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2024-04-30

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精选5篇)

篇1: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省检查组: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区三年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区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61所(含刚划归区的铁路子弟小学3所),其中中学9所,小学50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生51264人,其中小学34380人、初中16884人(含国有民助学生4375人)。在编教职工2963人,其中小学1876人、初中1087人。

二、主要工作2002年,我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复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央、省、市 “两基”工作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措施,并狠抓各项整改工作落实。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下发以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做好教育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最大政绩和执政能力的最佳体现,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立足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超前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为我区教育事业整体上台阶做出了努力。

(一)狠抓“四个落实”,强化政府行为

1、组织领导落实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师问题,实施了“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制定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总、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初都要对教育工作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改(扩)建了一批校舍,更新了一批教学设备,解决了一批教师编制,深化了一批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步伐,学校的环境和教育队伍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就学校发展悉心听取基层意见,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此外,我区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管理体制落实三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相关政策,制定下发了《**区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确立了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人事管理权限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

3、教育投入落实我区是教育大区,财政负担相对较重。但是区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做到了“多保先”三字要求,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保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2年至2004年,全区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8000万元、18595万元和207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 %、3.3%和11.5%。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8176万元、8461万元和102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 %、3.5 %和21 %。------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为1300元、1316元和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8%、1%和1%;初中为1799元、1905元和201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6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1元、75元和1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3%和40%;初中为145元、156元和19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25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教育。2002年至2004年,我区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659万元、639万元、721万元。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185万元,按照20%的比例每年拨付教育3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4、部门责任落实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区劳动人事部门加强了对用工单位使用童工的清理力度;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了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二)突出“五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三年来,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启动政府贴息教育贷款和吸纳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累计筹措资金9200万元,仅今年就投入1994.0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注重均衡化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采取了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一是抓班子。2003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调整了64名校级领导干部,将德才兼备、熟悉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实干精神、符合“四化”标准的干部充实进薄弱学校领导班子,有力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各项建设。二是优配置。实施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名校的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实施名校带动战略。2004年,将28中和30中学合并,两所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时,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小学予以重点倾斜,配齐了各类专用教室和设备,实现了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7 所小学被评为市级农村规范化小学。三是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建设标准教学用房。三年来,新扩(拆)建18中、西苑小学、石岗一校、中华大街小学、宁安路小学6所学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对红鹰小学、新开路小学等学校的危房、危墙进行了改造。今年,维修粉刷校舍45所,粉刷面积32万平方米;整修了6所学校的操场。学校内部设施设置合理、建筑规范。四是调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北后街小学与宁安路小学合并,目前宁安路小学扩建工作正在进行。

2、抓好示范性学校建设,优质教育趋向大众化坚持“规模扩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的方针政策,按照“树样板、创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一批示范性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优势学校、骨干学校的办学规模。共有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学校。42中学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突出外国语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

3、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教学装备实现标准化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是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是教育“提质增效”的基础工程。我区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区验收达标后,按照“建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高标准配备中小学仪器设备。三年来,共为中小学增置教学仪器设备3.5万余件、电教设备3000余件,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河北省一类配备标准。各学校同时加强了实验过程管理,中小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4、整体推进图书工作,图书馆建设实现优质化我区以图书工作为突破口,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服务课改,把图书馆建成信息中心,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加快了图书馆(室)整体建设步伐。制定了《**区中小学整体推进图书馆(室)建设方案》,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人性化、开放式、高标准的图书馆。中小学一级图书馆的数量由2002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8所,增置图书资料 20余万册,实现图书借阅微机管理的学校由2002年的16所增加到现在的35所。目前,我区小学共藏书89.8万册,生均26.5册;初中共藏书63.3万册,生均40.5 册。今年,我区又拨专款350万元,用于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25所学校配备了电子图书,共计120余万册,提高了图书工作的档次。2004年,我区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图书工作先进单位。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教育发展逐步现代化我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先后投入2100万元,加强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校园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区中小学共配备信息技术教室77个,微机由2002年的2631台增加到现在的4731台,人机比例小学达到17:1,中学达到13 :1,5所学校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语音室由2002年的35个增加到现在的59个,多媒体教室由2002年的71个增加到现在的243个。3所学校实现了班班普及多媒体,10所学校在起始年级普及了多媒体,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55所中小学开通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三年来,共有 11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石岗二校晋级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又投入5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局电教中心,创建了**教育信息网,开通了电子政务,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

(三)推进“三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力

1、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用好用活教师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我区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师编制的核实与管理,建立了编制报告和定期调整制度。按照“科学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区政府每两年组织教育、人事、编办等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一次。根据学校实际需要,2002至2004年,先后为学校增编427人,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二是积极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在28中、42中、9中进行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机制,起到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实行了校长目标责任制、交流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了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选拔、考核、任免体系。严格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培训制度。2004年,共有176人次参加了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和《十五规划》专题培训,3人参加了省级行政干部培训,6人参加了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培训,4名校长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2名校长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我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校长论坛,展示了一批优秀校长的能力与风采,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广募人才。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招调、招聘教师的方法和程序,积极面向全社会招募人才,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清退代课人员,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清理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

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及时对课改教师进行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举办课改培训班12期。另一方面,按照“科研兴教”的主导思想,以新课改为契机,下移教研重心,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实现教育科研的四个转变,即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理论科研向实践科研转变、由个体研究向集体研究转变、由单纯写科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实现了校校有实验项目、科科有教学实验、人人有研究课题,拥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3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同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区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来,在各类学生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14人次、省级奖励2133人次、市级奖励1790人次。2003年,我区被评为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区。

3、积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估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学校发展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了崭新的考试命题模式。我区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被列为省“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学校、学生、家长、社区“五位一体”的立体素质教育评估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28中、42中等多所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学生家长进课堂”活动,形成了家长评价学校、教师评价校长、学生评价教师的新格局。

(四)抓好“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1、抓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师中着力弘扬四种精神,即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大力宣传推介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思想。二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目前,我区共有小学、初中专任教师2569 人,其中小学1632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2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4%,比2002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937 人,具有大本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94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84.7%,比2002年提高了27.7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加快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培养,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组织中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素质赛等活动,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我区共培养了小学省级教学标兵3人、市级学科骨干120人、市级高级研修班成员100人,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7名、市“双自主研修班”成员500余名。70名教师在全国评优课活动中获一等奖, 77名教师在省评优课、省电化教育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一、二等奖。28中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联合成立了我市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

2、抓好素质教育工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依法保障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加强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形成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辍保学措施,对学习困难的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对家庭贫困学生教育收费实行“减、免、缓”政策,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今年,我区对辖区内持有特困证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杂费和书本费。另外,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助学资金22.6万元,资助贫困生756人。认真落实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有关政策,共接收11979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学生总数的23.3%,全部建立了学生档案,纳入正常学籍管理。三年来,我区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在校生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二是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为基、以人为本、课堂渗透、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区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实验区,28中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9中、42中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我们充分发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科研优势,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采取了区域推进、学科渗透、群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90%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拥有68名专兼职心理教师,20名教师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四是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两操两课”活动,即每天坚持做广播操、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全区性体育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区现有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5所、市级体育传统学校4所,培养了国家二级运动员138名,向各级各类重点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98人。我区小学毕业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8.5%,初中达到96%。以青春期卫生教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了校园环境卫生制度、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细则、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防范措施等各项卫生保障制度。

3、抓好行风建设工程,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争树优良作风、争创一流业绩”活动,教育机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全面落实“一费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基建项目、大宗购置实行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支付,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建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了安全、稳定、健康的教育发展环境。我区于1997年通过国家扫盲工作验收后,扫盲工作逐步转化为成人教育。在机场路小学、28中等14所中小学创办了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开设了家庭教育、网络知识、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书法、健美、舞蹈等40多个专业。三年来,共培训2.5万人次。机场路小学被评为河北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通过区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成人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等阵地,对青壮年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职业转岗培训、农民实用文化技术培训、科学技术培训等,建有乡镇农民文化学校4所,共办班104期,培训各种实用技术人员7500人次,培训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由扫文盲到扫科盲的转变。全区复盲率和新文盲率均实现了“零指标”。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仍有缺口,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加之我区新建住宅小区激增,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由此产生的学生入学难、择校、班容量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解决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继续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同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整体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均衡教育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巩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四是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为实现我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目标而努力。

篇2: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省检查组: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区三年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61所,其中中学9所,小学50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生51264人,其中小学34380人、初中16884人。在编教职工2963人,其中小学1876人、初中1087人。

二、主要工作,我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

验收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复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央、省、市 “两基”工作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措施,并狠抓各项整改工作落实。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下发以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做好教育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最大政绩和执政能力的最佳体现,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立足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超前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为我区教育事业整体上台阶做出了努力。

狠抓“四个落实”,强化政府行为

1、组织领导落实

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 “百年大

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师问题,实施了“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制定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总、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初都要对教育工作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改建了一批校舍,更新了一批教学设备,解决了一批教师编制,深化了一批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步伐,学校的环境和教育队伍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就学校发展悉心听取基层意见,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此外,我区每两年召

开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管理体制落实

三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相关政策,制定下发了《区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明确了乡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确立了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人事管理权限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

3、教育投入落实

我区是教育大区,财政负担相对较重。但是区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做到了“多保先”三字要求,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增加对教育的

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是保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

----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至,全区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8000万元、18595万元和207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8176万元、8461万元和102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和21 %。

------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至,小学为1300元、1316元和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和1%;初中为1799元、1905元和201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6 %。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至,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1元、75元和1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3%和40%;初中为145元、156元和195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25 %。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教育。至,我区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659万元、639万元、721万元。

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185万元,按照20%的比例每年拨付教育3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4、部门责任落实

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区劳动人事部门加强了对用工单位使用童工的清理力度;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了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突出“五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三年来,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多

方筹措资金,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启动政府贴息教育贷款和吸纳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累计筹措资金9200万元,仅今年就投入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注重均衡化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采取了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一是抓班子。和,先后两次调整了64名校级领导干部,将德才兼备、熟悉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实干精神、符合“四化”标准的干部充实进薄弱学校领导班子,有力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各项建设。二是优配置。实施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名校的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实施名校带动战略。,将28中和30中学合并,两所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时,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小学予以重点倾斜,配齐了各

类专用教室和设备,实现了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7 所小学被评为市级农村规范化小学。三是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建设标准教学用房。三年来,新扩建18中、西苑小学、石岗一校、中华大街小学、宁安路小学6所学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对红鹰小学、新开路小学等学校的危房、危墙进行了改造。今年,维修粉刷校舍45所,粉刷面积32万平方米;整修了6所学校的操场。学校内部设施设置合理、建筑规范。四是调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北后街小学与宁安路小学合并,目前宁安路小学扩建工作正在进行。

2、抓好示范性学校建设,优质教育趋向大众化

坚持“规模扩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的方针政策,按照“树样板、创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一批示范性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优势学校、骨干学

校的办学规模。共有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学校。42中学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突出外国语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

3、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教学装备实现标准化

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是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是教育“提质增效”的基础工程。我区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区验收达标后,按照“建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高标准配备中小学仪器设备。三年来,共为中小学增置教学仪器设备万余件、电教设备3000余件,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河北省一类配备标准。各学校同时加强了实验过程管理,中小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4、整体推进图书工作,图书馆建

设实现优质化

我区以图书工作为突破口,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服务课改,把图书馆建成信息中心,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加快了图书馆整体建设步伐。制定了《区中小学整体推进图书馆建设方案》,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人性化、开放式、高标准的图书馆。中小学一级图书馆的数量由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8所,增置图书资料 20余万册,实现图书借阅微机管理的学校由的16所增加到现在的35所。目前,我区小学共藏书万册,生均册;初中共藏书万册,生均 册。今年,我区又拨专款350万元,用于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25所学校配备了电子图书,共计120余万册,提高了图书工作的档次。,我区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图书工作先进单位。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教育发展逐步现代化

我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

现代化,先后投入2100万元,加强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校园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区中小学共配备信息技术教室77个,微机由的2631台增加到现在的4731台,人机比例小学达到17:1,中学达到13 :1,5所学校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语音室由的35个增加到现在的59个,多媒体教室由的71个增加到现在的243个。3所学校实现了班班普及多媒体,10所学校在起始年级普及了多媒体,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55所中小学开通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三年来,共有 11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石岗二校晋级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又投入5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局电教中心,创建了教育信息网,开通了电子政务,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

推进“三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

1、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篇3: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李作壁

“‘两基’解决了学生有学上的问题, ‘两基’达标以后, 怎么样巩固提高, 怎么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谈到近年来白银市义务教育工作重点时, 白银市教育局局长李作壁说, 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教育改革的重心就转移到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 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成为各县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

然而,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成了其中最首要而关键的内容。

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

镜头一:

武川中学新校区是白银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为解决武川移民子女上学问题而兴办的一所学校, 在校学生931名 (不含小学) , 其中寄宿生730名。

由于学校大多数学生是移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到了初中阶段, 控辍保学的任务十分繁重。武川中学校长崔正德给记者讲述了一件老师成功挽回一名面临失学学生的感人故事。

这名学生叫王国路, 他出生在武川乡独山村八社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 父亲残疾, 常年在外以乞讨为生, 母亲因病早逝, 他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由于自小贫困, 在与同学的相处时, 他极其自卑。再加上他不太适应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 学习成绩很差。他几次离校出走, 都是老师们深更半夜把他追了回来。

为此, 学校根据“两免一补”政策, 考虑到其家庭情况, 免除了他在学校的一切费用, 还另外补助了他一部分生活费, 好几位老师多次为他资助了回家的车费和生活费。老师们还针对他的心理状况, 及时给予疏导, 不断鼓励他, 使他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初三最后一学期, 他不知何去何从。为此, 学校及时多方联系, 将他顺利送到了白银职专学习。现在他在南方一家公司做电焊工, 每月有二千多元的收入, 不但自己能独立生活, 还有钱接济家里人。

讲述这件事时, 崔正德和学生的班主任金祥孔老师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色。

镜头二:

景泰县兴泉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 学校面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增多的现象, 有针对性地提出“抓弱势群体, 促学生健康成长”的控辍思路, 不让一个学生失学。在学生管理方面, 开学初学校就对所有学生进行摸底, 并建立了后进生转化档案、重大疾病学生保护档案、留守儿童档案和困难家庭学生档案, 以便教师对这些“特殊群体”孩子进行跟踪辅导, 经常与其交流并进行行为引导, 尽可能地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 从而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 学校还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评选“留守儿童标兵”, 并给予经济上的补助, 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 兴泉小学学生入学率、保持率都保持在100%。

镜头三:

白银区为了巩固提高普及程度,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 把动员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任务落实到乡镇街道和村、社 (社区) , 把管理教育的任务落实到家庭、学校, 建立了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教育监测机制, 形成了“两基”工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负责实施的局面。并根据外来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居住和分布情况, 适时扩大了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和新建学校力度, 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 发挥“关工”委、家长学校以及老教师、老干部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建立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 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在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之下, 目前, 白银市小学入学率为99.98%, 初中入学率为99.9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 小学辍学率为0.03%, 初中辍学率为0.21%, 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68%, 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99%。

教师队伍:全员培训, 交流学习

谈到教师队伍建设, 李作壁局长说, 白银市确立了农村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近年来, 在全市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市县 (区) 培训计划,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镜头一:

近年来, 会宁县结合“两基”工作要求, 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启动了会宁县教师“三年培训计划”, 把教学基本功过关与“三年培训计划”结合起来, 开展教材过关、教法过关、师德过关、三笔一话等基本功过关活动;推荐教师阅读教育部推荐的重点书目;要求所有在岗教师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博客、教育故事笔记, 教育局职工写工作笔记、学习笔记等。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培训, 抓好县直中小学县级培训学科基地建设, 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式培训为重点, 完成培训任务, 提高培训质量;抓好校本培训, 主要是实施“青蓝工程”, 重点抓幼教师资、农村小学英语、体艺类师资培训。

同时, 建立完善乡镇之间、乡镇内部、乡镇县城之间教师流动调配制度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安置工作。

镜头二:

白银市为了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落实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 长期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

就拿白银区来说, 教育局制订了《白银区农村学校管理人员挂职学习培训方案》, 从今年4月开始, 在全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村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在城区学校挂职学习培训活动。活动中, 农村学校校长、管理人员深入城区优秀小学, 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安排、教学研究、“两基”工作等方面学习交流, 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校长、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 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目前, 全市新进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校长持证上岗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6.72%和99.57%。

办学条件:布局调整, 薄弱校建设

如何改善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进而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是白银市“两基”达标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 在采访中, 李作壁局长介绍了白银市在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白银市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 进行资源整合, 加大布局调整力度, 坚持“四个集中”原则, 因地制宜, 先易后难, 先建后撤, 有序推进, 把全市公办学校 (不含幼儿园) 总数整合为819所。

白银区武川中学就是布局调整当中的一个典型。

镜头一:

白银区武川中学新校区是白银区教育布局调整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学校占地面积70亩, 规划校舍总面积1.6万平方米, 总投资2600万元, 为标准化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随着当地人的移民搬迁, 武川中学于2010年秋整体搬迁至白银西区新校区办学。

记者采访时看到, 现在的武川中学新校区交通便利, 远离闹市, 周边安静。学校校长崔正德介绍说, 按照规划, 学校将配套建设标准的跑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浴池等。武川中学的建成, 对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办学效益, 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以来, 白银区教育资源整合和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 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 消除危房面积2.5万平方米。同时, 无偿划拨土地150亩, 用于区第八小学、大坝滩明德小学和武川新村学校建设。

2011年, 区委、区政府将教育资源整合和校舍安全工程列入了区政府“八件惠民实事”, 计划总投资4310万元, 改、扩建校舍3.1万平方米, 改造操场6000平方米, 排除危房1万平方米, 涉及城乡学校8所。目前, 白银区危房数减少到2000余平方米, 农村学校危房比例下降到2%以下, 城区下降到1%以下。

镜头二:

会宁县在“十一五”期间, 全县教育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新建、改扩建校舍30万平方米, 配备教学及电教设备793套, 图书29.2万册, 寄宿生生活设备12443套, 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有力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今年全县规划建设项目36个, 总投资11251.5万元, 建筑总面积79616平方米, 年内计划消除危房45000多平方米。另外, 会宁县还把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 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同时还启动了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教育质量:抓特色, 提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两基”达标以后, 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白银市各个中小学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真可谓“百花争艳”, 按照各自学校的实际, 用新理念、新思路打造学校的特色。

镜头一:

白银区第八小学是白银区一所新学校, 长期以来, 学校以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为重点。在采访中校长刘静说,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学校应培养每个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立精神, 把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因此, 刘静校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学生的仪容仪表和个人卫生。她说:“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小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孩子多少知识,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 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且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白银区第八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特色是开展了“八个一”活动, 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八个一”指的是每天背诵一首 (一段) 诗文, 每天背诵一课英语单词, 每天唱一首歌, 每天踏步一分钟, 每天写一篇日记, 每天做一次口算练习, 每天背一条养成教育条例, 每天早、中、晚洗一次手。对“八个一”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校安排值周老师进行监督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每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 从而促成了学生在学习、生活、读书等多方面习惯的养成。

镜头二:

白银区第四小学始建于1964年8月, 是白银区一所历史积淀较为深厚的学校, 学校形成了“艺术滋润心灵, 经典滋养人生”的办学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色文化———读书文化、体艺文化、绿色文化。

校长寇翠香给记者介绍了学校“读经典作品, 创书香校园”师生读书系列活动。她说, 学校倡导“亲子阅读, 师生共读, 同伴互读”, 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以“晨诵、午读、周日大阅读”活动为抓手, 每天晨诵、午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提倡学生和家长每天在家共同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 让中华经典深入课堂, 让学生与经典为友。

同时, 学校提倡以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为载体, 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塑造学生,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此, 学校加大了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团体操、器乐和绘画等的训练力度, 在每学年的“六一”节举办学生艺术展演及表彰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 让学生沐浴体艺春光, 绽放阳光笑脸, 走向美好未来。

另外, 学校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出了“绿色文化”的理念。为推行绿色文化, 学校利用植树节广泛动员学生在校园栽种花草树木, 并创设绿色教育景点, 开展“节约资源”、“爱绿护绿”、“野生动物保护”等专题环保系列活动, 分阶段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时间等专题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师生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并养成绿色学习、绿色办公的习惯。

镜头三:

景泰县各学区立足实际, 充分挖掘学区的职能潜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形成了有一定特色且颇具效益的管理模式。

景泰县教育局宋希才副局长给记者介绍了上沙窝学区的管理经验。他说,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 上沙窝学区逐步形成了“十统一、六抓、六认真、五种教学基本功、二课题”的规范管理体系。学区坚持“开学查开设, 平时查开展, 学末查落实”的督查制度;坚持“平时督评抓常规、抓开展, 定期督评促规范、促落实”的督评制度;坚持“目标验收”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实行“学校联办, 中心主管, 分片联管, 教师走教”的办学模式, 使学区从总体上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年段过关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学区系列管理体系的一大特色, 是学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的成功经验, 并在全县进行了推广。

而草窝滩学区推行的“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 经过《甘肃教育》《未来导报》等媒体的报道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镜头四:

景泰县兴泉中心学校是农村小学推进教育科研活动的代表。为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倡导研训结合, 以培促研, 以研促培,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创新校本培训模式, 搭建多元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4: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

音河镇人民政府镇长 姜志成

二○○三年九月

音河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直扎实有序地进行。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现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音河镇位于甘南县城东部十公里处,幅员面积26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全镇人口1460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33人。全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小学9所,在校生743人,中学1所,在校生732人,有小学教师70人,中学教师6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两基”巩固提高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2002—2003学全镇共有适龄儿童819人,全部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384人,全部按时入学,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为728人,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在校生819人,学生巩固率为100%;初中在校生731人,辍学13人,辍学率1.78%。

(3)全镇15周岁人口151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116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1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5%。

2、教师队伍

(1)全镇共有小学教师73人,学历全部达标。初中教师63人,专任教师全部学历达标。

(2)全镇小学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的30人,中级以上的占41.1%。中学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7人,中级以上占30.2%。

(3)全镇中小学校长13人,均参加了岗位职务培训,并取得了《岗位职务培训合格证》。

(4)全镇所属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足额兑现,没有拖欠现象。

3、办学条件

(1)全镇有省标准化小学2所,市“双全”学校5所,市合格小学3所,基本合格小学4所,规范化程度为100%,全镇合格初中1所,规范化程度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校舍面积为7875平方米,生均占校舍面积为9.6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为5338平方米,生均占校舍面积为7.3平方米。全镇中小学校舍全部砖瓦化。其中镇直中学、兴十四小学已实现了楼房化。

(3)全镇中小学普及了实验教学,中学、镇直小学实验器

材配备达到《目录》二类标准。其它学校达到三类标准。音、体、美、卫生器材的配备,中学、镇直小学达到《目录》二类标准,其它学校达到三类标准。配齐率为100%。全镇共有图书室9个,小学图书总册书20410册,生均24.5册,初中图书10224册,生均13.9册。

4、教育经费

(1)2000年全镇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额为154.1万元,2001年为255.9万元,2002年为26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6%和4%。

(2)全镇中小学生均事业费2000年分别为654元和1098元,2001年分别为1343元和1744元,2002年分别为1440元和1956元,2001、2002年中小学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5%、58.8%.和7.2%、12.2%。

(3)全镇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数,2000年分别为199元和89元,2001年分别为189.7元和178.3元,2002年分别为316.9元和200元。

(4)全镇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率为100%。2000年勤工俭学收入3.4万元,2001年为3.6万元,2002年为7.1万元

5、教育质量

(1)2002—2003全,全镇小学毕业生205人,各科及格率为100%,全镇初中应毕业人数154人,实际毕业人数153人,毕业率为99.35%。

(2)全镇小学毕业生体育合格人数205人,体育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生体育合格人数153人,合格率为100%。

(3)全镇中小学在校生行为规范合格率100%。

6、扫除文盲

2002—2003学青壮年数7458人,青壮年文盲数为0,2000—2003学青壮年中无文盲。

三、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做法

实现“两基”工作目标以后,音河镇的“普九”工作没有停步,我们对照国家标准和先进地区找差距,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坚持以“普九”工作为主线,不断加大各项工作力度,争创省级先进,进一步巩固提高了“普九”工作的成果。我们的做法如下:

1、进一步强化重教意识,加强对“普九”工作的领导。历届镇领导对“普九”工作十分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普九”工作不能间断,要进一步强化重教意识,强化高质量、高标准的“普九”意识,必须把巩固提高“普九”工作成果当作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持了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校,校长包教师,教师包学生的责任制度,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出台有关政策和“乡规民约”,为“普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组织领导保障。

2、实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中小学流失

学校是“控流”和巩固“普九”成果的主战场,政府是“控流”的坚强后盾。为了有效的控制学生流失,学校在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把调查结果及学生流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汇报给党政领导。引起领导们的重视,我们把“控流”纳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变成政府行为,作为镇村两级干部考核内容。

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强调教师要爱每一名学生,融洽师生感情,让学生在学校真正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成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烈的“普九”氛围。我们反复宣传《义务教育法》和镇政府的文件规定,和每一位学生家长签定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合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使家长以法律约束自己,保证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

(3)减费帮扶,有效“控辍”。兴十四学校自建校以来从未收过学杂费、书费,对上初中的学生村里车接车送。其他学校近三年共减免:学杂费3万1千元,住宿管理费2160元,特困生书费7千元,累计4万多元。另外,对各村的特困户镇里还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有效地控制了学生流失。

(4)依法治教,控制学生流失。2000年音河镇政府出台了《音河镇关于控制中小学流失的若干规定》实行了法律公证,并实行了“三包”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学校教师包学

生。对于流失生,先由学校、教师家访,对动员仍不按规定时间返校的上报到村,村领导再家访,村访不到者上报到镇的“控流”小组,然后由司法部门牵头,政府和中心校参与,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2002年音河中学无故辍学的6名学生家长,被司法部门处以500元罚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通过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流失。

(5)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前几年已有投资的基础上,2000年我们又投资18万元建起了兴十四小学微机室、镇直中学语音室;2001年投资9万元修建装备了镇直小学微机室;2002年投入20万元建起了镇直中学、兴农小学、兴旺小学、兴建小学微机室。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

为使校园环境“围墙化”向“花园化”过渡,几年来我们投入49万元为学校铺草坪4900平方米,垫操场拉红沙5000立方米,修花坛152个,面积2580平方米,修花墙1950延长米,修甬路1500延长米,使学校变得:红墙环绕,绿树掩映、红沙铺地、整洁平坦、绿草茵茵、甬路相连;果园、农园、林园、花园一应俱全,美丽的校园真正成了孩子的乐园。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我镇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放在了重要的工作位置。制定了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业务提高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近期和长远规划。全镇教师全员参加上级开展的计算机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培训。以

镇中心校为单位,坚持开展定期、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培训和教学业务培训,教师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的轨道,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镇曾代表全县接受市干训和师训检查,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校长技能大赛中获全县第一名。同时被评为市级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教师队伍中,中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人,占教师总数的19%,小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8人,占教师总数的24.7%。教师全员会使用计算机,33%的教师能够承担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任务,有实验课题和实验成果。我们还按照国家和省、市新一轮课改的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课改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课改方案和计划,深入学习课改相关文件,积极进行教师课改论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年富力强、政治过硬、懂业务、会管理的原则,我们不断调整充实,配齐配强各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总体水平居于全县领先地位

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镇建立健全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方案和评估机制。在中小学认真落实第一轮课改计划。2所学校承担了省创新教育实验,5所学校承担了市美育课题实验。

将德育工作切实放在了素质教育的首位,融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德育效果。初中毕业生各科成绩合格率100%,升入高中学生比例达到86%以上,居全县各初中之首。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抽测,镇直小学和兴农小学、兴十四小学分别遥居同级学校首位。

几年来,我镇先后被命名为齐齐哈尔市农业生产标兵、省“两基”工作先进乡镇、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镇、全国林业百强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令人瞩目。“九五”期间,我镇先后代表甘南县接受了“普九”国检、省级“双实”复检、市级教学抽测,市、县人大、政协对教育工作视察,承担了全县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场会和校园建设现场会。先后接待了县内外来我镇参观达1000多人次。被确定为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美育实验基地、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被市政府、市教委评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双实”建设达标乡镇、电化教学合格单位。被评为全县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兵乡镇、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兴十四小学现已申报“省示范小学”,进入待检状态。省领导宋法棠,市领导杨信等同志先后来到我镇兴十四村学校视察工作,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六、“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虽然几年来我们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8

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尚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音、体、美、卫、电教器材还需补充。

2、教育经费不足。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参照标准不断升级。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大胆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

3、扩大资金来源和收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4、加强德育工作,把学生流失控制到最低限度。总之,我们将以教育方针为导向,以求高质高效为目标,以新的课改为突破口,全方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为早日跨入全国教育强乡镇行列而努力。

恳请上级领导检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二○○三年九月

篇5:“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工 作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江格斯乡党委、政府向地区“两基”工作验收组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江格斯乡位于裕民县县城以西三公里处,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乡现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5883人,现在全乡共有两所学校,其中:六年制牧业寄宿制中心校一所,下辖两个教学点,村级小学一所。共有23个班级,在校生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3.1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十七周岁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2.68%,十五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全乡共有专任教师41人,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新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乡青壮年人口总数3381人,其中失能3人,非文盲人数3421人,剩余文盲2人,非文盲率99.94%,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为100%。近三年来,历年脱盲人员参加巩固班学习无复盲现象,复盲率为0。全乡有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级教学点9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办学面达100%。

二、“两基”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普及程度。2005-2007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2.20%、92.25%、93.18%,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16%、100%、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86.44%、89.92%、92.68%。

――师资水平。2005-2007,我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校长培训合格率三年均为100%。

――办学条件。三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乡积极争取各项教育资金,逐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学校校舍面积达2577平方米,小学生年生均校舍面积达20平方米。

――经费投入。2005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162.39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

6794.56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7.16元;2006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22.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87%,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12417.32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413.41元;2007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69.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2%,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 费达到19276.43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37.14元。

――管理与质量。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实施新课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建立了新的考试、评价等制度,进一步拓宽了教育面,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局面,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扫盲工作。2005-2007,我乡青壮年非文盲率分别为99.91%、99.94%、99.94%。三年来,我乡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农牧业生产的需要,累计举办培训班78期,培训青壮年劳动力3129人次,培训率达92.21%。

三、“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乡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以创新教学为理念,以巩固“两基“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民汉合校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领导,形成“两基”工作的合力。为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突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教育工作做为“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与村队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增加村队干部抓“两基”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在“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快了我乡教 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狠抓四个关键环节,为“两基”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和人力支持。根据“两基”工作指标和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我乡狠抓了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四个关键环节,有力地保障了“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

1、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我乡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小乡,多年来,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拨款逐年增长,一是建立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保障机制,将维修和新置办公设备纳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安排。二是建立教学经费保障机制。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教育经费为县财政拨付,确保经费正常使用。

2、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在乡政府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努力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创建花园式学校,促进学校发展抢抓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三年来累计投入维修费6.8万元,图书购置费1.3万元。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积极服务于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投入7.8万元维修和粉刷了中心校和苇湖学校,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水平。近年来,我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教 师培训、校本研修为重点,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实现了我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抓好教师的职业和自觉进修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补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结合本校培训,加强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以老带新、外出学习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青年教师骨干。近三年投入教师培训费8992元,确保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四是不断增强全体教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理念,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4、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开发。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狠抓了文明礼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强调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提高认识,观念,加强对教师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教师自觉遵守教学管理制度的意识。三是认真做好“以研促教”工作,做到教学、教研和培训“一体化”,开展了教研专题探讨课、公开课、教师业务及相关教学方面的竞赛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学的 交流和互助,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强化学校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乡政府领导经常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学校加强管理,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注重法制建设,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每年由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开展两次普法教育讲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意识。三是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努力为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由乡综治办对学校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排查。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营造了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经过努力2000年中心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4年苇湖学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我乡中心校和苇湖学校被裕民县评为“平安学校”。

――抓好两个重点,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针对新形势下“控辍”和“扫盲”工作特点,我乡从改善和提高辍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拓宽脱盲人员致富途径入手,转变工作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

1、强化“控辍保学”措施,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一是继续坚持依法“控辍”,强化领导责任。加大《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实行乡、村、校三级负责制。二是把“控辍”工作的重点放到对学生家长思想教育和扶助困难学生家庭上来。针对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从抓育人环境入手,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着手,不断改善学校内外环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三是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对贫困生给予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正常就读。三年来,共免除教科书费4.43万元,2006年、2007年两年发放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费1.19万元。

2、发挥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作用,巩固提高扫盲成果。为加快我乡农牧民脱盲步伐,在扫盲工作中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我乡以行政村为单位,核清了文盲底数,健全了个人档案。对新生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广泛开展了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并逐步将扫盲工作转移到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来。一是科技课堂。我乡重点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先后多次聘请农牧业技术人员来我乡举办种、养殖培训班78余期,参加培训人数达3129人次,并多次组织前往昌吉、塔城、乌苏、沙湾、额敏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的农机作业技术、农家乐、蔬菜大棚等种植与管理等技术。二是为加强农牧民学用效果,通过召开农业现场会、观摩会等的方式,为农牧民交流科技经验塔建平台。三是加强技能培训,采取农牧民自学和推荐的方式,积极聘请专业讲师、技师来乡授课。先后开展计算机、手工刺绣、种植业、畜牧业等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321人次。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多年来,我乡“两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教育局的业务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我 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乡“两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教育经费不足,投入有限。二是文盲、半文盲参加脱盲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师资培训力度仍需加大,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加大“两基”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善教育环境,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成人再教育工作,使他们逐渐成为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实用人才,为加快我乡改革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上一篇:竹签串起的母爱的散文下一篇:回绝应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