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现状

2024-05-09

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现状(精选6篇)

篇1: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系统的研究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实际上由两个重叠的系统构成,即家庭系统和企业系统。这两个“圈子”各有自身的标准、角色地位、价值观和系统结构。正是由于相同的个体必须履行双系统职责,才造成了家庭企业矛盾冲突的体现。换句话说,使两个系统都能得到满足、有段发展是所有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的心愿,这对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还不够充分。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族企业系统的三环模式。三环模式就把家族企业表示成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子系统:企业、所有权和家庭。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的任何个体都能被放置在由这三个子系统相互交叉构成的几个区域中,和企业有多种联系的人存在与两个或三个环的重叠区域。三环模式具备严密的理论性与现实的实用性,不仅解释了特许经营家族企业中个人间的冲突、职责矛盾、权利界限等产生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分析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内部各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为人们研究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工具。三环模式能帮助人民了解、分析处于不同系统位置的人,他们的利益、关注点及矛盾和冲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系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结构和他计划以尽可能协调好三方面的系统冲突,从而推动特许经营家族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

2.国外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冲突的研究

冲突是指两个(含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主体因互动行为所导致的不和谐的状态。冲突之所以发生,可能使利害关系人对若干议题的认知、看法不同,需要、利益不同,或是基本道德观、宗教信仰不同等因素所致。广泛来说,由于社会上资源、权力稀少,不足以分配以及社会地位与价值结构上的差异,难免会带来不调和甚至是敌对性的互动,冲突便由此不断产生。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企业研究专家认为,因为经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家庭成员中出现重叠现象,而且是企业组织形式中最复杂的,结果导致家庭和经营因不同目的而相互抗争时,冲突和矛盾就产生了。而且,由于加总统汇总的冲突能够影响经营运作方式,会制造新一轮的冲突,因此这一过程会循环发生,连续不断。几乎所有的特许经营家族企业都要经历兄弟姐妹反目或其他类型的冲突。权利和利益是引起家庭成员纷争的主要导火线。

3.国外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继承问题的研究

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往往由于未能够处理好所有权的继承问题而衰败或倒闭。在美国,大多数特许经营家族企业超越不了创业者的任期,10家特许经营家族企业中只有3家能延续至第二代,10%的特许经营家族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而能够延续到第四代的仅有3%。因此,在最近一些年力,有关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继承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管理的继承显示着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的命运所在。最常造成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失去掌控的原因都是无法在承接的过程中理顺管理,有些被迫卖给竞争对手,有些在新领导群的管理下破产,有些自动关门倒闭。有专家认为,特许经营家族企业权不易顺利过渡的原因与老企业家的性格息息相关。很多老一辈的管理者不愿放手,且对培育接班人的认识不足,第二代因此常有挫折和抑郁的感受,并且对接班缺乏准备,从而造成两代之间关系紧张。如果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经营权力能够顺利交替,它们会比非特许经营家族企业更重价值、效率更高且债务较少。由此可见,能否将家族内最有能力者置于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管理层的顶端是至关重要的。人们一般认为,对父母来说,将他们的洗碗和梦想永续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们一生所从事和建立的事业传递给他们的子孙,这可能使人类的天性和特质。只有通过了解所有权管理者的前景,才能战胜情感提供的理性的、恰当的建议,因而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白编制继任计划是绝对必要的。一个合理的继任计划有助于成功的管理接续、所有权交接、有效管理及企业战略的赢利能力。尽管继承是个复杂的话题,但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电话:010-635320***网址:

继任计划编制一定要详尽,并且要组织家庭会议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并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顾问团来解决问题。

4.国外特许经营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品牌研究专家认为,创业者和创业家族拥有控制权对企业价值和其他特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营者之间的家族关系会降低代理成本。如果所有者与决策者一致的话,那么在高级经理人与所有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将会有所缓和。也就是说,当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与一人时,便不再需要由外在的所有权人进行昂贵的监管,由此也会提高公司的家价值。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问题上有如下特点:家族成员同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彼此之间进行着许多不同层面的交往,因此在监管和约束相关的决策人员时便有众多优势。与之相似,由于家族成员之间及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关系,家族的参与有利于监管和制约经营者。企业所有权、独立性和家族控制因素会影响特许经营家族企业主的融资决策。家族在企业中的作用与企业主、董事会及管理者三者的整合程度有关系,能否构建一个优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特许经营家族企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5.国外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沿着这样的思路,许多有关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管理的著作都是从指导经营家族企业的管理者应如何把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分开这样的角度来论述的。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家族与企业目标的不同确实是特许经营家族企业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在一个特许经营家族企业中过度重视一方——企业至上或家族至上的做法都将同时损害两者的利益,因而是不可取的。而割裂两者之间关系的做法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应该是通过制定战略计划两者很好地平衡起来,这样的平衡将会产生家族团结和睦和企业蒸蒸日上的双重效果。因此,特许经营家族企业制定一个与家族利益和企业潜力相一致的企业战略是非常重要的,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平行计划流程”。同时,管理团队在制定战略承诺计划时也必须考虑其管理理念、公司目标和企业前景预期,而这两者又是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的。这样,家族和管理团队间承诺的像话作用和相互促进将会推动特许经营家族企业的顺利发展。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电话:010-635320***网址:

篇2:企业融资国外研究现状

一、谷歌推出Google Wallet

谷歌联合花旗集团、万事达卡、First Data和Sprint推出了Google Wallet(谷歌钱包)服务,该服务可帮助用户通过手机完成支付。

谷歌希望借此建立一个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使用户通过NFC技术进行支付操作。Google Wallet的操作十分快捷,用户仅需要通过手机进行几个简便的操作即可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且十分安全。

二、移动支付现状

移动支付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其实Google Wallet也不是,2005年谷歌就提出了这项服务),至少在2000年起就有了移动支付的尝试。移动支付在技术上似乎并没有太大难度,只是时机未到,一直没有普及开来。

近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显然让大家重新审视移动支付的机会,前景无疑巨大,也已经有众多先行者。

除谷歌外,近两年国外移动支付领域较受关注的企业还有Square(与VASA合作)、FigCard(被Paypal收购)、Boku、Zetawire(被谷歌收购)、苹果、亚马逊、Sprint、Isis等,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

Square

Square是几乎是最近风头最劲的移动支付企业,由Twitter联合创始人之一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在2009年底创立,目前Square每天处理300万美元交易。

Square通过一个可以插入到iPhone耳机插孔中的小设备来进行操作,当信用卡在读卡器上划过时,就能通过一系列处理完成支付。

目前Square已经获得两轮共计375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2.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Square在近期获得了来自Visa的战略投资。

FigCard

FigCard提供的服务与Square类似,消费者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Fig应用即可享用移动支付服务,商家则需要将FigCard的简易USB设备插入收银机或POS机终端来接受支付。FigCard目前已被Paypal收购,两位创始人也加入Paypal移动团队。分析认为Paypal希望通过收购FigCard将支付服务与本地商家结合并,引入以Paypal为中心的销售系统。

Boku

Boku确实是一个手机支付商,但它主要面向虚拟产品,因此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真正的“移动支付”。

这家公司在2009年便获得1300万美元投资,目前总共募集了3800万美元资金。有数据称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6亿用户。

Boku名声大噪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年底有消息称苹果和谷歌正在积极竞购Boku,至少作价2.5亿美元,但随后这一交易并没有达成。

Zetawire

Zetawire是一家小型的移动支付公司(仅有2-4名员工),该公司拥有一项支持移动装置以终端对终端的方式进行支付的专利,似乎也正是因为这点被谷歌看中,于2010年将其纳入麾下。

苹果

苹果尚未推出其移动支付服务,但暗中已经进行了很多布局。2009年苹果在2009年申请了在触摸屏中安装NFC天线,以及其他一些专利;在2010年苹果还特意聘请了近场通讯技术专家担任手机业务产品经理。

之前曾有密集传闻称,在下一代Phone中便将包含近场通讯技术,而苹果正考虑在今年推出移动支付服务,允许消费者利用iPhone和iPad进行支付。

对苹果来说,移动支付服务意义非凡,苹果甚至可以将其与iAD很好的结合,例如点击购买iAD中的广告商品,这甚至可以直接提高iAD的广告售价。

此外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开发出了一款面向小企业的支付终端原型机,能够扫描支持NFC的iPhone和iPad。

亚马逊

谷歌和苹果都加入了移动支付战局,巨头亚马逊自然也不甘落后。有消息称,亚马逊正考虑推出移动支付服务,允许用户在实体店里通过自己的手机来支付商品或者服务费用。显然亚马逊希望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线下交易,移动支付将会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对亚马逊来说NFC技术还可能应用于比价、扫描标签等多种场景。

Sprint

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正打算通过移动支付来吸引更多用户,除与谷歌合作外,Sprint也在积极构建移动支付网络。Sprint计划通过广告分成的方式获益。

Isis

Isis由美国三家电信巨头AT&T、T-Mobile和Verizon无线公司在2010年联合组建,Isis是一个全国性的移动支付网络,提供针对智能手机和近场通信的移动支付业务。Isis同样提供基于NFC的支付服务,消费者只需在商家的读卡器上晃动带有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付款。

考虑到它背后的三大巨头,Isis的成功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来看看国内的现状。目前国内较受关注的支付企业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支付宝等。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是基于中国移动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通过手机支付账户进行消费、充值、转账、查询、绑定银行卡提现等电子商务操作,并进行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种应用场景。截至今年4月份,中国移动手机支付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月均活跃用户200万。去年全年累计交易额30亿元,今年3月单月交易额超过4亿,现场商户超过10000家,本地远程商户455家,全网远程商户达1006家。

在2010年认购浦发银行股份后,中国移动将与浦发在手机支付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已经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于4月18日领取了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2.5亿。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手机支付试点。

中国联通已与中国银联、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达成合作,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更多探索。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2009年11月成立了移动支付产品项目组,对支付类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和部署。今年3月,中国电信成立了支付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移动支付、固网支付及积分支付等领域。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短期的目标是发展和保有通信终端用户,以增加用户粘性,最终建立拥有核心支付能力的商业模式。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产品形态分为“翼支付合作类产品”与“翼支付自有账户产品”,目前已在全国不同省市陆续推出校企联名卡、公交联名卡、银行联名卡等翼支付产品。

中国银联

中国银联是国内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角色定位于负责移动支付业务转接清算,连接电信运营商与金融机构,整合、协调电信运营商与银行等各方面资源。

目前中国银联已经在七个省市进了移动支付的试点,推出了四种基于移动支付的产品,包括智能SD卡、双界面电信卡、贴膜卡以及NFC手机,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银联标准移动支付方式。

之前中国银联还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支付宝

支付宝作为国内在线支付的领头羊,在移动支付领域面临着来自上述国资背景企业的竞争。

支付宝目前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动作有,与国内最大手机浏览器UC浏览器达成合作,在后者中内置支付宝安全支付解决方案,令用户直接完成网购付费、手机充值等流程。支付宝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11家银行达成合作,共推“快捷支付”服务。支付宝还在多个手机平台拥有客户端。

支付宝目前在该领域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并对用户消费习惯十分了解。

三、NFC介绍

众多的移动支付公司都采用或计划采用这项技术——NFC。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开发。

NFC由 RFID 射频识别衍生而来,主要用于手持设备的短距离通信,向下兼容 RFID。NFC 将非接触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Peer-to-Peer)功能整合到一起,非常适合手机终端。其应用场景包括移动支付、交换数据、电子票证等。

最早支持NFC的手机是诺基亚3220,这款在2004年推出的手机可以在部分地区使用手机钱包服务。之后诺基亚在多款手机上都内置了此项服务,可惜的是由于诺基亚只将NFC

应用至S30及S40这样的低端平台、对开发者收取高昂授权费用,加之用户习惯等问题,诺基亚的NFC手机并未取得好的发展。

而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看好 NFC,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Sprint这样的巨头,都在力挺这项技术,NFC有望逐渐取代RFID。

有关NFC技术在这里有一个极为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转来进行更多了解。

四、前景与挑战

移动支付的前景广阔,现在已经成为共识。目前移动支付主要分为两种应用模式: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

其中远程支付更多地是在线支付的延伸,通过手机网络完成之前在PC上才能进行的在线支付操作;现场支付则是有望取代刷卡结算的应用,用户仅需轻晃手机即可完成支付,而不必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和银行卡。

传统在线支付所覆盖的人群有限,且应用场景单一。移动支付将解决这两个问题,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使其在更多的场景下完成支付。

移动支付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多个商业链条如何避免混战。银行、银联、运营商、手机厂商、第三方支付等都已经加入战局,市场充满不可预见性。此外来自国家的政策法规也将对移动支付的格局产生影响。

篇3:国外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外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对比

在宏观政策方面,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本国物流业发展,并积极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来规范其市场竞争秩序,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美国颁布的《多式联运法》,欧洲的《统一法》,日本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等。日本物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各国在基础设施方面都比较完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美国物流之所以发达,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密集而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各国人才培训和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在美国,已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

在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其中,民间物流行业组织在美国物流管理体制中占一席之地。但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分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而欧洲在物流产业上具有明显的特色,科技进步,尤其是IT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合并联盟,促进了欧洲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的是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日本物流发展的特点是,政府系统规划,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高,重视精细物流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发达。

国外物流企业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物流的时代,对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间的收购兼并,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比如不久前,德国国营邮政出资1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大型的陆上运输企业AEI。AEI公司1998年的销售额达15亿美元,是美国国内排列前10位的大型物流运输公司。德国邮政公司这一举动,目的是把自己的航空运输网与AEI在美国的运输物流网合并统一,增强竞争力,以与美国UPS和联邦快递相抗衡。

21世纪将是一个消费多样化、生产小量化、流通高效化的时代,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物流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5个“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The right product),在规定的时间(At the right time),规定的地点(In the right place),以适当的数量(In the right quantity),合适的价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

物流企业是为特殊市场提供物流服务、突出个性化服务特色方向发展,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来拓展物流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知名度。根据市场确立业务重点,是瑞士物流区域Fiege的一个重要经营特色。在欧洲,Fiege清晰地在不同市场上确立了不同的业务重点:在意大利,业务重点为零配件、化学品、药品、食品、服装和消费品物流;在瑞士,业务重点为纸板和纸张物流;在德国和捷克,业务重点为印刷品物流。

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为了实现运输规模经济而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运输的规模经济要求运输批量越大越好,运输工具应尽可能满载运行,从而实现运输的规模效益,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节约了社会运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共同配送是未来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

物流既是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多样化的支柱,同时物流的发展又会对城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运输和配送工具的噪声、排放污染、对交通阻塞的不利影响等。另一方面生产产品的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以及社会生活废料如不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又称回收物流。

从总的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讲,美国物流企业在规模化方向发展相比欧洲日本要突出些,像UPS、FedEx都是世界级顶级物流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欧洲物流企业则更趋向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欧洲的瑞士物流区域Fiege;日本更加注重的是向精细物流方向发展,广泛采用共同配送。

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2004年12月4日,我国政府全面取消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限制和关税壁垒,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相对而言,我国物流企业在规模、资金、国际化水准、物流系统、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对全球化和国外现代化物流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作者认为,加强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亟需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加强体制建设和宏观管理。我国对物流企业的准入管理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问题,对价格战、超载等不正当竞争又监管不力,行业协会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政府对物流市场的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创造良好的物流市场环境。

其次,强强联盟、整合资源。企业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向规模化发展,通过强强联盟、整合资源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再次,要加快信息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的落后、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最后,构建起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框架体系,包括市场反应能力体系、规划设计能力体系、服务创新能力体系、操作管控能力体系的构建。只有构建起了完备的核心竞争力的框架体系,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篇4:浅谈国外企业财务软件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财务软件;现状;问题

一、研究的现状

在国外的企业财务管理服务转型的过程中,科学化、智能化的分析与研究企业发展的历史数据与操作数据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集成、处理,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了企业的数据处理科技影响能力。

目前的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系统大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模块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用友财务软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模块式财务管理软件,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模块是采用Power

Builder开发,功能十分强大,能够有效的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但是系统的使用、管理、可移植性不强,有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采用的是Visual Basic+SQLServer2000开发的系统,能够满足企业财务数据兼容的需求,但是在技术框架上,系统显得十分庞大,方便性较差,有的企业采用的是Asp+IIS+Ac

cess,由于数据库的限制,这种系统只能在较小的企业上使用,系统的功能较少。有的是基于MVC结构开发的单个模块式的财务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的可移植性比较强,能够方便企业的使用和系统后续开发的需要,这些系统有的是采用Web

Service+XML+Java等技术来实现的。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没有将企业的各种管理资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应用上还缺乏必要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支持,对财务信息的挖掘能力较差,不能为企业的领导提供信息管理服务。在

C/S架构流行的时候,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也是基于C/S架构的模式,这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网络化的管理,在功能上也比有所增加,能够实现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等相关的功能,在C/S的模式架构下,财务软件将财务管理的实现融入在软件的架构中,能够为企业的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WEB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软件的功能架构有C/S的二层结构实现了三层交换的结构,B/S架构的模式,使得原有的C/S结构的财务管理软件中加入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的因素,以实现企业的协同工作和管理,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基于B/S架构的财务管理软件,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处理数据变得更加便捷、顺利,降低系统硬件的要求,系统的升级维护更加简便。在以J2EE框架下的企业财务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采用B/S结构,并结合WEB技术,实现了财务信息处理的网络化管理,在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也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这种类型的财务管理主要在智能技术、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等新兴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将企业的工作流程、业务系统、生产、销售、税收、财务等功能融合为一体。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系统集成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在基于J2EE的平台上开发出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没有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相结合,财务管理软件缺乏成熟的模块间数据处理标准,基础模块处理财务数据能力比较弱,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有的财务管理软件在开发上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影响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分析,也不能实现数据的兼容,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不高。

(二)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在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凭证管理基础模块、账簿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等相关的模块可移植性较差,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调研,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编码规则,导致开发出的财务软件管理系统不能有效的实现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导致企业的信息利用率不高,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配置。

(三)数据分析与预测功能不完善。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主要采用的是财务处理、记账为核心的思想,企业的工资管理、票据管理、流程管理等相关的功能都是围绕企业的记账进行开发和设计,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功能不强,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进行预测。

三、研究的述评

(一)软件的体系结构。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所有的模块都集中在一起,不能进行单独使用,信息的共享程度不高,虽然,财务管理系统采用的是C/S架构设计,但是企业没有将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

(二)行业准则与依据。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解释条例为依据开发的,在使用的功能上,只能对国内使用,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要求,但是,在国际事务中,明显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没有与企业的国际事务、多货币以及多语言的处理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于国外适用性比较广泛的财务软件来说,明显的不能满足企业二次开发的要求。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利用率较低。由于我国企业财务制度上的问题,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没有能够有效的发挥企业信息化办公软件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系统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的数据进行挖掘,系统的功能不能完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对系统数据的挖掘处理分析,不能有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篇5:国外安全文化研究建设现状

安全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始终。所谓安全文化,从中观层面看,即人类在安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物质成果和安全精神成果的总合,应该包括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物品、安全文艺作品、安全宣传、安全群体、安全行动、安全理性、安全社会系统、安全社会结构等等。安全文化作为当前研究和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国内外都有了它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成就。

现代意义的安全文化最初是由安全科技界专家提出来的。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人为原因发生爆炸,酿成核泄露的世界性大灾难,由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出核电站“安全文化”概念,此后安全文化研究在自然科技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也在其它企业生产和政府报告中得到了重要体现。当时,专家们的意见就是指人们不能仅仅从自然科学技术角度来维护安全,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政策等在维护安全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需要对科技理性的副作用进行思考。无独有偶,社会科学界差不多从另外一种角度提出了如何确保安全的问题,这就是社会学界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风险社会理论”。风险问题的研究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对核能安全使用问题的思考,后来的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1986年出版的德文著作《风险社会》(RiskSociety)中,系统地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并且对“风险”的内涵作了更深刻的阐述。“风险社会”概念从一开始在外延上就比“安全文化”概念宽泛,不仅仅指安全生产领域,更广泛地指向社会公共领域的安全和风险,同时打破地域空间的界限而探索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异质性和不安全问题。

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主要起源于工业化国家,远远走在中国前列,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安全文化研究首先在核工业领域重点推进。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1991年又提出了《安全文化》报告(INSAG-4),把安全文化概念得以定义并且得到世界多数行业专家教授的认同。1994年该机构又制定了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1996年修改),对安全文化的政府组织、运营组织、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199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又发表了《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经历安全的技术与法律建设、安全目标与绩效、安全主体的责任与自我学习改进等三个阶段。亚洲地区核合作论坛(FNCA,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亚洲地区核合作国际大会/ICNCA)1997年第8次研讨会以来每年都举行一次研讨会(2000年会议在我国上海召开),对于推进亚太地区安全文化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2]

第二,安全文化研究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迅速推广。美国蒙特纳州1993年颁布了一部《蒙特纳州安全文化法》,以法律的形式强调雇主和雇员合作以创造和实现工作场所的安全理念。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1997年组织召开了“合作文化与运输安全”全国研讨会。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1998-1999年开展了一次全国矿山安全文化大调查,并且得出了一些合乎实际的结论。[3]目前国外在矿山安全、建筑安全乃至反恐怖安全领域都有较大推广。第三,安全文化研究在高校得以大力发展,并且安全文化概念和内涵日益丰富。目前,国外许多矿山类、公共管理类、卫生健康类院校中均开设有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环境安全学、环境法学等安全文化类课程;许多高校与政府联合组织了区域内或国际性安全文化研讨会;很多高校都设有安全文化研究专门机构、安全文化专职研究人员,出版发表了相关论著,开展了相关项目,召集了相关会议。安全理论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安全文化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内涵日益丰富: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把安全文化概念狭义为“核安全文化”;2002年5月道格拉斯?韦格曼在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交的安全文化总结报告中作出了它们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涉及到每一个人对安全承担的责任,保持、加强和交流对安全关注的行动,主动从失误教训中学习、调整和修正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并且从履行这些价值的行为模式中获得奖励等方面的程度”。[2]当然,安全文化定义目前有十几种,也还在进一步深化发展。

篇6:医养结合~~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一. 医养结合的内涵:.........................................................................................................1

(一)定义.......................................................................................................................1

(二)相关元素...............................................................................................................1 1.服务对象.............................................................................................................1 2.服务内容.............................................................................................................1 3.服务主体:............................................................................................................1 4.服务人员.............................................................................................................1 5.实现方法:............................................................................................................1 6.行业准入标准:....................................................................................................1

(三)医养结合与长期照护...........................................................................................1 二.国外常见的养老模式.......................................................................................................1

(一)家庭养老...............................................................................................................1

(二)居家养老...............................................................................................................1

(三)机构养老...............................................................................................................2

(四)互助养老...............................................................................................................2

(五)以房养老...............................................................................................................2

(六)旅游养老...............................................................................................................2

(七)候鸟式养老...........................................................................................................2

(八)异地养老...............................................................................................................2

(九)乡村田园养老.......................................................................................................2 三.国外发展状况...................................................................................................................2

(一)美国.......................................................................................................................2

(二)日本.....................................................................................................................4

(三)瑞典.....................................................................................................................6

(四)澳大利亚.............................................................................................................7

(五)德国.....................................................................................................................8 三. 国外医养结合的特点.....................................................................................................9

(一)法律先行,对老年群体的医疗与养老权益制度化...........................................9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多方筹资机制...........................................................................9

(三)发展以居家为主的多种服务模式.......................................................................9

(四)建立服务对象资格准入制度和服务质量定期评估制度...................................9

(五)养老卫生服务重精神服务,兼顾物质要求.....................................................10

(六)养老服务政策化,市场化,福利化.................................................................10

(七)利用社会力量,发挥专业团队作用.................................................................10

医养结合

一.医养结合的内涵:

(一)定义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它是把老年医疗健康服务放在首位,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医养一体化”的养老模式。

(二)相关元素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模式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高收入老人以及失能或半失能的特殊老人。

2.服务内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主要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服务,专业化的医疗救治、大病康复等医疗服务以及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精神服务。

3.服务主体:可由社区提供平台,将公共部门、营利组织和NGO等社会主体有机结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主体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在实施中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以社会志愿者为辅,并调动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工作。

4.服务人员:需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熟悉老年病的治疗的全科医生和一些比较专业护理人员等。

5.实现方法:可以把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相结合,还可以把部分医疗机构直接转型为老人护理院,还可以将多个养老机构与辐射半径范围内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老人“绿色通道”等服务。

6.行业准入标准:养老、医疗机构必须达到民政部门制定准入标准,并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评估制度,鼓励社会参与监督。

(三)医养结合与长期照护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长期照护是健康和社会的整合系统,由家属、专业人士、护理人员和志愿者,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得到最大程度的自助、独立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医养结合”与国外“长期照护”的概念是一致的。只要服务于患有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二.国外常见的养老模式

(一)家庭养老

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家庭成员的独立意识比较强,老人大多不采用家庭养老方式,法律也不规定子女对老人负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家庭养老仍占主体地位。

(二)居家养老

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休闲娱乐设施支持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是与其他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在英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社区照顾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英国社区照顾的特点主要是:政策引导、政府出资、依靠社区和体系完整。英国既制定社区照顾这一社会福利政策,又订立具体的措施,以使社区能切实地承担起这一职能。各种社区照顾的机构既有政府出资社区举办的非赢利性的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性的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人员既有政府雇员,又有民间的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情况的老年人的需求。

在美国,居家养老是一种最普遍的方式。老人住在家里,享受社区的服务。这个社区设备齐全,但是花费很高,美国把社区养老作为产业来发展的。老年社区运动成功的典范是始建于1961 年的,坐落在美国佛罗里达西海岸的“太阳城中心”。老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购房定居也可以租方居住,房屋有高中低档次职别,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据悉,在养老产业发达的佛罗里达州85%以上的财政来自于养老产业。

(三)机构养老

即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老,其中北欧大约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四)互助养老

是指老人与家庭外的其他人或同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的模式。它具体包括老年人结伴而居的拼家养老、社区内成员相互照顾的社区互助养老等很多形式。

(五)以房养老

是指将自己的产权房出售、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获取一定数额养老金或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它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房产蕴含的价值提前变现,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资金来源。

(六)旅游养老

国外很多老人退休后,喜欢到各地去欣赏秀美景色,体会不同的风土民情,从而在旅游过程中实现了养老。旅游机构也乐于为老年人服务,并通过与各地的养老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食、住、行、玩等一系列周到服务,使老人免除游玩中的后顾之忧。

(七)候鸟式养老

是指老年人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和时令的变化而变换生活地点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总能使老年人享受到最好的气候条件和最优美的生活环境。

(八)异地养老

是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利用移入地和移出地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费用标准等的差异,或利用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差别,以移居并适度集中方式养老。

(九)乡村田园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国外一些喜欢大自然的老年人退休后会选择在乡村的田园、牧场、小镇等地养老,每日养花弄草、游山嬉水,颐养天年。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三.国外发展状况

(一)美国

美国在1940 年左右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它的健康照护体系带有市场化的特点,强调了以老人的自主选择为主,一般采用商业保险的模式,让居民自由投保。美国养老照护模式比较多样,包括老人全包服务项目(PACE)、老年人居家养老(HCBS)、照护管理组织(CMO)、养老一站式服务计划(ASAP)等。美国养老照护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政府政策的有序指导和和有效监管下,把长期照护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1.美国养老全包服务项目(program o 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PACE): 服务对象是社区55岁以上,居住在PACE项目的地点提供服务的范围内,经评估后需要

养护照顾的低收入老人。

服务内容则是:提供饭食、提供个人照料服务和医疗服务。费用包括:厨房膳食费、药费、必要时入住养护院的费用。

①起源及发展

PACE的萌芽源于居住在旧金山中国城的华裔,他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愿入住护理院,于是有了建立日间医疗护理中心的想法。1973年,仿效英国日间医院的模式,美国老年管理机构、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健康服务部共同筹资建立了On Lock社区成人日间护理中心,即PACE的雏形。此后,0n Lock依次增加了家庭支持服务、基础医疗服务,并不断完善其服务内容、运营模式,进而为患者提供长期的急性病、慢性病医疗服务。随着不断发展与完善,0n Lock模式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接受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共同试验性出资,试验发现PACE较传统的付费模式节省15%的费用。1986年PACE正式建立,政府通过立法在全国建立起多个PACE示范项目,并规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其买单。直到1997年《平衡预算法案》,PACE被确立为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永久性服务项目。

② 目标及服务对象

PACE是旨在为达到人住护理院标准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疾病康复、急性病和慢性病治疗、社会支持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服务对象需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在55岁及以上;(2)居住地点在PACE的服务区内;(3)经由医疗救助机构鉴定为符合所在州人住护理院标准;(4)自愿参加,加入PACE后只能接受该中心内工作人员及医疗机构的服务。

③资金筹集与分配

PACE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由于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付费标准不同,对于满足医疗保险而不满足医疗救助的社区老年人实行差额补齐的方式。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会根据老年患者的疾病分类、病情分级情况测算出每月所需费用,并以按月支付的方式将资金划拨给PACE中心,由PACE中心汇总资金、统一支配。患者在加入该项目后,不需要支付任何其他的医疗费用,统一由PACE中心管理。也正因为这样,PACE力求通过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及生活照料使其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不是通过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来节省医疗资源。

④提供服务的主体

PACE服务提供主体主要是PACE中心的医务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该团队人员主要包括全科医生、护士、药剂师、理疗师、营养师、日常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以及负责转运的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多学科、较为全面的工作团队,它不仅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而且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开展讨论,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医疗方案。此外,与PACE签订协议的医务工作人员同样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这也是PACE走市场化道路的一种体现,促进了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⑤主要服务项目

PACE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康复服务、营养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娱乐治疗服务以及社会支持服务等。除此之外,PACE中心还会为患者提供一些特色服务,如定期为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营养评估、居住环境安全评估以及用药管理,从而及时调整患者的医疗护理方案。提高生活质量、进行临终关怀是PACE的另一个特色服务。有研究数据表明,PACE中心的患者平均年龄为80岁,人均患有7.9种疾病且有3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平均生存期为2.5年。因此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PACE中心更关注其生活质量、尽力满足其健康愿望,使其能够在愉悦的状态之下度过。

2.集中养老居所服务项目(congregate housing services program,CHSP)是依靠联邦政府政策形成的项目。服务对象是在政府资助型房屋中的低收入、衰弱的或残疾的老人。

3.老年人居家养老(HCBS)。一种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让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生活和医疗照护。

4.养老一站式服务计划(ASAP)。

但目前主要实行的是老年人群连续性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及老年护理服务认证准入制度相结合的卫生服务模式。固定的家庭全科医生,负责其各种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家庭全科医生都有固定的合作医院。其次是分级诊疗,社区诊所提供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养老机构附属的护理院按照完善的认证准入制度招用护理人员给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如:对于健康

情况尚好的,又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每周护理人员都会对其进行3天的照料,上午8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每天8至12小时。

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2年,65岁及以上共有4248万,占总人口的13.5%,其中男性1842万;女性2405万。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7210万,比例将占19%。2012年,男性的期望寿命为76岁,女性则为81岁。作为自由市场的典型代表,美国的老年人健康照护,是具有高度市场化的一种照护体系,强调老年人的自由和选择,一般采取商业保险的模式,由居民自愿选择是否投保以及如何投保,该保险覆盖人群为84%的居民。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美国专业医疗型的养老机构使政府不堪重负,同时老年人希望在社区生活,因此美国开始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1)主要模式

老人全包服务项目(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PACE)是一种源于美国华人地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服务对象是社区 55 岁以上,居住在 PACE项目的地点提供服务的范围内,经评估后需要养护照顾的低收入老人。

服务内容:①提供饭食、提供个人照料服务、医疗费用、厨房药费、必要时进养护院的费用;②提供社会服务;③提供对不适宜养老的老人住房进行整修的费用。目前,PACE运行得较为成功,但也受到募集启动资金困难、来自其他服务模式的竞争、PACE本身的特点限制了更多的患者入组等因素的制约。截止 2008 年,全美仅在 29 个州开设了共 61个PACE 服务中心。

集中养老居所服务项目(congregate housing services program,CHSP)是联邦政府层面的政策。服务对象是在政府资助型房屋中的低收入、衰弱的或残疾的老人。服务内容:①一周 7 天,每天一次的热餐供应;②其他支持性服务,但是不能与既有的可支付的养老服务重叠。

老年人居家养老(Home And Community Based Services,HCBS)。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开始实行老年人居家养老(HCBS)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让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生活和医疗照护。同时为了降低医疗成本,社会保障法开始赋予各州 HCBS 服务医疗补助豁免权,鼓励各地开展 HCBS 服务。研究证明, HCBS 更适合相对年轻、健康的老年人,而 PACE 适合失能程度较为严重的老人。

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了不同的养老计划。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领军者,他们建立了老年与残疾资源中心,作为老年人获得长期照护服务的唯一准入部门。中心对老年人进行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的初查,决定照护的等级和按人支付的水平。初查后中心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家访,对初查结果进一步确定和说明,帮助老人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资源中心在各县设立照护管理组织(Car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CMO),CMO 是一种管理式的照护组织,负责管理照护补助资金的使用及长期照护服务,包括家庭照护、社区合居设施和机构照护等,他提供不同的服务供参加者选择。家庭照护包括家庭健康照护(一般医疗、照护);家庭保健辅助(在护士的指导下,家庭保健助理提供简单的伤口照护、活动照护、翻身、康复锻炼等);个人照料(社工为老人提供日常活动的照料,穿衣、吃饭、吃药和锻炼,还有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疾病,CMO 加强了健康照护的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马萨诸塞州设立了养老一站式服务计划(ASAP-aging services access points)。俄勒冈州设立了由老龄和残疾人服务部操作的同意基金项目(A centralized funding operated by Senior and Disabled Services Division)。宾夕法尼亚州设立了社区养老选择项目(OPTIONS)等。

(2)美国医养结合的特点 将长期照护作为一个产业,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严格管理下,重视护理人员的作用。通过政策调整,优势资源向社区养老服务倾斜。

州府努力落实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扩大社区服务类型以及享受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

(二)日本

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是日本,但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长期照护制 4

度,满足了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要。日本的主要照护模式有日间照顾中心、特别养护之家、老年福利中心和老年公寓,为不同健康程度的老人提供了较为细致的服务,极大的满足了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它的照护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制定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1963年,日本就制定了《老人福利法》,在这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老年护理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对公共投资责任也有个更为明确的要求。

196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老人福利法》,几年后颁布了《老年人保健法》、《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10 年战略计划》、《护理保险法》等。这些法律政策明确了服务对象,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和服务提供责任。

日本的护理保险费用由使用者承担10%,其余部分由公费和保险费各负担50%。公费负担的比例为国家25%、都道府县12.5%、市町村12.5%。40岁及以上65岁以下的参加保险者,保险费为收入的1.13%,其中又由雇用者负担50%。65岁及以上被保险者根据个人收入缴纳不同数额的保险费。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早在 1963 年就通过了《社会福利法》,设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机构。1997年12月,日本通过了“护理保险法”,规定:“采用强制的方式,以政府为主体,将居住在本国的 40岁以上者(包括外国人)纳入到长期护理保险中,65岁后开始享受保险提供的服务,卧床或患痴呆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不去医院就可在家接受护理”。||日本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也是基于民族家庭养老传统和老年人养老精神需求,目的是让老人脱离医院,回归社区,回归家庭。长期照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老年慢性病患者拜托对医院的依赖,可以更自由的从家庭、福利院或疗养型综合场所获得长期护理服务。日本的社区也拥有大量志愿者,为居家老人提供长期志愿服务。更重要的是,长期照护保险为强制性医疗保险,其相关服务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这就大大减轻了老年人家庭养老成本。

早在195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己接近总人口的5%,1970年己经超过7%,标志其进入老龄化社会,1994年时超过总人口的14%,目前为每5个人就有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可见日本老龄化速度发展之快。正由于日本老龄化的高速发展,老年人问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63年,日本政府就已推出《老人福利法》,其中规定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其中提出了由政府为有需要的老人出资建立提供短期入住、治疗服务和护理的托老所这一新举措;1989年制定《高龄者保健福利推进十年战略》,以此为契机,众多老年活动室、老人医院、老年公寓开始出现。日本对于养老机构的开设权利并无过多限制,日本各级政府、政府资助下的民间组织、民间企业、财团法人或个人均可兴办养老机构,共同为老人提供无偿或标准收费的服务。日本的养老机构划分多元化,其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是护理分级的划分方法,即根据老年人不同身体状况、养老需求、经济能力等对老年人施行分级护理。福利院方面,包括有护理老人福利院、特别护理老人福利院、低费老人福利院和收费型老人公寓;养老机构方面,包括有老人养护之家、老人特别养护之家等。

日本的长期护理又称为介护。2000年开始日本在全国实行介护保险法,并在2005年进行了部分修订。其程序为,首先由被保险人提出介护申请,然后由地方政府下设的专业评估机构根据申请人的生理和精神状况评定需要介护的时数和级别。长期护理包括6个等级的护理水平,最低的护理等级是“需要支援”,其余依次是“需要护理1~5级”,数字越大则代表需要护理的程度越高。同时,还规定了每个护理等级需护理的时间不同:需要护理1级为30~49分钟,需要护理2级为50~69分钟,需要护理3级为70~89分钟,需要护理4级为90~99分钟,需要护理5级为100分钟及以上。介护保险支付的护理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基本包括机构护理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两类。机构护理服务又分为老人保健设施、提供特别护理的老人院和疗养型医护机构。疗养型医护机构提供的介护服务包括:一般的介护,包括居住环境护理、活动支援服务、更衣服务、食宿护理、排泄护理、身体清洁护理、沟通交流服务、康复护理、睡眠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病情观察、介护者的健康管理及机构的环境和用具维护;以及特殊的介护,例如脑卒中患者护理,痴呆患者护理,紧急状况处理,失禁护理,视觉障碍患者护理,语言、听力障碍患者护理等。

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是日本,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统计的数据表明:随着生

活条件的不断改善,65 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上升,1950 年,日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 4.9%,1985 年,占总人口的 10.3%;2005年,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20.2%;到 2011 年,65 岁以上的人口上升了 22%。2013年日本的总人口是1.273亿,现在每4个日本人就有1个在65岁以上,每8个日本人就有1个在75岁以上。高龄就业者为636万人,占15岁以上就业者的10.1%,连续10年增加。这些都刷新了最高纪录。另据日本劳动厚生省统计,截至2014年9月1日,日本100岁以上老人为5.882万人,比去年增加了4423人,同样创下历史新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1963 年日本通过了《社会福利法》,设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机构,满足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要。1997年 12 月,日本通过了“护理保险法”,规定:采用强制的方式,以政府为主体,将居住在本国的 40 岁以上者(包括外国人)纳入到长期护理保险中。2000 年,日本开始实行长期照护保险制。

(1)主要模式

日间照顾中心(或日间照顾服务站)。主要针对需要日间康复训练,需要照顾其日常生活,白天家里没有人不能独自吃饭的 65 岁以上(日本界定)老年人群。一个服务站一般只有一个护士,护士只处理专业照护问题,其他工作交付予其他人处理。服务中心负责接送工作。

养老院(日语又称特别养护之家)。主要接收痴呆老人和卧床不起等失能老年人。一般建在日间照顾中心旁边。由护士、介护师、福祉士组成。其中,护士主要从事专业照护工作,介护士的工作内容相当于护工,福祉士则来往于服务站和养老院之间并负责其中的协调工作。

老年福利中心。老人福利中心主要服务辖区内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健康教育、保健服务、健康体检、家庭方式及家属指导。福利中心一般由保健师负责。

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是为健康、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一般医疗和生活照顾。

(2)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特点是完善的法律制度。

早在 1963 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老人福利法》,随后几年又先后颁布了《老年人保健法》《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 10 年战略计划》以及《护理保险法》等相关政策、法规。这些法律政策明确了服务对象,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责任,并对公共投资责任也给予明确。正因为有这些法律政策,老年人得到了福利、保健、保险等方面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法律支持。

照护的费用重要来源于保险费用和公费,他们承担90%,老年人只承担剩余的 10%。居家照护服务为主,居家服务内容是指:上门的生活护理(看护、洗浴等),上门医疗(康复训练、居家养老管理指导),以及日托服务等服务内容。因为千百年来的家庭观念的形成,日本 65 岁以上老人当中,有 78%愿意接收居家养老,有 22%的老年人接受机构照护服务。

案例:日本温泉胜地的医养结合实践——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附属医院及养老院

(三)瑞典

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国家健康照护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家庭照护、老人照护院及其他老年照护机构的事务,其中包括对精神和智力残障老人照护,同时瑞典的康复中心为日托性质,备有专车接送入托老人。康复中心内有医生、康复技师、心理学家等,由他们向病人提供治疗和咨询。除了医务相关人员,康复中心还设有康乐室、手工作业室及午间用餐的餐厅和午休室等硬件设施。

根据瑞典的官方数据,瑞典 65 岁以上老年人正在增加。目前 18%的人口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瑞典进入了严重的老龄化社会。据估计,到 2030 年,65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30%。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剧和寿命的延长,作为高福利国家的瑞典,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因此瑞典政府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通过低成本的居家养老减轻政府压力。

(1)主要模式

瑞典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建立了国家健康照护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家庭照护、老人照护

院及其他老年照护机构的事务,其中包括精神和智力残障老人的照护。(图 1)

瑞典的康复中心为日托性质,备有专车接送入托老人。康复中心内有医生、康复技师、心理学家等,由他们向病人提供治疗和咨询。除了医务相关人员,康复中心还设有康乐室、手工作业室及午间用餐的餐厅和午休室等硬件设施。

除此之外,政府为使老人能居住在子女附近,在普通住宅区内建造了老年公寓,以及在一般住宅建筑中修建便于老人居住的辅助性住宅。同时,老年人在公立医院或牙科医院治疗,都可享受免费待遇。

(2)瑞典的医养结合特点:瑞典照护保障的对象为全体国民,只要需要均可接受照护服务,各市的税收财源是照护服务资金主要来源,个人负担率比日本少4%。瑞典的长期照护服务津贴制度有效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老年照护管理网络使老年人得到便捷的照护服务。

(四)澳大利亚

1997年10月前,澳大利亚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为较低依赖水平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老年公寓,二是为较高依赖水平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护理之家。

传统上澳大利亚是以居住式照护为主。服务包括以养老院、老年公寓和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社区老年照护项目、居家延伸护理或者老年痴呆症居家延伸护理、居家社区照顾等。服务对象是无法在家里单独生活,经评估后需要居住式护理的老人。

但目前,澳大利亚将老年人口的卫生保健服务分为二类:一类是由护理院、老年公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正式服务,服务内容全面细致;另一类是家庭、朋友和邻里提供的非正式服务,服务内容相对较杂,但非常贴近老年的生活需求。

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院服务内容根据老年护理评估中心的评估结果,一般分为高水平护理(即入住护理院提供的护理)和低水平护理(即入住老人院提供的护理)。老年护理评估中心主要评估老年人失能和所需服务的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入住护理院及需要的护理水平;根据患者分级量表把入住的老年人分为8个级别:1级需要最高级别的护理,1~4级为需接受高水平护理,8级所需的护理水平最低,5~8级为需接受低水平护理。5~8级低水平护理针对需要一定护理但有活动能力的老人,其服务内容包括:住院相关服务,如提供家具、日用品,睡眠护理,洗衣,清洁服务,膳食管理以及可联系工作人员提供紧急援助等;个人护理服务,如协助活动、如厕、洗澡、吃饭、穿衣,大小便控制护理或失禁护理,康复护理,协助获得保健和治疗服务等。高水平护理针对由于某种原因需要24小时护理的老人,可能是躯体移动障碍或是自理水平低下,或是患有老年痴呆症或其他行为障碍患者,其服务内容除低水平护理的内容外还包括:住院相关服务,如拐杖、助行器,用以协助管理大小便或失禁用品;个人护理服务,如与治疗措施相关的护理及其设备、基本医疗和医药用品和设备、药物护理、提供治疗服务和短期给氧等。有的老年护理院还提供混合护理,即高水平护理和低水平护理都能提供,让老年人在护理需求改变时无须转院;额外服务,即获得高于老年护理评估中心评估所需的护理水平,但需要额外付费;针对临终患者的临终护理;针对来自偏

远地区或特殊文化习惯的特色文化人群护理;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痴呆患者、慢性病患者、特殊健康障碍患者的护理;联络医院、社区的综合服务等。

截至 2011年 6月,澳大利亚的 65 岁以上老年人,占到了总人口的 13.7%。预计 2041 年,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总人口的 21%。澳大利亚的老年健康保障体系经历了两次调整,一次是将在医院长期“压床”的患者分流到护理院。第二次调整是在 20 世界 80 年代,政府开始强调家庭与社区照护的重要性。为了向老年人提供公平、可及、可负担的长期照护,1997 年,通过了《老年保健法案》,为老年保健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明确政府职责。

(1)主要模式

居住式照护。服务包括养老院、老年公寓和康复中心等。服务对象是无法在家里单独生活,经评估后需要居住式护理的老人。

居家照护服务。服务包括社区老年照护项目、居家延伸护理或者老年痴呆症居家延伸护理、居家社区照顾。

澳大利亚设立了老年照护评估组,一方面为了让所有需要照护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政府开支。老年照护评估组为老年人进行医疗、心理等多方面的评估,帮助老年人和照护者决定哪种类型的照护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2)澳大利亚对老年照护质量有严格的控制:澳大利亚是家庭医生负责制,老人的家庭医生每周到机构看望老人一次,对老人的身体进行评估,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老人服药,当有突发事件时,也由注册护士进行处理。同时养老机构配有专业的营养师,他们对老人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后,制定饮食计划。入院后,养老院的专业物理治疗师会对老人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计划融入到老人的起床、洗澡、穿衣、喂饭、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老年照护标准和评估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不预先通知的评审。评审内容是检查养老院的各种照护文件、老人的营养状况、饮食、皮肤清洁、卫生状况、家属的满意度等。

(3)澳大利亚的医养结合特点,是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降低政府支出。服务提供者通过竞标得到政府的养老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得到拨款,项目的数量与拨款是成正比。想要得到服务的老年人,必须由老年照护评估组进行评估,这样既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满意的服务,又不会使资源浪费。同时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家庭养老,国家对承担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给予经济补贴,为了使家庭照护人员有能够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照护老年人而降低,每年为他们提供休假,休假时由社区负责照护工作。

(五)德国

德国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最早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国家。它的照护制度主要遵循“把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照护基础,社会服务作为依托,机构养老作为支撑”的原则,与我国比较相似。它照护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专家照料院、老年照护院等等,为老人提高比较适合的养老照护服务。德国也在1995 年颁布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鼓励社区居家养老。

德国在1938年颁布了《护理法》,是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险的国家。

德国也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2年德国将退休年龄由65岁调至67岁。根据联邦统计局2010年数据显示,德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千万,占到总人口的19.6%。2013年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21%,预测 2030 年将到达 26%。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开始建立公共养老体系的国家。目前德国的长期照护主要遵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原则。

(1)主要模式

居家养老。包括居家上门护理,日间照料中心和短期托老所,近几年兴起了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监护式公寓。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就是所谓的护理式养老院,包括 24 小时的服务:一般医疗、护理、8

日常生活等。近期养老院与监护式公寓相结合,增加了服务内容,受到了更大的欢迎。包括护理式托老公寓(养老院)、老年痴呆症护理中心及医务精心护理中心。

专家照料院。在这里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主要为那些在家里不能照顾的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如残疾人、老年痴呆、肿瘤晚期、精神病患者、脑损伤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帕金森。这里也收治年轻患者。

老年照护院。主要服务 65 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急性病患者恢复期需要康复训练的病人,患者由医院与政府联系,由专业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入住。

(2)德国医养结合的特点:在 1995 年颁布了《长期照护保险》,鼓励居家养老,目前德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230 万人,其中居家养老 150 万人。

三.国外医养结合的特点

(一)法律先行,对老年群体的医疗与养老权益制度化

多数发达国家都对老年人的养老和健康等权益在法律上给予了明确的保障。德国在1938年颁布了《护理法》,是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险的国家。196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老人福利法》,几年后颁布了《老年人保健法》《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10年战略计划》《护理保险法》等。这些法律政策明确了服务对象,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和服务提供责任。美国除了有联邦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外,各州还根据老龄化程度制定了相关政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老年人得到了福利、医疗保健、保险等方面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法律支持。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多方筹资机制

发达国家多将医疗与养老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或护理保险体系,建立政府和个人共付的筹资模式,强调养老的可支付性、可持续性及公平性。日本的护理保险费用由使用者承担10%,其余部分由公费和保险费各负担50%。公费负担的比例为国家25%、都道府县12.5%、市町村12.5%。40岁及以上65岁以下的参加保险者,保险费为收入的1.13%,其中又由雇用者负担50%。65岁及以上被保险者根据个人收入缴纳不同数额的保险费。瑞典作为高福利国家,护理保障的对象为全体国民,只要需要均可接受护理服务,各市的税收是护理服务主要资金来源,个人负担率比日本少4%。其实施的长期护理服务津贴制度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韩国的《老年长期看护保险法》规定,老年人长期看护由专门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司经营,保险机构、政府、个人筹资比例分别为50%、30%、20%。

(三)发展以居家为主的多种服务模式

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由于机构养老需要的投入较大,加上老年人对在家中养老的需求远远大于到专业机构养老的需求,为此很多国家建立了以居家为主的服务供给模式。澳大利亚的居家式养老不是单纯的居家式,而是很好的结合机构养老的居家式。在借助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的基础上,服务无法在家里单独生活,经评估后需要居住式护理的老人。同时澳大利亚的老年照护评估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心理等多方面的评估服务,帮助老年人和照护者决定哪种类型的照护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结合医疗结构其他相关服务,对老年照护质量有严格的控制:实行家庭医生负责制,对老人的身体进行评估,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老人服药,注册护士处理突发事件。养老机构配有专业的营养师,评估老人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并制定饮食计划。老年人享受了多种医疗和养老服务。日本以居家护理服务为主。日间照顾中心(站)主要针对白天家里没有人不能独自吃饭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一个照顾中心(站)一般只有一个护士,处理专业护理问题,其他工作由其他人处理。老人福利中心主要服务辖区内的老年人,一般由保健师负责,为老人提供健康教育、保健服务、健康体检、家庭方式及家属指导。日本还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增设了夜间应对型上门护理、痴呆症应对型日托护理、小规模多功能型居家护理等社区服务。德国有居家护理、专家护理院、老年护理院,其中居家护理占到了62.6%,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居家上门护理,日间照料中心和短期托老所。

(四)建立服务对象资格准入制度和服务质量定期评估制度

能否得到服务必须由老年护理评估组进行评估,既可以提供服务质量,又不会浪费资费。

澳大利亚是家庭医生负责制,老人的家庭医生每周到机构看望老人一次,对老人的身体进行评估。同时机构配有专业的营养师,对老人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后,制定饮食计划。专业物理治疗师会对老人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计划融入到老人生活的各个环节。老年照护标准和评估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不预先通知的评估,评估需要查看机构的各种照护文件,老人的营养状况、饮食、皮肤清洁、卫生状况,家属的满意度等。美国威斯康星州为了保障家庭护理的质量,设计了一套以人为本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照护管理组织(CMO)作为各县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所有的长期照护项目,并对各社区照护设施予以支持。各利益相关方把参与者的目标、需求和愿望当作家庭照护所要达到的目标,用来指导服务,并作为考核CMO的基础。

(五)养老卫生服务重精神服务,兼顾物质要求

法国是以预防疾病和防范风险为主,提供全面多学科的医疗护理服务,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而不是寻求治愈所有疾病。其中也包括临终关怀照护,从方式方法上提供护理服务,让老年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感到舒适,而不主要以用医学手段治病为目的。这一点在现如今的美国也是较为重要的护理服务,是美国养老卫生护理服务中富有特色的一环。同时法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主要还包括医疗机构老年专科是专门为老年病人诊治的科室,提供综合诊疗护理服务。

(六)养老服务政策化,市场化,福利化

养老服务政策化,市场化,福利化是瑞典和英国的典型特征。

瑞典基于经济的优势,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如照护保障的对象为全体国民,只要需要均可接受照护服务,各市的税收财源是照护服务资金主要来源,个人负担率比日本少4%。瑞典的长期照护服务津贴制度有效减轻了老年人经济负担,老年照护管理网络使老年人得到便捷的照护服务。除此之外,政府为使老人能居住在子女附近,在普通住宅区内建造了老年公寓,以及在一般住宅建筑中修建便于老人居住的辅助性住宅。

同时,老年人在公立医院或牙科医院治疗,可享受免费待遇。而英国养老社会服务实行“契约制”——政府花钱从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然后再将这些服务提供给相关需求者。同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建立社会服务制度的国家之一,在养老上高度的经济化,市场化,有许多著名的民营护理机构。如英国护理公司(Care UK)有90多个护理之家和8000余名工作人员,步柏(BUPA)公司在190个国家设有400余万个护理之家。这种私立的护理机构费用高,但设施、条件都比政府办的要好。

(七)利用社会力量,发挥专业团队作用

上一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一篇:文秘办公必须掌握的电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