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2024-04-13

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精选8篇)

篇1: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谈到猪场的生物安全,许多养猪者甚至包括有的兽医都停留在消毒的层面上,其实不然。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体外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切措施。这些措施能达到降低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压力,阻止疾病传播和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谓低投入、高产出、一举多得的举措。生物安全措施具体来讲几乎涉及了养猪养殖的全过程,现分几点来阐述。

猪场布局

猪场选址应该选在人口稀少,周围没有养猪户的地方,要远离大公路、铁路,最好有一条专门的猪场公路,而且少有其他人员过往。水源要方便安全,猪场最好建在干燥、向阳、通风的矮山坡上,应先向气象部门咨询当地全年的主风向,最好画出一年四季的风向玫瑰花形图,找出主风向,按配种-妊娠-产子哺乳-保育-育肥-隔离-废弃物处理区域的顺序,从上风口往下风向分布,最好采用配种、妊娠、哺乳一点,保育一点,育肥一点的三点式分布,拉开足够的距离,这样少传播疾病,即使有的猪舍发病了,也很难传播到其他猪舍。猪舍最好东西走向,坐南向北,南北设窗户,便于采光和通风。猪舍之间要拉开距离,最好有10米以上的距离,舍与舍间种植香樟、桂花、桢楠树等能净化臭气,吸尘降噪的树种。

控制场内其他带毒生物

带毒生物有很多,如老鼠、鸟类、猫、狗、鸡、鸭等。这些生物多数带毒而本身不发病,但他们的存在却对猪场生物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老鼠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带毒者。夏季蚊蝇滋生,是乙脑、附红体的高发季节,猫狗是弓形体病的传播者,鸟类是衣原体的传播者,而且鸟类、禽类还能携带口蹄疫病毒,而其自身不发此病。

参观程序必须遵守

生活区、接待区和生产区要有一定的距离,中间最好有树林、鱼塘、土坡等作为天然屏障。员工外出回场要有一定的隔离时间才能进入生产区,而且进入之前要在生活区洗澡,彻底换洗衣服后穿干净衣服进入。许多大猪场都无法避免上级和朋友的检查和来访参观,这就要猪场管理者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求参观者严格执行,参观的顺序也要讲究科学,从最脆弱、最干净的区域开始,一般来说,按产房到保育室的顺序参观,种猪区域一般不参观。

坚持自繁自养隔离时间充足

自繁自养能够保证场内猪只相对封闭,新病不易引入,而且长时间的饲养,对自己猪只的老病也会心中有数,防治起来比较容易。如有种猪引入,先在隔离舍专人饲喂60天左右,再引入后备舍,与少量经产母猪混合,让其适应本场的环境和微生物。

坚持全进全出制度

这项措施是现代养猪业成功的关键。猪舍最好设计成小单元式的。猪舍内外净道与污道分开,走过污道后绝不在没消毒的情况下走净道。舍与舍之间要有专用的转猪通道,转猪前后都要对通道、猪只、猪舍充分消毒。有条件的可以在母猪从妊娠舍转入产子舍前过一通道,上有淋浴,下有温水池,最好有人按摩刷拭其身上污物和消毒。将产期接近的母猪(一般是一周内的预产期)安排于同一产房内,这样断奶时一起断走,做到彻底消毒,断奶后几乎是同期发情,一般3天~7天能发情配种,方便操作和管理,返情观察也方便。这样操作同批母猪又进入下一次循环,断奶猪只统一进入保育舍,保育结束后又一起进入育肥舍,各个舍的大小配套,流水化生产,各阶段都实行全进全出。而且,由于猪只日龄接近,应激小,少得病,即使得病也较为单一,诊断和治疗都相对容易。实际生产中,许多猪场由于规模不大,或者各阶段大小不配套,无法全进全出,但至少要保证同一栏内和相近栏内猪只体重日龄接近。有的猪场为了节约空间,将日龄差异太大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甚至僵猪也关在一起,造成猪只短时间可能不发病,时间一长就暴发,而其病情很复杂,得不偿失,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大一些的猪抵抗力和适应力好些,带毒而不发病,小一些的抵抗不住大一些的猪带来的病菌,容易发病,而且病情加重后可能大猪也抵抗不住了,也可能发病,使病原和病情都变得复杂化。

消毒问题

消毒大致包括消毒池消毒、带猪喷雾消毒、空舍消毒、饮水消毒、环境消毒等几方面。在猪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入口应设臵消毒池。猪场门口、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池要有足够的长度和深度,长度要有进出最大车轮周长的两周以上为好,消毒药液要选择成分差异大的几种,轮换使用,但不是有的人理解的今天用这种,明天用另一种,一般使用一种药液两周左右再轮换。进出生产区要有专用车辆,售猪台要修建于生产区外,绝不允许脏车进出生产区,不允许生产工人接触购猪车辆。带猪喷雾消毒药选择高效低毒、刺激性小的药液,喷雾操作时喷头要斜向45度左右向空中喷洒,直到地面湿透为止,不能对着猪只喷洒。

重大传染病处理

当重大传染病发生时,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控制传染病就像消防队员扑灭森林火灾一样,要及时发现起火点,尽快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还没蔓延开来的时候就要通过隔离、消毒,将传染源圈定在小范围内,不让其多点暴发。这样操作再可怕的传染病也不容易散布开,那就不可怕了。生产中还要注意这期间人员一定要固定好,不能乱串,隔离时划定一定的区域,可将可疑猪周围的猪一起隔离,相对安全的猪只移走,将可疑猪只孤立起来,而其他安全的猪只在这个期间禁止转舍。饲喂病猪要有专人饲养,无法专人饲养的情况下要在饲喂完健康猪后再饲喂可疑猪,最后才是病猪,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完后要消毒。对于病猪要及时诊断,标本兼治,对无价值的猪只及时淘汰或处理,解剖、深埋等操作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和避免人为散毒。

管理者注意

生物安全制度是人制定也是人来执行的,再好的制度没有正确的执行还是一纸空文。很多猪场到处张贴各种制度,结果都执行不到位。作为猪场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提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制度,定期为员工做一些生物安全和养猪治疗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生物安全意识。

篇2: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各类文件,是管我们的思想、提高认识、给大家提醒的,现场许多的管理内容,需要靠思想来掌控,但是,如果满足于用文件传达文件的表达方式,能算是执行了文件精神?各类文件的内容都不难理解,否则就不算好文件,精髓就在那么一点两点,目的是落实;可是一个文件说的事,非要再搞个文件意思一下,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追求“大而全”,还要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领悟精神,并留下学习记录,到底我们是学习初次的那份文件还是各次转发时的要求?时间都用来写记录了,文件执行效果就会弱化,渐渐地,学习文件精神和执行文件要求的工作就停留在形式上。上个文件说“严格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下份又来上这么一句,一个文件执行到位了,哪里还存在死角,是否是执行的指导意义差了些?同时给出执行的标准和级别如何?个人感觉到,这里的“形式主义”严重,有点“大跃进”的味道。

二、检查的程度与方式

检查工作是必须的,可以了解情况、督促作风;但是,检查过于频繁,对正常的施工生产也有不利影响。一个千把万预算、十来个管理人员的项目,每月接检好几次,车来车往,牵涉了现场太多精力,还不计算来回的花销和施工时间的耽误。检查时,也只是查查资料,听听汇报,看看布置好的现场吧。

可否根据管理职能的不同,统筹规定一下各级人员去检查的次数?现在通讯如此便利,后方可以很真切地了解到实际生产情况,不一定非要到现场去看“黄沙白土”。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现场的人最了解情况,在保有制约机制的前提下,充分相信现场的管理人员,依靠他们开展工作,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放权,也能发挥能动性。

三、考核指标的设置

一直说的都是“精细化管理”,现在是细了,但看不到精,考核的问题就在于指标太细了。对现场项目部(还是一千万的工程)考核一次,要十几张纸,几十个大项,大项里还有众多的检查子目;真的要如此考核,必须在本部和现场来回跑个两、三天。安全不是这么管的,现场事故的发生,不在于纸面上的东西,不在于定式化的东西,就在于那一点点管理和操作上的疏失,考核对于控制事故,并不是直接起效果。

当然,考核作为辅助工具,可以体现出管理水平,促进能力提升,对保障施工安全是个帮助,那可否将考核的指标设置清爽些?十项也许就够了,也都只是大项,由检查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现场做评判;再细也要由人操作,为什么不给人发挥能动性的机会,这样的评判,对安全“系统性”的把握或者更加清晰。

四、资料的规范

法制社会的建设,形成现在以证据说话的局面,反映在管理上就是做资料,或者说留证据,但这决不是“预防为主”的本意。虽说“资料是在管理中形成的”,可是往往有许多资料要在后期增补,这是因为要求的越来越细,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把资料搞的越来越复杂,却少了细致到什么程度的标准,

各级管理我们必须服从,我们也乐于听取多方面的建议,但是安全科不是资料科,有大量的管理工作要做,我们要给社会的是一个坚强的安全管理体系;都说“用资料说话”,用资料能说什么话,不还是人说吗,怕就怕人根据自己的见解随意说。请简化资料,否则,我还要做资料,我不敢违背。

五、文明施工的标准要求

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良好,就是要做到“赏心悦目”吗?要知道,思想观念的影响力巨大。施工现场是黄土,非要用净水泼街?黄沙、石子因为重力自然堆成锥形,非要把表面摊平?把堆起来的土表面捋平,想干什么呢?多大的代价,什么样的国情,哪里来的审美观,有必要吗?所谓“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良好”,应该是“井井有条”,做到这个,就能控制住现场因为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了。根据需要进行绿化等布置当然必要,在现场把土堆成方块,好象在炮管里插花,是“止战”之势。

几千平方的基建现场,众多的检查人员找到一个烟头,就说环境卫生条件不良好,这算不得和谐吧?在没有没有可燃物、没有火灾隐患的情况下,给大伙抽点烟吧,带头检查的人是不是不抽烟啊。

六、事故的处理意向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但是,不是事故发生后,人人有错;直接、间接、管理等等原因的分析查找,有时候没有对责任进行公正认定。事故发生后,说工作中哪点没有做到位,不然怎么会发生事故,往往就被大家默认了,但是管理的脉络庞杂,管理的细节已经很多,这样找出来的原因不一定能用来指导施工生产,不一定能用在预防上,有些还只是想当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外来的人或许能客观的看到些问题,这其实更多的是“组织”上的差别;会不会出现你对一个管理体系了解了,就被它同化了,自己也找不出毛病的情况呢?理由在事后好找,原因的分析还应该更客观些。

经过对事故情况的认真分析,如果真的有错,各级管理者当然必须承担责任;但施工现场如战场,如果与“错误”确实没有什么联系,处理时可否说明,你没有做错,但是你要负责,这样对人才是公平的,也是正确的宣传方向。“错误”意识消除了,责任意识就会得到加强。

另外,一直都说处罚不是目的,是手段,我们的手段用对了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创了信息时代,提高了服务行业的产能,这说明信息是很重要的管理工具;不能一罚了事,罚了一个人只是他知道了要怎么办,要进行宣传,让别人了解到了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把处罚一个点的影响传递到大片的管理区域。“宣传”能够体现出处罚“手段”的含义。

篇3:从站长角度谈变电站安全管理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管理,站长

前言

变电站是供电企业高科技设备的密集点, 是电网的心脏, 也是供电企业最基层、最重要的工作点。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 出现异常和故障的机率大;运行工作繁琐乏味, 容易使人员思想放松、安全意识慢慢变谈薄。而一旦发生变电事故, 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重则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影响社会的稳定。站长作为变电站的直接管理者, 安全责任重大, 需要用细腻的管理方式, 将责任化解到平常的运行工作中, 做好上下衔接的工作, 既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刚性执行, 又能保持站内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1 值班员管理

值班员管理, 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也是为变电站安全管理做好铺垫。只有做好值班员管理, 才能使站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让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现在的新变电站越来越远离市区, 人员趋于年轻化, 很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没有任何从业经验, 且人员调动快, 带来了值班员培训跟不上、思想不稳定、团队配合不默契等很多新的问题, 光依靠呆板的规章制度来管理, 效果肯定不好, 这就要站长有以人为本, 采用比较灵活的管理方式, 理顺站内关系, 让人人都安心、快乐工作。另外也要求站长对下属有家长式的关爱, 对工作有极强的责任感, 为下属做出表率, 使人人都能把变电站当成第二个家, 在变电站形成一种团结、融洽的氛围, 克服值班员心中的消极情绪, 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人为本, 人人快乐工作。作为站长, 要领导好一个变电站, 就要团结每个人, 这就要承认和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人价值, 以人人平等的思想与大家相处, 尊重他们的行为、语言等等, 包容他们的缺点;对他们反映的情况予以充分重视, 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了解他们的习惯、长处, 适时的称赞他们的优点;关注他们的情绪波动, 并及时关怀, 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好变电站的后勤保障, 保证大家能舒服的工作和生活;向新人员传授学习方法、经验, 使之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加强与值班员的感情联络, 建立大家之间的相互信赖, 取得他们的支持, 并逐渐形成站内的良好和谐氛围, 使大家真正能快乐、主动工作。在这个基础上, 站长应知人善用, 人尽其才;不同的人, 用不同的方法来管理。

2 运行工作管理

运行工作涉及设备多, 工作面广, 而往往变电站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一些细小的问题引起。所以运行工作的管理, 需要抓住一些核心的问题, 重视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 引导和监督值班员将“严、细、实”的作风落实到工作中。

2.1 常态化“两票”的修编、考核。

现在“两票”实行电子化, 值班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用“拷贝”就完成“两票”的填写, 长期下来很多值班人员对“两票”不熟悉, 操作票容易漏项, 工作票容易漏安全措施。站长应组织编制操作票库、工作票库, 做到各种不同的操作、工作都有正确的票可参考, 并在扩建或技改后, 及时修编票库, 保证票库与实际一致。还应定期组织值班员开展“两票”的手写练习和考核, 让全员都保持对“两票”熟悉于心。

2.2 紧抓缺陷管理, 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好缺陷管理首先要重视设备巡视, 保证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严格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盘, 保证能及时发现音响、光字、信号、表计等的异常现象;根据变电站的运行时间、设备情况, 调整设备巡视周期;结合变电站气候特点、设备类型等, 安排特巡;巡视时, 应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来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来辨析异常。一旦发现设备缺陷, 应准确定级, 及时上报, 站内还应安排专人进行缺陷跟踪。同类型设备发生缺陷, 注意排查其余设备。

2.3 把好验收关。

变电站基建项目验收和消缺、预试定检、维护工作验收不严, 都会给变电站留下隐患。需要根据相关的验收标准, 结合设备实际情况, 编制详细的验收表格, 做到一台设备一份验收表, 针对涉及到的每台设备逐项进行全面验收。所有发现的问题必须全部处理完, 做到“零缺陷”, 方能将设备投入运行。

2.4 规范运行工作。

站长要全面、深入理顺站内运行工作, 按照上级的标准、规范, 结合站内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完整详细的适用于本站的作业标准, 对巡视、倒闸操作、定期试验和轮换、防小动物封堵等作出规定, 列出作业风险及控制措施、作业方法、作业步骤、结束后的检查项目等, 做到站内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作业标准, 确保每个人对照作业标准, 都能安全圆满完成站内各项工作, 且执行程度都一致, 工作质量都一样。

2.5 加强工作的计划性。

一方面需要上级单位做好停电、非停电类工作计划安排, 并提前下发给变电站, 站内根据计划提前做好人员、“两票”、工具等的准备。另一方面站内每年年末应编制下一年的年度计划, 安排好每月主要工作;每月月末根据年度计划编制下月月度计划, 列出每天需要完成的日常工作。值班长在每天晚上做好第二天工作和人员的安排, 分析各项工作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

2.6 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站长一方面要按照上级要求, 组织开展好每周安全学习活动、每年的安全生产大讨论等安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 应注意加强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潜移默化的传授。在和大家的闲谈中, 可以讨论一些具体的事故案例, 分析事故的原因, 分享前人的经验, 普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小细节, 来慢慢教授大家安全知识、强化每个人的安全意识。

2.7 固化技术培训。

现场技术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一些, 但主要是靠现场积累和培训。除了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 站长一方面可以在迎峰度夏、节假日等工作少的时候, 请厂家或专家来进行比较大型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应更加重视站内人员的自我培训, 可以组织每个值的人员轮流准备材料, 每值进行一次小培训, 就一个技术问题开展讲解、讨论。

结论

随着现在社会对电力依赖性的提高, 供电可靠性就更加重要, 这样对变电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变电站的管理工作就更加重要, 难度也更高。本文从变电站的直接管理者--站长的角度, 围绕安全管理, 就现在变电站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思路和措施, 促进变电站的安全管理, 保障变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周颖霞.谈变电所变电运行安全.继电器, 2007, 12.

篇4: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关键词】安全管理;大型活动;安保现状;对策

由单位(社团)主办或者政府组织,在特定时间,面向社会临时占用或者租用公共场所举办的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就是所谓的大型活动。比如重大会议、庆典、民间传统活动、展览展销、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参加人数多,因此加强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活动的顺利展开,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十分重要。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型活动的举办与日俱增,呈现大规模、高规格、参与人多的特点,给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和活动安全主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从我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现状着手,对我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外相关成熟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我国大项活动安保工作现状

1.1 安保理念落后,职责不明确

我国法律文件中倡导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中“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公安机关并不是安全管理主要承担着,他们承担监督、检查、指导的职能,活动主办方承担主要安全管理的职责。但是这一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人们在潜意识就认为公安机关应该保障大型活动的安保,这与我们政府部门的领导有关,也与政府法律宣传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警方为了确保安保就得动用大量警力,很容易导致警力资源滥用。此外,警力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在活动中不科学合理的配置人员,只是依靠人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主办单位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

在大型活动中主办方只看到经济利益,对安全不够重视,在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将安全措施落实,只是大型活动存在大量隐患,严重的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第一,不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申报。《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中规定大型活动需要申报,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活动举办单位擅自举办大型活动,造成活动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还有的活动不按实申报,造成了监管部门的失位;第二,责任制不落实。“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中明确体现了,但是主办方为了推卸责任往往将出现的问题推来推去,不愿承担责任。

1.3 安保力量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安保力量大多都是临时组建的队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成员来自各个部门抽调的警力,缺乏专业的技能。由于是临时组建的队伍,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都不完善,发生问题很难真正发挥其团体的作用。随着我国参与世界大型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赛事落户中国,这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法律保障滞后

当前我国的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法律化还不完善,一方面我国大型活动安保沿用过去法律条款,与现在社会现实有较大差距,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大型活动举办的经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算太完善,在大型活动上的法律规范远远不够,也不够严谨,这就使得法律公信力大大降低。

2 从安全管理角度分析大型活动安保对策

2.1 及时转变公安机关职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办,公安机关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人力物力财力严重缺乏。加强市场化观念,尽快的转变职能是改变这一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公安机关要严格区分政府公共行为和民间行为,对相关活动制定相应的等级划分,做到权、责、利的统一。公安机关要站在审批者、检查者的角度严把审批关,坚决取消一些安保工作不到位,有安全隐患的活动,要把活动的安保工作推向市场。

2.2 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

及时、准确的信息分析是安保指挥工作的支撑。目前,我国大型安保工作存在报喜不报忧、部门间信息交流少、信息公开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我国安保工作要广泛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息情报收集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各职能部门,加强信息分析中心的汇总、筛选、分类、分析能力,将结果快速有效传递。还要对现场指挥人员充分授权,增加实战指挥人员的责任感,面对情况杜绝一议再议,议而不决而延误时机的情况。

2.3 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安保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安保工作的质量,加强安保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建立统一的安保力量勤务培训标准和考核规范,确保安保培训的规范化。安保培训要加强交通疏导、反恐防暴、信息传递等专业性、针对性训练,在培训中可邀请各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演练,这样可以发现学员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2.4 完善安保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法制不健全就会使执法活动无法可依,不能够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的活跃决定着将来要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加上宽松的法律政策,安保工作势必更加繁重。因此,我国应加强安保工作的法制建设,通过参考国际上成形的安保法律制度健全我国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武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分子。

3 结语

总之,在社会安全管理背景下,只有对当前安保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障大型活动的安全,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华敬峰.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的原则[J].公安研究,2004(11).

[2]龙亮.德国大型活动安保策略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01).

篇5:谈猪场生物安全

武汉市云龙养猪场有限公司 张所清 王子方

在工业企业管理上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它讲出了安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安全一般包括劳动安全、人生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诸方面,由于养猪是将生物活体作为“生产机器”并生产活体产品的特殊生产形式,其安全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安全特性外,更具有特殊的内涵,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个能准确表达养猪企业安全的特殊定义——猪场生物安全。猪场生物安全本属于企业财产安全的范畴,但由于这种财产是有生命的财产,它的安全管理不只是象工业企业那样对机器进行安全检修与维护、安全保管与使用、防火防盗就符合要求了,而是每时每刻都涉及到与猪健康相关的因素的管理与改善,决定着养猪企业经营的成败,因而比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更重大,可以说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养猪企业管理的主题。

一、对猪场生物安全的理解

简单的讲,猪场生物安全指对危害猪群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养猪生产安全高效运转。

“猪场生物安全”与“猪场防疫”是具有不同层次含义的两个名词。“猪场防疫”一般指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其主要是防止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猪场,预防传染性疾病在猪群中流行,而“猪场生物安全”除包含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外,更主要的含义是维护猪群自身健康水平。“猪场生物安全”包含“猪场防疫“,但不等同于“猪场防疫”。

猪场生物安全表达出了“考虑猪群健康极限的生产才是安全的养猪生产”的含义。一个猪群在没有重大疫病侵袭的情况下,本身应该是健康的,由于人为的在养猪技术上过分追求高技术指标和高效率,挑战猪的健康极限,忽视发挥其高生产水平所应有的供给与保障,超过了猪的健康耐受能力,猪的健康受到损害,这种生产是不安全的生产。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有许多猪病并非是由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不良环境、不良技术操作方法、品质低劣的饲料等因素所致,这些不良因素使本来健康的猪群受到攻击与破坏,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以致出现更大的安全事故,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好猪场系统管理工作。

二、猪场生物安全控制体系

一切与猪群健康相关的因素和一切与猪场发生联系的事物,都是影响猪场生物安全的因素,具体列为以下几个控制体系:

1、免疫预防控制体系:免疫预防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首要工作,是控制重大烈性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由于我国有千家万户养猪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猪场外部的生物安全环境较差,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淡化免疫预防,只要做好猪场其它的生物安全工作就绝对安全了。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必须把免疫预防作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首要控制手段。

2、饲料安全控制体系:饲料霉变、霉菌污染、饲料存放不合理引起的结块发热、营养散失与破坏等是猪场常见的安全隐患,因饲喂发霉变质及霉菌污染的饲料引起的腹泻、呕吐、胀气、厌食、喘气、流产、死胎、小母猪假发情、公猪精液品质不良、猪群免疫能力下降等现象比比皆是,给猪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使养猪业蒙受重大损失,发达国家为保证饲料安全,对饲料原料管理到田间地头以及作物收割、加工、储藏的每一个环节,由此可见饲料安全控制对养猪的重要性。

3、环境控制体系:环境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发达国家对养猪环境非常重视,不惜投入资金,建造高标准猪舍,提供适合猪生理需要的环境条件,养猪生产取得了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我国仿照国外的作法,引进了养猪工艺与设备,使集约化养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传统的观念与作法仍然随处可见,绝大多数猪场使用养猪设备只是增加了养猪密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并没有在养猪环境上给与配套的改善,养猪生产技术指标随着四季气候的更替波动很大,生猪在夏季和冬季仍然要饱受炎热和寒冷的煎熬,季节性的疾病频繁发生,猪场生物安全风险更大了,控制好猪场环境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4、有害生物控制体系:有害生物如苍蝇、蚊子、老鼠及其它飞禽走兽、寄生虫对猪群健康的危害越来越明显,相关的疾病如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疥螨、蛔虫、皮肤溃烂等是许多猪场有规律的季节病、频发病,当国外养猪专家建议中国猪场对猪舍安装防鸟网、灭鼠器、灭蚊蝇灯,建议砍掉猪舍周围的花草树木并要有专人驱赶飞鸟而令人不解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这些办法与措施就是在维护猪场的生物安全,对有害生物的控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5、不良技术与操作方法控制体系:由于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的差异,不良技术方法与操作在一个猪场是屡见不鲜的,诸如多地引种,引种驯化方法不对,不经严格消毒的创伤性处置,不严格的编群分栏,强制性阶段过渡,超高密度饲养,这些都给猪群健康带来危害,甚至引发疾病,是一些不能忽视的生物安全控制体系。

三、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完善

1、科学建场、合理投入。要求猪场科学选此,猪场工艺设计与猪场工艺布局要讲究科学,猪场设施要配套,猪舍及设施的使用功能要匹配,要创造符合猪生理需求、发挥猪生产潜能的环境条件,能尽可能避免猪的应激反应。猪场的投入应考虑最优生物安全性价比,即花最节省的投资获得最好的生物安全保障性能。

2、制定规程、规范操作。猪场的每一个操作都应有操作规程,没有特定规程的操作对猪群是不安全的操作,猪场的工人是饲养员,不是清洁工,随意操作胡乱饲养,无疑会损害猪的健康,必须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3、制定标准、严格检验。猪场要制订原材料标准(如饲料收购标准),产品标准(如各阶段生猪的质量标准),同时可以引用检验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照标准严格检验,杜绝不合格生产原材料进场、不合格生猪流转到下一生产阶段,以保证猪场安全运转。

4、完善制度、认真落实。猪场应有各种生物安全制度,如门卫消毒制度、免疫预防制度、清洁卫生制度、隔离制度、外来人员物品管理制度、员工出入场管理制度等等,通过认真落实这些制度来保障生产安全。

四、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1、建立猪场生物安全评价制度。从二个方面对猪场生物安全进行评价,一是评价整个体系是否完整,各体系是否有关键的安全措施;二是评价安全技术指标,如育成率、发病率、死亡率、残次率等,查找出安全漏洞与薄弱环节。

2、实行安全隐患追踪制度。猪场没有无缘无故的疾病与死亡,同样的疾病与死亡多次重复发生时就构成了重大安全隐患,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消灭。

3、制定安全改良计划。充分了解了猪场的安全状况后,应有计划地对不良安全状态进行改良,先主后次,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对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的安全问题还需多次试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五、猪场生物安全认证

篇6:从城市管理与创新角度谈改善民生

从城市管理与创新角度谈改善民生

——如何优化配置城市资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节奏也不断加快。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城市的主要地位得到巩固,但是以城市为发展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城市化进程取得如此大进步,但是城市化还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小觑。中国的城镇人口占据中国乃至世界很大比例,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的成绩,怎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城市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国家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城市。无论是交通、建筑、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城市都比农村占优势,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大因素,但是尽管城市拥有这么多的资源,但所达到的效果却没有最好,意思是我们投入的比得到的多。也就是说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利用,造成浪费,这是恶性循环,最终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悖于改善民生战略。

篇7: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所谓信用----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但是信息非对称环境中, 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所获得的信用信息往往不全面, 甚至是失真的。银行所能提供的企业信用等级, 只涉及客户与银行的往来关系,不适用于企业间的经济往来。由于缺乏相关企业的交易信息, 使得信息不对称, 这就为失信、不讲信誉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

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我国,这个方式还不是那么发达,相应企业的经验和制度完善还远远不够。

应收账款---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 如果企业缺少血液, 则企业就像一个病人, 轻则企业没有活力, 重则随时都有“ 死亡” 破产的可能。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 提前采取对策, 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的两难选择----现代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选择:宽松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在增加销售收入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增加了机会成本和财务风险;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在控制机会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影响销售收入,甚至造成客户流失。

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企业搜集和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途径主要是:

1、查阅客户近期的财务报表

2、向给客户提供信用的其他企业调查客户开户银行的证明

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公布的一些企业信用等级

4、企业自身积累的老客户资料。

信用政策----信用政策亦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方针三部分内容。

1.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坏帐损失率来表示。信用标准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可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信用标准。

举例:“5C”评估法(“5C”即是指客户的品行、能力、资本、抵押品、条件等五项内容)对已获资料进行分析。对符合标准的客户可以采取放宽应收账款的政策,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客户尽可能减少与其发生赊销行为,这样既能保证维护优质客户,又能减少企业坏账的产生。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

信用条件 “3/15,n/60”的意思是:若客户能够在发票开出后的15日内付款,可以享受3%的现金折扣率;如果放弃折扣优惠,则全部款项必须在60日内付清。3.收账方针

收帐方针亦称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帐策略与措施。

“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必须着重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外经贸部研究院的专家率先提出“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时任外经贸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的韩家平是“3+1”模式的主要创始人,目前,商务部正在大力推行这种模式。

“3+1”中的“3”分别是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举例----如下为某知名国际物流公司,总公司结合信用管理政策,为分公司制定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措施。

1、事前资信调查和评估。各分公司的业务部门在开拓新客户的时候,必须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然后通过公司规定的合同审批流程,各部门在明确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和客户进行综合评审。运营部将从收益的角度对合同的价格、毛利率等进行评估。第二步将合同交由财务部审查,主要是评估回款周期是否合理。支持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审查,就是法律风险评估,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有没有法律陷阱,是否公平,万一不能合作后,退出的风险和退出成本有多高,比如余款和押金怎么收等。三个部的部长和两位正副总经理共同组成合同管理委员会,对于合同都是一票否决,就是任何一个委员否决,都无法签合同,除非重新与客户沟通,争取调整相应条款以使公司的利益和风险得到最大的保障。

2、事中债券保障。一般是在合同执行三四个月后进行,通过各部门组织的跨部门评估小组对该客户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价格偏低导致毛利贡献不理想的客户,总公司一方面检讨自己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没有合理毛利贡献的客户,就果断停止合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并随时对客户信用情况给予监控。如果应收账款达到这个额度而客户没有及时付款,就必须督促客户付款并停止向该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3、事后追踪机制。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总公司规定较高的坏账准备金提取率,也迫使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尽量防范于未然。按照总公司坏账管理制度,业务发生超过三个月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就算逾期账款,需要提取30%坏账准备金,预期6个月的坏账准备金提取率高达50%,也是最高的提取率,预期9个月以上,就算是死账。如果分公司出现逾期账款,总公司财务中心也会向分公司的管理层施加压力,要求尽快追款。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应收帐款追踪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和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制度。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应收帐款追踪分析的重点应放在赊销商品的销售与变现方面,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有利于赊销企业准确预期坏账可能性,提高收账效率,降低坏账损失。2.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即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是指企业在某一时点,将发生在外各笔应收账款按照开票周期进行归类(确定账龄),并计算出个账龄应收账款的余额占总计余额的比重。对于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和不同品质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案。3.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

应收账款收现率是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制定出的有效收现的账款应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是二者应当保持的最低结构状态。

式中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来源是指从应收账款收现以外的途径可以取得的各种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数额,如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净额、可随时取得的短期银行贷款额等。

应收账款的信用成本主要有----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②计算维持赊销业务占用资金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变动成本率 ③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的相应费用,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帐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即坏账损失。坏账成本意味着企业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应收账款金额越大,逾期拖欠越久,坏账损失就越大。坏账成本=赊销金额×坏账损失率。

造成应收账款逐年扩大的原因----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规模。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越多, 占用在流动资产周期各阶段的资金也就越大, 因为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周转的一个重要阶段, 所以也就毫不例外地会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每一个企业为了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扩大企业的商品销售,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就不得不以优惠的条件来吸引顾客, 作为销货者来说, 为了招揽顾客, 扩大销售量, 愿意为购货者提供商业信用, 而赊销正是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以赊销的形式销售商品, 并产生应收账款, 所以企业间的竞争愈激烈, 赊销使用得愈广泛, 销货单位提供的信用就越多, 占用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资产就越大

企业的信用政策主要是指企业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当企业提供信用期限较长、折扣率低时, 企业应收账款方面占用的资产数额就会增加, 销售量增多.反之, 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较短、折扣率较高占用在应收账款的资产数额就会减少, 但销量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 还有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产品质量、产品的价格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的占用量。《企业应收账款成因与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没有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代管,而财务部门又没有十分详尽的客户资料,往往是想管管不了,不管又放不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什么效果可言,全凭客户自觉。2.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在许多企业中,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真正负责,因此也没有人对收款问题承担责任。在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便产生大量拖欠账款,而且是在被拖欠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开始催收。其结果是前清后欠,屡禁不绝,包袱越背越重。

3.销售部门不愿意管理应收账款

有的企业把收账的权利交给了销售部门,虽然改变了应收账款无人管理的状况,但是实际上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拖欠风险。因为销售业务人员的目标和能力在于销售而不在于收款。实际情况是:许多业务人员在销售激励机制下,盲目放账,而事后收款力度又不够,虽然销售 额上去了,却往往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呆账、坏账损失。4.财务部门难以控制信用销售和收账 有的企业把收账的权利交给了财务部门,虽然加强了应收账款的专门管理,但因为财务部门实际上不了解客户情况和交易背景,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应收账款要么控制过严,企业销售额下降;要么失去控制,拖欠仍会大量发生。《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内控制度----应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建全会计管理制度

2.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政策 3.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4.建立应收账款收账监督制度 5.建立积极的应收账款融资机制 6.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稍微念几段

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方式探讨----

(一)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

(二)以应收账款做抵押担保贷款

(三)应收账款保理

(四)进行信用保险

(五)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六)应收账款的池融资

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时,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它是交易双方以商业购销业务为基础而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因为应收票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追索权,且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或贴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所以当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货款时企业可要求客户开出承兑汇票以抵销应收账款。在企业急需现金时还可用应收票据申请贴现,融通企业资金。

应收票据的贴现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带追索权贴现,一种是不带追索权贴现。带追索权贴现时,贴现企业因背书而在法律上负有连带偿债责任,这种责任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目前我国应收票据的贴现一般都带有追索权,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贴现后直接转销“应收票据”科目,不再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反映或有负债,而是将这项潜在的债务责任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不带追索权贴现时,票据一经贴现,企业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不可收回账款的可能性)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企业贴现所得收入与票据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以应收账款做抵押担保贷款----应收账款抵借,就是企业(应收账款持有者)以应有的账款的债权作为抵押担保,从金融机构(或信贷公司)预先借入资金,到期偿还的融通方式。应收账款抵借一般是借款企业与金融机构(或信贷公司)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品,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权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借款。这个借款额度由提供作抵押的 应收账款的金额乘上合同规定的百分比。通常这一百分比根据借款企业的信誉、财务状况和抵借的欠款客户的信誉等情况确定,一般为抵押的应收账款的30%~80%不等。利用应收账款抵借方式筹措资金的企业,一般都采取不通知客户的做法,即不让客户知道他所欠账款已成了抵押担保品。因此,该客户所欠的账款仍由企业自行收取,但收妥后须及时归还给贷款的金融机构。如果作为担保品的应收账款延期收回或发生坏账,则由借款企业负责偿还该项贷款。因此,抵押出去的应收账款到期后,索取权仍属于借款企业。

(三)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保理,即保付代理的简称,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而设计的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与贸易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应收账款保理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迅速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保理的优点:

1、低成本融资,加快资金周转。

保理业务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保理业务的融资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客户实力较强,有良好信誉,而收款期限较长的企业作用尤为明显。

2、增强销售能力。

由于销售商有进行保理业务的能力,会对采购商的付款期限作出较大让步,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合同成功签订的可能性,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3、改善财务报表。

在无追索权的买断式保理方式下,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大大降低应收账款的余额水平,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改善财务报表的资产管理比率指标。

4、融资功能。应收账款保理,其实质上还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保理举例----电信设备生产厂商

(四)进行信用保险----信用保险(CreditInsurance)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帐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通常情况下,信用保险会在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的情况下,按照事先与企业约定好的赔付比例赔款给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投保企业需要为其买家向保险公司申请限额,限额规定了投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该买家赊销,能够获保的最高金额。限额体现了保险公司对于与该买家进行交易的潜在风险的认定。投保信用保险需要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费。通常保费的比率(费率)较低,由债务人所在国风险以及债务人自身风险等标准厘定。虽然我国信用保险仅限于非正常损失,保险公司通常把保险金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被保企业承担一部分坏账损失,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可以把企业所不能预料的重大损失的风险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应收账款的损失率降至最低。《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方式探讨》

这类信用保险功能包括信用审批、信用保证、贷款等,可以帮助中国企业避免和减少在海外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例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保险的承保范围基本涵盖了出口商可能遇到的各种主要风险。

(五)应收账款的证券化----当企业帐户上存有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时,其就可以将其应收账款证券化,由银行担任受托机构,发行基于该笔应收账款的短期受益证券。应收帐款进行证券化之后,能将应收帐款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转嫁给投资人,解决资金融通方面所产生的困扰。另外,这样的融资渠道还不会占用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额度。

银行应收账款解决方案举例

(六)应收账款的池融资----企业可以将日常分散、小额的应收账款集合起来,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余额“池”并转让给银行,银行在仔细审核应收账款池的质量后,按照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融资。

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特点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案《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海外应收账款----(3张PPT)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海外应收账款坏账总额已接近130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30%左右,而且该数据在2008年还在迅 速增长之中。预计该数据按照每年150亿美元的增长速度在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贸易中80%以上采用赊账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则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这给坏账埋下了隐患。

根据中国商务部贸易研究院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的10到20倍,中国外贸企业每年新增的海外坏账正逼近300亿美元。根据邓白氏(Dun & Bradstreet)的一份调查数据,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追账的成功率就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0%,当逾期为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0%,一年之后,成功率会锐减为26.6%。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0%。而中国企业委托收帐时货款拖欠时间一般都在18个月左右,甚至更长。而此时早已错过了追讨的最佳时机。

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业务,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付款方式规避应收账款风险。如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业务等。这些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对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起到遏制的作用。从我国的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信用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出口信用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防范信用风险过程中没有太多的选 择,无法对风险进行规避或者转移。而且,我国现行的政策法律不允许成立讨债公司来追讨债务,不允许第三方参与追收账款业务,一旦出现风险企业只有自行解 决。而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美国目前共有6000多家追账公司,德国也有3000多家。由于相关服务机构的缺乏,我国外贸企业在面对海外应收账款时就显得很无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网站

一.交易前,缺乏信用调查

尽管有信用证这一便利的国际交易工具,但在交易前对国外买家进行资信调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是防止信用证诈骗的有效手段。而中国企业普遍缺少这一基本概念。国内企业委托征信机构进行海外企业资信状况调查的中国企业与信用保险公司仅占10%。而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依靠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产生的直觉而进行贸易,给不法的海外企业拖欠款提供了可趁之机。

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资信的调查主要基于如下三方面:该企业运营状况,这涉及到企业负责人的资信与能力、企业的银行信用、企业营业额的增长及资本增加情况;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营能力及偿还能力;该企业的发展前景,这显示了企业在业界的地位、提供担保的能力及行业的发展前景。而这些调查均可委托专业的征信机构来完成。

二.交易中,未能严格执行款到发货 虽有降低出口贸易风险的跟单信用证,但在现实里许多中国企业对它的存在置若罔闻或并不严格执行。由于出口竞争激烈,为了争取订单,不少中国的出口企业采用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进行出口贸易,或仅凭着与海外进口企业的几面之缘或几次小额的成功交易,还未收到款就将价值上千万的货发了出去,给海外进口企业拖欠款创造了机会。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的一般操作流程是: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使用跟单信用证支付,买方通知当地银行(开证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开证行请求另一银行通知或保兑信用证;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装运货物,卖方向指定银行(非开证行将单据寄送开证行)提交将承运人签发的单据,开证行审核单据无误后付款给卖方,开证行在买方付款后交单,然后买方凭单取货。同时卖方要注意保管好各种单证、合同、传真与邮件,便于今后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若中国的出口企业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款到发货,不仅能让海外进口企业感觉到该公司的正规性与可靠性,愿意再次与之合作,更让企业的出口风险也随之减少。

三.交易后,需要积极追收海外账款 由于中国人碍于面子,害怕影响客户关系而不好意思要账的心理作祟,长此以往让拖欠款慢慢成为坏死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被拖欠款的中国出口企业应积极地去追账。发达国家的应收账款账龄不超过60天,而中国出口企业忽视对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按照邓白氏公司的统计,绝大部分是1年以上,甚至前几年多为4-5年。账龄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而言,国内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要把握好,做到及时催讨。

分享《科法斯2009年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卷调研报告》

篇8:从养猪场管理角度谈生物安全技术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幼儿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安全教育的效果。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孩子一旦入园,教师的责任就必须落实到每一名幼儿身上,用心呵护。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应培养幼儿预见、判断、防范危险的能力,引导和教授幼儿如何去辨别哪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该远离哪些事物等,不轻易制止或强调他们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同时,教师应参与到孩子们幼儿有趣的活动中去, 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大朋友”。当然,教师要谨记给幼儿较多自由的前提是让他们多了解掌握一些重要的、常用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幼儿首次接触某一玩具设备时,或者对一些幼儿园游戏设备还不熟悉时,或者参加一些有风险性的活动时,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辅导经验,与他们一起探讨、分享面对不可预知危险的策略等,并将一些危险符号教授给幼儿,给幼儿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让他们对这些危险符号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一些幼儿园拥有大型滑梯或者其他设备,作为幼儿教师应尽量不要限制幼儿的玩法,但一定要让他们明白一个最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玩滑梯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妨害其他小朋友,客观上达到相安无事的效果,以提高他们对这些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幼儿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加强对幼儿日常活动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幼儿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味性的安全教育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活动规则;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让幼儿知道和了解平日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例如119、110、120等),并能明白这些号码的作用, 让幼儿知道当遇到水、电、火等事故时该怎样避免,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到幼儿自己手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对幼儿采取各种保护措施而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着做,因为即使我们再细心照顾也会无法预见到幼儿可能遇到的险境。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一些预防、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

三、使幼儿养成接受纪律、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及行为习惯

“幼儿安全规则意识”包括交通安全规则意识、活动安全规则意识、公共场所安全规则意识、居家安全规则意识等。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幼儿形成概念与其相应的行为操作相关。我们要结合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实际操作,不断向幼儿渗透纪律、规则内容要求,使幼儿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日常教养训练中形成相应的守纪律、守规则意识。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搜寻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常用的安全规则,以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循循善诱,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这些规则。同时,在了解安全规则的前提下,我们还要不断督促、指导、提醒,使幼儿不断得到强化良好的遵守安全规则的习惯,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例如在“我是消防员”活动中,要求扮演消防员的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各个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在他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其他幼儿模仿简单的自救技能并安全疏散,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幼儿通过参加这些角色游戏活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会使他们对安全规则、纪律观念由概念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认知内容,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念、态度并在各种具体的行为中又体现出来。

四、家园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是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的 保证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其他更多的时间就是与父母相处在一起,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经常与家长保持顺畅的沟通,把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在家中多做一些有关安全问题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家园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但是,安全教育需要老师与家长长期密切配合,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实际效果的,务必经常巩固并不断强化,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到游戏的方法。如情境游戏是家长与幼儿共同创设一种模拟意外或灾难的特定情境,让幼儿设想、体验身临其境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在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可以说,游戏是一种最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学习活动。如把自己化身一只小蜗牛,爸爸妈妈担任警察的角色,从路的一边经过斑马线,到对面的动物园,那么这只小蜗牛怎样才能顺利地到达动物园呢?这时,幼儿会自己想出办法并付诸实施,并让担任警察角色的爸爸妈妈评判一下,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实际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的认识。

上一篇:语文探究式教学案例下一篇:pep三年级上册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