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03

农村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汇报(精选2篇)

篇1:农村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农村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镇共有人口40770人,其中城市人口18871人,农村人口21899人。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的要求,结合全镇实际,讨论制定了沙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细则,从明确对象、规范程序、强化管理入手,全面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镇6112户21106人,参合农户达5810户达19870人,参合率为94。止3月底先后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86166﹒19万元,对184户贫困患者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救助,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较好的维护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农村医疗救助是对农村贫困群众实行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关怀,去年以来,镇上按照县政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镇上抽调干部43名,成立了13个工作组,督促各村合作医疗工作,各村成立了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小组、新型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新型合作医疗监督小组,我镇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村、各有关单位在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做到了及时反馈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我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及时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广播、专栏、条幅、粘贴标语、散发宣传单和召开村社干部会、党员会、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共书写固定标语40多条,悬挂横幅14条,粘贴标语67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治理发愣功0多份,大力宣传新型合作医疗的重大意义,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群众对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办法、报销程序、报销标准、参合农民的权利和义务知晓率达98以上,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投资和互助共济意识,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摸底确定对象。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群众的现状,镇上抽调领导干部组成工作组分四个阶段进村入户,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参合对象卡册,并挨门逐户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送到群众手中让各村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对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存有疑虑和认识模糊群众,以讲道理、算细帐的方式做说服教育工作,从群众的思想深处消除了疑虑,同时也掌握了群众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

经过调查摸底,全镇13个村134个社共有符合条件的农户想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又没钱参合的困难群体的情况,认真对五保户、特困户、残困户和一些低收入家庭进行了调查筛选,确定了符合条件但想参合又有困难的五保户22户23人,二女特困户14户14人,独生子女户困难户12户12人,残疾人困难户41户41人,特困户46户46人,共129人,积极与财政、民政、残联人口等部门协调,争取到了补助资金2580元,保证了困难群体完全参合,困难户参合率达到了100%。

三、严格程序,规范管理。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镇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负责对全镇参合农户的基金收交,门诊住院费用报消审核条件,并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制定了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审议、镇政府核报、县合管办审批的程序,层层核实,层层把关,从制度上保证了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有效实施特困救助。

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统筹基金使用办法,对参合农民因病住院所发生的医药费用,按就诊医院的等级报销标准和报销比例按时给予报销;对一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多次住院治疗,报销医药费用累计超过顶封线基数的列入大病救助范围进行救助。2006年镇上通过向县民政部门申请上报,对城市困难居民6人进行了大病救助,共计救助金18000元,2008年第一季度给沙河社区困难居民张永银和王宏伟分别救助1500元、3000元,给富康社区朱浩忠救助1500元,给东寨村一社李兴春救助4000元,解决了因病致穷户的燃眉之急,切实鼓励困难户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

为了解决因病致穷和常年患病人员的生活困难,镇上发动党员、干部、青年和广大群众爱心捐款,及时救助了因病致穷和常年患病者。新民村的陈文花患有白血病已花去3万多,家庭已无法承担看病的巨额费用,该村的村干部带头捐款并发动广大的党员、群众为陈文花捐款3100多元。同时为了帮助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我镇采取青年、党员“1 1”帮扶措施,每一名青年、党员各帮扶1名困难户,帮助困难户学习生产生活技术,提高生产生活技能,鼓励困难户增强致富的信心,支持他们尽快脱贫。

五、农村困难群体医疗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在基金筹集缴

篇2:农村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1 创新方式, 整合资源, 提高服务能力

1.1 实行机构联动

一是县办管理机构联动配合。县里在成立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县社会救助管理局, 并分别归口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管理的基础上, 专门设立了农村医疗保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工作, 并归口1名副县长具体负责, 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适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二是乡镇经办机构联合办公。明确各乡镇由乡镇长负总责, 将乡镇合管站与民政所、财政所合署办公, 通过整合人员、整合经费, 使全县乡镇合管站做到了“十有”, 即有办公场地、有办公设备、有分管领导、有专职人员、有单位公章、有专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基础信息台帐、有公示台帐、有工作程序。三是定点医疗机构资源共用。新农合在县内认定了31家定点医院和745家定点村卫生室, 遍及每个乡镇和村 (居) 。农村医疗救助充分利用新农合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 将救助定点服务单位由原来的12家延伸覆盖到所有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为农村特困群体搭建了就近方便的医疗服务网络。

1.2 实行网络互通

一是基础信息网上共享。县农合办设立连接各乡镇和定点医院的合作医疗信息网, 并为县救助局设定登陆帐户和密码, 各乡镇合管站在参合信息录入时对救助对象属性进行了标注, 县合管办、乡合管站、县救助局和定点医院各方可以直接从网上认定救助对象身份, 查询救助对象住院总费用和日费用清单。二是医疗费用网上结算。五保户和特困户住院只要向定点医院提供合作医疗证、身份证、五保户供养证或医疗救助证, 其医疗费由定点医院先行垫支, 待病人出院时定点医院在网上与县农合办和县民政局结算, 做到了“收钱的不管钱, 管钱的不用钱, 用钱的不见钱”, 避免了救助对象在多个单位之间奔走的麻烦。三是救助结果网上公开。县农合办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公示模块内增设救助结果公示栏, 系统及时自动生成救助信息, 方便了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的汇总以及乡镇政府、敬老院查询、公示。

1.3 实施资金整合

一是努力提高参合比例。石门县通过政府推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等措施, 加深了农民对合作医疗“合作互助”理念的认识, 提高了他们的参合积极性, 实现了农民资金的充分整合, 获得了上级资金的更多支持。2009年全县农民参合51万人, 参合率达87%。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石门县将农村合作医疗财政配套资金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纳入了县财政预算管理, 并列入了“十一五”长期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近3年, 县财政在保证新农合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 还专项预算了580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募集。县里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经常性慈善募捐活动的通知》, 号召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每人每年捐款100元以上, 企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捐款30元以上, 募捐资金缴存财政社保专户。3年来, 全县共筹集救助捐款620万元, 其中50%专门用于对农村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

2 完善政策, 倾情优惠, 提高救助实效

2.1 合作医疗对救助对象实行政策倾斜

一是提高住院补助比例。从2007年起, 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五保户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助的比例为70%。县农合办先后为1 580人次五保户提供住院补助138万元, 相对于同等情况的普通参合人, 他们多受益32.1万元。二是实行住院零起付线。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五保户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不设起付线, 实行无门槛住院。相对于设有100元起付线的普通参合农民, 3年以来, 全县农村五保户因此个人少负担16万元。三是增加门诊帐户金额。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村五保户设立的门诊帐户为每人每年30元。3年以来, 全县农村五保户因此减轻个人门诊医疗费用负担23.87万元。

2.2 医疗机构对救助对象实行费用减免

主要是“一减两免”。一是减免治疗费。在县合管委的协调下, 各定点医院对五保户和低保户就医, 实行住院总费5%的减免、门诊治疗费10%的减免、门诊检查费20%的减免。3年来, 各定点医院共为5 120人次救助对象减免住院费和门诊治疗费、检查费61.5万元。二是免收挂号费。近3年, 各定点医院累计免收救助对象门诊挂号费3.3万元。三是免收体检费。定点医院每年对农村五保户进行一次上门健康体检, 并建立健康档案。3年来, 各定点医院为五保户累计体检18 000多人次, 免收体检费35万多元。

2.3 民政部门对救助对象实行有效救助

一是代缴参合资金。3年来, 民政部门为农村五保户及其它特困群体代缴参合资金29万多元, 使全县7 321名救助对象全部参合。二是代结自负费用。对农村五保户医疗费先由农合补助和医疗机构减免, 剩余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代结。对农村低保户住院费自负部分, 民政部门给予50%的救助。3年来, 民政部门共救助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6 210人次, 支付住院或门诊医疗救助金113万元。三是实施大病救助。民政部门对身患尿毒症 (透析治疗) 、肝硬化腹水等13种大病, 需要长期治疗又不需住院治疗的参合病人实行门诊救助, 最低500元, 最高3 000元。对就医达到合作医疗补偿封顶线的参合农民实施二次救助。3年来, 政部门先后实施大病门诊救助和住院二次救助248人次, 共支付大病救助金43万元。

经过多方努力, 3年来, 石门县共有6 500多人次救助对象获得新农合补偿、医疗机构减免和民政医疗救助680多万元, 其中对五保户医疗费进行了全免, 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就医问题。

3 加强管理, 强化监督, 提升基金效益

3.1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一是严格控制次均费用。明确规定次均费用年度增长率不能超过3%, 次均住院费用实行一月一核算, 一月一公示, 对超标不合理部分不予补偿结算。二是实行“高价”备案管理。推行使用高价药品和特殊检查告知制度, 必须由病人签字, 并及时向县农合办申报备案;对单次补偿达到1 000元以上的还须由县农合办审核后兑付。三是扩大限价管理范围。将限价单病种由最初的5个逐步扩大到11个, 同时对参合病人床位费实行了统一限价。通过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2007年县乡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比上年度下降了5%和11%, 其中, 仅床位费限价就为参合农民减负100多万元。

3.2 合理用足医疗基金

针对前两年基金运行总体稳健, 基金使用率达到85%以上, 但仍然有所节余, 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的实际, 2009年就合作医疗相关补偿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是适时提高补偿比例。将县乡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 使县级补偿比例达到55%, 乡镇补偿比例达到70%。保证今年综合补助率达到45%以上。二是适度扩大补偿范围。在住院补偿的基础上, 将恶性肿瘤等15种特殊疾病门诊纳入补偿范围。三是完全取消救助门槛。明确规定只要救助对象发生了自负医疗费就给予救助, 不再要求只有救助对象自负一定额度后才对剩余部分给予救助。通过提高补偿比例, 扩大补偿范围, 取消救助门槛, 预计2009年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基金使用率将达到90%以上。

3.3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上一篇:父亲节的创意下一篇:羊圈建设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