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为题目作文

2024-04-16

三八妇女节为题目作文(共9篇)

篇1:三八妇女节为题目作文

时间过得可真快,三八妇女节又要到了。早上,我来到学校,同学们一个个神神秘秘地小声讨论,原来是要送给妈妈一个惊喜。送什么呢?对了,我要给妈妈做一次全方位按摩。

吃过午饭,我让妈妈趴在沙发上,我的小手用力捏着妈妈的脖子,妈妈舒服地闭上眼睛,看样子我的手艺还不错。没一会儿,我的胳膊就酸了,可是想到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回家还要辅导我写作业、干家务……多累呀!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一定要让妈妈舒舒服服的。我把小手攥起拳头,轻轻在妈妈背上捶着,我要捶走妈妈所有的疲劳……

妈妈一边享受着我的按摩,一边高兴地说:“女儿长大了,真是妈妈的小棉袄!”我以后要经常给妈妈按摩,让妈妈天天都过三八节。

篇2:三八妇女节为题目作文

我首先准备好卡纸和剪刀等工具,准备给妈妈做一张漂亮的贺卡。我做了一张红色的爱心卡片,在上面写道:“妈妈,我爱你!祝你节日快乐!永远都年轻漂亮。”并在贺卡里放了一朵花,然后把贺卡藏在妈妈的枕头下面。等着妈妈发现这份惊喜的礼物。

第二份“礼物”就是在家里帮妈妈大扫除。我先整理了自己的卧室和书房,再把弟弟的玩具和图书收拾得井然有序,然后把沙发摆放整齐。接着用湿毛巾把桌子、电视柜等地方擦干净。最后就是扫地和拖地,我拿起扫把,认真地把地扫了一遍,然后再用加了消毒液的水拖地。刚拖完卧室,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我才知道原来一个人打扫卫生这么辛苦啊!等到全部打扫完毕,我累倒在沙发上气喘吁吁。刚想休息一下,我就看见电视柜旁边的几盆花正看着我笑。于是我赶紧起身,打来一桶水把每盆花都浇上水,它们笑得更开心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妈妈下班回来,一进家就看见家里的变化,搂着我说:“源宝,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的宝贝长大了。”接着,妈妈去卧室换衣服,发现了我送给她的贺卡,更是禁不住眉开眼笑。看到妈妈这么高兴,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

篇3:三八妇女节为题目作文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思、乐思的能力。与初中物理相比, 高中物理的内容多、难度大、灵活性更强, 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笔者发现:很多同学往往因缺乏发散性思维而不会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 把握不了问题实质;不会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 尤其是对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另外,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旧只是简单、机械地讲解每一道题, 不曾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解。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像受力分析、复合场等问题, 情境抽象, 难度较大。如果没有及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就会觉得物理非常难学。因此,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以开放型题目为载体, 培养发散思维的必要性

随着物理开放型试题走进高考试卷, 它引起了广大物理教师的重视。以封闭型练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逐渐向开放型练习靠拢。开放型题型没有完备的条件, 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固定的思维方式, 问题的条件可以因人而异, 自己自由补充完整或增添假设;条件的多样化, 答案也就不唯一而丰富多彩;思维方式、解题途径也因题而异, 呈现灵活多样性。开放型习题重视思维的全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及对物理问题的重新构建, 凸显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开放型题目为载体,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一) 依据不同的开放型题目和生活实际, 引发学生善思

1.条件开放型习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用气筒打气, 而气筒的筒壁温度会升高, 请你给出两到三个条件, 并思考这两三个条件中, 哪个是主要的原因, 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答案, 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分析。

显然, 这个问题的设计, 条件是开放的, 因为题目只给出用气筒打气, 气筒的筒壁温度会升高, 条件几乎没有, 要学生给出假设的条件和原因, 设计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 再去对假设进行验证, 反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 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2.结论开放型习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论开放型习题就是指答案不唯一的习题, 这和传统的封闭型习题截然不同, 封闭型习题有固定的条件、固定的答案, 甚至思维方式也是固定的,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结论开放型习题留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 留出更多的空白给学生, 让其思维充分得到发挥和放飞。

如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 请根据图片 (略) , 提出两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这个题显然没有充分的已知条件, 要学生从情境中和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构建物理问题, 展开想象的空间, 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答案不唯一。这样的练习不仅考查了知识的运用, 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 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解题过程开放型习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学习光学一章节时, 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光束穿过一个圆孔, 你会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习题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条件是开放的, 因为只知道光穿过圆孔, 带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伸缩性。要回答这个问题, 显然也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 因为圆孔的大小决定着光屏上的“成像”的现象;解答这个习题, 可以让学生用实验法验证, 当圆孔小、较小和较大时, 观察光屏上出现的不同现象, 显然, 结果也是开放的, 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个习题凸显了条件开放、解题过程开放和结果也开放的综合开放型习题, 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二) 比较异同点, 引导学生会思

物理教学中, 有很多相似、相近又不同的概念、公式, 在习题中这些不同点也是开放性题型常常问津的发散点, 找准问题的发散点, 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设计发散型习题时, 这些异同点往往是考查的对象。那么,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求异法”是发散思维的焦点。

如:一条细绳拴住一个小球构成一个单摆, 在悬挂点下方摆长处有一个钉子, 将单摆拉开一个小角度, 再释放, 且初速度为零, 释放后的运动, 正确的是:

A.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

B.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高度一样

这道题显然带有比较的特点, 根据题目, 从A、B中比较、判断哪个正确, 哪个错误。解题思路是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和能量守恒定律, 容易判断B是正确的, 但在分析弧度或者偏转角时应该用数学几何作图的方法, 再进行比较, 在两侧的最大弧长不可能相等, 因此A是错误的。

再如请解释“苹果落到地面”思考题, 这个题更见其开放性特点。解释的角度可以有多个:速度的变化情况;时间和位移的关系;苹果下落的运动性质是匀加速、匀减速、匀变速运动, 当然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自然现象而解释。开放型物理习题, 思维方式多样化、结果多样化, 真正凸显发散思维的特点。

篇4:题目为纲,纲举目张

学完了第一单元,有不少同学问初初:在预习课文、学习课文时,抓不住课文的重点该怎么办?

初初的回答是:把课文题目当作抓手,以题目为纲,不断追问,纲举目张,重点就一清二楚、昭然若揭了。下面,初初就以七(上)第二单元的课文为例,具体说说这一技巧。

先说《往事依依》。题目是“往事依依”,据此我们可以问:文章写了哪些往事呢?哦,文章主要写了“幼时看画,身历其境”“读《千家诗》,美不胜收”“老师诵诗,镌刻我心”这三件事,还可以加上一件:“谆谆教导,铭刻在心。”再问:作者是怎样写好这些往事的呢?原来,写第一件事时,作者具体描写了自己的联想,并将记叙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写第二件事,作者主要引用了所读的诗句,并适当议论抒情;写第三件事,作者既正面描写了老师诵读时的样子,还侧面描写了学生的反应,并在记叙的同时穿插了一定的议论抒情。再追问:在这里,“依依”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留恋这些往事,难以忘怀呢?哦,因为这些往事让作者明白:青少年时期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些往事催人奋进,助“我”成功……弄清楚了这三个问题,课文的重点是不是也就了然于胸了呢?

再如《幼时记趣》。根据题目“幼时记趣”,我们可以这样追问来抓住文章的重点:课文记叙了哪几件趣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趣”从何来?答:因为作者好奇心强,观察细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趣”外何情?答: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惩罚强暴,同情弱小。

同学们,初初告诉大家的这个“抓重点”的技巧是不是既简单又实用呀?

大家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尽管来问初初,初初随时欢迎哦!

本期主持

蒋光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首),参编教辅用书12册。

延伸文本

《卖白菜》延伸阅读——

无花果

肖复兴

在我们大院里,景家爱侍弄一些花花草草。有年春天,景家的孩子送来一盆植物,我不认识,半人多高,铺铺展展的大叶子,挺招人。景家屋前有一道宽敞的廊檐。他们家的花花草草,大盆小盆,都摆在廊檐下。那廊檐简直成了一道花廊,春天常有蜂飞蝶舞。唯独这盆植物不开花。

后来,同院的猴子对我说:“知道吗?这叫无花果!不开花,只结果!”——无花果,我听说过,却是第一次见到。果然,暑假过后,景家的无花果,在叶子间像藏着好多小精灵一样,结出了小小的圆嘟嘟的青果子。

景家原是做小买卖的,有两个孩子,都各自成家,一个在外地,一个在北京,偶尔过来看看。现在只住着老两口,这些花花草草,就是老两口的伴儿。

无花果的果子越长越大,在其颜色由青变紫的时候,猴子找到我问:“吃过无花果吗?”我摇摇头,然后问他:“你吃过吗?”他也摇摇头。

“你敢不敢跟着我一起去摘几个无花果吃?”猴子这样问我。我睁大了眼睛,刚说:“这不成偷了吗?我妈该……”他立刻打断我的话:“就知道你不敢!胆子小得像耗子!”他说完转身就跑了。

第二天,在大院门口,猴子得意地对我说:“可好吃了!可惜,你没有尝到,那味道,怎么说呢?特甜,还特别软,里面还有籽儿,特别有嚼劲儿,有股说不出的香味!”说心里话,说得我的心里怪痒痒的,馋虫一下子被勾了出来。

要说小时候真的是馋,神不知,鬼不觉,我当下就跟猴子溜到景家屋前。窗子里的灯光幽暗,廊檐下更是黑乎乎一片。可是,我和猴子猫着腰在廊檐下转了一圈,却没看见那盆无花果。我心想,肯定是昨天猴子没少摘,让景家老两口发现了,把无花果搬进屋里了。

果然,猴子趴在门口,伸手招呼我。我走过去一看,无花果真在景家客厅里。猴子轻轻地对我说:“门没锁,你给我看着点儿,我溜进去,给你摘两个就出来。”说完,他把门推开一条缝儿,像狸猫一样钻了进去——但不知碰到什么东西,就听“哗啦”一声——客厅的灯亮了,我和猴子,一个在门外,一个在门内,灰溜溜地出现在景家老两口惊讶的目光之下。那天晚上,我和猴子都挨了家长一顿鞋底子。

以后好几年,我几乎都忘了无花果。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后,秋天,我到南方大串联回来。猴子找到我,递给我几个乒乓球大小的青中带紫的圆果子,对我说:“知道这是什么吗?”我认出来了,是无花果,问他哪儿弄来的。他得意地说:“甭问哪儿来的,特意给你留的,尝尝吧!”我一口气吃了俩,里面有籽儿,但特别小,哪里像他说的那么香,还特别有嚼劲儿?那时,我才知道,其实猴子和我一样,小时候也没吃过无花果,直到这时才第一次吃。

我不知道的是,就在我去大串联的时候,猴子跟着一帮红卫兵抄了景家的家。真的有些匪夷所思,他去抄景家的家,就是为了吃人家的无花果。那天半夜里,我闹肚子,上吐下泻,我爸把我送到医院看急诊。

不知道为什么,从那以后,我只要一吃无花果,一准儿闹肚子。有一次,已经是三十多年以后了,在新疆库车的集市上,看到卖无花果的。那无花果又大又甜,我禁不住诱惑,吃了两个,夜里就开始上吐下泻,而且发起烧来。

后来,读美国植物学家迈克尔·波伦所著的《植物的欲望》一书。我惊讶地看到他说,植物与我们人类有一种亲密互惠关系,我们人类也是植物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应物。这实在是大自然的神奇,也是命运对于人类惩戒的象征。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吃无花果。

(选自2015年12月7日《今晚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莫言先生的《卖白菜》回忆了小时候一段痛苦而难忘的经历,也是他生命历程中重要的一课,肖复兴先生的这篇《无花果》同样如此。题目“无花果”,既是全文的线索,也是记叙的对象。和《卖白菜》一样,这篇文章也是开门见山、直奔正题,一波三折、娓娓道来,收尾简洁、发人深省。小小的无花果,却在那贫穷、荒诞的岁月里,折射出了人性的“假”“丑”“恶”:没吃过却撒谎说吃过;自己想偷吃,还要约个“伴儿”;小孩嘴馋是正常,偷无花果则行为不端;留无花果给“我”是情谊,为了吃无花果抄人家的家则是暴行!“我”一吃无花果就上吐下泻,甚至会发烧,与其说是“大自然的神奇”,倒不如说是“命运对于人类惩戒的象征”。

读有所思

1.文章用“无花果”做题目有什么作用?

2.请以题目“无花果”为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 去偷无花果 → 初食无花果→____________

《往事依依》延伸阅读——

生命的宽度

李良旭

从小,我就像个小尾巴,一直跟在大哥的后面。在我眼里,大哥虽然只大我3岁,但他却像个大人,处处能保护我。

上小学时,一次,有三四个大同学在放学的路上欺负我,我被打得鼻青脸肿。就在这时,哥哥从后面赶来了,他见我被人欺负,冲上前来。面对比他高半个头的男孩,他毫不畏惧,三拳两脚,就把那几个大男孩打趴在地,连声求饶。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因为他们都知道,我有一个勇敢的大哥。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那个曾经年少的我们,都已是人到中年。虽然长大后,我们各自有了家庭,可大哥依然牵挂着我这个弟弟,常常上门看看。看到下水管道不通了,马上挽起衣袖帮助疏通;看到电视机坏了,又帮助把电视机修好;看到侄子放学晚了,又赶紧到学校去接……大哥对我这个弟弟,还像从前一样牵挂和关心。

没想到,大哥40岁的时候,竟被查出身患重症。医生告之,留给大哥的时间也许只有1年多了。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感到天都要塌下来了。我赶到医院去看大哥,大哥看到我六神无主,一脸悲哀的样子,笑道:“干吗这么悲伤,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还有1年多的时间,不算短,我还能做许多事呢!”

大哥一脸平静和淡然的样子,反而让我更揪心了,他这是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担心自己的痛苦影响了弟弟的心情啊。就在这个时候,大哥还像从前一样勇敢。我坐在哥哥的床前,紧紧地握着哥哥的手,好像一松手,大哥就不见了。

大哥突然问道:“弟弟,你那《呼啸山庄》《双城记》《高老头》这几本书还在吗?”

“在,你问这个干什么?”我疑惑地问道。

大哥腼腆地笑道:“过去我一直想静下心来看看这些世界名著,可是因为忙,一直没有时间读,现在我有时间了,我想认真地看看这些书。”

我眼睛一红,轻轻地答道:“在,过几天我就把书送过来。”话刚说完,我就转过身去,我怕大哥看到我眼睛里滚出的泪水……

就这样,大哥边休养,边阅读,不知不觉,他读完了许多世界名著。我收藏的一些书,他很快全读完了,还记下了厚厚的一本笔记。为了读到更多的书,他开始自己买书。他书橱里的书越来越多,看到大哥阅读的那些书,让我羡慕不已,那些书,我有许多还从没读过,我为大哥能阅读这么多的书籍感到钦佩不已。

大哥的书读多了,又开始了学写作。没想到,大哥写作很有成就,短短几年,他就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还出版了五、六本书。大哥的成就,让我这个学中文的弟弟也自感惭愧。

不知不觉10年过去了,当初被医生预言生命最多只有1年多的大哥,已远远超过了那个期限。

我陪哥哥去医院检查。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深感吃惊,忙问哥哥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

哥哥说:“如果要说有什么奇迹的话,那就是阅读。”

“阅读?”医生感到很奇怪。

哥哥坚定地说道:“对,阅读!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10年来,我阅读了300多本书籍,在阅读中,我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忧愁,它让我的生命更具厚宽度、更美丽。”

医生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无法从医学角度解释你生命中的奇迹,但我想说的是,阅读,确实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美的享受和熏陶。从今往后,我也要开始阅读,并将阅读作为治疗病人的一个辅助手段。”

阅读,让哥哥生命更具宽度、更美丽。哥哥沉浸在阅读中,他用阅读,在他的生命里,书写出华美的乐章。

(选自2016年第2期《阅读》,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往事依依》主要写了“幼时看画,身历其境”“读《千家诗》,美不胜收”“老师诵诗,镌刻我心”“谆谆教导,铭刻在心”这几件事,表现了阅读对于“我”成长的重要意义。这篇文章同样突出了阅读的神奇魔力:“哥哥”大量的阅读,记下厚厚的笔记,还尝试写作,不仅写作上很有成就,而且从死亡线上挣扎求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许创造“哥哥”生命奇迹的不仅仅是阅读,但读完本文,我们会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对于生命的意义。诚如文章结尾所言:阅读,让生命更具宽度、更美丽。让我们用阅读,去书写生命的华美乐章吧!

(蒋光红)

读有所思

1.文章题目“生命的宽度”对“哥哥”而言具体指什么?

2.有人认为文章前面三段写“大哥与我感情深厚”可以删去,你同意吗?

《伟人细胞》延伸阅读——

家有学霸老妈

灿妞儿

从小到大,我学得最好的科目是物理,但我从不敢在老妈面前炫耀,因为,她是物理学“叫兽”。

我和我妈的本科专业是一样的,我本科是物理学,我妈也是,她现在是物理学的女“叫兽”。我码字的此时此刻,她正被关在祖国的某处出高考题,因为保密条款,我已经和她失联了。

你问我,家有这样的老妈有什么样的体验?

声泪俱下。

初二时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我妈笑嘻嘻地对我的物理老师说:“我女儿的物理要是学不好,就怪你了。”我的物理老师在那一刻一定觉得他是见鬼了。

初三的时候,人教版的物理教科书后面,编者一栏中写着我妈的名字。我妈没和我说,有一次我翻到那页,然后和我妈说:“老妈,你看编者里也有个人叫XXX。”我妈说:“干啥?这就是我编的。”后来,我渐渐知道,我妈编的卷子、辅导书里,布满了我和我爹的名字。当然,我和我爹都是以白痴、愚蠢的形象出现的。我爹天天超速违规撞人,我天天研究太阳光,像个智障人士……

到高中,物理难了些,但仍是我成绩最好的一门学科。认识我的人都说,因为你妈是物理老师,你物理当然好啊。听到这句话我就开始“炸毛”,因为那时我妈把我扔进了封闭制住宿学校,我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回家以后,我妈比我还懒,我平时物理上有什么问题,问她,她都直接回一句:“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你上课在干嘛?”

从此,我再也不问我妈任何物理问题了。

当时,我的高中班主任是我的物理老师。那时候他开了个小班,据说质量不错,能解答学生疑问。

我问:“老师,我能来你的班上问你问题吗?”

他用一种奇怪的表情对我说:“问你妈去。”

我:“……”

班主任这样对我,也可以理解。因为每次开家长会,我妈总让他下不了台。

每次家长会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都会很客气地问:“各位家长,还有什么话说吗?”一般来说,这种时候就是没人想说啥,然后就草草地结束了。但是,我妈会这样:“我来说两句啊。你看我出的这个卷子,明明都是基础,班上平均分却这么低,我女儿说她错的地方,是因为平时没怎么做过这种题型,我觉得你们平时布置的作业有问题,教学方法要改……”

第二天,班主任看我的眼神,都是异样的,他告诉我,以后考不好的话借口换一个。

再然后,我之所以大学选了物理系,是因为在奥赛中阴差阳错就拿了奖,所以保送生面试的时候,第一志愿就成了物理系。大学四年和她学一样的专业,简直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很多人吐槽小时候受到的最大打击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我最大的打击是我妈一口一句“我当年怎样怎样”。

我兴高采烈地拿着电动力学的成绩给我妈看。“妈!你看!最高分耶!”我满心期待我妈的表扬,结果她冷淡地说:“怎么才94分,我当年考了98,你那6分是不会还是咋的?”

从此,我再也不告诉我妈我的分数了。

从我上大学开始,我妈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作为一个学物理的,你应该……”

我家洗衣机坏了,我说:“我们打电话叫人来修吧。”我妈说:“作为一个学物理的,你应该自己动手。”一天之后,我妈说:“洗衣机我昨天下午拆了修好了,你可以用了。”和洗衣机有同样命运的,还有我家的电视、跑步机、冰箱、微波炉,坏了统统立马被修好。我家还有个专门的工具房是给我母亲大人的。当我得知家里某个电器坏了并且修不好终于能换新的时,我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有人说,学物理的人会秃顶。我在大学里的物理教授虽然大部分确实如此(都是男的),但是我看见我妈乌黑亮丽的秀发,就对自己的未来十分有信心。

直到有一天,我妈对我说她做了个噩梦。

我问:“啥?”

她说:“我昨天梦到你秃顶了。”

我:“……”

(选自2015年第8期《家人》,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和《伟人细胞》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充满了诙谐幽默的色彩!“当个伟人”只是贾里的梦想,而文中的老妈却确确实实是个“学霸”。你看,她“文武双全”:“文”能编人教版教材、出高考试卷,“武”会修洗衣机、电视机、跑步机。在学术上,她精益求精,在教育孩子时也毫不心慈手软——她希望自己的“物理细胞”在女儿身上发扬光大:她培养了“我”对物理的兴趣;她不帮我解决物理难题,要求“我”上课认真听讲,培养“我”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她启示“我”不要骄傲,及时分析考试失分的原因,激发“我”的上进心;她要“我”自己动手当修理工,学以致用,培养“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她是“学霸”,但对“我”来说,她首先是个“妈妈”,所以,她会做噩梦,担心女儿“秃顶”……文章写“我”、写班主任,都从侧面烘托了“学霸老妈”的“高大”形象。哈哈,这是个“学霸老妈”,同时也是个“可爱老妈”!

读有所思

1.“我”为什么说妈妈是“学霸老妈”?

2.“学霸老妈”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幼时记趣》延伸阅读——

牧童逮狼

清·蒲松龄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岳麓书社1988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鉴赏空间

“牧童逮狼”?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想:两个牧童为什么要逮狼?牧童捉小狼,也许纯粹是为了好玩,但一个“至”字,又让你觉得两个牧童是有备而来、目标明确的。他们是如何“逮狼”的呢?两个牧童知道狼的本性,先捉住两只狼崽,然后各自爬上一棵树,一个牧童先使劲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救子心切,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又弄得另一只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连忙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这样来回几十次,大狼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最后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爬下来一看,它已经断气了。这下,小狼、大狼一举擒获!“逮狼”表现了牧童的什么特点呢?当然是牧童的聪明机智!蒲松龄在刻画“牧童逮狼”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细节描写。你看,他们“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为什么是“数十步”而不是“数步”“数百步”?因为“数步”距离太近,大狼不易累死;“数百步”又太远,两牧童难以互相照应,小狼的哀嚎大狼也不易听到。再比如:大狼倒地不动了,两个牧童不是立即“哧溜”一下就下来察看,而是“久之”,确认大狼已死,方才“下视之”……这样的细节刻画,极好地凸显了牧童的谨慎和智慧。文段不长,作者却写得极其用心!

读有所思

1. 牧童逮到了几只狼?用的是什么方法?

篇5:奔跑为题目作文

奔跑――加速

在赛场上,选手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往前拼,一些脱颖而出的选手,在跑时选择了加速,就像在校园中刚刚认识的同学如期进行了第一回的比拼,有些同学发现自己的位置,在别人的后面时,内心之中顿时十分着急,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虽然自己在靠前的排名,但依然不满足,于是开始加速了,看前面自己的敌人一个个被自己超过,尽管十分疲倦,但依旧满足。

奔跑――坚持

比赛进行了一半,此时拼比的是一个人的毅力与恒心,一些选手为了取得好成绩,咬紧牙、握紧拳,任由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都不改变自己对这一场比赛夺冠的念头,此时的选手们都知道比赛进行到这一步,谁都不能放松,因为一放松就会有一个、二个、三个……一群人超过自己,战胜自己,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中途的放纵,1时选错了出口……”只有自己咬一咬牙,拼着自己对胜的信念,拼着自己以后可以安稳、平静而又自傲的对自己说:“我没有后悔,因为我拼过,我坚持。”

奔跑――冲刺

终于到了最紧张而又刺激的阶段了,这是选手们为胜利而拼搏的白热化时期,尽管此时的选手们很累很累,但是内心深处有人在告诉他们“放手去拼吧,成败胜负就在此一举,若胜了便一步登天,但若败了以前所有的努力就会全部报销,重头再来都不可能,机会只有一次……”每一位选手脑中的神经都弦到了最紧,因为这是决胜负的时候,是众多选手奔向终点的最后机会。

奔跑――永不结束

篇6:幸福为题目作文

一位年轻的奶奶,左肩挎着一只书包,右肩背着一只书包,两个小孙子自得其乐,走在奶奶的前面,奶奶成了小宝贝们专职的服务员。

有一对爷孙俩路过小食店,孙子那轻快的脚步迈进店里,指着形色各异的麻辣条:爷爷,我要这个!爷爷爽快的掏出10元钱,店主找回7元,小孙子眼疾手快,把7元钱塞进兜里。爷爷满脸慷慨,小孙子满心欢喜,跟着爷爷继续上学去。

一位壮年爷爷挎着书包,小孙子一路欢蹦乱跳。可是到了学校门口,小孙子好不情愿地接过书包,撅着嘴巴:嗨,怎不把我的书包带进教室里去!

在学校里,老师面对幸福的小宝贝们,总是忧心忡忡,无计可施。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有的学生当堂完成,有的说还是回家做作业好,有的直截了当的说,我才不怕呢!反正爷爷会帮我的。有一位学生违反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不满的说:你敢骂我,看我不告诉爷爷!爷爷听我的!老师正在指导一位学生做练习题,他听不进去,不喜欢思考问题,便把笔一丢,不耐烦的埋怨老师:爷爷不要我花费太多的脑筋,花脑汁会影响发育的,唉,还是在家里自在。有的学生竟然认为,现在不用交学费了,怎么还要交作业费呢!要我做这么多的作业,还不如还给我作业费吧!老师摇头,惋惜,慨叹:你们真是幸福的小宝贝啊!

放学铃一响,小宝贝们有了特殊的呵护和依靠,校门口等候着的爷爷奶奶和家长,就是给小宝贝们幸福的亲人。难怪小宝贝们唱出了这样的童谣:爷爷好,奶奶好,他们护我上学校。爸爸好,妈妈好,开车送我上学校。放学回家去,不用背书包。父母不在家,我是小领导。吃喝玩乐都需要,自由生活乐淘淘。酸辣苦咸我不要,我是幸福小宝宝。

篇7:幸福为题目作文

此岸有此岸的欢乐,彼岸有彼岸的愉悦,但如有一颗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心,此岸彼岸又有何不同?

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心,熟悉的此岸又何尝不能有靓丽的风景?当我们沉浸在每天的奔波忙碌,焦躁不安时,有这样一个女孩,用自己的画笔让城市的人行道树上多了许多可爱的&ldqu;住客&rdqu;:可爱的小松鼠,害羞的小浣熊,还有磅礴的瀑布,金秋的森林。这些生动的小动物和美丽的风景为这个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增添了一分靓丽的色彩,也让每一个走过的人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相信,这个为城市增添幸福感的女孩内心不会是麻木的,而是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的,只要心中充满幸福,熟悉的地方就会有风景。

篇8:三八妇女节为题目作文

在调查中, 笔者以祁丰区祁文藏族乡藏族妇女为调查对象, 通过入户访谈的调查方式对该地区妇女的经济收入和其它相关权利的实现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调查中, 笔者以区公署提供的牧民用来缴纳税款的“放心手册”中名单以及该地从事个体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花名册为抽样框,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 以祁丰区为例, 从中选定访谈对象, 对被选定的30位访谈对象进行了调查和访问。

祁丰区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 祁连山的北麓, 总面积为10202平方公里, 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 全区草原面积53.9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40.8万公顷。居民有藏、裕固、回、汉、蒙5个民族, 其中藏族居民占全区人口的85%。祁丰区藏族主要经营畜牧业, 少数也从事农业生产。该地草场广阔, 森林资源丰富, 创建于北魏时期的文殊寺石窟群, 以及观山海子、“七一”冰川、乔塘沟等旅游景点也为当地的牧民增加收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一、祁丰区藏族妇女的职业结构和收入状况

一是当地藏族妇女职业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为职业领域的扩展, 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藏族妇女职业结构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她们的劳动方式由以前的以家庭劳动为主逐渐改变为大量的藏族妇女加入了社会劳动的行列。越来越多的藏族妇女逐步摆脱了家庭劳动的束缚而走向社会, 在社会劳动中实现她们自身的劳动权利。二是当地藏族妇女职业结构中劳动的类型逐步从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体力”和“脑力”、“素质”劳动并存的方向发展。在过去, 藏族妇女的劳动主要以放牧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许多藏族妇女的职业呈现素质化和, 脑力劳动化。根据当地的资料, 在祁丰区所有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劳动人员中, 藏族妇女所占的比例为25%;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 祁丰区共有73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 约占当地近年来平均女性人口的4%。三是当地藏族妇女的职业结构构成由单一的农牧业向多样化就业发展。政府的统计资料表明, 在区政府所在的祁文乡, 18岁以上的就业藏族女性中, 牧民共有163人, 占77%;在事业单位就业的藏族女性有11人, 占5%;从事个体经营的有23人, 占13%;其他 (上学或外出打工等) 有11人, 占5%。在以往的生产劳动中, 藏族妇女所从事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放牧和料理家务, 目前, 当地藏族妇女的职业类型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一部分藏族女性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外,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很多藏族女性开始在当地从事商业经营。在祁丰区的四个乡政府所在地, 藏族妇女经营的商店、饭馆以及带有民族特色的精品店随处可见。祁丰藏区拥有被国家评定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殊寺石窟群, 以及观山海子、“七一”冰川、乔塘沟等旅游景点, 奇特的景观与秀丽的山川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这也为扩展藏族妇女的就业领域和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创造了条件。在文殊沟文殊寺石窟群附近, 随处可见能够体现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情的建筑和身着藏族服装的藏族妇女, 在这儿, 游客可以品尝到具有藏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手抓肉、青稞酒等, 这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当地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 这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也促进了藏族妇女经济收入的提高。调查资料显示, 祁丰区人均年纯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 随着藏族妇女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不断扩展, 当地藏族妇女的收入明显提高。

二、祁丰藏族妇女实现家庭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由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以及藏族妇女经济收入的提高, 祁丰藏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㈠祁丰藏族妇女的家庭地位和家庭权利现状祁丰藏区的藏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她们不但要经营畜牧业生产, 而且还要担负照顾家庭的重担, 这种重要的家庭角色决定了她们在家庭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第一, 妇女是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祁丰藏区牧民的家庭生活中, 藏族家庭的男性一般进行一些交易活动, 如用货币换回粮食、蔬菜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等。藏族妇女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劳动,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产劳动中, 她们挤奶、制酪、取酥油、炒青稞、磨炒面、放牧等, 这些生产活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她们每天至少都要劳作10个小时以上, 除此之外她们还要侍奉老人、照顾孩子, 在藏区几乎无法想象没有妇女的家庭如何能够得以生存。由于藏区的牧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 当地的牧民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四个牧场之间转移, 无论在转移的过程中还是在各个牧场中放牧期间, 妇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承担着绝大部分劳动。职业的分化使藏族妇女“家庭主妇”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藏族家庭中妇女在家务劳动中承担的角色与她们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们所从事职业的不同决定着她们在家庭中承担家务的多少。在完全从事畜牧业的藏族家庭中, 女性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家庭劳动, 正是因为这些繁重的劳动使得女性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女性在家庭中完全扮演的是家庭主妇的角色。在夫妻从事企事业和个体经营的家庭中, 家务劳动的分配和承担状况则有别于从事畜牧业的藏族家庭, 在这些家庭中, 在夫妻双方承担着基本相同的家务劳动。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藏族妇女的就业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从而使一些藏族妇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让她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走向了社会的舞台。

第二, 妇女生育无性别歧视。与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汉族相比较, 祁丰藏区人们在生育方面的观念比较开明和先进, 生育的性别歧视很少, 甚至生男生女的价值观基本接近。在当地的藏民中间, 除了一些年老的居民仍然认为生男孩比生育女孩好之外, 在调查中, 有87%以上的人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尽管国家允许少数民族夫妻生二胎, 但在调查对象中, 很多只有一个女孩的年轻夫妇表示他们不愿意再生。就其原因, 一是当地思想观念的变化, 他们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对孩子教育重视和教育成本的提高, 也成为他们改变传统生育观念的重要因素。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也成为藏区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 男性偏好的生育意识有着其存在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其中除了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外, 生产方式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传统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生育思想中的男性偏好。随着社会的发展, 浅藏区生产方式的变化对藏族生育观念的变化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当地, 藏民家庭不认为没有儿子就是“断后”, 究其原因, 主要是藏族妇女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家庭运转的轴心。

第三, 藏族妇女在家庭中有着与男性相等甚至大于男性的决策权。家庭决策权从婚姻法的角度来看, 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对共同财产有无平等的所有权、处理权、及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和由此而引申的继承权。藏族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她们在家庭中有着很大的决定权。一是消费决定权。消费决定权是指决定某一物品是否要买的决定权利。祁丰藏区的调查资料表明在当地的藏民家庭中, 女性拥有与家庭日常生活有关物品的购买权以及与女性生活和劳动有关物品的购买权, 如决定是否购买衣服、首饰、缝纫机、洗衣机等物品;而对于家庭娱乐的物品和与男性有关的消费品, 如对烟酒、音响、电视之类物品的购买与否一般由男性决定或者共同商量后由男性去购买;对价格较高的物品和家庭耐用品的购买以及家庭重大的事情, 如房屋的修缮, 一般也是由双方通过商量来决定。这可以充分体现出女性在家庭中不再是仅仅处于依从的地位, 而是拥有基本与男性相同的家庭权利和家庭地位。二是财产管理和支配权。长期以来, 我国妇女的生活范围基本是局限于家庭内部, 主要是操持家务, 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决定了男性在家庭财产管理和财产支配上拥有绝对的权利, 而女性只是处于一种依从的地位。但是随着妇女就业范围的扩展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中, 获取经济收入, 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而社会地位的提高又给她们家庭地位的转变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她们在家庭中也不同程度地拥有了财产管理权和支配权。在祁丰区, 由于藏族妇女在家庭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从业范围的扩大也使她们有了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 与周边一些汉族农村地区的妇女相比较, 当地的妇女在家庭中拥有着较高的财产管理权和支配权。

㈡祁丰区藏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状况社会地位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一定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在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妇女的社会地位指的是妇女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与男性相比较所处的位置。改革开放为祁丰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促进了藏族妇女各种权利的实现。

第一, 祁丰区藏族妇女的政治权利。我国法律规定, 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加国家与社会事务, 并且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为保障妇女的参政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 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在任用领导人员时, 必须坚持男女平等, 重视培养、选拔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祁丰藏区的妇女作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她们的政治权利随着我国政治建设进程的发展和妇女权利的逐步实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祁丰区藏族妇女也完全实现了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她们的各种政治权利。在调查中了解到, 所有祁丰区区政府所辖单位中, 女性占42%, 其中藏族女性占女性总数的91%。

第二, 祁丰区藏族妇女的教育权利。妇女的教育权利包括妇女在入学、升学、获得学位、毕业分配以及女性从事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的权利。在祁丰区, 当地思想观念中没有男女性别歧视的观念对当地藏族女性实现她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 自1998年起, 祁丰区适龄女童的入学率一直保持在100%, 有78%的女孩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能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高中毕业的学生中, 每个乡都有4名~5名女生在大学进行深造, 在人口密度不大的祁丰藏区, 女大学生在全区的同龄女性中占着很高的比例。在当地企事业单位中, 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藏族女性则占这些行业中所有从业藏族女性的82%, 这些数据能够充分表明藏族妇女的教育权利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她们的教育文化水平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也日益得到了提高。

第三, 祁丰区藏族妇女的劳动权利。劳动权利主要包括劳动就业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和休息的权利, 以及获得安全和卫生保障、特殊劳动保护的权利。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藏族妇女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同时也为保障她们的劳动就业权利提供了必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社会劳动也逐步由以“体力”为主向以“素质”为主的方向发展, 由此而进一步地削弱了社会劳动中性别方面的局限性, 扩展了妇女的就业领域, 增加了妇女的就业机会。祁丰区政府统计资料表明, 在祁丰藏区的藏族妇女的就业方式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多样化的发展, 对于所有的从业女性, 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也为保障当地藏族妇女的劳动和就业权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基础。

篇9:以题目为基点分析文言文

关键词:读题目,始得西山宴游记

【分类号】G633.3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感悟自然”板块中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比照和映衬中写景、融情于景的手法。

2、带领学生理解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精神世界,体会人与自然间奇妙的生命关联与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难点:学生体察到作者寄情山水、与万化冥合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讲解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五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始得西山宴游记》字词句意,对柳宗元生平经历、本文创作背景也有了初步了解,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多媒体展示)“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1]”为什么《永州八记》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柳宗元又是如何与自然会晤从而得到内心宁静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近西山、一起走入柳宗元的精神世界。

(二)新授(三十分钟)

1、分解题目(五分钟)

(1)同学们能不能回忆起初中学过八记中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除此以外几篇老师也介绍给大家,希望作为一个文学常识来把它们牢牢记住。

(写板书)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谭记、钴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观察这些题目,有没有发现今天要学习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命名上与其余七篇有什么不同?

(预设:回答出 “地点+记”命名方式)下面就来设想一下,如果为了统一而删去题目中的字眼,那这篇课文应该更名为什么呢?(预设:西山记)这样修改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预设:没能归纳,说出正确但不具概括性的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其余几篇都很简洁地用“地点+记”、说明是“去了哪里”的“记事”,本文则多了“始得”与“宴游”,若为统一而将其删去、更名“西山记”,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3)(预设:没有原来好)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删一删”后,题目似乎少了些内容?如果我们再“换一换”、将题目更为“访西山游记”、“游西山记”呢?(预设:不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具体分析,这篇古文的题目究竟蕴含了哪些信息。

2、搜索信息、细读文本(二十五分钟)

(1)首先请同学们在字词意思基础上、将题目中要素分组。这个题目应分解为这四个部分——

(板书)始得 西山 宴游 记

看来有些同学对于为什么这样划分还有疑问,老师对于这四个部分各提出了一个问题,也许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能解开你们的疑惑。

(2)“始得”:既然将西山之游看作游之始,那在之前出游中,作者有何所见所感?(——表格对应第一次出游所见之景与感受)

“西山”:西山有何特点? (——表格对应第二次出游所见之景)

“宴游”:以“宴”字形容西山之游,究竟是怎样心理(——表格对应第二次出游感受)

“记”:游记应包含哪些内容?(——对应表格几个板块)

(3)为帮助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老师设计了简单的表格,请带着问题再次细读文章,圈圈划划,完成填空,也许答案将慢慢浮现。(多媒体课件上显示)

(4)同学们都找出了空格处应填写的文字,可以发现无论游玩过程、见到景色、还是心理状态,西山之游与以往游玩都有明显的差别。现在就回过头来看看,是否能解开关于题目的四个问题——

(a)作者用“始得”来表示他将西山之游看作游玩开始,那之前出游中做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所见所感呢?

(根据表格“以往之游”横列)大家设身处地想像一下,若你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望着深林、幽泉怪石,会是什么感觉?(凄凉,恐怖……)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作者心情是“恒惴栗”——始终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b)相比之下,“西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根据“西山之游”的“所见之景”)这样“四望如一”的风景能给你什么感觉?(开阔,平和……)用作者的话来说,感到了“悠悠”“洋洋”“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讲到此我们就来想想,作者真正想写的是哪里?(西山)但却从以往写起,这样是否偏题?

(预设:不偏题,反而写出西山特别)两相比较,我们才更感受到西山之独特,更能体会作者得到以往未有的快乐。

(预设:偏题)我们来想想,如果去掉之前经历感受,直接写西山之行,同学们还能感受到心境变化吗?在当时处境下,突如其来的快乐是不是不合时、也不像原文中那么强烈呢?

正是与以往比较,才更衬得西山特别、更显出心境变化——这就是对比的效果。

(c)如此心情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宴”。这看似简单的字,其实蕴含着无尽心绪——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山水有灵与我共情的慰藉……

(d)统观文章,思考柳宗元是通过哪些内容交代出游的?(根据表格,“游玩过程”、“所见之景”、“心理状态”),从中可以总结,要写好一篇“记”,应该注意什么?不能仅是流水账叙述过程,更应描述过程中人物动作、将景色情感融合,这样才使文章饱满动人、使读者感同身受。这样的写作手法,就是“融情于景”,我们将在下节写作课上进一步巩固。

(三)总结拓展(五分钟)

(多媒体展示》[2])“永州,受难之所;永州,亦升华之所。无永州,安有“永州八记”?……故柳公于永州,别有一番感激恩爱在焉。而永州山水之得遇柳公如椽巨笔,不亦绝代之奇缘!山水胜绝,人物卓绝,因缘奇绝!”

(四)布置作业(五分钟)

游记写作:以小作文形式,运用本课所学对比、融情于景,写作一篇游记。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2

上一篇:水怎么写下一篇:2023年9月25日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