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2024-04-11

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参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16年11月份在天一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召开了关于高考化学实验教学的研讨会,在听了杜宏等伟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后,很受启发。

研讨会由教研组长徐效铮老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规定了具体的发言人和顺序,最后是共同讨论。

首先杜宏伟老师分析了近几年高考中有关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分布和比值,并结合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着重谈妥了如何教学,任何突破,并举了大量实例来分析。

化学组各位老师都作了发言和补充,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布置了相关任务,关于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的任务分解,把高中所有重要实验,典型实验都作了专题的任务分解,分解到各个老师,2个星期后汇总再进行讨论。

参加这次研讨会,感觉收获很大,以下是几点感受: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

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

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

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篇2: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探求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亲眼看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另外,这些年来,化学实验内容的考查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增大,所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水平是摆在每一位化学老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课程改革已经风风火火地实施很长时间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有感受,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难理解的概念,对化学现象产生深刻的印象,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平台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规范、熟练、从容不迫的操作对学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但如此,在做实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拔正,通过不断探索改进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时,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全班同学做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我指导学生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汽球,并使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称其质量为m1,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其质量为m2。实验结束后发现有些同学测得的m1和m2的质量不相等,而实际上m1 1

和m2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同学没有保证装置气密性的良好,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我适时指导,让这些同学特别注意“系牢”、“迅速”等关键词,经过指导后学生知道只有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要领才能保证装置气密性的良好,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又比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我指导学生必须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因为这样的蒸馏水没有氧气和其他杂质,只有用这样的蒸馏水,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又比如,在学习如何除掉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时,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用点燃的方法,我告诉学生,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实际上不行,因为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少,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而且还能灭火,所以一氧化碳无法通过燃烧的方法来除去。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什么时候做演示实验,如何做演示实验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演示实验只会流于形式,学生只会看热闹,不愿动脑筋,不愿思考,结果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那么,如何做演示实验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比如,我在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我领着学生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实验前我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1、观察蜡烛燃烧前的状态并描述出来。

2、蜡烛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黄色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哪个部分温度最高,如何验证?

3、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是否具有可燃性?如何验证?之后,学生根据我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实验,对于第一个问题,全体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是第二、三个问题确实难倒了一部分同学,经过我的启发点拔,学生明白蜡烛燃烧 2

时外焰温度最高,并且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因为用火柴去点燃产生的白烟,白烟能够燃烧且将蜡烛重新引燃。

三、鼓励学生动手做家庭小实验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小实验。让家庭小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化学这一学科。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家庭小实验,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应发挥应有的指导的作用。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如下安排:首先,在布置预习时就把家庭小实验布置了,让学生准备好做家庭小实验所需要的材料,避免因准备不充分而不能及时做实验的遗憾。其次,教师要用心关注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情况,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所以他们对家庭小实验的重视程度也会不同,这时,就需要教师对那些对家庭小实验不感兴趣的同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千万不能将家庭小实验做为硬性规定逼着学生去完成,因为这样的效果也不会好。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在思想上感化他们,在行动上支持他们,使他们真正对家庭小实验感兴趣,真正动起手来去做家庭小实验。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我除了布置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外,还补充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视野扩大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篇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实验,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离开了实验化学就无法生存,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些体会。

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首先用毛笔蘸一种无色液体在纸上写上了几个字,然后用小喷壶向纸上喷洒另外一种无色液体,纸上“凭空”出现了几个红色的大字:“同学们,化学很有趣!”接着我又做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将一块棉手帕放入盛有浓度为70%的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这些小实验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样利用实验现象吸引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金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

(1)为什么可以用石灰浆砌墙?为了使用石灰浆———[Ca (OH) 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

(2)为什么进入刚开启的菜窖需要做灯火实验?

(3)为什么生煤炉时需先引燃纸和木炭?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窗户,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5)钢铁为什么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

(6)我们洗衣服时用硬水好还是软水好,为什么?

(7)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为什么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造福人类社会。

3. 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实验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实验不成功、实验现象与教材不符。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出现异常的原因。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1/5,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尽;(3)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4)集气瓶内残余的氧气不能使红磷继续燃烧,即瓶内的氧气没有耗尽。再如:学习二氧化碳时,给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通入一会儿二氧化碳后石灰水又变澄清,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4.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化学。

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一些学生实践活动。比如讲完溶液的酸碱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测土壤的酸碱性,唾液、洗发液的pH值等。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具。如在“水的净化”的学习中,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在“CO2的制取”的探究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塑料瓶代替广口瓶自制了一套制取CO2的简易启普发生器,只要通过挤压塑料瓶就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而且仪器不会被打破。学生的动手欲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废弃电池的锌片和食醋制取氢气,用废弃电池的炭棒做电极;用废铜片和废铁丝制取燃烧匙,然后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去实验,当成功时他们会兴趣大增。教师只要会选择,巧妙安排实验,就一定会点燃学生“我爱学”化学的火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进行实验。比如在学习了CO2以后让学生用鸡蛋壳、食醋制取二氧化碳;在学习完常见的酸和碱后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用牵牛花、紫卷心菜、胡萝卜、月季花等植物的花或果实和家庭中的一些物品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找出从原料中提取汁液的方法,并利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探究无色溶液的酸碱性。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呈现出了许多鲜明的特点,它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化学实验,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很多时候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会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学生也会由此真正地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刘兴策.姜乐仁.改革与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文集[G].珠海出版社, 1999.12.

篇4: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学科特點,又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谈三点粗浅的体会,供参考。

一、利用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努力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求知欲,因而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刚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就做“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再如,学习燃烧条件前,我补充一个实验:把小纸船放在水面上,向船内倒入一些酒精,然后点燃,发现酒精燃烧,而纸船却完好无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更高,迫切探究原因是什么?学生提出若干种方案进行探究,我也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又如,在复习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时,我事先准备了相关器材和药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上讲台演示。结果许多学生想出了对比实验:将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都充满CO2,然后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振荡,再比较两瓶变瘪程度,现象非常明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又使学生巩固了CO2与NaOH反应的相关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做好实验,积极探究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的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要适当补充和改进实验

教材中许多实验都有明确结论,这些实验往往就成了验证性实验,有些内容较空洞,缺少说服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宗旨,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补充。如CO的可燃性实验很难操作,我改用废报纸来做(把废报纸卷成喇叭状,上下口径分别为1cm、10cm,倾斜放置与竖直面成60°,点燃大口部位,过一会儿点燃小口处冒出的气体即可观察到CO的燃烧现象)。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既掌握了知识,又拓展了思维。又如,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由于产生的CO2来不及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锥形瓶内气压迅速增大,导致橡皮塞被“顶飞”。后来我就和学生一块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并在导管口接一个气球。接着用此方法做实验,确实未出现橡皮塞被“顶飞”的现象。虽然费时,但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篇5: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要避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课题,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不能形式化,而要注重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方式上,加强集体备课。

平时总是说集体备课,可一直落实的不好,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2。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3。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4。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5。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找出优点评价,鼓动学生适时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6、课后反思,集体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课后及时反思,有利于我们对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课后补救和后续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篇6: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很多化学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把它作为第二外语来使用。因此,它充分利用了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对化学好奇,还会思考;通过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保持着持续的学习热情。经过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其他学科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对化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渴望,可以取得中高年级。

作为中考新增加的科目,我们复习时间不长。在初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记笔记、写作业、纠错等方面建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他们将来会学得很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情况,如:战争、医疗、经济、环保等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改一道题或多道题,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问题:

1、初三的化学特征从初三开始。一年不到,就要迎接中考了。教学任务很紧。这几年我们新课程的结束时间是最后一次,基本都是三月底,复习时间也短。所以出现了追课的现象,大家都想尽快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节省更多的复习时间,拼命追赶教学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让一些跟不上学习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没有知识网络,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3、在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仍然缺乏一般的科研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从规范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而言,上学期化学实验开展较少,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此外,由于赶完新课,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结果也不理想。学生在各种科目上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大部分时间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复习预习,没有时间思考学习内容,所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第三,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1、打好基础,拼命赶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重中之重。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努力通过教学的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掌握基本功,掌握化学术语的使用技巧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每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能“强调结论,忽视过程,强调简单实用的机械练习,忽视问题情景和对解决方案的分析”。而是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内容出现在化学试题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篇7: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从老师来说,一定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化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必须施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众所周知,化学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点上讲,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尤其是注重实践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当今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应当被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自主学习而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形成深刻的体验,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什么样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以何种方式被运用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是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出出适当的问题,起到他应有的辅导作用,作为一种基础科学的教学活到,这是成败的关键。

二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例如,在探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建议4人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通过实验验证,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一个人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而这种合理的分工在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分工,这样的结果使所有的学生在其中都得到了锻炼,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两极分化。

三是教师本身应当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该表扬的给与表扬,该指出错误的应该给予适当的友好的批评,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了老师的亲和力,感觉到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培养锻炼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未来的考试中减少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四是教师在课后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科学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整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来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会说两极分化现象会得不到消除呢?

篇8: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他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来源. 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根本, 是思考问题的驱动力. 化学实验有着千奇百怪的现象, 深深的吸引着学生, 使学生产生很弄的学习兴趣. 比如, 战争年代很多地下党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密文, 有些是米浆写的, 只要在“白纸”上涂一些碘酒, 立即显示出蓝色的文字来;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化学现象, 比如, 肥皂为什么能去掉衣服上的污垢? 打开啤酒瓶, 会产生很多的泡沫? 铁具为什么会生锈? 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现象, 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 适当的补充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基础, 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 如果学生不会观察, 就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 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没有化学基础, 他们才接触化学, 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 比如, 在演示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一步一步的连接器材, 并说明这样连接的原因,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 很多学生只留意精彩的现象, 不注意细节的问题. 那么, 教师要给予指导, 要求学生如何观察实验. 比如,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如果不注意指导, 学生只看见铁丝烧的火星四射, 忽视了铁丝剧烈燃烧, 燃烧后飞产物熔化飞溅下来, 更不注意集气瓶里为什么事先放些细沙或者水了[1].

教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 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全面的观察, 重点的地方要着重的观察, 要求从各种现象中寻找化学原理或者规律. 但, 学生毕竟是学生, 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实验, 才能从现象中寻找到化学原理. 比如, 在探究CO2与H2O反应的实验时, 可以这样的设计实验: 先用水喷在石蕊试纸上? 看看试纸有无现象产生? 然后用食用的醋喷在试纸上, 看看有没有现象产生? 最好直接将石蕊试纸放在CO2的气体里, 看看试纸有没有变化? 然后在将喷有水的石蕊试纸浸在CO2的集气瓶里, 看看有没有现象产生? 学生从这些现象中会思考出: 单纯的CO2气体没有像食醋那样使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性质, 当然, 水更不会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水与CO2混合后, 就会产生与食醋相同的使石蕊试纸变红色的物质了. 这种物质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3. 能增加学生的感知, 变抽象为具体.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原理, 对于他们来说, 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 如果利用化学实验, 就能变抽象为形象, 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原理. 比如, 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但, 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很难理解它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教师可以将几滴墨水滴在清水里, 可以看见墨水迅速的散开了, 既形象又生动, 帮助学生建立了分子运动论的概念.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 而化学实验的操作需要一定的规范性, 如果在实验中出现操作错误, 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这就需要一定的技能. 而这些操作技能是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2]. 就像游泳一样, 在岸上学习游泳是永远学不会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 常常在黑板上讲实验, 学生貌似能解试题, 但, 不会真正的实验.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眼高手低的, 没有什么能力, 将来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除了亲身示范给学生看以为, 还应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比如, 振荡; 气密性检查; 导管的连接? 气味的闻闻等, 都需要给予强化训练.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途径

1. 做好演示教学工作. 演示实验出来给学生示范的作用外, 还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建立感性认识的作用. 很多教师不怎么重视演示实验, 总认为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事实上, 学生没有实验的基本技能, 即使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也是十做九败, 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反而会挫伤他们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 特别要做好各种准备, 在准备阶段, 发现问题要理解给予解决. 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 有时候受潮, 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假如教师能在课前做足准备, 就会避免在课堂上实验失败的现象发生. 一旦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失败, 再怎么合理的解释都会让学生扫兴的.

2. 重视探究式实验的开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进行探究式教学,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有些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可以改成探究式实验的. 比如, 氧气制取的学生分组实验, 可以改成探究性实验, 可以让学生探究在哪些条件下, 产生的氧气比较迅速.

总之, 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需要,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如何重视实验教学,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漓, 王传娥.加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篇9: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166-01

初中化学教材改用了新教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加强了实验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如何加强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抓基础、重基本操作

在平时对学生的考查中,我都会出一些基础实验题,只需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一般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即可,试题难度不大,但是全对的同学不多,主要表现为:写仪器名称错别字多,如“水槽”写为“水糟”、“试管”写为“气管”。其次,对事物特征判断模糊不清。如有一推断题,题意是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等物质,粉末溶于水为澄清溶液,由于误以为澄清即为无色,大多数学生都排除了硫酸铜的存在。这些都是不该犯的错误。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逐一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掌握牢固之后则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例如:在教学“滴管的使用”时,先向学生讲清滴管的构造、功能、使用注意点,再反复对学生使用滴管的操作进行训练(包括吸液、挤液、悬空放置、滴入容器、滴管的放置和洗涤)。在讲解使用点时,启发学生思考;①为什么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②为什么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壁?③为什么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④为什么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⑤不经常清洗的滴管为什么不能再吸其他试剂?实践证明,这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滴管的知识,同时养成善于分析、思考实验细节的习惯。

二、多做并做好演示实验

由于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但观察实验往往不够细致。因此,我們应使演示实验学生化,多提供探究性问题,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

如在做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之后,有同学提出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我根据学生提议,把碳酸钙和稀硫酸混合,刚开始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气泡没有了,由此,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硫酸不纯净吗?”、“稀硫酸的浓度不够吗?”、“两者反应生成何种物质?”、“该物质有何特性?”让学生自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这样就会出现刚才那种现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加深了对二氧化碳制取的认识。

三、加强对分组实验教学的调控、指导

新教材把实验大都改成探究性实验,这样通过实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式。在分组实验中,我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动口、动脑、动手,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熟悉实验内容后,相互讨论而提出猜想或假设,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再得出结论。例如:讲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就可采用分组实验再得出结论,并采用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讨论并猜想铁钉和铁块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对如何防止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根据讨论进行实验设计,分组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观察十天,并做好记录。要求学生按实验报告的形式,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药品、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才不会禁锢于教材内容,才会在具体的环境中灵活变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是要求学生动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的模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来引导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呢?我认为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带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应开放学生视野,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发现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附近有间工厂排出的废液中有大量有毒的硫酸铜,给生活用水、种植和养殖带来极大的危害。我让学生取一些废液带到学校,问他们怎样治理和回收铜?同学们思维活跃,探讨气氛热烈:有些同学提出可加入过量铁,进行过滤,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过滤、并蒸发滤液,从而既除去了硫酸铜,也回收了铜;有些同学问可否用活性炭或木炭来吸附;有些同学问可否加入氢氧化钠等。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引导学生亲自设计实际应用方案,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通过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有用,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10: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会上,华山中学高三年级彭凯老师和李志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他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丰县中学的李美丽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蒋良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习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习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习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考研什么时候报名下一篇:忘不了前任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