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2024-04-27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精选9篇)

篇1: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多年来,令川学校党小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学校管理优势,走出一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管理特色。

一、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校,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教学观,从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1、完善了目标机制。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计划、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凸显特色,形成系列计划管理体系。

2、完善了管理机制。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明确了学区成员岗位职责和学校岗位职责,形成了党政职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学校行政机构设置合理,职责分明,各部门间配合协调,工作有序。

3、完善了制约机制。我们修订并完善了《令川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包括教师管理制度、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杨河初中安全工作制度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真正使制度能落实到工作中去,并取得好的成效。

4、完善了竞争机制。我们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制定了《令川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形成了班子和教师考评体系,使教师的考评达到民主化、规范化的要求,真正形成了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5、完善了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相关制度,并经过不断地完善,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鼓励师生争创一流。

二、坚持教代会制度,实施民主化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大会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几年来,我们在发挥学校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职能作用。学校定期召开教职员大会,教职员(代表)大会,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民主讨论学校规划、改革方案,监督学校各级干部,民主评议干部,充分调动教职员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

校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工作章程,认真行使职权,维护教工合法权利;支持校长依法行政,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配合党组织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心教职员生活,建立了健身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定期走访患病、困难教职员,使工会成为会员之家。

三、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认真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

几年来,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坚持了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并完善了党政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范,坚持定期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将学校的重大事宜提交党政班子讨论,提交教职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

同时,学校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成立校务监督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目标、办学措施,公开学校收费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制止“三乱”现象,严格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严格地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从未发生乱收费现象。

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抓好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安全工作目标,明确了安全工作责任制,与杨河派出所、杨河镇安监站、四门食药监所等部门携手,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教育教学无事故,校园秩序稳定,实现了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目标。

五、学校章程建设情况

学校章程不仅是一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实现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也是明确学校内外部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学校来说,要实现自主良性运转,就必须在通过章程建设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对外厘清权责,对内建立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

1、明确校长负责制,为学校自主办学奠定基础。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领导和管理学校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

2、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学校建立校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规章制度、人事与财务方案等校内重大事项。校务监督委员会作为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事项决策时也可召集由普通教师代表、校级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明确了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健全了决策机制的议事规则,完善了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3、建立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中规定了党支部、教代会、校监委的权责和作用,也将校务公开明确地写进章程,不但规定了公开的内容,更规定了校务公开的程序和具体方式。在外部监督中也明确了“学校要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的决策与运行更加透明,体现了民主公开的原则。

总之,学校章程的制定凝聚着学校每位教师的智慧,每个人都是章程制定的参与者,章程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上报教育局主管部门核准后,已成为学校工作必需遵守的准则,指导着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保障着我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当然,没有对章程的尊重,没有形成章程执行的机制,再好的章程也将成为一纸空文。下一步,学校将依据章程对校内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建立健全章程实施和监督机制,树立章程的权威,确保将章程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

令川学校 2017年11月14日

篇2: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武山县城关镇令川九年制学校

2017年12月13日

令川学校师德师风整改报告

为认真落实县武教督发【2017】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按县教育局工作要求,对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经自查自纠后对存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现将整改措施及整改情况做一说明报告:

一、自查自纠中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老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关爱学生、遵纪守法、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无聚众赌博、推销商品、索要财物等不良现象。但也有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对自身要求不严,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现象,有背后议论现象,有问题不在当面解决。人别教师语言不文明,影响团结协作。

2、极少数教师在政治、业务学习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深入学习,认为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教几个小学生已绰绰有余。

3、个别教师对后进学生缺乏耐心,对后进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对学生关爱不够。

4、个别教师遇事只顾自身利益,不考虑学校和集体利益,对学校工作安排不满,大局意识不强。

5、个别教师对小学教育工作不热爱,不安心在学校工作。

二、自查自纠中后的整改措施及整改情况

1、师德师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工作运作决策、规划和措施落实情况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余陶洁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贯彻落实师德师风活动实施方案及细则,研究落实途径、步骤,近期远期的工作目标。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职工讨论,老师们认识到: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职工签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要求做到,在学生面前是“严师慈母”,在家长面前是“最可信赖的人”,在社会上是“最文明的群众”。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十要”、“十禁止”、“八不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如一使教师以“传道、授业、奉献”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

2、动员和组织教职工学习文件,落实各项教育法规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要”、“十禁止”、“十不准”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师德建设的意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冲击更大,常常会面临着工作上的难与易,环境上的逆与顺,生活上的苦与乐,待遇的高与低,种种现实问题,有些教师产生心理错位,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目的发生偏差,个别教师消极怠工,通过教育和对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大家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教师都写出了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3、深刻认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常听社会上的人议论现在的教师有家长请客吃饭的,有收受家长礼物的,这些行为都污染了神圣的师德。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做榜样,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关怀下属,及时为教职工排忧解难。遇事求详,监督求广,评议求实。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拟定召开“损害群众利益“动员大会,对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校务公开,做到有条不紊。

4、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校长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工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开展各种活动,宣传师德典型,创设和谐校园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美化师生心灵,让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建立长效机制,让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为创建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而努力。

篇3: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一、《章程》起草的背景

2010 年7 月, 国家发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 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依法制定章程, 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 “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

2011 年11 月, 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第31 号令) , 对高等学校章程的内容、制定程序、核准与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要求高等学校制定章程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应当促进改革创新, 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 依法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体现和保护学校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制度成果;应当着重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体制、机制, 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

2013 年9 月, 教育部印发文件《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 (2013-2015 年) 》 (教政法〔2013〕14 号) , 提出了教育部及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和核准时间表, 明确“985 工程”建设高校原则上于2014 年6 月前完成章程制定“, 211工程”建设高校原则上于2014年底前完成章程制定。

2014 年5 月, 教育部印发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政法〔2014〕2 号) , 要求尚未报送章程核准稿的“985 工程”建设高校, 务必在2014年6 月15 日前, 将核准稿报送教育部;尚未报送章程核准稿的“211 工程”建设高校, 务必在2014 年11 月30 日前, 按照管理关系, 将核准稿报送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军队系统高校除外) ,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2014 年12月31 日前, 完成全部“985 工程”建设高校和“211 工程”建设高校章程的核准工作。

二、《章程》起草的意义和依据

《章程》的起草与核准, 对于海大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科学管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章程是学校治理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被赋予学校“宪法”的崇高地位, 一切与章程不符的文件、制度、规定等, 都要重新修订或予以废除。章程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定位、目标、任务, 明确了学校与主办者、与教职员工、与学生、与内设机构的关系, 健全了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与监督机制, 构建了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框架及运行机制, 确定了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等机构的活动范围, 明晰了学校与政府、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等各方面的关系, 界定了各主体的权责,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理顺关系, 逐步落实办学自主权,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推动民主管理、教授治学进程, 有利于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提升治理能力。

《章程》的起草, 既是海大依法治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加强民主管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 更是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全国百强高校的重要保证。《章程》起草的过程, 既是广大教职员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 也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促发展的过程。

《章程》深入贯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严格遵守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借鉴了部分已核准“985 工程”建设高校章程, 摘要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

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等。

教育部层面:《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 (2013~2015 年) 》、《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

部分已核准的“985 工程”高校章程:《北京大学章程》、《清华大学章程》、《武汉大学章程》、《北京理工大学章程》、《中国人民大学章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等。

三、《章程》起草的过程

2007 年8 月,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后, 《章程》起草工作即被提上重要工作日程, 并以此作为汇聚师生意愿、凝练共同理念、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举措。

2007 年11 月, 海大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章程》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0 年,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 海大对《章程》进行了修改, 并于2011 年6 月再次报送省教育厅审批。由于当时教育部对高校章程发布没有明确要求, 省教育厅暂未对《章程》进行审批。

2011 年11 月, 教育部正式出台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教育部令第31 号) , 并于2013 年12 月核准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等6 所部属高校的章程。海大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 从2012 年下半年开始再次启动《章程》的修订工作, 并于2013 年12 月初完成了修改后的初稿。根据程序要求, 《章程》提交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2014 年3 月24 日) 审议原则通过。

2014 年7 月, 根据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海大对《章程》文本进行了系统修改和完善。9 月, 经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和校友代表再次审议, 又经主要领导亲自修改后, 《章程》文本基本定稿, 并于10 月分别经校长办公会和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11 月, 按规定程序公示后, 海大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章程》报送省教育厅, 请求审查核准。

2015 年3 月5 日, 省教育厅正式反馈初审意见, 要求做进一步修改。3 月26 日, 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领导专程到海大指导修改工作, 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意见。4 月7 日, 海大领导班子召开例会, 原则同意修改后的《章程》文本。4 月14 日, 海大领导带《章程》起草组相关人员与省教育厅领导交换意见, 就若干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4 月25 日, 《章程》文本提交海大战略发展研讨会讨论。4 月29 日, 海大党委常委会再次审议通过了《章程》, 并于4 月30 日再次上报省教育厅核准。根据省教育厅反馈《章程》第二次送审稿的审查意见, 海大逐条对照海南省相关厅局和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的意见做了修改, 并于5 月29 日向省教育厅提交了《章程》第三稿。

2015 年6 月3 日, 省教育厅领导与海大领导及《章程》起草组相关人员对《章程》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6 月5日, 海大对《章程》文本内容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将修改稿报送省教育厅。此次修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斟酌办学定位、特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达及其逻辑关系。二是进一步规范文本措辞和表达方式, 更加准确、精炼。三是进一步补充章程的必要事项, 完善要素。四是对文本的前后逻辑关系、内容表述、规范条款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特别是对有关内部治理结构和依法自主办学的内容进行了对照细化和审慎斟酌。

在《章程》起草和修改过程中, 海大分别召开了不同类型的专题座谈会, 广泛听取了教职员工、学生、理事、校友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班子例会、校长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等也多次对《章程》起草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教职工代表大会对《章程》进行了认真审议。根据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章程》起草组数易其稿, 并将《章程》 (征求意见稿) 放到校园网向校内外公开征求意见, 还特邀理事代表、校友代表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据不完全统计, 共收到关于章程修改的意见和建议85 条, 吸收和采纳36 条。可以说, 《章程》凝结了广大师生员工和关心海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充分反映了民意, 体现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四、《章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章程》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序言:主要介绍了学校的由来, 包括原两校的历史及贡献, 并提出了发展愿景。

总则:描述了学校的主要特征, 包括校名、地址、机构性质、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特色、校训校风等内容。

举办者与学校:明确了主办者, 分别界定了主办者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治理结构: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具体和细化, 阐明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理事会、教育基金会等的地位与职责。

内设机构:说明内部机构设置、组织框架及运行机制。

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阐明学生和教职工的权利与义务, 以及校友和校友会的作用。

经费与资产:说明经费和资产 (包括无形资产) 的来源、管理、处置。

标识:规定校徽、校旗、校歌和校庆日。

附则:说明《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以及地位与解释权。

《章程》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办学思路上,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突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的办学特色, 创造性地凝练出“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师的社会影响力”的办学理念, 首次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宽厚、专业精通, 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材”。

二是在学校管理上, 明确提出了“建立并实施各型各类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评估评价体系, 提高办学质量”。特别是对于作为办学主体的学院, “学校每年核拨学院经费, 下达各项事业发展指标, 对学院实施目标管理, 定期考核评价, 奖优罚劣”。

三是办学自主权上, 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具体和细化, 可操作性更强。

篇4: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18-03

教育发展实践证明,在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中,建立独立的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时代和社会所需,也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有鉴于此,为了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课题组成员对相关中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以对建立独立的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课题组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教师资格认证政策制度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对象,并设计调查表(仅在中职学校范围)和调查问卷。选择了南宁市7所中职学校(其中包括3所民办职校)、1所含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中职学校校级领导、中职学校教师、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共三大类问卷。共发放问卷348份,经过整理和筛选,剔除回答不完整以及回答一致的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96.6%。其中大学毕业生176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师范类毕业生78份,非师范类毕业生90份,有效率为95.5%;中职学校共发放问卷172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中职公办学校领导23份,专业教师75份;民办学校领导9份,专业教师61份,有效率为97.7%。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中职学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经统计,以上7所中职学校2013年教职工总人数为109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79人,管理人员55人,其他人员160人。为了解中职学校教师基本情况,课题组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分为八大项,33个小项,主要涉及职工结构、学历构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等内容。数据汇总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中职学校教职工总数在增加,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不断增大。从职工结构来看,“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71.9%,兼职教师占28.2%。从学历构成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全体教职工总数的74.7%,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5%。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情况分析,各职校新进教师必须全部上岗培训,开始注重教师专业化培训、企业实践、为企业和周边社区服务,更能体现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是开始重视培训兼职教师的理论知识。从教师资格证来看,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总数为900人,占年末教职工总数比例的82.2%。因为南宁市的职校基本上从普通中学转化而来,所以普通中学教师资格证所占比例达48.33%,差不多占了一半。中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占51.1%,另外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0.5%。从职业资格证来看,公办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民办学校因为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在职业资格证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总的来说,获得中级证书的中职教师比例占了61.1%,能获得高级证书的教师占17.5%。如果按教职工总人数来计算,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总数仅占42%,比例有待提高。

(二)中职学校问卷调查情况

1.针对校级领导的调查问卷情况。本次中职学校校级领导问卷调查中,在对现有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行了解时,77.8%的校级领导认为现有的教师资格终身制缺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54.2%的校级领导认为中职学校教师制度建设滞后,缺少对中职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规定。在怎样发挥中职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作用的调查中,87.5%的校级领导强调实行培训制度化,每5年在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进修一次;加强校企合作,定期去企业进行技术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将教师在职培训与教师资格、职称评定、地位待遇相联系。在询问中职学校教师应有几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时,50%的校级领导认为应有3-4年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45.8%的校级领导认为应有1-2年,4.2%的校级领导认为要有5-6年的实践工作经验。95.8%的校级领导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实习指导教师都应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只有4.2%的校级领导持相反意见。在讨论是否可实行多样化的教师资格证,100%的校级领导赞成设置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特殊资格证,另有20%-30%的校级领导还希望设置因师资短缺问题的临时教师资格证以及从外国聘请的“外籍教师资格证”。100%的校级领导认为职校专业教师短缺的原因是专业教师福利待遇低宁肯进企业。在询问对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看法时,83.3%的校级领导认为教师资格专业标准(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假设在我国中职学校实行独立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只有25%的校级领导认为改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主要途径排在最前面的应是建构多元教师资格评鉴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资格评价标准,强调教学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资格认证的配套制度与措施。

在征求“作为中职学校校长,您对我国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何具体建议”的问题中,笔者将建议归纳为以下几点:(1)具有高中教师资格证应转为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确认),对部分企业工作有丰富经验专业教师适当降低认证标准。(2)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工作,有专门的机构及人员管理,重视落实该项工作,形成制度,纳入法规管理。(3)应注重教师专业性的因素、实践能力、生产经验。(4)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突出的问题:由文化课教师转型的教师实操能力不足或欠缺;从企业行业聘请的人员普遍欠缺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欠缺,所以尽管实际操作能力不错,但表达能力,教学的基本规律、方法的短板导致他们的上课吸引力不够。这两个方面都应引以重视。

2.针对中职教师的调查问卷情况。在所设计的中职教师调查问卷中,20-30岁的教师占18.5%,31-40岁的教师占55.6%,41-50岁的教师占22.2%,51岁以上的占3.7%。参加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占33.3%,11-20年的占44.4%,21-30年以上的占20.4%,31年以上的占1.9%。1.9%教师拥有硕士学历,90.7%的教师拥有大学本科学历,7.4%拥有大专学历,学历都达到中专以上的水平。拥有高级教师或高级讲师职称的教师占20.4%,中级或讲师职称占50%,初级职称占22.2%,无职称的教师占7.4%。在问及是否支持在中职学校建立独立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方面,77.8%的教师表示全力支持,1.9%表示不支持,14.8%表示无所谓。“双师型”教师占53.7%,但在“双师型”教师中,只有27.8%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历。38.9%认为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58.5%认为发挥仅一般,5.6%认为难以充分发挥。88.9%肯定学校经常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近三年参加过三次以上培训的教师达50%,其中31.5%认为效果很大;参加1-2次以上的教师占42.6%,其中13%认为效果很大。中职学校教师认为专业教师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教师福利待遇低,他们宁肯进企业;其次是学历资格标准的限制和继续教育培训的缺乏。74.1%的中职学校教师认为资格认证低效具体表现在教师资格认证方式不能有效审核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24%的中职学校教师认为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不能有效反映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性,1.9%的中职学校教师认为现有的教师资格证书缺乏有效的预测效果。77.8%的教师同意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应与定期的专业培训、教学考评、修满教育课程的学分以及评职称挂钩,并以此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50%以上的教师认为,当所在单位有着同样资历层次的教师拿到比自己高的工资奖金时,都表示替他们高兴,并表示自己会更加努力。75.9%的教师赞成在中职学校建立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其中31.5%的教师说明自己所在学校是通过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吸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或能工巧匠等方式引进兼职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中,第十四条提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据此征询是否国家采取法律法规等措施实施中职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结果显示85.2%的教师赞成,11.1%的教师持不赞成态度,还有3.7%的教师认为无所谓。如果在我国中职学校实行独立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只有37%的教师认为需从教学标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考虑,且多数不赞同从社会交往能力去认证教师资格。

在征求“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您对我国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何具体建议”的问题中,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加中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条件,如专业能力、企业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能力。(2)明确教师资格有效日期,设置期限为5年,再重新确认教师资格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3)增加教师工资等福利待遇,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相结合,提高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认同度。(4)建立中职教师资格认证破例制度,一是针对专业技能高(如持有高工或高级技师)但学历未达标本科或中专高龄的教师;二是针对非师范类专业但中职学校又特别缺乏的专业教师;三是针对从企业行业聘请的专家或高级技师等。

(三)师范类、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调查基本情况

在所设计的师范类、非师范类准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女生占绝大多数,共计142人,占总人数的84.5%,男生仅占15.5%。经调查,在这些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中,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考取任何教师资格证,获得普通中学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占30.4%,仅6.6%学生的考取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89.8%学生认为校领导重视学生去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培训时间基本上是1-3个月,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校领导对大四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采取不干预的态度。51.1%的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目的是热爱教师这门职业,38.1%的学生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以上调查表明,教师资格证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比较大。

在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基本上是教育学考试、心理学考试以及普通话测试,笔试、普通话测试过关后,再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和体检过关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但这种考试方式过于笼统,既没有时间限制,更不利于中职学校选拔专业教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64.3%的学生认可现有的教师资格认证方式,只有1%的学生持不支持态度,可见学生对教师资格认证的意义暂时还没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起点,51.7%的大学生赞同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更具体化,需涵盖职业道德专业化、学科知识专业化、教育教学知识专业化、教育教学实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针对我国现有的教师资格证终身格局,61.9%的学生希望打破终身格局,赞成逐步推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在涉及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这个问题中,根据我国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所给的四个答案都可入选,因此学生仅从字面上即可找出答案,但如真的想成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那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则是最佳答案。68.8%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有必要设置教师专业标准,并且认为教师专业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和依据,能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提供依据,能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由此看出,大学生对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的认识虽不成熟,但从某些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中职学校教师应有的水准还是有着很清晰的概念。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制定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应以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基础

从调研可知,中职学校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相应的文凭学历,具备承担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经历或经验和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素质。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不管教师如何分类,任何教师都应具备职业教育特性,必须掌握所教班级的相关行业专业基本知识和行业专业能力。其次,中职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在学历方面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专业能力认定方面可以提高要求。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是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关键,这样可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取向。另外,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强调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还应重视教师师德等基本要求,如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的培养。

(二)明确中职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线

中职学校教师应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包括入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一方面,根据我国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入职资格可灵活放宽,可引进中职学校毕业留校、高职院校或者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以及从行业企业聘用的兼职教师,先缓解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现象,再通过教师资格考证培训、考试和考核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应严格审核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按照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以及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中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初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评定要求,达到合格才能给予中职学校教师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三)完善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教师评聘、绩效实施的前提

1.更新中职学校教师资格。我国部分中职学校是普通高中或者普通初中转化而来,其中大部分教师仍持有当初的普通中学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既不利于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岗位的成功转型,也对成功转型教师今后的职称评定和任职产生影响。另外,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推行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应打破教师终身制。

2.教师资格认证与教师评聘一体化。以往教师评聘一致的做法偏离了择优聘任的目标,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终身教育观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完善中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如对教师资格证书采取年限政策、按照中职学校生师比增加中职学校教师的人事编制等。笔者建议,建立教师资格认证与教师评聘统一的社会机构,提高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职业教育工作质量。

3.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先实行“双证书”资格标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专家,还要成为职业道德的表率,因此“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除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外,还要有行业企业的从业经历,这样才能提高中职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建立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益于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益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益于教师的评聘机制建设。通过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渠道,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样就更易实现中职学校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查吉德.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R].北京: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课题组,2009:44

[2]曹茂甲.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评述[J].职教通讯,2012(13)

篇5: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红莲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及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我校工作制度建设的飞跃发展的奋斗目标,现将我校工作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章程建设情况

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创新性。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办学质量,我校以“承担小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在发展中积淀了学校特有的“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的校风和“善诱、赏识、交流、服务”的教风;形成了“博学、善思、明礼、成人”的学风。学校制定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在培养目标上,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得到充分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遵循教育方针,学习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制定了《红莲小学管理章程》、《红莲小学岗位职责》、《红莲小学各类制度》、《红莲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和《红莲小学教学环节管理标准》,《红莲小学法制教育制度》,《红莲小学学生成长与综合评价制度》等。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走出了一条民主管理、依法执教的路子,实现了学校管理由常规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更到人性化管理。

依据《学校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财务、后勤、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定《红莲小学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学生家长接送制度,每周开设一节安全课和法制教育课,使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强责任,转心态,变作风”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全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营造了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态度,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行为。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及时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负责人为成员的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红莲小学管理方法》,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三是对开展制度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从增强责任心,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和加大问责等方面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领导小组对我校各项制度进行认真整理和登记,对原有的不适应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当前工作的发展形势,进一步规范管理力求切实可行。在各项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中,涉及到人事,财务,师德师风,安全卫生等各方面,本着适用,可行的原则,建立各项制度,并且做到重点制度上墙,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等相关时段进行集中学习,以求责任到人,做到心中有数。

2、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校务会,民主决策学校评模晋级,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构建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为一体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还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领导班子,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党员教师处处创先,事事争优,对身边的教师起真正引领和带动作用。

我校恪守“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这一职责,立足本岗,以学校的发展大局为重,以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完成所分管的各项工作。

学校对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各功能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实施,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音像资料尤其是现代化教学实施的使用效益,防止实施的闲置和浪费。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个别负责人对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那只是文字材料,没有得到充分认真的思想态度上的高度重视,检查,反馈。

今后还需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激发潜能,进一步强化目标达成,强化制度落实,强化职责规范,强化权利下放,强化团队意识,强化信息管理,强化潜能激发,强化行动研究,全员、全程、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红莲小学

篇6: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报告

首先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我校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工作产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一、学校建设

自刘主任到任后经过多方协调,学校建设速度更快,标准更高。至10月初基本完工。建成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地,园林式绿化美化。学校教室、功能教室均安装多媒体设备,采用立式空调降温取暖。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览室、多功能教室、舞蹈教室等一应俱全。重视安全保卫建设,安装高标准监控设备,共有摄像头26个。学生的学习、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餐厅建设管理

学校非常重视餐厅建设,投资10万多元购进:大锅灶、双门蒸饭车、馒头机、和面机、消毒柜、四门高身雪柜、餐桌、空调等设备。在配足配全硬件设备的同时学校加强餐厅细节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餐厅建设,分别发放“学校餐厅调查问卷”“闵家小学致家长的一封信”“教师对学校工作情况调查”等,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上级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配餐制度,班主任教师带队陪餐。每餐为学生提供二菜一汤,价格4元。为了学生均衡营养,尽可能保证每天的饭菜不同样。注重学校餐厅工作人员管理,做到定期体检,持证上岗,多次安排到市里学校参观学习餐厅管理经验。目前学生就餐秩序井然、饭菜质量可靠,受到家长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学校合并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2年11月在弥河镇党委政府和弥河中心校协调下,召开辖区村支部书记和全体家长会议协商并参观新校建设情况后,顺利完成东南岭小学与闵家小学的合并,标准化学校结束后,明年刘家小学将并入。

四、教学管理

多年来学校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育人态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

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重视教研教改,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多媒体优质课评选和备课作业展评活动,在教学上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在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使用上青年教师帮扶年长教师,形成“你帮我带”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近几年考试成绩一直位居全镇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闵家小学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称赞。

五、学校收获

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青州市、潍坊市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8A标准。青州电视台、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到我校采访报道。学校建设管理受到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六、存在问题

学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与闵家村公用变压器,电压超负荷,需上变压器一台,资金16万元。目前学生饮用水为浅层地下水要引进城区自来水需12万元。塑胶跑道欠资25万元,校园前河道治理及绿化需10万元,望领导协调解决。

学校师生学习办公条件优越,各种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正常。我校将以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一流的成绩,以此回报党委政府、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厚爱。努力创办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青州市、潍坊市乃至全省名校,从而实现我校办学宗旨“让每位教师都成功,让每位家长都满意”。我汇报完了,再次感谢领导的光临。

青州市弥河镇闵家小学

篇7: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创建评选自评报告

胶州市杜村小学

2018年11月11日

胶州市杜村小学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示范学校

自评报告

一、工作机制

1.完善了目标机制。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计划、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凸显特色,形成系列计划管理体系。

2.完善了管理机制。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了依法治校领导机构,由学校党委书记徐金君具体分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和法制兼职人员,形成了党政职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学校行政机构设置合理,职责分明,各部门间配合协调,工作有序。

3.完善了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相关制度,并经过不断地完善,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鼓励师生争创一流。并十分注重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和宣传,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及教育网站均及时发布更新。

二、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校委会参与管理监督的制度。

4.学校联系实际,依法制定了学校章程,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学校建立了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中规定了党支部、校委会的权责和作用,也将校务公开明确地写进章程,不但规定了公开的内容,更规定了校务公开的程序和具体方式。在外部监督中也明确了“学校要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的决策与运行更加透明,体现了民主公开的原则,从而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学校教导处统一制定了课业管理机制,要求教师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

5.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由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通过教职工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领导和管理学校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

6.学校设立了校务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规章制度、人事与财务方案等校内重大事项。校务委员会作为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事项决策时也可召集由普通教师代表、校级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明确了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健全了决策机制的议事规则,完善了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7.学校建立了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并在干部会议上进行了培训,规范简化了各项工作的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8.校长积极参加教育法制、依法治校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干部会议、党务会议等向下传达依法治校的培训所得。再由校本培训的方式,定期为教师进行法制培训。学校积极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观念与公民意识,并通过主题班会课、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广泛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9.学校设立了教职工大会,规定每双周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并严格按照《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2号)等有关规定,于会上讨论研究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

10.为加强学校建设,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成立学术委员会,每学期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11.学校不断修订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力求财务管理与审批工作严格规范,公开透明。

12.学校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了党政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范,坚持定期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将学校的重大事宜提交党政班子讨论,提交教职员大会讨论通过,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并在学校网站及时公开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聘任、师生奖惩、经费预决算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及社区宣传栏,公示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等,保证教职工、学生、相关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13.学校建立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由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担任育人导师,制定了育人导师职责,统计了各人负责的学生名单,并要求每学年要进行1次家访,及时与家长进行家校合作育人面谈。

14.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大队辅导员以大队部为指导中心,以各班中队长为中心成员,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并提供相应支持。

15.学校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并建立有问题协商机制和师生申诉调解机制,成立了校务监督委员会,向师生、社会公开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目标、办学措施,及时听取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公开学校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制止“三乱”现象,严格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有效化解相关矛盾。

四、家校社区合作关系建设

16.学校建立有家长委员会,并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由学校政教处作为管理机构,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学校严格落实《胶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家委会建设管理工作纳入了学校五年规划当中。学校对于家长委员会各项制度都有落实,制定了包括家委会例会制度、提案制度、家长义工制度、对口联系制度、家长评议学校制度等系列制度。并规定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驻校办公。每个学期按时召开家校联席会议、家长开放日。

17.学校建有家长学校,每年通过办讲座、心理咨询等途径,免费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积极提供公益咨询服务。学校依托教导处和政教处,积极探索“三步五环节”的家长学校案例教学课堂模式,并要求家长学校的任教老师以此为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18.学校建立有家庭教育服务站,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分析社区对教育的需求,以“育子经验、心理健康、读书指导、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定期向家长开放家庭教育服务站。

总之,为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多年来,杜村小学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学校管理优势,走出一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管理特色。

经过自查自评,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我校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示范校的创建高标准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不少已经形成文字的工作思路、方法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制度化规范化思维与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规范办学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学校校委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参与管理的作用,学校制度宣传特别是一些长久性、固定性显形宣传的途径与方法需要进一步拓宽。

今后我校将认真研究探索推进现代制度建设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强依法治校、制度规范、科学管理的实际效果,使现代化制度理念更深入人心。

篇8: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当前, 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接近完成, 很多地方也同步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如上海、青岛、杭州、深圳等地, 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 对中小学章程建设的重要性及一些相关问题, 还存在模糊认识。

所以, 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首先要破除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 针对“中小学没有必要制定章程, 有没有章程都一样运行和管理”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作为独立办学主体的标志和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定条件, 是学校依法办学、实施管理最为直接的依据。因此,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首先应从制定章程抓起。二是, 针对“章程应主要依靠主管部门, 学校只是被动落实主管部门的要求”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应承载学校校长、教师作为办学者对学校宗旨、定位、发展路径、办学特色的共同认识, 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因此, 章程应当由学校主动做, 才会有特色、符合学校的需求, 校长、教师都应当把制定章程作为自己的事, 主动参与。三是, 针对“对于中小学的权利义务, 法律和政策都有规定, 章程难于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内容要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 同时也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改革精神, 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 学校仍有许多可以自主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学校改革探索中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做法、规则, 内部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制度、共识等, 都可以通过章程予以确认, 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制度文化。而对于一名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来说, 应当善于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方法转化为学校章程, 并通过章程建立学校独特的制度文化。

篇9:现代学校制度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以适合为追求,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新秩序,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校制度;法治;分权;共治

文艺二校始建于1964年。从2009年开始,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在区内率先告别了“独善其身”的“小日子”,担负起了“兼济区域”的“大责任”。先后与四所相对薄弱的小学合并重组,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五址、四部、两园的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如何彰显?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范例?我们思考,原来文艺二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区内高素质的家长群体,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适合”关系。集团化办学以后,原有的“适合”并不能推而广之,因此,我们探索着升级版的“适合”。在今天学校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学校制度建设及相应管理范式的“适合”是其他相关发展因素走向适合的基础。

因此,学校积极在制度的破与立之间寻找新的适合。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决集团连续兼并带来的规模急剧扩张、多校区分散管理、内部机构冗杂、新老教师泾渭分明、文化多元分化等管理和发展问题;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放校长,激发学校内部各方活力,达成文化认同、人心归一,推动集团规范、科学、自主发展。

我们理解,以“适合”为追求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关键在于处理好学校各方主体的权力与权利关系,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经过几年探索,我们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一、法治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首先是构建适合的集团管理制度。面对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已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废、改、立,形成了一套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体系。仅集团组织创新层面就新增7项制度,即集团办公室工作职责、执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赴东部交流制度、牵头领导工作职责、集团学期总结展演制度、集团干部例会制度、集团校部互检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激活了集团办学机制,完善了集团组织职能,增强了管理效能,很好地推动了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完善后的学校《岗位职责及制度汇编》,涵盖学校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成为集团所有教师的行动指南。

二是制定学校章程。依法管理更重要的是制定学校章程,就学校的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学校办学有了自己的“基本法”。

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自主发展的基础和准绳。其形成和执行的过程,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也是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程度加深的过程,对学校管理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民主管理——从“集权”到“分权”

集团化发展以来,我们感到多层级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当下的需要,新的背景下的校长负责制应该是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务委员会集体决策、各方治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共治、共享的管理体制,结构上呈现扁平化,实现“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

一是构建扁平化管理机构。文艺二校形成了适合自己的“雁阵管理”模式。根据雁阵原理,我们变“集权”为系统开放式“分权”,构建了有决策层和执行层两个层次的“条块相辅”的管理架构。五个校区,总校长如头雁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各校区(部)配备完整的管理团队,实行集团办公室统一协调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35人的庞大管理团队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大雁阵,各校部又以执行校长为头雁成为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四个和谐、高效的小雁阵,其同频共振产生的“向上之风”,极大增强了组织的管理效能。

二是充分授权。执行校长作为校区块上最高管理者,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导权,集团赋予了他们对这一校区内的全部事权,所有干部和教师的聘用、考核、评优推荐权,以及部分财务权限。执行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权限远大于单体学校的副校长。条上的牵头工作又给他们提供了在集团纵向业务方面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授权就有担当,这一运行机制加大了这一管理层的权力控制幅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灵活指挥。

三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起学校功能的转化,由权力分配转向责任共担。我们在重新梳理界定学校内部各治理主体的位置和权力责任界限,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中,搭建了民主管理平台。建立了集团校务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党总支、教代会、学代会、家长委员会、纪律仲裁委员会等各治理主体职责明确,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多方参与,共同把关,各自的自主权得到落实。

通过“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形成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创造性的自主管理方式,改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旧有管理模式,形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全新动车管理理念。

三、多元参与——从“自治”到“共治”

“自治”是相对于过去单一主体的政府“他治”而言的。集团化办学后,教育行政进一步下放了集团自主管理、自主办学权;在集团内部,则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扩大教师、学生、家长等治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大步走向学校“自治”的同时,向“共同治理”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文艺二校通过与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共有、共享、共管学校的实践探索,来实现“开门办学,教育共治”。

一是还权给家长。集团化发展后,校区多了,离家远了,生源杂了,教师血统变了,家长的担心、质疑随之增多。与其被动接受家长要求、指责、埋怨,不如“把家长请进学校放在办学者的位置上”。我们尝试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甚至“管理权”还给家长,积极构建了“一学校、二讲堂、五途径”多元化家校合作体系。尤其是特色班本课程的开发和家长驻校制的实践更让家长由“校外”走进“校内”,亲眼看到了并参与学校管理。我们把教育的责任和主动权真正交给家长,给教育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打破学校围墙的壁垒,引进师资和课程。学校构建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中有80%的课程和师资经家长委员会审核后由校外引进,其中不乏戏曲、曲艺的市内名角;舞蹈、各种乐器、各种球类等专业度很高的高校教师、专业教练员加盟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社会参与、开放办学,让更多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中实现了个性扬长发展,让适合教育的办学特色得以落地。

正是在制度建设的破立间不断寻求适合,形成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局面,从而大幅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能:一加四构成的庞大团队和谐相融了,干群关系民主和谐了,校部发展和谐同步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了。集团组建初期的外界的教师血统论、牛奶稀释论都在学校的稳步发展中悄无声息了,换来的是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家长适位的初步成效。新并入的8个社区内学生大面积返流,每年有近十个班的学区生入学增量,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学校顺利迈过重组磨合期,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为沈河区教育的均衡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自治到共治,是对校长权力的一种限制,又是对校长的一种解放。作为集团总校长,虽然管着“五区两园”5000多人,但也不必再奔波在各个校区,不必再疲于应付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对学校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前瞻性的思考,真正从“管理”走向“领导”。而学校也步向了“从管理走向引领、从制度走向文化、从行政走向学术、从自治走向开放”的转型发展之路。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中观层面,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文艺二校将继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扩大集团办学活力,继续以适合为导向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批下一篇:第二单元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