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青春作文

2024-04-27

记忆青春作文(共14篇)

篇1:记忆青春作文

踏着轻松的步伐走在熟悉的校园内,再过一个月这美丽,便不再属于我们了。曾经嬉笑打闹过的走廊过道,曾经狂奔过的操场,是否还留下我们青春的汗渍。雨打风吹何处是,而它记载了多少最青涩的岁月。 太多的不舍竟无从谈起,哽咽的喉咙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来不及说完,时间便不合时宜的喊了暂停。怀念是每个离开校园的学子的必修课,眼泪包含了千言万语,细数不尽的过往,那些点滴编织成最美的花季。萧伯纳说“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那我想我早已罪无可恕了吧。我和绝大数人一样,认为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当时间的指针冷冷的指向社会,我们还有挥霍的机会吗?我们耗不起现实。

青春在我们心里刻下很多伤,但大部分都会自行愈合。不是我们忽视了它,它就不会好了;也绝非一味的在意,它便马上痊愈了。在它面前我们无力得多,也平等得多。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骄傲的站在地球的某一端,回望曾经,大声的对青春说“谢谢你”。再美的花也有凋谢的时刻,感谢在这有限的花期遇到你们,所有我爱过我恨过的都被看淡,搁浅。

多想伸手拥抱曾经熟悉的一切,可惜回忆是用来怀念的,它永远回不去。我只能拼接那些支离破碎的点滴,尽量的让它完整。我想我不太适合叙述,就像一件事我无法很完美的表达出来。也许这和我的内质密不可分,就像滑行到一半让我记忆周边景致一样困难。我们都是健忘的,边走边忘,记得一些,忘却一些。最后,储蓄在脑海深处的是那些最重要、最珍贵的记忆。如同母亲记得你第一次口齿不清的说话,第一次跌跌撞撞的走路。其余的还重要吗?早被时间淡忘得什么都不留。

我记得我常望着学校的天空想,那片蔚蓝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有没有一个天使在上头歌唱呢,声线沙哑得穿透心脏。是不是空灵的就是虚幻呢?也许吧,我不该在兜兜转转中丢了自己,我想这是最可怕的。我想把青春谱就成最美的和弦,在生命中不经意的划过。会不会有人记得和我一样的旋律,让我兴奋得感激曾经与幸运相遇的你们。我没有太多记忆,所以我重视所有我在乎的一切,不过当它变质的时候,它在我心中就被丢弃出去了,因为它已经贬值得不堪了。

记忆这青春,因为它让我勇敢,让我坚强。我想,我总会在大家浑然不知中突然的长大了,突然的可以和成熟挂钩了。呵呵,也许吧,我想总有那个时候的,不管它需要多久才会来到。三年?五年?十年?还是更久......那么多年之后,我会在哪里?干些什么?身边的人们又有多少新人换旧颜。今是昨非,趁现在和未来做个约定,如果未来有未来,我发誓不再对自己说谎,心有多执着就加倍心痛。我会走遍我想去的每个地方,不留下也不带走什么,只是它们都记录在我的小脑袋里,任凭谁都无法抹去。不留下和不带走,就像初生般,那么也就不用花心思,去隐匿去删掉些什么。

hey,我在这里看着未来的你,你好吗?你快乐吗?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我的回答会是什么......

那么,你呢?

篇2:记忆青春作文

柳絮纷纷,初心杜杜,晓光就如同我们的笑脸,在刚开始的天空舞会就早早的爬出山巅展开笑颜。看见了吗?那点点的、绵绵的,叠成一堆的,是一座座天空之城,那是纯洁的源头,要是天使的地方。我们,开始也像那白云一样,白白的,纯纯的,一直是个稚嫩的孩子。但是,时光真的不会停留,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时间是残酷的,它会用一切办法,让我们的初心、记忆、以及最初的承诺陨落。我们也无计可施,只能看着心绪掉落深渊。那时候,我们是天真无知的,浑身透着稚嫩的气质,每天很快乐,没有忧愁。然而,那时的快乐在现在已经成了奢望,一点点快乐也只是取得成就的快感。我们早已失去了快乐,开始变得木纳。其实心底,还有一丝奢望,奢望假期,奢望母爱,奢望自由…………

记得有一首歌里是这么写的:繁华落尽,铅华洗净,如雨如花,伴古琴酬知音,一路风景,勿忘初心。这首歌,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是《勿忘初心》,就像这名字,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名字,我一看见这首歌就喜欢上了它,好像一见钟情。我们的初心,其实就停留在那书桌上的笔尖,一点伤心一点文字,在午间,拿一杯暖暖的奶茶,看着早就看了好几遍的书,想一想,这就是初心。窗外的茉莉花早已开了,悠悠地飘着香气,淡淡的,浅浅的,真的好舒心,我喜欢茉莉花。不知不觉中,夕阳醉了,它绽放出从未有过的光辉,那是美丽的花朵,又像夜间绽于星空的烟火,好美丽,却只是一瞬即逝,就像飞蛾扑火,知道会死,却依旧想去触动,哪怕是一瞬的快乐,也是莫大的幸福。

篇3:“太阳部落”的那段青春记忆

和每个平凡的周六下午一样, 我和宁冲在校园里无所事事地游荡。记不清到底是我唆使宁冲, 还是她怂恿我, 总之我们鬼使神差地跑去当时刚刚成立的校园广播站“应聘”。我们都没有想到, 那个干瘪海绵般挤不出半滴水的周六下午, 那间昏黄漏风的小屋里的一小时, 以及那张写着“金王耳头痛丸”的无聊广告传单 (用来测试普通话水平) , 对我, 对宁冲, 对我们的高中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唯一记得的是, 在我们胡侃一通后, “头目” (广播站站长) 猛地一拍桌子:“就你们俩了!”像极了评书先生, 一拍惊堂木就钦定了主角们的浮浮沉沉。

于是我糊涂却清楚地成为校园广播站的一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糊里糊涂进来的, 糊涂的是不知该怎么清楚地混下去。

然后宁冲和我认识了柏桦、仲明、骨文、菜青虫、RaRa、二刀……从轮廓硬实的校园里冒出来这样一群鲜活可爱的人。

“柏桦”这个名字让人浮想联翩。你可以想到朴树深情演绎过的某个小树林, 和小树林旁边的小村庄;你还可以想到一个梦想在若干年后造出神舟N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大男孩儿, 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地练三步——他就是柏桦。

仲明喜欢历史, 能精确地背出M事件发生在×年×月×日。私底下我还看过他写的两篇文章——《罗马——怎样将地中海变成内湖》和《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让人叹为观止。

骨文是古典型骨感派才女, 是一个绝对的好人。每次聚餐, 她总会把一切安排妥当, 再等我们主力部队如秋风横扫落叶般一扫而光。

菜青虫在思想上是一标准的愤青, 在物质上则是地道的小资。我曾见她写了整整二十三页纸来声讨我们的校规, 还叫嚷着什么“罄竹难书”。她也有过一顿吃掉我两个月生活费的壮举, 但这并没有妨碍她的可爱。

(二)

若干天后, “头目”通知我们为宣传新生的广播站做策划。我们一大帮子人聚在那个昏暗的小阶梯教室里, 七嘴八舌地讨论广播站的名字和台标图案等问题。在经过了四小时近似聊天的会议之后, 我们决定用手掌的形状作台标——掌心向内, 手指向外, 形如放射的阳光。这样, 一个新生团体“太阳部落”校园广播站就诞生了, 它还有一句颇为响亮的口号—“太阳部落, 太阳不落”。

那个晚上的夜空格外明朗。我们望着每个人脸上、手上的水粉颜料哈哈大笑, 彼此嘲笑着各自天真的想法。骨文想一个人背着帐篷去神农架听鸟叫, 而被仲明笑称是去当人猿泰山;柏桦说想去当兵, 而宁冲却说等到那个时候已经天下太平无仗可打了……

还记得当时定下的栏目是这样的:

周一:“时间之河”

周二:“B小调之后”

周三:“青春之羽”

周四:“宇宙之夜”

周五:“静寂之丘”

虽然每个人各自分管一个栏目, 但几乎每个人都热衷于客串他人的栏目, 甚至有人发展成为“播音狂”, 每天都在那里心急火燎、手忙脚乱地到处找音乐, 找材料, 赶稿子。我们在广播里聊小说、玩过的游戏、旅行过的地方。

那个时候是我整个高中阶段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仿佛都是晴朗而干燥的秋日, 心旷神怡。今天我与宁冲还常在电话里说起这段日子。两个人先是放声大笑, 最终沉默不语——谁都知道, 一生仅此一时。

(三)

日子依旧不紧不慢地过, 我们依旧每天下午上下九十七级台阶, 横穿整个学校坐到广播室里听民谣、摇滚来消磨时光, 依然和大家聊新片、新书、新专辑。只是仲明已经行色匆匆地离开。他借给我的厚厚的《奥德塞》还在, 那个顶着一丛乱发、从厚厚镜片后射出光芒的少年已经毕业, 回到那个有海风和椰子的家乡, 静静地看着白色的海鸟在天空中飞翔。他寄过一张明信片回来, 写道:“我们如海鸥与波涛的相遇似的, 遇见了, 走近了。海鸥飞去, 波涛滚滚向前, 我们也分别了。”

原来的广播站拆迁了, 新建的站点在图书馆的底层, 更新了设备, 也更大了, 用“头目”的话说, 二十四平方米的友情空间变成了无限。只是出现的人越来越少。升入高三的我们面对月考成绩单, 心情总会有些起起落落。宁冲的小提琴一直放在那里, 已积满了灰尘。

后来, 广播站正式交给了下一任广播员。我们光荣退役, 然后又继续在学习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和柏桦在走廊上遇见, 微笑, 点头, 擦肩而过。回到教室埋头狂画函数图象, 心里隐隐作痛。月考作文评析的时候, 看到菜青虫八股式的总—分—总, 想她狂批×××的那份意气风发, 心生幽怨。骨文则很不幸地在ABC中挣扎, 人也更加骨感。

毕业前的那天晚上, 我们聚在一起吃火锅, 继续说一只苍蝇飞进火锅的故事, 继续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 在腾起的水雾与弥漫的香味中, 感到彼此的笑容还是那样真切。那天晚上, 有人喝了四碗火锅油, 我们在空旷的广场上排着队跳兔子舞, 在学校漆黑的操场上踢看不见的易拉罐……

然后, 分别。很奇怪我们竟没有两个人在同一地方的, 全部都散落在天涯海角。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武汉……现在想来, 那些在记忆中已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的片段, 突然间又都清晰起来, 接二连三呈现在我的面前。仿佛又回到那间小屋, 那些虫下绿芙、黄叶秋风、鸣鸟翻飞的下午。约好大家都不写同学录, 因为我们不在一起了, 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保留不说再见的权利, 以预约美好的希望。

(四)

我们从时间的火车上

茫然地被推向叫做“明天”的地方

路过通往成熟的美丽与残酷

一路欢歌

一路哀伤

等到青春已化作感伤的泪

记忆在岁月的流沙里无影无踪

往昔在黯淡的眼神里抖落尘土

我会翻着这本尘封多年的日记

看年轻的已衰老

单纯的已世放

那片姹紫嫣红

流落远处

我们的故事已经结束

我们的道路才刚刚起步

门内是伤痕

篇4:青春留下的记忆

银杏文学社

“校园里的银杏/是一棵颇具内涵、气韵非凡的树/那虬劲挺拔的枝干好有风骨/金秋十月/扇形树叶翩翩飞落/同学们便把它们拾起夹在书页里……”

——选自湖南常德津市一中《银杏》

有时,我把它比作一条永远流淌的小河,激昂、欢乐。痛苦、忧伤像露珠一样,阳光一出来,便了无痕迹。

有时,它会是一首歌,奏着活泼的乐章。

——青春!

第一章

……一步、两步、三步……“老圈”正一点一点地接近“土豆”,孰知正与金庸过招的“土豆”竟未察觉。后面的“郭靖”将他的凳子一踢,“土豆”顿时会意,说时迟那时快,“土豆”把书向前一推,掉在前排背后,前排接过书向前传,正当“老圈”走过第三排时,三排的“洪七公”从“老圈”背后把书传给二组的“老顽童”,“老顽童”来个空中接力,将书飞到第七组——书已撤离危险区。再看那儿,“土豆”正专心致志地听讲呢!

第二章

“干子”和“妞儿”今天要参加学校的辩论会,代表我班去迎战学校各路英豪。这下可热闹了,有的拉住“干子”的手说:“我相信你是一块有内涵的干子。”有的横着眉毛,恶狠狠地说:“不拿冠军,看我怎么收拾你!”有的则讨好说:“我给你捶捶背。要不要喝水,我给你买去……”

“干子”与“妞儿”在辩论赛中表现欠佳,与奖杯擦肩而过。但同学们反而笑嘻嘻地买来一大包糖,一把塞给他们。“土豆”做了个鬼脸:“天外飞来一包糖,好羡慕啊!”

第三章

期考前一天。

“1887”,“1897”。昨天还活跃在各组间的“土豆”,今天却和“干子”争论历史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要考试了,临时抱佛脚也能蒙住几个,毕竟大鸭蛋不太好吃。”

期考了。

“1,2,3,开——”“3即C”。坐在墙角的“土豆”正在掷纸团,边掷边摇头叹息:“我的命真苦,背了的没考,考了的没背。”

……

第四章

“科比”今天一来就闷闷不乐,上课时老走神。“洪七公”与“郭靖”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找来一批“武林高手”,共商对策。查实后,得知“科比”爸妈吵架是根本原因。于是决定以全班名义向“科比”老爸老妈发出一封名曰“鸡毛信”之紧急信件。信中内容前言之无聊,正文之感人,末尾之恭维实属空前。信发后两天,“科比”满脸洋溢着幸福微笑,搞得全班同学亦想致电父母。

第五章

“土豆”要转校——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全班同学震惊不已,一时间“土豆”的种种形态浮现在眼前——好吃懒做,不正经,愚蠢的智者,搞怪精……

“土豆”走时,其实大家都哭了。

篇5:青春记忆作文

时光匆匆,岁月的无情。在时间的沧桑河流里,我们总会忘却一些遥远的记忆。青春也应该是我们一场记忆,一场我们无法躲避的记忆。我们回忆它的甜,它的苦。追忆了数年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还在原地。我们时常用文字赞颂青春,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在这一片净土,我们时常用指间的文字记忆着,当你重新陷入旧日的回忆的时候。感受尤为深刻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懵懂情感,往事的回忆是美好的令人回味。也许生命注定要点缀一些不完美的细节,也许青春注定要添加一些琐悴情节才不至于过得平淡。时间依然流逝着,让人无法紧紧握住。我们只好感受在芳华里,留下的那抹淡淡的忧伤。

青春的年华逝去的芬芳,来年的春暖花开。你在等待什么!等来的又是什么?我在等待中守望着,也在等待中追逐着。守望着我的理想,追逐着我的未来!今夜的我仍在痴痴的等待,染秋残影连连。漫漫黑夜心语飞扬,思念在沉寂中弥漫。脑海如潮般拍打,片片点滴回忆如胶卷般划入心灵的序幕。落莫的泪缠绕着无数的眷恋,在如茶般的季节赞放

篇6:青春记忆作文

还记得初一刚入学时,稚嫩的我们眼中流露出期望与恐慌,一位姓刘的班主任向我们走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要怕,我们一直在。”犹如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带着父母双亲对我满怀的期待,我努力地汲取精神养分,努力地向上攀爬。苍天不负有心人,我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这时,老师走过来轻拍我肩膀,说:“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这句话给予了我更多信心和动力,让我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自己。

思绪蔓延至操场。在这里我经历了三届运动会,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短跑项目。一声令下,运动员们就像离弦的箭,用力的向前冲,台下的我们不论是鼓励亦是嘲讽,他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冲刺线。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是他们冲刺的状态,不论是否取得名次,我们都应为他们感到骄傲。

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初三的学习生活。早晨天微亮,我们就在跑道上开启美好的一天,认真朗读着一些知识点,三餐时间,校园里行色匆匆的背影并不少见,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课堂上,挺直的腰板,严肃的神情,眼里闪烁着渴求知识的光芒。不仅如此。晚上回宿舍后,抓紧洗漱,然后坐在床上,打着手电筒再看半小时的书,睡觉前在头脑里过一遍,所求的只是适时查漏补缺,强化记忆……这些都将是我们美好的回忆。

篇7:青春记忆作文

那些日子,我厌烦你们的嘴,厌烦你们的一切,觉得一切太虚假,虚假的言语,虚假的举止,虚假的笑容呵呵,尽管再哪么把你们放在最低处,让自己完全装作不认识你们。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时间会阻止我们在一起。可是,这一天早早到来了,我没办法阻止我对你们的思念。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相遇与离别,没有痛苦与煎熬,没有回忆与思念,那么世界该有多美妙啊!

如果这个世界

篇8:深水静流漂浮青春的记忆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平日里河水不大,细长的河流从山坡上款款流下,河水欢快地唱着情歌、跳着舞蹈,日日夜夜活跃在我们的世界里。在这条没有名姓的小河边居住了很多年,小河的每一个细小、每一份变化、每一缕委婉都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会光着屁股在浅浅的河水里跑来跑去。岸边农田里做活的大人望着河水里戏耍的孩子们,脸上总会展现出幸福的笑容,他们会因此忘却了身体的劳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既热又累的劳动之中。在小河边长大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无数的青春记忆洒在了曲曲折折的河水里。小河边留下了第一次拉住异性的手激动不已的写真,小河边荡漾着青春的心随着哗啦啦的河水奔流不息地穿越晨雾弥漫的小树林时留下的清脆的歌声,小河边飘舞着人们把自己的理想编织在上面用生命的全部呐喊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青春旗帜。后来,我们那里修了水库、建了工厂,一切都改变了模样。门前的小河不复存在,我有遐回去的时候,常常伫立在偌大的水库边上,想着从前的小河、从前的情歌、从前那悠闲自得从头到脚属于自己的自己。水库里的水很深,也很安静。实际上水库就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为的湖泊,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江河湖泊。 普通的人都愿意在浅溪小河边驻足,面对深不见底辽阔无边的水面,难免心里没底,很少有人随随便便就涉足其中。水流越深,行走的脚步就越是默默无声。脚步走得越远,留给人们的遐思就越久长。夜深人静的时候,深彻的水下常常激流涌动,在深水中行走难免会湿的一塌糊涂。

清晨,一觉醒来,阳光把昨夜的云雨影印到历史的页码。昨夜今晨, 心神已经从一个世界游走到另外一个世界。过去的那一页页真实的传奇和那些能够摸得着的感觉和心痛的纠结到了天亮之后就全部变成了轻描淡写、子无虚有、与己无关的传说,青春的岁月就像飘浮在寂静的、深沉的湖面上的树叶,在微风中缓缓游动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不由自主地唱起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回味昨天的故事。深水静流漂浮着青春的记忆,一路走来,有多少岁月的风景驻扎在生命的注解之中生根发芽成为不败的鲜花,永远开放在我们的心中。水流千里终归大海。 经过高山平原,经过青春的歌唱,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深不见底的大江大河奔向大海。当我们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走的时候, 青春就像落着小雨的云朵,随着雨水落的越来越多慢慢地消散。青春的小白杨一年一年慢慢变成了老杨树,片片飞舞的叶子记载着青春的记忆、讲述着青春的故事、大声告诉世界青春无悔!水深无声,但水面上的漂浮的形形色色的落叶就像心电图一样把深水之中的心声暴露的淋漓尽致。面对过去,面对流逝的时光,面对越走越远的青春的背影正穿过呼唤的密林,面对密林深处经久不息的青春的歌声,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打开自己的心海,在海面上划桨荡舟寻找自己的青春记忆,心海拾贝!

篇9:那些青春的记忆

短暂的寒暄之后,巴老拉着记者的手,讲述起那些年属于她的青春记忆。

步行参加新四军

1938年春,22岁的巴一熔只身“逃”到武汉,在汉口遇见两位女同学马惠芳和程瑞蒙。

“原本我们三人打算去延安的,然而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对我们说,延安已不能去了,国民党封锁了,新四军也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到新四军去吧,那边欢迎大家去。”巴老回忆道:“于是,我们三人便相约步行前往皖南,参加新四军。”

她们专门从老百姓那里买了草鞋,以便赶路。一路上阳光普照,和风拂面,碧水青山,河流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路边百花齐放,红红的杜鹃花,洁白的野草莓花,黄色的“牛不吃”,紫色的地丁花……各色美丽的嫩芽在阳光下伸展出浅绿、鹅黄的叶子,各色蝴蝶飞来飞去,亲亲这个,闻闻那个,每一朵花都爱,不知停在哪儿好。巴一熔一行三人早已汗流浃背,无暇细观风景,她们的心早已飞向新四军军部,只想早一点到达,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雄赳赳的战士。

“嗒嗒滴,嘀嘀嘀嗒……”前方小山上树丛中传来嘹亮的军号声。三人一听来了劲,这不说明军部就要到了吗?她们不觉地加快了脚步,终于看见几个穿着军装、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的小号兵。

“小同志,我们要参加新四军,军政治部在哪儿?”一个小号兵从石头跳下来,自告奋勇地说:“我带你们去!”小号兵左弯右拐,一会儿就将她们三人带到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办公的地方。

邓子恢请吃晚饭

“报告主任,有三位女同志找你。”小号兵先进屋报告。邓子恢正立在墙壁旁看地图,看到巴一熔她们来了,立即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走到门口伸出手来:“欢迎,欢迎,请到里边坐。”

三人一一同邓子恢握手,入屋坐定。邓子恢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三个女青年背着背包,穿着草鞋,走到这里,真不容易!欢迎你们来参军抗日!新四军刚到皖南集中不久,一切才刚开始,很不完善,请你们原谅。”

“我们的家乡已经被日军占领,我们就是想参军打鬼子,再苦再累也不怕,请相信我们。”

不一会儿号声响了,一位小同志打了饭来,邓子恢请三人和他一同吃饭。四个竹节做的碗装满干饭,四个铁皮盆子中装着青菜、竹笋,每人一碗一盆。邓子恢把饭放到三人面前问:“皖南老百姓很苦,只有青菜、竹笋、咸菜、辣椒,你们吃得来吗?”

“行,我们能吃。”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人一份,边吃边谈。

邓子恢说:“我们队伍刚集中,需要大批知识分子来开展群众工作和宣传工作,现在成立了一个服务团,有戏剧、歌咏、民运工作,还有绘画、文学等工作,人才不少,你们愿意去吗?”

“愿意去!”

饭后,邓子恢派人送她们到服务团。邓子恢将她们送到门口,说有事随时来找他,并和每人握手告别。

“新四军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官兵平等。”巴老对记者说:“新四军首长跟我们一起吃饭,吃一样的菜,没有架子,我们很感动!”

再遇杨瑞年

一行三人到了服务团后,程瑞蒙被分配在团部秘书组,巴一熔和马惠芳到了民运队。巴老说:“当时我很幼稚,根本不懂什么叫民运工作。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民运工作就是组织发动老百姓支持抗战、踊跃参军。”

她们三人到服务团没过几天,女战士队长为她们捧来了绿色军装。这时,巴一熔惊喜地发现,这位女战士队长竟是她的同乡杨瑞年。早在1936年,她俩就在家乡镇江成立的一个读书会中相识,大家一起阅读进步书籍,高谈阔论,意气风发。后来抗战爆发后,两人各自逃亡,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相遇。杨瑞年从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来到新四军,此时已经是女战士队的队长了。巴一熔仔细地打量杨瑞年,只见她全副武装,英姿飒爽,清丽挺拔,熟人相见后更是笑声朗朗。

军装一人一套,帽子、绑腿、挎包、皮带、臂章、帽徽一应俱全。杨瑞年教她们如何打绑腿,要打出几个小花来。巴一熔一一记住,立即就穿上军衣,戴上军帽。巴一熔看见青天白日帽徽不大高兴,就对杨瑞年说:“我不要这个,我想要和老红军一样的红五角星!”杨瑞年一听笑了,说:“那不行!那是红军从山上带下来的,现在是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怎么可以用红五角星呢?再说,他们刚来时没有供应上,马上也要换上和我们一样的了。”巴一熔无话可说,扎上皮带,打好绑腿,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接着,杨瑞年又领着她们去伙房,告诉她们怎样听军号声,在哪里进操场。清晨,她领着大家跑步;黄昏,她和大家歌唱。后来,杨瑞年在皖南事变突围时被俘,受尽折磨,后转移到上饶集中营,在暴动中牺牲。噩耗传来,巴一熔伤心不已,这么一位智勇双全、美丽俊俏的年轻女战士,就这么消失了。

“杨瑞年的妹妹杨青年、弟弟杨大年,都在革命中牺牲了,一门三烈士!”巴老哽咽道:“上世纪80年代,镇江市政协邀我回家乡看看。这是我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我去杨瑞年家中看望了她的老母亲。老母亲白发苍苍,一个人卧病在家,她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老泪纵横。她将我错认为她的女儿杨瑞年了。当时我就哭了出来,我说老妈妈,你的女儿是为国牺牲的,你是光荣的妈妈,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女儿吧!”说到这里,巴老已经泣不成声。

难忘老红军

在新四军军部,巴一熔看见许多老红军。所谓老,也就是30岁左右的年纪。他们穿的军装是旧的,膝上还打着补丁。巴一熔她们每月发五块钱津贴,老红军只发三块钱。这是为什么呢?巴一熔一打听,原来这是优待她们青年知识分子。她们觉得很不好意思,人家老红军参加革命这么久,千辛万苦才拿三块钱。于是她们主动要求减掉两块钱,和老红军一样。

nlc202309031012

巴一熔加入民运队后,由于农民白天要劳动,只能晚上开会。当时,巴一熔工作的村子和她住的老百姓家,隔着一大片树林。虽然穿上了军装,但是巴一熔当时毕竟是个年轻女孩,特别怕蛇,很怕穿过那片树林,晚上回去的时候就十分为难。一位和巴一熔一起工作的老红军知道这个情况后,自告奋勇和另外一位男同志借来一只红灯笼,散会后送她回家,刮风下雨夜夜如此。虽然巴一熔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只能将这份感激之情放在心里。半年以后,巴一熔被调到军部速记班学习,那两位队友也换了工作。

还有一次,部队行军,巴一熔实在走不动了,居然在路边的草地上睡着了。有人将她摇醒,说:“同志,你起来,这里荒郊野外很危险。我送你到目的地。”巴一熔见是一位老红军,便放心了。老红军将巴一熔的背包背起来,一直将她送到住宿地的村庄。到达之后,同样是老红军的炊事员到厨房里烧了开水给巴一熔泡脚,因为只有泡了脚第二天才能继续赶路。

巴老感慨地说:“这些老红军帮助人,对人没有任何要求,这让我很感动。皖南事变牺牲了几千人,至今已经70多年,我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不过,他们对战友的一片丹心就像当年林中的红灯笼一样永远亮在我的心头。”

首报大鱼山岛血战

皖南事变前,巴一熔被调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宣传部和张茜(陈毅夫人)两人编《战斗报》。此后,她又陆续换了几份工作,但已经和宣传、报纸、出版结下了不解之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和新四军文化名人黄源结婚之后,巴一熔辗转到了四明山地区,在《新浙东报》工作。

1943年冬天开始,四明山地区情况变得更加困难,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前来围剿,日军又趁机扫荡,整个四明山地区到处有敌人,处处有枪声。此时,《新浙东报》报社已经撤退到三北地区。巴一熔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跟随教导队行动,在这期间,她采访报道甚至亲眼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巴老回忆道:“新四军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在四明山蜻蜓港战斗中,我亲眼看见有位名叫余旭的青年参谋,胸部中弹,血流不止,还在高喊,同志们冲啊!后来他壮烈牺牲了。”

1944年5月,新四军浙东纵队要求海防大队迅速组建一支武装,开辟海上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接受任务后,海防大队领导决定先拿下大鱼山岛,再以此作为跳板向舟山群岛进军。海防大队第一中队承担了此次任务。70余名指战员一鼓作气冲上海岛,在东海扎下一颗钉子。驻舟山日伪军得到消息后,数天内就集结兵力600余人,同时出动军舰、飞机,气势汹汹地向大鱼山岛发起海陆空联合进攻。大鱼山岛之战,双方血战7个小时有余,驻岛海防大队包括副大队长陈铁康、指导员严洪珠等4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仅有少数战士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救援下,回到大部队。

巴一熔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几位脱险归来的战士,获悉了详细的情况,并将这场海岛作战写成报告文学,在《新浙东报》上连载。后来有位搞木刻的同志,名叫洛井,看到巴一熔的文章,创作了木刻连环画。这本连环画一直在巴一熔身边保存了几十年。

“当时去了那么多同志,最后只回来少数人,现在他们也都去世了。”巴老悲伤地说:“当年他们跟我的年纪差不多。我现在还时常做梦梦见他们,很难过的……”说完,巴老再度陷入痛哭之中。

采访尾声,巴老对记者说:“当年新四军靠着从渔民那里租来的两艘渔船,与敌人浴血奋战,牺牲了好多人。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到航空母舰上去看一看,告慰当年牺牲的战友。这样也就别无他憾了。”记者祝愿老人家幸福长寿的同时,也希望她的梦想能够实现。

篇10:青春记忆作文

我丢下繁多的作业,把头伸向窗外,仰望天空。天很白,不蓝,这里夏季的天是空洞的白色,没有任何点缀,也没有任何飞鸟的痕迹,只剩下头顶上飘来的腊梅花清香。

我带着不上不下的成绩面无表情地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商业街里,看着一个个面具般的人从我身旁走过。

我听见有人在喊我,声音温暖而熟悉。伸出手拉住我的衣襟,而我却一个转身,脱离了他,身后有人在抽泣。

我把新买的日记本撕成碎片,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买它只是一时兴起,我没什么可写的,于是那十块钱便成了落花翩翩飞舞。

篇11:青春记忆作文

夏紫柔说:”丽诗姐,等等我嘛。“说完便向卫生间跑去,艾丽诗说:”快点啊,要不赶不上班车了啊。“夏紫柔说:”知道了,等等我,很快就可以了啊。“夏紫柔口里咬着牙刷说:“知道了,快可以了啊。”过了一会,艾丽诗的手机响了。夏紫柔在换衣服的时候听见就问(换衣服啊,好想看图片啊):“丽诗姐,谁打电话给你啊。”艾丽诗说:“是我弟弟啊。”夏紫柔说:“你弟弟?你弟弟叫什么名字啊?”艾丽诗说:“我弟弟叫艾永锐。”艾永锐说:“姐姐,你回来了吗?我好想你啊”艾丽诗说:“嗯,姐姐等一下就回去了。”艾永锐说:“嗯,拜拜姐姐。”艾永锐一说完就挂电话了。夏紫柔说:“丽诗姐,我们快走吧。”艾丽诗说:“嗯,我们走吧。”下楼之后就向公交站走去。去到公交站已经十点多了,公交车已经开走了,艾丽诗说:“看来今天回不去了。”夏紫柔说:“对不起了丽诗姐,都是我连累了你,害你回不去。”艾丽诗说:“没事,我迟一天回去也没关系。”夏紫柔说:“对了,我打电话给陈贺,叫陈贺送我们去吧。”艾丽诗说:“打电话叫陈贺不好吧,会不会打扰到他啊。”夏紫柔说:"没事,他这个人,基本上都是闲的胃疼。“夏紫柔一边说一边打电话给陈贺。陈贺说:“亲爱的紫柔小姐,请问有什么需要的。”夏紫柔说:“我今天想要去艾丽诗的家,可是我睡迟了,来到车站车已经走了,艾丽诗回不去了,你能来送我和艾丽诗回到艾丽诗的家吗?”陈贺说:”没问题,马上来到。“说完就挂了电话。夏紫柔说:”这个傻子,我还连我们在哪都没说,就挂了。

“艾丽诗说:“他那么有钱,就算你不说,他也找得到吧。”夏紫柔说:“哼,我倒要看看,他怎么找到我们。”过了几分钟,陈贺开着敞篷跑车来,把车停在路边,摘下墨镜说:“两位小姐,要不要搭顺风车啊。”夏紫柔说:“你是不是在我身上装了GPS啊,跟踪本小姐啊。”陈贺说:“大小姐饶命啊,我怎能在你身上装呢?你说你在车站,离学校最近的就是这个了。”

篇12:青春记忆作文

小学升段考罢,与旧老师不舍分别,听说你是年级段教研组长,小学中鼎鼎有名的老师,而且以严厉闻名,心中便存着一股惧怕。

传言很快就被验证。第一学期,你就开始无情地“打压”我们。每天几个成语,几首古诗,几句名言,外加几段课文,还有每天下限一篇,没有上限的阅读。四年级,我们就背完了整本《知识大全》中的古诗。我们对你给予的“重负”恨得牙痒痒,我们在私下里互相诋毁你,背后叫你“黄世仁”,你知道吗?

但是,我们也在与你相处中挖掘出了你的另一面。你并不是那么的不近人情,作业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你“讨价还价”,将一两项作业延期;你是一个老顽童,每周四在我们的训练课上,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我们玩人肉座椅,抢凳子,更甚的,你把电饭煲、打蛋器带到学校自己做蛋糕,把蒸架带来做水饺;语文课上,满室飘香,而每个人最爱的,就是吃上原创食品的那一刻了。心满意足以后,无人抱怨,每个人打开本,一气呵成。

你是一个懂得驱使我们前进的老师。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你买个十五支或二十支棒冰,谁完成了全部背书任务可以吃棒冰。没拿到棒冰的同学看着别人美滋滋地撕开包装,小口啃着起白雾的棒冰,心痒难耐地加快了速度,唯恐自己落后,棒冰分完了。

你很爱美,总戴着一条珍珠项链。班级门口的班主任照片是你ps过的自拍照。一次你随口问一个正在旁边背书的同学,门口自己照片好不好看,她故意说不好看,你便小孩子似地皱起眉头,噘着嘴,说了声“讨厌”,看得我们大笑不已。

去年教师节那天的周五,我们回来看你。你高兴地和我们聊着。这时,你的一个新学生忽然碰了我一下,小心翼翼地说:“大姐姐,谢谢你们过来,施老师才忘了布置背书任务。”一边说还一边偷瞄你。我忽然笑了,心中悄悄地想,以后他也会像我们一样,使你的身影在青春回忆中愈加高大,顶天立地。我们都一样,对和你相处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难以忘记。

篇13:记忆青春作文

一、迷惘与孤独:人生序曲的青春章节

在村上的系列小说里, “孤独”成为其主人公们的一个共性标签。随之, 在与他人及其社会隔离的氛围下, 人物往往陷入“迷惘”中。那么, 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村上笔下的人物大多并未停滞不前, 而是保持处于“进行时”的状态, 不断产生新的体验或领悟。《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少年也一如既往地处于相似的境地, 把持着青春, 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奏响人生的序曲。别于以往的主人公, 村上将其设置在年龄15岁并视其为“可变”的存在, 同时一再强调这个少年是“我” (村上) 自身也是“您” (读者) 自身。

进入小说, 首先必然要解开关于人物的谜团。从主人公田村卡夫卡与文本世界的关联性来看, 其一, 通过少年自述———“谁也不肯帮我……为此必须变得强壮, 如同失群的乌鸦。所以我给自己取名卡夫卡。卡夫卡在捷克语里的是乌鸦的意思”。[1]345在此, 卡夫卡与乌鸦产生关联;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 小说中“叫乌鸦的少年”可视作田村卡夫卡本人或是其自我意识的反映, 即潜意识层面所发出的异质声音;另外, 他也可能是隐藏的作者改头换面而成, 以预言的形式, 在少年出走前提醒:“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1]4又在末章以收尾的方式说道:“一觉醒来时, 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1]513成为文本中隐含作者, 引导主人公的前进方向。

其二, 再回到田村卡夫卡身上, 他在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感悟力谈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在流放地》时, 说道:“较之力图叙说我们置身其间的状况, 卡夫卡更想纯粹地机械性地解说那架复杂的机器。就是说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比任何人都真切地说明我们置身其间的状况。”[1]62这种复杂的、其目的无从推测的行刑机器实际存在于主人公的周围, 自此小说文本与卡夫卡的小说世界相互关联。对于这种现象, 村上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想, 卡夫卡在他的创作中给予我们的就是他对梦魇的描述。在他生活其间的这个世界中, 真实的生活与梦魇在某种程度上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2]280因而, 田村卡夫卡的梦魇 (杀父并与母亲、姐姐交合) 相当于上述的行刑机器在故事中推进, 村上将其以诅咒的方式寓言化, 在真实与虚幻中让少年一步步逼近真相。

其三, 小说文本中人物佐伯的谱曲《海边的卡夫卡》, 它一方面在表意上与少年同名, 另一方面也打开了故事渐进中心谜底的入口。对此命名, 少年认为它描述了一个彷徨在扑朔迷离的海边的孤零零的魂灵。在这个层面上, 二者互为镜像, “孤独”感同身受。杰·鲁宾将这种共通感归于“寂寥感”, 当然也与“孤独”相近。卡夫卡命名的一再出现, 无不与村上系列作品一以贯之描述的感受力有关, 译者林少华以“把玩孤独”一语中的。因而在此, 我们可以发现村上与作家卡夫卡所贯通的精神契合之处———对个人无所依傍和把握命运的苍茫无力感。而《海边的卡夫卡》莫如看做是作家对于已故卡夫卡的致敬, 因为同一种感受在不同的时代仍然以各异的形式继续存在并引起共鸣。

通过解读少年卡夫卡的命名, 孤独、迷惘成为人物形象的标签。在这种寓意生发的过程中, 对于自我身份的“迷惘” (被弃、遭受诅咒) , 以及挣扎在未知世界中受到现实与非现实力量撞击的少年仍选择执著奋斗 (做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人生的青春章节在这种主旋律下继续演奏着, 而主人公的后继遭遇又会相应解开村上设置的文本谜团。

二、停止与延续:人生变奏 (死亡) 与合奏 (记忆)

1. 死亡:别无选择的生命变奏 (死亡意象的启示作用) 。

循着田村卡夫卡的脚步, 通过少年的眼睛来看世界。在其人生序曲奏响不久, “死亡”充当了旋律变奏的关键性因素, 将暴力的事实展现在尚未定型的卡夫卡面前。对于“死亡”, 村上在《挪威的森林》里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1) 同样, 在这种青春记忆里, 15岁的田村卡夫卡与“死亡”的碰击, 直接或间接促成了其父兼琼尼·沃克、其母佐伯以及卷入其中的中田老人之死。

如何看待文本中的“死亡”?村上说:“小说写作这一行为的最深层部分是与去往另一个世界 (以及从中返回) 分不开的, 而那是个不可避免地跟死亡的意象重叠的地方。每当我写长篇小说时总会体验到那种情感。时至今日丝毫没有改变。”[2]278对此, 杰·鲁宾认为《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与作家所述的情感体验贴合得最为密切的作品。怎样理解呢?回到村上一再强调的话语———卡夫卡是我们自身的反映, 作为读者在阅读之中成为深入谜底的体验者, 其情感往往与主人公重合, 因而通过进入、深入以及返回, 也同样经历了文本中串联而成的人物死亡过程。同时, 村上用魔幻的手法描写“死亡”, 对人物采用分身术 (在文本中的解释是早于平安时代出现的“活灵”术) 杀人, 被杀者 (如田村浩一或琼尼·沃克) 又以双重身份富有启示意义地被杀, 使得情节扑朔迷离。

当然, 就死亡意象最为突出的存在, 是中田老人目睹琼尼·沃克残忍杀猫的部分。从杀猫到被杀, 就琼尼·沃克来说, 不断地杀猫使他参与了制造死亡的环节;另外, 具有悖反意味的是, 他自身也一直追寻着死亡。在这个彰显“恶”的人身上, 其悲剧性在于天生的任务在于杀而不能自杀, 并且表现出荒诞的逻辑思维———杀人是必然, 否则就被杀, 追求以暴力回击暴力的方式。对此, 小森阳一在《精读〈海边的卡夫卡〉》中有一段精彩的推论:“个人的杀人行为或杀猫行为, 与‘战争’及大屠杀等, 一并作为同等的行为被联结起来, 从而构建出了一个将其全部处理为‘无奈’之举的话语体系。”[4]77论者极为严肃地提醒读者:《海边的卡夫卡》是对于使用语言的人类所创造出的文字的背叛。实际上, 琼尼·沃克寻求死亡的方式或者说是逻辑思路的确带有诡辩的味道, 也易被人所诟病。但是从杀人者中田一方来说, 恰是通过暴力的方式使其重新释放出人性的情感, 在懵懂无知中开始有所担当, 最终返回普通人的世界。当然, 作为源头的琼尼·沃克的死亡, 与少年遭受诅咒行为的实施, 以及其他相关人物佐伯等又屡屡相关, 用小说人物荻田的话来说:“关系性越多, 意义也就越深。”[1]202同样, 再将目光转移到主人公身上, 面对他人的消失, 田村卡夫卡被牵扯进入另一世界 (森林深处) , 也与死亡做了一番争斗。因此, 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再反观生的世界, 生存有何意义?二者作为联结的又是什么?

2. 记忆:延续承担的过往合曲 (人物记忆存留的暗示性) 。

对于在迷惘、孤独中挣扎, 与“死亡”碰击的少年来说, “必须趁记忆还清晰的时候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因为谁也不晓得记忆能以正确的形态在那里逗留多久”。[1]141因此, 在生与死的异度空间里, 这种联结依靠记忆来维持, 通过回溯以往, 我们可以读懂文本所带来的种种暗示。其中, 大岛说道:

“我们大家都在持续失去种种宝贵的东西, 宝贵的机会和可能性, 无法挽回的感情。这是生存的一个意义。但我们的脑袋里———我想应该是脑袋里———有一个将这些作为记忆保存下来的小房间。肯定是类似图书馆书架的房间。而我们为了解自己的新的正确状态, 必须不断制作那个房间用的检索卡。也需要清扫、换空气、给花瓶换水。换言之, 你势必永远活在你自身的图书馆里。”[1]509

在这里, 记忆存留的房间被比喻为“图书馆”, 作为个人, 生存意味着持续失去。相应地, 村上曾经提出“寻找”的观念, 他认为生存的意义在于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 只不过找到的人很少, 即使找到它也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因此, 对于主人公而言, 他的人生旅程是一个在失去的基础上去寻找的过程, 竭尽所能地挽回童年被剥夺的重要的东西, 比如亲情之类。而少年所受到的诅咒, 是记忆的一种形式, 暗示性地提醒“伤痛”的存在。另外, “世界是隐喻……唯独这座图书馆不是任何隐喻” (大岛语) , 如果说在文本世界中作为实体兼两条线索联结物的甲村图书馆不是隐喻, 那么大岛富有哲思的记忆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因而, 通过它, 我们能够借此解开谜底, 读懂小说文本中富有寓言色彩的异象世界。

其中, 记忆以不同的形式侵袭着文本世界中的每一个人。中田线索中集体昏迷事件的女教师认为它将每一个艰辛而孤独的个体存在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最终将磨损不掉的事实真相———中田被暴打失常, 学生相继晕倒揭示出来, 而其中关于人物家庭冷暴力的评述极有力地揭开了人们未知的一面。而中田本人却坦言自己没有记忆, 不过具有悖反意味的是他有着关于战争的模糊印象, 并单纯地认为“杀人不好”。对待记忆, 他的立场较为妥协:“既然事情已经发生, 那么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正确也罢不正确也罢, 大凡发生的事都要老老实实接受。”[1]430使人物在文本中充当了一个“空虚”的中介存在。但是另一方面, 这个懂猫语相当于生活在寓言世界中的老人, 经过杀人之后的转变———追求人生责任并以此带动他人 (星野君) , 又具有积极意义。此外, 少年线索中的佐伯, 关于记忆的立场则更为矛盾———作为活的意义兼证明, 在书写之后却深感毫无意义并最终销毁。小森阳一指责村上对其记忆文本的处理, 因为它暗示着忘却, 掩埋历史真相。实际上, 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一个女性身上是不公的。如前所述, 记忆如同图书馆存在于自身, 不存在“无”的状态。另外对佐伯来说, 将已经遭受了损毁的事物全部抹灭, 是对已然丧失的世界表以慰藉, 而不是将丧失继续叠加。同样, 这种带有各种秘密而死的状况也可能是留与文本一些空白, 在现实与虚构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不妨视作一种写作策略。

当然, 从人物的记忆矛盾来说,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家的立场:忘记过去能否走向未来?以死亡 (停止) 作结, 所谓产生联结效果的记忆合奏能否产生积极的意义?这有待思索。不过就主人公的旅程归向来说, 抛弃虚幻的森林世界, 以记忆承载的方式走入真实的世界, “看画, 听风的声音”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最终转向了光明层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窥见《海边的卡夫卡》所呈现的缤纷世界。再反思作品所呈现的种种寓意, 可以说, 它一方面与作家本人的创作心理及取向相关, 另一方面也同新时代环境下的写作———不再追求现实逼真的再现, 而是趋向反映内向的、被遮蔽的意识有关。因此, 在这个层面上, 《海边的卡夫卡》与其说有两条兼具写实与魔幻的故事线索, 更重要的是有着以外在形式表现内在寓意的人物意识线索, 以此更为真切地与现代读者对话, 叩击心灵记忆中的契合之处。也许如同《1Q84》中的Q———Question mark一样, 存在于《海边的卡夫卡》中的还有很多待解的Questions。不过每当我们深入其中, 破译种种形式上的隐喻, 越是感同身受, 不断收集领悟, 越会接近那个终极question的中心。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2]杰.鲁宾著.冯涛译.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3]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

[4]小森阳一著.秦刚译.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7.

篇14:青春的记忆

ID:Autohao 年龄:32岁 职业:建筑

爱好:篮球,羽毛球,收藏球鞋,看电影

虎扑装备区版主、著名球鞋收藏家、国内奥尼尔球鞋第一人。

同大多数在那个对Sneaker文化尚处懵懂的年代里成为最先吃螃蟹的Sneakerhead们相仿,董昊因为篮球与鞋子结缘,并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与他的球鞋滋生出绵长的情愫,他收集球鞋的想法最早始于2000年,最初的他只想把Air Jordan的正代鞋款全部集齐,彼时的他绝不曾想到在之后漫长的日子里,在他生活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却是奥尼尔的签名鞋系列。

上个世纪90年代大多数人家庭收入都不高,一双名牌篮球鞋对于还在上学的董昊来说已算的上是一件奢侈品,当时买鞋都依仗着过年过节或者考试考个高分,这样的经历亦存在于现今的很多学生鞋迷当中。董昊说,他真正开始收集球鞋是在2005年,因为自己工作了,走入了社会,自己手里有了比原来更多可支配的钱了,便得以让原来幼时的球鞋梦想一点点的照进现实。

谈起他如今颇具规模的球鞋收藏,董昊脸上的喜悦早已溢于言表。13个品牌的鞋子,超过300双的数量,让他成为了许多鞋迷朋友的心中偶像。在他的收藏之中,奥尼尔和JORDAN Brand的鞋款占据了主要的部分,作为国内久富盛名的奥尼尔收藏家,他所收集的奥尼尔个人签名鞋虽只有50双左右,却大多是颇为珍贵的PE及Sample鞋款,当然,一些珍贵的古董级的出自FILA的老鞋也是董昊的最爱。

当我们与他谈起他与奥尼尔的缘分,董昊似乎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并打开了话匣。最初,董昊因为对奥尼尔的崇拜而爱屋及乌的爱上了他的球鞋,在NBA中奥尼尔并不是各项数据最为华丽的球员,但他在场上的巨大威慑力却是球迷们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奥尼尔是NBA中为数不多的多才多艺的球员,董昊说,他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超人,对得起他胳膊上的超人纹身,在奥尼尔上次访华之时,董昊有幸作为球迷代表与奥尼尔完成了一次亲密接触,他那句“You Are Superman”,给当时在场的媒体和众多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05年的春节开始,董昊正式开始了他收集奥尼尔球鞋的历程,那些收获与错过的五味杂陈早已成为了他心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据他讲,他那些Reebok的奥尼尔鞋子基本都经历了夜以继日的寻觅,那些鞋里面有国内的、来自加拿大的、美国的,还有日本和韩国收集来的,每一双鞋子的背后都镶嵌着董昊那曾经对于梦想热切期盼的眼神。经过了等待、寻找、无奈、错过的复杂过程所得到的鞋子令董昊倍加珍惜,这种真挚的情感也体现在了他对初入球鞋圈的鞋迷的言传身教之中,他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文字令许多鞋迷受益匪浅。

在董昊所有的奥尼尔球鞋收藏中,一只带有奥尼尔亲笔签名的Shaqnosis球员版颇为夺人眼球。这双当年为奥尼尔的穿着需要特别加高鞋帮的珍贵的球员版球鞋是董昊最为骄傲的收藏,当然,其稀少的程度自无需赘述。

董昊的球鞋收藏为我们诠释了坚持和沉淀的要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鞋子们也或多或少的被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可我们能从他的经历和话语中真切的感觉到,他那浓烈的对于球鞋的挚爱,一直都在。

上一篇:春河散文下一篇:医院上班旷工自我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