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2024-05-13

三资管理情况汇报(通用8篇)

篇1: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于家务乡西马坊村“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一、于家务回族乡西马坊村基本概况

于家务乡西马坊村位于通州区城南约21公里处,东临于家务,南邻果村,西邻柏福,北临东马各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18人,常住人口1018人,村域面积522 亩,耕地面积3651亩,人均土地面积约3亩,属于中型村落。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10665元。

二、我村“三资”管理工作情况

当前农业和农村正处在农业结构转型、农村体制转轨和市场格局转变的新阶段,为了管好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和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利用的最大化、最佳化,我村“两委”班子一直按照上级“三资”管理的要求,同时努力进行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力争把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三方面内容进行统盘考虑、统盘管理,确保“三资”规范、合理利用。

(一)资金管理方面

村级财务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最敏感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我村一直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管理文件的规定,配合乡经管站做好“村帐托管”、“大额资金专储账户管理”等工作。并依据我乡的《村级财务管理规定》、《村级大额资金“专储账

户”管理实施办法》、《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村级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4个文件,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和完善了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等13个具体管理制度,同时做到了制度上墙,为方便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监督提供了依据。

为了使我村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四点:

1、“一条主线”即民主管理。从集体资金使用的决策程序,到民主理财小组的理财和监督,到最后的财务公开,均做到民主、公开。

2、“两个程序”即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程序。明确两程序的实际、实用和实效,确保其操作有依、切实可行。并在公开后,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解答、解决。

3、明确“三个职责”即民主理财小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记账员和村级财务专管员的工作职责,使之更好的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4、“四个必须”即必须做到公开栏公开、“明白纸”到户、财务报告列入村民代表会议和使用财务公开触摸屏。

(二)资源管理方面

土地是农民手中最大的资源,因此如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便是农村资源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一环。我村农民手中土地较多,但

许多村民收入不仅仅依靠农业,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每逢农忙时节都忙得焦头烂额,外出的农民还要回家料理农田,非常不方便,有些户就自发的进行了土地流转,然而农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有着地域的局限性和信息的封闭性,而且个人之间签订的流转合同也不够规范,不仅条款内容差异大,而且有些条款千疮百孔,禁不起法律的推敲,土地流转纠纷频发。

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村“两委”班子成员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村民在土地上的投入不小、收入却不高的问题,根据我村实际,我们遵循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协调、联系各方面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将部分土地流转给东升农业等一些企业,增加了村民的土地租赁收入,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有效的减少了土地流转纠纷。近些年,我村共流转了土地共计1500余亩,既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资产管理方面

1、重大经济事项招投标情况

我村八斗地有一个占地75亩的鱼池,由于原租赁协议到期,需重新签订承包合同。为了维护村集体利益,我村于2010年4月5日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就八斗鱼池承包问题进行探

讨。形成如下决议:

1、成立代表小组负责鱼池承包的日常工作,组员包括两委班子成员,理财小组成员,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

2、鱼池租金初步定为每年每亩2000元,租期20年,一次性付清10年租金。

3、鱼池承包采取竞标的方式进行。

4月6日我村召开代表小组会议,会上我对鱼池承包草图进行了说明,代表们就租金及公示内容进行了讨论,决定起价为每年每亩2000元,第一个10年期满后若续约,租金应在原基础上上调10%-20%,或者根据当时情况进行价格浮动。同时鱼池发包公示书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各家各户。

4月14日代表小组会议上,对报名参加竞标人员王XX、刘XX、王XX等9人进行了介绍,并决定就下发的参加竞拍通知内容进行修改,规定参加竞拍者应将10万元的押金存入村委会指定帐户,对未竞拍上的竞拍人员所交的押金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返还。押金应于18日前打入指定帐户,竞拍于2010年4月19日上午9:30进行,参加竞拍的人员凭存款条进入会场。

4月16日代表小组会议上,代表们讨论确定了《西马坊村土地(渔池)租赁竞标规则》、《土地租赁合同》、竞标票、承租确认书等文件。

我村于2010年4月19日上午9:30召开了鱼池承包竞价现场会,鱼池承包代表小组成员、区经管站、乡经管站、乡纪委、乡信访办、司法所的主要领导参加了现场会。由于截止到18日,只有2名竞标者(张XX,王XX)按时交纳了10万元押金,其他人自动放弃,而张XX未能按时参加竞拍会,经沟通得知其自愿放弃竞拍。因此只有王XX一家参加竞拍,我将情况向与会代表做了说明后,宣布王XX以每年每亩2000元的价格竞得渔池承包权,并与其签订了渔池竞拍成交责任书,三日之内签订租赁合同。

通过这次鱼池的招投标活动,我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们对推行村级组织重大经济事项招投标的认识均有了一定的提高,也使村集体的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

2、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三、“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三资”管理的公开还需加强,“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3、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合同条款不够完善,使得集体利益可能会得不到有效保证。

4、“三资”管理人员需要充实,业务素质需要加强。“三资”

管理中涉及到多方面知识,而村和财政所人员都只具备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在政策、法律方面、市场运行中所需资质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参与。需要在这方面对村财经委员、财政所的所有人员都加强培训学习,必要时要引进中介机构参与。

四、进一步做好村级“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我们要把提升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选择贴近实际工作的课程,定期进行集中培训,目前的重点是要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有效的增强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本领。

2、加强监管,净化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集体资产和资源、债权债务等管理制度,确保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等民主管理组织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和承包合同的签订,严格推行公开招标制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制。

下一阶段,我村将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工作,做好正在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抓好落实,严格日常监管,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篇2: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一、主体民主化,推行阳光管理

农村“三资”管理,容易出现“主体不明、公开不够、监督缺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树立全新的民主管理观,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在实践中,我们突出“三个转变”,注重“三个强化”。

(一)转变“上级包办”,强化群众共管。过去,对农村“三资”管理,是“上面热,下面冷”,上面管而不紧,群众想管无力,针对村民自治要求,街道党工委转变观念,着力推进民主理财,把财务管理权交给群众。我们在各村均建立了3至5人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有效地发挥了群众监管作用,依靠民主实现了上级监管和群众共管的有机统一,各村也形成了,村党总支班子、村民监督委员会班子、村委会班子,三驾马车齐抓共管的态势。

(二)转变无序管理,加强规范操作。农村“三资”管理,是一个具体、复杂的管理过程,要变无序为有序,才能管住管好。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村务公开实施细则》、《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村级“三资”管理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转变“一言堂、家长制”,加强法规制约。加强源头治腐,关键是管住主要负责人。过去,有的村干部家长制严重,搞一人说了算,村集体“三资”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对此,我们从思想入手,严格落实财经纪律,同时加强票据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管理,加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管住管钱的人、管钱的手和管钱的笔。

二、操作程序化,推行制度管理

管好农村“三资”,必须把握重点,大胆创新,用流程图式的办法加强管理。我们坚持分类指导,探索总结了一系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立足“严”字,强化财务审批。我们在财务审批上,推动四项创新。一是“专有财户制”。各村在财政结算中心开设专门账户,对项目征地拆迁资金、惠农便民政策资金等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拨付。二是“一支笔”。即对每笔由办事处财政核拨的资金,由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审签。三是“两公开”。即对村级财务状况,对村级集体资产收益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到及时公开。四是“三签字”。即在村级财务支出上,对于单笔支出在5000元以下的实行“三签字”,即由经办人签字,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核签章;单笔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并按会议决议执行。创新出思路,严管出效益。财务审批四项创新产生良好效果,受到群众好评。

(二)立足“公”字,强化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上,我们主要是把好四道关口。一是把好登记关。对村级集体资产,及时进行清查核实,界定资产权属,明确产权关系,搞好产权登记,建立管理台帐,每半年将资产状况进行公示。二是把好票决关。处置集体闲置的存量资产,各村委会首先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党员和群众意见,形成初步方案后交各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按会议决议执行。三是把好招标关。对资产标的额在大额物品的购置,一律交由市街道办事处协调请政府采购中心帮助进行公开竞价采购;对于小额物品的购置,由各村委会按照公开程序进行处置。四是把好公示关。对处置资产所得及时向村民进行公示,资产租赁收益每半年通过村务公开栏向村民进行公示。由于把好了关口,资产管理得到规范,得到了群众认同。

(三)立足“活”字,加强资源管理。在资源管理上,我们坚持依法管理、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相结合,做到管而不死,管出效益。随着工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更加宝贵。在开发利用现有农村土地资源上,我们特别注重了“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控制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存量,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村民建统一由市区建设和规划部门审批,街道做好审批前期的对接工作,对群众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街道联合区城管执法分局一律与以拆除,并由各村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开曝光,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了建“人情房”,确保了用地管理公开、透明,从源头上防止了干部行为不廉洁和办事不公正的现象产生。

二是突出开发增值。我们坚持民主公开程序,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三产等形式,开发和利用土地等资源,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如街道新农村新建顾庄农贸市场疏导点工作,解决了村民增收和就业难、村收入少等问题,预计为村集体创收入100万元,顾庄疏导点的建成坚持民主管理,反复征求党员和村民的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采取“村集体主导、村集体与投资人联合开发、所有管理市场运作、建设、招标过程街道纪工委监督”的形式,多渠道融资,高标准、经过村民拆迁、建设、摊位招标完成工程建设,促进了周边市场综合开发,有力的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村级经济持续增长。

三是突出用之于民。各村将利用集体资源所得收益,与各村实事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民群众“心齐、气顺、劲足”。街道新农村退休农民较多,加上近年来的拆迁工作不断深入,许多原有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集体收入不断减少,新农村通过整合资源新建疏导点,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提高利息的方法,有力的推动了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新农村还利用收益资金,投入到庄台改造中,对庄台绿化、下水管道、公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和赞许。

三、监督全程化,推行跟踪管理

农村“三资”管理,群众关注,社会关注,上级关注,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必须加强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实践中,我们探索全程跟踪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三资”管理的全程监控。

(一)结算中心“双代管”。为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街道成立了财政结算中心,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村级只设财务报账员,村级财务全部委托财政结算中心集中监管。一方面,重点加强票据管理。凡不符合财经手续的票据均拒绝入账,基本杜绝了白条入账的现象。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监管。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封闭运行。财政结算中心成为所有项目征地资金使用的“铁将军”,强化征地补偿资金使用全程跟踪监控,全程反映征地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控。

(二)群众监督多层次。我们依靠群众,重点落实了“三项制度”。一是坚持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大额资金使用、资产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实行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制。二是坚持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定期列席村两委办公会议,每季度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核一次,每年年终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资产等实物进行清查,并将清查结果进行公示。三是坚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各村在作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事先公开有关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重大经济事项做到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篇3: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1基本情况

围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许多县市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管理农村财务的新机制、新政策, 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例如2008年, 福建省南安市就实行了《南安市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推行了农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工作, 采用世纪之村“三资”监管平台, 统一了财务、票据、账户等管理;全市乡村的财务都纳入了计算机网络监管, 实现了实时监控、远程操控, 使得乡村每一笔钱的出处都可以查询得到, 较好地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南安市推行的是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聘用代理会计加大对集体各项开支的审核力度, 从源头上解决了乱开滥支的现象, 确保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财务管理不到位

许多农村县市在推行了改革制度之后, 虽然加强了财务管理, 但是, 在集体资金的管理上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有些乡村资金长时间直流帐外, 规避财务管理。 (2) 现金库存过大, 与现金库存金额管理规定不符。 (3) 有的乡村做假账, 虚报金额。 (4) 有些乡村财务报销凭证不规范, 手续不齐全, 甚至还存在打白条的情况。 (5) 对于财务的公开公正度不高、不规范, 有些乡村半年, 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或者两次。

2.2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到位

有的地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 对于台账的管理不完善、不全面。很多乡村对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摸索阶段;有的乡村还没有完成资产、资源的登记工作;有的乡镇对于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也没用严格的操作手段;有的集体对于资产的处理也未经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的审核通过, 只是领导拍板决定了。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表明了对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需要改善。

2.3 合同不规范, 使得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有些村存在书面合同少、合同不规范、合同当中关键条件隐晦、条款不明以及权利义务不平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现象。当然也存在着村干部违规操作, 擅自更改集体决定, 延长合同期限的问题。

3 对策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妥善实施, 维护农民群众和管理干部的合法权益, 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

3.1 开展代理会计绩效考核制度

应该积极推行代理会计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代理会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可以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相关业务人员予以绩效奖励, 而对工作不认真、违章办事的相关业务人员予以撤换, 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代理会计还需要充分发挥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作用, 做到将一切有可能产生的关于“三资”管理的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 这样就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同时, 还需要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确保人员能够敬岗爱业、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3.2 加强审计监督

对于村级财务账簿的审计, 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关部门领导要认真选取进行村级财务审计的人员, 要求无贪污之心, 认真工作。在进行财务审计, 特别是对集体资产要实行专项审计, 要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对其资产的运营状况进行检查, 看看是否有违法乱纪、侵占资金、铺张浪费等行为, 如发现有此行为, 轻者责令如数退还并赔偿相应损失, 重者将交给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涉嫌犯罪的, 将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分。当然, 对于审计的结果要有全面具体的报告书予以公示。

3.3 强化督查力度

要组织相关检查人员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暗访的形式, 重点查处党员干部是否存在贪污、私自挪用、私分财产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 造成乡村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 要对检查出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要让党员干部对照问题, 逐一整改, 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而且, 要实行党员干部考核机制, 结合明察和暗访的结果, 对每个党员干部进行考评, 将考评结果以数据的形式公布在布告栏中, 让所有农民群众了解, 这样更能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督查。

3.4 落实责任追究

积极查处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行为, 有针对性的就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及在检查中发现的玩忽职守、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基于责任追究, 不可以只是口头批评或者口头警告, 那样的话起不到一点威慑作用, 很多的违法行为还是会“卷土重来”。

3.5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可以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围绕着人、事、钱三点进行, 用制度管理好人, 用人管理好事和钱。当然, 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之前, 必须做到财产公开透明化, 人员正直廉洁化,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度体系建设的贯彻执行。

4 结语

通过本文, 了解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明确“三资”管理在对农村起到好的作用的同时,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个别没有做到洁身自好。所以, 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党员干部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实时监督, 相信以后,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够更加地成功。

摘要:当代社会对农村集体的“三资” (资产、资金、资源) 监管的意识越来越强, 有关“三资”的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多, 怎么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找到监管的有效途径, 就成为了人们的思考问题。由此, 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有效的途径三方面着手,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篇4: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创新;问题;措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河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正日趋规范,已经基本克服管理混乱的现象,未发生财务管理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大河镇所属各村从2011年3月1日起已实行了电算化管理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近年来,大河镇按照巴里坤自治县出台的《自治县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县村务公开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制度,县镇两级农经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使农村各项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1.2 对全镇各村组集体“三资”情况进行摸底、盘点

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实行规范化管理。各村组统一建立资产台账、资源台账,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将各村组资产、资源台账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1.3 加强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管理,规范村集体承包合同

集体经济合同村有原件、镇有复印件,澄清了村集体家底;逐村实地抽查落实预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证应收尽收,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

1.4 村级财务实行报账制,制定财务流程

总会计、总出纳对村会计报送的报账单和所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报账单上签字。首先,由总出纳与村会计进行现金结算,总出纳、村会计依据第一联、第三联报账单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村级明细分类账。其次,总出纳将记账完毕的报账单连同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总会计,由总会计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总分类账。第三,村会计每月报账,总会计月清季结。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后,总会计在“三资”软件进行电脑记账,会计人员只需将每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登录入机,记账、结账、报表等各项工作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简化了手工核算流程,大量的信息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递,避免了手工操作的误差,同时,利用财务软件的查询功能,只需鼠标一点,所需资料便一目了然,所有数据、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收益分配表都可以立即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格审批制度,票据由组、村两级审批。一切开支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同意,填写“资金开支申报单”,附原始发票,报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资金开支申报单随发票入账。每笔开支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村会计方可报账。

1.5 全面推进村务公开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村级财务公开已成为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施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按照即定程序、固定统一的格式、定期编辑打印财务公开表,自动生成财务公开榜,及时交付村会计进行张榜公布,由于公开表格式规范,公开的内容准确及时,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公开内容的可信度,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理顺干群关系,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

1.6 实行会计电算化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以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为切入点,“农经三资管理系统”软件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到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等工作中,扩大计算机在农经管理工作領域的应用范围,推动经营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转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微机管理系统设置了预警功能,对各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一目了然,使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得到更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7 开展网上季审,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运行

农村“三资”电算化记账于2011年4月1日全面启动。利用电算化软件进行记账,打破了以往手工记账的惯例,对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情况进行监控。并明确规定 “网上季审日”,由农经系统的业务骨干负责,农村集体资金由镇农经站监督、县农经局审计,同时接受县财政、审计部门指导和监督。

2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近年来,由于一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但是,有相当农户都是通过口头协议,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没有通过土地所有者进行备案。另外预留机动地很少,很难解决部分家庭新生儿的承包土地问题,造成一部分农户人多地少。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利用率较低,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近年来调动比较频繁,人员不稳定,造成村会计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财务的正常运行。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是一件新鲜事,需要一个适应与熟悉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引导与指导,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会计电算化需要既懂得会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3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 落实土地权属,从源头上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权属混乱,归根结底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登记工作不到位,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资格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因此,实行电算化后引入信息化技术,“三资”系统软件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中心,同时包括对山林、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管理,根据列表、卡片、图片等不同形式,在系统中建立资源基本档案,如:资源类别、资源编码、资源名称、登记日期、计量单位、资源数量、评估单价、品故价值、承包人、资源规格、存在场所、资源状态、减少日期、减少原因、录入人、录入日期等,每一项都着实登记,及时确认资源权属,使资源“认祖归宗”。

3.2 发挥村民监督作用,促进资源规范流转

培养村民监督意识,落实村务公开,把农村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信息公开系统公布,农民群众轻轻触点村委会的触摸屏系统,即可查询农村资源的经营状况、收益分配情况、财务收支、合同、固定资产、土地资源等信息,让农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群众敢监督、会监督、能监督,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3 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系统提供详细的资源数据,可逐级汇总、分析、上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使领导决策有据可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4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通过补充、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降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故障率。

篇5:陈集镇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陈集镇位于仪征市北部丘陵地区,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座落在江淮分水岭上,是个传统的稻麦轮植型的农业乡镇,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人口近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辖14个行政村和2个街道居委会。

农村“三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三资管理越来越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农村三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社会稳定。2000年以来我镇农村“三资”实行了“村账镇管”,2005年在江苏省率先实行“收支两条线”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模式,并于2006年先后命名为首批扬州市和江苏省“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2011年以来,在市委农工办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添置更换办公设备,高标准的全面推进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三资”管理工作情况

1、搭建班子。为了堵塞各种漏洞,杜绝资金流失,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陈集镇 “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监察、财政、农发中

心相关人员组成),并以陈政发【2010】21号文件下发,办公室设在镇镇农发中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村级“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工作的有力开展。

2、清产核资。为了强化对村级“三资”进行规范化管理,我们对全镇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行一次清产核资, 全面摸清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系统要求,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分类登记汇总,并完善各类资产的租赁(承包)合同,将各村所有资产数据输入系统(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力争建立起“五有标准”(平面图、权证、照片、数据、合同)数据库。

3、建立平台。2011年9月份,我镇在市纪委、市委农工办的指导下,安装了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软件,同时镇政府又投入资金五万元,购买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显示屏、触摸屏、扫描仪、高配电脑等相关硬件设备,建立了村级“三资”信息化管理的操作和监管平台。

4、数据录入。农发中心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将村级账务余额及核实后的资产的基本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录入系统,将村所有资源数据输入系统,并上传图像资料,实现对资源的动态管理,此项工作预计在本月底全面完成。

5、检查完善。对整套系统所有录入数据进行核实比对,不足之处进

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各村的概况、全景图、工作动态、资产资源、村级党务、村级财务、百姓事务。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增强村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模式管理难度较大,需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2、由于新的“三资”管理软件刚刚运行,系统平台运行还不稳定,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工作不便。部分功能不适应管理部门对“三资”管理的需要,例如特别是新旧软件不能兼容(衔接),对“三资”管理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反而给管理工作带来了繁琐。

3、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忽视了农经部门作为“三资”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取消了农经部门的法人资格,将对村帐镇管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例如无法人资格将无法开设基本账户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下一步:

1、我镇将继续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重点强化对村级财务年度资金预算、年终资金决算和村级大型工程项目的资金的管理。

2、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系统资料,加强业务操作学习,确保“三资”管理系统平稳运行。

3、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镇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我镇在“三资”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待提高。我们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探索管理思路,争取将我镇“三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陈集镇农经站

篇6: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2009年以来,泸沽湖镇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滋生腐败的土壤。泸沽湖镇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农村“三资”监督管理,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一个以农业、养殖业为主,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乡镇,全镇幅员面积28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90个村民组,总人口约1.2人。自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启动以来,我镇根据《泸沽湖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按照清查资金、公示账面债权债务及资金、盘点集体资产资源以及各类合同、核实认定债权债务和资产资源、公示核实认定的债权债务和集体资产资源、建立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簿的工作程序,根据清查内容,对集体现金、存款、有价证件、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库存物资、茶果园、林地、工商企业占用地、“四荒地”、库堰、鱼池、村组公路和沟壑渠道等“三资”进行了全面清查,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 “三资”账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完善制度,实行长效管理

在“三资”清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级经济管理,确保“三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一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结合我镇实际,重点完善收支预决算、票据管理、开支审批、工程项目管理、费用限额管理、资金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等十项制度,规范“三资”经营,把“三资”管理置于规范的操作程序之中,以制度规范行为;二是完善“三资”监督制度。在实施民主监督、“三资”管理监督小组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常规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村级“三资”事项审计监督,实行内部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年终审计等多方位审计监督;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三资”管理制度行为的实行责任追究,坚决防止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情况;四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建立“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内容上墙。

(五)加强管理,规范“三资”运作

小组有权举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村级报账员,民主理财小组长,财经管理负责人的培训。通过开展财经法规和会计业务培训,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切实抓好财务公开。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公开未按规定的时间、程序和内容,搞形式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究村干部的责任,同时要注重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村“两委”要在年初制订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构建计划,农业基本建设计划,收益分配等各项计划,做到量力而行、计划开支、节资增效,坚决避免盲目开支,增加新的不良债务。

四、几点体会

篇7: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工作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村卫生室建设、农村三资整改专题会议精神,马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抓好村级集体产权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整改工作,及时研究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措施,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目前,两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情况

(一)成立机构,周密部署,形成组织合力。全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专题会议结束后,马庄镇党委、政府迅速召开党政联席会,成立了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以书记、镇长为正副组长,主管副镇长任推进办公室主任,各区区长、村街干部为成员,同时,抽调土地、司法、综合执法等部门精干力量,明确具体职责,全面负责协调推进该项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及时召开了全镇动员推进大会。在切实把握好上级专题会议精神后,马庄镇党委、政府于8月11日上午及时召开了全镇动员推进大会,镇全体班子成员、31个村街主要负责人、镇直相关部门以及机关各股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广泛宣传了村卫

生室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了镇村干部的认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宣传促推进、以动员求实效的目的。二是结合实际,高规格完成选址工作。镇动员推进会后,主管副镇长亲自带队入村,村干部积极配合,对全镇19个建设村街,从提供实际面积、具体位臵、周边情况、土地性质等方面逐一筛选,高标准完成了村卫生室建设选址工作。三是严格把关,确保施工队伍优中选优。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马庄镇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共确定3个施工队伍,资质为三级以上,均具有丰富的建筑施工经验。目前,三个施工队伍全部到位,并有序展开工作。四是确保工期,严格实行工作进度日报告制度。开工后每日下午四点半,各施工队将建筑材料准备、开槽、地基、主体施工、封顶、内外装修等情况分阶段上报镇推进办公室,及时掌握情况,随时调度。

(二)严格标准,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马庄镇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狠抓落实,村街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马庄镇19个村街建设工程选址工作已全部完成,均为集体建设用地,建筑材料全部配齐并运抵施工现场,其中15个村街(河套、杨圈、蒲落垡、兴业庄、李洪庄、圈头、圈头营、寺上、薛铺头、新房子、固安户、高铺头、林子里、魏村、谷村)已开槽动工,其中5个村街(河套、杨圈、李洪庄、寺上、高铺头)已完成地基工程,2个村街(寺上、高铺头)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到目前为止,因地上物清理、解决土地纠纷、土地平整等影响,剩余4个村街未开槽动工,这次汇报会后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3日前开槽动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提出存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图纸未涉及照明及电源线路的设计的问题。

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情况

按照县纪委对农村“三资”工作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我镇迅速开展全面自查,现将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委托代理服务机构组织不健全。

以前是业务操作人员配备没有问题,主要是管理层面的人员虽然有分工但没有正式文件明确或者制度上墙。

整改措施:自查后,我们对委托代理服务机构的人员进行了充实调整,制发了正式文件,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已公开上墙。目前,委托代理机构的主任、副主任、总会计、总出纳、专职代理会计等人员均已配备到位。

(二)代管资金不符合一村一银行账户的要求。

我镇以往的做法是:镇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一个总账户,各村街再在镇农经站总账户下分设分账户,这种模式不符合一村一个银行账户的要求。

整改措施:经协调当地信用社和县人行等金融管理机构,目前,开设一村一银行账户的手续准备齐全并已上报,正等待金融部门批准,批准后代管资金将达到一村一银行账户的要求,支取代管资金将实现“双印鉴”监管,此项工作将于8月23日

前完成。

(三)部分村街存在白条抵库、白条下账问题。

通过对2010年以来的票据进行自查,我们发现2010年、2011年存在审批手续漏项,收入票没有负责人签字、入账不及时、小额票据存在白条的问题。

整改措施:对2010至2012年票据审批手续漏项进行弥补,对漏签的收支票据由负责人补签,通过规范使用廊坊市农业局统一印制的用工单据和二联付出单据等办法,对白条进行了替换,对白条下账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

(四)个别村街存在报账不及时问题。

过去由于部分村街集体收入少,代管资金流量小,导致个别村街干部和会计对及时报账工作不重视。

整改措施:我们在全镇村街干部和会计大会上对报账时限问题做出了统一规定,强调了日清月结的会计制度,同时,还对集体资金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其他问题,如座收座支、白条入帐、备用资金量过大等一并进行了专题培训。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提出批评意见。

篇8: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议

摘 要 农村“三资”管理是农经工作的重心,由农村财务管理延伸到“三资”管理,在普遍建立农廉网的今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改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农经站;“三资”管理;农廉网平台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

1 “三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规范处置行为,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清产核资不彻底,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导致“三资”管理无从下手;有的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工作力量薄弱,管理乏力;有些地方会计委托代理事项不全,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缺乏有效监管,特别是建立农廉网后少数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都在平台上操作,村财务工作被“阳光化”,放松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少数村组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历,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1 清产核资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2.1.1 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要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成果,查缺补漏,及时更新相关情况;还未完成的要集中力量完成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达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通过界定所有权,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理顺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台账,及时反映“三资”变动情况,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2.1.2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要建立定期财务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的长效工作机制,原则上一年一次,做到账账、账证、账物相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2.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管理规范

2.2.1 明确监管职责

县乡政府及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有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责;乡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2.2.2 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构

要依托乡镇农经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代理工作。已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的机构,如果运转规范,有承担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意愿的,可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代理工作要接受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纳入账内管理。

2.2.3 强化工作队伍建设

乡镇农经站具体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组建乡镇农经站的,受乡镇政府委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职能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要加挂农经站牌子,保留公章,并配好农经干部,保持农经干部的相对稳定,不再随意调换或抽调;既没有组建乡镇农经站,也没有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要尽快建立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职人员。

2.3 强化资产、资源管理

2.3.1 推进产权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采取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经营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2.3.2 明晰资产界定

将集体房屋、建筑物、工具设备、公益设施、无形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集体和农民筹资筹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村级管理使用的资产,原则上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

2.3.3 强化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要按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一次性出让集体资产、资源金额超过3 000元的,实行出让前公告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招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等要由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把关,并报乡镇农经站备案,必须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三是建立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并由乡镇农经站鉴证。

2.4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4.1 推进“三资”监管网络建设

要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建设资金措施,全面启动农廉网建设工作。县乡农廉网监管中心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创新网络公开和即时答疑、远程指导监督、网络管理等方法,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

2.4.2 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县经管站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

2.4.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县乡农经站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有取得财政资金的村、对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4.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凡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要决策民主,实施结果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公布“三资”运营情况,认真听取其成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监督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村财务公开,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征收土地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

2.4.5 建立联动督查机制

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形成部门联动督查机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三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及时发现、纠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侵占、低价承包、低价租赁及低价转让农村集体“三资”等违法违纪案件。

上一篇:学术交流开幕词下一篇:作文参观“流动科技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