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郊外去》教案

2024-04-09

《到郊外去》教案(精选6篇)

篇1:《到郊外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

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5

|1

—‖

师: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5

—|

|5

—|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

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X

X

.X

X

X

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sol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姐妹穿着

放风筝

风筝飞翔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2)春风

……

(3)春雨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

(4)山泉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

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篇2:《到郊外去》教案

教案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教材分析:、《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歌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基本相同,只有第三句是对比乐句。教师范唱该乐句时,应注意将力度、旋律等对比因素表现出来。在教唱歌曲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始人与自然、儿童与大山的对话。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成一呼一应的对唱形式,模仿山谷回音的效果。唤起儿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有利于儿童表现歌曲力度的变化。运用中等速度,欢快地演唱。注意在表现歌曲力度变化时,对比要鲜明但不能过分夸张。

该乐曲旋律的核心音程是围绕属音sol的上四度跳进与下五度跳进进行的,这两种音程构成了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教唱歌曲时,可适当注意。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3、《放风筝》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带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从三月清明唱起,唱到姐妹的穿着打扮,唱到放风筝的动作细节、风筝飞翔的形态,直唱到姐妹收起风筝欢欢喜喜回家去。歌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4、《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歌词的开始,每一个字后面都有短小的衬词,活泼轻快,富有童趣。演唱时,衬词可唱得轻巧。歌曲结束时句尾可带有呼唤语气的衬词“呦哎!”,给整个唱腔带来饱满激情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放牛放到小河边》为平调山歌,节奏简洁,音域较窄,起伏较小,似唱似说,亲切欢快。

5、《郊游》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l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

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54

|1———‖

师:呜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5

—|

|5

—|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X

X,XX.XX

XX

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sol—mi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春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2.春风

3.春雨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4.山泉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篇3:《到郊外去》教案

关键词:儿童组曲,音乐形象,演奏,教学

丁善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钢琴演奏家。在他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 从1945年的《春之旅组曲》到1992年的《中国民歌钢琴三首》, 其中有18首都是钢琴音乐。他不断吸收现代音乐元素, 不断探索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时代感及美感。创作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乐曲清新优美, 通过对节日里儿童欢跃、多彩生活的描绘, 反映出朝气蓬勃的社会精神风貌, 成为我国钢琴文献中少有的珍品之一。

一、创作背景

丁善德先生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这一作品正值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党的指导方针、基本政策都充分体现了“百花齐放”的精神实质, 使得这一时期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迅速发展, 作曲家们也焕发出了高昂的创作热情, 使得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呈现繁荣景象。当时, 作曲家大多是采用以民间音乐曲调为主要素材创作钢琴音乐作品, 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周广仁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整个作品都没有引用现成的传统曲调, 为了表现特定题材, 作曲家独立创作出音乐主题及相应的织体, 同样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丁善德先生把音乐内容、民族风格与演奏技巧完美的结合, 这套作品《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 是我国钢琴史上继《牧童短笛》后又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钢琴作品。

二、作品分析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是第一部以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为题材的钢琴组曲, 作品由几首内容和曲式都相对独立的乐曲构成, 每首乐曲都自成一格, 可单独演奏也可以组曲的形式予以综合的展示。它是由《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钢琴小品组成的。组曲有着明确无误的中国化风格, 更为重要的是, 组曲所有的主题都是汉族音乐风格, 没有援引任何现场的曲调。其艺术内容是节日里儿童们的生活场景, 表现儿童们的天真、愉悦、活泼、无忧无虑的心情以及他们玩耍、嬉戏的种种形象。这些乐曲虽没有情节上的联系, 但都有一个民族风格的创新主题, 清新而亲切, 独特的钢琴语言朴素而又自然, 使整个乐曲在明朗、活泼、流畅、轻快的形象上得到了艺术的统一, 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是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实现了音乐内容、民族风格与演奏技巧完美结合的中国钢琴独奏之一。

1.第一首《郊外去》

这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这首作品的风格简朴、明朗, 最大特点便是变化丰富, 节奏对比强烈。作曲家采用6/8拍这一明快的节奏来塑造音乐形象, 活泼且有微妙变化。A段中乐曲由许多短的乐汇来构成长的乐句。每一个乐汇起始音的重音记号与中低音部分的跳音、休止符相结合, 表现了儿童在郊游中欢呼雀跃、奔跑玩耍、快乐顽皮的艺术形象。采用了全分解和弦音型和半分解和弦音型的五声性跳音调。表现出一幅优美、清朗的风景:高高飘扬的云层、叠嶂起伏的山峦、随风轻舞的柳枝、波光涟漪的水面等。而半分解和弦描绘的则是树枝间小鸟的欢乐鸣叫、跳跃, 小朋友们欢呼雀跃, 顽皮可爱的场景。音型的变化、旋律线条的表现, 使音乐形象栩栩如生。

A段的第二个乐句 (b) , 右手是连音弹奏, 左手是半连音弹奏, 音区由高到低, 强弱对比明显, 弹奏时稍带兴奋、活跃, 表现出孩子们开心、顽皮的特点。B段的音乐情绪比较活泼。高音区以一个C大调主和弦的琵音演奏开始, 带出后边的旋律。反向进行的两个旋律交织在一起, 表现的是一群孩子七嘴八舌, 欢笑嬉闹的场景。连音和跳音相互交替, 活泼多变, 活像一群调皮的孩子。B段第24小节是左右手交替演奏活泼的舞蹈节奏的双音, 带有复调风格, 模仿林中小鸟欢快的叫声, 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活泼、欢快的意境跃然眼前。B段的C部分转入G大调, 重复C部分, 欢笑玩耍的场面又被推进了小高潮。之后渐渐平息的欢笑声进入再现部分。再现段A虽然是完全再现第一段, 但是所表现的场景、意境有所不同。演奏再现段时, 要注意表现儿童们排着队、牵着手, 迎着大自然美丽的风光, 继续向郊外前行的场景, 是欢笑的、开心的、明亮的。

2.第二首《扑蝴蝶》

这是一首具有现代风格的快速托卡塔式的小曲, 带有部分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没有歌唱性的主题, 和弦双音、同音反复在律动节奏的组织下构成动态的追扑蝴蝶的音乐形象, 也就是说, 乐曲的织体是由双手和弦音的交替而成。孩子们小心而又紧张急切的扑, 可是机灵敏捷的蝴蝶可不那么容易就能扑得着的, 它忽此忽彼, 你以为扑到了, 可是, 它却在你头上飞呢, 你在扑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蝴蝶还是远飞而去, 飞到你够不着的地方。

乐曲开始呈示的八小节是全曲的主题, 音乐一开始就奠定了乐曲的整个气氛, 刻画了一个蝴蝶上下翻飞, 孩子们来回扑蝴蝶的动态形象。第1至4小节与第5至8小节的前两小节是合头换尾的两个乐句, 右手是固定在e上的小和弦, 左手配合不同的节奏, 表现了孩子们看见翩翩起舞的蝴蝶时的兴奋;后两小节的跳动较大, 其中隐藏着旋律, 描画的是蝴蝶上下翻飞的景象, 栩栩如生。这一主题在全曲共出现三次, 主题与主题之间是两个对比性的乐段。第一对比乐段 (第8—15小节) 是由主题的前半部分作为发展动机发展而来, 通过调性变化、和弦色彩变化塑造出一个蝴蝶飞舞、飘忽不定的音乐形象。第二个对比乐段 (第22—33小节) 则采用了与主题完全不同的素材。同音反复与双音和弦组合成灵活多变的节奏轮流出现、生动有趣, 轻巧而不笨拙。演奏的重点是不同音型之间交替。最后又出现一次主题, 由强减弱, 化整为零, 结束全曲, 象征着蝴蝶越飞越远, 孩子们汗流浃背, 虽然惋惜, 但还是十分开心。在演奏时要注意在统一的活动节奏中, 通过力度的强弱对比、音色的明暗变化、节奏松紧来生动的表现儿童扑蝴蝶时专注紧张的神情以及蝴蝶翻飞、稍纵即逝的形象。

3.第三首《跳绳》

《跳绳》这首作品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 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作者用独特简洁的音型和节奏清晰地勾画出了跳绳的各种姿态, 不仅跳得高兴, 而且跳的技巧高明, 跳出好多花样来。4/8、5/8交替的变换拍子形成了动感的节奏。全曲利用同音反复、简洁的八度跳进, 使整个旋律给人以载歌载舞感觉。

A段的第15小节开始是主题旋律低音sol音, 好比地面, 绳子越挥越高, 十分生动形象。主题旋律在左手部分是在不同音区、不同调式上跳奏的三度旋律音程, 十分活泼、生动。结构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鱼咬尾”式的作曲手法。乐曲B段开始的前16节奏型, 也是一个活泼的主导动机, 整个B段就是围绕这个主导动机展开、变化, 环环相扣, 从G大调转位降B大调, 更生动的表现了跳绳的快乐, 塑造了孩子们欢乐玩耍的音乐形象。乐曲的第65小节开始, 是再现段, 又转回了G大调, 完全再现了A段。是乐曲听起来有始有终, 十分明朗, 一直洋溢着欢悦活泼的气氛。

三、结语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体现了作曲家丁善德先生在50年代创作的水平和时代的精神面貌, 代表了丁善德先生当年音乐创作的一个高峰。他创作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直到现在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丁善德先生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在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 为后人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铺垫了道路。通过对丁善德先生这部《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的研究、学习, 我们体会到丁善德先生在把握儿童年龄特征上的成功, 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同时, 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有了这些老一辈的音乐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珍品, 对于我们今后在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廷格.丁善德钢琴独奏曲的风格特征及创作成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

篇4:《到郊外去》教案

These days,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ealthy eating than before.

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新的流行词语!

There are so many new, trendy phrases about it!

“吃绿色食物”、“吃有机食物”、“吃本地食物”只是其中一些。

“Going green,” “going organic,”and “going local” are just a few.

他们说本地食物更新鲜更健康。

They say local food is fresher and healthier.

你自己种过食物吗?

Have you ever grown your own food?

信不信由你,这是一种潮流趋势!

Believe it or not, it’s a growing trend!

(自己种菜)健康、放心和有趣。

It’s healthy, responsible, and fun.

有时候,全家人一起耕种。

Sometimes, whole families come and farm together.

这是一种教育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好方式。

It’s a good way to teach children about nature.

比生物课有趣多了,但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It’s much more fun than biology class, but just as educational!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当地栽种作物。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growing local these days.

他们在市郊租一小块地自己栽种农作物。

They get a 1)plot of land outside the city and plant their own crops.

周末到乡村(种地)是一种休闲方式。

It’s relaxing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on weekends.

(对身体)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And it’s good exercise, too!

如果食物不能使你更健康,那么劳动可以。

If the food doesn’t make you healthier, the work will.

你将会交到很多新朋友。

You’ll make a lot of new friends.

我们来挖掘、耕种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吧!

Let’s 2)dig in and grow a better, healthier life!

我们玩得开心,吃得健康,一起拯救世界!

Let’s have fun, eat right, and save the world together!

篇5:《到郊外去》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阿根廷乐曲,马林巴合奏,是一首双主题变奏曲。

引子部分,沙锤模仿车轮行进的节奏,由慢渐快、由弱渐强。接着在密集的鼓点节奏衬托下,汽笛长鸣,仿佛一列火车缓缓驶出了站台。

接着出现了欢快的第一主题。打击乐器沙锤以密集的节奏衬托,主题旋律在较高的音区进行,表现了欢快的情绪,仿佛火车驶出站台、行进在广阔的原野上。

乐曲第二主题转入中低音区,并在每个乐句的结尾运用长音,节奏相比第一主题舒展,旋律比较抒情。

在第二主题之后,是两个主题的变奏,分别采用了加花、转调等几种变奏方法。曲式结构为:ABA1A2BA3A4BA5.乐曲最后,欢快的旋律、火车行进的节奏与汽笛声融合在一起,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歌。

这首乐曲以欢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在乐曲进行中不时加进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和用沙锤模仿车轮行进的节奏,音乐形象非常鲜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车咔咔咔》,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初步培养音乐听赏礼仪。

2.记忆乐曲第一主题,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并能在教师指导下,为第一主题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3.了解马林巴,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在感受乐曲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第一主题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沙锤、响板、小图片(演唱、搭火车和器乐图片)、PPT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阿根廷风景课件,包含马林巴)

一、导入部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视频是南美洲一个美丽的国家——阿根廷。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阿根廷去看一看,请听什么向我们开来了?(播放引子部分)

二、学习乐曲

1.初听乐曲

师:它是什么呢?(火车)小火车向我们奔驰而来,请同学们坐上小火车,我们一起完整聆听音乐,听听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全曲,师带生律动)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边做边再次感受火车欢快地奔驰在阿根廷土地上的情景吧!(再次播放全曲,师带生做动作)

师:老师有个小问题,刚刚我们做了那么多动作,哪个动作出现的次数最多呢?你可以做出来。

师:对了,这个动作出现的次数最多,那老师告诉你,刚刚伴随这个动作出现的音乐,出现了很多遍,它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一起说什么音乐?(主题音乐)这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音乐,它刻画了一列鲜明的小火车的形象。

2.聆听第一主题音乐

(1)聆听情绪

师:那我们现在什么动作也不做,安安静静的再来听听第一主题音乐它描绘的是一列怎样的小火车呢?一会儿你给老师形容一下。(播放第一主题)

(2)儿歌(师示范要高位置,读出强弱)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这个主题音乐它的旋律生动形象,节奏也非常明快。老师就用这个主题音乐中的节奏编了一首小儿歌,你们能打着拍子按节奏读出来吗?试试。这是几拍子的?二四拍节拍怎么打?

儿歌:

火车

跑得

0,火车

跑得

0,风景

多美

0,心情

多快

乐0。

师:你能用短促轻巧的声音,用高位置轻声地再读一次吗?一二一,走。

(3)歌曲

师:真不错,老师再给这首小儿歌加上旋律,它们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老师想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唱的!(慢速)

儿歌:

2\4

|

0

|

|

0

|

|

0

|

|

0

|

火车

跑得

快,火车

跑得

快,风景

多美

丽,心情

多快

乐。

|

0

|

|

0

|

|

0

|

|

0

|

火车

跑得

快,火车

跑得

快,风景多美

丽,心情

多快

乐。

师:好听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好听的歌曲它的旋律就是我们刚才听的乐曲的第一主题旋律?你们想试试吗?四个预备拍。

师:好,这一句,(柯尔文手势:上行)我们来唱一唱它的歌谱7

|

0

|它是一个上行的旋律;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行的最后一小句,(柯尔文手势:下行)5

|

0

|它是一个下行的音阶。这两句一句是上行的,一句是下行的,我们要把它们唱准确。好,我们把这首歌曲连起来再唱一遍,注意在上行旋律和下行音阶这两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加上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我们演唱。准备,四个预备拍,走。(结合柯尔文手势演唱)(解决不足,情绪——对比法)

师:再来一次,加快速度了!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那老师现在就把第一主题音乐放出来,请同学们用歌声把欢快的小火车呈现出来!注意老师的提示(师播放第一主题音乐)

(4)演奏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想给你们一个小奖励,请把座位下的小乐器轻轻地请出来,你们手中分别拿着不同的小乐器,你拿的这是什么?(沙锤)你能演奏出它的声音吗?沙锤怎样能演奏出嚓

嚓的声音呢?

师:好的,沙锤要演奏的短促一些,试试,嚓

(生跟节奏演奏沙锤)

师:太好了,那你们拿的是什么乐器?(响板)那我们要怎样演奏它?试试,咔

师:真棒!老师这有一张小图片,你们能看得懂吗?这里面有几种小乐器?分别是?你能根据这张图片把它们演奏出来吗?我们先请拿响板的同学演奏试试,一二一走(生)我们再请拿沙锤的同学试试,一二一走(生)响板响板来演奏,一二一走(生)沙锤沙锤来演奏,一二一走(生)响板沙锤一起来,一二一齐(生合奏)再来一次,响板沙锤来合奏(生合奏)(师用lu接第一主题旋律)诶,老师刚才哼的是什么呀?你们能为第一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听!

(5)第一主题音乐出现几次?

师:好,你们配合的越来越好了!请同学们把小乐器轻轻地放回去。我们刚才用了演唱和演奏的方式来表现第一主题音乐,老师相信你们对第一主题音乐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老师要把这首乐曲完整地放出来,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一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请你边数边在第一主题音乐出现时跟着轻声唱一唱。(师画旋律线条)

(6)再次聆听。

师:第一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一样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师添画旋律线)

师:作曲家在原有的主题旋律上采用了加花和转调的手法,使火车的形象更加地生动,仿佛火车经过了田野、山川、河流、山洞等等不同的风景,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聆听第二主题音乐

师:那你们有没有听到和第一主题不一样的旋律呢?它在乐曲中也出现了多次。它就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音乐,它刻画的是乘客坐在火车上的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乘客坐在火车上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安静地感受感受。(播放第二主题)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请在听到第二主题音乐时用开心的心情跟着画旋律线条,边听边数数第二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播放全曲,生第二主题画旋律线)

4.引子、尾声,乐曲结构

师:真棒!诶,这六处是第一主题,这三处是第二主题,那剩下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分别是乐曲的什么部分呢?开头这一部分在乐曲的最开始,我们叫它为乐曲的引子部分,叫什么?(板书)那结尾的这部分我们叫乐曲的尾声,叫什么?(板书)我们可以看看,这首乐曲的结构是怎样的?(ABA1A2BA3A4BA5.)

5.介绍乐曲。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它是由我们平时很少见的一样乐器叫作——马林巴演奏的。(马林巴图片)马林巴是南美洲民族乐器,是木琴的一种,演奏者手持双槌敲击,音色清脆。我们今天的这首乐曲就是通过马林巴清脆的音色来表现一列奔驰的小火车的形象,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做《火车咔咔咔》(板书),它是一首阿根廷乐曲。

三、表现乐曲。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合作表现这首好听的阿根廷乐曲《火车咔咔咔》,请中间这组同学来当演奏组,为这两处转调的第一主题音乐伴奏,请旁边两组同学为演唱组,为剩下的四处第一主题音乐用演唱的方式把欢快的小火车呈现出来。剩下的第二主题和引子、尾声部分请跟着老师画旋律线条,让我们再次感受这首欢快的阿根廷乐曲《火车咔咔咔》吧!

四、小结

篇6:春到郊外的作文

调皮的春姑娘给迎春花染上了满头的金发,给油菜花戴上了金色的皇冠。

顽皮的春姑娘调出了美丽的粉红色,洒在了桃花姐姐身上,给桃花姐姐穿上了一件粉红色的纱衣,远远望去像一片彩霞。

淘气的春姑娘想到湖面上照照自己的小脸蛋,一不留神,把整桶颜料全倒了,落在了湖边的郁金香上面。一只只“高脚酒杯”顿时红了、黄了、分了、蓝了、白了、紫了、镶上金边了……犹如道道彩虹!

上一篇:英语笔译见习报告下一篇:大型科学仪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