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

2024-05-05

初中物理教育(通用6篇)

篇1:初中物理教育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可行的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得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在观察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使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包含抽象、概括、断定、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学生对生活严谨科学观察与实验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不经思维加工,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一堆混乱无章的东西。这种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也是由浅入深的,并根据重要的规律,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从生活中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物体一旦不受到推动力的作用,最终就会停下来,所以从表面看,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有力才会有运动。但是当我们让质量、速度都相同的小车不受动力作用后,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其运动的距离有长有短,水平面越粗糙,物体就越快停下来。大量的实验后,可归纳出三点:

⑴不受推力作用后,物体都不会马上停下来。

⑵物体在运动时,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受到阻力作用的。阻力使物体的速度变小。

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对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推理:

⑴物体不会马上停下来,说明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也可以运动。

⑵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不受阻力时,则运动着的物体就不会停下。运动不需要力的保持。

从而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改变其运动状态为止。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还经常遇到一个理想化模型的概念,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一定树立模型的概念。同时,中学物理对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还体现在习题上。因而,在给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而应在做习题的时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2.培养科学理性思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应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在物理学中,科学思维主要包含科学想象、科学推理和科学断定三方面。

⑴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推导、论证物理规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规律、公式。同时,想象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⑵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都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模型。

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响,也是科学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在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和范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比如在功这一章中,我们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这一自然界广泛规律,不仅要学生知道这一规律的文字表述,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永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⑵联系物理学史的实际,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在物理史中不仅纪律了物理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纪律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杰出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可以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①通过物理学史提示科学发展的规律。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理论的确立和被人们所认可,都是科学工作者们辛苦劳动的结果。②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的精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是他们的崇拜偶像,科学家的精神品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简要的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们为科学不断努力奋进的科学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和科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树立科学家们那样的崇高事业心和培养他们勤奋钻研、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⑶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要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去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物理方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同样对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中有所受益。

新世纪是科学理性主导的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仍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大都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育,虽然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却没有学会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并重视对学习主体的科学理性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二)教师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当然幸福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有丰富的人生内涵而又有无尽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的物理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xxx: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

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这个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三)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莫过于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在物理解题的各种策略中,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外,思维的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变通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联通、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能灵活地变换其他方法,及时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变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其细节之一就是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篇2:初中物理教育

没过几天学校安排我带高一级三到六班的物理课以及高一六班的班主任。对于刚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是压力也是一种挑战!

课堂很神奇,你虽然预备了每节课的基本知识,但你无法预测学生的课堂反应,这也正是教师的乐趣所在,年年岁岁书相同,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班有五十多名学生,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听讲,但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时不时会出现各种状况,影响课堂纪律。

有一次课堂上提问,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不但没思考还不断的说话,严重影响到了周围同学的思维,我发现了后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点名让他在板面上做题,本以为这样会使他注意力集中,思维回归课堂,没想到他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在板面上乱画一通,态度极不端正,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影响极其恶劣。看到他这种表现后我很严肃的问他会不会,能想象得到,他的答案自然是不会,我看着他厉声呵斥:不会就坦白说出来,在版面上乱写乱画则是态度有问题!是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对知识极大的不尊重!听到我的训斥后他头慢慢的低了下去,我想他应该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自内心的羞愧,因此便让他回到了座位。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在物理课上,再也没有扰乱纪律,反而变得认真了,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物理成绩也有所提升。我想学生是聪明的,只是年少轻狂,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的明白道理,他们就会有惊人的表现。

还有一次,课堂上提问了一个问题,并请一位学生回答,没想到这位学生站起来后不仅答非所问,并且言语之间还带有戏谑之味,可想而知同样的引来了全班的哄堂大笑,看到这样的效果后我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对全班同学讲了一个道理:“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的,从一个人说的话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的智商情商如何。我们不追求说出来的每句话都会成为至理名言,但至少从你的言谈不能让人觉得智商,情商都不够”。说完之后我发现他的表情略显尴尬之色,应该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就和颜悦色的让那位学生坐下了。后半节课他再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顽劣,反而比之前认真了许多。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强劲生命力的个体,是一群性格各异思想活跃的生命,更是一群渴望知识,为梦想努力奋斗的天使。没有调皮可爱的学生就没有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没有认真刻苦的学生就没有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没有安分守己的学生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纪律。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犯错最多的时期,是啊,谁又能说不是呢,因为这个时期人还没有健全的是非观,好多时候犯了错误连自己也不知道。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对待学生犯的错误要习以为常,并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然后给予及时的指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在担任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教育学生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如果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的话,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你精心照顾的孩子。孩子的学习是一方面,身体健康状况也要时刻关注,心理状态等各方面都应该清楚的了解。

高一六班的学生整体比较认真刻苦,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同学之间能和睦友爱得相处,不存在欺凌现象。因此在管理班级上我的工作重在“三抓”—抓学习、抓纪律、抓卫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但是班级的学风、纪律、卫生都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并且多次获得了流动红旗及文明宿舍。

带班主任的这段时间,有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午间操,班上竟然缺席十三名学生,当时整个班级被学校留到了操场,这十三名学生受到了学校的严肃处理。之后我又将他们留在操场上,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让他们知道,上午间操是为了锻炼身体,为了他们有一健康的身体,逃操是不对的;他们逃操了自己不但受罚还连累了班级其他同学,损害了集体荣誉,是不该的;最后让他们跑步二十分钟,将午间操补上,让他们知道,该做的就必须完成,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浪费功夫、浪费时间。

就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转过了身,不想让学生看到我脆弱的样子,我应该是他们坚实可靠的后盾!于是我让他们解散回教室。虽然是背对着学生的,但我明显能感觉到学生对我突如其来的转变难以置信,一开始都没人走,后来我又强忍着疼痛,让其中一个学生把大家带回教室,他们才半信半疑的离开了。我感觉他们都走开了,身体一下子没了支撑,蹲坐了下去,感觉世界都在转圈,操场上的喧嚣似乎也被屏蔽了„„就在这时有一对脚步在我面前伫立,不,有两对、三对„„好像更多。

“老师,我们错了!”

“老师,我不该不上午间操!”

“老师,我以后再也不犯错了,您不要生气了!”

„„

噢,原来是他们—我善良又可爱的孩子!

眼泪已夺眶而出,一颗一颗打在鞋面上,仿佛一块块巨大的陨石,沉重而又滚烫!什么疲劳,什么疼痛早已被这一颗颗陨石冲散„„

篇3: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育初探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鼓励教育

物理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也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 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 物理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而忽视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只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 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一情况下, 创新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那么, 如何才能做好物理课堂的创新教育呢?我认为,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 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与他们一起探究, 一起欢乐, 一起享受成功, 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佩教师, 听从教师的教导。由此可见, 成功的教学没有强制, 它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这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型学习过程,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教育是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实现的, 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敢于向权威挑战。例如, 对于“小影成像”的现象, 教师可让学生留意观察为什么夏天的树下会有一些斑斑圆点, 学生提出疑问后, 教师可结合物理原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学习起来也更加勤奋。

三、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人都需要认可, 需要鼓励, 尤其是学生, 他们需要教师的认同, 需要家长的理解, 需要同学的关注。因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 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不变的态度去看待学生, 而要以发展的规律去观察学生, 在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多鼓励, 少批评, 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 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课产生好感, 从而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如此一来, 便能将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感, 逐渐转化为学习物理的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进而提高物理成绩。

四、做好实验, 增强学生的求知感

物理教学和其 他学科有 本质的不同 , 它是以实 验为主要 教学手段 的学科。许多物理常识、物理规律、物理定律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可以说物理是实验的学科。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物理实验, 积极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感,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往往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 学生常常觉得物理实验很陌生, 不容易接触, 进而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其实, 物理实验并不都是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例如, 用筷子和一碗水做光的折射实验;用滑轮做力的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作为教师,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实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如果注意观察和发现, 生活中到处都是物理实验。这样, 学生会觉得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从而大大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重视学习习惯,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教学思想, 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了让学生形成这一习惯,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 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 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只需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必须纠正自己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思想,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新见解、新思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不同观点。久而久之, 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得到迅速提升, 有利于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

六、开展探究活动, 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指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以及独立学习能力, 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信息。当前, 科学技术日益发达,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快, 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手段, 如采用读书笔记等方法, 使学生慢慢积累, 达到厚积薄发,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比如,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探究事物的原理、物质的密度等, 最后让学生写出总结报告,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总而言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开发他们的智力,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知识面得到拓宽,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 创新之花, 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李霜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2) .

[2]胡海明.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 2012 (3) .

[3]陈刚.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明能力[J].新课程:下, 2013 (12) .

[4]赵再全.农村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18) .

[5]戚益.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安徽教育, 1994 (5) .

[6]季超.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 (7) .

[7]章君明.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技术性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 (12) .

[8]石道明.面向农村改革师专物理实验教学[J].柳州师专学报, 1995 (1) .

篇4:初中物理学科教育

关键字:物理学科 教育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物理学科教育的基本情况

物理学科是初中的基础学科,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充满新奇的科学。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初中物理学科的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现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更加高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准。物理学科教育又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概括性的概念和知识点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不同的学生团体之间,表现出来不同的掌握水平。由于长时间的理解困难,很多学生会遇到难学、学不进的困境,这是初中物理学科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物理学科的现状

1、传统教育问题

传统的物理学科教育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而虽然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教育理念和基本知识,但是在课堂上教授出来的过程中没办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另外,有些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知识把课本的知识原封不等的给学生讲解,而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一无所知。总之,传统的物理学科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能力。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是迫于升学压力才学习的,而缺乏自主能动性,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才学习的。学生控制力差,时间安排不合理,对学科不感兴趣,是物理学科教学的瓶颈。

2、创新教育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注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然而在教学上必须要通过创新使学生自主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思维。而教师所要做的是联系实际,提出学生难以解释而又熟知的问题,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自主的心理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创新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实际,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着眼实际,强调课程学习的前后衔接,把知识贯穿始终,最后达到综合专业知识的最终实现。

三、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学科教育

1、构件新型的教育学习环境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整个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合时宜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要求教师必须有课堂应变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互动或者让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再进行课堂讲授,活跃的气氛最终会使得师生能够成功的进行“教和学”的融合。再者,由于课程的复杂性,对于一些实验性的课程,教师应该精选案例,按照真实的实验过程情境,突出示范性和应用性,通过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来进行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在教学中通过提示,让学生自发的参加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情境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注重融合和吸收教育课程和课程改革的成果,力图实现概念、内容、操作统一的思维。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他能让人突破固定的思维,摆脱思维定式,产生新的思路,有助于发现新的可能,也便于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发散思维是通过类比和联想寻找非固定答案的一种思维,它能鼓励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寻找答案,给了学生以一定的想象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一种愉快的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要做到让学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创新。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规律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4、为学生构建新平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学生的需求尤为突出。为学生构建新学习平台,让他们在操作实验中掌握所学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氣。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验操作环节。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对图片资料的分析能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对图片进行细致观察,通过锻炼使其能抓住图片信息反映的主要事件,并能看到与主要知识有关联的细节。

5、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还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对别人进行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6、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

中学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补充,物理学科教学中有很多的课外活动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制作科技模型、进行现场参观、参加各种竞赛,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知识,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的提高。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做一些“小制作”“小研究”等,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引导到健康向上、科学创新的活动中,这样做既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措施。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问题,自我发现本身的不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堂教学的前期工作,讲授中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另外,在课堂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教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情况下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栩,张建霞,郭斯萍.谈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09)

[2]熊建文等.物理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9年第1期

[3]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王慧君.中学教师物理教学科研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篇5: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做了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

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篇6: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乃在于呼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免费旅行的设想:大气球下吊一个篮子,人坐在篮子中,升到空中某处,由于地球自转日行八万里,悬在篮子中,领略世界各地风光,这个设想可以吗?这个问题只问不答,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

二、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中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分析出知识衔接处,找到要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排列成一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就能使学生沿着既定的方向探究知识。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①木块和铁块都放在水里,木块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铁块为什么下沉?②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又怎样?③钢铁造的船为什么也能浮在水面上?④船舶受几个力?它们的关系怎样?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提问

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看”中生疑,发现规律。学生学习概念和规律,总是先以足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看”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这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学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酒精灯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断上升,当快沸腾时,提问:如果继续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继续上升?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样设问,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迂回设问,退中求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问题,正面提问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方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例如,在讲“内能”时,教师可以提问:物体的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告诉学生,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接着再问:有什么证据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演示扩散现象实验,这样难点就解决了。

(3)浅处深问,“无”中生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而教师应该浅处深问“,于无疑处生疑”,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例如,在讲“电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流过大会烧坏灯丝,烧坏电流表,但“烧断”这种现象能否加以利用?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进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保险丝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设计的,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实验的要害处提问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放矢地操作、观察,在实验的要害处设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指导性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如,这个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杠杆?杠杆的支点在哪里?我们在杠杆支点右边第四格处挂一个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右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为了保持杠杆的平衡,我们在杠杆的左边挂两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请同学们在杠杆的左边把钩码挂的位置调整一下,看谁先调整平衡?

五、在问题的变通处提问

在问题的变通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生活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形,于是趣味盎然,争相回答,对摩擦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六、提问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需求,切忌仅提问少数几个学生甚至只提问某一学生。另外,如果让“差生”体会到答题的成就感,他们以后对物理课的兴趣将会一直维持下去,上课态度认真了,理解力增强了,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七、结语

上一篇:鲁迅杂文的四个特点下一篇:医务科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