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郊外》翻译赏析

2024-05-03

《仲春郊外》翻译赏析(共6篇)

篇1:《仲春郊外》翻译赏析

王勃《仲春郊外》翻译赏析

《仲春郊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前言】

《仲春郊外》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仲春郊外幽美清净的环境,从反面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水田园的情怀,全诗的风格淡雅清新,在清淡的景物描写中,不动声色地抒情。格调清新、语句优雅、属对工整、音韵和谐。

【注释】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东园:泛指园圃。径:小路。

堰:水坝。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

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诗》一作“绕”。

曙:破晓、天刚亮。

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山院:山间庭院。

嚣尘:喧闹的俗尘。

【翻译】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鉴赏】

《仲春郊外》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发了归隐的念头。诗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领略春光时有感而作。

这首诗描写了无处不在的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描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连”表示时间持续不断,“绝”表示分布很广,用词精炼而准确。颈联两句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联诗人笔锋一转,从另一个角度,即雨后天晴这一特定时段写春天山村里特有的静谧与洁净,扩大了春天的内涵,春天不仅生机勃勃,春光无限,而且还有明净与和谐。

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诗,以诗人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以诗人特有的笔触瞄写春天,清新自然,生机无限。尤其是第三联,“鸟飞村觉曙”与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语意暗合。“鱼戏水知春”联想到苏试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从诗人的感受写起,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惊喜意外,而苏轼的诗句却是从鸭的感受写起,鸭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温度的变化,诗人只是作纯客观的描述。

另外,诗人采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春天。第一、二联是面,“东园”、“西堰”、“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第三联是点,写“鸟飞”、“鱼戏”,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无处不在。

最后一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出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东园、西堰的花红柳绿,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净美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长期萌动的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心态。

篇2:《仲春郊外》翻译赏析

仲春郊外

作者:王勃朝代:唐体裁:五言律诗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篇3: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赏析

从美学上来说, 审美客体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审美客体受到审美主体的制约。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是以人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翻译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它产生于人对译品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译品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译品的“美”却因主体不同而异。译品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依赖于人的审美对象。作为文化产品, 译品是成形的, 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而作为审美对象, 它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主体对它的审美活动。这正如金子作为自然矿物是不依赖于人的, 但金子作为“货币”, 却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人的经济活动的 (赵铮郈, 2004:120) 。译品的审美受人的审美需求, 审美能力和审美活动制约。而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它具有主体性, 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审美偏向和审美情趣。

很多的译品可谓经典之作,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我们的视觉, 感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引发我们产生美好联想, 给予我们启迪。但是由于原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与译入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有着差异, 使得译品再现原语美的内涵就甚是艰难。如我国的凤凰牌自行车翻译成“phoenix”, 凤凰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 富贵”, 可是英美文中“phoenix”, 有“死里逃生”的联想意义。很明显, 将凤凰翻译成“phoenix”产生的审美效果不但不能促进译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可能还会赔本。因为它产生的审美效果会让消费者望而怯步, 达不到原语消费者的那种积极的反应。由于文化的不同, 影片名的翻译应有所取舍。如有一部英国影片的片名为《B&B》, 讲述的是父女二人为了生活, 苦心经营自家旅馆。片名是英文《Bed&Breakfast》的缩语, 这是在英国很常见的一种家庭旅馆, 为顾客提供床位和早餐。对于没有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 直译名《床位与早餐》显然起不到导视的作用, 因而译者把它译成《欢迎光临》, 这样既点明了影片的主题, 又顺应了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与表达方式, 这种译法比较容易为中国人理解。

虽然要做到使原语从形式到内容与译语达到美的对等很难, 但是各行各业中的许多译品却展露了美的身姿。接下来将从电影片名这一行业探索和挖掘美的亮点。

二、

1.影片名的创新美

今年的新片《非诚勿扰》, 运用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四字成语。这一电影名称不仅形式上简洁明了, 而且这四个字的含义也与影片的内容相当的一致。中文片名从字面意义上已经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激起了观众的观看欲, 它的美就体现在意思明了, 用字精炼之上。它的英文译名《If You Are The One》, 从字义上去理解仿佛与中文译名不匹配, 但是细细体会, 于这简朴的外表下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其中文名采用的是否定的形式, 而英文名采用的是肯定的形式, 译名在忠实于原名内涵的基础上增添了情感色彩, 更加深化了主人公渴望找到理想对象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另外译名用了第二人称, 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票房机率。

《梅兰芳》的英文译名《Forever Enthralled》, 众所周知, 梅兰芳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 其名声享誉国内外, 国内观众一看到这一电影名会肃然起敬, 心中油然而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迷恋, 而英文名却为何没直接用主人公的名字呢?这就是译者的高深之处。因为梅兰芳毕竟在国外还是不如在国内有知名度, 而且京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 外国人对京剧没什么概念, 对京剧的感知远远不如国人的深刻。如果采用直译的话会影响它的商业价值。译者将之翻译成《Forever Enthralled》, 脱离了采用人名直译的局限性, 浓缩就是精华, 这一译名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就这么两个字就把梅兰芳一生的成就给浓缩了。译名涵义深邃, 充满悬念。

电影名《The Wedding Planner》《爱上新郎》, 《Ashes of Times》《东邪西毒》, 《Holloween》《月光光, 心惶惶》, 《Moonstruck》《月满抱佳人》等等译名都透露着创新美。

2. 影片名的意境美

《Slumdog Millionaire》译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slumdog”是英语中比较口语话的语言, 将之直译成“贫民窟”, 译名意境生动, 形象, 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通俗的语言中折射出小人物也有时来运转, 逆转命运的奇迹, 刺激着人们对于一夜成名, 一夜暴富的幻想, 增强了人们想要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希望。译名虽通俗, 意境却悠远。

《Hilary and Jackie》的译名《她比烟花寂寞》, 此译名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主人公Jackie曾如烟花般绽放了最动人的时刻, 这种成功却是用她一生的孤独为代价换来的, 最终却还因病致死。她如烟花一般灿烂, 如烟花一般转瞬即逝, 但她比烟花更寂寞。译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主人公看似完美却又充满遗憾的矛盾人生。

《You Cannot Take It With You》《浮生如梦》, 《Ghost》《人鬼情未了》,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廊桥遗梦》,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等等影片名都体现了意境美, 朦胧的情愫牵动着观众的心, 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3. 影片名的文化美

动画片《Kung Fu Panda》, 曾一上映就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中文名称《功夫熊猫》中的功夫是大家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独特文化, 其犹如一块吸附国内外众多追随者与仰慕者的磁石, 并且熊猫又是大家喜乐见闻, 家喻户晓的国宝。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对这两种审美客体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所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是引起观众共鸣的最好的方法。成功的电影译名应忠实地转述另一种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力求达到“形神俱似”。《功夫熊猫》这一译名就是把握住了审美主体观众拥有的关于这一审美客体的的文化底蕴, 从而成功地传达了原名的信息。译名形象生动, 无限新奇, 令人不禁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熊猫这么厉害, 还会武功, 钓足了观众的胃口, 让观众无比地期待。

美国电影《Notorious》的中文译名《美人计》, 就是一部饱含中国文化的译名。众所周知“美人计”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先生“三十六计”之一计。影片讲的是原德国间谍约翰的女儿, 热情, 迷人的利亚利用父亲的关系打入纳粹内部, 利用美人计成功窃取敌人情报为祖国效力的故事。虽然Notorious的意思是声名狼藉的意思, 但是它与影片内容不一致, 很显然将之翻译成《美人计》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译名更具有吸引力。

《Rebecca》《蝴蝶梦》, 《Stagecoach》《关山飞渡》, 《Nanking, Naking》《南京, 南京》, 《Forest Gump》《阿甘正传》, 《Romeo and Juliet of China》《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译名也体现了文化美。

三、结语

电影片名犹如人的名字一样, 是一种符号, 是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一个标志, 代表着一部影片的独有形象。但它又不像人的名字, 不是一种任意的符号, 是一种有着背景的符号, 片名的产生需要结合影片的内容、类型、主旨及其影片基于的文化等等方面。好的片名好比外观包装精美的商品, 能顷刻吸引住顾客, 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顾客的观看欲。为了能够获得美的译名, 译者要把握译入语观众的审美情趣, 审美文化, 审美期待, 引起他们的心理认同, 从而创造出能够激发观众观看的美的译名。

参考文献

[1]李永呤.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铮郈.主体美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林葳.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与美学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4]李楠芳.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8 (3) .

[5]李琳, 贾东亮.电影片名的文化美学特征与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 2004 (4) .

[6]周其祥.电影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 2008

[7]李树.从翻译对等和接受美学角度解读英文影片译名[J].绥化学院学报, 2008 (5) .

篇4:王勃古诗《仲春郊外》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篇5:春日郊外阅读答案唐庚翻译赏析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

(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4分。分号前后各2分)

篇6:《仲春郊外》翻译赏析

赵善庆

雨痕着物润如酥。

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

正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

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注释】

仲春:农历二月为春季之中,故称仲春。仲,同中。

雨痕着物润如酥:春雨滋润万物使一切变得酥松。酥,松软。

草色和烟近似无:草色和烟色若有若无。

岚(兰lan2)光罩日浓如雾:雨后山林间的雾气笼罩天空,如同一层浓雾。岚光,山林间的雾气。

鹧鸪(浙姑zhe4gu1):鸟名,体形似鹌鹑,羽毛大多黑白相杂。

粉女琼(穷qiong2)奴:美女玉奴。粉女,指美女。琼奴,如玉的女仆。

【赏析】

这是一幅西湖仲春雨后图。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一首七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它写出了早春微雨的优美景色。《仲春湖上》一曲的前两句就是化用韩愈的诗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早春细雨微茫的景象。

【题解】

《仲春湖上》这首小令,描绘出早春二月西湖细雨微茫的秀丽景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仲春郊外》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仲春郊外王勃的古诗赏析04-28

诗歌:仲春登高05-16

《到郊外去》教案04-09

到郊外去教案04-11

郊外作文400字04-13

郊外秋色300字作文04-07

郊外美景作文350字04-13

郊外踏青作文200字04-21

郊外一游周记04-30

郊外描写作文300字05-01

上一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检查下一篇:暂时进出口通关操作注意事项(报关必须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