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麻散文

2024-04-16

丘中有麻散文(通用3篇)

篇1:丘中有麻散文

每到夏天,我会时常回家乡走走。每次都要经过一片山洼子地,家乡人称这地方叫“丘子地”。

夏天的时候,这个地方土生土长的麻正值旺盛时期。如果是接近正午时分经过,就可以看到,温暖的太阳光照耀着绿光闪闪的桑麻,就像刚刚泼洒过一层油那样光亮。这是我想起苏东坡的词里的一句:“日暖桑麻光似泼。”描写的正是这种情景。要是在雨后经过这里,那更是别有一番美景。那些旺盛的桑麻经过一场雨的冲刷,显得更精神了。一棵棵神采奕奕地站在地里,俨然是一个个待训的士兵。特别是那些雨后麻叶看上去更绿得发亮了,真是“麻叶层层苘叶光。”我是最喜欢看雨中桑麻的景色了,所以每次回家都要在丘子地那里长时间地驻足。

我记得《诗经》里有一篇写麻的文章,题目可能也是《丘中有麻》。那里场景写得是谈情说爱,与日常的劳作没有什么关系。这可能与《诗经》大部分都是写劳作后的情爱有关。但这也何尝不可,劳作离不开情和爱的调剂。夏日里,麻地里阴凉,正是劳作后纳凉的好地方,也适合年轻男女卿卿我我。不过可不要往歪里想。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子顶着烈日去放牛或者放鹅。酷暑难耐,我们小孩子也会钻到麻地里去躲阴凉。找麻地中间的一条空沟,席地而坐,一阵阵凉风吹过甚是舒服,透凉透凉的。

种桑麻应当是农村的副业。桑麻没有粮食值钱,所以在我们那里不吃香。它只能靠自己土生土长,麻有着坚强的生命力。它基本上不需要农人费多少力气,只需给它除除草,施一点儿肥。基本上到时候就能丰收了。在我们那里,种麻的地方都是些无用地,诸如山坡或洼地呀。也只有在前十年麻值钱的时候,人们发疯似的开垦过荒地,大面积地种植。现在麻不太值钱了,那些地也慢慢荒芜了,所以很少看到一些拓荒的麻地,也只有在山洼里可见。

麻虽自生自长是不需要人去打理,但也有最累人的活,那就是剥麻。我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事,但父母剥麻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天不亮的时候,父母就挑着马灯到麻地里去,摸黑在地里剥麻。那时正值盛夏,正是蚊虫风行的季节,那种受苦的样子可想而知。一方面要辛苦地劳作,另方面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当父母剥麻回来时,我们才刚刚起床。父母将剥好的麻泡在水里,吃点早饭,又要到田里去干活。唉!真是“昼出耕田夜绩麻。”诗人范成大早在千年以前就道出了这种劳作之苦。待到中午时分,父母从田里回来没来得及休息,又要把剥出来的麻打掉。打麻是一种细活,也是一种脏活。这种活我们小孩子干不了。我记得父母先将麻从水里取出,放在板凳上,然后身上围上围腰,才开始打麻。打麻要两只手配合,左手上套一个铁筒,右手拿着麻刀。将麻夹在麻筒与大拇指之间,然后用麻刀刮。刮的时候用力不能太重,太重了伤麻的肉,刮麻只要将麻皮刮掉就行。一个麻头要刮半个小时,父母剥了一个早上的麻要刮几个小时。这样,父母中午休息的时间就给占用了,没得空休息。这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多只能帮父母晒一晒麻。就这也让我们忙的不亦乐乎!

在过去,晒干了的麻很少去卖的。一般是保留下来,到秋天的时候就派上了用场。父亲用麻搓一根根结实的麻绳,用它来挑担子。母亲则会将麻一根根拈细,架一架纺车纺线。母亲一手摇着纺车,一手放着麻线。嘴里还不太地指挥着我给拉线。一根根麻线被绕起来成团。到了冬天农闲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出麻线给我们纳鞋底。一针一线丝毫也不马虎。一双千层底要花去母亲好几个晚上,很多时候母亲都要熬到深夜,眼睛都熬出了血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那个年代,是母亲手中的一针一线为我们增添了脚底的暖流,我们才得以安全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给我讲的关于吃麻根的事。那是粮食艰巨的时候,村里不知饿死了多少人。村里的人为了活命,将山地里的草根都挖完了,桑树的叶子也摘尽了。可还是无法得以温饱。于是,就有人想到了吃麻根。奶奶说,他们将麻根挖回来洗干净,用到剁碎,然后做成饼子,放在锅里煮着吃。就是这麻根救活了不少人的命。我但愿那个饥荒的年代永远不会再来。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科技已高度发展,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纤维制品。用麻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所以麻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但是作为我们人类,不应当忘记过去,不应当忘记那朴素的生活。即使社会发展到何种模样,我们都不应当忘本。应该记住那质朴的麻!记住那像麻一样生长的苦难年代。

篇2:丘中有麻散文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注释:

丘:土丘。

麻:大麻。

留:迟,迟迟不来。

将;请。

施施:悄然而来。

赏析:

篇3:丘中有麻散文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作品介绍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49首。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原文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

作者:唐·白居易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熏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注释

①带索衣:以绳索为带的衣服。贫者所穿。《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②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③《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李善注:“《尸子》曰:‘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江邃《文释》云:‘《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繁体对照

丘中有壹士贰首·其贰白居易

丘中有壹士,守道歲月深。

行披帶索衣,坐拍無弦琴。

不飲濁泉水,不息曲木陰。

所逢苟非義,糞土千黃金。

鄉人化其風,熏如蘭在林。

智愚與強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訪其人,將行複沈吟。

上一篇:心育部励志电影策划书下一篇:走运的坏孩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