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2024-04-28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共9篇)

篇1: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隆德二中2013年12月

学生到初中后,很多的行为和小学的情形是不一样的。在初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迅速的增加,他们好动,在学校的教育中,男同学的打架尤为突出。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下面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原因一,在动物中,动物经常为了争夺食物、生活空间和配偶,发生打斗,在动物行为中叫做争斗行为。中学生随着身体内性激素的调节和身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他们对性有了朦胧的向往和理解,容易为了心中某个女生和其他的男生大打出手,实际上是在向他心中的那个女生表示,我是最强的,我会保护你的。

原因二,中学生随着自身的人生观逐步的形成,也有了自身的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现在的中学生衣食无忧,他们的需求是被别人爱的需求,需要别人注意他。在学生中没有好的成绩,突出的特长展示自己,那他就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方式展示自己,以便引起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尊重。

原因三,中学生在青春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心理最大的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在自我控制上开始有了明显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渐以社会标准,家人期待,他人印象为参考。另一方面自我控制的独立性增强了,常表现为力图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约束,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总之随着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自我体验开始变得细腻、敏感、深刻。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对现实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盲目自大。这类学生或是常以幻想的我、理想的我代替现实的我,做白日梦,或是自不量力,爱慕虚荣,敏感,易产生心理障碍。同时,个别中学生随自尊意识的增强,易受伤害,易在心灵深处产生不良情绪体验。这样在生活中容易表现为,想成是别人别人做错了,他的打架是正确的,还会老师的教诲有抵触情绪。

因此,在学校的德育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预防学生的打架。

1、建立良好的校风 有良好的校风,就会无形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严重违纪的学生、或者是小团伙,公开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2、建立良好的班风 有良好的班风,会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违纪的学生按照班规进行处理,违者必究,不能姑息。

3、加强安全教育 每天5分钟的安全教育工作,坚持不懈。每周定期的安全检查。

4、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学部、班级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

5、加强思想教育 任何事以和为贵,创造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文明班级、文明校园,我们人人有责。个别调皮的学生,多沟通交流,进行感情投资,预防情绪化。

初一学生避免寻找“保护伞”,初二学生避免形成“小帮派”;初三学生避免当做“大哥大”。低年级学生避免找自己的高年级亲戚“帮忙”,高年级学生避免找低年级的“弱者”勒索。

6、加强文明教育 不说脏话、过激的话。很多打架现象是由出言不逊引发的,俗话说“祸从口出”。不在人多的地方拥挤,不从楼上丢垃圾、吐口水、丢粉笔头。不在球场上故意使坏、不抢场子。不在运动区抢位子。妨碍别人要说“对不起”。别人不理解自己,多解释,甚至找老师解决。

篇2: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如今,大学生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当然,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问题的产生不只是单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多方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大学生失业既有高校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当然最主要的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下面,就从哲学角度浅析一下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供需存在矛盾

1、数量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因此,劳动需求必然减少;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又没有那么多岗位,因此,大学生供过于求,必然产生失业现象。

2、质量上。

一方面,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与之相适应,但现有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在短期内却无法调适,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招来即能上手。但由于我国大学教育内容与大学就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即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际能力培养,造成了高校出口与社会入口对接不流畅,时常发生梗塞,因而,实际能力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在大学生就业中显得甚为突出。

供需矛盾使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人才供需“双缺口”的局面。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对于一部分大学生而言,由于期望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拒绝已有的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因而,大学生失业其实也是一种自愿性失业。

二、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在制定之时是以市场的发展现状为标准的,难以准确预测四年之后社会的需求状况,待到学生毕业时,一些预料中抢手的“香饽饽”却成了滞销的“大白菜”。由此可见,不断变动的产业结构与相对稳定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着结构性错位,使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

篇3: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概念:教学查房指在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以真实病例为教授内容并行归纳总结的临床教学活动,是医学知识传授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查房步骤:①病史采集: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采集。查房前3~7 d选择症状、体征比较典型、但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的病例。②汇报病史:由实习生报告患者的基本情况、体征、简要病史、诊断、检查结果、下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效果及注意问题。③体格检查:老师对学生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的操作手法、顺序作出评价并示范。④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现状对病例病因或者对疾病的某一部分进行分析,对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讲解,提出问题,由学生发表见解。⑤总结:结束前,教师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扬学生对疾病的正确见解,纠正学生错误概念与操作。

教学查房的不足与原因

科室实习安排方面:不同学院学生安排的实习时间、科室不同,导致实习生在科室的学习时间、对科室了解情况不同,开展教学查房对刚安排进科室的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教学查房。

带教老师方面:①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带教老师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术,要有高尚的医德、师德、耐心,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在教学方面,老师的沟通表达能力有限,很难用浅显的话讲解专业知识,导致传授知识的效果不佳,学生听讲兴趣不大。而且教师平日与学生接触,一言一行势必会影响学生。②教学思维固定:由于不是专业教师,从事临床工作,带教老师多以“背书”形式讲课,导致课堂无趣。另外,带教老师采用灌输式教育,造成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很难接受新知识,或是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③教学内容: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作为专业的临床医生,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本身是件好事,但学生对一些学术上的知识很难理解,部分老师偏离教学查房内容的要求。④带教老师的工作重点:带教老师的职业是医生,在医院尽管有教育学生的职责,但他们的工作重心仍是救人治病。这导致老师的上课精力不足,情绪起伏大,教学质量不高,也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教学查房是一个形式的误解。

患者及其家属方面:①患者的临床状态:患者的病情符合病例选择的要求,但临床状态却影响着教学,输液患者要换液会打断教学。询问患者时,患者说话不清、表意不明,都对教学有所影响。②患者家属方面:部分患者家属在查房期间与患者闲聊,影响教学过程,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学生自身方面:①学生自身性格: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实习期间有想法不和老师提,在教学查房时也不会过多交流,面对患者,不敢放开手脚进行检查,经常做不到位。还有少数学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学习中有所顾忌,怕脏怕累,没有该有的职业态度。②学生对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态度:在校期间,学生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部分学生会有理论知识已掌握的误区,要求老师多给他们讲解示范临床操作技能,要求多给操作机会。导致学生学会了这些技能操作,却回答不出这些操作对应的目的是什么。实践性学科操作很重要,但一定要先学好基础。③学生上课:这种围绕在病床边的听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颖,但也有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困扰。④学生对老师评分:学生刚到实习单位一般不会对老师有差评,有些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医院教学,并不知道好坏的标准,第一次带教的老师因为没有与其他老师形成对比,学生不知道老师讲的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些评价数据的真实性不高。

应对的策略

医院制度方面:①完善教学组织机构和教学管理制度:医院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单位,医院要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必须要有相关组织、制度保障。按照实习大纲要求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及督促教学工作,成立各科教研室和教学组。教学管理人员要负责对发现的问题做出反应,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真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②制定奖惩机制:带教老师作为专业医生,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但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实习生来学习,就要重视。为调动各科室医师参加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将教学工作的实施情况作为科室、个人的考核内容,对教学工作实施效果明显的科室和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给予奖励;相应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要受到惩罚。

临床教师方面: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各科室老师要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教书育人不是容易的事,面对学生要表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有职业操守,对待患者要有耐心。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待医疗事业的态度。老师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实习生,医院从事教学工作地各科医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榜样工作。②对各科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对于教学工作经验不足、与学生沟通能力有限的带教老师,医院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评。教学查房作为临床实习教育重要的一环,是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的最好机会,老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并能以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解专业知识,使课堂可以变的轻松有趣。

教学方式与内容:①教学方式要多样:教学查房一般以围绕病床、学生汇报、老师单方讲解等为主进行,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好。要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体格检查,要求另一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再由老师讲解示范,结束后邀请各小组成员对查房过程中的不足或表现出色的地方进行讨论分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感,学生对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②教学内容要实际:对一个病例的分析讨论中,不要有过多学术性的知识,要落实到基础,医院目前要教给学生的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等这些实际性的东西。

学生方面:①学生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专业医学知识,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培养独立思考和做事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以自我为中心,建立作为专业人士的道德操守和职业态度。②改变学习观念:了解各科基本知识,专研擅长的知识,理论与操作并重,学习要认真仔细。对于自己不清楚的内容要勇于提问。对于教学上的不足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学生要善于去发现、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做接受者。③教学评价要客观真实:医院不是将评价情况反馈到个人,而是反馈到各教研室,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教研室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更利于医院教学工作的实施。

总结

良好的教学查房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2]。目前医院的教学查房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要医院、各科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努力,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

摘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查房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目前医院的教学查房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医院、各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本文总结了教学查房不足与原因,提出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生,教学查房,应对策略,带教老师

参考文献

[1]余天智,韦世奎,黎海能,等.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1):103-104.

篇4: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关键词】认识 主动性 阅读兴趣 指导水平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写作文,视作文为大敌,一听到写作文就喊烦,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为此,笔者对从心理角度上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学生作文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问题

1.觉得作文没有多大意义,缺乏写作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写作文,视作文为大敌,一听到写作文就喊烦。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文只是语文里的一项内容,如果写不好,最多影响语言一科的成绩而已,以这样的心态看待作文,作文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当前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主体意识是比较复杂多样的,有的强、有的较弱;有的明晰、有的模糊;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同时,学生学习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有兴趣的就多学,没有兴趣的就少学。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我国的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些错位: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写作方法技巧、内容形式与当下社会需求之间格格不入,重“理”轻“术”; 由于写作教学重“考试”轻“能力”的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有些教师把作文教学看成是一种纯粹的付出,一种知识的“灌输”,不讲究教学方法,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教授的内容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也就很难被调动起来了。

2.少数学生也想写好作文,但感到无从下手

但也少数学生也想写好作文,但平时没有语言方面的积累;没有深入生活,未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缺乏行之有效作文写作训练;未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等,总感到无从下手。

3.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

学生作文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点拨、评改,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学生写作仅仅是为了给老师看,这未免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学生是这样,这是学生不明确写作目的的表现。导致这样的结果,与老师的作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少老师对学生作文要求太多,总是过于强调写作知识的运用,这样无形中抑制了学生思想感情的自由发展,导致学生产生厌恶作文的情绪。

(二)基本原因

1.对语文学习乃至在校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科,因为它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它是母语的载体,重过千钧,它又因为学习效果不明显而无法成为高考中的拿分法宝,倍受冷落,同时,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而教学成效却都不显著。以往的教学改革都侧重在教师、教法的改革与变化,却都忽视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笔者则认為教学的改革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最基本的根据,而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起学习状态的根本所在。

同时,认为语文是单纯意义上的识字课和朗读课,就不可能从课本和文字中学会善良,学会感动,学会思考。大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经常会伴随一种盲目的学习状态甚至是错误的学习目的,比如是只读不记,只看不听,只想不做,还有就是为父母学,为老师学,而把自己置身事外,还有有的同学学语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总之,将学习语文的工具性过分的突出,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即是为了培养中华民族的情感,为了学会如何做人,也更为了自己的终身成长。

2.学生方面的原因和老师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的原因:言语贫乏,行文时往往词不达意;其次缺乏写作素材,面对作文题目感到头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或者是没有新的作文材料,来来回回总离不开车上让座位,老师带病上课等等,这些老掉牙的话题,总是写了又写,自己看了都烦,况且还要写给别人看;再有就是缺乏谋篇布局的技巧,哪怕是要写的东西如放映般一件件呈现于脑海里,却不知从何说起,如何用言语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这种种现象,能不叫学生头疼吗?

传统型的课堂模式比较单一,靠教师的讲来传授知识。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再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来;既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正是这样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难,教师教着更难。

3.对作文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长远意义没有很好地认识

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本来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来自己工作不做作家、文员、秘书,不用学习写作的,作文和自己关系不大,对作文学习不感兴趣。没用生活阅历,一些现实生活中写作重要性的实例,不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写作技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学生们对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

二、解决办法

学生心理上存在的这些厌恶作文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展开,怎样摈弃这些现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对写好作文的意义的认识,形成写作的主动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前提的,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往往是“受累不讨好”。要使写作教学活动受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态度、兴趣、期望等,只有准确的把握这些情况,才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掌握与调控也很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是否成功——过程是否顺利、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写作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写作。因此,学好写作是极其重要的。有了这种认识,才能形成写作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老师作文指导的水平

1.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自觉从课外阅读文本中吸收言语养分的意识。

3.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方法。

4.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指导,从而提高老师作文指导的水平。 

写作教学的最终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写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应付自如。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单靠教师讲解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是根本做不到的。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写作教学来说,恰恰是非常缺乏的。对于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既是教师教育起作用的前提,更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成为一个在人生旅程中能自觉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使学生感受到写好作文的乐趣

当今信息时代的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更要讲究教学的艺术,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生动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熟练掌握电脑网络等新的多媒体手段,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活力。

改变写作教学重“理”轻“术”、重“考试”轻“能力”的传统模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诱发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活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

让学生在作文流水线进程中享受快乐,少讲要求,多予鼓励。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乐道的感兴趣的东西写出来,让内心汹涌的情感畅快地流于笔端。同时降低作文难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布置作文难度,尽可能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话题,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以此来排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让写作知识在“流水轻歌”中融入学生的心田。写作知识,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渗透在文章内部,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全文的脉络。写作知识运用得好,文章就会大大增色。作文选材不必求多,只要具有代表性就好。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选取美文进行传授写作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美的心灵享受,也是一种美的心灵熏陶。欣赏美文,学习美文,让更完美的写作知识如“流水轻歌”般融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心胸也“流水轻歌”起来,在这种“流水轻歌”般的心态下作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担忧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参考文献:

[1] 晓苏.新世纪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年汇[M].深圳:珠海出版社.2003.120

[2] 晓苏.新世纪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年汇[M].深圳:珠海出版社.2003.117

[3] 张. 激发兴趣 领会知识 转化能力——《上海教育》载文谈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J]. 语文教学通讯, 1980,(11)

作者简介:

篇5: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引言

通常所说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确切名称为“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即税前扣除额。 [1]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外籍人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为400元。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90年代中期进行了税制的重大改革,以1993年10月31日发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法》为主要标志。由于该法合并了《工商业户所得税》、《个调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等分项税法的有关内容,调整并扩大了征税对象的范围。其中,个人工资、薪金的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也由 400元上调到800元,适用分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3]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已提高很多。国内一些省市,800元已经成为普遍的工资水平,这个起征点已不适应我国居民现在的实际收入水平,也难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而关于起征点为多少才合适,学术界对此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全国统一提高至1200元-1500元;另一种是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一定的幅度差别。[4] 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确亟需调整,而且其提高是大势所趋。具体方案则要结合以上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在稍微提高全国统一起征点的前提下,赋予地方自主的裁量权,制定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必要性

(一) 个人所得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

在税收历史发展的早期,其功能主要表现为组织国家财政收入。 [5]但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缺陷认识的加深,税法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逐渐受到重视。 [6]所谓税收调控就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发挥税收经济职能,运用法律形式调节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影响其经济行为的一种调节、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活动。 [7]其中一项重要具体职能即“纠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公”[8] 、“调节人们收入分配不均”。[9] 这分别是身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德国经济学家瓦格拉、英国财政学家道尔顿的税法调控思想,他们首次系统地提出税法是纠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有效工具,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后,凯恩斯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的学者又对之加以肯定和发展。 [10]综观税法中的各个税种,个人所得税无疑是最能体现税法这一宏观调控职能的税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800元的起征点是1993年确定的,当时之所以将起征点由400元提高至800元,就是因为客观经济状况的发展以及指导思想的改变,国家开始逐步重视税收宏观调控的功能,希冀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来平衡社会各阶层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以来,国民收入几乎每年都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城市工薪阶层的收入也普遍超过800元的税前扣除额。800元早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财富。可见,个人所得税制制定的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若要发挥个人所得税法有效纠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功能,就要对税制本身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即为亟需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社会政策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贯彻整个税法体系的总原则,但在个人所得税法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税收公平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纳税人的地位平等,二是指税收负担须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税收负担公平分配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情况相同、纳税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其税收负担应当相同;纵向公平亦称根据负担能力课税,是指经济情况不同,纳税能力不等的纳税人,在税收负担上应当区别对待。”[11] “衡量一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大致有所得、财产和消费三个指标。” [12]单就所得而言,唯有所确定的个人收入的税收扣除额具有相当的水准,才能够较为合理地体现个人支付能力的不同。800元的标准相对于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城市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而言过低,不能明确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分别。这就意味着对于不同支付能力的纳税人附加相同的税收负担,有违税收公平原则。

2、社会政策原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拉首次归纳出了税法调控的“社会政策原则”,与上述税收公平原则的主要内容相似。[13] 从税收的实质经济意义考察,可以发现税收是“依照国家的意志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14]而且,这种再分配“实质上是对由市场形成的.收入分配状态的某种调整和纠正”。 [15]市场竞争必然意味着优胜劣汰,从而在事实上造成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悬殊、贫富不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失衡。“税收的社会政策原则就是通过税收手段对市场分配状态进行适当干预,以实现个人、地区之间收入的相对均衡。” [16]具体体现在个人所得税法上,即实行最低免除额(起征点)制度和超额累进税率。19-20世纪之交的英国财政学家道尔顿认为,“在一个收入分配不均的社会中,没有理由要求全体人民或绝大多数人都纳税。” [17]如前所述,800元的起征点其实导致我国很多省市的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承担个人所得税的负担,这样显然无法将个人所得税作为工具来调整个人之间的收入不均,从而无助于缓解收入贫富分化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路径探讨

虽然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起征点为800元,但一些经济

较为发达的省市早已通过增加免征额等各种方法变相提高了起征点,比如广州地区税前是1260元,深圳是1500元,北京、上海是1000元。这种做法虽然实质上与国家法律相冲突,但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得不然。

笔者认为,与其让地方政府别别扭扭地违背立法法精神各自为政,不如中央根据各省市城市工薪阶层收入的平均水平统一调高起征点,确定一个适当的范围,再赋予地方一定程度的税前扣除额之自主确定权,以期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反映各地纳税人实际税负水平的起征点。 [18]这样,既可以解决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的问题,又可以维持一些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水平,使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设计因地制宜,较为理想地发挥其应有的宏观调控作 用,从而平衡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维护社会稳定。

「注释」

[1]参见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2、3条。

[2]参见198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失效)条文。

[3]参见19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1项。

[4]参考中富证券网文章:《个税起征点怎么改》,7月5日。www.cfs.com.cn . [5]漆多俊主编:《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版,第220页。

[6]追溯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市场发展到垄断阶段的历程,考察上述阶段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家的“税收中性”定位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取而代之的“理性调控”思想(以瓦格拉和道尔顿为代表)、凯恩斯学派(以凯恩斯、汉森为代表)、供应学派(以拉弗为代表)、制度经济学派(以康芒斯、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相继肯定并发扬了税法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参考漆多俊主编:《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版,第 226-245页。

[7]卢仁法等:《中国税收调控》,中国税务出版社版,第2页。

[8]见前注6,第234页。

[9]见前注6,第237页。

[10]见前注6,第238-245页。

[11]王保树主编:《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第416页。

[12]同上注,第417页。

[13]瓦格拉:《财政学》,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24页。转引自漆多俊主编:《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年版,第236页。

[14]见前注12,第434页。

[15]同上,第419页。

[16]同上,第419页。

[17]见前注6,第237页。

[18]可以借鉴其他部门法上的经验比如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中,盗窃数额的确定由各地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篇6:从孝道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班级:XXX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文化,孝道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强盛的一块重要基石。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道被很多人片面地理解成孝顺父母,其实其内涵更加广阔。孝是普世性的,而感恩心是我们行孝道的重要内在动力,从孝道上升到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关爱,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爱传播下去,让感恩的种子在和谐中发芽生根,我们将享受到内心充实的喜悦。

关键词:孝道 感恩 教育 认同 智慧 态度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的传统文化—孝道,这不仅是儒家思想的智慧结晶,也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孝”,它在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及封建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两千年后的今天,社会、家庭仍然不能够离开它,国人应为之骄傲并不断的去发展和弘扬。

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孝道呢?大多数人仅将孝敬父母理解为孝道,这是对中华民族孝道的片孝道面曲解。自人类诞生而逐步形成。孝行早于文字之前,从原始氏族社会人们物质分配及祭天的活动中所体现的就是孝字。孝,意为人在世界这块土地上,父母二老永远是儿子的天,儿子在下应敬二老于天。道,指事物的运行轨迹与规则。孝道为什么经几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法则和规律,才能被人们接受和遵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就是以孔子孝道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文明发展,国家强盛的基石,直至今日,党和国家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心怀抱负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传承和发展。

在一般人眼里,孝道就是孝敬父母。孔子从一个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这个概念。《论语》里面,他的一个学生这样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就是说君子要凡事用于根本,根本立,道就生发出来了,“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基础。

如果说人的本性中就包含对双亲的感恩,并孝顺他们。那么对大学生的感

恩教育就可以以孝道为立足点,容易形成共鸣,自然而然的被接受。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一个人的人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实竟争的残酷及商业原则引入生活领域,人们的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了。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来自学校的道德与行为教育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被忽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迁就子女,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造成青少年缺乏社会公德、缺少感恩之心。

从学校的角度,重视德育的理论灌输,轻视道德的实践教育,重视道德规范教育,忽视道德信仰教育,德育成为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未转化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忽视了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那么一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则阻碍了孩子感恩意识的萌生。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密切相关。现在许多孩子的父辈们年轻时都受过苦,他们希望孩子比自己当年过得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尽一切努力为子女争取优越条件,宁愿苦自己而不苦孩子。实际上,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感受的不是爱,而更多的是利益关怀。这些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而不知回报;只知索取,不懂得奉献;只知受惠,而不知感恩;只知接受,而不知责任。殊不知,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人有义务对你提供无偿的帮助,而长期形成的“我理应被照顾”的观念很容易被带到各种场合集体包括同学,老师,同事等等,一旦没有得到想要的,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自然处理不好,产生自身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工作和家庭。

除了学校德育教育缺失、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第一,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通过情 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第二,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第三,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

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帮助自己的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同时感恩对我们不好的人,也许是指责,也许是为难,感谢他们磨砺了我们的能力,强大了我们的内心。

从孝顺父母做起,强化自身的感恩观念,心胸更加的豁达开朗,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事物。用感恩的心去善待周围的人和物,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参考文献:《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樊卧龙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孝道》

篇7: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事实却是广大人民并没有很好的享受到食物所能带来的欢乐,反而越发的不得不时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吃食,这个实在是可悲。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监管不力。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一、背景介绍

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2010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7月份入境不合格化妆品、食品信息,共有422种产品上黑榜,依云矿泉水赫然在列,有超过9.6吨的产品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2011年7月26日晚,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报道,在成都经营的连锁火锅店“老堂客”涉嫌回收火锅底料制售火锅油。2011年8月8日,有媒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浙江工商部门2011年8月16日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2011年10月,青岛一消费者在美素奶粉中发现活虫,经销商却要求消费者证明活虫国籍才能赔偿。11月,西安一消费者称在雅培奶粉中发现甲虫,雅培回应未开封奶粉出现固体异物块或小虫的几率为零。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均陷“细菌门”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开始畏惧在中国生存,并且开始思考关于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状况分析

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也都处于惶恐之中。每天的新闻,每天报道,问题依然存在,似乎好愈演愈烈。调料,水果,馒头等等的这些,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无良的生产商,松散的管理机制,为了利益,而让我们整个社会,群众为其背负后果,获利的代价未免太大。一个社会,食物问题频发,我们何以依赖,何以去相信。

个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也好,地方也好,都应高度重视。重视,不是口头,落实责任,切实实际去完成监督完成管理工作。其次,对生产家,各个行业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对其违规违法的行为需要加大处罚。另外,把舆论监督更好的引入到其中,强化一般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运用媒体舆论更好的引导。此外,对于厂商本身,各个食品进入及流通环节也要做好质量检测,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愈演愈烈,各种悲剧惨剧,希望日后能得到改善,得到解决。毕竟,一个连吃什么都不放心的社会,生活其中并无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可以引用某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火腿肠里加瘦肉精,粽子添加防腐剂。”玩笑归玩笑,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十分严峻,从当年的阜阳毒奶粉到而今的双汇瘦肉精,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临着不安全的食品市场,为自己的饮食安全而担忧。为此在法制建设方面,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完善。

从《食品安全法》中我们能看到,其第九章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如“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纵观这些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较之消费者、公众所受到的食品问题所带来的健康危害任然微不足道。

虽然《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处拘役至无期徒刑,并处的刑罚。但是食品安全生产的主体包括了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刑法应该是最后的保障,不能轻易启动。那么,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需要更加严厉。在民事责任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足够的处罚力度才能保证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危害的处罚具有畏惧感,尽可能符合生产标准,提供安全食品。在行政责任方面,对于食品安全负责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故意、失职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处罚。

三、合理化建议

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真令人担忧,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有人还会弱弱的问一句:现在我们还有什么能吃?如何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想最核心的还是要靠我们国家的法律,虽然我们的立法也规定了很多,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来看,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食品安全的规制,分别是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所以监督体制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最主要的还是那些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经商道德。

首先,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罪名主要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保障民众健康和安全,检察机关应当重视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服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不立案决定的投诉的办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移送警方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还应当加强审判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执行效果;重视深挖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职务犯罪线索,对发现的国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中涉嫌徇私枉法、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犯罪线索的,将及时移送,认真查办,从严惩处。我想从刑法上来规制生产者和销售者,对我国加强食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民法层面,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违约责任等。在行政法层面如暂扣、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罚款、拘留等。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体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应该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的规范和管制。

一,从消费者角度,要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充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宣传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从生产者和销售者角度,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生产者、销售者能够自觉安全生产、安全销售才能真正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从政府角度,完善相关机构以及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一)设立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机构,成立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协调制定食品安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共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以及食品安全技术的联合攻关,实行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综合监管和组织协调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和吸收目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要认真研究分析与我国现存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问题,科学确定执法主体,提高立法质量,避免重复执法。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程序,坚决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三)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全球食品市场竞争的技术依托和目前我国食品生产规模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可以在全面清理现有食品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我国统一的食品标准体系。

(四)通过网络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和信息系统,保证上报途径简便、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为食品安全监察的指挥调度和重大事故的依法处理提供客观、权威的信息来源。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通报和交流,促进信息的合理应用。

最后,加强舆论的监督。我觉得这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通过电视、报纸一曝光,企业信誉受损,对以后的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每一个企业最注重的也应该是商誉。现在也只有在“3.15晚会”上会曝光一些产品,那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对检测不合格的商品对该企业也可以予以警告等,如果屡教不改,隔一段时间在黄金时段的新闻中予以曝光。

篇8: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大学生欠费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关于收缴学费, 尽管各高校出台了一些办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通过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 大部分学生的学费问题得到解决。某些学生欠费并非因为贫困, 而是有钱不交。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不能及时足额地收缴, 已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生欠缴学费的原因分析

根据多年的高校学生工作经验, 我们认为大学生拖欠学费既有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学费昂贵等客观因素影响, 也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道德觉悟等主观因素有关。科学详细地分析大学生欠费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困难是首要因素。

经济困难在欠费学生中居绝大多数。以延安大学为例, 我校招生主要是面向陕西地区, 为陕西、陕北老区培养各类人才, 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我校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贫困生的比例较大。

2. 学费涨幅过快是重要原因。

1997年高校收费改革完成, 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新机制形成, 上大学个人缴费比例逐年提高。有资料显示, 1997年我国高校学费上涨了10%, 1999年上涨了29%, 2000年在99年的基础上再度提高了15~20%, 居民收入与教育支出差距增大, 学费的较快上涨超出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3. 思想问题是重要因素。

在当代大学生中, 部分学生在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缺乏艰苦奋斗的意识, 追求物质享受。相反, 家庭确实困难的部分学生反而在开学之初想方设法尽力缴清学费, 因为他们在思想上极其重视学费问题。这就说明部分大学生由于诚信意识的缺乏或对诚信的轻看而使欠费现象严重存在。

4. 对贫困生政策的依赖心理。

目前高等学校实行的贫困生制度虽然体现了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同时也滋长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

5. 缺乏制裁是关键因素。

学生欠缴学费, 目前还没有规章制度对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现在宣传“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有的学校对大一新生采取不缴学费, 暂缓注册, 对毕业前仍欠费的学生则采取扣压毕业证和档案等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仍无济于事。目前诚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这样做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许多人对此并不乐观。

三、从学生工作角度解决大学生欠费问题的途径

大学生欠费问题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也反映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中央16号文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认为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指示, 顺应形势, 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措施, 既加强教育引导, 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以欠费问题为切入点, 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注重宣传教育, 增强缴费的自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1997年, 全国所有高校的新生都实行了收费制度, 在此过程中相继制定了非义务教育学校培养费成本的分组标准和办法。让接受高等教育者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缴纳学费应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2. 区别对待, 落实各项资助措施。对于那些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 根据其困难程度采取不同的资助方式。

3. 拓宽思路, 积极整合各方力量, 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立的以解决贫困生学费为目标的“历史文化学院贫困借助基金”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榜样。此项基金专门用来资助部分家庭确实困难、无力清缴学费的贫困学生。通过这一载体, 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此项基金已健康运行5年, 已有60余名同学享受基金资助。

4. 严格管理措施。

大学生欠费问题考验我们的不仅是思想教育能力, 同时也考验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水平。任何义务的履行, 单靠自觉是不行的。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要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使缴费成为大学生自觉履行的法定义务, 并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要针对欠费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总之, 面对困难我们不应怨天尤人, 而是应迎难而上。要理解学校的困难, 学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拓宽思路, 将学费的收缴任务作为一项专门的事情来抓, 作为检验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任务来抓。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欠费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欠费问题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欠费,约束机制,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助学政策新体系解困高校欠费难题[J].21世纪经济报道.2007-9-12.

篇9: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中学生的打架

关键词 文化哲学细胞分裂有性生殖

中国古老的文化哲学典籍《老子》中就有关于生命规律的论述,《老子》又名《道德经》、《德道经》,是讲述关于天道和人道的玄妙至理。《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讲的是天道至理,可以看做是万物生命演化繁衍的至理。

一、“道生一”的规律

何谓道?道在哲学上可看做是“无”和“规律”。宇宙间没有出现的事物是“无”,但在这无中蕴含着“有”的规律。《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在哲学中指的是那些无形或未成形的东西,形而下指的是有形或已经成形的东西,道是形而上的无形的规律,器是形而下的有形的事物。

“一”是事物的最初形式,是“有”,但其发展并没有固定的方向,只是在外界条件成熟下的一种“萌芽”,是一个开始。相当于《易经》中的“太极”,由无极而太极,是由无到有的过程。太极之理最为玄妙,最简单的一个初始本源却蕴含着整个宇宙苍生的诸多规律。北宋哲学家邵雍说:“一者,数之始而非数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上》)“一”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数字的开始,万物的开始。邵雍之子邵伯温解释“一”说:“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衍之为万,穷天下之数复归于一。一者何也?天地之心也,造化之原也。”(《宋元学案·百源学案》)最稚嫩、最单纯、最简单的一个雏形,却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在生物中就相当于干细胞。

道生一的规律就可以看做是生命出现的最原始方式,当外界条件满足于生命形成的条件后,这一规律便呈现出来,进而出现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地球之初,天地混沌,没有生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符合生命形成的条件,特别是蛋白质形成之后,最原始的生命形成了,这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管是厌氧型细菌,还是单细胞生物,不管是陆上的还是水中的,所有的生命的远祖都曾经历了一次从无到有的过程。原始大气中生命的最初原料,在太阳的紫外线、放射线、火山活动、陨石冲击、雷电等自然能源的长期作用下,大气中的甲烷、氨、二氧化碳、氢、水等生成了氨基酸、嘌呤、嘧啶、核糖等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小分子是形成原始生命的基本粒子。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产生了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然后随着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生物大分子进一步演变成能进行自我复制、可以新陈代谢的原始生命。

生物化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把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氨、氢和水蒸气混合并进行放电实验,结果产生了氨基酸、脂肪酸、糖、尿素、嘌呤、嘧啶等简单有机分子的生命物质。这是生命起源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实验证实地球生命起源的一个假说:在早期地球环境中,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

后来,科学家们仿效米勒的模拟实验,合成出大量与生命有关的有机分子。如嘌呤、嘧啶、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脂肪酸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支持化学进化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长期演化而来。

二、“一生二”的规律

《易经·系辞上》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太极在这里就相当于“一”的位置,而《易经》中的这种成卦规律,是一种二分方法,符合万事万物“一生二”的规律。

“一”在这里是初始的意思,是一个独立体,是一个最原始的生命,是万物的开端,没有数字意义。而“二”则是两个互为对应的本体,两者有着相对、相近、相同的特征,具备了数字的内涵。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就是说由无到有,有后成性,性动而变阴阳,阴阳是万事万物相对的两面,相互转化,由一而生。邵雍说: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二”由“一”而生,一中蕴含着二,经过外在环境的变化,适时蜕变为二。张载在《正蒙·参两》中说:“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这里的“两体”指阴阳两个对立面,前一个“一”是一个物体,后一个“一”指对立面的统一;“神”指气化运动的潜能,“两”指对立面,“化”指阴阳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一故神”是说有对立面的统一,才有运动的性能;“两在故不测”是说,由于统一体中存在着对立面,所以其运动的性能神秘莫测。“两故化”是说有对立面才有运动变化的过程,其自注“推行于一”是说,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存在于统一体中。所以,因二存在于一中,而生出二。这一哲学,在生物学中更是随处可见。

首先,分裂生长。细胞学说的创立,打破了动植物之间的界限,植物和动物都拥有相同的基本组织结构细胞,而生命体的成长壮大也是因为细胞具有分裂功能,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不断重复的细胞分裂,使生命体不断壮大,最后形成各式各样不同功能和性状的生命体征。细胞的分裂生长模式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一生二”的生长方式。

其次,分离再生。分离再生主要指一些动物和植物,生命体具有再生能力,即一部分从母体脱落后,母体与脱落体都能独自继续生长,最后成长为与母体一样的体征。在动物界,低等动物有些是靠无性生殖来繁殖的,还有些动物雌雄共体,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蚯蚓、水螅或涡虫被横切为两段,可分别再生,成为两个独立个体。植物在繁殖中更鲜明地体现分离繁殖的特征,植物的枝条与母体分离后仍具有独立生长的能力,如:分离繁殖、压条繁殖、插杆繁殖、嫁接繁殖都可以看做是一种“一生二”的繁殖方式。

再次,分裂繁殖。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由生命本体分裂出来的个体,脱落于母体后形成的新生命。出芽生殖,酵母菌在母体的一个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从母体脱落,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孢子生殖,真菌和一些植物,产生无性生殖的细胞——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孢子萌发长出新个体。如:青霉、曲霉、衣藻、苔藓。营养生殖,马铃薯的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等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从母体脱落后,能够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

三、“二生三”的规律

“二”是一个数词,代表两个,是增多的含义,在量上有一个增进;同时也是一个代词,指相对的两个或两方面,两者相互运动、冲撞、相交、矛盾,而这种运动之后,就产生了“三”。张载说:“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任何事物都是“一”与“二”的矛盾统一体,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具有对立面,对立面又存在统一体之中。“三”不是数量三的本意,其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新生事物,由二而生成的不同于“一生二”的新个体。第二是多的意思,是万事万物的高级繁殖方式,含有发展的含义。如果说“一生二”是量变,那么“二生三”是质变。如果说“一生二”是无性生殖,那么“二生三”就是有性生殖。

“三”代表着一种新的子代,也代表着所有的各式各样的子代。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万物附阴而抱阳,即阐释“道生一,一生二”之理,任何一个事物或生命,都含有阴阳两个方面,也能分化出阴和阳两个个体。而“冲气以为和”则是阐释“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二生三之理便是冲气以为和,也就是阴阳相交,产生的平衡和发展。在生物学中可以理解为有性生殖,产生的子代就是“三”。

endprint

在动物界,高级动物几乎都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衍后代的,通过雄性和雌性的合体,来达到受精,产生下一代。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生命的生殖方式。通常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包括二倍体时期与单倍体时期的交替。二倍体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来产生单倍体细胞,可称为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单倍体细胞通过受精形成新的二倍体细胞。

接合生殖是一种低级生物的有性生殖。多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群体由特化的单倍体细胞“配子”进行融合生殖。细菌的接合生殖是两个菌体通过暂时形成的原生质桥单向地转移遗传信息:供体(雄体)部分染色体可以转移到受体(雌体)的细胞中并进行基因重组,这种连接是最原始的接合生殖。原生动物的接合生殖多见于纤毛虫类,按接合子的形态又分为两类:第一,同配接合,接合子的形态相同。接合时双方暂时融合,小核在减数分裂后进行交换,相互受精后分开,如尾草履虫。第二,异配接合,在进行接合生殖前,虫体先有一次不均等分裂,分成大接合子和小接合子,大接合子固着,小接合子自由游泳,小接合子找到大接合子后就牢固地附着在上面并开始接合,小接合子被大接合子吸收。异配生殖有两种类型:第一,生理异配生殖,参加结合的配子交配型不同,但形态上并无区别,相同交配型的配子间不发生结合,不同交配型的配子相互结合,如衣藻中的少数种类,这种异配生殖是最原始类型。第二,形态异配生殖,参加结合的配子大小和性表现不同。大的不活泼是雌配子,小的活泼是雄配子,有了性别在形态上的分化。在原生动物和单细胞植物等低级生物中,所有个体或营养细胞都可能直接转变为配子或产生配子,而在高等动物中,生殖细胞是由动物的性腺生长产生的。另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生物的配子可不经融合而单独发育为新个体,为单性生殖,如蜜蜂、蚂蚁的雄性是未经受精的卵细胞长成的,属于“一生二”的范畴了。

四、三生万物

“三”除了表示不同于“二”的量变特征外,另一层含义是“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所有结果都属于“三”的范畴。三是各类成熟的个体的总和,有这个“三”就可以产生万事万物了。三为简约稳固之数,冲气之后的状态,如生活中的三角形、三足鼎等。同时“三”又是一个简约变数,冲气之后形成的新的初始,也就是三,含有运化万物的道理,如生活中的口号:1、2、3开始。1和2是不动的,3则变动。“一”和“三”的区别是,“一”是一种抽象的万物初始,“三”是一种具象的万物综合。“一动一静,天地之妙欤?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之至妙欤?一动一静之间者,非动非静,而主乎动静,所谓太极也。”(《宋元学案·百源学案》)太极就是有极,就是“一”,这种动静之间而产生的至妙之理,由“一”而主,归于“三”终。“三生万物”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尤其高级动物的生命演化,即便是现在仍能找到进化的痕迹。

万物演化都属于三生万物的规律,其包罗万象,复杂而神秘,现仅以几种动物和人的生命从胚胎的形成过程为例,做一个管窥探讨。胎儿的形成与其他动物的形成区别不大,不管是鱼类、鸟类、爬行类,还是哺乳类,在胚胎形成发育过程中,都有相通之处,但有各自不同。18世纪晚期,欧洲政府和医学界将健康和数量众多的人口看做是一个社会井然有序、颇具竞争力的国度所必不可少的,于是,新建医院会向未婚先孕的女性提供各方面的照顾。这些机构增加了解剖学家接触胚胎和胎儿标本的机会,最终令他们制作出诸如此类的图像。来自于赫克尔后来编写的一本书,描写了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胚胎在三个发育阶段的进程,用以说明人和动物胚胎的相似之处。

————————

参考文献

[1] 邱进之.道法自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2] 存良编译.白话易经.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武长江(1969-),男,河北宣化人,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处讲师。]

【责任编辑张茂林】

上一篇:dear同义词是什么下一篇:专题小结——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实践与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