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2024-04-09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精选14篇)

篇1: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起重要的作用。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个性化班级文化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精神的个性化班级文化。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个性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良好的个性化班级文化有助于班集体建设,那么如何具体操作实施呢?

一、美化班级物质文化,所谓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1.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性环境的创设,

①墙报的个性布置设计。即班务公开、思想交流、光荣榜、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每日一诗等,具体的版面设计、布置全由学生做主动手,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美的熏陶。同时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定期、不定期进行作品的展览或内容的更替,如英语作文的展出、课外知识的拓展、美术作品的展览等,让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②力求让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③张贴标语(激励学生学习成长类的警句名言),标语主要以学校统一的为主。

④教室摆设要求桌凳整齐,地面干净,玻璃明净,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⑤寝室布置按照学校要求去做,并展开纪律、卫生、出操速度等方面的竞赛。

2.社会化个性环境的创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培养素质,活动是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高中班级活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组织具有文化传统的中秋节、元宵节等联欢活动,使远离父母的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增加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开展常规性活动,如主题班会、中午读报课、卫生教育、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班级岗位轮换制”等活动,使学生对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二是利用周末、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3.挑战性个性环境的创设,锻炼学生迎接挑战、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使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制度是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一个集体,必须要有大家都能认同的公约。制定和实施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奖惩措施”等等,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文明和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力量。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班风。学生在班集体中,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容易受到班级风气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强化班风建设,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感化每一个学生的行为。

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总之,个性化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不仅班主任要高度重视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也要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帮助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并鼓励形成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多样化局面。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个性化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2: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努力构建个性化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扬个性、追求自主、崇尚文化,倡导人文关怀,倡导用用良好的文化来浸染、熏陶、教育人,实现人类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是当前教育的主流,是学习型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完成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辽阳市弓长岭区高中一年三班的实际情况,现将个人对于个性化班级建设的些许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国早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曾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化意见》也曾指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中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要建设好校园文化,首先要建设好班级文化。

然而,现实中我们都习惯于跟风随大流,习惯一阵风一刀切,学生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难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难以浸润学生熏陶学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级文化同样需要个性,充满个

(一)个性化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1、搞好个性化班级布置。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用我的双手打扮我的班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秀出班级才艺,秀出班级特色。

2、搞好个性化班级卫生管理。提倡“班级是我家,净化靠大家”,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制度,打造无涂写无刻画无纸屑无粉尘班级。

(二)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即社会,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崇尚民主,学用民主。学生干部民主选举产生,接受民主监督考评,竟争上岗。我班设立了学生教师助理、值周学生、路长、校园环卫队等职务或管理组织,人人轮流当班委、队委。

2、制订个性化的班级公约。各抒已见订公约,自觉自律守公约,敢于批评护公约。

3、实现班级自能管理。“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拘一格用人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特点,设置不同的职位,委以不同的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做好与家长良性沟通工作。重视“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的作用,搞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学校教育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延伸,使家庭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大后方。

篇3:如何建立“个性化”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要求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个人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优良作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班级集体力量的形成都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一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一般而言,一些中学生的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如果单纯地以考试分数去评价学生,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打击,因此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特别是那些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对其失望的学生。一旦将班级文化建设付诸行动,学生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的情况与其他同学相比或许不算太差,如果他们能在班级活动中及时发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并且将这些爱好不断地发扬起来,学生的不良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这样,由于集体的存在,学生的人生观得到了重新定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需要将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学习不好并不意味着今后不能取得成功。其实,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敢于表现,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旦有了良好的班级文化,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三)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助于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上,但是大多时候,这些规章制度是无法约束学生的,因为班级制度的约束力往往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所以只有建立起好的班级文化,学生才能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习惯。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集体合作的意识,这主要体现在班集体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以及凝聚力上,而凝聚力则体现出了学生的合作力与协同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班级管理自然会变得轻松许多。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完成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些抱怨和不满,会产生自私自利的想法,而对学生而言,这些想法的出现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家长的溺爱使学生对他人的帮助感到理所当然,所以在学校也会觉得教师给予其的支持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面对这种情况,班级文化必须将感恩加入进去,并且要让学生将感恩付诸行动。班级文化的建设必须以学生的感恩行动为基础,如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演讲活动或者是感谢教师的班级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慢慢学会感恩,进而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

(二)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应每一个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家要集思广益,每个人都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建议,并且在互相讨论中总结出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东西。这样,班级文化就是在遵循了全体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大家就会努力去维护。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完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同时,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因为这对中职学生和学校的教育目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丽娜.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中职班级管理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2]郑婷,郭雅静.浅谈赏识教育对班级管理的启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2(17).

篇4: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32-01

首先明确一下班级文化的定义:所谓的班级文化在我看来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从形态上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其次怎样建设班级文化呢?这个问题一只困扰着我,我知道班级文化是每个学生成长的载体,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班级建设、班级管理,那应该怎样建设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构建。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为了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学习之家,让教室更生活化、家庭化,结合我班面积以及现有的条件我们做了以下布置:教室正前方是班级口号:“民主和谐,自主合作”,正前方两侧是这样安排的,左侧是信息栏:里面有课程表、时间表、班干部名单、课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学生名单,从信息栏中对全班情况一目了然,让任课老师更轻松。右侧是值日表,里面有各个组的成员情况,下面有每周表扬和批评的情况,这样让表扬的学生下次更积极,消极的学生下次多努力共同把卫生搞好,使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后面的黑板报的主题是《感恩的心》,因为我感觉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太强,太自私,所以利用黑板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同学们知道感恩,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在黑板报的上面是我班的奖状,看到奖状我们由衷的欣慰,我们会更努力的。黑板报的左侧是学习天地,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让所有学生都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看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右侧是我们班的班规班纪,每个人都同意的,每个人都要遵守,自觉维护,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我们学习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在四周的墙壁上张贴了名人名言,让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时时刻刻向他们学习,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2、让学生有一个家庭化的宿舍。开展宿舍文化也是班级物质文化里面重要一项,也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建设更要有“家”的感觉,布置要更贴近家的感觉。我是放手让同学们自己去布置的,然后我去检查的,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参考,不过他们才有决策权。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完善的学习的环境及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对教室进行布置的工作都是为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浓浓的学习环境,这样对班级好班风、好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光这样还远远不够,后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1)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特别要选好班长和学习委员,他们工作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本班的班风、学风,在选择好主要班干部后要对他们进行大力的培养,放手给他们参与到班主任工作管理中来,实行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责任感、管理能力和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这样对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强有力的后盾。

(2)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或者班级公约,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制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更具人性化班级规章制度或班级公约,在班级中试行半个月,进行修改最后制定出属于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或班级公约,全班同学签名,班主任签名,在班级正式施行。那么在赏识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加入惩罚教育,加大对优秀的同学进行宣传,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同学自己互相竞争。这样对班级的早读、晚自修等纪律具有很好的约束力,使学生能有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班级有个良好的班风、学风。

(3)形成班级口号、班风,形成班级特色,强化专业特色。

(4)每周出一期黑板报,每半个月出一期本班的班报,这样可以为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同时对增强班级凝聚力,优化班级学风、丰富校园文化。

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要看班级布置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这个班集体的学习环境、班风、学风怎样。学生是否学的快乐、是否和谐快乐的发展。

2、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路的引路人。”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我特别重视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在管理班级时,学生敢说话,有话说,愿意说,我和学生不但是师生关系,而且也是朋友关系。师生间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进步,为班级进步共同努力。我在碰到学生问题时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立场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考虑问题,按他们思路去理解事物,同时升化赏识教育,用心去和学生交流。这样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从而达到我的教育目标。

3、互助友爱的同学合作关系

现在的学生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拿他们当心肝宝贝,因此孩子们得到是亲人无限的关爱乃至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他们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他们,造成了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劳动不积极,没有合作精神,不知道关心别人等。班级文化建设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同学自律、自立、自理能力。首先我在同学刚进校时就进行“六爱”(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同学、爱老师、爱家长)教育,让他们心中有爱,学会感恩。通过班级活动、学习小组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举办班级竞赛,建立公平合理的比赛机制,让学生养成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得到全面发展,以后能更快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篇5:浅议个性班级文化与民主班级管理

蒙城一中毕 飞

摘要: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创新的教学管理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21世纪的祖国建设提供具有创造力的开放型复合人才。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所以,要想达到上述教育目标,其根本是能够建立起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个性班级文化,从而创设出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为人才的培养孕育“肥沃的土壤”。

关键词:班级文化个性民主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创新的教学管理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21世纪的祖国建设提供具有创造力的开放型复合人才。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所以,要想达到上述教育目标,其根本是能够建立起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个性班级文化,从而创设出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为人才的培养孕育“肥沃的土壤”。

笔者从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想浅议一下班级管理的几个实践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个性的环境文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也就是要在学习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的道理,管的最终目的是不管,所以班级管理的最终归宿是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实行自主管理。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首先民 1

主选举出班级干部,让学生自己信任的同学去实施班级管理行为。这样就确保了在管理行为实行中的顺畅性。接着由班干部带领,以班长和宣传委员为主体,集体参与为辅体的个性班级环境建设:

1.在前后黑板的上方征集标语。班级前后黑板上方是大家每天的视线主体,所以如果能够以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标语为口号,能够起到刺激视觉和振奋精神的作用。

2.在班级的左右墙壁上选出最受大家推崇的四句名言诗句为装饰条幅,作为大家时时鞭策的精神食粮。

3.建立班级荣誉榜和事务公开栏,及时表扬一切值得表扬的人和行为,不论学习成绩,只要有闪光点,就让其接受大家的鼓励和赞扬。班级的一切行为规划和每个班干部执行情况公开公示,接受一般同学的监督。

4.创设窗明几净的自然环境。卫生委员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安排卫生负责人,把每天的卫生任务具体到人,并建立“谁打扫,谁监督”的机制,确保每天班级环境的赏心悦目。

如此之后,我们班级的“一草一木”都打上了班级同学个性的标签,很多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个性体现的印记,每个人自然都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

二.民主治班,建设合理的制度文化。

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教师应学会尊重,赞赏学生。所以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应确立“以扬为主,民主制定,合理监督,和谐共处”的思想。

1.师生共同研究班级制度的内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之真正成为能反映学生共同愿望和实际班情的制度文化。

2.建立班级日志值日制度,班级日志表一式两份,一份班干部轮流值日登记,一份由普通同学轮值登记,相互监督,便于班主任比较和掌握情况。

3.每周定时举行主题班会,讨论积极向上的主题内容;并表扬班级日志中记录在册的好人好事及先进、优秀行为。同时对表现不够的同学提出要求。

4.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举行民主评议大会,选举表现优异的同学和班干部作为其他同学的榜样。

在大家制定班级制度的规约下,在民主氛围的保障下我们的班级逐步变成一个有序的团结的整体。在规则中寻求突破,在共性中寻求个性成为班级同学的共识。

三.培养积极的精神文化,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1.利用主题班会,设计积极话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在每次主题班会时,班会的主持人由班级同学推荐,而话题由主持人设计,班主任主要起引导和监督作用。在这种形式下我们举行了如“感恩父母,饮水思源”、“构建和谐班级,从我做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青春少年,个性风采”等等的主题班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见缝插针,利用读报时间,开展美文欣赏,陶冶学生精神。语文课代表在每天的读报时间发动大家留意自己阅读中受感动的文章与同学分享,陶冶了情操,并且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提高的大家的文学

素养。

3.合理安排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培养责任感,丰富课外生活。

4.引导理想信仰,坚定奋斗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坚定前行的勇气,给每个人心中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让其引导大家奋斗。

四.倡导“团队文化”。和谐合作,优势互补,促进班级的整体繁荣。1.班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班级是个集体,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班级每个同学共同的事业。每个人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人,每个人是这个班级的受益人。

2.学习应该和谐合作,优势互补。学习中每个同学的兴趣点不同,反应快慢,理解程度自然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通过建立学科兴趣小组,先选出大家信任的各科的佼佼者,负责小组学员的本科检查和答疑释惑,并和任课老师及时交流,各个小组既分组又合作,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3.众人拾柴火焰高,班级繁荣靠大家。

总之,教育改革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人性化、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和谐班级.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参考文献:1.佚名新课程课改理念

2.佚名班级管理应与发展学生个性有机结合3.王晓艳浅议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4.佚名浅议班级管理中个性教育的实践

篇6: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与营建》﹑《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初中生心理特征与师生沟通技巧》﹑《学生管教:底线与原则》﹑《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几个视频,通过学习,我感受最深的一个是闫德明教授讲的《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与营建》这一内容,学习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与营建心得体会。要建设好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个班级的文化,是难以建成良好班风的,没有良好的班风,那怎能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呢。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级的建设要有个性、有特性。

如果一个班的建设都是按传统形式进行去布设,或全校班建设千篇一律,那就会现得枯燥,学生就会感到没新颖,从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心得体会《学习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与营建心得体会》。

二、活动要有主题、目标。

我们班主任可以就如何引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作一个打算。我们可以预先给班集体的发展勾勒一幅蓝图,制定好目标。当然这个目标有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之分。

三、建设的形式要多样化。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产生良好影响。

篇7: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彰显班级文化的特色,学校要求各班要努力在班级文化生活中张扬自己的文化个性,按照“实用、高雅”的原则,突出学校特色建设,既保证统一和谐,又各有特色,各有亮点。一周来,各办公室简直就是一个小型作坊,一有时间大家就忙着打印、剪贴、绘画、张贴,忙的不亦乐乎。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各位班主任说声:“你们辛苦了。”

今天下午,我再次到各个教室进行了查看,有很多收获:

一、这次班级布置都能体现美观、整洁、实用、新颖、创意、特色。各班班主任均能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各班能根据本班特点,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里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

二、墙壁布置合理、有特色。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现有资源,把班级布置得富有创意。如一一班的“我真棒”;一二班的“星星争辉”;二二班的“心灵手巧”;三年级开辟的版块有:“巧手园”“我有一双巧手”;四一班的版块有:“安全小知识”“成长旋律音乐舞台”;五年级有:“书香小屋”、“展示台”;六二班有:“快乐园”、“放飞梦想”等。

在活动中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与科任老师、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级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现在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当你驻足于它的面前时,里面的内容之丰富,会让你体验到一个班级的确不同于另一个班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都有自己选择文化生活方式的能力。<莲山课 件 >

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班级的版块划分不合理、或者是有标题无内容、有的版块内容有不合理、有的装饰性不够的等等。

一、班级布置:个别班级部分内容沿用上一个班级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板面设计不美观;粘贴零乱,整个布置没有体现出手工特色这一学校主题。

篇8: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长期以来受传统班级管理制度观念的影响, 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整齐一致的标准化、平稳听话的规范化、成绩至上的效率化为理想目标, 努力营造权威的、温顺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缺乏自主权, 班级环境氛围严肃而难以活泼,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社会的进步最终是教育进步的结果。“教育以文化心理变革的方式重构着社会规则”, “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可以说培养的方式, 就是铸造的模子, 什么样的模子打造什么性状的人”。[1]因此, 变革传统班级文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班级文化影响个性心理的发展

1. 班级文化的生成与功能

班级文化是在教师文化的引领下, 以共同的价值理念为核心, 通过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的构建形成具有班级特征和凝聚力的一种文化形态。优秀的班级文化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价值观为基础, 以具有时代精神的成长理念为核心,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提高能力, 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自主管理是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时代诉求, 合作交流是班级文化的本质精神与基本技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环境力量, 其潜在的价值在于育人性。它以教室的环境之美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 以行为规范和师生群体关系养育学生的心灵情态, 以价值观念和个性特质锤炼学生的道德情趣和精神风范, 最终以班风、学风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规范学生的言行。班级文化还是学生心理文化成长的生发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同情博爱、平等合作等心理品质, 需要在一个具备这些素质的和谐环境中才能生成,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通过课内文化情境和课外文化活动的设置,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和个性心理,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 班级文化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个性发展包含情绪表现、性格特征、主体意识以及价值判断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责任担当态度等, 班级文化凭借其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 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造才能,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班级共同体中通过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 可以提高学生个性心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适应是学生群体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认同, 显然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学生文化取向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 (平等、自主、民主、合作等) 强调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实现。基于现代文明而生长的班级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平等的人生态度和优良的行为习惯。一种“外控”的文化培养出控制的欲望, 而一种“对话”的环境则培养出合作的习惯, 因此, 民主参与的班级管理方式将促进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

二、变革班级文化, 引导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的路径探索

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受个体周边的文化浸润影响而成的, 班级文化影响的切近性要求教师 (班主任) 构建一种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范式, 而不再是沿用过去那种以管理为目的的模式。“范式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系列范畴的转变问题, 而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转变, 是整个思维模式的变革。它是整体的, 而非局部的。”[2]唯有实现从班级“学生管理”到“学生教育”思维模式的变换, 从班级环境、师生关系、班级制度直至班级文化价值观等的转换, 最终才能在一个具体的实体环境中培育出具有个性身心和谐、品质优秀的人。

1. 适应心理成长, 引导价值选择

“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可以说培养的方式, 就是铸造的模子, 什么样的模子打造什么性状的人。”[3]中小学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期, 其个性心理的可塑性极强, 这个时期也是他们道德情感、伦理观念、价值观念逐渐萌发、形成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他们的心理认知、情感、意志和价值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行为自觉性、意识自主性逐渐增强, 而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学生开始学习由家庭走向社会, 这种学习的对象首先就是同伴, 即“同伴学习”, 因而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社会成长和心理成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 甚至是一生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 (教室) 这个学生的主体活动空间, 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和班级文化的科学设计感染与熏陶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

“心理成长关系到……个体生活的建构, 心理生活的建构。”[4]学生存在认同和求异两种心理成长状态, 是心理成长的矛盾统一。一方面, 班主任应利用学生的认同心理特征, 将班级的成绩、荣誉转化为自豪感, 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班级舆论, 使学生在情绪的愉悦与骄傲中对班级产生认同感, 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同时被学生认同的班级文化特征则成为班级的文化共性, 也即成为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班级文化个性。另一方面, 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特征, 调动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探究新奇的东西,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内心需求。

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其合于自然的规律性, 这种合于规律性的健康成长需要教育者的合理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念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两个基石。价值选择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按照自然事物的尺度, 去自主地进行价值选择、价值创造, 正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5]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养成善良、平等、公正、自律、尊重和充满爱心的良好品质, 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在班级中得到健康的成长。当然, 这种价值选择的引导方式应该是愉快的, 教育的方式本身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主体, 而不是“被迫选择”或“为了生存而选择”。

2. 班级环境建设范式个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 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构建一个适宜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班级文化环境, 以及这样的文化环境构建方式的选择都是教育者必须慎重而又努力创造的。

这种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 在这个“文化家庭”中,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成长共同体”, 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参与者, 这种设计既要有一定的带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目标, 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因为学生是发展的、是成长中的。作为设计者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这个“家庭”的主人, 任何环境设计的具体工作都需要“主人”亲力亲为,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把教室还给学生, 让每一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个体在一个新的“家庭”中, 用自己的智慧、勤劳设计和建造自己天天生活在其中的“花园”。在这种设计与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过程中设计自己, 完善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不同的树叶”, 每一个班级也是一片“不同的树叶”, 教室环境需要整洁、美观, 教室环境也是班级文化观念的物质载体, 班级的“一花一木”“一言一行”都是这个“文化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的个性之作, 反过来这些印记又重新构建着他们自己。教师作为班级文化环境的“引导者”, 在构建个性班级环境即班级文化的共性———共同价值理念、共同审美理念等的同时, 必须以尊重、发扬班级成员优良个性为前提, 并体现在班级文化环境的设计中, 使二者相互协调。因为毕竟学生还是一个“还在走向成熟”的孩子, 要努力让每个人成为班级环境设计的一员。

3. 班级制度文化范式的变革与构建

制度文化是组织精神文化得以生成和凝聚的必要条件。班级制度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构直接影响这个班级未来一个学期或整个小学、中学阶段的运作、班风, 而最终影响这个班级中生活、学习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 “好班”和“差班”说法的流行, 道理就在其中。因此, 如何制定一个班级制度、制定一个怎样的班级制度, 一开始就关乎学生未来“长相”的模样, 不可小觑。

首先, 是要订立什么样的班级制度, 是“危襟正坐、异口同声、静得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 还是“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序的”教室?班主任的教育观念、素养和思维方式对此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 是怎样订立, 一个好的制度其前提是对人的尊重, 这里也就是对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尊重。因此, 制度内容和制度订立的过程本身都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而不是“威慑”和“禁锢”。学生自主参与制度的制定, 讨论制度订立的规则和程序, 以亲身的体验来明辨是非对错, 这样的班级制度不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执行,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 其个性在一个自由的班级空间得以张扬和规范。班级制度民主化是培养新一代公民平等精神和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意识的原始基础, 因为班级是学生作为“公民”的第一个“共同体”, 是社会意识逐渐形成的第一个“生长基”。再次, 班级制度的执行也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 依据班级制度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 在共性的规则中开启个性的发展空间, 在体验、试错、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三、结论

社会转型带来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也已经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深入人心, 正所谓“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6]这种教育形式———体制 (旧瓶) 与教育理念 (新酒) 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尖锐化, 如何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性化、创新型的教育形式, 是当前班级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班级文化变革就是要从价值观念的进步和班级管理制度范式的变革角度, 力图通过文化内涵创新从心理内化层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 在班级群体文化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信。在这项艰巨的变革中, 班主任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他既是班级的管理者, 又是班级文化的引导者、设计者。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就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 反过来也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具体的工作, 需要班主任“思与行”的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既要给学生自由成长、自由创造的空间, 又需要主动引领和规范。因此班主任是班级文化之“魂”, 对班级文化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正是这一点要求班主任要做一个睿智的思考者、创新者,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并且在班级文化的建构中“教学相长”, 在引领学生文化创新的同时, 感受“新生命体”的文化创造, 师生文化共融共生。此外, 一个班级文化的形成还需要在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中逐渐地积累和沉淀, 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文化理念为学生构建文化创造的自由空间和活动载体, 正是这一次次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 学会了与人相处, 他们的个性生命也在这些活动中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班级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 涉及诸多的内容, 班级文化变革是其基本内容之一, 并且只有实现了文化层面的变革, 班级制才能内在地发生变革。

参考文献

[1][3]邱旭光, 邓叶丽.改造文化心理:变更社会潜规则的教育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5) .

[2]易连云.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 2010 (4) .

[4]葛鲁嘉.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心理学主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 .

[5]孙伟平.论价值选择的主体性和合理性[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 .

篇9: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我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培育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张扬学生个性,创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个性班级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一、制订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应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不是班主任凭空设想的,而是根据班主任的特长,通过全班学生充分酝酿讨论、建议、完善后的实施方案,这样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

(一)确立班级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学校明确的办学理念引导全体教师形式与方法的转变,落实到班级这一基础单位,就直接要求和促进班主任的个性化发展。班主任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诊断,根据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者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班主任审时度势,与家长,学生共同量身定制班级发展目标、班级发展计划、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班级活动方案……

从下面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觉到班主任是动了很大的脑筋,对班级也赋予很大的期望。(见表)

根据班级的主题,各班班主任又都拟定了详细的个性化班级建设的计划,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措施,相关活动的安排、展示方式、展示时间等。

(二)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文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班集体的和谐首先是教育环境的和谐。脑科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人的大脑皮层是最活跃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环境改善。班级环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对学生成长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标语、读书角、评比栏等建设把学生引导到比学习、比思想、比进步的良性攀比中,而不是比吃、比穿等恶性攀比。这些文化环境创设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熏陶着他们的心灵,同时它还是学生成长的产物和外显表现。

因此,创建一个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是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 彰显了班级的个性和师生的内在精神,而且直接影响到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我们xx小学各班都能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努力体现自己班的主题,并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

二、创建个性化班级的育人理念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的个性化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正确、独特、富有艺术性的设计与管理班级的能力。老师以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为班级育人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提供充分的可选择空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性享受成功。事实证明,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个性化的班级管理同样能够加快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学校在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确立了这样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位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让每一位教师体验教育的愉悦,让校园成为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的摇篮”。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另外,为了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校精神,以“以石为镜,正身立人”作为校训,旨在让师生时刻警醒,立志成为品格高尚、文化丰厚、艺术见长、身心健康之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创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我们要求班主任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同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三、推行柔性的个性化班级管理

从现代教育的人本特征看,教育的出发点是解放和释放个性。同样在班级经营的导向上,不宜片面追求经营方法的同一,而应赋予班级经营的高度自主权,积极营造张扬班级个性的活动空间,允许每个班级“因材施教、因班施育”,采取适合自己班情的不同经营方法,使之呈现“百班争鸣”的班级管理新局面。这是班级管理方法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上的灵活体现,也是班级管理文化的个性化体现,在通过数年实践,探索出了十余种各具特色、实效明显的班级管理方式。现举例我校的三种个性化管理方式:

(一)“小组竞赛积分法”管理

教师将班级按座位自然分为4组,选择一位各方面表现都好的一位同学当任组长。课堂中,先对活动制订简单的规则,然后创设各种问题,有易有难,,如每一轮问题中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一堂课可能有几轮竞赛内容,每轮得分与上一轮累计,到下课时看哪组得分最低,给予小小惩罚,如比别组多做一组练习。这样一来,不管学生出于哪种心态,他们都竞相争抢答题,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尤其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以及平时老师提问时不大被点到的同学,一旦有自己能回答的问题,立即起立作答,常能赢得阵阵掌声。

这一方法还需要延伸到课外,形成长期的评价手段,比如课后作业全对的加5分,做错的相应减分;行为习惯、学校宝石班的考核、校内外竞赛得奖、在家表现等方面的得分全部累积。

“小组竞赛积分法”这种方式的竞赛主要是增强孩子们在小组内的凝聚力,让他们感受集体的力量与约束感,这种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好的方面,比如他们可以在小组里受到约束,尤其是当他们不能遵守课堂规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提示语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不过这种形式使用时间一长,就会有同学钻空子,视组里的荣誉于不顾。所以我又尝试了另一种方式:看谁棒!这种方式从个人与小组两方面进行集体意识的培养,效果比较明显,教师把小组里每一个人的成绩也量化出来,既有小组的评比也有个人与个人的成绩的显现,既让他们感受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自豪,同时也有主人翁精神的培养。

(二)“班级文学社团”的管理模式

成立文学社团,以社团内部管理替代班主任的管理,引进竞争机制,促使每位同学走向自律。班级社团管理首先得激发学生兴趣,将其吸纳至不同的文学社团;然后招聘社长,全体社团成员确定社团宣言,一起制定社团规则,讨论社团可开展的活动;最后创造竞争氛围,使各社团力争上游,形成良好的班风。

1、引读名著,以奖惩促学生自律

成立社团的第一步就是引读名著,在成立社团的起始阶段坚持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等名著,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抓住这点进行奖惩,比如说前一天各方面做得很不错,第二天就多读一些。一般我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进行一周点评,班级总体情况分析,进行个人奖惩,然后确定下周读的大致内容。

2、成立社团,以规则促学生自律

等学生有一定兴趣后,教师就与学生商量成立四大社团:“三国群英会”(研究《三国演义》)、“水浒好汉堂”(专攻《水浒传》)、“诗文慕雅集”(吟咏诗词曲赋)、“论语研读社”(诵读《论语》),接着是选举社长,吸纳成员,然后是全社团成员讨论宣言、制定规则、商量活动。确定这几个社团后,选择几个社团的主持人,让他们和社团成员商量出一些规矩。

3、丰富课余,以活动促学生自律

社团中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辩论赛、抢答赛、争星赛、小说接龙、人物评论会、还有多种体育活动等等,使那些原本无所事事而惹事生非的学生一下子忙碌起来。

4、鼓励竞争,以比赛促学生自律

社团自我管理主要是用“荣誉榜”和“耻辱榜”,大到社员获奖了,小到被老师批评了,都记录在案。荣誉榜上有名的,奖励升级;耻辱榜上大名高悬的,社团内部就会对他施加压力,可以说是有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为了激励他们,教师制定社团竞赛统计图,将三个社团的各项竞赛公布上墙,包括学习、纪律等各方面,那醒目的上升线条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好胜心。社团的内部管理主要实行岗位轮换制。

(三)“小鬼当家”的管理模式

我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一直执行“值日班长轮流制”。

同时,在班委成员的组建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鼓励全班参与的竞选演讲形式。只要参加竞岗的同学都成了班干部,就把他们分成4组班委轮流上岗,在周五由班长主持一周一总结,总结每个班干部的工作情况以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班同学对他们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这期间,班主任就要“扶”着他们,不仅要告诉他们做什么。还要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培养他们分析并处理班级的情况的能力。对他们的监督主要通过班干部积分卡,每个班干部卡内有20分基础分,工作表现出色可以加分,如果内分数扣完了,就淘汰下岗。这样一轮下来,哪些学生可用,哪些学生不可重用班主任已一目了然。到了第二学期,教师在学生竞岗的基础上将他们分成了六个工作组,分别是纪律组、学习组、卫生组、宣传组、生活组、体育组,由学生自己负责班级方方面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六个组长主持工作的能力。教师定期给六个组长开会,听他们反馈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并指导他们怎样去安排组内工作,调动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工作成员要调整由六个组长协商决定。

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值日班长按学号每天轮换,由一位同学担当。轮到值日,就如当一天家长,当一天的小小班主任,要督促班委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独立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除详细记好“班级日记”,还应根据当天具体情况安排班级工作。一段时间后,即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优秀值日班长”予以表彰,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构建民主的和谐班级人际关系

当代开放的社会必然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引起摩擦、对立、冲突乃至对抗,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开放的外表、封闭的内心也直接导致了少数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实现。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建立和谐的班集体是不可能的,而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将促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集体。其次在生生关系上,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有优劣之分,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性格情趣亦不相同,我们的教师通过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引导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并让他们“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指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相互爱。再次,我们善于帮助“后进生”,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以此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感,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研究中,我们的班主任率先垂范,与全班同学搞好人际关系,用一颗比较公正的心,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每一个同学,在班级这个微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微观的公平公正。班主任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真诚为学生服务的纯正情感,来赢得学生的心灵靠近,让他们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爱、可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树立良好的形象,让每一个同学对班主任都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助手,更是他们心灵依赖的基础。每当学生出现一些困难或问题时候,班主任总能及时出现在面前,来帮助其解决问题。每当学生委屈时候,班主任总能充分体会到学生委屈的心理,并能以最合理的形式来安慰之,让学生总能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贴心人。让学生经常在感激和感动中生活。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非常的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然会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起到引领作用。教师创造助人为乐的文化,形成助人班级氛围。同时不断地要求学生主动为同学做事,为班级做事。有时,为班级做事和为同学做事时统一的。当学生具有主动为班级和同学做事的意识时候,在逐步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让学生具有交流沟通的习惯,让学生具有沟通和交往的习惯,让他们拥有宽容、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多为对方考虑一些。在交流中既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又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五、丰富特色实现多元的个性评价

班级特色活动是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班紧紧围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主题分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因此,我们重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班级中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书法比赛等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特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些特色活动的展示,要保障学生正常开展活动、接受教育,学校也开辟一些展示的舞台,搭建展示的平台。如学校开辟红领巾广播站,直播故事会,中队活动电视直播,每日一歌,好书推荐等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创建班级特色文化过程中及时树立典型,用黑板报,校刊,展板等方式体现班级特色,利用一周两次的红领巾广播站,校宣传橱窗、校刊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

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不足,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差异,如果我们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因而,我们通过多样的、经常性的评价以及自评、互评、全班评等多重评价体系,及时地反映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面貌的变化状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和班级的成长与进步。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和班级的行为作理性反思,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10: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各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以“建班级文化,展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群策群力,主动参与班级建设,从班级的卫生、布置和内务三方面各班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班级的布置,都能按照“简洁、实用、高雅”的原则,既保证了统一和谐,又各有特色,各有亮点。通过这段时间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级部的班级文化营造情况如下:

一、初步具有“书香班级、诗化班级”的气氛,学生乐于看书,善于读书,很多学生真正把书籍当作了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读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班主任多数都是语文老师,多数班级都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课题和体验型班会的主题进行设计内容,不受时空限制让学生用小诗,用图片、相片等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开辟的栏目有:童年的画、快乐阅读、优秀作文、表扬榜、语数英的作业展览等,这样营造书香班级的活动确实让孩子们成长更快,更强化了孩子的学科知识。

二、墙壁布置简洁、合理、有特色。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现有资源,把三月份的墙报布置得五彩缤纷、富有创意和特色,不仅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体现了孩子们的孩童情趣。如五(3)班以“植树节” 为主题;六(2)班以“新学期,新气象”为主题;六(3)班的班报栏除了有应节栏目:植树节和学雷锋外,还有让学生心灵震撼的“心灵风景”,以美文怡养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每月一次细节班务记录:我最闪亮,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孩子的好人好事,每个月的表现.在活动中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里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现在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随着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给老师们带来的是感叹和惊喜,而给学校带来的是师生新的精神风貌与心灵的成长!

阳长镇中心小学

篇11: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走进画眉小学的教学楼,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熟悉的班级走廊栏杆大变样了!

小视频 图1 有的缠绕着绿色的藤蔓。2 有的悬挂着自制的小花盆,里面种植着毛豆、大蒜、吊兰等绿色小植物。有的用枯树枝搭成了篱笆。4 放眼望去,满目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这是我校为丰富班级文化生活,营造绿化环保、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而组织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本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以“绿色环保”为重点,各班大胆创新,师生齐上阵,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室进行了美化布置。一面面班级文化墙熠熠生辉:惟妙惟肖的剪纸;生动逼真的图画;情真意切的文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这些稚嫩的作品全出自班上孩子之手。6

个性的中队名称、整齐的班务公示栏,张贴着一张张天真笑脸的班级明星台、摆放着各类课外读本的阅读角……

篇12: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为加强各班班风的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熏陶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求进的精神。学期初学校布置了班级文化建设、管理联检活动。

活动以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建设为基点展开,通过对班级环境布置,卫生工作的核查、反馈、评比和奖励来激发各个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使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朝着目标化、精细化、创造化、实效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获奖的班级是:

一等奖:

3、2 4、3 5、4 5、1 2、3 2、4 二等奖:

6、3 5、3 2、2 1、3 1、4 5、2 三等奖:

1、1 1、2 2、1 3、1 3、3 3、4 4、1 6、2 6、1 4、2 4、4 检查中有几处优点如下:

1、盆花质量好、多的班级是:

1、3 2、1 2、2 2、3 2、4 5、4 1、2 3、4 4、1 4、4

2、板报好的班级是2、1 2、2 2、3 3、2 4、3 5、4

3、图书好班级是:

4、2 5、3 5、1 6、1 检查中有几处不足缺图书、缺三表、盆花少、桌椅、摆放不齐、学习园地布置简洁。本次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和每位同学的主导与主体作用,体现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能力和魅力、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具有和谐氛围的班集体。

绿园区正阳小学

篇13: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一、互动式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1]。互动式班级文化其实就是创设一种充满对话的班级文化氛围, 使班级成员之间能够自由、主动、融洽地进行沟通, 班级成员与班级物质环境之间也能够形成互动的关系, 最终使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能够和谐、均衡、自然地形成充满智慧的生态式的关系。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 采取的是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集权”性的、权威控制下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没有太多的自主权, 班级环境缺乏宽松和谐气氛, 班级文化建设中互动特征不是很明显, 制度化、规范化、条例化特征比较突出。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 重塑班级文化, 建设互动式班级文化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互动式班级文化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讲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看重的是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在班级内部营造全方位互动的文化氛围是互动式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因此, 教师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入手, 在日常要求、班级规章制度、物质环境布置等方面, 以及课程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师生互动方式、家长共育策略等一系列环节上, 本着互动的原则, 从和谐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 通过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本主义色彩的班级文

筅陕西宝鸡文理学院郭丽

化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互动式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作用

个性和谐发展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稳定的情绪表现、明确的主体意识, 并具备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 能够与他人积极交往、和谐相处, 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充满自信, 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互动式班级文化恰恰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互动式班级文化氛围中, 学生不会被严格的制度所约束, 他们可以自己参与制度的制定, 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辨明是非对错, 他们所面临的是一种“弹性的”、“刚柔并济”的班级制度和规范。他们可以在班级文化氛围中辨识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规范, 从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在互动式班级文化氛围中, 学生所感受到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关系, 无论师生之间, 还是同伴之间, 都是平等的关系, 学生可以寻求任何自我表达的机会, 可以尝试多种与人沟通的方式, 并最终学会各种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自信心、主体性、情绪情感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互动式班级文化氛围中, 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也将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避免机械记忆、强化训练和说教, 而是给学生最大的探索空间, 使学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与学习, 在与教师、同伴、环境、材料、工具的互动中获得经验, 由此将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 为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

三、互动式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1. 创设“互动式”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 但却是教育过程中的“隐性课程”。一般来说, 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布置与构造方面, 这是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 是人为设置的文化环境, 它体现着班级的精神风貌[3]。很多学校重视的是整个校园大环境硬件设施的建设, 而比较忽视教室内部物质环境的创设, 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 而不是欣赏教室环境, 因此在教室环境布置与构造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 稍加装饰即可, 不会花太多心思来考虑班级内部物质环境的营造, 更不要说由学生进行创意和操作。因此, 传统的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缺乏互动表现, 其陈列、展示、美化作用比较突出, 而教育、互动、诱发学习的功能比较欠缺, 这是一种“隐性课程”的缺失。建设班级互动式物质环境文化, 首先教师要明确物质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要积极创设一种可以与学生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 让学生成为环境设计的一员, 自己为创设环境搜集材料、出主意、想办法, 并动手实施。学生通过观察、构思、动手动脑, 不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 还能获得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在与教师、同伴互动过程中, 可以习得许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 要帮助学生创设出动态的环境文化特色, 要定期与学生协商如何对现有环境进行改变, 要不断变换环境主题, 让环境带给学生不同的信息, 传达各种经验和知识, 让学生在优良的物质环境文化的陶冶下健康成长。

2. 营造“对话式”的人际文化

良好的人际文化是学生发展的又一重要土壤。良好的人际文化应该体现的是平等对话式的人际关系, 师生之间、同伴之间都可以产生积极的沟通行为, 学生愿意充分表达自己和表现自我, 体验到的是一种宽松、和谐、不拘束、没有压力的人际氛围。营造“对话式”的人际文化, 重点在于提高教职人员自身修养, 他们在相互接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出榜样的力量, 并能真正以身作则, 给学生传递一种交往的正确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 应充分展现其人格魅力, 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感, 让学生可以对教师产生类似于亲人般的积极情感。教师应转变师生之间“管束”与“被管束”的关系, 应以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这样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就会变得更加有效。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就学会了与同伴之间的“对话式”沟通方式, 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各种活动, 即便出现冲突也能很好地化解。在“对话式”的人际文化影响下, 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便成为了可能。

3. 构建“人性化”的制度文化

很多教师认为,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制度很重要, 制度直接起着管束学生的作用, 制定严格、严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管好班级的前提。诚然, 制度在任何一个机构或团体的管理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管理者的忠实信条。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 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事实证明, 民主与人性的管理方式能够创造更大的效益。因此, 班级管理方式必须以“人性化”制度的构建为基础, 逐步形成充满民主色彩的班级管理文化。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 要体现出民主与互动的特点, 教师要打破“一人说了算”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民主制定,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学生以自律的权利, 制定出真正能使学生信服的、自愿去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出制度在民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4.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文化

在课程建设方面, 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主的课程模式,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课程文化, 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 就应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 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 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 制定富有弹性的、能体现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方面, 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选起,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可围绕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 结合各班特色, 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学习圈。在课程实施方面, 当然要根据“互动对话”的基本要求来实施, 转变灌输、强化训练式的教学方式, 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利用环境、材料、人际互动等因素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使学习活动与周围环境融合渗透, 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评价方面要推行“发展性”课程评价, 让评价环节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动力, 也成为教师进行下一步教育活动的指南。总之,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文化是“互动式”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对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在于陶冶, 互动式班级文化无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可以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优良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自主、自尊、自爱、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行为方式。只有这样, 班级管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服务, 学生也才能真正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海霞.生态互动式幼儿园班级文化的建构与实施.当代幼教, 2010 (1-2) .

[2]彭娟.创设健康的班级文化中的心理氛围刍议.教育探索, 2005 (2) .

篇14:刍议构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班级文化;行为方式

班级文化的内涵是指班级内的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每个班级文化都不会完全一样,因为班级内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构成班级文化的基础,基础不同,上层的班级文化自然也会不同,班级文化可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通过观察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就能揣摩出来,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做成展板、标语挂在墙上。每个班级都希望能够构建一种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尚或者行为方式,然后把这些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班级更具魅力。

一、班级文化构建的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是构建学生行为方式、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更是关键的时期,此时的学生已经具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能力,他们能分析好与坏,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这时期构建班级文化就极具教育意义。好的班级文化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初中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审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独一无二且适合他们的班级文化,也就是个性化的班级

文化。

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还具有五个具体的原则:(1)要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2)要以学校的整体文化为基础;(3)要积极向上,体现初中生的激情与活力;(4)要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5)要促进初中生综合发展。

二、如何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1.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大多数的初中班级还没有考虑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它们还在沿用老套的方法,认为贴几张海报、标语就能构建班级文化,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班级文化要用心去创造,要用感情去培养。教室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教师的教育手段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制订,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帮助他们扩大这个优点,让他们去影响其他学生,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方式就要加以制止,防止坏的行为影响更多的学生。

班级文化的主要构建者是学生,班级文化的主要受益者也是学生,班主任虽然是管理班级的最高领导者,但是,班主任也是为学生服务的,班主任以及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班级文化的主体,想要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制订什么样的文化活动都要征得学生的同意。教师的意志不能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人生。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整个班级的活力,让每个学生

都能充分融入其中,它对班级文化的构建也非常有帮助。一般情况下,组织班级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和传播班级文化,好的班级活动还能构建更加精彩、更具个性的班级文化,每个班级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教育,构建班级文化特色,争取让所有的班级呈现出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局面。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实生活等方面出发,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并经常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次班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一直是数学任课教师,但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需要考虑到各科目的相互联系,作为班主任教师就要组织开展一些书画比赛,通过这个比赛让学生知道书法和绘画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每个学生都应当认真写字,在考试中更应当认真书写,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进而慢慢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3.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被环境所同化,因此,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排除一些不好的、消极的环境因素,让学生不受负面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要挖掘班级内的积极因素,并扩大这种积极因素,让更多的学生向其学习。例如,一些“校园十佳”“礼仪之星”“文学之星”“体育之星”等,都能为学生带来正面的环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是一个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集体性行为,初中生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他们在认知、理解方面都已经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班级中构建班级文化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进步的,他们能够被班级文化所影响,将其中的优秀文化铭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对他们日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所希望看到的,他们能够在这种班级文化中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也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对初中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易连云.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10(04).

[2]葛鲁嘉.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心理学主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上一篇:通信网络与基础设施下一篇:销售助理工作计划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