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4-04-21

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 调研报告

作 者:刘

yunhong 单 位:lnkjdx 时 间:2013-4-30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 :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二部分 调查

一.调查对象 1.滇池湖面以及周边环境;

2.滇池旁边居民以及滇池游览观光者; 3.男女比例不限,年龄阶段16-65岁。二.调查时间:2013年4月24日

三.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以及问卷调查 四.调查目的:

1.增加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实践能力;

2.响应党的号召,以落实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五个建设”,积极号召大学生倡导“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 3.使我们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五.调查过程:

昆明学院化科系化教2011级1班第1小组于(调查)当天早晨来到滇池旁边,按照组织的策划与安排,有序的展开科学的调查。

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首先,我们小组(4人)分工合作,2人问卷,2人做记录,并且认真的做好笔记。

起初,我们对滇池周边的居民随机问卷,按照已经设置好的问卷进行。在我们有礼貌的询问下,在16--65岁之间的男女抽查,并且记录他们对滇池的反映情况。在每一份问卷结束时,我们都恳请他们对滇池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且相应做记录。

在做完人文方面的问卷调查后,我们来到滇池旁边,在滇池周边进行实地调查。滇池绿树环抱,吹着海风。我们看见,在湖边有很多海藻、青苔、其他幼小植被。同时,滇池水面上也呈现许多浮藻。

随后,我们抽取一定量的海水放在烧杯里,观察其明暗程度,通过肉眼观察,水里面含有很多不明杂质,粉尘居多。并且,当我们来到滇池旁边时,有明显的植被腐烂味道。六.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滇池实践调研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我们看到滇池绿油油的水时,我听到了自己心痛的声音滇池在告诉我今天的“高原明珠”是多么的凄惨,人口的膨胀以及工业的发展制约着城市的环境保护。我看不到鸟虫鱼兽,我只看到了滇池绿色的眼泪,她无力的拍打着岸边时在向我们诉说这些年的痛苦人类,再不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方法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将面临危难。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向他承诺,我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心去保护你,我呼吁广大昆明市民,一起参加,一起保护我们的滇池,让她重新回到原来的风貌—一颗真正的“高原明珠“。

其次,我们在搞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只有科学的发展才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好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康地发展生态文明。

七.调查结果

(1)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具体表现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

(2)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宣传,滇池流域农村居民已经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对滇池治理工作表示支持,有较强的参与热情。(3)滇池周边居民都愿意参与自觉保护滇池环境并且在行动。

八、结果分析

外源和内源污染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是滇池这类浅水型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源非常必要。在控源的基础上,进行以水面植被恢复和湖滨带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可有效降低湖泊的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有效的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其他管理方法的颁布实施,既可以巩固控源和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果,又可以限制排污。因此关于滇池的污染治理应遵循的路线是:控源—治污—生态修复—流域管理。

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1)自然因素

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2)人为因素

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②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③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解决方法

(1)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3)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第三部分 :基本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滇池污染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滇池的明天是美好的!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方国瑜;滇池水域的变迁[J];思想战线;1979年01期 陈述彭;云南螳螂川流域之地文[J];地理学报;1948年Z1期 百度文库;滇池介绍

郑寒;基于滇池的实际调查;西南林业大学;2011年12期

篇2: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姓名:沈园杰 年级:2012级 班级:文秘一班 学号:201205020181 摘要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现如今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这些来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项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所以,这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我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政府的一些对滇池治理的政策。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想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社会对滇池治理的高度关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

一、滇池简介

(一)回忆滇池

千百年来,有着“高原明珠”美誉的滇池一直是云南昆明百姓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云南,我们的家乡,而滇池,是孕育云南文明的母亲。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靠近滇池,我已不能呼吸,看到滇池,我欲哭无泪。现在的滇池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痛的地方。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

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蓄水量不断减弱。滇池已逐渐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水量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生活污染源排放和工业污染源排放,超过滇池水环境容量。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五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变本加厉“向滇池要粮”,使得滇池继古人泄水得田之后再次遭受“围海造田”多次劫难。1958年大修水利至1966年,人们向滇池要了两万亩田地,尤为严重的是上世纪70年代滇池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一次性让滇池失去了整整3万亩的水面。滇池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几年,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而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大于滇池实际水资源量,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水资源的匮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二、滇池水体污染情况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扩大的下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三、污染因素

(一)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需水量不断减弱。滇池已逐渐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造成水质污染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水量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生活污染源排放和工业污染源排放,超过滇池水环境容量。较高的污染物排放量是整个滇池水质指标均劣于国家 V类地面水质标准,超过70%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匮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而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大于滇池实际水资源量,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生态用水被挤占并严重短缺

云南省环境科学院院长贺彬认为,生态用水被挤占并严重短缺是滇池水污染严重和恶化趋势难于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只有当昆明污水处理规模增加,不再以减少滇池清洁生态补水作为代价时,滇池的污染状况才会出现转机。

四、滇池治污的原则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②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 ③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

④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

五、治理措施

(1)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六、小结

篇3: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滇池是目前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 滇池污染治理已被列入云南省重点督查的20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根据滇池治理长期规划, 从2008年到2020年, 滇池治理投入资金将突破1, 000亿元。由此可见, 对滇池的水污染治理进行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 环境审计更注重其中的财务审计与合规性审计, 而忽视了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云南滇池水污染治理的审计实践, 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期推动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现状。

英国绩效审计开发了如问题解析法、碰头会法、绘制结构关系图等一系列适合于绩效审计的特殊方法, 保证了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英国绩效审计已基本形成体系, 正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瑞典国家审计署采用的三种绩效审计方法:目标实现法、控制方法、系统控制方法等。其中, 目标实现法是指主要检查环境部门完成法律规定的环境目标的情况, 将环境目标作为开展环境审计的起点;控制方法是为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国家建立的控制措施, 包括禁止使用某些物质、环境方面的收费、信息披露等方面;系统控制方法, 侧重调查各部门为实现环境目标而采取措施以及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

德国环境绩效审计也采取了多种形式:抽样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审计、横向审计、定向审计和措施审计等。

美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其中, 资料收集方法包括采访、调查、观察和查阅档案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统计定性和定量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 国内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和成熟的方法, 仍处于一种摸索阶段, 其主要观点和方法如下:

1、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必要性研究。

陈正兴认为对环境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不仅有助于完善审计学科体系, 而且有助于指导环境审计工作的实践。宋尉在深化环境审计的思考中提到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 必须了解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才能搞好环境审计。

2、对采用常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 大家一致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通常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在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中提到开展环境审计的方法, 常规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 包括审阅、核对、查询、观察、鉴定、分析性复核等。

3、对借用相关学科方法的研究。

关于借用相关学科方法尤其是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的方法, 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宋尉提到环境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 常规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 只是这些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应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紧密联系起来。

三、滇池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现状

通过对昆明市政府审计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 发现昆明地方政府几乎没有组织过专门的环境审计工作, 在其他工作中伴随进行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内容极其狭窄。通过对调查的深入分析, 滇池水域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 我国审计立法不够完善, 缺乏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准则指导。

目前, 我国环境审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律、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 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 但仍然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 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从滇池水域环境审计的实践看, 缺乏环境审计准则的指导与规范使得环境审计工作遇到许多困难。环境审计人员在环境审计中只能借鉴传统的财务审计的方法, 然而环境审计同财务审计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环境审计有不同于财务审计的目标、方法和程序。财务审计的方法不能满足环境审计的需要, 使得环境审计的开展遇到许多困难。

(二) 环境审计范围过窄、内容单一。

由于我国环境审计开展较迟, 目前仍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 审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为审计内容过于单一。调查表明滇池水域目前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计环保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财务收支审计当然是环境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但环境审计工作不应该局限于此, 更多的如环境审计依据、绩效审计、环境经济政策也应当纳入环境审计范围之中。

(三) 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滇池水域的环境审计看出, 审计人员单独承担专门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任务还有一定困难。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其深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不仅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懂得审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具备一些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环境法规、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从目前审计人员的现状看, 还难以适应环境审计的发展要求。

四、加强滇池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初步构想

(一) 转变思路, 推进绩效审计。

对滇池水域进行的环境审计, 应该把“评价水污染防治取得的效益——查找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水污染防治”作为效益审计的基本思路。在这种思路下, 把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作为效益审计的基础和素材, 作进一步审计挖掘, 对治理效益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可以将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使审计项目最终落到效益审计上。

(二) 积极探索滇池水污染治理效益审计方法。

对于滇池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可以尝试效益审计方法。在搜集数据时, 可以采取实地观察、问卷和表格调查等方法获取有关数据, 同时还可以借用其他学科领域的分析方法, 例如市场价值法 (即分析水质变化引起的渔业、农业产值变化) 、人力资本法 (即分析水质变化导致人类患某些疾病的概率, 进而分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机会成本法 (即分析水质改善后, 取水距离的缩短带来的管道建设成本的降低) 等, 将环境变化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予以货币化, 用以评价水污染治理的环境效益。另外, 为了监督评价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绩效, 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指标体系, 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 对不符合环保指标要求的进行跟踪审计, 分清责任, 监督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使环保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 积极开展联合审计, 逐步提高环境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环境审计既涉及到财务审计, 又涉及到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 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滇池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进修班、组织交流会等形式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支合格的环境审计人员队伍。

通过调查研究, 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方法都不会仅限于常规审计方法, 它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将会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而其可操作性更强, 理论体系也会更加完善, 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最后, 希望能向社会推广应用这一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长翠.环境审计研究, 历史、现状与未来[J].审计研究, 2005.5.

[2]宋尉.深化环境审计的思考[J].现代审计, 2003.5.

[3]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4.1.

[4]张文华, 钱凤.我国环境审计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5.

[5]陈希辉, 邢祥娟.论环境绩效审计[J].生态经济, 2005.1.

篇4:关于杭州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关键词:环境;污染;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2-01

一、实践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杭州是一座以环境优美出名的城市,但近年来,也日益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比如萧山“癌症村”的出现,下沙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pm2.5的数值日益上升,环境越来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很多杭州市的居民出门都“全副武装”。因此,我们选择进行杭州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我们的小小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更好。

二、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对随机抽取的52人进行的访谈中,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二)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与自己无关的占40%。

(三)你将废弃的电池怎样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桶的占17%,无所谓的占53%。

(四)你实行垃圾分类吗?

选择实行的占57%,不实行的占43%。

(五)你是否经常闻到空气中刺鼻的气味?

闻到的占75%,没闻到的占25%。

(六)你是否关注水质问题?

53%表示关注;32%表示较关注;15%表示不关注。

(七)你认为环保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多少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环保就是简单的不乱扔垃圾,少数人认为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

(八)你每天怎样处理你的生活垃圾的?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表示丢入指定的垃圾桶由社区环卫站收集集中处理。

三、结果分析

以上结果显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是主要的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

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能下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最后,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保工作的难度。

四、正文

11月17日下午,我们乘坐b支4,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关于杭州环境问题若干调查”,而我们考虑到时间因素、地点因素以及人员因素,于是选择学校附近的居民区进行调查采访研究,希望通过采访这些居民区的居民来更进一步地了解下沙,以及杭州的环境现状,以及人们对于现今环境的一些感受以及建议。

首先,我们在b支4公交车上随机采访了几个乘客,其中一位女乘客的回答令我们印象十分深刻。她是一名在下沙工作十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她对下沙的环境变化也感触颇深。她对我们说,下沙还不是很繁华的时候,空气质量还是可以的,水质也不错,但自从工厂逐渐进入下沙,由于废水废气随便放,政府监管不力环境质量便一落千丈。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为了契合杭州市创建绿色城市的目标,政府也开始下重手著重治理环境污染,所以,在这几年,下沙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工业区的存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她还对下沙环境质量的改善发表了由衷的期许。

我们又在车上采访了几个乘客,于是,我们来到了德胜东村,开始在附近的居民区进行采访询问。首先我们采访了在大门口的居民区的清洁工叔叔,他也对城东的环境质量的变化感触颇深。他笑着对我们说,这几年城东的环境明显变好了,生活垃圾也逐渐少了,但是水质还是有点问题,但他相信政府会把环境治理好的。然后,我们还采访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老太太,她说原以为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会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生活环境十分惬意,但是自从来到了城东,改变了她的看法,她说,她觉得城东的空气竟然和北京差不多,她感到很失望。

再采访几个人之后,我们就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的采访过程。采访完之后,我们有万千思绪,却剪不清理还乱,无法道明。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因此,无论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生产部门的领导者、广大管理干部,只要是社会当中的一分子,都要既有生产观点,又要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到环境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为人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有良好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为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我们总结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其中包括个人,工业单位,政府。首先,从个人做起,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环境的好坏跟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二)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三)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然后是工业等生产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坚决不做有害环境的事。

最后是从政府角度,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2.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3.环保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篇5: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二、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滇池污染现状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滇池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三是工业生产污水;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1、自然因素

A、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A、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B、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C、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D、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E、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五、滇池治污的原则

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B、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有机融入昆明和云南发展建设的战略全局),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C、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继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真抓实干, 敢闯新路),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D、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E、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在遵循上述五条基本原则、解决好滇池治污战略问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坚持以往正确做法的同时, 学习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污染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好滇池治污的战术问题。

六、具体治污的战术

滇池治污的战术简要地讲, 可归纳为16 个字、8个关键词, 即: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1)截污

滇池污染, 一是污水;二是垃圾。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工作。

污水。要采取坚决措施, 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部达标排放。入口。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出口。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

垃圾。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昆明的城镇垃圾进行科学的管理。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垃圾分类。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2)搬迁

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这就需要下最大决心, 采取最有力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3)引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如无活水来, 则再治理也是死水一塘。滇池的活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科学规划和项目施工后, 实现了雨污分流, 整个滇池流域和昆明城乡汇水区收集的天然降水及山泉、河流来水;其二是实施“引金入滇”工程。只要从丽江虎跳峡或昭通乌东德电站大坝引来滚滚金沙江之活水, 滇池水体能得到常态的适时置换, 再加上其它治污措施, 滇池的春天就来临了。此外, 滇中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2/5,GDP 占2/3, 工业总产值占4/5, 粮食占2/5, 但滇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 , 人均水资源量为1500 多立方米, 仅为全省水资源平均水平的30%、全国的70%, 远低于国际通行的用水紧张标准。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滇中和昆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而,“引金入滇”工程的实施, 既可解决滇池活水置换问题, 又可解决滇中和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4)掘底

滇池属于浅水性高原湖泊, 多年的污染, 造成湖底污染物淤积, 沉积十分严重。因此, 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分期分批分地域实施好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水盆干净了, 盆里的水才会干净”。(5)禁“毒”

这个“毒”指的是污染滇池湖水的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 城乡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因此, 在抓好“截污”的同时, 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工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科学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二是要大力提倡和采取有力措施推行使用农家肥、生物农药和无磷洗衣粉, 严格禁止在滇池流域和滇池汇水区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6)绿化

对滇池沿岸和流域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坡实行坚决的退耕还林和全面绿化, 保护和涵养水源。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7)“严管”

滇池是昆明人民的滇池, 滇池治理, 昆明市民人人有责。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滇池治理, 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规划和立法。滇池治理规划出来后, 要通过立法给予法制上的有力保障;二是扎扎实实实施这一规划———滇池治理实行严格的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 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单位, 落实到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 进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奖惩———干得好的, 重奖、重用;完不成任务的, 就地免职;三是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 确保昆明城镇和农村的所有居民都能自觉依法尽义务、守职责;确保滇池治污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治污项目上;确保滇池治理每一个工作目标都能够如期实现。做到滇池治污“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不因执政者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一届又一届班子抓下来, 一代又一代昆明人干下去, 一定能抓出滇池碧波荡漾、水清鱼跃的预想效果来。(8)“教育”

篇6: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九组

摘要: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带着忧患意识审视我们日常的食堂消费,却看到了一系列与“创建节约型社会”不符的浪费行为,大学生食堂的浪费现象尤甚。针对这样令人痛心的粮食浪费行为,我们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以探求滇池学院大学生食堂浪费问题,挖掘出食物浪费的原因与解决措施,希望唤起并加强大学生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的意识。

关键字:食物浪费 大学生 原因 危害 措施

正文:

食物浪费现状及原因

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当今中国,我们回望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看到的除其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变迁,还有与我们现今类似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意识转变”问题,而食品消费也正是这一问题中的成员之一。

首先是同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格格不入的粮食浪费现象。我国耕地资源保有量,中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人均耕地0.795亩的警戒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土壤环境质量成恶化趋势,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匹配不协调,耕地利用程度高但后备资源缺乏,开发整理复垦难度大。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日益提高,各种食品种类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食物浪费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粮食蔬菜了,任何一种食品——尽管它们的原材料可能仍然是粮食蔬菜——都可以成为浪费的对象。

最后,结合本次研究重点,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带着忧患意识审视我们日常的食堂消费,看到了一系列与“创建节约型社会”不符的浪费行为,大学生食堂的浪费现象尤甚。针对这样令人痛心的粮食浪费行为,我们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查阅资料扥方式,以探求大学生食物浪费问题,挖掘出食物浪费的原因与解决措施,最终希望唤起并加强大学生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问卷及详细结果见附页)68%的同学会剩饭,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不好吃或点餐量过大而浪费,食物的卫生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6%的同学对剩下的饭菜置之不理,当然,这也有食堂不便于打包的原因;而大部分人虽有节约的意识,但并不强烈,比如67%的同学只有过节约粮食的念头却并无实际行动;至于粮食节约的意义,只有不到20%的人有所了解。可见,在滇池学院校园中,在我们这样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食物浪费尚且如此严重,整个社会的食物浪费情况可想而知。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也从中得知滇池学院大学生食堂浪费主要有两大原因:食物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缺乏节约型消费观念,除此之外,一些虽不广泛但仍存在的心理(比如:有男生不好意思吃得太少而要了过多的米饭、女生为了显示胃口小故意剩饭、聚餐为了排场而点过多的菜等等)。

食物浪费的危害与节约的意义

食物是人生存之基本,而粮食是食物之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其对于国家安定与团结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金融危机以来,粮食的金融属性尤为突出,中国的农产品涨价风潮轮番上演,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导致的粮食危机,粮食的意义几乎超越了经济产品,而成为了国民生活状况的考量标准。在我国耕地资源所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的同时,我国国家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耕地人均量持续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上压力抬升了我国的粮食需求,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粮食供给的缺口。因此,我国粮食的供需矛盾迫在眉睫,粮食节约刻不容缓。

所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滇池学院大学生的食堂浪费现状即是一个缩影,是一面我国粮食安全的反射镜。

我国高校众多,学生数量更是庞大。同时他们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处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各自的最前沿,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潮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这个群体脱离了最直接食物获得过程的参与,缺乏辛苦劳动的亲身体验。加之本身极易受其它人群的影响以及没有过真正饥饿的感受,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想当然的认为食物获得轻而易举,或者说只要拥有财富就可以不愁吃喝,因而忽视了甚至是漠视粮食的重要性。这种对粮食重要性的无知,成为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食物浪费的首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中就很少有粮食浪费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农村贫穷,而是因为农民能够认识到粮食获得的艰辛和粮食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粮食”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空口白话,无济于事,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肆意浪费粮食的问题。

对于食物浪费的不良影响,从小的方面来说,浪费是个人的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毕竟任何资源都是一种劳动的结晶,浪费资源就等于不尊重劳动本身,作为解决温饱的粮食,自然也不例外。这是对个人而言的。一个人对于食物浪费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认为这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那么在这一方面他就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

而从大的方面来说,高校中的食物浪费现象是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粮食浪费的一部分。有媒体调侃说,所有中国人的嘴加合起来,就是一个比世界最大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的多的嘴,而要往这个堪称超级无底洞的大口中供应食物,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中国还是成功的用有限的土地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是也有媒体报导称,每年在中国被浪费的食物足以养活上千万的非洲饥民,或者也可以为中国再养五百万规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但是事实上呢,中国并没有将剩余的食物有效地充分利用起来,而是随着垃圾消失在了地下。仅此一项,造成的损失就不可估量。这虽然是一个宏观上的估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庞大人口背后的巨大生存压力。

故大学生注重食物节约,是个人价值观的良好体现,是传统美德的优秀传承,是为国家粮食安全作一己之贡献,是为人类世界的资源节约尽一份绵薄之力。

解决滇池学院食堂浪费的措施

我们认为滇池学院食堂浪费的解决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食堂方面管理层面

食堂营业方:

 粮食来源要优质,食物制作要规范,食物种类要多变,优质且卫生的食物才能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开心,从而减少浪费。

 定期让就餐人员对饭堂操作人员进行评价,改进自身不足。

 加强宣传教育。比如:在就餐过程中,又比如:制作相关标语、警示语,张贴于餐厅,食堂的醒目位置,时时刻刻提醒就餐者节约粮食,谨防浪费。

 鼓励节约,惩罚浪费。

校方:

 加强宣传教育。

 学生组织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可以用相机或录像机对就餐人员的状态进行拍

照或者录像,再给同学们看,以呼吁节约。

二、从个人来方面

 要树立节约意识,认清我国的粮食现状,正确处理粮食供应不足与人口急剧增长之

间的矛盾。

 转变消费观,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有消费者意识。

 在就餐中,尽量不挑食,给自己制定合理的饮食标准。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打包带回家。

 同时,要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当周围的朋友、同学出现食物浪费现象时,应该加以制止,予以劝导。

结语: 通过对于滇池学院食堂浪费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我院食堂浪费的现状,理解了粮食节约的意义和食物浪费的危害,也为当代大学生缺乏勤俭节约意识而感到痛心,引用一句话:

”“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看做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品德。

我们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带给更多的人们以反思,可以呼吁跟多的人树立起绿色的食品消费观念,以便推动滇池学院校园文明建设,以便促进食堂更好的服务与同学,是同学树立起节约观念,培养良好的节约意识。

附1:

关于食物浪费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能够了解滇池学院食堂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特此开展此次关于问卷调查,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此次问卷。

请在符合您个人情况的选项上打钩。

1、您的性别:

A 男B 女

2、请问你吃一午顿饭的平均价格是(单位:元):

A <5B 5~10C 10~20D >203、你通常会剩下多少饭菜:

A.我从不剩饭 B.1%~10%C.10~50%D.50%~80%

4、什么因素影响你浪费食物(可多选)

A 时间紧 B 不好吃 C 点餐量过大吃不下 D 食物不干净 E其他

5.你看到食物浪费的现象的有何看法?

A 没感觉习惯了 B 觉得可惜,应该节约 C 感到很气愤

6.当您看到身边的人浪费食物时您会怎么做:

A 视而不见,并不觉得是一种浪费

B 只是说一下但无所谓对方是否听劝

C 极力劝说制止

7、您对剩余食物的处理方式

A 打包带走 B 置之不理

8.你是否想过采取行动节约粮食?

A 未想过 B 曾经想过 C 经常想到但无行动D 想到过且已身体力行

9.你身边的食物浪费现象多吗?

A极普遍 B较常见 C 较少

10.你知道食物节约的意义吗?

A知道B 不太清楚C 无所谓D 不了解

11、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制止食物浪费?

A.饭店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打包剩菜

B.多做宣传,加强人们的节约意识

C.实行惩罚措施,浪费过多就应罚款

篇7: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xx屯的基本情况

闫家沟屯位

于红升村西侧,现有居民300多户,1200多人,本村居民112户,582人,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以在周边5双矿井打工为主。全屯耕地面积541亩,人均承包田达到4亩(土地承包时,本屯居民人口140多人),为全区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屯。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大田种植玉米、大豆为主,畜牧业刚刚起步,只有一户养殖专业户,棚室生产完全空白,但耕地相对较多,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压力不大,可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村民土地流转意识不强,给土地流转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闫家屯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原有两对矿井,由于市场原因和经营不善,在上世纪90年代末,相继交易给别人经营,同时,村集体的人工林、办公用房等,也出售给个人。现在有农村信用社50多万贷款的债务,集体资产仅有8亩左右人工林,没有村办企业和机动地,村集体积累几乎没有,村域经济比较落后。由于本屯土地较多,农民对于整屯并入xx村的想法,普遍没有积极性甚至于有抵触情绪。农民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因为70%居民的经济来源以在本屯周边矿井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并入红光村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多年来,村域经济一直徘徊不前,与其它各村的快速发展行成鲜明对比。有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是人的原因,两委班子抓发展的能力不强、思路不新、干劲不足。同时村集体缺少好的项目做支撑,又没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至今仍租用学校的教室办公,开展工作压力较大。在筹资建设新型居住小区的过程中,其它村可以通过村集体给村民补贴一部分,从而减轻村民的负担,而在xx屯实现不了,这其中主要原因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二是农业经济落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xx屯一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大田为主,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同时,体现现代农业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棚室蔬菜生产、畜牧业养殖几乎是空白,仅有一户养牛专业户。村民在从事简单的大田生产的空隙时间,到周边煤矿打工,对农业生产没有长远打算。这一方面说明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教育引导方面做的不到位,农民没有认识到,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将给整个村屯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胁。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环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国家、省、市及区级的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及农村泥草房改造等相关政策不了解,只想住入新型的居民小区,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各种陈规陋习亟待改变。村民主观上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淡薄,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柴草朵、煤泥堆、搭建的板房和占在排水渠位置的围墙,在路边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改观,也增加了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村民对于村屯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屯内唯一白色路面的道路是08年修的通村公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不能发挥作用,09年春季山雪融化,流经屯内,导致多户村民被淹。休闲广场、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全没有,现有供水系统主要是由屯边的银杏煤矿提拱资金、设备支持,受企业发展的约束较大。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绿化工作明显没有跟上全区农村绿化工作的步伐,进展不快。

五是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近几届两委班子在村民中威信和地位不高,带头想事、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基层党组织缺乏影响力和战斗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的从群众切身利益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村民对两委班子意见较大,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时有上访。

三、下步工作措施(思路)

一是制定xx屯整体发展规划。做好村屯整体发展规划是村屯环境整治的前提。从许多成功经验来看,越是能因地制宜地、根据原有村屯的风貌进行特色建设,就越是能取得成效。做规划时,既要因地制宜,做出本地特色;同时又应坚持少投入、见效果的原则。根据集体经济、财力状况,量力而行。整治前在做整体规划时,必须对经济投入和整治效果进行广泛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建议。目前的初步想法是新型小区整治

应先强后弱。新农村建设中的居住环境整治,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形成系统。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屯内第一批示范新居要以经济好、主干道两侧的家庭为主,尽快做出样板,建设成为示范新居,以便让其他村民有样板可循;第二批改造的重点要放在经济基础最差村民家庭进行;最后再对中等经济村民家庭进行建设。这样做可以在两方面取得兼顾成效,一是可以分散难度,加

快村屯环境整治的速度。按照经济强弱,安排整治顺序,按常理应该是从弱到强,但是现实中这样做会使整治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如果第一批是整治工作最容易的,基础好,建设速度也快的村民,它们就能给全屯各家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经济稍强的村民一般会效仿,自行进行一些基础性工作,这样政府和建设部门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经济薄弱的村民家庭上,集中力量来整治。因为闫家沟屯经济薄弱没有多少财力,必须本着少花钱,干实事的原则来进行整治,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更加经济实用的方案,以达到整治的效果和目标。

二是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净化xx屯环境。

在村屯整治中,要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解决,这直接关系到乡村的环境美观、村庄形象、清洁卫生乃至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净化闫家沟屯环境,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加强综合治理。柴草垛要在农户自家院内整齐堆放,不得在沿街摆放;边沟整齐畅通无污物;清除违规建筑,打通道路;要设施完善,要建有足够的垃圾箱、化粪池等设施;要制度完善,要制定刚性要求的管理制度与乡规民约;要身体力行,人人自觉遵守,大家主动行动;要培育素质,村民们要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通过建树每一个村民的良好形象进而塑造村屯的整体美好形象。二是加大绿化力度,改善人居环境。主要是做好荒山绿化和村屯绿化。2009年闫家沟屯荒山绿化20亩,植树6000株,在此基础上,闫家沟屯应该继续加大荒山绿化工作力度,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全民动员、大干三年、大打一场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的要求的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荒山绿化造林成果不断扩大。同时,要同步做好村屯整体发展和绿化规划,使新居建设与村屯绿化相结合,一步到位。

三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村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产,加快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多方面培育新的村集体经济增长点是增加村集体实力,实现环境整治目标的重要依托。一是进行土地流转。闫家沟屯大部分村民以周边矿井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这给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条件。外出打工或从事工商业的农民不愿种的土地,由集体反租倒包,成片承包给种养大户,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特效养殖,集体从中获取租金差价。二是依托“兄弟村”经济发展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部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红胜村蔬菜小区、红卫村养殖大户等先进管理经验和规模效应,逐渐做强做大闫家沟屯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并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带动整屯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临近红光村的地理优势,与红光村合作开发旅游业,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打造绿色银行。依托地理区位优势,采取村集体栽植和以荒山换股份等形式,在林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利益分配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推动社会办林,打造绿色银行,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

四是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的重点离不开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闫家沟屯村容整洁的瓶颈。多方筹集资金,一是利用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立足自身优势,加大对上协调力度,保证符合国家政策一定争取到,挨上国家政策尽量争取到。如利用国家对农村改造泥草房和残疾人建房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加快新居建设步伐。二是积极吸纳民间投资。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有序、规范做好引进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主要可通过提供对应的特许经营,市场保障等优惠措施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建设的方式吸纳社会投资,如效仿红光村,以荒山做为资本,以股份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荒山造林中,村集体和民间资本各占相应的股份。三是村民自筹。一般村屯的整治经费由市、区、镇、村等各方承担,我们认为由村民农户集聚一点整治、保养经费还是可取的,不让村民出一分钱的做法,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只有自己付出了,才会倍加珍惜。”如果整治了自己的家园,但村民没有出资,那么“村屯环境整治是村民的切身利益”这种意识就很难形成,村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就会缺少自觉性,没有村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是走不远的。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村干部的公信力、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抓发展的能力。村干部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营造出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氛围。积极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更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要深入研究,有效解决环境整治、日常管理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一大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治理的目的意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治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篇8: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 古名滇南泽, 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 颠也”之说, 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 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 南北长39公里, 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 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 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 素称“五百里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 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滇池低纬度、高海拔, 气温恒定, 换水周期长, 治理滇池蓝藻水华, 成为世界性难题。滇池, 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 由于蓝藻水华泛滥, 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2 云南命系于滇池

滇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为云南的经济, 旅游, 生态提供重要的保障, 传承着云南名族特色, 加强了云南人民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中心, 有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名胜古迹, 海口、晋宁、呈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滇池的岸边, 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观音山等。这些名胜古迹及景点给云南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 促进云南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给云南经济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促进云南跨入全国旅游大省。

滇池的特殊自然环境影响了昆明的自然气候, 拥有滇池的昆明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 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 城区温度在0-29℃之间, 年温差为全国最小, 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良好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昆明成为云南省省会,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西部第四大城市, 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滇池丰富的自然资源, 不但为周边环境提供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同时也肩负为云南的电力事业, 气候调节, 水产养殖等产业, 为云南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做出重要贡献。

3 滇池的现状规律与面临着严重环境问题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 低纬度、高海拔, 气温恒定, 换水周期长, 治理滇池蓝藻水华, 成为世界性难题。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孟波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34) 摘要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区自然生态特点, 综合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 确定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土地垦殖率、坡地比、水田与耕地比、人口密度、平方公里产水量和干燥度为评价指标, 并分别确定其标准。评价表明, 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仅为中等水平, 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水资源缺乏、森林资源不足和土地垦殖率高等生态问题, 应采取不同对策加以解决。

4 滇池环境的处理措施

4.1 治理与滇池相关的城市生活污染源

加强滇池流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铺设污水干管, 建造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配套清运系统。从而滇池河道可以实施以截污、清淤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 整治河道环境有所完善。

4.2 加强控制重点工业污染源

针对滇池现状可以采取“零点行动”, 实现重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加强工业企业监控, 大力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推进清洁生产, 工业污染源占滇池污染负荷总量比例逐渐减少。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 分别从“九五”末的11%、4%和3%下降到9%、3%和2%。

4.3 滇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开展节水和再生水开发利用, 加强再生水处理站的建设, 从而缓解了滇池水资源的供需压力, 现已经建成西园隧洞。加强松-滇-螳水资源联合调度, 使滇池流域内外水资源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4.4 重点改观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

加强相关制度和开展滇池流域面山绿化和植树造林公益活动, 加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使绿化和植树造林公益活动成为公众热心关注的问题。推广无耕作水稻, 实施退塘还湖和生态湿地建设, 使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4.5 针对滇池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藻类水华暴发治理

滇池面积297.9平方公里,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 南北长39公里, 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 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 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均气温为14.5-17.8度, 降雨量为1070毫米。滇池低纬度、高海拔, 气温恒定, 换水周期长, 治理滇池蓝藻水华, 成为世界性难题。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是一套以水华蓝藻环境生物学和富营养型湖泊稳态转换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技术。

4.6 完善滇池治理机制, 科学综合治理

加强滇池治理的领导工作, 云南省政府在已成立九大高原湖泊治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又成立了省滇池治理协调领导小组;昆明市及流域县区成立了滇池治理保护委员会、滇池管理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 并在沿湖15个乡镇 (街道办事处) 设立滇池管理所, 形成了三级政府、四级管理、五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成立市滇池保护委员会专家咨询组, 为滇池污染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保障。实施了滇池面源污染控制、蓝藻水华控制、“863”水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成了《滇池流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等一批研究报告及规划工作, 为开展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及滇池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之, 个人认为首先要弄清滇池地理特征与生态特征的主要表现规律。科学的应用环境科学知识等综合科技手段,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力度, 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人文资源,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力财力的投入,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例与经验, 制定出一套适应于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的科学方案。加强大众意识, 加强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滇池现在的治理效果与结果

在国家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 武汉水生生物研究, 刘永定是著名的藻类学家, 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 会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水污染问题, 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使昆明的气候、居住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到2009年底, 滇池治理累计投入资金一百二十亿元人民币, 滇池流域主要地表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 二十六条入滇河道水质污染不同程度下降, 治理成效初显。1988年制定并颁布了《滇池保护条例》和《滇池污染综合整治大纲》。1990年以来, 滇池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省政府确定了滇池治理“分流截污、防洪调蓄、优水优用;疏浚清淤、减污增容,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引水济昆、开辟水源”的指导方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了“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的工作方针, 流域内工业污染、城市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控制和滇池生态修复的工作不断加强。通过截污治污和一系列综合措施, 在流域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主要污染物总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总之, 滇池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6 浅谈个人的认识

作为当代学生, 我时刻关注环境科学, 人文地理知识。希望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早日恢复昔日的光彩。为云南的经济, 旅游, 生态资源, 人文环境继续发光发热, 继续传承云南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2]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科学导刊》.

[3]http://baike.baidu.com/view/5756.htm.

[4]席素芬.滇池的综合治理问题[J].云南环境科学.

[6]蓝红林.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初探[J].云南环境科学.

[7]田军.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

上一篇:三信教育学习心得下一篇:我承担我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