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记忆作文

2024-04-11

厦门记忆作文(共7篇)

篇1:厦门记忆作文

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金砖厦门会晤”,画面上美丽的厦门、鼓浪屿撩起了我记忆深处的厦门之旅。

一九九九年暑假,热爱旅游的我,和往年一样,带着女儿开始了去往厦门的旅程。一路颠簸,我们先后去了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福州,最后一站来到向往已久的厦门。从福州到厦门我们乘长途汽车,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美丽的八闽大地依山傍海、沧海桑田;满山遍野的荔枝、龙眼,果实累累;道路两旁的花卉、苗木,美不胜收;路上看到头戴斗笠,身穿露脐花衫,肩挑扁担的惠安女,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高速路两旁和中间的隔离带都是花园式的,看着这一派南国风情和秀丽的山水以及优雅的环境,我心里对我们陕西当时并不好的环境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正在心里抱怨黄土地上脏乱差环境的时候,突然从我们身边驶过一辆大卡车,车尾的车牌号前的“陕E”是那么的醒目,就在那一瞬,我和女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说了声“看陕E”,惊扰得邻座的乘客也顺着我们的目光往外看,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听懂我们说什么。也正是这一刻让我忽然感到,原来我的骨子里对家乡的眷恋是那么深厚。

到了厦门登记好酒店,安排好住宿,我们去超市购物,刚进门就听见我们身后有两个人说着西安话聊天,回头一看她们穿的铁路服。我们两个惊讶的悄悄说:“咱陕西人,还是铁路上的”,激动的互送一个眼色便随她们一起上楼了,到了二楼,我忍不住问了一声:“你好!请问你们是从西安来的吗?”她们热情的答道:“是的,我们从西安来,你们是哪里的?”我说:“我们也是西安的”。寒暄了几句,才知道她们是西安客运段的,是西安至厦门的列车上的列车员。她们问我:“回不回?明天要回去,可以坐她们的车”。可惜,我们刚来,不能跟他们同行。过后又使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再美的风景也代替不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说再标准的普通话,也没有乡音听起来亲切,流淌在血液里的故乡情,永远不会变。

八十年代,张暴默的一首《鼓浪屿之波》,曾经在年轻人的心里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来到厦门,鼓浪屿一定是要去的。随着我们临时参加的散客旅游团一日游,第一站就是鼓浪屿。美丽的鼓浪屿,是东海中的一个小岛,和厦门隔海相望,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举世闻名的日光岩,还有它的各种风格的万国建筑群和收藏了世界各国100多架的名古钢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雕像是鼓浪屿一处耀眼的景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人物雕像,三面临海,一面与鼓浪屿接壤。郑成功面向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挺拔刚劲,气势雄伟。整个雕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的花岗岩材质,能抗12级台风。自从1985年郑成功雕像落成,厦门再也没有遭遇过破坏性的台风,所以,郑成功成为厦门人心中的镇海之神。

在鼓浪屿除了吃海鲜之外,登上日光岩眺望是必不可少的,四周海天一色,云海茫茫,遥望宝岛台湾,隐约可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两岸同胞的往来。从日光岩下来,我们乘座一艘旅游小船,船上大约十几个人,驶往金门岛方向。在距离大担岛大约有200米左右距离时,船停下来。船长说:由于李登辉的“两国论”,而使得两岸关系紧张,我们不能再往前开了,只能在这里远远的看着。我们在船上清晰的看到大担岛上的标语。稍停片刻立即掉头返航。看看现在去台湾旅游如此的方便,真为今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高兴。

到鼓浪屿旅游,品闽南的功夫茶。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海洋性气候酷热难当,口渴难耐,喝茶已是求之不得。精明的导游领我们走进一家茶艺馆,美丽贤淑,温柔典雅的茶妹子边介绍福建的乌龙茶、铁观音茶的功效,边娴熟的表演着茶艺,表演完给每个游客端上一杯浓浓的功夫茶,需要三口品完,满口苦涩。随后用开水冲洗茶杯,再给每人喝一口白开水。此时奇妙的感觉出现了,从舌尖到舌根有一丝甜味,苦尽甘来就在此刻尝到了,回味无穷驱使你继续喝茶。这时候游客不禁竖起大拇指啧啧称道:“此茶乃茶中精品”!闽南普通的乌龙茶、铁观音就这样被神化了。游客们自觉自愿的买下价钱昂贵的茶叶。我心里很清楚,这是由于感觉的对比性,出现的错觉。是白开水的淡与浓茶的苦对比使我们的感觉发生变化,人的感觉误认为是茶先苦后甜,而不是茶叶神奇。我也不会上当去买那物非所值的天价茶叶。

从鼓浪屿下岛,我们去了南普陀,当然信徒们念经我是听不懂了。但是,他们的虔诚是显而易见的。福建是我国佛教信徒较多的地方,男女信徒们的五体投地足以说明他们心目中的救世主的地位。让我感兴趣的是在南普陀寺的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池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岸上游客在随心所欲的玩,没有人肆意喂鱼或给池里投放东西去打扰鱼儿,如此和谐相处,在当年还是不多见的。

参观胡里山炮台,观赏欧洲建筑与我国明清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由于胡里山炮台毗邻厦门大学,所以也顺便领略了厦大的风采。

在厦门一周时间,目睹南国风光,聆听悦耳琴声,感受大海波涛,遥望宝岛台湾,品尝美味海鲜,接受闽南文化。厦门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蓝天碧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回来后,最大的担心就是不敢吸气,惟恐把污浊的空气吸入肺里,呼不出来。

在返回的列车上,途径漫长的鹰厦线,当时鹰厦线还是单线。这个丘陵地带,火车翻山越岭缓慢行驶,途中站点较多,让车是常事。一路走走停停,我们整整在车上呆了五十八个小时。火车过了鹰潭站,睡在我下铺的一个乘客挂在衣帽钩上的包被偷了,包里有在厦门上车前他儿子塞给他的四千元。老头一路沮丧,自责不该要儿子的钱。

列车行驶到郑州,我女儿就不吃车上的饭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吃饭”?她说:“留着肚子回家吃凉皮”。于是,我们都忍饥挨饿八、九个小时,就为了吃凉皮,喝冰峰。到了西安,回到小区院子里,还没有进门,我们母女俩风尘仆仆,灰头土面就坐到摊上吃起凉皮了,行李箱就放在我们身边。那光滑耐嚼,香辣可口的滋味真够劲!走遍大江南北,尝遍各地美食,再好的美味,也比不过陕西的凉皮;无论走到哪里,还是家乡的味道最好;无论走得多远,心永远都在家里,月还是故乡圆啊!

本文作者: 师宝珠(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2:厦门记忆作文

一条小巷, 诉说厦门悠悠的情愫;一条马路, 讲述厦门成长的历程;而一辆公交, 人们能够感受到这几十年来厦门翻天覆的改变。我们总是能从老人那里听来一些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他们久经岁月风霜, 见证了改变, 也感叹着如今眼前的一切。今年78岁的陈荣良是厦门公交总公司的退休老职工, 也是厦门公交元老级人物, 他还有着另外一重特殊身份—1957年厦门公交公司成立时首批10位公交乘务员之一, 被人尊称为厦门公交历史的“活字典”, 从他那里, 我们看到了近半个世纪, 厦门公交与厦门这所城市的情缘。

当年, 还是小伙子的陈老, 每天赶在拂晓的第一缕阳光唤醒鼓浪屿之前到达公交站, 在木质结构、用炭气做动力的公交车上迎送来来往往的乘客。不停晃动的车厢、破旧却珍贵的5分钱、欢喜热闹的鹭江大厦, 在五六十年代成为厦门公交一道独特的景致。尽管这些由货车改装的公交既无舒适性可言, 也没有充足的保有量, 但那时的人们却依然为能够搭乘公交而高兴。陈老清楚地记得, 这种木质公交车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68年, 他还是个活力四射的壮小伙。其实, 在厦门公交的历史上出现过昙花一现的挂车, 它们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 曾独当一面。那几年, 汽油异常紧缺, 很多公交车就在车后安装黑色的滚动煤气包, 公交车显得有些奇形怪状、不伦不类。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车轮只向前推进, 落后的总会被淘汰。后来, 通道车代替老旧的木质公交粉墨登场, 之后便独领风骚近半个世纪, 直到前些年才逐渐失去风采。通道车又称铰接车, 是在当时车辆紧缺、市民乘车难的情况下催生的新车型。陈老回忆道, 通道车一般车身长15米, 共有38个座位, 额定乘客130人左右。这种通道车曾经风光无限的穿梭在厦门的大街小巷, 享受厦门四季如春的温和, 也抗击过光临厦门的台风肆虐, 它宠辱不惊的承载着厦门百姓出行的重任, 也观望着一路上厦门卓越的变化。

现如今, 邓小平当年在厦门万石植物园亲手栽种的大叶樟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厦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 也从一个海防前线小城发展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人们富裕了, 私家车数量猛增, 这个时候, 通道车露出了疲态。它的车身庞大, 相对车速较慢,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压力, 在转盘或十字路口, 巨大的通道车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同时, 由于要“拖”两节车厢, 用汽油发动机, 马力不够, 因此通道车都用柴油发动机。随着车的老化, 柴油发动机产生了不小的污染及噪音。陈老说:“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啦。”陈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通道车的不舍, 也是感叹自己老矣, 怀念曾经年少时挥斥方遒。1993年5月19日, 厦门公交总公司正式成立。也就是在这一天, 第一辆崭新的双层巴士从厦门宝龙开出, 乘客当天乘车免费。许多老人带着小孙孙来尝新鲜, 从火车站到湖里, 这条老路被厦门人再一次品味观赏。厦门在102路车开始试行空调车时, 常年闷热的车厢环境终于得到了有效改善, 挤公交不必再大汗淋漓。40辆大型中高级空调车投入运营后, 两条大站快运线路正式开通, 变形金刚一般的客车霸气而沉稳地驰骋在大街小巷。厦门的公交车发展足以跟得上厦门城市的发展, 宽敞的车厢、进口组装的车载空调、40个软座椅、车内移动数字电视, 一切的一切都让陈老无法相信, 毕竟50年前厦门人民还只能坐上不堪的木质公交。再加上近年来BRT在厦门的快速发展, 市民的出行不论是便利性还是舒适性, 都有了质的提升。让注重生活质量的厦门人, 没有机会感受到北京一般拥堵的交通和焦躁的等待情绪。

今天的厦门在国内旅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听闻厦门大学是最美的大学, 渴望海上看金门盼回归, 漫步在琴岛, 聆听、享受。这美好的一切容不得环境污染, 作为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公交车须得以身作则, 为厦门清丽姣好的面容做些努力。而厦门金旅是本土客车企业的龙头, 服务于自己深爱的故乡, 至荣至幸。于是, 2010年12月, 油电混合动力公交应势而生, 4台厦门金旅油电混合动力正式在厦门上路, 投放在87路、88路, 这也是福建省第一批混合动力公交车。这种车整体性能稳定, 操控轻松、简便, 自动档配置每天不用踩离合器, 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压力。油电混合动力车启动时没有尾气, 而且根本闻不到柴油味, 车内噪音也小, 正适合厦门的环境。驾驶员天天与这些公交车同起同息, 日升月落中, 和他们的感情渐渐深了起来。厦门公交集美分公司的老驾驶员郑永元毫不吝啬地夸赞天天与他一同工作的伙伴:“开他有面子!混合动力的公交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 毕竟是新生事物, 公司会选拔比较有经验的驾驶员来开, 但以后这种车要多了, 就有更多人能‘享受’到混合动力公交的舒适。”郑师傅的脸上除了满满的骄傲之情, 更多的还是对油电混合动力车的期望。起步停靠的平稳, 让乘客享受着安逸的乘车环境, 领孩子的不再苦恼费心, 没座位的也不再抱怨。无形之中, 驾驶员的工作压力也减小了很多。油电混合动力车像听话的坐骑, 乖乖听驾驶员的话, 不吵不闹, 安静的送每位乘客到站, 不给城市留下污点。它的省心, 成了公交驾驶员心仪的首选。

突突冒着黑烟的木质公交曾在这片尽享自然赐予的小渔村冒失地接送为了出行而不辞辛苦的人们;长相怪异、条件简陋的挂车, 也曾为这块美好的土地输送过血液;通道车作为这座蒸蒸日上的城市雇佣的长期工, 曾献出了最真诚的努力;后来, 时尚简约的空调车、双层巴士与这所繁华却又不乏韵味的时尚都市齐头并进;现在, 厦门金旅的电气混合动力车不仅与厦门共同成长, 更呵护着厦门的每一缕空气。

篇3:厦门记忆作文

在旅行中寻找

【满分作文】

在旅行中寻找

一考生

背着行囊我在旅途中寻找,来到岳飞庙再也没有人用鄙夷的目光怒视秦桧;游历“九一八”纪念馆,许多人却嬉笑着面对日军留下的种种罪行。在旅行中我迷惘,却想要寻找到那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雄魂。

寻找,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寻找,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

深冬,我站在了北京的圆明园前,这座凝聚了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万园之园,却在用凄怆的残垣断壁向来访者诉说屈辱的昨天,辛酸的历史。

皑皑的白雪唱着无言的挽歌,谱写着那民族的血泪过去,如何的吟唱,怎样的飘落,都盖不住那段苍凉。朔风中,雪地上,几棵枯草,几根石柱,好似我们历经忧患的民族之魂。

寒风中我不禁打了个踉跄,没有民族之魂的人儿啊,又如何使整个民族站稳脚跟,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抚摸着残损的汉白玉石柱,似是触及了1860年的战火,炽热,撕心裂肺的疼痛!英法列强们入侵了我们的祖国,烧毁了华美的宫殿,劫走了无数民族瑰宝,更在我们的民族之魂上肆意蹂躏、践踏。

没有民族之魂的人岂不是行尸走肉,任人宰割?

或许,它曾淹没于哀叹里,隐匿于自卑中,衰弱于列强的铁蹄下,但它永远不会消亡!我们的民族将在烈火中炼就铁血丹心,如同一只普通的鸟经受了烈焰的涅槃将会变作一只火凤凰腾空出世!

我的心中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继续行走,青岛五四青年的“还我青岛”的口号;岷山雪岭红军斗志昂扬的脚印;看林则徐广东虎门销烟的烈火;听欧盟反倾销裁席上的声声雄辩,这不正是民族之魂的写照吗?

在旅行中我终于找到了。是啊,为什么再也没有列强侵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什么这儿即将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它有着自信、自强的民族之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苦难中我们造就了伟大,我们创造了辉煌!

我在旅行中寻找,在缄默了的遗迹前,我寻找到了民族之魂,它永远是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旅行,寻找那遗失的精神财富……

【点评】

篇4:厦门记忆作文

一、故地重访,兴衰各异

西滨自然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镇西南部,马銮湾北侧,属西滨村委会,东北部傍杏林西路。“西滨村的陈氏祖先是漳州南院分支——厦门殿前社的西房派,约于17世纪初移居今马銮湾边建社,取名‘西滨’。水产养殖为主。”[1]西滨村西面至今仍是一片滩涂,夹杂着农田,村里一部分人依旧以农渔方式生产生活。由于集美区杏林镇被规划为厦门的工业区,更多的人不仅顺应了改革的步伐,成为工人一族,还在短短几年内,将自家宅院拆除重建以产生更多的出租房,在为日益增加的打工族提供住处时增加家庭的额外收入。2006年时,村子里还存留一半的闽南大厝式宅院(闽南人称房子为“厝”),今年再访,几乎大部分老宅子都已经被改建成简单粗糙的多层楼房,局促的楼间距将宽敞的街道挤压成狭窄的“一线天”。幸运的是,那几幢独立的老洋楼与它们敞亮透气的大院子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仍存活着。西滨南路286号洋楼里的陈氏老人无奈的愤慨着兄弟子嗣意见不一的状况,眼见着老洋楼因无人管理而日见荒废。而这220号洋楼里进门没几年的年轻媳妇却表示更愿意住在自家这幢老房子里。她认为这里不仅宅院清静凉爽,而且八十年前赋予房子的外观,今日看来仍然十分悦目,那些丰富的线脚、绘画、雕刻常常能带给她新鲜的观赏感受和探索的求知念头。

二、洋楼型制里闽南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交融

据房子的奶奶说,这幢洋楼是其老伴的爷爷建造的,当时他在缅甸做生意赚了钱,回乡后模仿鼓浪屿上的洋楼给自家建造了这一撞房子。如今屋子里的后人已说不清陈氏爷爷具体模仿的是鼓浪屿上的哪幢洋楼。但是与其他现存的洋楼相比,这幢220号洋楼却有着独特的规模和型制。

西滨南路220号洋楼与这村子里其他老宅院一样坐东朝西,平行于主要道路,面向广阔的滩涂农田。西边院子里种植着几株与房子同龄的大果树,阔叶树四季常青,尽职地为这宅院遮挡西晒阳光的炎热,提供一片舒适的纳凉休闲之地。在闽南,传统民居基本型制的一般为一落三开间,若因为人丁增加而需增加房间数量,则扩展为五开间,即五间张(见图5)。需要更大面积的大家族,往往在五开间之外,左右加护厝,护厝与主厝之间由过水廊连接。这幢洋楼与闽南传统民居的五间张加左右护厝的型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2]其平面型制更接近五间张榉头止双护龙的格局(见图6)[3]。平面中心为三开间,止于榉头,不设“下落”,加左右护厝,轴线对称,一层与二层的平面基本一致(见图7、图8)。建造楼房时,通过增加楼层而不是增加开间以满足对房间的需求。这样的做法与传统的开间扩张型制相比,每个房间有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闽南传统民居一般中轴对称,主次分明,这在220号洋楼上也明显的体现出来。楼房以中间厅堂——祭祀祖先的祖厅——为中心,平面与立面均左右对称,就连后轩的木楼梯也是对称布局,两侧均可上下人流。与闽南不少传统民居的建造习惯一样,建楼时,拥有足够财力的楼主人聘请了两组不同的工匠,以中轴线左右划分,分别对楼身进行建造与装饰。在大尺度上保持左右的一致,却将细部交给匠师,任其发挥。工匠也借由此机会,切磋技艺,宣传各自能力。如此一来,看似完全一样的对称立面,仔细看来却迥然不同。

闽南人讲究的长幼尊卑伦理观念,体现在建筑上,便是房屋的等级组织。祖厅所在的主体一般来说处于中心位置,规模最大,装饰也最丰富。220号洋楼亦是如此。两层平面均以宽敞的祖厅为中心,主体三开间、两层高,护厝仅是单开间。在开间上,中心祖厅最宽,其次是其左右两侧上房,护厝开间最小。为了突出主体的重要地位,建筑在正立面中间位置上建造三角山墙面,多层线脚塑边,底部有匾额[4],三角部位开圆洞口,附有植物灰塑图案,墙尖顶上塑有展翅的老鹰,年轻的陈氏媳妇说:“即使从西面很远的地方回来,也能一下子看到这只鹰。”相对次要的护厝则做了低调的处理,原本可以建满两层的护厝,只在建筑的后侧建了局部二层。通过透视的遮挡远离,站在建筑正面,基本只能看到前半部的一层立面,使人产生护厝只有一层的错觉。也因此形成了主体建筑与护厝之间的高度差,体量上护厝成为主体建筑的衬托。

三、精雕细琢的细部凸显造屋者炫耀之情

220号洋楼在建筑型制上将闽南传统民居的等级意识融合于西方建筑型制的表现除了平面上和建筑体量上的处理,还表现在它材料的运用与细部的处理上。如西滨南路200号“红楼”阁楼顶上的雄狮灰塑一样,220号建筑顶上的老鹰也属于舶来品。对于习惯砖石、木材的闽南人来说,这些新鲜的图形符号与水泥、钢筋、瓷砖一样,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它们被大量的运用在建筑上,能达到屋主炫耀于乡里的效果。这幢220号洋楼楼地面采用地方传统的红砖,墙面裙身虽然部位满铺瓷砖贴面,却依然选用了闽南传统的红色和群青色。瓷砖的颜色与质感200号“红楼”的相近,据“红楼”的主人说,他家里的瓷砖是其祖辈从他处订购来的,当时在村里属稀罕之物。与“红楼”的红砖墙身不同的是,220号洋楼整体的水泥建造,细部线脚与灰塑也采用同色的水泥。在阳光下,墙身颜色偏黄,也许这也是为其赢得“黄楼”称号的缘由吧。而它对于钢筋的运用,则是其他几幢洋楼所不能比拟的。二层通往护厝的过水廊利用钢筋混凝土的特性,建造了外挑的户型平台面,踢段直接横跨小天井链接建筑主体与护厝,中间不加任何结构柱,十分轻盈。除了建筑结构的钢筋运用,整幢楼房的窗洞还全都采用铁窗棱,中间大门的外侧门廊设置了精致的铁栅栏与铁门。

闽南传统民居素来有灰塑的做法,这幢洋楼也不例外。柱身上的纹饰、栏杆的灰塑宝瓶、窗框上的山水图案、门当上的人物雕塑,叠涩线脚下的装饰带及排水的兽身,凡是能被看到的部位,全都仔细装饰,不嫌繁复,只是少了闽南传统装饰的色彩效果,色调简单统一。装饰的纹路式样与灰塑的造型中西参半。柱身身上既有现代简洁的竖向线条,又有中国传统的花式和喜字;宝瓶栏杆上塑有一串串的葡萄,门当却是手执芭蕉扇梳着发髻的中国传统人物形象;火焰三角形或弧形的窗框上有简单的回形,有星星图案,有寿桃与文字,有山水雕塑;线脚下的装饰带间隔点缀着兽首与贝壳;闽南民居常用的金鱼排水口在这里换成了长鼻象与蟾蜍。在观看洋楼的过程中,似乎还能体会到楼房主人根深蒂固的闽南传统观念与西方文明的吸收之间的冲突与碰撞。

这种中西交融的现象被最大程度的表现在主要立面上。洋楼的中间主体各个主入口两侧都塑有对联及匾额,而护厝大门上做书卷灰塑。整体立面中部墙身位置,通体采用红色八角砖装饰,采用雕刻细致的木门和中国传统的灰塑图形,效果与闽南传统民居的入口效果相近。但是由于此处作为向内凹进的布局处理,在门廊的阴影影响下,此红色墙面与其他水泥墙面的强烈对比也因此减弱,更显和谐。

四、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建筑之路

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平面格局上的调整,220号洋楼外立面更显西化。它的纯水泥墙面区别于运用红砖墙面的西滨南路200号“红楼”与西滨中路187号的洋楼。与其他几幢洋楼的装饰风格沿袭闽南的繁复习俗的手法相比,它在细部处理上细致而不夸张。187号洋楼的装饰,沿用闽南当地的交趾陶灰塑技术,刻画着长篇幅的人物山水画面,穿西装戴礼帽的西洋绅士人物雕塑与仙女骑鹿、老翁拜寿并存,这些灰塑造型将建筑部位完全铺满,令人眼花缭乱。闽南有些洋楼是建造者根据外出南洋等地观察的建筑记忆建造,或者由当地工匠凭借经验而建造,创作过程中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选取各有差异。220号洋楼对装饰的点到为止,也许与建楼的陈氏祖先模仿鼓浪屿洋楼而非完全重新设计有关。据西滨中路286号的陈氏老人所言,当初他的父辈可通过西滨村西面的水面入海直达厦门岛。那么通过船运,西滨村与鼓浪屿之间的交通便相对便捷,在建造的过程中可以更详实的借鉴鼓浪屿上建筑的式样,减少了依靠想象而增减造型的可能。

人类的居住建筑是为人而造,也通过人类的劳动建造而成,那么建筑这个实体空间里必然会受到人类的精神文化意识的影响,在物理空间里体现意识的特征。闽南建筑尤为如此。闽南的建筑传统依靠世世代代的闽南人精神的传承得到改革式继承。闽南聚落一向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除了精神上以骁悍的民风震慑外敌;信仰上依赖村口的庙宇,村内的宗祠来趋灾辟邪;空间上更是以统一的布局形成牢固封闭的整体。[5]落实到每户民居,就是坚实的砖石墙体与高大的埕垣、牢固的石窗棱与狭小的门窗洞口、对外封闭却对内开敞。220号洋楼一层窗洞均小于二层窗洞,不是为了审美而故作变异,仅仅只是为了与铁窗棱一同起到防御和保护的效果。这种防范意识从闽南人的移民历史中带来,在闽南人的开拓争夺生存空间过程中强化,但却渐渐的在开放的文化浪潮里,一点点淡去。如同220号洋楼主人对此次探访的接纳过程。

结语

对220号洋楼的探访几经周折,由一开始被男主人的不予理睬,只能在外围徘徊;到被女主人的警惕查问,站在大狗狂吠的院子里与其沟通交流;再到年轻的陈氏媳妇热心的带领与讲解,从客观上与主观上双重了解了这幢洋楼的生存故事;最后再访时,带上几张关于洋楼与主人的照片,经过那只不再有敌意的大狗,和他们亲切的聊天。而这闽南的民居正如闽南人一样,也经由封闭的传统走向开放的变革。只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远处几公里外的马銮湾新城已悄然铺开,在城市推土机的推进中,在被不断立起的筒子方楼的包围里,在被一代代闽南人逐渐遗忘荒废的境遇中,尚能被现任主人认可的220号洋楼,是否也会面对286号洋楼的破败命运?网络上关于鼓浪屿洋楼被亿元高价收购的消息一出现,就引得网民们沸沸扬扬、众说纷纭。鼓浪屿上的房子政府出资出力出政策进行整顿、修葺与盘活,各种抢救保护措施屡屡出台。然而这片领域的喧嚣并没有对这个沉寂边远的村庄产生一丝影响,这里依旧拆老楼、盖楼房、修马路、扩地盘……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它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也在流逝。西滨中路286号洋楼的陈氏老人,漠然地看着院子里丛生的野草,拖着老迈小步,挪进昏暗的屋子,他也许就是这老洋楼的最后一位居住者,孤独而无奈。而220号洋楼的年轻媳妇及其婆家至少现今仍然在老洋楼的庇护港湾里欢乐的生活。老奶奶牵着小孙女立在院门挥着手告别陌生的客人,院墙远处仲夏的夕阳几乎完全落入滩涂的草丛里。伴着石墙上发黄的路灯,再回头仰望,220号洋楼高挑的屋顶已沉默在夜色里。

参考文献

[1]关瑞明.泉州多元文化与泉州传统民居.天津大学.2002年

篇5:厦门记忆作文

厦门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沁在致辞中表示,现场700余人的会议规模让他感到震撼,并由此见识到黑马会在企业界和创投圈内的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他也相信黑马会在来到厦门后,会给厦门的创业圈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也会给厦门的创业者提供一个极具活力的本地创业服务平台。

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是黑马会厦门分会的荣誉会长。在他看来,厦门是一个创业的好地方。“福建人都说爱拼才会赢,拼本来就是厦门地区特色的词汇,而黑马组织很重要的就是拼。”

在厦门分会的成立仪式上,创业家董事长牛文文表示,黑马会现在已经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创业者社群,但当会员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不能忘记了初心,那就是帮助创业者,帮助黑马兄弟成长,而成长才是创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同时他认为,在资本寒冬到来之际,想以疯狂融资、烧钱而不断前进的公司难以维持,而拥有用户基础、口碑和好产品的公司将有机会存活并成长起来,这对有传统生意逻辑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随后,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不同城市的创业氛围。他认为,厦门的域名和互联网基础建设做得最好,北京则拥有创业所需的媒体、资金、人才资源,其他城市例如深圳则适合科技创业,而成都的游戏产业、动漫、软件比较成功。由此他引申出一个观点:创业一开始,要清楚你目前拥有哪些资源、适合做什么公司、适合在哪个地方创业,这样才会更有效。

最近疯狂融资的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认为,传统创业者要找到互联网+,必须要搭建创业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先找痛点,再加合伙人、资本以及创始人的互联网态。同时,要做到坚持做对的事情,不要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并建立一个可以决胜的企业文化。只有做到这些,创业才能成功。

黑马会厦门分会组织架构

荣誉会长:周少雄、吴荣光

会长:张浩

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海林

副会长:黄建戎、马芸(兼组织官)

首席财务官:刘文煌

首席品牌官:詹丽冰

首席发展官:汪进强

篇6:厦门记忆作文

郑开雄:海沧位于厦门西部,是厦门通向漳州、龙岩以及广东的门户,在资源紧缺的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过程中,从区位上而言海沧是厦门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自然要素也是海沧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沧拥有所有的地形地貌,山、海、湖、沙滩、森林等,海沧还拥有厦门唯一的天然沙滩。而正是这样的自然格局,迫使当时的技术条件必须顺应自然,也形成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规划理念,并贯穿海沧规划始终。海沧的产业以化工为主,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也吸引了多个台企。天然良港也是海沧的独特优势,作为厦门港的集装箱主港区,海沧近年来大力发展港口、仓储物流业,也进一步凸显了厦门港口城市的特点。

海峡旅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沧的城市定位是否发生变化?

郑开雄:海沧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个新城,它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是生产的场所,另一个就是生活的容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对他的定位是对台及化工的功能。有了化工产业就有人,有人就有社区。所以你看海沧的房子具有一定的年代特征,比如,九十年代左右建的基本是为工业区配套的住宅。所以当时城市就由海沧新城慢慢形成,到2000年左右,开始慢慢形成宜居的新城。

海峡旅游:海沧真正从工业定位转移到居住上,转折点是什么时候?

郑开雄:应该也是在2000年左右。从“901”工程开始,海沧等待了王永庆十年未果,他看不清咱们的政策,投资信心不足。后来他想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已经错过这个时间点了。用地方面,我们有意识地去控制,比如原来的东孚镇,很多原先规划的工业用地后来都调整过来了。第一,海沧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以工业为主,第二,规划的工业用地地下有温泉,涉及到五条温泉断裂带。

海峡旅游:海沧未来的发展会是像香港或是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吗?怎么看待它和厦门岛内之间的关系。

郑开雄:我们正努力向先进地区和国家学习先进的造城理念,但实际上我们看,是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或者能够成为香港或新加坡,实际上我们对它的定位第一是宜居,第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就业机会。规划希望营造一个不是特别嘈杂但是又特别宜居的城区——海沧更适合这样的尺度。毕竟它的陆域面积只有184平方公里,连海域才200多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尺度范围内,我们不希望它复制厦门岛内的模式,我们更多的希望厦门本岛是海沧的镜子,而不希望海沧是厦门本岛的影子。

海峡旅游:海沧的生态是如何在规划中寻求保护的?

郑开雄:海沧历届的领导一直有这样的共识:像海沧这样的山地城区应该向香港学习。我们在去年也划定了70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主要涵盖了山、海、水系、湿地、公园等,红线里的都不能动。对标香港,香港发展更紧凑,77%都是郊野公园,为的就是保持生态特征。海沧原生态的乡村,我们近年来也调整了规划思路,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国内其他地区更多是简单粗暴的大量拆迁,路怎么直怎么顺,而我们在海沧的规划实践主张的是保护为主,尊重山体,尊重名木古树,尊重自然。

海峡旅游:我们在目前的规划上,能不能看到体现生态改造细节上的东西?

郑开雄:举个例子,岛内汛期下暴雨的时候,连百年老校——厦门大学都可以看海了,但是海沧却没有发生洪涝灾害。过后我们判断缘由,实际上跟尊重生态、尊重地形地貌是有很大关系的。规划在海沧南部CBD地区预留了1平方公里的内湖,平时作为景观水面,雨季来临便作为调蓄内湖使用。当预测到天文大潮和暴雨叠加时,提前把湖水全部放掉,关上闸门。一旦下大雨,内湖就可以起到足够的缓冲作用,而潮水也不会造成顶托,避免了城市“看海”的怪象。

海峡旅游:城市规划是否要考虑到在地文化?海沧的文化有什么特殊性?

郑开雄:海沧虽然是新城区,但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化——海洋文化。以前从海沧镇、马銮湾这两个地方都可以下南洋,而当时的月港(现址位于漳州海澄)是19世纪初中国最著名的对外出口商品的口岸,历史上也形成了本地崇商的海洋性格。马銮湾还没有填海造田时,在马銮湾南岸有个村子叫新垵村,历史上有很多下南洋回来的华侨乡贤修的闽南大厝,很多大厝的院子朝向大海,华丽的装饰透出闽南建筑风格和南洋风情。

海峡旅游:海沧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是否相融?

郑开雄:这几年来,海沧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在慢慢融合的,这在以前并没有那么明显。像新阳工业区,能住十万的外来人口,所以外来的文化非常杂。治安不好管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帮派。但是换一种角度看,这也决定了海沧是一个相对包容的地方,为许多特区建设者提供了较低的进入门槛。正如深圳一样,既有杂糅之处,又呈现出多样化的活力。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外地人,那么它可能就会按照原来的传统方式进行下去。

海峡旅游:现在全国有很多新区,相较之下,海沧的发展和建设处在什么阶段?

篇7:厦门记忆作文

地点:厦门磐基皇冠假日酒店

时间:2010年5月15日

投影机:索尼VPL-HW15和VPL-VW85

幕布:美视定制120寸折叠银幕

播放机:索尼PS3、索尼S360蓝光播放机

功放:安桥5007

音箱:B&W 804 7.2系统

高清DV:索尼SR520E

片源支持:广州泰盛

音响支持:杏子音响

礼物支持:广州慧森(蓝光碟24张)

1. 2010年5月15日,《数码家居》主办,索尼冠名赞助的十城高清巡展第七站厦门站在磐基皇冠假日酒店三楼热烈举行。参会消费者饱餐索尼投影机带来的高清盛筵,索尼影视出品的《2012》、《冰河世纪3》蓝光碟成为大受欢迎的奖品。

2. 活动现场前方布置。主箱为B&W的804,中置为B&W的HTM2,声音醇厚。低音炮来自威立登。感谢厦门杏子音响提供这些优质的器材。

3. 索尼高清组合:索尼PS3和索尼蓝光机BD360,还有近期杰出的索尼蓝光电影。最小个头的,是索尼高清摄像机SR520E,1080i,也是拍摄高清视频《十城巡展日记》的主力机型。

4. 强大的索尼高清投影兄弟:VPL-HW15和VPL-VW85。

HW15售价不高,但整体性能却十分优异,对比度、黑位、色彩、肤色各方面均十分令人满意,可谓2010年入门级1080p投影中的最强者。

VW85则更强悍,对比度、黑位、色彩、肤色四方面均胜出HW15一些,尤其是具有Motionflow功能,动态清晰度十分厉害。

上一篇:元旦领导致词下一篇:清塘铺镇完小第九届读书节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