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狗,人类的朋友为题目作文

2024-04-10

以狗,人类的朋友为题目作文(通用10篇)

篇1:以狗,人类的朋友为题目作文

早上,太阳公公早早的升起,公鸡也拉着他锋利的嗓门,在鸣叫着。而我当然就在床上躺在被窝里不敢出来,因为太冷了,在被窝里还是冷,可是我有能怎么办,过了一会,我起来了,我洗了脸又刷了牙,然后吃完饭后,我觉的没有意思,就把电视打开了,但是打开后我想到了一件事,记得那是很早以前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天刚微明我就起来了,我先打开电视,看了一会,然后又打电脑,看两个我跑到那个房间看看电视,又跑到这个房间看看电脑,跑的累了我就去找我的朋友玩去了,可是我看见我的朋友,我就不由自主的一直看他,我的朋友养了一条狗,我的朋友说;我家新养了一条狗,我把她抱来让你看看吧;然后我接着说;好啊,你的狗是啥颜色的;我的朋友说;是白的。;我说;哪,抱来看看;两分钟后,他把狗抱了过来。我仔细一看一看我便叫;哇;的一声,我朋友问;怎么了;我说;你家的狗你洗过多少遍,澡了。我邻居回答;一天了;那个时候;我其实很佩服我的朋友,我们玩了一上午我发现了我朋友家的狗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就比如卖萌,装嫩、添人等很多方面。

这就是我朋友家的小狗,你想去看看吗。

篇2:以狗,人类的朋友为题目作文

它非常温柔可亲,如果主人才家门出来,它就会像离弦的箭一样非奔过来,用舌头舔你的脚、用头蹭你的腿,尾巴摇个不停讨主人欢心;如果你喊一声“小虎蹲下”它就会十分乖巧地蹲在原地一动不动,博的主人的青睐。

每当吃饭的时候,它就会跑过来盯着我的饭碗,吐着舌头、流着口水’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好像再说:“小主人行行好,给块骨头啃吧!”我看了实在不忍心,把碗只的肉扔了出去,小虎腾空一跃就接住了,它空中接肉的本领真是太厉害了。

小虎的机灵还表现在来客时,哥哥干‘坏事’时。

只要有人要走进大门,它就会汪汪大叫个不停,好像在说“主人有人来了,赶快出来看一看。”主人出来它就会跑到主人的旁边,又好像是爱管闲事的孩子向老师告状似的。陌生人向前走一步它就毫不示弱的向后退两步的样子实在是有趣极了。

每次哥哥在院子里调皮,它会引吭大叫,这声音你在老远都可以听的一轻二楚,它的叫声像给我姨姨报警一样。所以每次姨姨听到它的历声呵斥就知道我哥哥肯定又干‘坏事’了。

篇3:以狗,人类的朋友为题目作文

一、教育人类学介绍

人类学与教育学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发展目的上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教育学与人类学就形成了联姻并诞生了教育人类学。所以,教育人类学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并通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一)教育人类学的两大流派

教育人类学萌芽于十七世纪,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教育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历史发展中,教育人类学形成以德、奥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

在欧洲大陆上,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哲学家康德主张:应该从人的知(知识)、性(感性)、意(意欲)三个方面来进行人类学的研究。1941年,德国敏斯特大学教授杜普·霍华德(HeinrchDopp-Vorwald)提出哲学人类学概念,他认为: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尤其是精神的改变,教育的力量在于发生“精神的作用”,教育的功能在于促使教育的引导,即“精神的引导”。罗特在其《教育人类学》论著中指出:“教育人类学探讨由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与精神的改变的一门学问。”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人与教育在功能、发展、实现之间的互动关系,人如何通过教育把第一(自然)本性和第二(社会)本性相协调并顺利地发展起来,以获得人的全面本质。[1]以人的研究为核心,它从阐释如何建立健全人性的角度来研究教育与人类的发展问题。

文化教育人类学是英美等国在解决多民族、多种族文化冲突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少数民族、移民、黑人、土著人(aboriginalpeople)和原住民 (indigenouspeople)在教育上的屡屡失败,民族和种族上的纠纷频繁。美国的人类学家们率先发起用人类学来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答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奥各布教授认为:教育被视为是文化传承与习得,学校教育仅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化教育人类学对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割裂的研究持否定态度,而认为应该将学校教育放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它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二是人生活于文化之中,人的发展是接受文化传递,适应文化变迁的过程;三是文化变迁与教育变迁是一致的。

哲学教育人类学与文化教育人类学两者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人的可教育性是人性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人的思想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文化提供了人自身没有的成长环境。哲学教育人类学家O.F.博尔诺夫也认为:“人是一种天生的文化生物。”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这两个派别是可相容的。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和价值

冯增俊在综合了各研究目的的论述后提出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即通过运用人类学的概念和方法,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人类、国家与个人的全方位思考,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性和现代教育的特征,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通过教育中人类学的介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教育人类学研究者李政涛在《教育人类学引论》中提出教育人类学的两点重要价值。

1. 生命价值。

他认为教育人类学发展的理想标杆一是成为人类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二是既能面向人类的幸福,又能直面人类的苦难和危机,三是直观并深度地介入人类生活,创造新的生活意义,最终促使人达到一种美好的生命形态。

2. 文化价值。

教育人类学保护文化,促使文化对话并推动文化转型与变革。[3]在全球化时代,普世文化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边缘文化却在逐渐消退,文化保护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对于多文化国家的教育也开始超越狭隘的本国的主流教育文化转而以促进所有学生跨文化的能力为教育目标。由于文化变迁与教育变迁存在着一致性,文化的转型即教育的转型。教育人类学能够提供教育经验与策略而推动文化的转型与变革。

二、美国的教育文化

(一)理论派别

美国是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在解决各种族和民族的文化上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各种社会文化理论应运而生。由于美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和继承的,因而这些文化理论也必然首先在教育领域里出现并在教育领域里集中体现。美国的社会文化理论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Anglo-conformity)、熔炉理论(MeltingPot)、文化多元主义理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和熔炉理论是美国右翼保守派所持的理论,而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美国左翼进步派在批判保守派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

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兴盛于19—20世纪,该理论认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各少数民族亚文化必须融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遵循主流文化的语言、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可表述为B(亚文化)→A(主流文化)=A(主流文化)。

熔炉理论认为:当美国的主流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接触时,两种文化中的优秀、精华部分经过美国社会的熔炉煅炼后熔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的、更优秀的美国文化。可表述为A(主流文化)+B(亚文化)→C(更优秀的新文化)。从理论思想上来看,熔炉理论比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理论更加强调了对于文化的平等性的尊重。但是,在现实的美国的社会中,熔炉的结果仍然是融入了美国的主流民族文化。

文化多元主义理论来源是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论派别的观点。该派别的基本观点是: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文化没有进步或落后、原始与文明之分;基于经验下判断,而经验是由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文化传承来说明的;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具有不同价值的文化成员应互相理解。该理论认为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当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接触时,各种文化都有权利保留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质(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可表述为A(主流文化)+B(亚文化)=A+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在美国的教育界获得了各族成员的赞同和拥护,并且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实践和运用。如为帮助少数族裔和女性改变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劣势地位的“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Action)政策和“政治正确”(PoliticalCorrect)原则的提出得到了美国公立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各高校的各种多元化的课程改革计划快速地在高等院校中实施。据统计,到1990年为止,美国46%的大学要求开设非主流文化课程;研究种族、民族和妇女历史的研究所或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到九十年代末,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研究种族和妇女史的专业课。

(二)文化战争

美国的教育文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七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的激进派思想到八九十年代宣扬主流文化的保守主义的复兴。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的自由派基调占主导,宗教右翼面对美国道德沦丧、家庭解体等的社会问题而逐渐兴起。到八十年代末,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平分秋色;九十年代中后期,保守主义有加强之势。

美国主流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延伸,是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主流文明的价值和理念都根植于西方。保守主义认为,文化多元主义无异于是美国文明的一场灾难。他们歧视其它种族的文化并认为西方的文化传统才是最好的东西,其它任何文化都不能望其项背。而进步主义认为,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有其价值,没有优劣之分,反对美国主流文化在美国的霸权。两者观念上的冲突进而导致了思想和实践的冲突。美国主流文化受到的挑战和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是导致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4]由于美国的教育是美国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因此教育领域成为了文化保守派与进步派的“文化战争”的主要战场。这场“文化战争”至今仍然在美国的教育界中此起彼伏。

三、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审视

多元文化教育,更加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更加适应世界多元化的需要。从教育人类学视角来看,美国教育文化的多元化是对单一民族文化霸权的反叛,是各种族对自身文化的觉醒,是争求文化和个人发展平等性的实践,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视角

1. 生命的解放和回归。

美国教育人类学家Spindler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语言、内容、风俗以及使文化成为完整无缺的隐形的意义之网。”人的生命发展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背景并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人类学的观点认为:衡量教育的基本尺度在于它有没有体现对生命的落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殖、提升和扩展。[5]永远处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要想使其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生命得到发展和增值并实现生命的价值,就必须通过教育来得到实现,这种教育也一定是在人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而美国主流文化在教育中的垄断地位,导致了其他种族学生的文化中断(culturalinterrupt)或文化剥夺。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教育,在教学语言、内容和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与其他种族文化差异悬殊。由于这种教育无法与其他种族学生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相联接,因此就导致了其他种族的学生教育上的失败,并严重阻碍了这些学生自身生命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从这个层面来说,多元文化教育是对生命的一种重视和关爱,是对生命健康发展和生命价值实现的一种清醒、正确的认识,是对生命的一种解放和回归。

2. 人性的关爱。

哲学家黎鸣把人性划分为三个层面:自然关系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精神关系层面。这三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人性的畸形发展。主流文化统治的教育与其他种族文化脱节,导致了其他种族人在教育上的失败。个人能力无法得到挖掘和提升,文化精神无法获得和吸收,在现实社会中无法生存立足,这些引发了他们人性中的扭曲。这种扭曲表现在美国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如:性犯罪案低龄化、普遍化;校园枪击事件高频发生;种族冲突流血事件不断;失业率不断攀升;失业者、残患者、精神病人、酗酒者、吸毒者诸无家可归的穷人增多等。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文化的平等性,它能够与各种族自身文化接轨,有利于各种族个人能力的发展、精神价值的提升和被社会认可和尊重,进而使人性得到关爱、修复并走向健康和完善。它会使美国的社会问题得到平息,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美好。

(二)文化视角

1. 提供了一种人认识自身本质和“我文化”的途径。

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提出文化还原原则:“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创造了文化,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客观化了的文化作为媒介来了解人的需要,并进而了解人的本质。”[6]赫尔巴特也认为“人不能通过反省来认识自己,只能绕道通过自己的客观化来认识自己。”[7]所以,人自身所属的文化体现了人的需求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反过来成为了人认识自身本质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把这种理念进一步扩大下去,由于各文化存在着关联性,对“他文化”的客观认识,反过来能够更好地认识自身文化的意义。因此,多元文化也提供了对“我文化”认识的一种途径。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帮助个体通过其他民族的文化而获得更深入的自我理解。它试图使每个民族成员真正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及那个文化的民族的意义和感情,并继而尊重彼此的文化。

2. 有利于教育的平等性和多样性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主旨在于:使不同民族、种族、宗教、阶层、性别和特殊群体的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将多民族的和世界的观点整合于传统课程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接受有关族裔间的差异。它打破了单一的教育文化,把少数种族文化与历史的内容与主流文化的内容放在同一个水平上同等对待,给其他种族的学生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同时也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来开阔视野,消除文化的偏见,培养对各文化理念的自主性理解能力。多元文化教育保障了文化的平等性,并保护了文化多样性的健康发展。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各种族人生命形态的健康发展和各种族文化继承的重要链条。它更能够顺应美国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国家的现实状况,它是对美国长久以来教育现实中主流霸权文化教育的一种纠正,是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

摘要:教育人类学将人类学知识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它分为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学两个流派。面对美国教育界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文化战争”, 教育人类学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 并指出其优越性。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人性视角,文化视角

参考文献

[1][2]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48.

[3]李政涛.教育人类学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66-67, 73-81.

[4]王璞.文化战争中的美国大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李政涛.教育人类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 2004, 04:36.

[6]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

篇4:鸟儿——人类的朋友

人们可以从鸟语中知道鸟儿是在欢歌还是在呜咽,是在告知节令还是在预报时辰,甚至凭叫声就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鸟。乌鸦叫声单调枯燥,整天只会“呜呜吸吸”,的确令人生厌。斑鸠低沉地叫着“怪孤独”,让人一听便知这是个不合群的家伙。大山雀和杜鹃叫声特别有个性,尤其是杜鹃,每叫一声仿佛都在经受着撕心裂肺之痛。花喜鹊轻狂浪漫,一叫起来就“唧唧喳喳”,据说是在报喜。有一类鸟语属悲剧型的腔调,比如常含一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声调的是铁脸雀,警告行恶之人“天不容,天不容”的是树莺。有一类鸟叫属喜剧型的,四声林鹃常自我安慰“光棍好过”,白脸锦鸡开口就是一串夸奖语“顶呱呱”。有的鸟边叫边飞,有的鸟蹲在树枝上,没有人声时才敞开声喉。有的鸟昼夜不停地叫,有的鸟一年只叫一个季节。

你知道吗?鸟类也会“说天气”。一些鸟类的鸣叫,使农民伯伯能预测天气,以便安排农事。“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说的是杜鹃于深夜鸣叫,预示着来日天晴地干。“仰鸣则晴,俯鸣则雨”,说的是喜鹊如果抬头叫,说明天气将晴,若在树枝间来回蹦跳,低头乱叫,则预示着阴雨天气的到来。“雀噪天晴,洗澡有雨。”麻雀的叫声也是一个“晴雨表”:麻雀东跳西跃,成群结队地“叽叽喳喳”,说明天气晴朗;如果麻雀发出“吱吱”长鸣,再飞到浅水的地方洗澡,说明天气近日内将由晴转阴。“乌鸦哇哇叫,阴雨就来到。”当大风快要来时,乌鸦会发出“呱呱”的高亢有力的叫声,当它沙哑、吃力地“哑哑”叫时,就预示着要下大雨。

更有意思的是,鸟语同音乐一样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紧张情绪松弛,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感。有些鸟语还有防病健身作用。因此,集中精力听听鸟鸣能使疲劳的大脑得以休息,并能驱散肉体的疲劳,让人忘掉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思想上的快乐。此外,凝视鸟的动作,还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使人的精神逐步条理化,不仅对预防近视眼有利,而且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动中求静的习惯,使他们干事专心。

篇5:以狗为话题的作文

狗有如猪的肥胖身材,猫的长指甲,但狗不像猪那样懒、猫那样刁蛮。相反,狗更是勤劳,随和的形象。狗的耳朵尖尖的,眼睛大大的,耳朵跟眼睛协调工作,使狗有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特性。狗不像猫,爱挑食。我家的狗不仅不挑食还吃素。这可是我家狗的一大优点,狗狗的鼻子可有一套!每当临近餐点,它便放下手头的工作,摇头摆尾地到厨房等候。是炒菜的香味把它给引来的,每每这时,它总是垂涎三尺地盯着香味飘来的地方,蹲着静静等候。不是狗没有跳跃能力,那是因为它很温顺,它知道主人不喜欢这样,所以很安分守己。妈妈看了自然也很高兴,准赏赐它大块美味。狗吃饭的样子可大有文章,它不同于其他狗,狼吞虎咽地吃下美味,而我家的狗却先舔一舔美味上的佐料,待佐料味没了,它再小心翼翼地细嚼品尝,样子极像一位有教养的小姐。我家狗鼻子特灵,夸张一点说,就算隔四五座山头它也能闻到那香味是从哪传来的。记得那次,我的鞋子不见了一只,可就在我着急的关头,狗竟把我丢失的皮鞋给找到了,经一番诱惑,我从狗的走向知道,它竟是寻着鞋的臭味把对面几十里的鞋叼来,真是难以置信,它这一特性可帮了我们不少。

狗的尾巴可是生客的指示标,若有生客路经我家,狗便会竖起尾巴狂吠起来。要是有熟人来我家,它便会快快的摆动着尾巴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狗的睡相也不免让人养眼,要么蜷缩,要么曲竖,真像是精美的画框啊!

篇6:题目为我最好的朋友的英语作文

题目为我最好的朋友的英语作文

Chen Xiang is my best friend. She is 13 (years old). She likes English. It’s interesting for her. She doesn’t like math. For her, it’s difficult. She likes eating healthy food. She likes chicken, carrots and strawberries. She doesn’t like French fries. Chen Xiang also likes playing sports. She hopes to be a great running star.

篇7:以狗,人类的朋友为题目作文

关键词:社区,研究方法,民间信仰

一、采用社区方法研究民间信仰的内在动力

民间信仰定义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传统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民间信仰不同于宗教,缺少宗教体系严密的界定标准。持此观点的学者较多。如台湾学者姜义镇,日本学者樱井德太郎、掘一郎,国内学者乌丙安、宋兆麟、贾二强、赵匡为、王健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民间信仰的本质是宗教。持此观点的学者如台湾学者李亦圆,日本学者渡边欣雄,国内学者金泽、王铭铭等。

第三种观点属于边界模糊派,或说的是民间信仰定义中的中间路线。如叶涛、陈进国、路遥、林国平等。

从民间信仰定义的分歧中可以看出各种视角对民间信仰理解的不同旨趣。那么,中国的民间信仰为何这么难以界定呢?我们以汉族民间信仰作样本管中窥豹。徐杰舜先生曾撰文指出汉族民间信仰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人性四大特点。[1]笔者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这些内涵所延伸出的其他特点可以继续追述。

(1)原始性,即其中保留了许多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和色彩。这种保留的原始因素反映出民间信仰在精神本质上的不易变迁性。

(2)多神信仰,这些信仰中既有原始崇拜中的山川草木神灵,也有历史人物演变的神灵,还有各种从社会角色发展出来的行业神、生活神和道教、佛教等宗教中的神灵崇拜对象。

(3)地域性,“夏人尊命,事鬼教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教神而远之”。这种区域信仰流传到现代社会就形成了各地风格的地域性信仰。

(4)农事性,表现为祭祀按农事节令,而且大量神灵与农业生产有关。这种农事性反映了汉族民间信仰强烈的目的性。

(5)民间信仰中将人神化,将神人化的特点反映了其自为性和融合性。与“大传统”的结合不仅保障了民间信仰生存的空间,也提升了其在民间社会的地位。

二、近十年人类学视野下民间信仰的研究特点

1.民间信仰社区研究方法的特点

近十年,学者采用社区研究方法对民间信仰研究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在社区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汉族社区外还有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杂居区。社区研究方法以解剖麻雀的整体性风格给相关研究带来了便利条件。如羊中太对吴屯村落民间信仰的民族学研究除介绍了当地土族人信仰的基本仪式外,还论述了民间信仰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而且认为“区域性知识的研究对探讨地方性知识在民间社区的功能及意义有一定的补充作用。”[2]

(2)民间信仰研究既是社区研究的切入点,也是研究其他内容时的相关主题。如姚文琦的博士论文《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以莆田湄洲岛之妈祖信仰研究为例》着眼于以湄洲祖庙为中心之妈祖信仰的传播发展与历史积累,及与岛內妈祖宫庙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台湾地区的交流往来,借以说明民间信仰对于链接区域空间之社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效应。由此看出,民间信仰不仅本身是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研究的对象,其也可以作为研究其他问题的媒介。社区研究方法正是要求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注重各研究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为民间信仰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展开的分析平台。

(3)社区选择的地域性差异,南方研究较丰富,西北研究还有待于大规模开展。华南地区:以吴越民间信仰和华南学派为代表,从微观视角使民间信仰研究的区域性增强。1990年姜彬的国家课题《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及之后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华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代表。历史人类学华南学派的大批学者促使华南民间信仰研究深入发展。如顾希佳[3]的两本专著分别讨论了蚕神信仰与江南习俗和吴越地区的神弦歌与巫文化。

华北地区区域民间信仰研究主要集中在碧霞元君(泰山娘娘)、女娲、关公等几个神祇的传说形态、地方信仰上。如吴效群[4]对于碧霞元君崇拜的学术史梳理;苑利[5]对华北地区龙王信仰的多方面研究。

西南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众多,成为了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张泽洪[6]从历史学角度梳理了傈僳族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灵。刀洁、和少英[7]对金平傣族民间信仰的研究。曹端波[8]对侗族的研究。

西北地区由于研究条件有限,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大规模的地方性神灵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展开。马宁在《中国西北民间信仰研究综述》一文中对西部民间信仰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社会学方法进行民间信仰方面的研究也应该探索”,“目前,西北民间信仰的研究还处于积累阶段,表现在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资料和人才储备两个方面。”[9]

2.研究民间信仰的功能主义视角

在功能主义人类学家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中国人类学社区学派,结构功能主义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些学者解释民间信仰问题采用的最重要范式。那么目前学者认为民间信仰到底有哪些功用呢?就这一问题有许多学者在个案研究中已有所涉及,另外也有学者对这一问题专门发表了看法。如苏全有、葛风涛[10]从学科角度、现实功用及研究不足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评价。陈明文撰文论述了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积极正面作用。

(1)文化传播,文化保存,文化交流

笔者认为民间文化应该从官方主流文化潮流中被凸显出来。因为民间文化才是真正植根于社会大众,与社会大众亲密接触的并相互适应的基层文化。它是民众创造出的,也是最适应于民众的精神食粮。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不但有利于文化多样性,更为学者们提供了文化研究的丰富素材。它在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给学者们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2)促进社会整合,加强区域认同,建立区域联系,维护地区稳定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的初级形式,其信众范围的边界是破碎的,但它往往与村落组织和家族组织相结合,形成了神灵与村落相对应的地域结构。所以民间信仰具有加强区域认同、整合社会的功能,促进了地域内部的团结和联系,推动了地区精神文化的结合,甚至是经济发展的相互联合。这里,笔者要强调加强社会整合作用在两个地区的突出作用。一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增添了加强民族内部团结的内容使得各种社会力量趋于平衡。二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民间信仰所发挥的作用。它从精神信仰层面加强了海峡两岸民众的凝聚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力量。

(3)社会控制是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

民间信仰是乡土社会中伦理教化的一种独特方式。村民们对神秘力量的笃信,对后世的得报命运的畏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改善社会风化的客观效果。“小传统”与“大传统”的结合不仅使国家意志获得了乡土表达方式,而且将抽象的伦理观念进行了具像。再加上民间信仰所表达出来的道德价值观念往往与村规乡约相一致。它所宣扬的某些道德价值观念有一定的社会伦理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能起到道德教化作用。

(4)文化挖掘和经济开发

它的文化内涵的开发促进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过去以祭祀、庙会带动起来的乡村集市和庙会市场到现在的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产业,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示着巨大的经济诱惑。

3.社区角度研究民间信仰的多重维度

民间信仰的基本调查内容涉及其本身的特点、性质、形态,偏重于描述。应主要研究:(1)仪式形态(家祭、庙祭、占验术、神祭)的仪式过程;(2)信仰体系(神、祖先)具体的来历、造像特点;(3)象征(神系象征、地理情景象征)的制作过程、材料、使用方法;(4)民间信仰的组织制度、参与人员、管理情况、发展现状。

民间信仰延伸的研究内容涉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内容,偏重于论证。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1)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农村社会结构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关系;(2)民间信仰、历史传说与地区历史和与群体历史记忆;(3)中国民间信仰与官方利益和国家正祀的关系及对后者的影响;(4)民间信仰所反映的乡土社会的价值观、生死观、鬼神观等价值判断;(5)民间信仰在地域社会发挥的具体作用;(6)民间信仰与基层民主、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7)民间信仰与文化保护。

三、民间信仰社区研究视角的优势

1.调查区域相对固定,便于全面了解信仰内涵

地域性是民间信仰的内在属性之一。社区方法正适用于这一分立区域。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为社区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研究范围。在一个相对确定的社区中学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地方信仰分布的特点。

2.整体性强,利于相关问题的研究

社区方法强调研究区域内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为全面地研究地方信仰与地方社会提供了最为完整的研究框架。由于中国各地民间信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因地域而有所不同,社区方法正好可以通过比较得出异同性。

3.视角多样,涉及学科多

民间信仰研究的学科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趋势。社区方法作为一种成熟的研究视角已经被包括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在内的诸多学科所共同使用,这充分说明了社区方法在民间信仰研究领域内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1]徐杰舜.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上)、(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1)、(2).

[2]羊中太.对吴屯村落民间信仰的民族学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2006:5-6.

[3]顾希佳.东南蚕桑文化[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1.

[4]吴效群.北京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研究史[J].民俗研究,2002,(3).

[5]苑利.华北地区龙王庙主神龙王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4).

[6]张泽洪.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宗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6,(3).

[7]刀洁、和少英.金平傣族的民间信仰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8]曹端波.侗族“萨岁”崇拜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9]马宁.中国西北民间信仰研究综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4).

篇8:人类的朋友

张山先说:“大青马救了我爷爷的命。我爷爷在抗战时是骑兵,一次战斗时中弹了,从马上摔了下来,眼看要被后面的战马踩死,大青马转过身,用嘴叼起爷爷的腰带,飞快地向侧翼跑去,一直跑到安全地带。”

李石接着说:“大黄狗救了我儿子的命。那一次,我和妻子下地干活,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中午回来,看到家里的大黄狗嘴里含着一块撕下的人肉。原来,有个人贩子看到我家没人,就翻墙而入,想抱走孩子。谁知大黄狗一口就咬住了他的腿,人贩子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最后王福说:“我也被动物救过,小白兔救了我的命。”张山和李石都笑了:“小白兔还能救人?”

王福叹道:“你们还别不信,我不是爱好旅游吗?那次我在山里迷路,被一只狼跟上了,跟了整整一天啊。天暗下来了,我发现前面有一所废弃的小屋,就逃进屋,屋里躲着一只受伤的小白兔。如果没有小白兔,我今天也不会坐在你们面前了。”

听到这里,张山忍不住问:“是不是你治好了小白兔的伤,它指给你一条逃出去的暗道?”李石说:“一定是它牺牲了自己,跑出去引开了狼。”

王福喝了一口酒,说:“都不是。我在屋里发现了一些干柴,就用随身带着的打火机点燃了干柴。狼看到火,不敢靠近了。我把小白兔杀死,用火烤着吃了,恢复了体力,坚持了一夜。第二天有人路过,把我带出山林,我得救了!那兔子肉可真香,我一辈子都没吃过那么香的肉……”

選自《喜剧故事》

篇9:猫是人类的朋友

素材积累·段落

猫māo,你nǐ有yǒu温wēn柔róu的de外wài表biǎo;猫māo,你nǐ有yǒu可kě爱ài的de内nèi心xīn;猫māo,你nǐ有yǒu纯chún净jìnɡ的de灵línɡ魂hún,你nǐ永yǒnɡ远yuǎn是shì我wǒ最zuì喜xǐ爱ài的de动dònɡ物wù,因yīn为wèi有yǒu你nǐ,我wǒ的de生shēnɡ活huó才cái变biàn得de更ɡènɡ加jiā有yǒu趣qù。

【评点】

片piàn段duàn赞zàn美měi了le猫māo的de外wài表biǎo、内nèi心xīn以yǐ及jí灵línɡ魂hún之zhī美měi;另lìnɡ外wài用yònɡ“猫māo,你nǐ有yǒu……”的de句jù式shì,使shǐ整zhěnɡ段duàn文wén字zì错cuò落luò有yǒu致zhì,读dú起qǐ来lái朗lǎnɡ朗lǎnɡ上shànɡ口kǒu,增zēnɡ强qiánɡ了le文wén章zhānɡ的de表biǎo达dá效xiào果ɡuǒ。

篇10:拯救人类的朋友——海豹

鳍脚目动物平时生活在海洋里,仅在交配、产仔、哺乳、换毛、休息时才上岸。但是,海狮和海象的后肢均能自脚踝处朝前弯,因此能用四肢着地支持身体,在陆地上蹒跚而行;而海豹的后肢只能朝后伸,不能自脚踝处朝前弯,因此不能用以在陆地上行走。它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履艰难,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动的范围也不大。

水陆两种生活环境截然不同,海豹是怎样适应自如的呢?科学家经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很多秘密,但还遗留下许多难解之谜。

神奇的水下功夫

海豹的游泳本领极佳,能以每小时20~30千米的速度在水中游动,最高可达37千米。它潜水的本领更为高强,在5分钟内就可以潜至100~300米深。其中食蟹海豹的潜水深度为427米,体重较大的威德尔海豹可下潜至580米,体重更大的象海豹则可潜到885米的水下世界。海豹通常每天可潜水多达30~40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有时甚至在水下呆上1个多小时,令鲸、海豚等海洋兽类也望尘莫及。海豹为什么会具有这样奇特的功能呢?

动物潜到水下,首先面临的是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问题,其次必须把体内有限的氧分配给需氧相当高的脑和心脏。此外,深潜时还往往遇到低温和高压,当从深水处上升时,因为压力逐渐变小,溶解在血液中的氮在循环中容易形成小气泡,堵塞微血管,导致潜涵病。但海豹对此却有一系列的生理适应。在潜水时它的肺部并不是主要的氧气贮藏器,在潜水前无需吸入大量空气。实际上,它的肺容量不仅不大,反而比较小,而且在潜水之前还要呼出肺中的气体,减少肺内贮气量,以免在深潜时肺受到巨大压力,肺泡被压缩,把肺内余气压入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等死腔。海豹将潜水时所需的氧的一半左右储存在血液和肌肉里。由于在它的血液中含有的红血球和血红蛋白的数量比其他动物多得多,再加上换气率快,在出潜时可交换和贮藏更多的氧。另外一个贮藏氧的地方是肌肉,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虽较血红蛋白低,但身体中肌肉较多,约占体重的20%,所以肌红蛋白的总量也很多,可以贮藏大量的氧。而且,肌红蛋白较血红蛋白在低氧张力下放出氧,对于潜水时释放氧为肌肉所利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海豹的感官也十分敏锐。它的眼睛对水下及陆地都适应得极好,晶状体大而圆,水的折射率与其角膜折射率几乎相等,因此在水中,光波通过它的角膜时不会发生弯曲折射,就如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此外,海豹对水下弱光特别敏感,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借助水下昏暗的弱光探测到400多米深处的运动物体,从而能够捕捉到猎物。海豹在水中的听力也很好,能准确地定位声源。在潜水时,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动瓣膜关闭,可以阻止海水进入耳、鼻。

精干的“特种部队”

海豹的智商很高,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只有猿类和海豚才可与它们相提并论。海豹有极强的记忆力,过了很长时间后,还能认出饲养过它的主人。曾有一只海豹拉着阔别5年的旧主人的手,“热情”地“叙旧”。经过特殊训练的海豹甚至可以组成一支“特种部队”。

海豹天生的本领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使它成为人类的有力助手,可以协助人们进行破案、海底搜索、拯救遇难者等高难度的任务。美国科学家利用海豹在60米以上的深水中检查长距离的天然气石油管道,从而预防海底石油喷发以及其他险情。海豹在管道旁游来游去,听到哪里有漏气声,就把一个专门的标志粘在那里,以示故障区段。同时,它将一个物体沉入水底,绑在上面的钓绳则自动松开,使水面上立刻漂起一个浮标。在检查管道时,海豹还可以携带一个装有特殊快门的专业照相机,并且将拍摄的照片传回指挥室。在英国,经过专门训练的海豹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边界水域中找到那些为躲避搜查而从船上扔下的毒品。俄罗斯科学家训练海豹完成人类在北极的恶劣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任务。科学家还成功地训练海豹学习寻找、发现、打捞落水物体和开展搜救行动。它们不仅能将救生筏拖到岸边,并用缆绳将其固定,而且还能用牙齿咬住人的衣服,将人送出水面。

人类对朋友的屠杀

海豹是人类的朋友,不仅表现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人类社会服务等方面,而且还曾经直接救助过人的生命。在英国就曾发生过一桩奇事:在海滩上散步的一位名叫查伦的年轻女性忽然被悄悄上涨的海水围住了,冰冷的海水很快就使她冻得四肢麻木。就在她疲乏不堪的时候,有六、七只海豹靠近了查伦,将她团团围住,并且用身体托着她的腿和腰,使她浮在水面上,一直到两个小时后,一艘巡逻艇赶来,终于使她获救。

然而,来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由于人类的干扰和猎杀,在世界范围内,海豹均已处于濒危的状态。

以往,海豹赖以繁衍的海冰都在海洋深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海冰逐渐向海岸附近移动,而且数量越来越少,冰层越来越薄弱,这对海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多雌海豹都不得不在海滩上产仔,从而使幼仔受到新环境因素的强烈挑战。由于海豹的栖息地比以往更靠近人类的活动区域,因而受到更多的干扰。迅速增加的航运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海豹的生活环境恶化,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鱼虾等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导致海豹的捕食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给海豹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石油是一种油状物质,比重小于海水,一经进入海洋就会迅速扩散,在海面上形成油膜遮盖海洋,阻碍大气与海水的交换,影响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进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鱼类的生存和发育,使浮游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油膜沾污皮毛的海豹和其他海兽、海鸟等,将失去保温、游泳、飞行的能力。

人类疯狂的捕猎更是造成海豹减少的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海豹的毛皮美丽而富于光泽,御寒防水性能极佳,常被人们用来制成皮衣、皮帽、皮褥等。海豹的脂肪可以提炼工业用油、制作化妆品,也是提炼一种防治心血管等疾病的药物的主要原料。它的肉也可以食用。此外,海豹鞭据说可以温肾壮阳,益精补髓。因此,人类为了获取海豹的肉、毛、皮、脂肪以及雄性的生殖器而捕杀它们。目前,格陵兰群岛大约每年捕杀7.5万只海豹,俄罗斯每年捕杀4万只,挪威每年捕杀9千只,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豹商业捕杀国,加拿大每年大约捕杀30万只海豹,这是人类对海洋哺乳动物最大规模的屠杀。而且,大多数被猎杀的都是几个月大的小海豹,它们被棍棒活活打死,有的甚至在清醒状态下就被扒皮,整个过程十分残忍、血腥。

中国的态度和责任

分布在我国海域的海豹有3种,即斑海豹、环斑海豹和髯海豹,但后两种海豹十分罕见。环斑海豹仅见于江苏赣榆附近的东海海域;髯海豹偶尔到达我国浙江平阳、宁波和福建、广东等地的东海和南海海域;斑海豹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它也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进行繁殖的海兽,资源量曾经十分丰富,特别是在辽东湾北部的双台子河口、山东长岛和大连附近海域。随后由于过度捕猎等原因,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我国境内的野生海豹,有关部门先后在辽宁、山东等地成立了斑海豹保护区。辽宁大连斑海豹国家自然保护区包括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西部沿岸、海域以及70多个岛屿,面积90.9万公顷。辽东湾是斑海豹在西太平洋最南端的一个繁殖区,也是我国海域唯一的繁殖区,每年来此栖息和繁殖的斑海豹种群数量达1000只左右。

不过,尽管我国的野生海豹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国每年仍然会进口大量的海豹制品。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禁止加拿大海豹制品贸易,包括曾经是海豹制品主要市场的欧盟,故加拿大宣称:“中国将成为加拿大海豹业下一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际上的动物保护组织都在大声疾呼:“中国人的态度很重要,中国的消费者将决定着加拿大数十万计甚至百万计海豹的命运!”

有市场就有杀戮。无论如何,人类不能以任何借口让屠杀海豹的行为继续下去了。为了让人类的后代子孙还能看到活生生的海豹,拯救海豹基金会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国际海豹日”,就是为了拯救海豹这种珍稀的动物。

【责任编辑】庞 云

上一篇:临朐县总工会开展学雷锋活动下一篇:冀人版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