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2024-05-04

7、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精选4篇)

篇1:7、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在1992年-1993年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过程中,多家香港外汇经纪商未经批准即到大陆开展外汇期货交易业务,并吸引了大量国内企业、个人的参与。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参与者并不了解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盲目的参与导致了大面积和大量的亏损,其中包括大量国有企业。

1994年8月,中国证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全面取缔外汇期货交易(保证金)。此后,管理部门对境内外汇保证金交易一直持否定和严厉打击态度。

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允许国内银行开展面向个人的实盘外汇买卖业务。至1999年,随着股票市场的规范,买卖股票的盈利空间大幅缩小,部分投资者开始进入外汇市场,国内外汇实盘买卖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外汇买卖已经成为除股票之外最大的投资市场。

与国内股票市场相比,外汇市场要规范和成熟得多,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量大约是国内股票市场交易量的1000倍,所以尽管在交易规则上不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国内银行开办的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业务还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总体来看,国内绝大多数的外汇投资者参与的是国内银行的实盘交易,而保证金交易,由于国内尚未开放,以及国家的外汇管制政策,国内投资者尚需待以时日。

篇2:7、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后对外建交的迅猛发展, 建立外汇市场成为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然而, 外汇市场是由交易机制、交易主体和交易模式等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 这意味着其建设与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回顾历史, 我国外汇市场由初期的非正式外汇调剂市场, 发展到外汇调剂公开市场, 再到1994年我国统一的外汇市场, 即于上海成立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里论及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 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此后, 我国外汇市场在经营结构上实现了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主体地位的整合, 并形成了外汇指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零售市场, 和以银行为主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在管理调控方式上也摒弃了实行多年的计划管制, 市场机制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和外汇资源配置的主导。随后, 我国不断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及人民的诉求推进对外汇市场的改革:1996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通全国性银行间短期资金拆借市场;2005年人民币汇制改革后, 银行间外汇市场又推出了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等交易品种, 并增加了询价交易方式, 引入做市商制度, 迈出了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中重要的一步。随着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在制度和组织结构上的发展, 我国也重点移至技术层面。2007年3月12日, 路透开发的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开始上线运行外币对交易, 并于4月9日上线人民币外汇交易, 这一举措统一了人民币外汇交易和外币对人民币交易业务, 标志着中国外汇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13年4月10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直接交易服务, 更纵向推进了人民币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

2 改革后的中国外汇交易市场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外汇市场的结构愈发地向一个包含了无数外汇经营机构的庞大计算机网络系统靠拢:伦敦外汇市场、纽约外汇市场和东京外汇市场等国际较大的外汇市场, 早已成为以电子网络、相关软件为载体和平台的虚拟市场;但在有形市场进易行为, 很多软件企业设计了安全软件, 这样降低了交易风险。越来越的研究者探索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的模式, 通过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政府的相关法律的保证, 弥补电子商务在安全性方面的劣势, 使电子商务完善。为了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 让更多的传统商业销售者参与。首先, 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使用的培训。其次, 对于电子商务运营方式进行分析, 减少对电子商务的疑虑, 加速传统商务的变革和完善。专业市场制度的核心是交易制度, 因此, 需要加速市场相关服务部门的转型升级, 来保证新型专业市场交易制度的效率最大化。在科技方面, 要加快电子商务与实体交易市场相结合的体系的研究, 同时建立与新型市场相匹配的体系[5]。通过这些方式, 弥补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缺陷, 更加完善了商务市场。行交易的, 如外汇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品, 也同样是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而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会员制外汇交易市场体系。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完善为央行提供了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平台、为国家外汇储备提供吸储渠道, 这些在中国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案例中已有体现。

从运营状况来说, 我国外汇市场交易波动不大, 掉期交易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2年, 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金额3.36万亿美元, 同比下降5.6%;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2.52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42.2%;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866亿美元, 同比下降59.6%。同时,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增加, 而与之相应则是新一代交易系统的技术革新, 人民币对外汇即期、远期、掉期交易和外币对等交易都可被同一系统处理。可见, 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在交易方式和技术水平上更加与国际水平接轨。然而, 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 主要国际货币间汇率宽幅震荡。这种情况下, 我国更需时刻关注对外汇市场的运作与运营, 壮大市场主体,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至于陷入僵局。

3 我国外汇交易的发展趋势

发展外汇市场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外汇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宏观调控效率的基础。在各国经济发展越发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背景下, 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加码, 部分央行持续降息, 全球资本流动呈现规模巨大、方向多变的特征, 溢出效应增大, 外部资金流入增多, 都在客观上增加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难度。面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 中国外汇市场的改进步伐必须加快。鉴于中国外汇市场走的是一条政府推动型发展道路, 因此, 如何通过合理的政府干预, 科学管理、完善外汇市场, 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从理论层面上看, 外汇市场的构成要素极为复杂, 并对货币的自由兑换及汇率等有极大影响。对一国外汇市场效率的评价标准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是否有利于促进竞争;第二, 是否有利于降低风险或交易费用。针对以上任务, 中国亟需加强针对外汇市场以及外汇交易的相关法律规范, 以保障外汇市场的良好交易环境;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夯实基础;同时, 为人民币提供必要的金融市场交易、支付清算、投资平台和金融产品, 为持续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常项目交易、资本项目交易和外汇储备中的国际化水平提供强大的市场基础。

外汇市场监管一般以行业自律管理为核心, 同时实施必要的行业外部监管, 其关键在于外汇市场监管可以在市场失灵时及时进行调控,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当前, 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内自律管理不突出, 仅以行政手段来规范外汇交易的效果, 难以促成业内良好风气的形成;监管部门对银行间外汇市场控制较严, 市场的交易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汇价监测体系尚需完善等。因此, 我国应尽快完善外汇指定银行制度并完善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 以提升参与者间互信程度。与此同时, 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 扩大央行可操作空间。货币市场不仅能平衡各个不同时点上的外汇供求, 且在外汇储备有限之时, 利率可起到调节汇率、缓冲投机性冲击的作用。因此, 作为保证外汇交易汇率稳定的重要经济杠杆, 货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亟待加强。

此外, 关于新近兴起的外汇衍生品交易, 我国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客户也常将其视为风险资源, 甚至认为衍生品的发展是诱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 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 外汇衍生品的风险问题在于其是否被合理的使用。外汇衍生品的诞生源于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是对风险的横向分摊, 和纵向上时间与风险的平衡。风险越大, 避险需求就会越强, 因此适当引入并开发外汇衍生产品, 逐步推出多元化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 可以为规避交易风险提供更多的选择, 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4 结语

长久以来, 建立发达、开放的外汇市场, 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离岸市场等金融市场体系, 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 一直是我国国际金融发展的目标。因此, 虽然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应重视电子交易平台的开发运行, 在技术上保证交易时信息的通畅;并积极发挥其中介作用, 根据做市商在外汇交易系统上的表现和其他各项数据, 对其做出有效统计监督, 使市场管理提高效率。就落实长期的国际经济建设而言, 我国应全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并以此为契机加速发展外汇市场, 完善其评估和监管体系, 推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与此同时, 有关部门也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 使我国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顺利度过转型期。

参考文献

[1]黄艳君, 何嗣江.新编国际金融 (第二版) [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金融时报, 2013-2-7 (第3版) .

[3]周小川.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J].新世纪, 201 (46) .

[4]巴曙松.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方向[N].南方周末, 2004-1-8.

[5]王信.中国外汇市场存在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 2003-11-12.

[6]夏斌.浅析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和发展[J].时代经贸, 200 (2) .

[7]关晓红.关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思考[J].经济师, 2003 (10) .

篇3:7、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摘 要 基于中国1999-2013年的季度数据,从法定和事实两个层面测算了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并通过综合考虑汇率波动与外汇储备变动的非模型依赖法测算了外汇市场压力。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视角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与外汇市场压力风险的互动机制,并通过协整检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对二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度在法定层面呈现逐渐开放态势,事实层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存在波动但整体趋于更加开放;人民币主要受到升值的外汇市场压力;二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压力具有负向作用,即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在长期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强,但二者间短期内的相互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外汇市场压力 相互关系

一、 引 言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风险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议题。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本账户开放作为资金高效、自由流动的前提,已成为此轮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当下,人流、物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流、物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流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组合。因此,资本的管制不仅会限制资金自由流动,更会阻碍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资本账户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虽然经历了由完全封闭到逐渐开放的进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为严格的管制状态,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自由流动。资本账户的开放在新时期不仅成为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国实施全球化战略、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以及发展全球投资战略和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已是势在必行。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来以来,新兴市场发生了多次货币危机,如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亚洲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1999年的巴西危机。这些危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伴随着新兴市场的资本账户开放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也正因此,我国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近年来,伴随金融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于2015年底前实现资本账户项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蓝图后,有关资本账户开放的潜在风险问题再次唤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了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以及我国面临的外汇市场压力情况,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究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风险的关系,力求为我国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和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 文献综述

有关资本账户的研究,较多集中在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或是与金融稳定性领域。其中,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Grilli和Milesi-Ferretti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这两位学者利用61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在通过share法测算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资本账户的控制与经济增长并无稳健的相互影响。但很多学者也指出,Share法的测算较为简易,很难有效地反馈资本账户开放的全部信息。Quinn则是利用基于法定层面的Quinn指标法,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健的正向作用关系。由于Quinn指标法可以客观有效地体现各年度资本账户管制强度的变化,因此,该方法被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广泛引用或进行改良。此后,Eichengreen 综合考量了金融发展深度、国内法律制度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均衡状况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的显著作用要基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均衡。雷达同样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中,初始的国民收入水平、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间都存在着“门槛效应”,这些“门槛”前后,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较大不同。Jürgen则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下的模型,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的福利效应并指出,虽然整体上资本账户开放可使经济体获得更多的效益,但其具有显著的分配效应,导致开放中受损的个体无法从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中获得足够的补偿,因而金融开放总会遭受强烈的反对。有关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性的研究方面,Mckinnon认为,亚洲危机中所体现的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国际收支中资本账户缺乏管制。Sarno和Taylor也指出亚洲货币危机是由于强大的资金流入引起资产价格膨胀,并且这种价格膨胀程度被道德风险、资产价格紧缩和实际资本外逃加强和放大。罗娟和唐文进曾利用包含多重均衡的金融风险传播模型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诱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中国较容易受到资本账户开放所致的金融风险影响。杨权和裴晓婧则通过引入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一变量,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金融风险与最优外汇储备的关系,并指出中国无论是在“极度谨慎”还是考虑了“金融危机恐惧”,外汇储备仍显过度。方显仓和孙琦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与我国银行体系风险的相互影响,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水平越高,越容易加剧国内银行体系风险。李欣欣和刘海龙利用货币市场均衡和估值效应的理论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结果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是货币危机的基础,而估值效应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增大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篇4:7、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2008年6月6日, 银监会正式发布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开办或变相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作为OTC交易中的一种, 外汇保证金交易 (Forex Margin) 也被称作虚盘交易, 是利用经济杠杆的相关作用, 以经纪投资商所提供的信托担保, 用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从事数倍金额的外汇投资, 赚取汇差的交易。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该业务初登陆大陆市场, 后被叫停, 2006年银行才重新恢复交易, 结果不到两年时间又再次被叫停。叫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叫停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未来何在?

2 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原因

(1) 投资者风险大, 损失严重。

大量投资者对外汇、汇率方面的基本知识、复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了解有限, 风险防范意识和承受能力较弱。同时杠杆原理的运用, 放大了损失额度, 虽然国内银行规定的杠杆上限是30倍,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存在对客户提供更高杠杆率的现象, 从而急剧扩大了可能的损失额度。并且, 由于外汇市场24小时运转且没有涨跌幅限制, 波动剧烈的时候可能在一天之内就波动数月才能积累的幅度。外汇的走势更受众多因素影响, 很难确切地判断汇率的即时变动。而每天外汇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段正对应于我国的夜间时段, 因此投资者一旦持仓过夜, 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实际的交易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2) 市场投机行为过度, 影响整体稳定。

近年来热钱不断涌入中国, 大批逐利资金有可能流入外汇保证金市场, 进行非理性逐利和短期投机, 造成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同时股票交易的减少, 会对我国股市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

(3) 服务配套和平台建设不足。

银行提供的有关风险预测, 汇市走势等方面的信息量和技术指标很少;在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风险水平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能力也与国外的经纪商有较大的差距, 这都不利于正确引导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向、提升投资水平。银行交易平台的稳定性、时效性和业务员的熟练性不能完全保证, 看盘和实际行情可能会有不超过10个点的点差, 会给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4)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难以控制。

因客观条件的制约 (市场规模小) 和逐利的需求, 交易的大部分头寸由银行持有进行对赌, 没有在国际市场对冲, 一旦汇率的变动与敞开头寸的方向相反就将造成巨额亏损。并且银行的角色从服务者转变为了参与者, 面对潜在高额利润的诱惑, 银行能否坚持安全性的原则值得警惕。远至巴林银行的倒闭案, 近至法国兴业银行巨亏和美国次债危机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最后都必须以人民币反映, 折算风险也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 若因银行的违规操作, 或对风险的提示和交易指导不充分, 导致客户在交易中的严重亏损, 将会影响公众对银行, 监管机构甚至市场的评价和信心。

(5) 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有效。

法律体系散乱、不统一, 法律位阶低, 权责不明, 多头监管 , 自律监管缺位和法律老化。许多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都有在原有证券期货法律的基础上扩充或加强了对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监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尚未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有效的、明确的监管法规体系。

3 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影响

(1) 对于国家和监管者而言, 面对外汇保证金交易实际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如果不采取措施, 坐视大面积的投资者产生亏损, 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进而影响其对于商业银行、市场和政府的信任, 产生严重的联带效应, 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叫停可以迅速、直观的规避这一系列问题。

(2) 对于银行的发展而言, 从短期来看, 银行在规避该业务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这项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来源稳定、盈利能力强的业务;从长期来看政策的导向作用将不利于银行业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提供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3) 对于投资者而言, 面临两种选择:①进行平仓, 承担已形成的损失或收益, 永久性退出市场;②将资金转移至境外交易经纪商的平台。目前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投资损失惨重, 但大部分投资者反对叫停该业务。结合94外汇保证金业务第一次被叫停后大量资金继续通过境外交易经纪商的平台流出进行交易的历史经验和目前投资者动态, 可以推断, 在此次叫停后, 必然会有大量资金再次转入地下进行交易。但在地下交易中交易资金安全得不到保证, 并且由于缺乏法律保护, 损失无法追讨。从短期来看, 投资者的风险将会从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关系中转移至与境外经纪商交易关系中, 并且有增无减。从长期来看, 银行作为本身承受相对较小风险的主体规避了风险 (假设银行不会将抽出的资源投资于其他风险市场) , 而投资者作为承受相对较大风险的主体却增大了损失可能。因此, 在表面矛盾淡化的情况下, 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率的解决。

(4) 对于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 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次叫停实质上等同于长期叫停 (若在短期内可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叫停, 因为政策短期内的反复会使监管机构和政府失去公信力, 或引发公众对监管能力的怀疑) 。在此前提下对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①叫停会使刚刚兴起的市场会再度萎缩。外汇市场有三种发展模式:自然演进式 (美国为代表) ;被动发展模式 (俄罗斯为代表) ;主动发展模式 (新加坡为代表) 。从实际情况对比来看我国与新加坡的发展道路十分相似, 都是从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开的渐进发展过程, 政府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新加坡在世界外汇交易的份额中已占到近6%的份额, 是全球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 而我国的份额不到0.2%, 且只有远期外汇交易这一项业务开展较为广泛。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开放过程中市场化不连续、不彻底。实践表明一个成熟市场的标志应当是由需求推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减少政府干预是发展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选择。对我国而言则是在政府应需求主导建立起一个市场之后, 逐步放松管制, 定位于优化和创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各种条件, 维持和提供透明、公正的游戏规则, 引导市场创新, 培育扶持市场的发展, 而不是强加干预。②在缺少市场实际检验下的监管方式和效率值得考虑:从1994年该业务第一次被叫停至2006年恢复, 14年的改进、准备、完善换来了相似的结果, 原因何在?另一个相似的案例:2001年国有股减持的方案在推行之前经过长时间的无数研究、论证后开始推行, 但真正实行后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宣布暂停。这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脱离了实践的长时间的研究、改进换来的可能只能是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时机的贻误。对经济运行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 只有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 才有可能完善。市场的形成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 但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监管实现市场跨越式的发展, 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两国在体制和其他方面有着许多不同, 但类似的发展轨迹还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因此, 从自由经济市场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对于银行、投资者, 还是整个外汇市场未来的发展, 该监管措施的影响都将弊大于利。

4 对外汇保证金交易发展前景的建议

(1) 针对投资者, 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注意风险控制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选择较低的杠杆率, 有效运用限价买/卖单、止损买/卖单等措施控制损失额度;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交易平台上以控制信用风险和时滞风险。同时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关注各类相关信息的出台和变化, 调整投资心态, 消除期望通过外汇保证金市场一夜暴富的心理。

(2) 针对商业银行, 首先要提升配套服务的质量, 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时效性强的分析、评估、预测, 和多样化的技术分析工具和指标;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班, 以提高投资者的水平;加快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及交易规则和平台的建设, 使交易平台能24H稳定持续运行, 保证交易流程的透明化。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 吸引更多有需求的投资者进入, 以扩大市场的容量;做好风险防范和提示, 限制暂不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的杠杆率和持仓总量, 以为投资者提供最适合的服务为目标。完善银行内部制度, 加强内部监管, 控制银行操作中的漏洞, 避免内部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

(3) 完善市场监管, 加强风险控制。①整合有关监管部门的力量, 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超前的监管体系, 对银行交易流程进行全程监控 ;②加强相关法规建设, 明确定性非法行为特征, 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制订严格制裁措施, 为监管查处提供法律依据 ;③建立、完善和加强的投资者档案体系、交易信息安全与保密机制、投诉处理机制与处理能力 。

(4) 调整监管的原则和目标, 权衡监管成本与收益。不以禁止投机性交易为监管的一个主要原则, 而应将监管的原则和目标定位于完善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条件, 设施维持和提供透明、公正的市场运行规则, 以市场的自主运行为主体, 保证市场运行的效率性和连贯性。同时监管还应更加关注成本与受益的关系。

摘要:2008年6月, 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再次被叫停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叫停该业务的举措将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对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利处与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探讨监管措施的影响, 表明外汇保证金业务乃至于外汇市场应当在进行必要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大力、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外汇保证金交易,风险,商业银行,监管

参考文献

[1]赵娜.个人外汇保证金交易面临的实际问题[J].河北金融, 2007 (7) :61-62.

[2]吴永辉.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新发展[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5) :9-17.

[3]侯林萍.我国外汇衍生市场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7:35-49.

[4]崔新.天津外汇保证金交易市场调查[J].首席理财师, 2006, (3) :14-16.

[5]吴兰.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策略选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5.

[6]张琳.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 .

[7]舒微.地下炒汇生物链[J].法人, 2006, (5) :82-84.

[8]付乐, 曾宪宁.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企业经济, 2007, (10) :142-144.

上一篇:读《乔布斯传记》有感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本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