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2024-05-23

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2013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医院依法管理水平和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结合本院实际,先后在院内举办了法律法规培训宣传及科普宣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务实。

按照本院《2013法律法规培训宣传工作计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和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以维护医院稳定为根本,以防范化解医患矛盾为着力点,通过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院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管理层法治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平安医院、和谐医院、诚信医院和本院的总体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基础条件。

二、工作措施有力,学法效果显著。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1、建立了组织指挥系统,成立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将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执业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系统,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2、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和监督、激励机制。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防保科等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工作绩效评估相结合。

3、培训宣传形式多样,学法用法氛围浓厚。充分发挥会议演讲、宣传专栏、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结合专业培训,促进了医院领导与全体员工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的增强。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

1、适时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重点选学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专业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邀请县卫生局已经卸任的医政管理和卫生行政执法人员来院举办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浅释》、《浅谈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与处理》、《加强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医疗秩序》、《渠县近年医疗事故(争议)案例警示》专题讲座。

科普宣传重点普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水痘》、《肠道传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艾滋病》等防治知识。

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以管理合法性为基础、管理合理性为目标,在深入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自学国家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政策、规范,明确了各自在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工作中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增强了对法律法规的理性认识,提高了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三、坚持学法用法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院。

1、学法贵在坚持,用法贵在领会,守法贵在素质。通过扎实开

展“法律进医院”和“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基本上形成了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

2、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开展典型案例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服务保障意识、医疗安全意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敬业奉献精神,从建院以来,杜绝了医疗安全事故和医疗事故争议案件的发生。

3、全院领导与员工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行医、依法执业,保证了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

全院上下决心进一步落实依法管理、依法治院措施,充分调整临床医务人员队伍,完善院务公开制度,把学法用法守法贯穿于全院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3.10.21

篇2: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年度工作方向

年度工作计分析思路

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怎么写

篇3: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我省教育宣传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云南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为云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弘扬先进,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决定对2012年度教育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教育宣传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抓好抓实,确保教育宣传为云南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2012年度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单位

(一)州、市先进单位(共12个)

一等奖:(3个)

曲靖市教育局楚雄州教育局红河州教育局

二等奖:(4个)

文山州教育局大理州教育局玉溪市教育局

西双版纳州教育局

三等奖:(5个)

临沧市教育局昭通市教育局普洱市教育局

德宏州教育局迪庆州教育局

(二)县(市、区)先进单位(共72个)

一等奖:(16个)

景洪市教育局会泽县教育局楚雄市教育局

罗平县教育局禄丰县教育局广南县教育局

盈江县教育局嵩明县教育局富宁县教育局

沾益县教育局建水县教育局师宗县教育局

江川县教育局陆良县教育局金平县教育局

沧源县教育局

二等奖:(20个)

耿马县教育局澜沧县教育局泸西县教育局

富源县教育局麻栗坡县教育局祥云县教育局

巧家县教育局芒市教育局砚山县教育局

凤庆县教育局云县教育局华宁县教育局

宾川县教育局红河县教育局文山市教育局

彝良县教育局武定县教育局元江县教育局

蒙自市教育局勐海县教育局

三等奖:(22个)

威信县教育局弥渡县教育局洱源县教育局

新平县教育局鹤庆县教育局丘北县教育局

元阳县教育局弥勒市教育局澄江县教育局

景东县教育局巍山县教育局石屏县教育局

易门县教育局通海县教育局峨山县教育局

镇沅县教育局永平县教育局剑川县教育局

元谋县教育局双柏县教育局漾濞县教育局

香格里拉县教育局

优秀奖:(14个)

个旧市教育局宁洱县教育局兰坪县教育局

镇雄县教育局大理市教育局永德县教育局

鲁甸县教育局牟定县教育局姚安县教育局

大关县教育局云龙县教育局西盟县教育局

南华县教育局江城县教育局

二、先进个人(共34人)

徐国龙(曲靖市教育局)

邵永春(楚雄州教育局)

周富祥(红河州教育局)

侬朝臣(文山州教育局)

字有发(大理州教育局)

迟天龙(玉溪市教育局)

刘锋(迪庆州教育局)

高华坤(景洪市教育局)

杨晓祥(会泽县教育局)

王桃兴(楚雄市教育局)

秦太俊(罗平县教育局)

黄文忠(禄丰县教育局)

李子冲(广南县教育局)

杨青(盈江县教育局)

张文洪(嵩明县教育局)

李少文(富宁县教育局)

陈云会(沾益县教育局)

李思发(红河县教育局)

严飞(建水县教育局)

殷慧生(师宗县教育局)

闻雁川(江川县教育局)

张贵先(陆良县教育局)

马荣信(金平县教育局)

杨佳权(沧源县教育局)

欧阳学成(耿马县教育局)

白桦(澜沧县教育局)

李晓宪(泸西县教育局)

樊秀友(麻栗坡县教育局)

刘渊(富源县教育局)

杨兴红(祥云县教育局)

杨保昀(弥勒县教育局)

杨安华(凤庆县教育局)

吴富雄(镇雄县教育局)

刘成祥(巧家县教育局)

三、优秀通联站(组)长(共38人)

毛辉(曲靖市教育局)

李能(楚雄州教育局)

邹进(红河州教育局)

刘锦超(文山州教育局)

刘洪(大理州教育局)

罗江云(玉溪市教育局)

李健(西雙版纳州教育局)

张苏云(景洪市教育局)

陈加明(会泽县教育局)

李树鉴(楚雄市教育局)

敖仕东(罗平县教育局)

黄永龙(广南县教育局)

陈春勇(禄丰县教育局)

司银荃(盈江县教育局)

蔡华(嵩明县教育局)

李世蓉(富宁县教育局)

陈家全(沾益县教育局)

王子能(勐海县教育局)

师明旭(建水县教育局)

满盈全(师宗县教育局)

郭自壮(江川县教育局)

董剑宏(陆良县教育局)

李嘉启(金平县教育局)

张国宏(沧源县教育局)

李六五(鹤庆县教育局)

殷俊伟(丘北县教育局)

洪立昌(彝良县教育局)

张明彪(澜沧县教育局)

郑元福(麻栗坡县教育局)

唐卫平(泸西县教育局)

杨连升(芒市教育局)

朱志发(红河县教育局)

和绍东(香格里拉县教育局)

杨添荣(武定县教育局)

孙富华(富源县教育局)

李文富(新平县教育局)

李锡华(剑川县教育局)

篇4: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一、为维护企业生产运营正常秩序,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本着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员工进行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

三、培训内容及目的1、内容:《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道路运输条例》、《安全生产条例》、《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目的: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相关安全及治安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使之能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

3、培训人员: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安全产法律法规的培训,并按要求做笔记,培训完毕写出一份培训心得上交办公室备存。

篇5:2023年度法律法规培训及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A.以政府利益为重 B.以某个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为重 C.以公共利益为重 D.以政党利益为重 2.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瑞典 3.在分析解决某一社会政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这体现了社会政策问题的()。

A.公共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系统性 4.不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A.公共性 B.严重性 C.相关性 D.主客观统一性 5.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心是()。

A.社会政策与法规人员优化 B.社会政策与法规组织优化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优化 D.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优化 6.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

A.功能的终止 B.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 C.计划的终止 D.机构的终止 7.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根本标准是()。

A.效益标准 B.公正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效率标准 8.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A.意外效果 B.潜在效果 C.附带效果 D.直接效果 9.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一控制方式属于()。

A.目标控制 B.即时控制 C.问题控制 D.动态控制 10.社会政策与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

A.先破后立 B.边立边破 C.先立后破 D.只立不破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11.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B.控制机构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D.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E.执行机制不健全 12.下列属于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历史十分悠久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E.信息反馈保持独立性 13.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包括对(A.偏离社会政策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法规效果的监督 E.社会政策与法规受益者的监督 14.除预先控制和事后控制外,政策法规的控制方式还有()。

A.事中控制 B.动态控制 C.模拟控制 D.目标控制 E.效果控制 15.在从事政策法规的评估工作时,选择评估对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

A.地域性 B.行业性 C.有效性 D.可行性 E.现实性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16.社会政策与法规以社会公正为理念依据。(√)17.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18.提高社会政策权威性的途径是社会政策法律法规化。(√)19.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与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中间环节是政策问题纳入政策议程。(√)20.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21.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22.社会政策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23.救灾政策与法规是中国政策与法规体系中较完善的政策与法规。(×)24.社会保障法体系中最早出现的是社会救济政策与法规。(√)25.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四、简答题(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6.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社会政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3分)(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3分)(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分)27.简述瑞典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答:瑞典模式的价值取向不是享受福利的选择性,而是福利的普遍性,把社会权利作为提供福利的核心依据,它努力满足人们比较高层次的需要并在这种层次上追求平等。(4分)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强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普遍主义原则认为,只要公民活着,他就有权获得福利。(3分)(2)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3分)28.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3分)(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才能实现。(2分)(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性上,还表现于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3分)(4)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相应的调整及不同。(2分)五、论述题(共20分)29.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答:社会保障属于分配的范畴,它实质上是在不同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和各年龄阶段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一种再分配,本身并不产生国民收入(2分)。

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超前,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水准,必定使社会保障发挥其稳定机制的作用,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必定挤压经济发展资金,影响必要的社会资本积累,减弱社会成员的勤劳意欲,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过高的保障水准一旦由于陷入危机而降下来,将会受到社会成员心理和行动上的抵抗,对社会安定产生影响(8分)。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制也不能滞后,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成员产生不满,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削弱社会保障的稳定机制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保障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准,并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保障水准,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做法,都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后果(8分)。

上一篇:入团申请格式下一篇:不一般的熊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