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色彩初中生

2024-04-13

生命的色彩初中生(共14篇)

篇1:生命的色彩初中生

有一位哲学家说:“人生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精彩,把握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如同璀璨的群星,发光发亮……

生命是绿色的,像一颗绿油油的小草。他就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即使被人踩在脚下,还会顽强的生长,努力迎接明天的阳光雨露,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他还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宁愿做一颗无名的小草,也不愿去争世间的功名利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的色彩是顽强,是平凡。

生命是红色的,像一只燃烧的蜡烛。蜡烛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温暖的也是别人。他不求别的,只求别人光明,幸福。每一个人都是一支蜡烛大家聚在一起,人间就会到处有生命的辉煌之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命的颜色是奉献,是无私。

生命是白色的,像一朵盛开的昙花。他只短暂的、美丽的,不可能永远盛开。他会凋谢、会枯萎,最绚丽的开放也只是瞬间。我们要抓住他,让人生拥有着美好的瞬间。因为只有这个瞬间,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才不会让人生遗憾的、庸碌的消逝。生命

如昙花一现,生命的色彩却是美丽的,永远的。

生命是七彩的,像一颗璀璨的钻石。一颗普通的石头只有经过若干年的演变与工匠的打磨,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难道生命不是这样吗?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像一颗普通的石头,要想自己变成一颗耀眼的钻石,就必须经过一年又年的沉淀,经历疾病、困难的打磨。人生才会变成棱角分明的钻石,才会绽放人生的光彩。生命如钻石一样灿烂,生命的色彩是经历磨难,是品味坚强,是璀璨珍贵。

生命是绿色的,如小草般顽强平凡;生命是红色的,如蜡烛般无私奉献;生命是白色的,如昙花般短暂美丽;生命是七彩的,如钻石般璀璨珍贵……

篇2:生命的色彩初中生

红色是一种坚定的颜色,在明朝灭亡的时候,毛主席带领着共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作斗争,并与朱德·周恩来等人创建了红军。想当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不知有多少红军战士为祖国的发展,为了赶走万恶的入侵者的信念,抛头颅,撒热血。正是这样坚定的信念,伴随着鲜血,经过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生命历程换来了祖国的统一。

白色是一种勤奋的颜色,在一九二四年出生的邓稼先同志就是这样的。他本来可以在美国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他放弃了这种安逸的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沙漠生活了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间,他不懈努力,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上。他获得了“两单元勋”的称号。但是岁月的刀依旧在他头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想一想,他的黑发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变得苍白,他那苍白的鬓发中不知蕴含了多少艰辛。当他做研究的时候身穿一身白袍,顶着一头白发,手里握着一根羽毛笔,写下当天研究发现……

篇3:生命的色彩初中生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 一词原本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随着生命教育在全球被逐渐推广和认同, 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教育, 如死亡教育、寒冷教育、孤独教育等。综观目前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 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 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 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 又要重视人文教育, 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 提升生命质量, 解放精神, 培养生命意识, 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二、初中生物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或渗透的生命教育, 从而让学生学会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自身生命的潜能、提升自身生命的品质, 将生命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自由成长。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圈中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微小至病毒、细菌, 宏大至生态系统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美丽绚烂与神奇伟大。生物课程和生命教育交集于生命, 毫无疑问, 在初中阶段生物是生命教育天然的显性课程。

三、生物课堂中的生命教育

(一) 初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价值

初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是每个初中生物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参与学校“生命教育实施”的课题研究, 我深深地感到生物课程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 培养学科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氛围, 让他们通过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 生命得到更快、更高、更优的发展, 让生命科学充满生命的色彩。

(二) 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生命教育研究方案》认为生物是生命教育显性课程, 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新生命的诞生和婴儿发育过程以及青春期生理发育和性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整体性以及人体遗传和变异现象;了解与生育有关的健康知识以及与人口发展有关的政策;知道现代健康人的特征, 养成健康的饮食与作息习惯;懂得安全使用水电煤气等, 掌握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了解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基本精神, 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 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技术, 健康地生活。

1. 关注生命, 捍卫生命的尊严

马加爵杀人、刘海洋泼熊、花季少年自杀等现象的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对生命的漠视。漠视生命的存在也就放弃了生命的尊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捍卫生命的尊严。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繁殖的内容,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如“人的生殖和发育”可以让学生看书中小资料:男性每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 这些精子在送到输卵管时只剩下数千个了, 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强壮的精子;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发育十个月才能出生。让学生感受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课后布置家庭作业———“访问母亲”, 了解母亲在孕育自己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体验母爱的伟大, 从而对父母心存获得生命的感激之心, 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又如播放“鱼的生殖”的录像, 雌鱼每天能产卵几十万粒, 但只有极少数能发育成长, 因为一部分被水冲走了, 一部分被其他生物吃掉了, 当受精卵孵化成小鱼, 往往成为大鱼的美食, 真正能生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因此, 无论是植物、动物, 还是人类, 生命是伟大的, 来之不易的。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的很多成就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 是以牺牲动物的生命为代价的。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与杀生的关系, 有意识地流露出对实验动物的敬意。人类应该对这些为科学献身的动物感恩。现行教材已经取消了所有见血的实验, 有些实验, 我们还得用动物做, 因此要注重实验方法和技巧的选择, 注意动物的善后处理, 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提醒学生实验后把鼠妇放回适合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特意采用了棉絮包裹鱼锶的方法, 保持湿润, 尽量使鱼少受伤害, 实验后将小鱼放回鱼缸;在探究鱼鳍的作用实验, 提醒学生将鱼鳍剪掉的方法太残忍, 提示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生物圈是人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都只有一次, 所以生命的尊严不容践踏。

2. 欣赏生命, 提升生命的品质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无际的草原, 浩瀚的海洋, 显微镜中美丽的世界, 奇妙的DNA双螺旋……造物主如此鬼斧神工, 我们怎能够不去欣赏呢?在“生物的进化”这一节, 我给学生描述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生物诞生于35亿年前, 而人类只出现了几百万年之后, 给学生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地球诞生到现在看成是一天24小时, 那么生物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小时, 人类存在的时间只有一秒。通过这个比方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短暂。通过“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学习, 使学生明白每一个生命都不是孤立的, 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命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造物主赋予的使命。动物、植物、微生物缺一不可。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某种生物灭绝之后, 它的价值就不再存在, 甚至导致生态失衡。正因为生命的美丽、短暂和重要,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 让所有生命活得更好。怎样才能让生命活得更好呢?现行教材中关于身体健康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教材中“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一切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好内容。我们知道, 癌症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由原癌基因的激活转变为癌基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 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癌症引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长期吸烟, 烟中的有毒物质 (煤焦油、尼古丁等) 对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皮肤等系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肺癌等疾病。又如, 地方性的一些饮食 (腌菜, 霉千张等) , 在腌制4~9天时间内, 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10天后亚销酸盐这些致癌物质的含量又会下降, 到20天会基本消除。所以, 对待传统食品还是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 尽量少接触这些食品还是没错的。

在“人体的营养”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以及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案。在学生初步了解食物营养、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也不要盲目从所谓社会时尚而节食减肥, 因为人体对脂肪的需求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长期不摄入脂类物质, 人体中重要的结构成分将无法合成, 对青春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应教育学生注意不要暴食暴饮, 以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最好是一日三餐有规律, 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在讲述“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时, 还可以介绍一些科学用脑的知识, 介绍大脑疲劳的原因和解除方法。通过读、看、听、写、思的转换, 使大脑皮层各部分得到交替休息, 或转变学习的内容等方式, 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区, 消除大脑疲劳, 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穿插有关纪念日, 如“世界卫生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初中生物教材中还有有关安全用电用水知识, 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和安全用药、急救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学会生存, 懂得生活。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中, 要引导学生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为人类和其他生物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

3. 敬畏生命, 实现生命的价值

任何生命都经历孕育、生长、生病、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而且是不可逆转的。生死并不神秘, 有生必有死, 正是因为有了死, 方能显出生命的宝贵, 生命的价值, 人若不能消除与超越死亡的阴霾, 也很难确立正确的生命观, 毛主席说“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活着的意义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介绍, 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 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近代, 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 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 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 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 我们能做到, 外国人不能做到的, 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培养的教育。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 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 实事求是, 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史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等全过程, 是科学家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通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主动参与社会决策,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增强学生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贴近生命的需要, 揭示生命的真相, 引领成长的方向, 探寻生命的意义, 成全生命的价值, 是教育的追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 是初中生物教师应尽的责任,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生命去呵护生命, 用生命去温暖生命, 用生命去撞击生命, 用生命去滋润生命, 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参考文献

[1]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福建论坛, 2006 (3) .

篇4:生命的色彩

传感器的微小像素点记录下了电荷的异常增高。就在太阳的眩影、衍射光线和电子噪音之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光点。它是茫茫宇宙中一个无足轻重、小之又小的光点,微微泛着淡蓝色的光。

这颗小小的尘埃,就是我们的地球,是宇宙40亿年复杂而混乱的历史进程中令人惊奇的意外成果。那天拍摄到的照片,就是地球的终极自拍。它为地球物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存视角:人类是唯一能从几十亿千米外回望自己的物种。不久以后,卡尔·萨根为这张照片的命名也同样名垂青史——“暗淡的蓝点”。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暗淡的蓝点”都是蓝色作为一种色彩与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以及生命本身的最新结合。在“旅行者”号出发前20年,在“阿波罗8”号绕月飞行过程中,宇航员拍摄到了著名的“地出”照片。那是一幅令人惊艳的作品,灰白的月球地平线上,悬浮着一个明亮的蓝白色半球。4年之后,“阿波罗17”号在执行任务时捕捉到了地球的全貌,该照片被命名为“蓝色弹珠”。

强大的温差形成了时速数千千米的大风,玻璃质硅酸盐热雨在旋涡中倾盆而下。

这些太空时代的肖像使得这一事实深入人心,即我们诞生在一颗蓝色星球上。科学家、《蓝色心灵》的作者华莱士·尼古拉斯认为,人类对水以及蓝色的海洋和湖泊有种原始的、近乎非理性的渴望。这一观点得到了近期一项全球调查的佐证。该调查显示,蓝色是人类最喜欢的颜色,英国就有33%的人视蓝色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喜欢红色的人位居其次,占15%,这让人惊奇不已。

蓝色也是许多相关机构旗帜与徽章的主打色。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地外文明搜寻计划(SETI)以及行星协会的标志要么以蓝色作为背景,要么是抽象的地球,要么是蓝色的符号。空间探测国际统一体(The One Flag in Space)提议用蓝色背景上的“蓝色弹珠”作为标志旗。2015年5月,瑞典的一名设计专业学生奥斯卡·珀恩菲尔德为地球设计的“行星地球国际旗帜”引得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图案由环环相扣的七个圆环镶嵌在蓝色背景上而成。

蓝色已然成为生命星球的默认色彩,成了宇宙绿洲、生命摇篮和一颗细小脆弱的宝石的代表色。但还存在一个问题:最初成就我们对“暗淡的蓝点”的认识的科学与技术正在颠覆我们对蓝色意义的既往认识。

在距离地球63光年左右的地方,在一颗名为HD189733的星球周围,有一颗比木星稍大点的巨大行星。这颗被气体笼罩的星球的轨道周期只有两个地球日。它与其母恒星的距离非常近,因此行星大气层被加热到超过700℃,强大的温差形成了时速达数千千米的大风,玻璃质硅酸盐热雨在旋涡中倾盆而下。这里是真正的狂暴、野蛮之地。

通过将目前的天文仪器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科学家得以首次粗略地测量到这颗星球反射的星光及其大体颜色。与恶劣的天气相反,这里一片安宁,湛蓝无比,就像地球上一个夏日的晴空。

天文学家猜测,这颗星球上空被一层由冷凝过但仍然灼热的矿物质组成的流速缓慢的云层覆盖,在这之上是一层清洁的大气。云层能反射大部分光线,而高层大气层中的氢分子会优先分化和散射蓝色波长。该高层大气层可能还包含钠原子,能够吸收红色波长的光。结果就是,这颗星球成了另一颗蓝色弹珠,但与地球截然不同。

我们甚至不用观察到HD189733b那么远就能找到其他蓝色星球。事实上,地球并不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暗淡的蓝点。看看“旅行者”号拍摄的太阳系全家福,你会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是蓝色的(事实上,海王星的颜色还要深一点)。在这两颗行星上,我们钟爱的蓝色并不是由海洋或者类地大气层产生的。

这两个笨拙的寒冰巨人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们的大气层中含有微量甲烷。甲烷分子能够吸收多个波段的红光和红外光,唯独反射蓝光。至于两颗星球的蓝色色调为什么不同,仍然是个谜。海王星的大气层动荡剧烈,能将氨与水形成的冰的化合物从内层翻转到外层,很可能正是这一点导致了海王星的蓝色色调更深。同时,它的平流层可能含有更多的碳氢化合物。

因此,科学家认为,蓝色除了能代表一颗星球成熟到宜于居住以外,还有可能代表荒蛮的不毛之地。对生命来说,蓝色星球不过是一个糟糕的标志。

如果我们转而寻找生命本身的颜色,而不是沉迷于哪种颜色暗示更适宜生命存在,会怎么样?在现代地球时期,地球生命对光的获取主要依赖一种色素——叶绿素。这些色素分子优先吸收蓝光和红光,反射绿光。因此,在地球洋面附近,光合微生物会呈现大量绿色调,与纯净海水中散落的蓝光混合在一起。在干燥的陆地上,植物构成的绿地也与这个行星本身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如果能用某种方式在地照中找到这些信号,我们就有可能嗅出生命的踪迹,并用同样的方式在遥远的星球上找寻生命。但是,测量地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没有适合的光谱仪和望远镜。因此,天文学家必须另辟蹊径,比如通过月球暗面反射的地照光对地照进行测量。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人们曾用这个方法测量过地球的反射率,但此后该测量方法逐渐被人遗忘。

现在,人们有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用光谱仪对月球暗面的不同地区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精确的几何计算得出到底是地球的哪部分亮区(白天)照亮了月球,同时还要考虑月球反射和散射等一些复杂影响。这项实验复杂异常,因为光子在通过地球大气层往返时会被进一步吸收和散射。这项实验是可行的,但一些结果显示,我们很难用地照找到因光合 作用而显示出的绿色调的生命区域。即便我们能精确地得出在某一给定时刻月面反射的地照光来自哪里,这种色素着色对分析整个地球光谱的意义也似乎不大。

暗淡的红色光谱可能使生物在历经自然选择后,更倾向于吸收光谱中的所有可见光。因此,它们很可能是黑色的——黑色战胜了其他所有颜色

此外,绿色可能未必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正确颜色。即使在地球上,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也有很多种。在叶绿素把光子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中,有一种被称为辅助色素的东西充当着媒介。比如类胡萝卜素,它与叶绿素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呈现红色、橙色或者黄色。根据环境的变化,同时拥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微生物可以对这两种色素进行调和——在阳光强烈或高温环境下提高黄色和橘色色素的含量,而在寒冷或冬天时又切换为棕色和绿色。另一类辅助色素是藻胆素,可以呈蓝色或红色。

生命的颜色也可能随着地质时间的变化而改变。2006年,天文学家比尔·斯巴克和微生物遗传学家谢尔·达斯萨尔曼认为,一种名为“视网膜醛”的色素——维生素A的一种形式——曾广泛地分布在古代光合生物体内。视网膜醛的分子结构比叶绿素简单,现在的某些嗜盐古生菌仍然用它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靠它抵御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视网膜醛能吸收绿光,对波长在568

纳米左右的光的吸收能力最强,接近太阳光谱中能量最集中的区域。结果就是,这些用于光合作用的视网膜醛细胞膜能很好地反射红色和蓝色,从而产生饱满的紫色调。也就是说,20亿年前,那个只存在能在其缺氧大气内生存的微生物的地球,很可能是紫色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在天空中寻找“暗淡的紫点”呢?

也许黑色才是正确的颜色。银河系中的大多数恒星既小又暗,温度也低于太阳。我的同事,美国航空航天局高达德研究所的南溪·蒋也同意这一点,他认为,在这些世界中,暗淡的红色光谱可能使生物在历经自然选择后,更倾向于吸收光谱中的所有可见光。因此,它们很可能是黑色的——黑色战胜了其他所有颜色。如果真是这样,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黑色太难找了。在光年这个尺度上,如果天文学家试图通过色彩来检测和破译这些行星上的生物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使得情况更为复杂的是,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至少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大型聚光望远镜以及滤除星光的光学技术),但至今还没有一种仪器灵敏到可以探测系外类地行星上的生命色彩。是的,生命是色彩缤纷的,但是简单地通过色彩来寻找生命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事实上,色彩在宇宙中是一种狭隘的认识。除了性能强大的传感设备外,电磁频谱本身无法被干净利落地切成完整的片段。与不同波长的光线相对应的,是完全不同的物理过程。既有不同原子能级间的电子跃迁,也有物质电磁场导致的散射和衍射。这些不同的过程可能会产生或吸收能量相等的光子,在总体上形成几乎相同的特征——比如色彩。而单一的物理起因,也会偶尔产生表面相似其实全然不同的结果。

在这里,生命现象容易使人跌入陷阱。因为,对分析行星的颜色这件事来说,物理学和化学尤为重要,但生物学的地位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将蓝色天真地等同于宜居环境,本身就犯了严重的错误。

不过,这并不是说颜色在寻找宇宙生命中毫无用处。生物圈可以给行星的色彩带来新的结构,以各种方式改变行星光谱,但我们仍然可以对此加以指出和鉴别。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植物红边(译者注:从大约0.7微米的波长开始,地球植物的反射率会急剧增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红边),地球植物细胞能明显增强光子的传播和反射。从0.7微米的波长开始,植物的红外线反射率能达到50%左右;与波长较短的红色可见光相比,反射强度增加了10倍以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仍然不是很明了。植物细胞的光学特性似乎应对此负大部分责任。细胞壁是水和空气间的屏障,它有镜子般的反射临界角,红外波长的光子在这些屏障上能被高效反射。至于植物生命体能从中获得什么,人们还不是很清楚,也许植物能从中获利,至少反射掉近红外辐射可能有助于对温度的控制。

无论其原因是什么,红边现象对我们非常重要,遥感卫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对地球上的雨林、草地和农作物进行测绘。但是,地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有很大的随机性,被照到的地方有可能是海洋,也可能是陆地。平均来说,70%的概率是海洋,而且在这70%的概率中,还有70%的概率是被云层覆盖的。所以总体来说,红边光学特征在整个行星光谱中的比例不到10%。运气好的话,这种信号的强度可能会大一点。

生命的色彩在时间上也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季节的变化,生命会荣枯更迭,生命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例如,2008年,阿拉斯加的卡萨托奇火山喷发,富含铁元素的火山灰造成绿色浮游生物大面积爆发。从太空中看,它们在几天内就覆盖了2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我们也能从系外行星色彩的变化中获得生命发出的信号,但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信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篇5:生命的色彩作文

我们来到这个繁荣昌盛的世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但,我们要知道:生命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去播种;生命不是绘就的画面,而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描绘;生命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温暖去开垦。有生命的世界,虽然多姿多彩,自由自在,但最终也是:不劳则无获。

所到之处,目之所极,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生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是尽态极妍。看,尤其是那朵色彩斑斓的花,在和蝴蝶嬉戏;闻,一阵刺鼻的花香迎面扑来;摸,这朵花的花瓣上柔中带刚。和坚强不屈的梅花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这朵花儿也有坚忍不拔的生命,怎能不使我们心旷神怡呢?

生命之所以多姿多彩,是因为生命是自然万物的生灵。他们手牵着手,共同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走过了多少颠簸泥泞的路,组最终赢得了一条自强不息的生命。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次之,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生命之所以有色有彩,有滋有味,是因为人们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不屈不挠,绝处逢生。

生命的色彩——更在于人的尊严。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永远都不会尊重他人,所以他的生活将永远失去色彩。一个有自尊的人,永远都会尊重他人。因此,它的生活多姿多彩。

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

篇6:生命的色彩作文

开始·新生·绿色

出来了,我出来了,当第一束阳光洒向我时,我有一丝心动,三个月来,我一直在蛹里呆着,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呆着,可我知道,我是一个新生命……绿色的生命,新生命……

初遇 ·母亲·粉色

完全适应了光线过后,我看见了她,她是我的母亲,一只金黄色的蝴蝶。现在,她正在看她的孩子,笑得很甜,很甜,那是一种充满爱的笑。……母亲的微笑是爱,当然,也是爱把我的世界也染成了粉色的……

母亲·死亡·黑色

这一天,雨下得很大很大,但是,母亲却来了,难道她不知道蝴蝶是不能在雨天行动的吗?过了一会,她全身淋湿了,落在我身旁。我小心翼翼的用手轻轻推了一下母亲的手,好湿,好冰冷……母亲死了,我的世界也暗了,黑了……

初遇·父亲·灰色

第一次看见父亲时是在母亲死后,他来了,看见母亲那具冰冷的尸体倒在地上,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离开了。离开时那金色的身影显得发灰,衬得他那样落寞,那样落寞……父亲,得给我带来的印象只是无尽的灰色……

蛹·改变·浅黄

现在的我已经在蛹里了,我能感觉到我的身体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我在一次不经意间回头时,发现,我变了,我的背上出现了两块突起来的地方,那是翅膀,浅黄色的,我,好激动,好激动……浅黄色所代表的是希望的颜色,也是我心中的翅膀的颜色……

破壳·疼痛·蓝色

要破壳了,一阵又一阵疼痛向我袭来,我知道,我必须冲出去,不然,我会死的会死的。褐色的蛹破了个洞,加油,还差一点,还差一点,被卡住了?被卡住了!用力呀,不然要死的,就用力呀!快了,快了。好!出来了!迎接我的便是一片蔚蓝的天空……蓝色,我的天空,成长的天空……

金色·美丽·金色

当把我的我的翅膀展开时,我好开心,回头看看,好美好漂亮。一对金色的翅膀,下方有两个圆点,黑的。飞到空中,再次回头一看,哇!好一只金色的蝴蝶……金色,我翅膀的颜色,也是活力的颜色……

现在·死亡·褐色

这一天,雨下得很大很大 ,我很累很累,可是我知道,只要一停下来,便会被雨滴打到。可是我太累了,我终于倒下了。我知道我逃不过死亡了,逃不过了,绝望得闭上了眼……一片褐色淹没了我,我知道,我也经死了……

篇7:生命的色彩作文

选择为生命添上色彩。

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决定成功与否,鲁迅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他为何有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弃医从文。

正是因为这正确的选择,鲁迅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为生命添上浓厚的色彩。

因此,在生命中,应学会选择。

百折不挠为生命添色彩。

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个女子——居里夫人,作为一名女性,面临实验的一次次失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功的发现了镭元素和钋元素,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居里夫人的百折不挠,使她的生命绽放光芒,光彩照人,因此,每个人都应有颗百折不挠的心。

与命运抗争为生命添上色彩。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是个胜利者,是他自己的命运的胜利者,是他的痛苦的胜利者。是的,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是不幸的,但他勇于与命运作斗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扼住命运的咽喉,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因此,我们不能甘于现状,要勇于追求,为生命添上那一笔色彩。

生命只有一次,要想自己生命色彩绚丽夺目,那么你必须学会选择,必须打破陈规,勇于追求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下去。

篇8: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色彩

一、自主型作业

1. 弹性作业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 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各取所需, 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比如在作业布置时, 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 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 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 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 浅显易懂, 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 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作业超市”里, 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 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 做到因人而异, 各取所需。

2. 合作型作业

以前的数学作业, 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 没有将合作做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自主型的作业, 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 鼓励他们与人交流, 进行有效合作。

我曾尝试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 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 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 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 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 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 搭建平台, 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无处不在。

1. 实践型作业

实践出真知, 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 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了“比的应用”后, 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配兑饮料……让“学”融于“玩”中, 在“玩”中实践, 即使学生学得轻松, 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2. 调研型作业

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 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9:太空生命的色彩

蓝色已成为地球的默认色彩。事实上,地球并不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淡蓝色星球,从“航行者”拍摄的太阳系行星“全家福”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是浅蓝色的,相较之下海王星的颜色更蓝,倾向于天蓝色。这种令我们喜爱的蓝色很可能是由海洋里的水或类似地球大气层的某种物质所产生的。

有研究认为,这两个巨大冰世界的蓝色与其上层大气中的微量甲烷有关,甲烷分子吸收光线光谱中的红色,反射光线中的蓝色。但行星之间蓝色调的差异仍然还是个谜。据猜测,海王星上剧烈的大气动荡可能是其蓝色更深的原因,其平流层也可能含有更多的碳氢化合物。

显然,蓝色可能是星球拥有生命生存条件的标志,但也可能只代表着一个荒凉无生命的星球。

那么,我们又应该根据什么颜色来搜寻太空生命呢?绿色可能并不是代表生命的唯一色彩,即使在地球上,参与光合作用的也并不仅仅只有绿色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辅助色彩还有呈现出红色、橙色或黄色的类胡萝卜素,一些同时使用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微生物甚至可以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色彩,温度高阳光强烈时呈现黄色与橙色,而在天气寒冷时则“切换”到褐色和绿色。另一类被称为藻胆色素的辅助色素则呈现为蓝色或红色。

生命的颜色还随地质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2006年,科学家提出,远古时代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可能含有一种可承受强烈紫外线辐射,大量吸收绿光,并反射红色和蓝色的色素。也就是说,30亿年前,地球表面很可能因这些微生物的存在而呈现出紫色。如此说来,我们是否还应该在天空扫描时关注一下“淡紫色的点”呢?

或许黑色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颜色。绝大多数银河系的恒星都比我们的太阳更小、更冷、光线也更微弱。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在生命之色中,黑色更胜一筹。当然麻烦的是,黑色很难被发现,天文学家试图通过色彩来检测和破解某个遥远星球上生物系统的希望可能很渺茫。

显然,生命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太空中的生命探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物理形态和化学构成是决定行星色彩的重要因素,但生物学上的特性却不一定与星球颜色相关。

尽管如此,色彩仍是天体生物学家探测宇宙生命奥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行者号”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是我们与宇宙对话的开端。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终于可以从太空视角看到飞翔在宇宙星空中的地球:太空中一个淡蓝色的点。

篇10:生命的色彩作文

我先来了解了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因为一场重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因此他不断地努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变得与正常人一样。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海伦?凯勒最终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他决定向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服务。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们的心中。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位成功者都有用汗水写成的故事,每一个残疾者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我又欣赏了关于安徒生的一生。安徒生的一生经历了非常大的挫折。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变得家徒四壁。后来喜欢上了艺术,于是他到外地去漂泊,努力奋斗。最终终于被皇家剧院的导演看中了。邀请安徒生去他的书院深造。这五年为安徒生铺垫了一条走向文学创造的道路,奠定了成为世界名著家的基础。

篇11:生命的色彩

帕斯卡说过: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我们青少年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生命的每个瞬间都充实无比。

让生命得以绽放,让青春可以张狂,我们要用熊熊的斗志,宽阔的胸怀,顽强的意志,走向金色的未来!

篇12:生命的色彩

直到我遇上他。他沉默,他忧郁,但他有一张灿烂的笑脸。每次看见他笑,我都会感觉身边有阳光的气息。他喜欢蓝天,喜欢蓝色的海。

他曾告诉我,他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海,却再没有机会实现。每当我想象蓝天时,都有种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感觉,无边无际。他的心里有太多的事,对世俗,他充满怨恨,如果蓝天大海能让他忘掉一切,那我愿意为他而成蓝天,让他飞扬,为他而成大海,随风轻轻摇摆。让他忘掉那些蓝色的过去。

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海;蓝色的沙滩,蓝色的鱼。一切都那么扣人心弦。此时,我的眼里,生活里全是蓝色,我便爱上了蓝色,他以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有时我甚至觉得身体里那滚动的热血也是蓝色的。蓝,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唯一色彩,如果失去它,我的生活将会黑白相间,索然无味。

我爱上了“蓝”孩。“我爱你,男孩。”

篇13:让素描训练彰显生命的色彩

一、奠定临摹基础, 激发创作兴趣

我们知道, 孩子学任何东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美术课堂上的素描训练自然也不例外。临摹是素描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手段, 也是学生素描训练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临摹人物、景物、器物等, 重点要帮助学生掌握素描的技法和过程,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规范地处理画面效果, 以艺术的独有形式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不断激发学生素描创作的兴趣, 从而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临摹时, 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简单的机械描摹逐步转向复杂的创造性描摹, 从相对宽松的随意训练逐步转向较为严格的系统训练, 从而使素描教学达到应有的深度和效果。例如, 素描人物画像, 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实物写生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可以从临摹入手。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优秀作品, 分析作品的构思, 掌握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体会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 然后着手开始运笔临摹, 由形入神, 即使是依葫芦画瓢也算是为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强化学生的创作行为做前期工作。

二、加强指导训练, 力求循序渐进

高中生虽然文化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思维想象能力也达到了应有的深度, 可由于多种因素的局限, 他们的美术基本功真的不容乐观, 即使是相对基本而简约的素描学习也缺乏较好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有待于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师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甚至揠苗助长, 违背教育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 因为这样非但不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很好的帮扶和导向作用, 而且可能因为目标不切实际或要求跨度较大而挫伤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加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出发, 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对象的特点、结构和联系, 大胆地表现对象的内容、思想和情感, 对于学生训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要及时指出, 为下一步的学习明确方向。例如, 素描器物类教学中, 我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 利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热水瓶、水桶等物体的结构, 利用球体和锥体的构成分析梨、苹果、橘子等水果的结构, 将几何体的三维观和立体感与素描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以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进行表现。

三、搭建有利平台, 组织课外写生

根据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 教师能够用以进行课内素描训练的时间真的不多, 而要想达到期待的训练效果, 我们必须开辟第二课堂供学生进行素描训练。因此, 教师要多渠道地搭建有利的学习平台,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生, 可以是规定画幅大小尺寸的统一作业, 也可以是要求不拘一格的自由作业;可以是规定时间和内容的快速写生, 也可以是长期酝酿和深入表现的大型写生。教师可以从灯光作业入手, 训练学生的光线感和视角感, 局部感和整体感;然后导向自然光作业,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现力, 从而达到分层训练整体促进的效果。组织课外写生活动贵在一份坚持, 在坚持中积累和提高, 例如, 素描建筑类景物, 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那几幅作品进行临摹显然是不够的, 学生也不可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 充满现代气息和生命力的素描作品, 我及时为学生搭建有利的训练平台, 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 多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捕捉和感受建筑物的风格, 然后指导他们实地以素描艺术的独有形式进行真实地或创造性地表现, 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四、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艺术创造

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在同一个世界里我们绝对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告诉我们, 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没有办法去改变, 而应当适应这个客观事实,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甚至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 合理地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以利于更好的教学生成。我们知道:艺术作品如果不经过人性化的加工和处理, 那绝对不可能成为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也不可能称为真正的艺术。不同学生的素描作品, 除了勾勒出事物的形体或轮廓之外, 更重要的是还融入了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绘画个性, 要一分为二地评点和对待学生的素描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艺术化地创造。素描训练的最终目标, 不是要让学生都成为画家,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 素描室内器物类, 我们的要求是将主要景物以素描的方式进行表现, 那么是不是只要学生能够将这个主要景物描绘逼真生动、栩栩如生目标就实现了呢?当然不是。有些学生还为这些主要景物添置了特定的背景, 让作品更富有现实感, 有些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表现, 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学生还创造了不同的条件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等等, 这些都属于学生的个性施展, 属于艺术的独有创造。

总之, 只要教师有心, 基于铅笔绘画的素描训练也能彰显生命的色彩!

摘要:中职阶段的美术教学, 素描训练依然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中职美术老师, 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让学生的生命历程沐浴着艺术的阳光, 让学生的素描训练充满生命的色彩。

篇14:种植生命的色彩

普罗旺斯,在现代人眼里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地方,这里阳光明媚,紫色的薰衣草浓情绽放,恋人们陶醉在迷人的香味中甘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在让·焦诺笔下,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凉之地,“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这个村庄的房子早已在风吹雨淋之下,失去了它们的屋顶。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幸好,有一个叫艾尔则阿·布非耶的男人,他长年坚持种树,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把这一片荒地变成沃土。在这位种树男人身上充分体现了人面对生存困境时的勇气与执着、无私与坚毅。他以一种真水无香、大言无声的品德感动着世人。

1

人类是大地之子,人类在大地上生存、繁衍,每一片土地都记录着人类历史。“那条干涸的河床,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一条河流,而我以前走过的那些荒凉的小村庄,则是古罗马人留下的遗迹。考古学家曾经在村子里挖出许多鱼钩。只是到了20世纪,河水干涸,人们必须挖水井才能得到一点儿水。”

能挖出许多鱼钩,可见这里曾经也是水草丰美,清波荡漾。曾经的繁荣都已过去,现实的荒凉却正在考验着人们的生存智慧。只是这荒凉,何尝又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呢?

在这片祖祖辈辈曾经生活的土地上,艾尔则阿·布非耶和许多村民一样,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高地上稀疏地错落着四五个村庄,其中大部分居民因为忍受不了干旱的气候搬走了,剩下的几家生活也十分艰辛。”

烧炭是这里人的生计,也是这里变得如此荒凉的重要原因。他们无尽地索取让大地变得越来越荒凉。越烧炭,越荒凉;越荒凉,越烧炭……仿佛是中了命运的魔咒,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他们生命的颜色是如此的苍白。

逃离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只是这逃离真的就能摆脱命运的魔咒吗?他们只不过到另一个地方去继续“烧炭”,去继续索取资源。这样的故事,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太多太多。

继续留在这里烧炭的,陷入了“永无休止的工作压力,狭小的生活空间,让这里的人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从木炭的售价到争教堂里的座位。自杀仿佛是流行的病疫,精神失常的例子更随处可见”这样的怪圈。这样的场景仅仅只发生在这个小村庄吗?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缩影。在无尽的索取之后,大地荒凉,资源匮乏,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而人类也由此计较,争斗,绝望,乃至战争,毁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作者,对此是深有感触。

而种树男人艾尔则阿·布非耶选择的是坚守与改变。这是出于对大地的热爱与希望,他知道大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眼前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于人们过去索取得太多,现在是需要“种植”的时候了。他相信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这一切。“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了一栋石头房子。”上帝只会拯救那些想自我拯救的人,面对这恶劣的环境,唯有自强自信才能生存下去。自信源于他对生活的希望,他希望这片土地能重新披上绿色,重新焕发生机。“总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光秃秃的高地长满树木。”

生活从来不会欺骗谁,生活永远属于那些充满希望的人,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改变的人。就如我们的教育,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失去了对教育的美好希望。甚至不少老师用错误的教育手段扼杀孩子的积极性,透支孩子的生命潜力,让教育的生命之树渐渐枯萎。其实,就算教育的大环境再糟糕,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种树的男人”,带着孩子去阅读好书,和孩子一起去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颗美丽的种子,让这些种子在孩子心中开花、长叶,长成一片绿洲。

2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历史性地被抛掷在某一个场景之中,都可能面临种树男人一样的困境。面对困境,我们是逃离,埋怨,指责?还是像种树男人一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努力去改变?

“不知道,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与那些只顾着自己烧炭的村民不同,艾尔则阿·布非耶想的是如何让这世界变得更美好,变得更适合人类生存。在他的眼里,“公”与“私”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哪些地方种了树,哪些地方还没有种树。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件美好的事情上时,他考虑的已经不是个人的利益了。

“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有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拯救大地的任务,这不正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吗?所谓的“事业的压力”指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那些“斤斤计较”吧?就是那些不顾整个大地的死亡而只顾个人利益的人的感受吧?也许种树男人的前半生也是如此,也像其他的村民一样,但结果却是“他的妻子和独生子去世”。而“没有事业的压力”的种树男人,就是要告别那个只顾着个人事业的“小我”,走向拯救大地的“大我”。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你还在抱怨着周围的环境时,是不是应该先想想自己又做了些什么?你希望这个世界是光明的,那你自己是不是明亮的?你希望这个世界是公正的,那你自己是不是无私的?你希望这个世界是温暖的,那你自己是不是阳光的?比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孩子爱上阅读是你应尽的责任。不要说考核制度约束了你,只要你想把这件美好的事情传播下去,周围的一切都会为你而改变。不要说你周围的阅读环境不好,你的教室你做主,你可以让每一位孩子因为遇上你而更加幸福。不要说你的力量很小,只要你改变了自己,世界也就改变了一点点。你只要像种树男人一样,把一切美好的事物种植在孩子心里,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你和孩子的生命都将变得更加丰盈,更加多彩!

3

没有了“小我”的顾虑,种树男人反而有了“真正的事业”:“同时他还表示,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种树。”

只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要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地种树是多么的艰难,没有坚定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种树男人却做到了。“艾尔则阿·布非耶以最单纯的想法,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心里并没有任何负担。”

什么是他最单纯的想法呢?那就是种树,种树,再种树!心无杂念,心无私念,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正因为他的想法单纯,才不会去顾虑个人利益的得失,才不会受外在评价的干扰,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如何做好这件事情上。也正因为他想法单纯,他才会有持续的耐心去种树,去改变大地的面貌。

种树男人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把荒漠变成了沃土,让花草树木重新装扮山川,让河水重新滋润大地,让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获得了人生的幸福,“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就如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中所说的一样:“教师的生命价值不依靠别人的赞美歌颂而来,也不只是因为创造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而来,教师若能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丰富自我、滋润自我、提升自我生命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告别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就实现了自我的生命价值。”作为教师,当我们在种植孩子的生命之树时,其实也是在种植自己的生命之树。我们既是在滋养孩子的生命,也是在滋养自己的生命,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彼此汇聚成了一条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河。

“他比大家都懂种树的道理,他已悟出幸福之道。”种树男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呢?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种树男人一样,无私而又坚毅地投入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去,呵护好那颗美丽的种子,种植生命的色彩,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贫瘠,不再荒凉,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万永勇

上一篇:七年英语教学教学总结下一篇:蝉为什么会唱歌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