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先进事迹纪实

2024-04-25

老板先进事迹纪实(共9篇)

篇1:老板先进事迹纪实

民营企业家铸忠诚

——郴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胡帝生同志先进事迹纪实

胡帝生,郴州市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十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所钟爱的事业上,用青春之笔,蘸满浓浓的情愫,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曾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和奖励,自200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郴州市民营企业十佳科技工作者”,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评为第五批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2006、2007连续三年获汝城县委、县政府“上交利税100-500万元大户”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非公党建的一面旗

1952年2月出生的胡帝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铁道兵11师服兵役,在部队他表现优秀,于1973年5月入党。退伍后他先在马桥乡供销社任代销员,随着改革开放一声号响,他作为一名有胆有识的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第一线,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1982年至1997年,他承包马桥钨矿,从1993年开始投资办硅铁厂、钼铁厂,1997年注册创办郴州市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经过多年发展,到2007年初,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员工160多人。企业规模大了,人员多了,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管好企业,成了摆在胡帝生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到外地企业的调研,联系自已企业的实际,胡帝生深深认识到:要加强管理,除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的强有力的党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全体员工的心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统一到为企业做贡献促发展上来,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他说:“在部队,支部建在连队,连队就成了一个战斗的集体;在企业,支部建在一线,企业也会成为一个顽强奋斗的团队”。为此,他主动请求马桥乡党委在公司组建党支部,并从乡政府下派一名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任支书,让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2007年3月,经过紧张的筹备,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乡武装部副部长范建良同志被选派到公司任支部书记,成为全县第一个到非公企业任专职支书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支部成立以后,其工作得到了胡帝生的大力支持。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头遵守支部的组织制度和各项决定,经常参加支部活动,从不干预支部事务。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在工作上把日常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以党建促发展,通过发展带动党建”的双赢目标。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党建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支部充分利用“中间人”的角色,架起了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积极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是协助公司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重新制定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实施了员工薪酬改革。把员工的薪水与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员工的工作环境、技术等级、工作业绩相挂钩,即除对员工实行等级工资和计件工资外,还对员工实行工龄补贴制度,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补贴制度,使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性空前高涨。其次,结合生产经营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使员工素质普遍提高。组织员工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技术、争贡献的良好氛围;再者,协调企业与周边村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党支部工作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可,申请入党的员工不断增加,2007年,党支部把思想条件成熟的胡新献同志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把思想上进的两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08年又把两位表现突出的同志列为考察对象。党建工作在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得到长远发展的空间,为全县的非公党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党员是一面旗臶,不管到哪里,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胡帝生的工作理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刚创办时,规模小,人员少,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消沉。受党多年的教育,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炼,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格。他说:“在部队,我是一名优秀党员;在带头创业致富上,我也要起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泛深入调查,胡帝生认识到,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企业才能兴旺发达。为了能实现科技创新,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蛮劲自学了大量冶金、化工、机械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已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质的跃升,企业科技创新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他独立完成了专业技术领域的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工艺流程设计,先后主持完成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一项,市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一项,市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二项;取得科技成果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3个,申请国家专利7件(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其中“利用白钨精矿电炉法冶炼钨铁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于2003年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利用炼钢废渣生产钒铁技术研究”项目于2005年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胡帝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除了自已带头开展科技创新,胡帝生还注重培养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室,改变了原有的技术创新格局,建立了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生产、试制、研发”的创新模式和“支部+研究室”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经济待遇上,注重向技术人员倾钭,对技术人员发放技术补贴。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整个公司技术革新慰然成风,企业发展也开始步入良性轨道。如今,公司已拥有一支10多人的研发队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24名。近几年,公司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申报专利6项,已实施4项,其中“含钒磷铁分离制取钒铁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以钨铁冶炼、钒铁冶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钨精矿治炼钨铁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科技部门的肯定。2001年,公司被评为市科技先导企业。目前,公司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向省里申报科技创新型企业。

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胡帝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流动资金1000多万元,建有钨铁冶炼厂一座,金属热冶炼厂和选厂一座,钒铁与纯铁冶炼厂一座,还配有铁合金中心化验室一个,产品70—80%销往国外市场,成为全县唯一的创外汇企业。2008年与1982年相比,企业年生产能力增长了680.4倍,年均利税增长了31.8倍,人均利税增长了17.3倍,总资产增长2000倍。胡帝生成了共产党员引领科技创新促发展的排头兵。

企业员工的贴心人

“企业是个大家庭,每个员工都是一名家庭成员,我作为这个家庭中的总管,除了要尽职尽责地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也不能忘记作出了贡献的广大员工。”

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从一个总资产不超过2万元的小厂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上交利税300多万元的大厂,除了他本人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员工辛勤劳动。企业发展壮大后,胡帝生没有忘记与他一起日夜奋斗的企业员工。2007年,他实行了员工薪酬福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计件工资,大力提高工资标准,使员工日均工资达到了40元以上。同时,对员工按“工作每满一年日工资增加1元”的标准发放工龄补贴;将技术人员分为四个等级,按“日工资增加1-4元”的标准发放技术津贴。改革后,工人最高月工资达到了1800-2000元。对因工致伤的员工除全额报销医药费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费。今年计划为公司全体管理人员投养老保险。在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员工。近几年来,投入了不少资金购臵了铲车、电瓶车等设备,以电动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人诚信,关心员工,从不拖欠员工工资,每逢节假日,还会亲自交代后勤提高标准给员工改善伙食。劳资双方关系融洽,从未发生过纠纷。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整个企业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广大员工在这里工作心情舒畅,其乐融融。

乐于奉献的好典范

“我是一个私企老板,但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讲贡献,不能只顾赚钱不作奉献,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胡帝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胡帝生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为党分忧,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他的企业安臵了160多名劳动力,其中有不少是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每年他都积极主动地交纳国家规定的各种税费,2005年至2007年每年都上交税费100多万元,2008年全年预计上交税费300万元以上。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大兴善举,积极捐钱捐物。马桥乡石泉村小学列入全县的危房改造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胡帝生毫不犹豫的拿出两万元交到村支书手中;石泉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他主动捐资1.5万无;石泉村争取农网改造,他出资1万元;石泉村沙改砼工程,他捐款1万元。今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出差在外的胡帝生闻讯后,主动打电话给马桥乡党委书记宋全康同志,要求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近年来胡帝生通过各种渠道捐献的金额达2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彰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篇2:老板先进事迹纪实

巾帼不让须眉一位朴实无华的女性,曾经的,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给了她顽强拼搏的韧性。为了生计,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事业,她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她就是金猴鞋店老板陈桂华女士,身为一名女性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可想而知,其间的创业之路是怎样的艰难。但陈桂华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凭着执着的信念和过人的商业胆识,她创造了今天在鞋业销售的行家里手,成为**县同行业中无人不晓的女鞋老板。现年岁的陈桂华,回想自己从一脚踏入皮鞋行业到今天的金猴连锁店老板,感慨颇多。年,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她在当时的承租了一个皮鞋销售专柜。那时的是**县城高档品销售专区,商场品种繁多,品牌俱全。陈桂华在那里工作可以说是开了眼界,也接触了各式各样的皮鞋。对于皮鞋的款式,皮料,底料,保养等都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当然最有助于日后创业的还是积累了丰富的皮鞋销售经验。因为那时百货商场还属于国企性质,所以生意比较好,每天都有大量的皮鞋要销售出去。由于陈在销售中善于总结,善于抓住客户心理,她所在的专柜业绩总是能高出其他同事,经常得到经理的表扬和赞许。但陈桂华不甘于一直做销售员,或者真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市场经济下,百货商场重组整顿,陈桂华面临再次创业。在人生的转折点,她顺应时代的潮流,坚决选择了开店经营,走上了个体户致富之路。

篇3:老板先进事迹纪实

2015年以来, 白银支队广大官兵昂首奋进、攻坚克难、誓夺全胜, 在不同的战线上了展现不一样的风采。或许, 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战斗经历, 也不是什么璀璨夺目的丰功伟绩, 但是在工作中, 他们却默默坚守, 无怨无悔, 勇敢担当,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实却又不平凡的事。

田广泽:烈焰雄心突击兵, 奋发好学练本领

【人物简介】田广泽, 甘肃定西人, 2011年12月入伍, 中共预备党员, 现任白银市公安消防支队白银中队特勤分队一班班长。

【安保风采】正如《士兵突击》中的台词一样:“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颗救命稻草一样, 到最后, 你才发现, 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田广泽就是这样, 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恪尽职守, 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自己份内的事情, 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但也谱写出绚烂的消防人生。入伍以来, 他以身作则, 每次出警他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穿上战斗服, 带着大家奔赴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在熟悉器材过程中, 田广泽为了追求分毫不差, 提前备课, 耐心细致的为官兵们讲解每一件器材, 同时为了调动官兵们学习的积极性, 他结合自己的出警经验, 编成小故事, 让器材“活”起来, 官兵们看到器材就能联想到背后的小故事。他曾和战友们说:“练业务、学技能, 只有坚持下去, 学会了、练好了, 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生活中的他, 也总是以战友情, 兄长爱关心帮助战友们。一直以来, 正是靠着这种严格的要求、管理和训练, 全班战士严守纪律, 团结一致, 努力为部队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安保感言】作为一名消防战士, 我只是坚持在自己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做着平凡而又普通的事情。

陈倩:甘做绿叶衬红花, 无怨无悔做你妻

【人物简介】陈倩, 白银支队政治处干事刘文的妻子。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同时, 也是千千万万军嫂中的一位。

【安保风采】有人曾说, 在军语词典里面, 找不到“军嫂”这个词。军嫂不是军队的主体, 甚至可以说, 她们不属于军队, 但她姓“军”, 军人是她的丈夫, 军队就是她的婆家。每一位军人的背后都有她们深情凝望的眼眸。陈倩,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她的假期很多, 双休日、法定节日、寒暑假, 可是一年到头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却是有限的, 用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谁不向往柳间河畔的窃窃私语, 谁不向往花前月下的柔情浪漫, 谁不向往合家团圆的温馨场面。“你来看看我吧!”作为一名妻子, 她总是少不了这样的撒娇。“不行, 现在是年终关键时刻, 要随时待命”;“不行……”“不行……”“不行……”她记不得丈夫给自己说过多少个“不行”, 渐渐的, 她也不再要求, 一如既往, 默默的支持他。想他了, 她会来到他的城市, 过来看看他, 帮他分担一些工作上的压力, 给他做顿可口的饭菜, 给他买一件贴身的衣服, 两个人坐下来聊聊发生的那些事儿。没有山盟海誓, 只是安静的做他近旁的一株木棉, 有他在, 就是安心, 就是幸福。

【安保感言】也许是命中注定, 也许是今生有缘,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既然选择了, 就应该无怨无悔, 只要他在。

杜慧渊:豪情满怀进红门, 此生不负橄榄

【人物简介】每个中队里都少不了这样一个群体———文艺骨干, 杜慧渊就是其中一员。而现在, 他却有着另一种身份, 复退老兵。

【人物风采】六年前, 杜慧渊与无数年轻人一样, 怀揣着美好的从军梦, 告别家乡, 毅然来到消防部队。作为特勤中队的一员, 杜慧渊和其他消防勇士一同冲锋在前, 和浓烟烈火奋力搏斗, 身为“烈火勇士”, 用自己的铮铮誓言谱写着新时期最可爱的“忠诚卫士”的光荣形象。临近退伍, 杜慧渊依旧保持着立足本职的精神, 继续发扬优点, 克服不足, 一如既往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按时完成好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的职业精神。当谈到退伍的感想时, 他就简单说了一句:“如果有机会, 我还是会选择当消防兵”。苦也好, 累也罢, 有时泪流不止, 有时欢笑不断, 有时伤病缠身, 有时思乡情切, 在眉头一疏一展间, 六年, 他和所有的老兵一样懂得了肩上责任与使命的意义所在, 他们付出了太多, 也感悟了太多。如今, 他们最初的“从军梦”即将梦醒, 但他们却在这最后时刻, 用实际行动向第二故乡证明着那一颗颗热血澎湃的“消防心”。

【人物感言】当兵后悔两年, 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来过部队, 我此生无憾。

篇4: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纪实

然而,对14岁就参军的退休军人马旭来说,人生意义早已定格在奉献。

马旭身上穿的旧军装,已浆洗多年而发白,脚上穿15元钱的鞋,用胶水补了多次。就是这样一位连一双鞋都舍不得买的人,攒下千万。

她攒下这笔巨款,不是为了给儿孙留产业,而是全部捐给了自己的家乡木兰县,只为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1千万,放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你是否舍得全部捐出?

对马旭来说,人生不是为了享受,所以衣,蔽体即可;食,果腹即可。

年过八旬还要考研,不是为了名,只是为国防多做贡献;节衣缩食,不是为了利,只是想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心意。

篇5:某发电厂先进事迹纪实

——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上,**发电厂再度荣获集团公司一流企业和文明单位称号。消息传来,久久守候在集团公司网站前收看会议盛况的洛电员工激动不已,大家奔走相告,为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先进和谐、奋发有为的集体而喜悦、骄傲,更为一年来面对日渐严峻的经营形势

及异常艰巨的生产任务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终有回报而欣慰、自豪。

回顾2005,全厂广大干群勇敢应对挑战、努力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奋勇拼搏,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及文明单位建设的累累硕果。

设备整治打牢设备基础保发电

为确保“安全年”目标实现,2005年,洛厂从设备整治工作入手。自2月4日开始至4月22日,洛电人放弃了春节假期和周六的休息时间,投入到紧张的“设备再整治,大战八十天”中,80天中,洛电人在“安全是灵魂,检修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思想指导下,完成小修检修项目共计3780项,解决了#3炉制粉系统爆炸、#2机组#11瓦振动超标、4台锅炉四管泄漏等重点问题,并对#4发变组保护、#3机组闸刀、50万升压站闸刀、4台炉汽包水位保护测量系统进行更换和改造,彻底解决了胶球系统收球率低这一建厂以来一直影响该厂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技术难题,使胶球回收率达到98以上。在#2机组小修中,还增加了“抽转子”大修项目,检查发现并消除了7项重大隐患,避免了主设备损坏事故。

为确保小修质量,洛厂制订、实施了一系列考核措施,对机、电、炉、热、运五大分场及分场领导分别实行了“零非停”定[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金制考核;投用了微机办理“两票”系统;推行“品质再鉴定”及W点、H点签点制进行质量追溯,共计签W点6337点,H点1530点;工作票系统开出电气一票二票、热力机械一票二票等9类工作票共计1587份……。设备整治工作的开展,为随后开始的迎峰度夏工作提供了保障,更为提前三天完成82.7亿千瓦时的全厂发电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迎峰度夏鏖战大负荷再创佳绩

在2005年迎峰度夏工作中,洛厂全力迎战大负荷,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从6月1日至9月10日,全厂机组累计发电达26.3亿千瓦时,并于7月4日创下2940万千瓦时的投产以来日发电量最高记录,6月份全厂发电81487万千瓦时,7月份全厂发电更是达到了82829万千瓦时,连续刷新洛厂历史月发电量最高记录。

为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发电任务,洛厂未雨绸缪,除在4月底便完成了4台机组的连续性小修工作外,还对升压站涉网设备进行健康“体检”,确保电力输出大动脉安全畅通。迎峰度夏期间,又制订实施了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在内的迎峰度夏工作方案及《迎峰度夏考核办法》,全厂上下戮力同心,抗高温、战酷暑,千方百计筹集发电用煤,全力以赴保障机组出力,运行人员精心操作严格按照调度下达的有功曲线进行操作调整,确保机组满发、稳发,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争取超发电量。

由于组织有力、成效显著,在2005年安徽电网迎峰度夏百日劳动竞赛考核评比中,洛厂荣获第二名(二等奖),1、2、4号机组同时获得大机组连续运行奖,占总共8台获奖机组的将近一半,并被安徽省发改委授予“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安全管理“精细、纵深”双推进

2005年是集团公司的“安全年”,洛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1号文”中“落实责任,夯实基础”这一主题,坚持“抓大放小,抓小防大,以小见大,防微杜渐”的工作原则,采用“对标、对表、对照”的工作方法,在继续抓好安评整改的同时,安全管理向纵深和精细化领域延伸,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实施安全教育标准化行动方案,编制了“**发电厂安全基础教育手册”和“外来人员安全教育电视片”,修订工作票“三种人”培训教材,采用网上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多元化进行安全教育,促使安全教育标准化的实施。

在继续开展“工作票差错控制”、“运行差错控制”、“缺陷管理差错控制”等活动的同时,编制了《**发电厂检修现场控制差错反违章对照检查表》、《**发电厂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检查表》、《重大危险源技术监控检查表》。在集团公司系统内率先编制并实施了《设备清洁工作票》和《多经、后勤作业措施控制票》等,有效控制了人身伤害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2005年,四台机组连续在网运行全部超过100天。

人才强企“素质工程”全面实施

篇6:优秀党员变电站站长先进事迹纪实

学习技术,他发挥挤和钻的''钉子''精神

从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到一个技术熟练的技师、220千伏变电站的站长,**深知技术的重要性。记得那是1989年5月,小锋退伍转业分配在原赣西供电局110KV芳溪变电站,虽然该站位处偏远且条件艰苦,但他仍然珍惜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在参加初级工培

训期间,他白天上课、记学习笔记,晚上回到宿舍查找有关专业书籍、写心得体会,三个月下来,他学习的书籍和记录的笔记装满了一大书包。进站后,他又向老师傅请教,熟悉设备、运行方式,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凭借这种肯吃苦、''钉子''般钻研精神,他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1992年,他在同年参加工作的同事中脱颖而出,第一个被提升为主值班;2000年4月,他参加省公司变电运行高级工技术鉴定,他在应知、应会两门考试、考核中均以优良成绩顺利通过鉴定;2000年10月,他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表现,担任宜丰变电站站长。作为兵头将尾,他深知:要确保变电站安全平稳运行,必须提高全站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于是,他针对本站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从理论授课、现场讲解、岗位练兵详细培训计划,做到每周讲一次课,出一期板报,考问讲解一次,并对培训内容进行测试以检验站员学习掌握情况。把自己所学业务知识传授给每位职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站职工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在**供电局首届变电运行专业技术比武中,宜丰变电站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2002年6月,在**供电局举行的变电运行岗位考试中,全站9名职工全部通过定岗考试,无一人落榜或下降岗位工资,他本人在这次考试中也以97.5的高分名列全局第二名。对待工作,他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那闪光

14年间,先后在4个不同等级的变电站工作,每到一处都象金子一样闪闪发光。2000年10月,**担任**供电局110千伏宜丰变电站站长,当时面临4·15事故后站内人心不稳,又逢该局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工作的紧要关头。为凝聚人心、稳定安全局面,几个月来他从未休息,并经常加班到深夜。2001年3月中旬,其岳母因重病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近半个月期间,他也未能挤出时间去看望过一次,小锋站长每谈及此事,总是眼含泪珠,内心深感愧疚,因为在她老人家最需要有亲人陪伴左右的时候,却不能让她如愿以偿。记得当时小锋站长常说这样一句话:''宁愿瘦掉十斤肉,也要把我站的双达标工作搞好,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站的希望''。平时站里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他总是抢着干,如:该站厕所小便池经常堵塞,每次都是他去疏通或将脏水排除干净。在他的带领下,宜丰变电站在双达标工作中一举成为**供电局110KV样板变电站,他本人也被评为该''优秀共产党员''。

当领导推荐他参加省公司举办的变电运行专业技术竞赛时,当时他心里十分矛盾,因为自已原来只在110KV变电站工作过,未接触过220KV变电站设备和相关理论,但同时又是一次全面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司争光的好机会,于是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任务。为了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他深知仅凭在袁州变电站前期培训的一些感性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自接受任务以来,他工作之余,足不出户,每晚都是挑灯夜战,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人消瘦了,终于在比赛前5月17日下午腰椎骨发炎而疼痛难忍,他悄悄到就近的**市第六人民医院打两瓶点滴,疼痛稍有好转便又啃起了书本。付出终有了回报,在这次比赛中,小锋获得个人第五名,并与同事昌国乐一起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再一次被**供电公司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面对工作、家庭,他说,“我要做个好站长”

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担任宜丰变电站站长期间,为彻底扭转宜丰变电站的安全局面,他相继出台了一糸列的规章制度,抓落实,严考核,加强劳动纪律,并严格要求自已,严把安全关。2001年4月的一天,天气突变,顷刻间雷雨交加,先后有两条110KV线路被雷击而跳闸,他在试送跳闸开关时,发现开关合闸失灵,经分析判断引起开关合闸失灵的原因为蓄电池容量达不到要求所致,于是他迅速赶到蓄电池室检查,发现其中一瓶电池外壳爆裂,稀硫酸正从裂缝中往外溢出,当时情况非常紧急,若待专业班组来处理,还需要等两个小时,且此时天气恶劣,随时都有开关跳闸的可能。在请示调度和上级领导后,他亲自将故障电瓶拆除,换上了备用电瓶,仅用了十多分钟就恢复了蓄电池正常运行。

篇7:老板先进事迹纪实

太阳电池组件采用225Wp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共2000块;并网逆变器采用PVI-CENTRAL-100系列的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共4台;与主配电柜的连接设计:光伏组件阵列的引出线通过桥架引到太阳能电站机房的直流接线箱, 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缆引到交流配电柜, 从交流配电柜再与原设计的主配电柜进行连接。此项目总投资为1440万元。

2010年2月完成接入系统设计后报往天津市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 并于2010年3月进行了由市电力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现在整个安装工程已经完成, 并且得到了电网接入的调试许可, 已经投入并网调试发电。25年内平均每年发电48万Kw·h, 减排CO2达446吨。

空港地区地表以粉质粘土为主, 在地下130米处存在卵石层, 地源换热系统设计为换热孔埋深130米左右, 通过释放埋深130米左右的卵石层承压水充填换热管孔的间隙, 以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 阿尔斯通的厂房、办公室、淋浴餐厅等所有房间的空调均采用地源热泵。该系统一共分三期建成, 总供热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1200万元人民币, 2012年12月投入运行。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 每年可减少电能消耗量2774000Kw·h, 可节约电费约222万元人民币, 减排CO2约2264吨。

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针对照明、暖通空调、通风等系统做了自动控制和监视。车间方面根据车间窗户的朝向不同分别在每个方向安装太阳光照度传感器, 系统根据不同方向太阳光照度的不同, 依次开启和关闭各组灯光,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并且系统具备时间表及调度功能, 在周末或者夜间没有人工作的地方可以单独设置部分安全照明, 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办公区域内安装若干个光照度传感器, 通过定义每个区域内照度的不同来实现灯光的开启与关闭;楼道、卫生间及变电站等辅助用房的照明采用红外照度传感器控制灯光的开启与关闭;另外在车间及办公室内安装温湿度传感器, 通过房间内温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地源热泵系统水系统流量的控制, 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水资源是宝贵的, 公司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 收集厂区内的屋面雨水, 经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内绿地浇洒及太阳能板冲洗。收集屋面雨水回用, 收集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 月均单次雨水最大收集量约为1532.25立方米, 绿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太阳能板每月冲洗4次, 每次用水4吨。通过计算, 每吨水处理的费用仅为0.26元, 远远低于市政自来水的费用, 这样以来不但二次利用了水资源, 也为公司节约了一笔费用。

原有空压机的驱动控制均为普通Y-Δ启动和加卸载控制, 机器运行时转速始终保持在工频50Hz的转速, 这种控制方式不具备根据耗气量的大小自动调节转速, 造成能源的浪费。通过对现场相关配置和实际运行的观察, 我们对系统进了变频改造, 变频器根据气压变化的趋势改变输出频率控制空压机电机的转速。此项目总投资约15万元, 于2010年9月投入运行, 根据运行数据对比, 同等负荷的情况下, 改造后比改造前每月节省电量约为12000 Kw·h, 约合人民币10.8万元。目前仅对两台空压机进行了改造, 后续还会对其他几台空压机进行改造。

阿尔斯通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热回收系统:

1、退火炉余热回收系统

在退火炉的排烟管路上设置两级换热。第一级换热为热风换热器, 利用烟气余热加热退火炉燃烧所需要的冷空气, 将加热后的热风引入炉膛内部帮助燃烧, 降低燃料消耗量。第二级换热为热水换热器, 经过第一级热风换热后退火炉的排烟温度依然很高, 在第一级换热后加设第二级热水换热器, 将地源热泵的地源侧水路引入换热器, 利用烟气余热将地源热泵水加热, 再将加热后的热水引入地下以补充土壤中流失的热量, 从而达到保证地热能量均衡, 同时大大降低了退火炉的排烟温度, 达到节约能源及减少排放的目的。

2、旱烟除尘热交换回收系统

旱烟除尘系统吸收的高温焊烟经过处理后与新风进行热量交换, 冬季室外的冷新风通过热量交换后送入车间, 节约能量。

3、空压机余热取暖系统

喷砂间的清洗间由于位置特殊, 紧挨着空压机房, 改造后, 冬季时通过风道的切换, 将空压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经过处理引入车间内用作取暖, 大大的节约了能量。

阿尔斯通可供1800人淋浴及员工餐厅的热水系统由太阳能热水与锅炉同时供给, 全年太阳能热水的利用率为60%。此工程总投资340万元人民币, 屋顶太阳能板数量为670块, 总容量为108吨。每天用水量为95吨, 全年通过太阳能供应热水约20000吨, 每年节约能量4.2×109千焦, 节约标准煤144吨。

公司制作了电力能源在线检测系统, 及时掌握各区的耗能情况。有监控仪表近200个, 覆盖到全厂每个区域, 实时对各区耗能情况进行监控, 月末时会对大耗能设备及区域进行耗能分析总结, 根据数据进行相应的节能改造等, 严格控制能源的消耗。

阿尔斯通在其它方面的节能项目还有很多, 例如:采用欧文斯科宁材料的墙体保温, 有效的阻止能量的流失;威卢克斯窗户最大角度利用自然光;所有的照明灯具均为节能型;在生产中有精益生产部门的严格把关, 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全员参与每个系统的TPM行动, 保证了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也保证了节能行动的持续。在滨海新区节能减排政策的正确引导下, 阿尔斯通公司节能环保之路会走得更好、更远。

篇8:邓清明人物事迹纪实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尝试,飞天梦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夙愿,也是所有载人航天工作者奋发向上的动力。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4名飞行员通过层层筛选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踏上飞天追梦之旅。截至,当年14人中仍在现役的只有邓清明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20多年来,邓清明坚持做一件事,追一个梦,尽管以微小的差距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从未想过放弃。他24年做了3次备份航天员,有人为他感到遗憾,甚至担心他难以实现梦想。但是,在航天追梦的路上,他从未缺席,始终在场:备份和主份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并无差别,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考核同样严格;“神九”发射升空时,邓清明在地面和天上的航天员同步把流程走了一遍。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普通人似乎难以想象与梦想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的遗憾,永不言弃,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归零”的心态转变,更可见其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持。“归零”说起来容易,但心里是苦涩的。

,邓清明在采访中表示:“个人的荣誉、个人的得失,在这一刻真不是特别重要。谁完成任务,都是完成任务。谁在飞,都是航天员在飞。因为只有航天员把任务完成,哪怕是作为备份,你的付出才是值得的。”

太空不会因为谁的故事感人至深,就对谁敞开怀抱,圆梦路上也不会因为谁眼泪流得多,就对谁放低标准。唯有不断坚持,始终保持热情,宠辱不惊,才能在关键时刻成就自我。

“时刻准备着”始终是邓清明的人生姿态。神舟十一号执行任务期间,邓清明只在家待了一晚,就赶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负责地面支持工作,与天上的航天员共同完成使命任务。56岁的他依旧坚持训练,“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虽然多次作为替补,但只要时刻准备着,就有梦想成真的时刻。

邓清明圆梦了,年轻网友“沸腾了”,有人直言“56岁现在叫青年”!不懈坚持、奋斗追梦,正是邓清明的故事与青年产生共鸣的精神密码。

奋发有为的青年何尝不是如此?00后小伙马宏达“刮腻子”夺得世界冠军,背后是每天超过9小时的刻苦训练,准备时间长达5年之久。徐梦桃四战冬奥会,为梦想长达20多年的坚守付出。20她甚至扔下“拿不了金牌就退役”的狠话,在第二跳中出现失误,无缘大决赛。但她从未放弃训练,时刻准备着,最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举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的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篇9:邓清明人物事迹纪实

首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5、4、3、2、1,点火…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无尽期待之中, 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一天是的10月15日,这一天中国的辉煌史册之上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历时21小时之后,神州五号返回舱平稳降落内蒙古。

中国实现了千年飞天的愿望,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航天员 杨利伟 成了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当杨利伟返回航天城时,所有的航天员都紧紧围抱在一起,其中就包括邓清明。

“你看,这里有一块小结石,你能看到吗?”

顺着医生所指的方向,那块细小的结石在邓清明的瞳孔中不断放大,那一刻,邓清明全身上下的感受只剩绝望。

因为 邓清明 是航天员。

为了早日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太空,为了推动中国 探索 太空之旅,邓清明毅然选择接受手术,被迫开始了肾脏内多一根管子的生活。

因为这根管子,邓清明开始频繁出现 尿血 的情况,疼痛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能尽快消除结石,所有的痛苦邓清明都甘愿选择闷不做声。

因为在邓清明看来,他的生活中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航天,为了航天,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但邓清明训练了 24年 ,精心备战了24年,却屡屡与航天失之交臂,至今仍在一线苦苦等待。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邓清明热爱航天,他甘愿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一直做替补。

邓清明追求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非是自己个人荣誉的进步,委派谁执行航天任务不是邓清明所能考究和决定的事情,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当登天的交接棒传递到自己手中的时候,出色的完成航天任务。

为此,邓清明一直都在准备着。

19,邓清明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了中国首批航天员的 十四分之一 ,他的战友很多都是中国航天届耳熟能详的人物: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

这十四位由国家精挑细选出的佼佼者,从五湖四海赶来,因为一个共同的航天目标,汇聚在北京航天城。

他们挺着峻拔的身姿,在五星红旗下庄严许下了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誓言。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们心中激动的火苗也窜动成型,从此刻开始,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飞天 。

从那一刻开始,他们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成为集体事业的化身,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飞天,他们也只有一项荣耀就是完美完成飞天任务。

所有的荣誉都不归属于个人,所有的失败也由集体共同承担,这就是团队,但这也是从零开始。

他们需要在四五年之内学完全部的课程,开展完全部的训练,但在这次的学习上,所有人争取的都不是及格,而是最优。

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命。

外太空有太多的未知,航天员所学习的一切都是为了在自己预判的范围之内规避所有的风险,一失足成,付出的代价也许就会是命悬一线,所以他们必须力争最好。

所有人都在拼命努力,邓清明自然也不甘落后。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扎好理论知识的地基,并且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了摆在邓清明面前的一大难题。

得在舍后,取在舍前,这个道理邓清明明白。

为了学业上的更进一步,邓清明献出了本就稀少的假期时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学业上。

幸运的是,因为卓越的表现, 邓清明成为神九的备飞航天员 ,进入了强化队训练。

遗憾的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因为微弱的分差,邓清明遗憾落选,与自己热切向往的外太空失之交臂。

结果出来的那一刻,邓清明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丝的落寞,反而表露出了一种由内及外的自豪。

只要能登天,只要能在外天空留下中国探寻的脚印,邓清明便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即便迈出那一步的并不是自己。

但在此之前,邓清明人生发展的轨迹很是顺利,是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模板。

1966年3月16日,邓清明降生在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对于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他们一大家子都很高兴, 因为邓清明是家中的长子,也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

在父母的殷切期待之中,邓清明逐渐成长起来,他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对未来也已然形成自己的期待。

走出农村,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邓清明奋斗的方向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好弟妹们的表率却是懂事的邓清明揽在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担。

但看着懂事的邓清明,他的父母却很是心疼,因为邓清明对他们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鲜少主动向父母索要什么东西。

读高中的时候, 13公里 的上学路,别的同学都是骑自行车,可邓清明却总是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

邓清明的布鞋总是比别的同学磨损得要快,其中的缘由邓清明虽未开口,但他的父母却懂。

第二年粮食丰收之后,邓清明的父亲便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光鲜铮亮的自行车在贫穷的家庭格格不入, 可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邓清明便在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1984年2月7日,两名美国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漫游,在无绳索的束缚下在太空中行走,这是国际上的一件大事,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同样也是一阵刺激剂。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年邓清明刚好十八岁,正值高考和入伍的分水岭。

有一天,学校突然张贴了一张空军招飞的大字报,所有的同学在路过时都会忍不住地驻足观望,邓清明也不例外,可当同学们展开讨论准备报名的时候,邓清明却默默退出了人群,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

这并非是因为邓清明能力不行,而是他想早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与辛劳的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重担。

但是,邓清明的父母在得知空军招飞的消息之后,却反复鼓励自己的儿子报名。

内心对蓝天的渴望在父母的反复提及之下终于按捺不住,邓清明申请了一张报名单,在签名处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填完申请表落笔的那一刻,邓清明重重地呼了一口气。

加油,一定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争光,邓清明在心里暗暗地告诫自己。

也正是凭借此般坚定的信念,当顺利通过层层体检和选拔进入军校之后,无论经受多么辛苦的训练和学习,邓清明的嘴里都从来没有涌现过一句放弃。

因为在邓清明看来,自己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所以他必须拼了命地努力,不让这宝贵的机会从自己的指缝之间溜走。

但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半途而废的人,但幸运的是邓清明始终是言行一致的那一个。

在新疆哈密第八飞行院,邓清明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飞行员所有项目的考核,并在此后不久,以出类拔萃的成绩从同批次的飞行员中脱颖而出,获得驾驶歼击机训练的资格。

优秀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是看着自己履历上辉煌的战绩,邓清明的心中却满是掩不住的自豪,因为他做到了,他实现了自己为父老乡亲们争光的目标。

邓清明不仅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还在年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首批航天员之一 ,他满心期待着自己能为中国做出更高的建树,但一连三次,他却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可即便如此,邓清明依旧会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起飞,他时刻都在准备着,他也时刻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镁光灯下的不是邓清明,但任何一位能站在镁光灯下,走向太空的航天员背后的中坚力量一定有邓清明的一份功劳。

邓清明会在神舟十一最具挑战的 33天 模拟实验前将每一天的流程都逐字逐项地跟陈冬过一遍,即便自己只是备选。

邓清明会在神舟十一号最终飞天人选宣布的时候,由衷地对景海鹏说出: 海鹏,祝贺你。

即便邓清明自己是落选的那一个,但在他心里,个人的荣誉得失永远是最次要的,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才是心中的第一,只要任务完成,所有的努力就不算白费。

邓清明会在神九发射升空后,在地面按照手册将所有的程序走一遍,完成一项之后,就在该项的任务之后打勾,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他却等到神九平稳降落之后才勾选。

因为对邓清明而言,任务完成固然是追求的目标,但战友的平安归来,才是他任务真正的结束。

没能亲自登天是邓清明心中的遗憾,但他却从未因此责怪过任何人,也并未因此松懈对自己的要求。

从成为航天员的那刻开始,二十多年来,邓清明始终勤勤恳恳,坚守航天人不移的信念,怀揣纯粹的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光发热。

虽然邓清明未能走向台前,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他依旧是尚未被广为知晓的英雄,但在妻子和女儿的心中, 邓清明却永远是二人敬仰的对象。

妻子 满颜红 会在神舟飞船返回舱平稳着陆的时候,身穿红色衣服,将一捧鲜花送到邓清明的手上,因为她知道这其中丈夫的功劳。

女儿 邓满琪 会将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开门声响起的时刻,抱紧自己的父亲,对他说欢迎英雄回家。

看着懂事的女儿和温柔的妻子,邓清明压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那一刻,邓满琪的心中满是愧疚与自责。

因为少不更事,邓满琪也曾哭着对自己的父亲说: 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啊?

女儿突然的问答让邓清明措不及防,可他嘴里却还在说着:爸爸不会骗你的,爸爸一直在努力,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好不好?

年幼的邓满琪不懂父亲口中的奋斗,但随着年岁的渐长,她却日益觉察父亲的苦涩与顽强,她在生活的实践中读懂了奋斗的含义,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悟透了父亲坚守的初心。

在父亲永不言弃航天梦言传身教的影响之下, 邓满琪大学毕业之后,毫不犹豫地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了一名助理工程师。

工作的日益推进让邓满琪知悉父亲的辛苦,在神州十一号出征名单宣布之后,落选的邓清明收到了一封女儿寄来的手写信。

这是两人一贯的交流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传统化讯息的表达更显情真意切。

邓满琪在上面写道: 我看到了你头发里面新生的白发,我也为在岗位上默默奋斗二十余年的你感到心疼,但是爸爸,你一直是我的骄傲,你是我见过最敬业、最无私的人,你把自己一生的热爱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你虽有憾,但我相信你一定无悔。

中国高速发展的幕后有太多无名英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昂扬向上的新中国。

如今,56岁的邓清明依旧坚持训练,只要祖国需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出征,中国的发展史上有太多诸如邓清明这般的人,他们用数日如一的深耕,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发展。

他们用昂扬向上的热情,为中国点亮了新的可能。

上一篇:专题学习研讨汇编下一篇:学校资料领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