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2024-05-12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共9篇)

篇1: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努力做好新时期基层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下,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变,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实惠,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残疾人在生活、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残疾人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自己到社区担任残疾人联络员工作以来,任劳任怨、工作踏实肯干,在努力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克服自身的困难,积极配合社区主任干好各项工作。工作中努力钻研残疾人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懂不明白的就虚心学习请教居委会的主任们,并经常深入残疾人的家庭关心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全心全意地为残疾人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残疾人及家属的拥护和爱戴。我社区残疾人较多,丰富残疾人健康活动是社区的头等大事。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深入社区单位为残疾人谋福利,由于自己的敬业精神感动了社区共建单位领导,他们给与了社区很多物品资助,为丰富残疾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勤奋的工作,乐于助人的精神,感染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在街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主动请缨担任导演,为使节目内容做到丰富多彩,大胆尝试,联系大王庄街共建单位音乐学院,参与此次活动。由于专业队伍的参与,使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一部分残疾人的活动兴趣,得到了残疾人家长的赞扬。从彩排到演出,自己不辞辛苦,克服了很多困难使此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区、街残联领导的好评。

要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谈何容易,就像人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积极的思想几乎能够战胜世间的一切障碍。只要我们“打开心门”,用心去做,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残疾人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自己在工作中体会到做好残疾人工作要具备高尚道德和情操。说白了,就是要有良心,我们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如果不努力做好残疾人工作,将对不起残疾人联络员这个称号。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对得起天理良心吗?人,既需要物质的饱暖;人,更渴望精神的丰裕,我们残疾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渴望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丰富。

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既是残疾人意愿、需求、利益的代表,也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助手。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残疾人各项工作能否有效落实及残疾人能否实实在在受益。

社区残疾人工作又千头万绪,我觉得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基础工作。

第一、摸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社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条件和现实依据。这些情况包括:残疾人的总数及各残疾类别的人数;每个残疾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教育、就业、康复等需求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监护人情况(与被监护残疾人的关系、姓名、联系方式等)。

第二、密切联系残疾人,热情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联络员要同残疾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下户走访及时了解、反映他们的意愿、需求;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方针,介绍社会发生的新生事物;动员、鼓励他们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障碍严重的残疾人,要将服务送进家门。

第三、当好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助手。要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残疾人的意见、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社区居委会组织好各项残疾人活动,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工作。

第四、同其他社区组织、机构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社区残疾人工作同样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才能做好。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要同社区内妇女、老年人、社会志愿工作者等其他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和力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第五、做好市区有关残疾人政策在社区的贯彻和宣传工作。利用社区内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人道主义和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方针、法律以及残疾预防、康复、教育、就业等相关知识。

有人说:“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就为了这个“对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是否可以用我们的良知构建残疾人事业美好的蓝图,让人人都能享受社会物质和文化成果,我们的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也应达到一种平和状态,和谐离不开发展,和谐不能忘记了残疾人。用我们的良知,对残疾人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残疾人工作。

诚厚街居委会

任乃君 2008年10月20日

篇2: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如何为将来的工作,树立一面旗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尤为重要。根据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残疾人发展事业意见》以及县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残疾人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镇政府,镇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做到总体上目标明确,细节上服务周到,全心全意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开扎实的每一步。

现就上半年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切实关心特困残疾人的生活和学习。春节期间,镇政府、镇残联为使全镇特困户残疾人都能过上一个欢乐而又祥和的新春佳节,在财政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靠政府出资一部分,机关、镇直单位捐助一部分,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村(居)两委会成员,采取走村入户的形式对全镇特困户残疾人进行了慰问,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积极积极加大扶残助残宣传,号召全民献爱心,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爱耳日”,“助残日”中,镇政府携镇残联,镇邮政等部门,对一些特困户进行了入户访问,送去慰问金和油、米等生活用品。

残疾人重大节日,只是我镇加大宣传的一个契机,然抚残助残工作,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为此 镇残联还成立“爱心助残领导小组”,由镇政府牵头领导,镇残联组织管理。爱心人士主要由一些社会有能力有闲暇的成员组成,对一些特困残疾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送爱心

活动。爱心小组成员有工人,农民,机关工作人员,中学生等。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行“一对一帮抚”,成员可能换了一个又一个,但爱心接力棒将会一直传递下去。

在生活保障方面,我镇已为6名残疾人申报人护理补贴,为24名残疾人申报了低保重残补贴金。为1人申报了残疾人代步机动车燃油补贴。

二、全面落实残疾人康复工作

镇残联在 月 日认真开展了“爱耳日”宣传咨询一条街活动。并现场为广大群众免费测试听力23人,义诊28,义检35人,测血压76人,健康咨询71人次,书写标语8幅,发放爱耳延缓衰老资料10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今年 月 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为了搞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我们先后召开了镇残联、各村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会议,围绕今年“助残日”部署要求,在召开各种会议的基础上,悬挂过街横幅,书写大幅标语,在镇自办广播中,大力宣传扶残助残。各村又相继召开会议,在全镇上下形成一个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的良好氛围。在助残日期间,我们召开各村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组织大家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交流各村残疾人生产、生活情况,反映残疾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会上各村残疾专干交流了各自工作范围内残疾人情况,并要求他们多与镇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多与残疾人沟通,并通过他们号召全镇残疾人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残疾人生活水平仍然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镇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对全镇1600多名残疾人(含未持证残疾人)再次作了摸底调查。能纳入低

保的,为其纳入低保,符合重残救助的,纳入重残救助。并了解残疾人的一些康复需求和生活求助需求。

通过今年“助残日”活动的开展,我镇上下形成了尊残、助残的强烈氛围,残疾人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深信在县残联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残疾人工作一定会取得骄人的业绩。

关于康复室,目前我镇工作开展比较完善的是镇卫生院康复室。目前正积极筹建董河、应集两家村集卫生室。让更多残疾人获得更好更好的康复、理疗服务。

据统计1—6月底我镇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例,0-6岁儿童实免费康复5例。为10名新增精神病服药者办理了免费医疗求助卡;为16名残疾人发放了辅助器具。为全镇1604名残疾人(含未持有二代证的残疾人)作了为期十余天的摸排调查,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生活、培训、就业状况,以及康复需求等。

三、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

残疾人就业,是广大残疾人及亲属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好残疾人就业,对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半年来,我镇不断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想办法,探路子,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安置残疾人就业45人,其中劳务输出5人,政府协调安排5人,在企业通过按比例就业8人,通过万磊木业创业基地,按排10人;通过新增抚贫基地吉祥玩具厂安排17人。

为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今年上半年已组织两次培训,分别是水产养殖和电动缝纫,共培训40多人次,通过培训能够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共达32人。下半年计划继续与成教部

门协调,计划分别再作电脑办公自动化,数控车床和家电维修等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他们进企业能成为技术骨干,在家创业则能成为致富能手。上一篇范文: 科技局年中工作小结文稿

下一篇范文: 没有了

篇3: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许多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加大了资金投入。近几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在许多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社会保障要“守底线”,社会政策要“托底”,解决民生问题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锦上添花”的活。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找准社会保障工作着力点、突出保障重点,在关键环节上精准发力指点了要津,也为我们切实做好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灌注了能量、坚定了信心。

(二)

做好做实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病有所医,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需求非常迫切、任务非常艰巨、意义非常重大。它关涉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和谐,关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关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属性、基本功能和发展愿景。因此,应该引起全社会,特别是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度自觉,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把这件至善至德至伟的事情办好、抓实。

(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全民医保制度的快速推进,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解决困难群体参加医保和病有所医的困难。2008年,建立了城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国务院出台了对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医保(新农合)缴费提供全额补贴的政策;相关部门还明确了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医保补贴与医疗救助“双享受”;2010年,在社会保险法中还对困难群体的范畴、保障和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等等。为了贯彻落实上述各项改革举措,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镇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农村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失能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和病有所医,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四)

这些年,解决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从制度安排到实际施行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让所有的困难人员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实现“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据统计,我国目前还有7000多万人尚未脱贫。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097.2万户(2064.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931.1万户(5388万人),农村五保户537.2万人,8500多万残疾人(其中重度残疾人就有2500多万人)。随着我国老龄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约37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此外,还有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以及流浪乞讨人员、孤儿、重大灾害受灾人员,等等。面对如此庞大的困难群体,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要把所有困难群体病有所医的问题都解决好,绝非易事,亦非一日之功。因此,对这个问题,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能打“攻坚战”,又要善打“持久战”。

(五)

认清基本国情,正视任务的艰巨,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正确的举措,确定适宜的目标,而绝不能成为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甚至自我开脱、自我满足的借口和“挡箭牌”。这些年,特别值得反思和总结的是,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对全民医保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高度重视,全国公共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成倍增长(由2008年的1421.1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294.11亿元。同期对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的投入分别由622.1亿元、68亿元增长到1623.6亿元和224.9亿元)。投入如此之巨,理应把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解决得好一些,然而民众的“获得感”并不高,甚至“没有感觉”。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有增无减(2008—2013年,个人卫生支出金额从5875.9亿元增长到10726.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从1094.5元增长到2326.8元,增幅分别达82.6%和112.6%)。特别是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普遍偏重,“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问题时有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典型案例屡见网络和报端。“医保的钱都到哪儿去了”的诘问声不绝于耳。

是什么原因,销蚀了投入的“产出率”、稀释了改革的“获得感”?的确值得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协调的尴尬局面,主要是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不接地气的政策举措、不精准的保障工作惹的祸。一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主要功能(也就是首义要责)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对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二是对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缺乏整体布局、统一管理,职能、资金分散在多个部门,造成“五马分肥”、“群龙治水”的局面,而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缺乏统筹协调,自然不会有“集成效益”;三是罔顾收入高低,实行“无差别”的财政补贴政策,看似公平,实则导致二次收入分配逆向调节,在贫富之间出现“马太效应”;四是把本应是针对困难群体因患重特大疾病而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保障救助政策举措,以“二次报销”等形式异化成了普惠性制度安排,把“雪中送炭”变成了“锦上添花”,使有限的基金撒了“芝麻盐”(有报告称,封顶线上再报销50%左右,保障水平提高了10个百分点。对于患重特大疾病的困难人员来说,这10个百分点如同杯水车薪,何以解“因病致贫”之愁?);五是医保经办能力不足,更缺少专门负责困难群体保障的队伍,管理工作粗放;还有一些人工作不接“地气”,常常“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很难做到精准发力,让那些专门针对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落地生根、落实到人头。

(六)

做好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病有所医,首先得解决思想观念,校正对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的认知,正本清源,让制度回归本位。

无论是古代“大同”社会的理想、官府的“赈济”制度、邻里相恤互助的“乡约”,还是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致是相同的,主要是为了“扶贫济困”、“救苦救难”,说白了,都是针对困难群体的。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德国、发祥于20世纪20—30年代英美等国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也是为了纾解“老、遗、残”等困难群体的困难与风险的(无论是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是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都是为特定的困难群体或称弱势群体作出的制度安排)。先贤有言:“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则是全民医保制度首义要责,是施保的重点。明乎此,才能底气十足、理直气壮地把做好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现病有所医,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评鉴全民医保质量高低、保障绩效好坏的核心指标之一。不妨套用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理,“全民医保保障绩效好不好,关键看困难群体是否保住了”。

(七)

有了正确的思想理念,还要紧紧抓住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理这两个中心环节。改革是根本的途径,法制是根本保证。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手段,才能做到标本兼治。要在继续落实困难群体参加医保、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各项优惠政策、总结这些年各地改革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整合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医保补贴、医保救助资源,统一困难群体基本医保、医疗救助管理体制,使二者“无缝衔接”,实现一条龙服务。设立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在把“保基本”做实、做好、做到位的基础上,建立由政府负主体责任的、发挥托底功能的、相对独立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建设一批“平民医院”、“平价药店”为困难群体提供爱心服务等,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经过实践的检验后,再用法律法规确定下来,使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在法制的框架内依法施保。这样,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才可能是稳定的、可持续的,也才是靠得住的。

(八)

困难群体的概念和范畴是相对的,其基本保障需求也是动态的,不会一成不变,也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解决困难群体医疗保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困难群体的范畴,既有“传统版”的(相当于社会保险法中划定的),也有“现代版”的(如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前者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困难,后者主要是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方面的困难。所以,仅用财政补贴(“给钱”)的办法就不那么灵光了,必须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上下功夫(这也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最高境界)。基本的途径就是通过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加以解决。我国这一“现代版”的困难群体相当庞大(仅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目前就有3700多万人),照护需求也相当庞大而迫切。因此,要尽快把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上重要日程,作为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制定方案、充分论证、适时出台(此处不赘,容后另表)。这样,不仅可以让困难群体获得切实的、有效的、可靠的基本医疗保障,而且可以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照护服务。

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底线思维出发,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使社会政策起到托底作用。一是托住普遍的基本保障的底,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二是托住特殊困难人群的底,“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三是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帮助他们渡过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各种难关。“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

一个好的社会政策必须做到普惠、持久、有效。所谓“普惠”,就是指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所谓“持久”,就是指社会福利的供给水平要与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能像国外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党那样,为了取悦于民、取票于民,不切实际地在社会福利上作高承诺;所谓“有效”,就是指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大锅饭”,更不能罚勤赏懒。

篇4: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既不能太过“儿童化”将汽车说成“嘟嘟”,也不能太过“成人化”将早晨景色描述成“雄鸡报晓”。教师趣味性的语言是应该能够贴近幼儿心理的,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有一次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只要教师善于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抓住幼儿的特点,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就能有效的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个别化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篇5: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常工作琐细、任务繁重,但大部分人的身份仍为农民,不少人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靠“自觉”干工作、“业余”时间当支书,一度成为这个群体的普遍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实难、落实慢、甚至不落实的问题。

篇6: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王仲铠:在上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开展了贫困生状况的调查活动,及时调整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发现有这样一名同学。他叫王仲铠,家庭负债累累,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父亲于2008年检查身体时发现为肝癌晚期,并于2009年11月因病去世,从此家里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学校不仅让他通过新生绿色通道,缓交学费,提供助学贷款。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让其享受贫困生一等助学金。同时我也多次深入该同学寝室,对其进行耐心帮助和悉心教导。而在上期期末,春节之际,学院了解到该同学并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在外兼职,所以特给其向学校打报告申请留校住宿,及时解决了该同学一些基本生活问题。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他在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同时加上学院与我的一些悉心关心以及年级其他同学的关心照顾,从而使得该同学不仅从物质上取得一些资助,同时从精神上也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充分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刘乙:原系2008级学生,但因心理上患有情感双向交流障碍,休学一年,于2009年9月复学到2009级。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仅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唐克西主任来对他进行帮助、开导,同时也让年级干部及他班上的同学多交流、多关心。有一次,这名同学在轻易听信网上赌博消息后而发生精神异常情况,我了解具体实情之后,立刻通知年级干部与其同寝室同学,通宵达旦,陪护在他身边,并且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及时的信息回馈给我。第二天早晨,与院学工办李主任、心理咨询中心唐主任一同,将其安全的送回家。而因为家庭原因,在被送回家的第四天,该同学又重新回到了学院。即便这样,我还是继续对其进行帮助和开导,并且让其同寝室的同学与他多交流、多沟通。通过这些有效的、及时的措施,以及各同学的帮助,使该同学的精神趋于一种稳定状况。

篇7:“全民弱势”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从道理上来说, 一个这么多人认为自己弱势的社会, 定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与基本的保障出了问题。弱势群体的“弱”是什么?无非两点:第一是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甚至连官员的基本权利也一样, 大家都听说过某地公务员如果亲属不同意拆迁的话, 他就会被株连的消息。第二个“弱”的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使得大家都没有什么安全感。您想啊, 要是我们都觉得养老、看病、孩子上学是问题, 自己还是个房奴、车奴、孩奴, 每个月的收入不但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 我们最起码的安全感就荡然无存了。而这种安全感失去之后, 自然要活得小心翼翼, 也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弱势群体。

但很遗憾的是, 在这个调查当中, 多达五成的人认为, 只要让大家都富起来, 这个弱势群体全民化的趋势就能得到解决。这种想法应该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这些年我们的教育是一种发展型教育, 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领域当中,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 大家也就具有更多安全感了。老实说, 这种安全感是一种类似于圈养动物 (比如猪) 的安全感, 只要槽中有食、顶上有棚, 大概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但要是屠夫的脚步接近, 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这种安全感。但这种观念是普通人的观念, 也算是无可厚非。

另一种原因则在于钱多了确实具有更多的权利, 这个也是我们社会的事实。不但钱多了可以增加安全感, 权大了也可以增加安全感。但这并非是权利上的平等所带来的安全感, 而是特权所带来的东西。说白了, 这是在整体社会环境之下, 借由金钱与权力所带来的特权所产生的示范效应, 让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非是在追逐基本权利的平等, 而是打算借用这两者的力量获得在一个不平等社会当中的特权。而他们也知道, 总有比你有钱或者有权的人存在, 在这个由金钱与权力构成的不平等当中, 这个差异就能让自己成为弱势群体, 所以大家也就都觉得自己是弱势了。

篇8: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第二条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本市户籍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的申请、核定、发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民政部门主管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工作,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协调、指导全市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工作,各区(含新区,下同)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具体负责本区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的核定、发放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特殊困难是指残疾人出现或者发生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生活困难、支付高等教育学杂费、无住房、意外事故和突发重病住院等情形。

前款所称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残疾人;一户多残是指同一居民户口簿内,户主及其配偶、三代以内直系血亲有2名以上残疾人;老残一体是指60周岁以上的残疾人。

第五条 残疾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护理补助,每年申请一次,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

(一)重度残疾;

(二)一户多残;

(三)老残一体。

申请人符合前款规定多项情形的,不得重复申请。

第六条 由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可申请困难生活补助,每半年申请一次,补助标准为:

(一)低保家庭残疾人每人每月200元;

(二)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每人每月100元。

第七条 残疾人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被录取进入高等院校后,在校期间可申请学杂费补助,最高补助标准为:

(一)大专每学年4000元;

(二)本科每学年6000元;

(三)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每学年8000元。

缴交的学杂费低于前款规定的补助标准的,按照实际缴纳的金额予以补助。已在其他部门申领学杂费补助的,不再享受前款规定的补助。

残疾人通过国家认可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可以凭毕业证书申请一次性补助4000元。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减免政策和经费保障渠道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残疾人家庭或者单身残疾人居民,未购买过任何形式政策性住房或者保障性住房、未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未领取住房货币补贴,且残疾人家庭成员或者单身残疾人居民无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可以申请住房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年3000元。

本办法所称自有住房,包括已经合法登记的住房和虽未登记但以所有人或者共有人的名义拥有的住房。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残疾人。

本办法所称家庭成员和单身居民按照本市保障性住房申领的.相关规定界定。

第九条 残疾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年度内可以申请一次性临时补助,补助标准为4000元:

(一) 突发重病住院或罕见病症住院治疗,重度精神残疾人长期住院治疗;

(二) 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等重大意外事故,已经按照相关规定申领政府年度临时救助金的除外。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至第九条规定的残疾人,由本人或监护人凭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残疾人证》,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填写深圳市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申请表。有以下情况的,还应当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一)申请护理补助的一户多残残疾人,应提供其家庭其他残疾人的身份证、《残疾人证》;

(二)申请困难生活补助的,应提供《深圳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深圳市低保边缘人员救助证》;

(三)申请学杂费补助的,应提供入学通知书、学籍证明、学杂费缴费收据原件、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四)申请住房补助的,应提供由市、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登记等部门出具的证明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五)申请临时补助的,应提供证明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情形的材料。

第十一条 对申请人提交的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材料的,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人的名单在申请人所在社区张榜公示,公示期为7日。街道办事处自公示期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报区残联核定。区残联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做出是否给予补助的决定。

决定给予补助的,应当确定补助标准,并制作书面决定一式四份,分送区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申请人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申请人。

决定不予补助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对决定给予残疾人特殊困难补助的申请人,应当以银行转账方式按时直接将补助金发放给申请人。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残疾人、老残一体残疾人护理补助金按月发放,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困难生活补助金按季发放,临时补助金、学杂费补助金和住房补助金应当在申请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放。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发放残疾人特殊困难补助:

(一)户籍迁出本市的;

(二)死亡的;

(三)不符合发放条件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申领人或其监护人、继承人应当主动告知原核定部门,原核定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核查情况并作出是否停发补助的决定。决定停发补助的,应当将决定送达申领人或者其监护人、继承人,并在决定作出之日的次月起停发补助金。

核定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暂停发放补助,并按照第二款的规定核实后作出停发补助的决定。

申领人或者其监护人、继承人应当退回第一款规定情形发生后领取的补助金,未主动退回的,原核发部门应当予以追回。

第十五条 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资金由各区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区残联负责编制经费预算,并报区民政部门和区财政部门。

第十六条 区残联应当建立健全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数据库和相关工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区民政、财政部门每年度应当对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核定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区残联予以配合。检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残疾人特殊困难补助金领取人员不符合本办法领取条件的,可以向区残联提出异议。区残联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核查完毕,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已领取补助金的,补助金应当予以追回。

第十七条 从事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管理工作的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法定条件和程序核定的;

(二)为申请人出具不实证明及材料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残疾人特殊困难补助金的;

(四)有其它违法行为的。

第十八条 残疾人申请特殊困难救助时隐瞒真实情况、提供不实证明及材料骗取补助金的,区残联核查属实后,追回已发补助金,一年内不再受理该残疾人的救助申请。拒不返还补助金的,五年内不再受理其救助申请,并依法录入个人诚信记录。

第十九条 申请人对区残联作出不给予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市政府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残疾人特殊困难的变化情况,对本办法规定的补助标准予以调整。

篇9: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2018年,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围绕完善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完善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等四项机制,聚焦六个方面,实施六大工程,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推进。

一、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017年10月底,我县印发了《关于做好XX县兜底保障人口调查核实工作的紧急通知》,结合扶贫数据动态调整工作开展调查摸底,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共有兜底户783户1049人,其中五保户506户519人;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141户263人;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99户197人;其他需要兜底保障对象37户70人。根据统计结果,对部分新增兜底对象落实兜底政策。

一是出台《XX县精准脱贫攻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患大病在省市三级医院治疗,无力承担治疗押金的,由民政部门预先支付最高1万元,先行治疗;二是出台《XX县医疗救助办法》,贫困对象基本医疗住院和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70%,封顶线分别提高到1.5万元和3万元;三是出台《XX县精准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使用

办法》,县财政设立XX县精准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基金1000万元,对“八个一批”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和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重度精神病患者,合规费用经过合疗、保险、民政救助后,剩余自付部分给予一次性全额救助;对于其他路径脱贫的对象分两次救助,第一次按70%救助,第二次在年终基金平衡是根据资金情况,个人自付剩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或全额救助,目前已使用基金救助75万元。四是出台《XX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明确了兜底对象范围,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五是出台《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贯彻意见的通知》,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把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通过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员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到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2月底,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629户8251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有2573户8110人;未纳入建档立卡的有56户141人,二个月共发放低保金396万元。其中分类施保2756人,二个月发放46.2万元。冬季取暖费500元/户,共发放13.145万元。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491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1-2月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46万元。取暖费500元/人,共发放— 2 —

24.55万元。

截止2月底医疗救助累计救助249人次,救助金额43.51万元;其中“一站式”住院救助189人,救助22.24万元,医后救助40人,救助金额17.52万元,门诊救助20人,金额3.75万元;临时救助共救助86人次43万元,其中“救急难”56人次,35.18万元;已建成爱心超市67个,每个贫困村有一个爱心超市。

二、聚焦“春季攻势”三大行动,谋划全年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制定了XX县春季攻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实施方案,并报送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对接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平台建设事宜。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了XX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机构搭建和人员配置,并以县政府文件向省发改委上报平台账号和开户行进行备案。印发了《关于建立XX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的通知,收集了相关部门上报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并建立全县项目库;向市发改委上报了我县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计划报告和2019-2020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滚动计划。目前市发改委已上报省发改委待批;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联系,现在已经初步掌握省发改委将于3月中旬下达2018年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计划。

特色产业培育方面,一是认真贯彻春季攻势安排部署,及时召开会议对春季攻势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协调畜牧、蔬菜、果业、— 3 —

茯茶等部门按照行动精神,迅速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攻坚精准思路,做到扶贫对象、产业、方式、成效再精准。并研究制定下发了《XX县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等工作方案,明确了作战时间、指挥体系和作战要求等。二是制定出台了《XX县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方案》、《XX县2018年产业脱贫实施意见》等文件,已建立2018年产业项目库并上报市农业局。三是立足当前抓培训,特别是电商培训、蔬菜、奶业、职业农民培训扎实开展。通过专家、农技人员、农村能人等采取电话指导、田间指导、集中培训、微信互动等方式开展培训,目前已培训贫困户1300多人次。四是安排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了工作方案,力保年内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和示范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组建任务。“三权分置”改革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和制度设计正在完善。同时,正在完善“三变”改革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的相关实施意见。

“两房”建设方面,制定了《XX县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春季攻势方案》,已完成2018年计划144户的农户信息核对及镇、村两级公示工作,目前已开工23户。

三、聚焦全年工作计划,强化资金保障

我县进一步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强化资金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全县脱贫攻坚规划、年度计划和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着力2018年扶贫资金— 4 —

投入使用,提早谋划、提早布局、提早动手,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2017年底,已及时下达安排县扶农办中、省专项扶贫资金2730万元,2018年3月8日,按照县财政局《关于批复2018年部门预算的函》和扶农办《关于申请2018年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报告》(泾扶农办发〔2018〕27号),下达拨付扶农办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0万元。截止目前,已安排到位专项扶贫资金5080万元,中省资金项目实施内容备案文件已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县级资金实施计划已确定,项目正在按步骤落实,尚未形成实际报账支出。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随着我县五保对象失能、半失能患者的增多,给敬老院管理带来新问题,特别是缺乏专业用房及护理设施和人员。二是随着大病医疗救助的深入宣传和“救急难”工作的全面铺开,临时救助资金和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尤其显得不足。

1.做好困难群众生活状况摸底排查工作。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动态调整工作,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家庭暂时出现困难或陷入困境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越冬。

2.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兜底政策落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聚焦特殊困难群体,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步

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全力推进特殊困难群体脱贫。2020年,使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上一篇:法院实习鉴定意见书下一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