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10

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篇1: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在小城镇综合试点过程中,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小城镇发展改革作为发展余姚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来抓。通过两轮的发展和改革,泗门、梁弄两个省级中心镇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将近年来中心镇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几年来中心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1、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加。泗门镇综合实力居全国千强镇第87位、省百强镇11位。2005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5.3亿元,是96年的5.1倍,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是96年的15.7倍。梁弄镇改革和发展总体呈现出“各业经济富有特色,小康建设逐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渐趋殷实”的良好格局,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1亿元,是96年的3.8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18万元,是96年的3.4倍。

2、城镇各项功能渐趋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泗门镇建成区面积从96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0.3平方公里。梁弄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到2005年,泗门镇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建设城镇公共设施,“五纵六横”的交通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并着力改善老城区面貌和市政设施,梁弄镇近年来投入1.5亿使“三横二纵”集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正蒙街、如意路商住楼、滨溪别墅区、镇中路等中心街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两个镇逐步扩大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主题公园、停车场、超市等规模。城镇集聚功能明显增加,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了工业向园区集聚,三产资源向中心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到2005年底,泗门镇进工业园区企业达201家,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2.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9。梁弄镇新建了湖东工业功能区积极引导灯具企业向功能区集聚,到2005年底,进功能区企业26家,大力发展三产资源,到2005年底三产总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

3、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05年泗门镇农民人均收入10372元,比96年增加4766元,梁弄镇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96年增加2454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到2005年泗门镇16周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86.7,政府全年用于社会救助资金近300万元。梁弄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各项基本保险人数逐年上升建,并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191人。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泗门镇被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梁弄镇积极开展了平安社区、安全单位、平安景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工作的几点体会

1、抓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组织领导是关键。市里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搞中心镇改革建设绝不是下放点权限、给予点优惠政策、造一个形象工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子,通过中心镇的示范作用,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以此通过各种会议和宣传来统一有关部门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中心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了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真正营造了适宜中心镇发展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给中心镇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督促各部门主动、及时地作好配套服务工作,明确操作规程,要求市直有关部门都把促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列入重要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抓小城镇建设,必须要突出方案、规划的统领作用。试点方案和城镇规划是发展蓝图、工作依据,也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因此方案、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镇的演进方向、建设进程乃至发展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镇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方案、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方案、规划先行,把中心镇方案、规划放到统筹城乡规划的重要位置,坚持以规划来带动中心城镇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帮助制订统领全局的实施方案。我们不仅重视小城镇“要”发展的问题,更重视小城镇“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泗门、梁弄列入试点

镇后,组织工作班子深入开展调研,指导出台了试点时期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试点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确定泗门镇是余姚市北部现代化小城市,是辐射杭州湾南岸余慈地区产业带的中心城镇,是未来5年中重点开发的城镇示范区和重要物流基地。

确定梁弄镇为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三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两个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及时修编和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进一步凸显其特色和个性。在规划的制订中做到规划与目标定位的有机结合,做到近期建设与长远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余姚市“十五”、“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3、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发展经济必须以产业作支撑,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对此,我们市里上下的认识是十分统一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并且都能做到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极积鼓励中心镇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前,两个乡镇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泗门镇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高起点规划的8000亩工业园区内,基本形成了家用电器、汽车附件、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出口创汇12570万美元。在农业上也坚持特色优势,做好榨菜文章,全镇榨菜种植面积5万余亩,成为“中国榨菜之乡”,榨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33家加工企业中已有宁波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余姚市级龙头企业13家,27个商标生产小包装,为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梁弄镇利用老区优势,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培育了以花卉、名茶、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走出了“农户 基地 专业合作社 公司市场”新模式的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中国灯具之乡”品牌优势,做优灯具产业,全镇已发展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异地建办12家,1400多家灯具经营部遍布全国各地,灯具行业务工人员达9000余人。商贸旅游业迅速发展,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2005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万元,现有商贸企业232家,有1/3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工作。

4、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主导作用。中心镇的发展改革如果没有自已改革的积极性,不解决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外力的作用和政策都是有限的,我市的两个中心镇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一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泗门镇根据市里政策划,按照“统一、精简、高效”原则,把现行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为“五办一所”,必要时根据干部使用条件,高配中层正职。同时运用好行政管理权限,建立了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泗门中队、余姚市招投标中心泗门分中心、余姚市卫生监督所泗门分所和余姚市疾病预防中心泗门分中心。二是积极实施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政策扶持设立了与市行政审批中心职能相对应的便民服务中心,运用好行政管理、计划项目审批、建设规划等部分市级下放的管理权限,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使中心镇的服务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积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按照收支划分范围及调整比例,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运用好向中心镇倾斜扶持的财政管理政策。从而使中心镇的可用资金明显增加,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中心镇建设投资公司,强化政府作用,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着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地放开了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五是深化建设用地改革。运用好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制度,强化土地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建立城乡用地置换机制,不仅有效地保障了中心镇建设用地,而且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增强了中心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全面推行城乡劳动力统一登记管理和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5、小城镇的持续发展要有必要的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改革,有些是靠自身是解决不了的,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心镇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泗门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梁弄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加快推进泗门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考虑到不同的中心镇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我们在制定政策意见时,坚持从中心镇的实际出发,突出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的镇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泗门、梁弄两个中心镇的扶持政策中,具体政策条款各有侧重。如考虑到泗门海涂等可利用土地资源充裕,我们给予了用地指标自我平衡的优惠政策,规定在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零星整治、土地整理、平坟返耕等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由镇政府实行定向自我调节,集中用于泗门镇城镇建设,通过政策优惠泗门镇土地折抵指标增加了1200亩,可折合资金7200万元,农保调整指标增加了1800亩,可折合资金216万元,各类土地出让金返还增加4700万元,以及各类财政返还共1.57亿。又如梁弄镇,为鼓励山区人口梯度转移,促进中心镇的人口集聚,规定对按规划向梁弄镇规划区集中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可转换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选址,移房户可享受市政府《余姚市山区整体移民集中安置试点若干政策意见》等有关文件中的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到梁弄镇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众多,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规定给予专项的文保资金、四明湖保护资金及旅游、环保补助。通过制订这些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心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创新,扩大了中心镇的自由发展空间,增强了中心镇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中心镇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对照,还有较大的差距,小城镇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制约试点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素质性、结构性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小城镇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要继续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政策。充分发挥中心镇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为中心镇的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明确中心镇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快中心镇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并要求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加大对中心镇的支持力度,形成推进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对已经出台的有关扶持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抓紧进行一次梳理,对还未落实的政策,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落实。原创:wenmi114.com

二是要把握工作重点,推进中心镇的发展和改革。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着力深化小城镇配套改革,努力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农民向中心村和社区集中、土地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这“四个集中”上取得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大力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切实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二是切实把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三是切实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四是切实把强化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小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五是切实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力实施社会管理提升工程;六是切实把城乡配套改革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配套改革工程。

篇2: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内容提要: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机制,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着眼,从制度规范化着手,实现企业文明创建的良性循环。走进***省***市烟草专卖局机关大院,处处都显示着勃勃生机。2004年,该局在连续两年获得岳阳市烟草系统双目标综合考核后,再一次荣获第一

名,同时被授予“***省模范职工之家”和“***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从精神矍铄的****局长侃侃而谈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在这个花园式的院落里,***人的创新精神无处不在。

一、创新理念,推动创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观念创新是行为创新的先导。在创建文明企业的过程中,该局坚持不懈地培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一是创新企业理念。针对烟草行业的特点,特别是而对新形势、新情况,该局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创建的创新理念。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自始至终把更新理念、解决观念问题放在文明创建工作的首位。根据企业的“两个根本转变为纲,两个文明建设同上”的总体工作思路,确立了“优化自我、天天向上”的企业理念,“客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企业精神,“奉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的“遵纪守法、职责为先、信善至诚、待客如宾、惜才重识、勤俭节约”的员工行为规范。

二是创新认识理念。多年来,该局党组不断深化和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发展到“以人为本”的道德建设。创建文明企业不仅是全面推进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不仅是以德治国、以德治企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不仅是该局的形象工程,也是企业跨世纪发展的精神支柱工程。正是由于认识的不断深化,该局一直把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了总体目标,有规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地进行,做到了数年来热情不淡,氛围不减,力度不弱。他们把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作为企业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十六大”精神作为企业当前乃至今后的一件大事来抓,使企业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在职工中开展了增强“三种意识”、培育“三种精神”的活动,即在困境中增强企业意识,培育实干精神;在逆境中增强风险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顺境中增强自觉意识,培育进取精神。为了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他们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咬住发展不放松,坚定办好企业的信念不动摇”的教育。在职工中广泛进行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和普法教育,使争做文明市民、合法公民在企业蔚然成风。他们认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文明创建工作的灵魂,他们始终要坚持把生产活动中的矛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把经济工作的起伏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点,把企业经营的目标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三是创新管理理念。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存在的种种问题,该局从生活环境、经营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形象等方面建设入手,建立了一整套在科学地把握企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艺术规律进行企业经营的管理体系,即“美的经营”。“美的经营”就是用美的精神、美的思想,灌注、渗透、指导企业的全部活动,从而塑造完美的企业管理模式,塑造心灵美素质高的员工,塑造美的经营管理者。目前,在该局,对美的追求已成为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创新载体,促进创建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创建文明企业活动要始终保持和充满活力,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创新创建活动的载体,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创建文明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人,来源于企业职工的素质。该局始终坚持治企先育人的原则,从强化人的素质入手,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这也是推动企业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该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牢固树立“优化自我、天天向上”的理念,着眼于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积极探索建立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科室、班组等活动,他们根据年初拟订的学习计划,一直坚持“两个不间断”,既每月两次的学习制度不间断,撰写学习心得不间断,既重学习形式又讲教后效果。二是在职工及家属中开展了读好一本书活动,他们的图书室每周定期向职工家属开放,鼓励职工家属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先后举办了以“学习党的十六大”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和“党纪法规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使全员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受到警示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他们还积极开展了形势任务、公民道德、政策法规和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以弘扬企业精神为载体。为了让“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企业精

神在每个职工心中扎根,该局以《***动态》、《比一比、看一看》竞赛栏等宣传窗口为阵地,坚持不懈地向干部职工灌输“***精神”,让干部职工人人皆知、人人认同,以此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并且他们还进一步完善了荣誉室建设,将历年来所取得的荣誉阵列展览。企业的各项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精神来展开,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日里,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职工运动会、革命歌曲大合唱和老年书法大赛等文体活动。在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他们更加注重德育培养,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属到扶贫点上访贫问苦、捐款捐物。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活动,充分展示了他们烟草员工的崇高品德,树立起责任心与爱心,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3、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为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该局积极开展了“一抓二争三创”活动,即:抓“五好领导班子”、争做“五好职工、五好家庭”,创“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车组”;在企业中开展“***标兵”、“先进生产者”、“先进科室”和“两先两优”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通过经常性、系列化的创建活动让干部职工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逐步形成在家讲家庭美德,争当文明新风户;在外讲社会公德,争当文明市民;在单位讲职业道德,争当文明职工的良好风尚,通过创建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车组、先进岗位和先进个人,他们对各类先进人物坚持做到让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树立了典型,弘扬了正气,推动了工作。

4、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该局提出要通过创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为此,先后开展了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深化企业改革”为主题的大讨论,强化干部职工“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的观念。多年来的文明创建工作,已使他们企业有了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如荣誉室,图书室,健身房,党员活动室和宣传栏等,今年他们主要是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干部职工统一着装,佩带上岗证,办公室物品定位,办公现场卫生、有序。同时也提升企业环境的美化、绿化和亮化,对机关院内各个方位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和园林式的绿化,假山瀑布、园林亭阁、间歇喷泉、花草树木随处可见,构成了一处处亮丽的人造景观。

5、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一方面,他们全力推行文明执法、亲和管理。他们的专卖管理人员进门有招呼声,出门有告别声,执法过程中不仅仅是例行检查了事,他们还负责向经营户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推介新品牌,帮助经营户分析市场动向、品牌走势,指导经营户拟订购货计划等。特别是在进行市场品牌置换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专卖调控市场、服务市场、服务零售户的作用,受到经营户的一致好评。如因倒卖相思鸟烟被专卖查处过的儒溪镇经营户陈某,认为自己一直守法经营,这次是公司没有相思鸟的烟,而消费者又要买相思鸟,不得已才从外地购进一点,却被烟草局严厉处罚,对专卖执法检查有抵触情绪。他们的市管员先后三次上门做宣传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帮助他分析卷烟市场动向,调整经营品牌结构,指导他拟订购货计划,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了陈某,化解了矛盾,在工作目标考核中,陈某动情地对考核小组的同志讲:“你们的服务真的好,搭帮你们的专业指导,这个月卖烟比上个月多赚了200多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他们的专卖员如果发现谁家的许可证或网络牌没有挂上墙,并不会简单地说“挂上”,而是自己带上榔头、钉子,帮助经营户把许可证或网络牌挂上,把专卖服务零售户的具体行动落实在细微之处,有效地树立了烟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使烟草对零售户的凝聚力、亲和力有了实实在在的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对入网零售户发放“营销服务卡”,实行服务承诺,在零售户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一条绿色服务通道,既能听到客户的心声,又能发现他们工作中的不足,更能体现他们与零售户诚心相待,荣辱与共的坦荡心怀。

三、创新机制,保证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创建文明企业必须在不断创新中健全各种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才能保持创建工作持续、扎实、有序地发展。

1、建立了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该局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目标明确、权责分明、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由党组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以专职政工人员为骨干、党团员带头和职工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特别是近两年来,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干群联系,坚持了令职工人人称道的“七必访”制度,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必访;职工闹情绪必访;职工家庭闹矛盾必访;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必访;职工家属去世必访;职工家中发生不幸必访”。通过“七必访”,缩小了组织与职工的距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从而为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2、建立了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机制。把创建工作放在重要部位,纳入到部门岗位责任制管理考核之中,纳入到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之中,量化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责任到人,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激励。

3、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成立了由***同志亲任组长,*****等*位党组成员分别担任副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对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分工,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文明创建考核细则,对每个职能部门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和标准都作了定性、定量和定位的要求,实施了群众评议、科室互评、组织评定“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抓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把领导监督、职工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互查结合起来,把设立举报电话与建立领导接待日结合起来,使监督工作渠道畅通,手段灵活,效果显著。

篇3: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探讨

面对近年来出现的大风、地震、冰雪、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 电力企业应急挥中心建设已提升到战略高度。应急指挥中心是电网企业对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或重大电网事故、信息安全重特大事故等而导致的电网生产经营遭受重大影响、大量电网设施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问题进行综合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场所。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整个电网, 判断应急启动级别, 迅速完成指挥体系建立、应急队伍组成、应急资源调配、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应急指挥中心可实现电网调度实时信息接入、信息平台应用、视频监视和视频会议等主要功能, 可随时与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车、单兵通信系统等各种应急通信方式建立联系, 实现对远程现场的实时监视。

1 电力应急中心的组成和功能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的要求, 应急指挥中心由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应用系统组成。基础支撑系统是指实现应急指挥中心各项功能的基础技术装备与手段, 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拾音及扩声系统、视频采集及显示系统、会议电视系统、会议电话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调度信息接入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日常办公设备等。应用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GIS、GPS等技术手段, 利用公司信息化成果, 为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而构建的实现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救援基地、相关部门、现场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

电力应急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

(1) 应急预警、预测功能。应急中心可以接收预警信息, 并根据预警级别通知相关人员, 并启动相应的预警。可以实现典型自然灾害对电网设施的影响分析, 并在地理图上表示出来。

(2) 应急预案管理功能。应急中心可以根据预警级别, 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为事故处理做好准备。

(3) 信息汇集功能。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各地市级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在应对自然灾害或电网事故时现场的信息能够快速接入。接入的信息包括电网实时运行相关信息、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安全生产、物资管理信息以及日常气象、水情、灾情及社会相关信息。

(4) 信息处理、分析、会商功能。应急中心可以对应急过程中人、财、物及电网负荷损失数据做统计分析, 对典型灾害信息可在地理图上合成显示, 实现与电网设施叠加分析功能, 并可实现电网突发事件公众评价的统计分析功能, 各级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电视会议系统、网络视频系统对应急事件进行会商。

(5) 辅助决策功能。应急中心应具有分类分级应急启动、监测、退出辅助决策功能, 具有电网受损或影响的辅助评估、研判功能, 可实现预案数字化功能和辅助指挥方案生成功能, 可以实现应急过程记录和过程重现。

2 电力应急中心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急中心建设工程量大, 建设周期短,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通过协调各个部门, 不断修改方案, 并运用新技术, 使应急中心顺利通过功能验收, 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 应严格按照国网公司相关建设规范进行建设。国网公司关于应急中心建设的相关规范和后续文件是指导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其中对各个系统的具体功能、技术指标提出了指导意见, 根据规范要求逐条落实是顺利通过功能验收的重要保证。

(2) 应注意网络安全的管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接入了调度信息、内网信息、外网信息, 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的规定专网专用。合理规划接入内网、外网、调度专网的网络接入点, 避免同一计算机在内、外网络之间切换。应加强应急中心的计算机管理, 定期杀毒, 保障应急中心各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布线过程中应留有余地。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个新事物, 可能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想不到的问题或者新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为指挥场所话音、数据、图像、控制信号的传输提供通道及连接, 按照建设规范要求, 每个指挥席位应至少预留3个信息点 (1个话音点和2个数据点) 。由于场地限制, 指挥区和控制区在同一大厅, 在控制席预留了6个信息点、1个VGA输入点、1个电源点。

(4) 加强系统集成工作。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涉及的系统多, 建设过程中能集成的系统应尽量集成, 避免使用过多的客户端。集成的方式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进行集成, 比如在应用系统中把GIS、MIS、OMS等信息进行集成。对于调度等必须实现物理隔离的系统可以通过KVM的方式进行集成。

3 目前应急中心建设中的难点

在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中要求接入地市级的EMS信息, 由于各地在进行EMS系统建设中采用的不同厂家的EMS系统, 为了能在省应急中心接入各个系统又同时保证原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可以采用数据代理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这就需要对省内的EMS系统根据厂家进行分类, 一个厂家的系统使用一台代理服务器, 有的系统需要一个地市对应一台代理服务器, 开发相应的服务程序, 这就需要在应急中心对应放置多个客户端, 大大增加了客户端的数量, 如果在向上一级别传送可能要汇集更多的客户端, 因此, 如何实现不同EMS系统的集成显示是一个难点。

在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接入中遇到了更多困难, 现在的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往往是地市局各自为战, 参与的公司多, 使用的编解码设备型号、编码方式不统一。有的采用硬盘录像机进行编解码传输、有的采用硬件编解码的方式、有的采用工控机插编码卡的方式进行传输, 如果要将这些信息通过独立客户端方式接入应急中心, 一个省级应急中心可能需要10余台客户端, 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必须进行系统集成。对采用硬盘录像机进行编码传输的系统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解码软件进行软件集成, 对于采用MPEG-2、MPEG-4进行硬件编码、硬件解码的系统, 可以在站端新增1台或多台硬盘录像机, 将前端摄像机的图像一分为二, 一路接入到已有硬盘录像机, 以保证已有系统正常运行, 一路接入到新增硬盘录像机供集成使用。

4 结语

应急指挥中涉及对象多, 要求反应快, 涉及信息沟通、资源调配、事件决策的各个方面。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系统, 做好整体规划和系统整合, 以便快速形成应急指挥能力。同时, 通过有效的集成, 包括软件集成、硬件集成, 优化功能流程, 为应急抢修过程中指挥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并为日常生产指挥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架构。

篇4: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会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同志详细通报了各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进展情况,介绍了统招分签、部省数据传输线路异地灾备中心和安全认证体系进展情况并对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同志介绍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及教育基础数据库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2014年信息系统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部署计划。

最后,展涛主任总结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和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并对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加快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建成运行,使之成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各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支撑平台;第二,要优先保障2014年计划部署的信息系统资源需求;第三,要重点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要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同步落实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在省级部署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

此次会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32个分会场,部分省厅(委、局)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和参加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篇5: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本人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主责、首责,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确保传媒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紧盯“关键少数”、重要岗位和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排查各部门、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

二、加强廉政警示教育,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一是认真开展警示教育。组织中心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共20余人赴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参加“党员领导干部旁听法庭庭审”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原职教办副主任刘晓辉案专题警示教育记录片。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教育党员和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是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刊登廉政建设公益广告等,为全市反腐倡廉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6: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市领导:

成立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改革行政审批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的创新之举,为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组(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推进组)紧紧围绕《大庆市人民政府“推行透明政府、打造阳

光政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庆政发〔2005〕32号)的要求,按时限、分阶段、整体有序地推进中心筹建工作。现按照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将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工作情况

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工作开展以来,中心建设推进组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及其办公室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中心为目的,以制定和实施权力运行的规范流程为重点,以整合效能、流程再造为突破口,科学操作,抢前抓早,力求把各项推进工作做深、做实,确保2006年底市行政服务中心成功投入运行。

截止目前,中心建设推进组制订并下发了《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方案》(庆政公发〔2006〕1号);组建了中心建设推进组办公室,组织召开7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协调会议;刊发2期工作简报;开展4次对拟进驻中心的47家单位窗口和人员数量调查摸底及核实工作,确定进驻中心单位44家,进驻窗口119个,进驻人员181人,进驻事项483项,预计进驻中心的一年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办理流量约30万件;提出了法人登记服务大厅、金融财政服务大厅、保障和法律服务大厅、基建项目服务大厅、社会发展服务大厅、资源交易大厅、中介机构等中心功能分区的初步意见。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开展调研,制订筹建方案,明确服务中心推进工作目标。谋事之基在调研,调研工作是整个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的基础。为此,中心建设推进组于2005年8月份对深圳、杭州、成都等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经过此次考察,服务中心筹备组有了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方面,看到了大庆同其他地市的差距,也看到了服务中心在提高行政效能,打造阳光政务,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对行政服务中心成立的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我们对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的紧迫感,树立了成功筹建中心的信心。另一方面,又学习了各地的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了筹建工作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大庆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我市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的五个原则,即:坚持创新、集中管理、简洁透明、便民高效、监督制约五个原则。据此,中心建设推进组制订并下发了《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方案》(庆政公发〔2006〕1号),明确了服务中心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并以此指导我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工作。

(二)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强力启动中心推进工作实施。在充分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12月9日,中心建设推进组召开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动员会。会上,市纪检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冯建国同志传达了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精神和韩学键市长对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的重要批示,深刻阐述了建设市行政服务中心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会议又对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要确定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中心建设推进工作要抓基础、抓重点、抓典型;要突出强化流程再造,高效便民这个原则;要细化责任、责任到人;要精心筹划,扎实稳步地做好中心筹建工作。会后,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工作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三)建立筹建机构,加强领导,为中心推进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大庆市人民政府推行“透明政务、打造阳光政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庆政发〔2005〕32号)的要求,成立了以市监察局副局长于春梅为组长,市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石阜东为常务副组长,刘玉龙、赵兴振二位同志为副组长,组成部门的精兵强将为成员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组。中心建设推进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行政执法监察支队,石阜东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筹建工作。中心建设推进组办公室现已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组建了办公局域网,中国电信大庆分公司免费为筹备组安装4部固定电话。中心建设推进组办公室每周举行一次例会,及时听取各单位进驻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领导、纪检委领导多次亲自到中心推进组办公室指导工作。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中心建设推进组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形成了部门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多方合力,共同推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实施方法创新,点面结合,确保中心推进工作落实到位。在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中,我们

严格按照韩学键市长在2005年12月26日提出的“落实责任、强化督办、点面结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将中心建设工作总体目标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制定工作完成标准和保障措施,实行天考核、周考核、月考核的动力机制,使人人工作有压力、人人身上有动力。工作中我们又注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示范引导。通过我们的积极引领,大庆市出入

境检验检疫局将其涉及的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受理进境及出境商品报检、计收费、出入境检验检疫签证等一系行政职能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中心11人,其中包括两名副局长,将商检局的几个科室的职能全部整合到服务中心,并拟定将其检验检疫工作、受理报检、计收费签证等程序进行再造,在全国互联网ciq2000运行。大庆市建设局表示将局内所有的审批事项进驻办事大厅,并选派驻优秀干部进入大厅窗口服务。对这两家的事迹,我们又通过简报进行了宣传,在全市树立了榜样,使各部门打消了顾虑、主动与中心建设推进组的配合,逐步把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引向深入。

(五)认真细致调查,逐一审核,夯实中心推进工作基础。进驻中心的窗口和人员数量的调查工作是筹建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着服务中心的功能分区、审批事项的流程再造、行政服务中心的效能的高低,是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关键环节,工作必须细致、基础必须夯实。在审定进入“中心”的职能单位和事项时,我们确立了“凡是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的原则,提高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范围。同时,为使进驻单位的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承诺时限等基本情况准确无误,我们采取上门调查、电话调查、材料上报三种方式相结合,从工作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做到上门调查、电话调查有记录;上报材料有签字、有公章;会议召开有纪要。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阻碍,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应对。2006年1月17日,中心建设推进组下发《关于开展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驻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所需窗口和人员数量调查的通知》(庆政公办发〔2006〕1号),要求拟进驻服务中心47家单位于1月25日前申报进驻中心窗口和人员数量。2月14日,中心建设推进组又召开由14家申报不进驻中心的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着力解决14家单位不进驻中心问题。会上,传达了《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方案》(庆政公发〔2006〕1号)和《关于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窗口调查阶段情况的通报》(庆政公办发〔2006〕1号),通报了申报不进驻的14家单位。经过多次督办,现已初步确定进驻单位44家,进驻窗口119个,进驻人员181人,进驻事项483项,现准备报市领导审议。

二、几点体会

回顾近一个时期中心推进组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有序开展中心推进工作的关键。行政服务中心是社会发展创新的产物,但是不是依法产生的行政执法机关,各地都在探索阶段,没有较为成型的经验可借鉴,工作中经常涉及到来自各部门在思想上和利益关系上的阻碍。因此,只有领导重视才是办好行政服务中心的前提。在我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把中心筹建工作作为一个议题,韩学键市长又在成立行政服务中心的请示上做了的重要批示,2005年12月26日,韩学键市长又作了题为《推行透明政务、打造阳光政府,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的全市动员讲话。讲话之后,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冯建国同志亲自对中心建设推进工作总体部署。特别是今年市政府又把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列入全市57件大事实事之一。所有这一切为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二)流程再造是行政服务中心成功运的核心。目前,我市原大部分的行政审批的程序复杂、前置条件过多,审批时限过长,已不能够适应服务中心快捷、高效能的运转机制要求。因此,中心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是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因此,中心推进工作必须坚持流程再造这个创新核心,在审批运行、管理考核和审批监督等方面探索新的思路,从而实现中心服务项目的联动服务、延伸服务、高效便民服务,使行政服务中心达到真正的运转顺畅,协调统一。

(三)督办监察是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时间跨度大,涉及到各部门原有的权利益和再分配,因此必须加大督办监察力度,对搞形式、虚报、瞒报的单位要认真查处,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中心建设推进工作护航。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中心建设推进组在有序开展中心建设推进工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仍存在思想和观念上的误区。存在着等待、观望思想,导致部分单位在配合中心建设推进组的工作上不够积极。

二是窗口进驻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百姓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较难确定。目前,对各单位行政许可(审批)进行调查的依据是2005年市法制局清理的各单位保留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今年,国家又取消一批审批项目,这些项目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公示。因此,在确定窗口和进驻事项上还有一定困难。

三是筹建工作经验不足。筹建成立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大庆市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成果体现,筹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是由于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标准高、程序复杂的一项系统创新工程,中心建设推进组急需对先进地市的行政服务中心有着更多客观、直接的认识,从中汲取更多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用以指导我市的行政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提高我们筹备工作水平。

(二)下步工作安排

2006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六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整合资源、再造流程为主线,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搭建快捷、高效、便捷、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电子绩效监察系统,将推进目标的责任与推进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务求在今年底把行政服务中心建成行政提速、优化环境、政务公开、廉洁从政的服务大平台。

1、确定进驻中心单位的窗口和项目,为中心设计单位提供行政许可(审批)大厅功能方案(2006年2月~2006年3月)。对各单位、部门上报的进驻中心事项进行审核,并对已取消的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核定进驻中心的单位、部门、人员、窗口、审批项目、服务项目,同时初步制定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功能方案。

2、确定中心大厅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进驻事项,向中心设计单位提供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功能方案。(2006年3月~2006年4月)。对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建筑工程招投标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的进驻中心事项进行调查,提出使用功能,进驻条件。中心建设推进组依据上述意见,制定并向设计单位提交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功能方案。

3、确定行政审批流程(2006年5月~2006年7月)。对取得成功经验的省内、外地市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考察学习,并结合大庆实际情况制定大庆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流程。

4、搭建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平台(2006年3月~2006年10月)。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络平台进行论证、考察,提出相关的软件、硬件建设要求。据此,制定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设计方案,组织实施。

5、建设行政许可绩效电子监察系统(2006年3月~2006年11月)。按照行政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着手制定公开、公平、公正、行政许可绩效电子监察标准,完善绩效电子监察内容,建设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和承办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效能的电子监察系统。

篇7:市省级中心镇建设工作总结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xx〕xx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党厅字〔20xx〕xx号)精神,按照区市党委有关部署,现就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结合时代特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进乡村振兴,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培育向上向善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目标定位。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实、做透。发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以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使之成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乡风文明的“大课堂”,有效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和农村全面进步。

(三)工作原则。

加强领导,为民利民。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实践,突出特色。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的方式,适时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实践活动,突出特色亮点,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整合资源,用好网络。积极运用“学习强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载体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实现网上网下互动交流。

二、内容与形式

(一)实践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文化传播,深入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文明行为实践,强化政策落实,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等工作。具体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践行科学理论,强化思想武装。组织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群众领会掌握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实际,根据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更真切地领悟思想,更好地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2.联系基层群众,强化政策宣传。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教育、医疗保障、生态环保及法制建设等各方面方针政策;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中央方针政策和区市党委部署要求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诚实劳动,不懈奋斗,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

3.践行核心价值,强化社会公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深入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模范以及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育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4.拓宽传播渠道,丰富文化生活。结合“我们的节日”,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常组织开展“爱党爱国歌曲大家唱”、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会演、群众体育比赛、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

5.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倡导科学文明建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针对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气,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引导教育和硬性约束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二)实践形式

针对不同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需求取向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重点做好“讲、帮、乐、树、行”。

——“讲”,坚持讲传并重,组织协调志愿者队伍采取集中辅导报告、讲座、培训、线上或分散小型、面对面的咨询、访问、恳谈、交心、拉家常等形式,开展“便民化”“演艺式”“点餐式”“指尖式”宣讲,在田间地头、农村大院、年货大集等农民便于参加的场所,用老百姓听得懂、乐意听的话,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道德,传文明、传知识、传技能,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

——“帮”,坚持公益帮扶,采取基层群众点单、服务队伍列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协调对接的方式,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采取上门拜访、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结对关爱等方式,面对面、心贴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培育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乐”,坚持寓教于乐,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电影下乡和戏曲进乡村、广场舞培训等,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利用基层文化人才和平台,发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活跃和繁荣基层文化生活,用文化涵育文明。

——“树”,坚持典型带动,组织群众选树身边文明实践先进典型,利用“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道德红黄榜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先进典型到基层进行巡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道德评议和乡风评议,让群众对社会上和发生在身边的思想道德现象开展评议,褒奖善行义举,惩戒失德行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行”,坚持实践养成,组织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我参与”“讲道德做好人”“集体婚礼”“新式葬礼”等活动。有计划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以群众婚丧嫁娶等重要节点仪式为契机,培育文明礼仪,传承优秀文化。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移风易俗,积极投身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破除陋习、守信践诺、崇德向善,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三、队伍与阵地

(一)队伍建设

1.专家队伍。充分发挥讲师团职能部门和业务骨干的作用,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

2.专业队伍。用好民间文艺骨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致富能手以及优秀法律从业者、科技人才、高级医务工作者等各类专家人才,做好传文化、传技能、传知识的工作。

3.“五老”队伍。鼓励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亲身实践。

4.百姓宣讲队伍。组织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及文明家庭、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接受文明洗礼,体会“身边的感动”。

5.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整合组织、宣传、文化、卫健、科技、司法、体育及涉农部门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涵盖志愿者数量、专长等情况的动态数据库,每年列出不少于20项内容的“菜单式”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供基层进行“点单式”选择。此外,各县(市)区和各村(社区)也要完善各自的志愿服务队伍,充实到志愿服务项目库中,满足群众需求。

(二)阵地建设

1.加强规范引导。以中心为依托,发挥好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等“五个平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益,在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牌匾、标识、指示等,刊载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知识,公开公示文明实践的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吸引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2.加强资源整合。在原有阵地的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统筹运用现有各类公共服务阵地和设施,充分利用党员教育、理论宣讲、法律服务、体育服务及科教文卫服务等阵地,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统一调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3.灵活多样设置。依托政务服务大厅等为民服务窗口和观影购物、旅行餐饮、休闲健身等生活网点,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岗,使文明实践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运用“互联网+”方式,综合运用网络、AAA、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打造集策划、采集、生成、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中心,建设互通共享平台。依托网络媒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课堂,扩大覆盖面、增强互动性。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x月)。

各县(市)区召开专题会议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开展工作调研,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

(二)试点工作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在xx区已列入自治区试点的基础上,将xx县作为全市试点县,在xx区、xx县挂牌成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其他县(市)区可根据实际,参照xx区和xx县的做法,因地制宜的推进相关工作。20xx年x月,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拿出样板。

(三)全面推广阶段(20xx年x月)。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全市所有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

按照“市级抓协调、县级抓推进、乡级抓落实、村级抓服务”的工作机制推进落实。市委负责具体指导和督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牵头组织推进、督促落实,各县(市)区党委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统筹规划中心(所、站)建设和实践工作开展,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委一把手要分别担任三级文明实践机构的负责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工作指导。

市委宣传部要加强指导,按照“强三性”、“增四力”要求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各县(市)区党委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制定和审核把关,统筹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推进活动开展,建立活动档案。

(三)加强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及活动开展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保障。因平台整合和工作需要,原各级财政拨付的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专项经费自动划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管理考核办法,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协调统筹县(市)区文明委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文明实践。

(四)严格考核监督。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对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

篇8: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

为了促进和加快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实际情况,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1 以学生为主

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实验室工作的开展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展开,为学生搭建属于他们的科研平台,同时将他们培养成实验室的主人,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1.1 建立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置一流设备,采用先进、高效的管理措施,全面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和技术优势,自主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营造了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强化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化学实验示范中心的支持下,祁昊楠等同学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形状记忆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热敏电路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了2009年大学生“挑战杯”世博类专项奖全国一等奖。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鼓励创新性实验,支持学生做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和校外科技开发。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选题,自己构思,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多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为了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例如全国或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等课外活动,同时,对获奖者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相应的学分,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1.2 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成为实验室真正的主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专用的开放实验室场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计算机或仪器设备带到开放实验室里进行相关动手实践活动。这种模式是双赢的,既符合学校开放实验室建设要求,又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动手实践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到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或相关课程,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准备实验和管理实验室的过程。学生们就可以接触很多常规课程中没有接触过的仪器设备,从而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弥补了正常上课的缺陷,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从内心拥有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 实验室队伍建设

2.1 将高学历人才引进实验室

随着科研和教学的不断需求,贵重仪器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也相应增多,对实验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吸引高学历、高职称、动手能力强的、有开拓意识的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尤为迫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及科研的顺利进行及仪器设备的最优化使用。目前,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学历、职称偏低,仅能进行简单的实验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虽然引进了许多大型仪器,但形同虚设,没人会用,即便是在培训人员的培训下会简单操作,也会经常出现问题,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实验得出的数据也不能得到合理的解答,这样严重影响了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将教学一线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引入实验室,负责大型仪器的正常运行。高学历的人才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他们进入实验室,既能胜任授课、指导实验、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等日常工作,还能指导学生的开放实验或者自选课题,并能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人才的保障。

2.2 设立专职实验教师编制,制定培训制度

以前实验示范中心的专职教师还不多,并且专职实验教师的岗位定为教辅岗,待遇也比教学一线教师差,专职教师的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实验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极大地打击了专职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人心思变,想一切办法从实验室跳出去。因此,现在设立了实验示范中心的专职教师编制,他们和上理论课的教师所有待遇都相同,一样可以申请科研项目,但他们只负责上实验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实验示范中心稳定部分实验骨干教师,专门从事实验教学内容和教法研究、仪器设备开发和科学研究,促进实验室水平的提高。设立实验教师编制,让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实体单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有了制度保障。

要建设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仅仅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实验示范中心应该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制定了培训制度,鼓励实验教师在专业领域、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领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既更新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又开拓了视野,肯定能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水平,对培养创新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各实验示范中心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大幅度改革,有力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紧密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实验室体制改革为契机,重新修订、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了适应科技的日益更新,实验示范中心在基础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地更替新的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的实验项目,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验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实验示范中心注意到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及CAD,CAI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促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扩大了实验教学信息量,增加了认知效果,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 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信息平台目的是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其宗旨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4.1 建立教学信息网络平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网络信息平台设中心简介、师资队伍、实验教学、设备环境、网上交流等栏目,完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将实验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预习、演示实验等内容设置在网络平台中。网络化信息平台要便于学生与教师取得联系,实现师生互动。在互动平台上,教师在网络化信息平台上提出实验要求,点评实验结果,布置作业,提供资料;学生通过网络化信息平台提交实验报告,发表观点,参与学习和交流研讨等活动;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所有信息以数据库形式保存,学生可以查找是否有类似问题。面向学生的互动性网站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平台。同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并使虚拟实验室网络化。这样会使高层次、高水平的基础课实验更具有开放性、示范性和辐射作用。外面的学生和访问者借助虚拟现实三维场景界面,身临其境地了解实验过程。

4.2 建立管理信息网络平台

上一篇:北大光华金融硕士考研下一篇:杜甫晚年生活困难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