, 王红在班委改选中成功地竞选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 王芳则当上了物理课代表;在校运会上, 两姐妹担任班级志愿者, 赛场上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赛场下默默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得到了班里同学的一致好评;另外, 两姐妹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兴趣也很浓, 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内常能看到她们遨游书海的身影……一学年之后, 两姐妹已能充分地融入到班级中去, 在班上, 时常能看到她们学习、劳动的身影, 也能常常看到她们甜美、自信的笑容。

2.3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和重要条件。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 也是终身教育, 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作用重大[4]。因此, 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 还应关心其心理健康;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 别忘了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食粮, 让孩子在温暖、愉悦、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王红、王芳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 从小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迫于生活压力无奈改嫁且重病缠身, 两姐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而爷爷、奶奶均是半文盲, 家庭经济来源靠务农和政府补贴。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想虽然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 但还是不应完全切断其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教师不仅在平时要多与其爷爷、奶奶进行电话交流, 汇报两姐妹一段时间以来在学校的各项情况, 让两位老人宽心、放心, 同时也可以向两位老人了解她们在家时的学习、生活情况, 掌握其动态信息。并且同时可向两姐妹的爷爷、奶奶传达一些积极的信息, 如: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特殊关怀、助学金的发放、学费的减免等。还可在适当的时候启发两位老人, 不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 还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 不要给两姐妹施加过大的压力。

3 启发与反思

(1) 在教育过程中, 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 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充分肯定, 对学生潜能的充分肯定, 其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理解和尊重[2]。这与以教师为主导,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在学生工作中,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生本为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其实, 无论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还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归根结底就是教会学生做人, 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个对家庭、社会都有回报的人。 (2) 努力营造适合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宽容和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并建立随访机制。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虽然不同于普通高中, 但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 在学生工作中, 我们必须树立生本为先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加大对学生的关怀力度,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另外, 正如医院对患者实行出院后的随访制度一样,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贫困生或身心有缺陷的学生等特殊群体, 仅靠班主任或者家长单方面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也要建立随访机制, 完善对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阎.爱情话题从对话开始[J].科技信息, 2006, 3:111.

[2]杨少瑕, 肖利华.“以人为本”理念与实践的相融运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49~50.

[3]马新明.他终于发出了爽朗的笑声[J].现代特殊教育, 2007, 11:30~31.

篇3:自卑心理怎么克服?

我是一名女生,长相丑陋,满脸痘痘,而且个子也较矮,口才不好,不会讨人喜欢,经常忧郁,体育不好(唉,我没发现自己有什么长处)。为此我常常感到自卑,特别是我身边都是很漂亮的女生,她们常常坐在一起谈谁不漂亮,每每这时我都躲得远远的,自卑之心犹然而生。虽然有时我也会想现在丑点儿没关系,只要我能够在学习上赶超别人就行了。但是,每一次跟别人交流说话时我都不敢抬起头直视对方。这常常被人说成傲慢,对别人爱理不理。冤枉呀!都是自卑惹的祸。我该怎么办才好呀?

自卑的女孩小兰

专家良方:

小兰你常常被人说成傲慢?什么样的人才会被人认为是傲慢呢?如果你真像自己说得那样又矮又丑又羞涩,同学们要么欺负你,要么无视你,但他们是不会认为你傲慢的!很简单,一个傲慢的人一定有傲慢的资本,你说是不?找找自己“傲慢”的资本是什么,不就找到自己的优点了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便是伟人、名人也不例外。当我们的优点得到表现时,就有自信;而在别人面前表现缺点时,就会感到自卑。可以说,人人都有自卑感,但同时人人也都有自信心,人们心理健康的标志就是能以行动去表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

克服自卑心理,建议小兰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效果显著且易于操作的方法。

1.建立健康整洁的自我形象

平时不过于关注自己的长相,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要懂得"人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美,而是心灵美"。但注意适度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等。

2.练习使用积极正向的语言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小兰可以有意识地用“我很聪明”“我很健康”之类的积极语言为自己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体验成功情景的喜悦

每当自己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可以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自己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订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适当降低追求,把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自己就每时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更快地进步。

篇4: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当然, 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些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心理。因此, 在工作中我主动接近学生, 和他们交流、沟通, 寻求家长的配合, 想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之所以自卑, 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行, 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于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从而形成了对自我的否定。其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肯定成绩, 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不要由于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要善于挖掘优点, 欣赏成绩, 并积极展示出来。

二、多锻炼, 多实践

自卑的人往往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 在课堂上不敢举手, 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 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因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尝试, 敢于正视别人。而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 是自信的象征, 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鼓励学生不论是课堂还是其他公众场合, 每次都要主动发言, 不要在意别人, 久而久之, 就会习惯别人的眼神和看法, 信心也会随之而来, 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教师在工作中要针对自卑的学生, 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和展示的机会, 有意加强这部分学生的锻炼。

三、积极交往, 增强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 常把自己孤立起来, 少与周围人群交往, 缺少心理沟通, 易使心理走向极端。自卑者多参与社会交往, 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 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 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 增强生活的勇气, 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 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 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自信心得到恢复。

四、多关怀, 多充实

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学识渊博, 能力也比较强, 在生活中就比较有底气, 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自卑的人往往在学识、能力等方面不如其他人。因此,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 就要求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锻炼能力来充实自己。此外, 教师在工作中要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一些微笑和鼓励, 少一些严肃和责骂, 多一些温暖和关怀, 少一些批评和歧视, 让他们看到希望, 看到信心。

五、发挥长处, 克服不足

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过度注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消极心理很强。为了消除这种自卑心理, 学生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 在生活中通过比别人多付出来弥补这种不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以便使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 这样自卑感就会慢慢减少甚至没有了。

六、多激励, 多表扬

自卑的学生把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往往看得比较重, 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慎重而客观地评价学生, 尤其是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要抓住机会多表扬多鼓励那些需要树立自信的学生,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除了教师的表扬外, 学生要重视对自己的激励, 在生活中相信自己能行, 不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 掌握加强自我激励的方法, 努力克服自卑心理。

在抓好学校日常工作的同时, 我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中要求家长经常主动和学生交流, 发现难于处理的问题时, 积极和我联系, 家校共管, 同时要求家长利用一些机会, 让学生多接触更多的人, 经历更多的事, 开阔他们的视野, 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 重新认识自己。

篇5:如何克服学习中的自卑心理

一、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自信心

我认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要总是说自己不行, 过低估计自己, 不要总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高评价, 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在学习中要扬长避短。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 越比越泄气, 自卑感就由此产生了。因而我们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既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也要挖掘自己的长处, 提高自信心, 提高自己评价的能力, 克服学习中的自卑感。

二、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

中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因而自尊心比较强, 表现为多思善虑, 感觉敏锐。性格内向的人因自我认识不足, 常常觉得我不行, 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 增加心理负担。作为中学生要自己给自己鼓劲, “我行, 我一定行!”并在导致自己自卑的学习问题上选一个突破口, 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

有的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 总觉得一样学习为什么总不如别人?为此, 对考试产生恐惧, 一提考试就心惊胆寒, 不敢面对, 害怕失败, 产生自卑心理。要知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 要从中悟出道理, 给自己创造一条光明之路, 不要把自己束缚在阴暗的角落中。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 只要有目标, 不迷失方向, 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 战胜自卑。只有学会自己给自己开药方, 才会药到病除。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

我们应该学会自我了解自我, 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而且要有坚强的意志, 努力克服。在学习实践中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思想, 对外界不良因素不去计较。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有目标, 就一定会成功。

篇6:克服自卑---初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中专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 经济压力。

中专学生大都是来自贫困地区、经济困难的家庭学生在经济上相互攀比影响下,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比别人“矮了一头”,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

2. 心理压力。

有些中专学生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失败或挫折,就一蹶不振,缺乏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有些中专学生家长长期出外打工挣钱养家,对子女无法教育监督,只能托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子女的生活,中专生学生因少了父母的教育和关心,思想上、学习上散漫,有不少的缺点;有些中专学生家长教育方法欠妥,对子女生活上百依百顺、照顾有加,学业上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子女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心感内疚;有的中专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尤其单亲学生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因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而自卑。

3. 学习压力。

中专生入学时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是连中考也不参加考试就进来学习的。入学后经过段考后的考试,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感到自己的文化基础差,知识面不如别人宽,兴趣不如别人广泛,知道的比别人少,过分地看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以消极的态度全面地否定自身。

4. 社会偏见。

不少人总以为中职校“学风差”、学生“品行差”;中职校学生都不爱学习、贪图玩耍;中职校学生仿佛在道德风气和学生品行上都有不小的“瑕疵”。

(二)中专生自卑心理的危害

1. 自卑使学生思想空虚,精神颓废,失去人生追求。

背上自卑包袱的学生,往往用一种灰色的眼光看待人生,领略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感受不到做人的乐趣,更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整日在唉声叹气的悲观失望中打发时光,上课睡觉或发愣。更为严重的极个别学生在遭遇困难时,便感到人生毫无乐趣,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甚至走上旷课进网吧、弃学、绝望轻生的路。

2. 自卑动摇学生的成才信念,阻碍学生为理想而奋斗。

中专生年龄大约是十五、六岁,是充满希望和理想的青少年时代。从总体上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但有些学生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成才。在他们看来,好的成绩、专业技术、成才的道路,同自己没有缘分。有了这种心态,结果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满足于“混一张中专文凭”的低标准。不渴望学好、学精专业技术,而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信心,以后毕业是否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从没有打算。

3. 自卑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压抑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

中专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如果他们被自卑所困扰,就会逐步丧失自信心、进取心。使自己的潜力和优势白白流失,本来能够做成的事情,往往会因为“我不行”而不敢去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往往会因为自卑而望而却步放弃追求,他们甘愿扮演“低人一等”的角色而自我麻醉不求发展。

(三)克服中专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1. 树立信心。

对于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不能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应认识到他人也有不足。只有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 体验成功。

自卑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的性格内向、孤僻之外,还与其遭受过多失败的情绪体验有很大关系。教师就尽力给此类学生创设较多的体验成功的情境。如在课堂内给予他们较多的锻炼机会:发言、朗读、板书练习等;在实习、实训时多让他们动手,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的成功扭转他们的思想看法——专业技术其实不难学;让其在班内担任一定的角色职务:宿舍室长、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等,让他们有事可做,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是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的阶石。

3. 训练勇敢。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一般与外界交往较少,甚至不愿与他人交往,与外界交往发生困难,甚至失败,会使其自卑心理愈加强烈。作为教师应抓住或“创造”适宜的情境,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积极地表现自己。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使其大声说话,与其他同学谈话时,要求他眼睛直视对方,使其能请求其他同学为自己做事,以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勇敢地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兴趣班的学习:多学技术,学好技术,让他们懂得理论知识一时领会不好,可在实践动手中,通过实践操作难消化的理论知识就会得到理解了。

4. 寻找优点。

研究表明,有自卑心理的人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愿望更加强烈。但现实生活的情境是,由于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很难捕捉到他们的闪光之处,这就要求教师用心观察他们的言行,寻找足以引起他们震撼的闪光点,并加以“夸大”处理。同时,教师要善于借助自己批阅作业,学生守册写书面评语等时机,对学生的点滴成绩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老师的真诚,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他们寻找自己的优点、发现自身长处的习惯,从而减轻其自卑心理程度,树立自信心。

5. 创设氛围。

在教学中注意做到关心爱护他们的心理动向。在班级中创造一种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集体温暖、同学友善、老师信任、活动有趣,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条件和学习要求,以避免他们再受心理创伤。此外,教师应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他们寻找能协助其排忧解难的帮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6. 肯定与鼓励。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注意加强正面诱导,辅以鼓励,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克服行动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在学习中取得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还注意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让他们把目前取得的成绩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使其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克服中专学生自卑心理,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学校各级领导、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及同学的共同帮助和正确引导。中专学校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有针对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和困扰,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重塑自信之心。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专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提出了克服中专生自卑心理的合适对策, 建议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 切实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关键词:中专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克服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4-3-23 (1) .

上一篇:学校专款经费使用情况汇报下一篇:解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