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作文

2024-04-30

“记忆”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记忆”的作文

时光飞逝转眼我已踏入初中的校门,回想起小学的时光,许多人和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点点滴滴汇成记忆的河流。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陈老师时就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因为陈老师看起来有点胖,(其实只是健壮而已,那时我对健壮和胖的概念有点混淆)圆圆的脸,大大的耳垂,带着微笑的小眼睛,黝黑的皮肤显得很健康的样子。陈老师是新分配到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我们班的体育课由陈老师负责。

我一直很胖,因为肥胖每项体育运动都很差。大课间跑步时,总是被落在最后面,班里的集体体育项目我都是拖后腿的那一个。有的同学借此机会嘲笑我,渐渐的我失去了自信,变的沉默寡言自卑自弃。

当我深陷自卑自弃当中时,是陈老师给了我从拾自信的勇气,给我鼓励让我从新认识自己。记得那是一节体育课,班里的同学都在兴高采烈的玩抢沙包的游戏,只有我一个人独自站在操场的角落里发呆。陈老师走到我身边,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子用力向远处扔出去,我注视着石子落下的地方,心里一惊,石子穿越了整个操场落在操场边的草地上。陈老师对我笑了笑,又捡起一块石子递给我说:像我一样把它扔出去。我有些犹豫但还是接过了石子,我把心中的委屈愤懑全部集中在胳膊上用力的把石子扔了出去,没想到居然扔出很远。陈老师满意的对我点点头说:小伙子有潜力,想不想参加投掷队呀?我对自己根本没信心,嗫嚅着说不出话来。陈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投掷队需要像你这样手臂有力量的队员,明年的运动会各校都参加,咱们学校的荣誉要靠你们了!听老师这样说,我顿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于是我决定参加投掷队。

作为投掷队的教练陈老师对队员要求都很严格,他一遍遍的给我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教我做示范动作,汗水一次次的打湿他的衣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我铅球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代表全校参加全区举办的运动会中的铅球比赛上取得了好成绩,那一刻我激动的和陈老师拥抱,哽咽的说不出话。同时我在其他的体育项目中的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大课间跑步时我不在是落在最后面的了。人也变得开朗,同学取笑我胖时,我也不生气而是一笑了之。

在投掷队中和陈老师共同度过的这段时光,有努力,有汗水,有成长,有收获,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自信乐观,尽管我们身上还有缺点,但不要捉住它不放,克服它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篇2:“记忆”的作文

走过了365天无忧无虑的路,真后悔没有细数昔日那轻松愉快的脚步。读了365天无忧无虑的书,却遗憾满足心灵深处的执着追求。

苦涩.回忆

刚一抬起头来,前面那双手又收了回去,我知道,我明白,我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也习惯了被人冷漠的表情。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竟会有如此的结果。我努力回忆这几天来发生的事,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过错。

元旦节就将来临,班上又开始排练节目。自然,她们之中没有我的身影,我也自觉的离她们远远的。也许是老天可怜我了吧,一天下午,数学发了试卷,而我的又不翼而飞。正在排练节目的昔日朋友竟无意中发现了焦急的我,又帮我找到了那张纸。我流着眼泪离开了她们。从这以后,我们又不知不觉的站在了一起,与往日不同,在和她们相处的时候,我变的谨慎小心,我怕还要重演那悲剧。我恨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我想自由的飞,就像断线的风筝那样,没有牵绊的飞。

风筝没线了,她飞了,她快乐了。

美丽.翅膀

现在,我确实是一个在感情上很富有的人,朋友很多,萍水相逢的.,玩伴的,知心的,同甘共苦的我们一直在美丽的翅膀下快乐的飞翔。

每天和朋友们一道,踏着温柔的月光,悠闲的向家的方向奔跑。

我初次尝到了幸福的滋味是在我满14岁哪天一个早,我如同往日那样向另一个欢乐的家跑去。今天的教室依旧热闹,只是我感到了特别。朋友们一一为我送来生日的祝福,使我看到了他们那火热的心,把温暖的友情传递给我,让我久久的沉浸在其中,好象今天的太阳是为我一个人升起的。夜幕降临,一天的幸福时光就要过去了,我不禁有点依依不舍了

回到家后,我只是呆呆的站了一下会儿,就毫不犹豫的将礼物全都塞进了抽屉,封存在黑暗里,我怕它们找不到应有的归宿。但是,我也知道,人间真情永远也不会随着有限的生命消失,因为天空中的星星回给予永恒的守侯。

未来.挑战

纵使现在的我怎样叹息,追悔,无奈,忧伤,人总要长大,这是无法改变的。也许,我会在长大时失去什么,但也不能阻止这所失去的,然而,在失去的同时,又何尝没有得到呢?成长的轨迹,留给我的又何尝不是珍惜呢?

回首那些日子,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它恰畅的流淌着,时时泛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也似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有波澜,有平静,有开端,也有结尾。

篇3:“记忆”的作文

请看江苏考生高考满分作文《冷香飞上语文》中的一段:“语文是那巍巍昆仑, 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 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 是那静谧的荷塘, 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 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潜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 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寻找它的答案。”

不难看出, 上文引用惠特曼《草叶集》、朱自清《荷塘月色》、姜夔《扬州慢》、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杜甫《绝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牧《鹭鸶》、陆游《游山西村》、朱自清《威尼斯》等中学课本里的文章。这给我一个启示, 大多数学生,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应是他们所学的课文, 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资源利用起来呢?与其挖空心思去搜集材料, 绞尽脑汁地构思文章, 还不如去借用熟悉的课本资源。

一、活用课本素材, 充实内容

学生作文中有这样的内容:“`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 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 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 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各有千秋。”

“我们没有`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戎马豪情;没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豁达;没有`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愁情……但我们有`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的壮志。春的播种是为了秋的收获, 是的, 分数的背后需要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不知道李白的考场诗文是否也能`飞流直下三千尺', 飘逸与壮阔;杜甫的考场诗文是否也会有`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抑郁和顿挫;苏轼考试中是否会写下`大江东去'的豪迈与豁达;而柳永考试中是否能想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迷情。我只知道, 在人生之中, 分数不能完全反映能力, 而有的只是———分数诚可贵, 能力价更高。”

“于是我们开始憧憬, 憧憬着有一天我们能扶摇直上, 至于北海;憧憬着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憧憬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此类文章虽有掉书袋之嫌但比起空洞讲不知要好多少。特别是农村中学或二三类生源学校的学生, 语文素养相对较低, 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出闪亮的东西, 并巧妙成文会有难度, 那么, 写写这样的文章也不失为提高应试作文复习效率的一条捷径。

二、巧仿语句, 扮靓文章

学生的语言, 一讲就是大白话, 很难写出句子稍微长些、有一定层次、有些文采的句段。解决这个问题, 仿写是一好招。学生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1) “在人们的思想里, 阿Q已经不是一个文学形象, 而是一个象征, 是愚昧、不觉悟的象征;`阿Q真能做'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句子, 而是`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2) “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奥运会已经不是一种运动, 而是一种象征, 一个各国友好的象征;申办奥运会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工作, 而是一条连接世界人民的纽带。”这两个句子明显是仿写“在内蒙人民的心中, 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 而是一个象征, 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 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内蒙访古》)

句子中使用了并列关系的一组词:不是……而是……;也不是……而是……。这就有文学味, 就有文采了, 就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眼球, 也能拉近与阅卷老师的心理距离。

三、借用课文思路, 快速成文

又如习作:“……清军溃败, 非力不足, 势不众, 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 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 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 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

“……呜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献英之财兴本国之科技, 并力反帝, 则吾恐英人枕之不得无忧也。悲夫!自诩老大帝国, 物华天宝, 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 少者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 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 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永旧也故技穷, 惟日新也故艺高。”

篇4:“记忆”的作文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思路点拔文题中的“花朵”,并非指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花朵,它比喻美好的人和事,是一种被喻化了的精神。所以。写作时必须扣住“花朵”的精神意义加以演绎。既然是珍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定是对自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既然是“花朵”。一定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让自己深深感动、有所触动的。因此,选材时要注意题目隐含的限定范围。

就本题来说。写你记忆深处的人和事,也许小到没人知道,独人忧怜;也许大到叱咤风云。众所周知。但不管材料的大小,都要凸显它的“精神”,当然这是一种喻化的“精神”。说具体点。就是你既可以写亲人关爱自己的真情往事,又可以写朋友之间的诚挚友情;既可以写令人难忘的博大师爱。又可以写历史文化名人的伟大精神。社会上需要这种“美好的精神”,它不仅包含着人间最宝贵的亲情、真情和友情,而且还蕴涵着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爱国精神。

佳作示例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刘玉梅

今年的寒潮比往年来得都早,细柔的雪花片片飘落在院子里爸爸栽的那盒菊花上,傲雪的花儿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看着那美丽迷人的花朵,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爸爸熟悉的身影——头戴一盏矿灯,手持一把铁锹,身穿一件中山服上衣……

悲剧就发生在去年那个菊花盛开的时节——

爸爸40岁的生日快到了,我想用攒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一件衣服。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欣然同意。可我多年的积蓄也只是杯水车薪,怎么买得起一件好的衣服呢?

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舅舅开的小百货店里还差个人手。于是我以挣零花钱为由向他苦苦哀求,舅舅终于同意了。这样,“十一”假期,我就到店里帮忙。舅舅看到我做事很勤快的样子,便从兜里掏出50元钱作为对我的犒赏,乐得我一夜没有睡着觉。

爸爸生日那天,我紧紧攥着这50元钱,兴高采烈地跑到商店里左挑右选,终于选中了一件蓝色的中山服。晚上,我诡秘地拿出一个用大塑料袋装着的礼物,来到爸爸面前,得意地说:“爸,生日快乐!这是女儿的一点心意,请笑纳!”爸爸惊喜地接过礼物,笑眯眯地拆开了塑料袋。但当爸爸拆开后,他的脸色一下子由“晴天”变成了“乌云”……爸爸大声地质问我:“你哪来这么多钱?是不是拿了别人的钱?明天给我退回去!我不缺衣服穿!”当时我不知所措,捂着双眼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正在这时,隐隐约约地听到敲门声,原来是舅舅来了。他当着爸爸妈妈的面表扬了我,说我长大了,懂事了,自己能挣零用钱了……

就在生日过后的一个月,也刚好是菊花盛开的十月,爸爸在煤矿上出事了!当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全身颤抖,泪水早已噙满了双眼。我只是一个劲儿地大声呼喊着:“爸爸,你醒了吧!女儿还小呢,您还没有穿上女儿给您买的衣服呢!”

我在衣柜里找到了我买给爸爸的那件衣服,亲自给爸爸穿上了。爸爸,您穿着挺合适吧?您放心吧,女儿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您栽的那盆菊花,女儿一定会让它的美丽永远绽放在心里!

简评

内容:本文紧扣题眼“花朵”一词,开掘喻义,由花及人,围绕“我”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一件蓝色的中山服”展开回忆。那件中山服的艰辛得来,让人感受到“我”对父亲真挚的爱;那件中山服起初没能穿在父亲的身上,让人感受到“我”痛彻心扉的遗憾:那件中山服最后被“我”披在父亲冰冷的身上,让人感受到“我”那颗坚强而感恩的心。得15分(满分15分)。

结构:本文以“菊花”为线索,以“中山服”为感情的倾诉点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全文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得14分(满分15分)。

语言:朴实洗练,自然流畅,情感炽烈,真实动人。得14分(满分15分)。

创新:“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中的“花朵”表面看是“菊花”,但其美丽与父亲的形象应有关联,有一定的喻义指向。写作中没有把父亲的形象与“花朵的美丽”联系起来凸现喻义,因而有些脱节。得4分(满分10分)。

总分:内容15分+结构14分+语言14分+创新4分=47分(满分55分)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曹清琼

盈月如盘,高悬夜空,清辉满地。四下里一片宁静。

此时,点一盏油灯,独倚窗边,我翻开史册,扑面而来的是千年记忆的芬芳。扉页间浮现出一个不朽的月明之夜——

高高的屋宇之下,西施伴随着喜庆的乐音,翩翩起舞。精致的木屐、小巧的铃铛、华丽的首饰、飞舞的裙带。无与伦比的装束映衬着这位绝世佳人。皓齿朱唇,和着音乐一张一翕;秀目蛾眉,随着舞姿一皱一舒。灵动的佩环,隐约闪烁着泪渍斑斑;粉色的裙纱,似乎牵动着愁丝缕缕;清脆的铃铛,竟然碰奏出淋漓的凄凉;沉重的木屐,分明踏打出锥心的悲怆。

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你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后人都明白: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越国能东山再起。作为一个美女——其实也是一个战败国的女奴,你心怀国仇家恨,肩负着君王的重托,前往吴国,去完成一项本不该由你负担的使命。所幸的是,你终于成功了。于是,你和你那美丽的名字,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千古佳话。可是有谁知道,在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你曾经独自对月流珠?又有多少个花谢草衰的日子,你将怀乡思归的情愫按在心底?

我还在不停地翻着史册,但思绪却在原地徘徊。抬头凝望,浩瀚的苍穹中泛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边是一片洒满碎银的广袤荒漠……一定神,其间浮现出又一位绝世佳人的美丽倩影。思绪飞扬,我的视线逐渐清晰起来——

月华如练,昭君着一袭水色长裙独立在月色之中。那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清眸如水,黛眉如烟,眉间紧锁着一丝丝哀怨;倩影婆娑,玉指纤纤,轻轻拨动着那断人心肠的琵琶弦。静谧的月夜里,悠长的琵琶声久久回旋,四处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你知道:这一去,春雨般的温润会不复存在,那些熟悉而亲切的故人面孔将渐渐远逝,替代的将是狂风乱沙的侵蚀,是骑着战马、弯弓射雕的日子。但是,你没有后悔!

为了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为了国家能够和平昌盛,你选择了离去。那最后的思乡之泪也变成明星,照亮着你离去的路,守候着这片你深爱着的故土。昭君,多美的名字!不是因为你那如花的笑靥,而是你那柔弱身躯包裹着的博大心怀!

……

透过那柔和的月色,我看见两朵奇葩正在绽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们美丽着我们的记忆,她们是开在我记忆深处的芬芳之花!我则如同一只蜜蜂,趴在花间,深深地嗅着花蕊的芳香,

贪婪地吮吸着滋养灵魂的蜜浆……

简评

内容: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西施和昭君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两个柔弱女子身上所凸显出来的民族大义和牺牲精神,值得人们永远赞颂和铭记。内容具体生动,充满想象力。得15分(满分15分)。

结构:开头渲染环境,由实入虚,以两个如梦如幻的想象式的场景来刻画人物;文尾归结点题,思路清晰,结构井然。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辞藻华美,气韵流畅,情感真挚: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得15分(满分15分)。

创新:本文从精神之美的视角上挖掘两个绝代佳人的独特内涵,主旨显豁,内容丰富。但题材上没有突破。得7分(满分10分)。

总分:内容15分+结构15分+语言15分+创新7分=52分(满分55分)

素材卡片

1曼珠沙华

曼珠沙华,在日本的花语中代表悲伤的回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曼珠沙华,它的花香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想起自己的前世。守护这些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是花妖曼珠,一个是叶妖沙华。他们共同守护了几千年的曼珠沙华,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面。因为开花的时候就没有叶子,有叶子的时候就没有花。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旨意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的花被惹眼的绿叶衬托着,开得格外妖艳。神怪罪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曼珠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间遭受磨难。从那以后,曼珠沙华又叫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

点评既然名曰为花就要开放,要开放就开他个轰轰烈烈,哪怕结局是“万劫不复”,也终究没有玷污“开放在天国的花”的美称。曼珠沙华的传说总能勾人们凄美的回忆。

2与祝福擦肩而过

一个大学高才生渴望富翁爸爸为自己买辆跑车作为毕业礼物,可毕业那天,父亲只送给他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里面是一本书。他生气地朝父亲大叫:“你明明知道我的愿望,却给我一本书!”多年后,他事业有成,却从未回家看过父亲。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大笔遗产,他再次回到父亲的房间,发现当年的那本书。他含泪打开书。从书的背面掉出一把汽车钥匙,那正是他当年梦寐以求的跑车的钥匙。标签上写着他的毕业日期及“款已付清”的字样。

点评父爱深沉,我们做儿女的要懂得用心去体验。否则,我们错过的将不仅仅是祝福,还有一种永远无法追悔的愧疚。那不堪回首的回忆像悲伤的花儿,永远开在我们心灵深处。

3向日葵传递爱心

2009年2月8日,日本神户市绘画教室“太阳之子画室”的约200名学生集体画了一幅充满勇气和希望的巨型向日葵画,准备送往中国四川大地震灾区。日本的孩子们在大幅纸上认真作画,然后将各自画的向日葵贴在长约12米、宽约3米的巨幅纸张上。参加该活动的神户市东滩区小学10岁4年级学生福永佑衣说:“只要能传达‘在给你们加油’的信息就好了,加油!”主办者中岛洋子表示:“图画能超越语言,具有连心的力量。我们希望用艺术向孩子们传达防灾和互相帮助的信息。”

篇5:“记忆”的作文

即使没有到黄昏,没有那一抹金光的漂染,这个阳台依旧是黄颜色的,是那种被岁月践踏了许多次,土黄帝脚印一次又一次被渗进,就像旧得不能再旧泛黄的纸页一样的颜色。它太老了。铁的栏杆不知锈了多少层,又不知被油漆刷了多少层。

阳台的墙上,刻着许多简笔画和许多“藏”字作文。那些简笔画无非是幼儿园时老师教我画的小猪小猫,有很多已被风吹蚀,但稚拙的.轮廓还是依稀可见。因为小猪在幼儿园童话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所以墙上的猪也就多了。但大多数猪是很瘦的。因为我属猪,我就很瘦,所以我想猪都是瘦瘦的。小学生作文

而那“藏”字作文就得追随到小学里了。那是我的字作文可以与张丞相相媲美了。我们班那时有一个字作文写得很工整的女孩儿,老市场夸奖她。但有一点不明白,她作业本上的名字作文都是她妈妈写的。有一天非常有幸,我邀请她和几个同学去我家玩,我们便在阳台上写当时我们认为最难写的字作文――藏。我知道自己的字作文不好看,便不写,灰溜溜地在旁边刻画蚊子,那时,我大概变得如这只蚊子一样渺小了吧。女孩儿很快就写下一个“藏”,非常工整和有力,我羡慕不已。要分别时,她画了一幅牛郎织女图,织女踏着我那只蚊子和牛郎相会。我气得直瞪眼,可有什么用呢?我确实不如她呀!我暗暗发誓,我今后一定要超过她!

阳台上的花草郁郁葱葱,一个花盆旁边有一小堆土,土堆上歪歪斜斜地插着一块牌,什么字作文道不明白,有点像甲骨文,不过心里清楚,这是小时候为一只死在阳台上的蜗牛而建的小小一方墓。虽然那只蜗牛不是我弄死的,但死在我的“地盘”上,我也不忍看它“暴尸荒野”,便学着电视武侠剧中的,把它葬了――虽算不上风光厚葬,还插上一块“甲骨”。作文

篇6:“记忆”的作文

人们总是喜欢新的事物,新的衣服,新的玩具,新的书本。可是当你有了新事物的时候,你真的愿意抛弃那些曾经伴随你成长的东西么?

我有一个美术生朋友,他有一个杯子,在高一就开始用了。那个杯子十分的普通,是一款简约的陶瓷杯,上面只有几道简单的水流装饰,并没有其他图案了。在他的使用和习惯之下,上面逐渐增添了不少色彩。有荷花之类的图案,有三角之类的形状,总之各种复杂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搞得原本挺干净的杯子看起来像是一款新型笔筒一样。

在毕业结束的时候,我想送他一个新的杯子作为留念,问他喜欢什么样子的。可谁知他竟然一口回绝了。他告诉我,这个杯子他用了三年,上面的图案也许并不美丽,也失去了最初的光亮,但是留下来了美好的记忆。每当他画画遇到了难题,他就喜欢一边喝水一边在杯子上画上几笔,然后脑海中不自觉得就会出现灵感。日子久了,也就不舍得把它换掉了,毕竟它也算是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我的脑海不自觉的开始了思索。

人们总是会在自己使用的物品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在本子上写名字,在书籍上做批注……就是这些,将原本流水线生产的,并没有感情色彩的东西自己给平添了几分的色彩,成为了十分私人化的物品。看着那些东西、触碰那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想到曾经的往事,记忆也情不自禁的从脑海深处浮现,有伤心的,有快乐的,有正在为了目标而努力的。

如果把它们更换,哪怕换成崭新的,似乎倒也有些不舍,那份崭新里面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记忆——这大概就是记忆的契约吧。

我不自觉地想起来家里的那一堆没有卖掉的资料。要说把它们当做废纸卖掉的话,也能够有一顿饭钱了。可是每当爷爷想着拿那些以往的课本和笔记卖掉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不舍,并且把它们保存了下来。那上面做着批注,留着自己上课无聊时候画的涂鸦,也许现在它们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甚至变成了没有什么本质作用的东西,但是依旧在我心底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会通过它们看到我曾经的努力,看到我正在为了梦想不断奋斗的日子……

篇7:“记忆”的作文

“花房子”是我们一大家子人的住房,真的就像花儿那般的美丽。“花房子”主要是由竹子和木头建成,窗户上有竹片条编制的镂空图案,里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纸,棕黄的墙壁上有许多竖条的纹理,看上去古典而又柔和。顾名思义,“花房子”里面的花草树木自然很多:菊花、桂花树、栀子花……四季鲜花不断。“花房子”周围的树虽多,却没有将她的正面挡住,从远处看“花房子”犹如一副少女图:青树翠竹自然清新,红色灯笼则带着一丝美艳,依偎在“绿”衣少女的怀抱中,还透出一点羞涩。晚饭后在这里散散步,赏赏花,香气扑鼻而来,真的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

“花房子”的后山是菜园,是果园,也是茶园,以前常见大人们在园里摘来这些东西,数量特别多,似乎又从未曾种过,所以小小的我总认为这里是一片“仙土”,蔬菜、水果、茶叶都是不用种就有的。是一个充满着梦幻与魔力的地方,是一个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地方。

依偎在“花房子”旁边的,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浅,尚未没过膝盖,但还是能捉到一些大小不一的鱼儿和活泼油滑的小虾米。天气热时,把脚伸进去,一股清凉直冲心头,石头早已被水流冲击的很圆滑,小孩赤脚进去也没问题。儿时最刺激的,就是蹲在急流前,任凭水珠乱洒到自己的脸上,身上,尽管全身湿透,少不了大人的责备,但对我们这些顽皮农村孩子来说,这里始终是我们的乐园。第二天,依旧是早晨去山上摘茶叶,中午在水里捉鱼,傍晚踩着高跷和哥哥姐姐们嬉戏……。

更记得有一次,我赤着小脚丫来到大伯复古干净的卧室,木板发出“噔噔”的响声,里面有一架朴素的钢琴,大伯为了逗我,引我拍打着琴键,听着琴键发出的美妙乐音,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大人们在一旁鼓掌、欢笑,整个“花房子”也沉浸在悦耳的旋律中……于是,“花房子”承载了我最纯真的梦。

自从搬入新家后我就很少去过,十一年了,“花房子”会不会变得杂草丛生?泥土做的牛棚有没有被冲垮? 凝视着一张张图片,心中又似乎永远驻落着一个充满欢笑,充满梦幻的“花房子”。

作者:王益婷

指导老师:杨建伟

篇8:“记忆”的作文

记忆, 这个词在我的感觉里是一种已成过去的, 呈零散状, 无法捕捉的状态。群岛, 运用我的抽象思维, 它应该是星星点点、漂浮、不安定。“记忆”和“群岛”这原本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 当它抽象化出来的时候, 竟然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同样是一种散乱无序的分布, 同样给人一种不确定无法抓牢的空虚感。因此, 当“记忆”、“群岛”这两个词同时出现, 并最终体现为《记忆的群岛》这一书名, 它暗中所拥有的那种完美默契的相协性, 即是一种最致命的吸引力, 毫无疑问, 我正是被这股吸引力攫住的。我并不准备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怎样的分析和解读, 而且它本身也没什么可分析和解读的。一本关于冥想、思维流动的书, 它的内容可能与荒诞、晦涩、毫无共性的事情连在一起, 上一段和下一段之间, 甚至这一句和下一句之间, 不存在我们以为非常必要的连续性。因此, 我得承认, 它的确很难读, 而且很难读懂。但我以为这只是作者本人思维运动的痕迹展示, 完全没有必要追求读懂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文字, 清晰地感受到文字背后作者思考以及行文的方式, 并且能使这种方式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启迪。我很惊讶和佩服作者可以将那些散乱得就像沙漠里细小的沙尘一样, 数量庞大但又微小得根本捡拾不起来的一个意念、一次幻想、一种思考, 我是说那种处于人类思维边缘的超脱于我们每天正常的主流意识大脑活动以外的, 天马行空, 毫无章法, 并且近乎精神病态的脑海中一丝一缕的波动, 清晰地捕捉并加以描述, 那需要多么敏锐的感觉, 多么深厚的功力!

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 对保罗·安德鲁的作家身份并不熟知, 但若提及他的另一个身份——建筑师, 随便说出一个他在中国设计的建筑, 便立即不会觉得陌生了。他设计了“海鸥”般展翅欲飞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有“白莲花般美感”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位于长安街的著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前两者我未曾见, 后者倒是在2007年见过, 当时剧院还没有竣工, 沿绕其周围的是长长的蓝色围栏, 我也只是在多次路过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被它巨大的银色弧形穹顶所吸引。观察最仔细的一次, 也只是站在长安街地铁入口的台阶上越过围栏向里张望。那时春天刚刚到来, 建筑基本上已经成形, 就外部来说, 主要的工作大概只是剧院周围广场的修缮布置, 工地上一片杂乱, 到处是翻挖出来的黄色泥土, 仅有的几棵小树顶着稀疏的冠。总之并没有带给我震撼或者惊叹的感觉。我毫不怀疑出自名家的“国家大剧院”一定有其特殊的建筑成就和艺术美感, 但在我这个门外汉的眼里, 也只能得出“恢宏、别致”这类浅显的结论, 如果走进了是否能够得到更多的看法也不得而知。重要的是, 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觉得既然是“中国国家大剧院”, 我更倾向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 至少我自己更喜欢那样。事实上, 我并不是很沉迷这本书, 断断续续地阅读, 有时也在阅读其他的书, 阅读到今日, 其实还没有读完。心情本来也够浮躁, 读这样晦涩艰深的书, 某种程度上说, 实在是一种折磨。但是亦从不后悔买下它, 我在前面说过, 学习作者如何抓住那些飘渺的思维火花比单纯的阅读文字还要有意义得多。严格意义上来说, 这实在不能算是一篇随笔, 我只是通过读一本书的感悟将存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些平常找不到宣泄口的, 区别于我可以轻易描述出的生活琐事, 内容有些深奥让我不好把握的想法顺理成章地牵引出来, 我想这是读一本好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篇9:关于记忆的记忆

意大利学者埃科在其《密涅瓦火柴盒》里提到:我们经常玩一种集体游戏,考验某个人能否在一瞬间迅速回忆起七个小矮人的名字。从我的经验来看,人们通常都能顺利地说出前六个人的名字,偏偏却会在第七个名字上卡壳——至于具体是哪一个名字,则会因人而异。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尝试一种记忆小窍门。你可以将需要记忆的东西与一幅想象的场景联系起来,这样枯燥的名字、数字和知识就都一一归位。这样的记忆小窍门就是在西方源远流长的“记忆术(the art of memory)”。从根本上来说,记忆术是认识浩瀚宇宙的一套工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起源于希腊的记忆术,是一种记忆的“慢跑”训练,对记忆力的精神层面的游戏和锻炼。

■ 记忆的“慢跑”运动

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上,记忆术长期处于隐而未显的位置,对它的研究零星而稀少。英国女学者弗兰西斯•耶茨1966年出版的《记忆的艺术》是第一本系统研究古代记忆术的专著,也是我们了解记忆术最权威的参考书。

在希腊罗马时代附属于人文学科的修辞学。记忆术的鼻祖是希腊抒情诗人、雄辩家西蒙尼戴斯。耶茨说,虽然只有少量作品传世,但是西蒙尼戴斯是希腊最受尊敬的抒情诗人之一。

西蒙尼戴斯生活在历史的转折时代,当时的希腊日益社会化,像《荷马史诗》这样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们更多需要依赖文字记忆。根据希腊字母的特征,西蒙尼戴斯发明了一套辅助记忆工具,称之为“视觉形象记忆法”,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最古老的记忆术。

西蒙尼戴斯的方法是把要记忆的信息编码成生动的视觉形象,而后把它们置于熟悉的地方,比如家里的某个房间或者市政的某个大厅内。西塞罗在《论演说家》中说,西蒙尼戴斯的记忆术因为一次宴会厅天花板倒塌事件而声名远播。

有一天,西蒙尼德参加一场宴会,席间他被叫了出去,就在他离开时,宴会厅的屋顶倒塌,宾主全被压得血肉模糊。事后由于无法辨别谁是谁,难以安葬罹难者,而西蒙尼德通过他的视觉形象记忆法记得每个人坐的位置。

在没有图书馆和电脑的情况下,教师、教士、学者、讼师需要将大量信息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西蒙尼德的记忆术对他们来说非常必要,藉此方法,演说家可以记住长篇演说词,条理、次序、语句都不会紊乱。

西蒙尼戴斯之后,采用记忆术的演说家给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罗马演说家和政治家西塞罗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把记忆信息形象化,置于眼睛可见的宫殿和大厦内,通过这样的方法记住他要演讲的内容。作为最有影响的演说家,西塞罗把希腊的记忆术带进了拉丁世界。在当时,记忆术属于修辞学,而修辞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所以记忆术也就随着修辞学一起沿袭下来,流传千余年。

西塞罗在他的著作《图斯库兰谈话集》中,对记忆进行了深奥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人类的创造能力也许来自记忆。“在我看来,能够激发一系列创造的能力是神圣的,对事物和词语的记忆是什么,什么是创造?再也没有比记忆和创造更能理解神的伟大的了。”

著名的神学家奥古斯丁也是历史上少数思考过记忆问题的思想家。在19岁的时候,奥古斯丁接触到西塞罗的著作《荷滕西斯:哲学的劝勉》,这部作品让他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忏悔录》中,奥古斯丁说来自感知的形象,被储藏在无限巨大的记忆之宫中,“我来到记忆的领地,它那宽广的宫殿,在此难以计数的形象宝藏,通过感觉分门别类地摆放。通过放大、缩小或者变形之后的安置,遗忘就不能把它们吞噬和埋葬。”

■ 中世纪的黄金时代

在中世纪,记忆术被结合进基督教教义里,成为经院哲学体系里的一个分支。从11世纪起,在教会学者的手里得到充分发展,记忆术这种古典世界中的修辞学开始承担起基督教中伦理教化的功能,教会借助记忆术把教义深入到普通大众的内心。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卡米洛(Giulio Camillo)发明的记忆剧场是记忆术发展的一大转折点。卡米洛所选择的摆置记忆形象的地点是剧场,而他所放入的是结构化的一般知识,而不是演讲词、文章里涉及的局部知识。

卡米洛在1550年出版的《剧场要旨》一书中首先阐述了自己的记忆之宫,为了让观众明了,他还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剧场,最先在威尼斯展览,随后在巴黎展出,一时之间轰动欧洲。

卡米洛的“记忆之宫”由49个房间组成,房间由过道走廊相联接。这个“魔幻空间”的房间7排7列,每一级都代表着神圣思想的扩展。每间房间有一扇门或者拱廊,绘有各种图像,内有各种符号和虚拟的居住者。各种记录显示,卡米洛的记忆剧场可以同时允许一两个人进入。进入剧场,只要站在舞台上面向观众,任何人都可以像西塞罗一样流利的演说。

卡米洛将自己设计出的这项成果视作至宝,整个欧洲的君主王公都将其拿来钻研。但是卡米洛的作品也没能保存到17世纪。在《世界剧场》这本书里,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耶茨指出,莎士比亚很多剧作首演的环球剧场,就是受到卡米洛的影响产生的。

文艺复兴时期,在追求包罗万象知识的人文学者的追逐下,记忆术进入了黄金时代。同时,他们还将这种记忆的艺术传到了东方。随着扬帆而来,希望能够将基督教传播至东方大国的传教士,记忆术也一起来到了中国。将记忆术传播到东方的是著名的耶稣会士利玛窦。

在崇尚文化的中国,惊人的记忆力是一种打动中国人的有力工具,利玛窦发现了这一点,便试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95 年,他在南昌当众表演了他的记忆术,利玛窦在信中说:“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一张纸上按照他们选择的任何方式写下大量汉字,它们之间不需要有任何秩序和关联。我将这些汉字读一遍后,就能凭自己的记忆按照他们所写的方式和顺序将这些汉字背出来……为了使他们更加惊奇,我又凭记忆,把这些字从后朝前倒背了一遍。对此,他们全都目瞪口呆,马上就求我同意将形成这种记忆力的神圣法则教授给他们。于是,我的名声便迅速在这些文人学士当中流传开来。说实在的,这种记忆定位体系看起来就像专门为汉字而发明的,因为它确实行之有效,每一个字母都是一个表达意义的形象。”

1956年,利玛窦向中国人传授建立记忆宫殿的方法,其中就有学者徐光启。利玛窦的记忆术,是否帮助中国的学者记住了更多儒家典籍,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据推测,利玛窦很可能鼓励他们构建自己的虚拟宫殿。记忆术鼓励每个人建立自己具有个人特色的记忆之宫。

利玛窦的这套方法不知是否真的帮助了一些人,但它却真的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格式,几个世纪后,知名汉学家史景迁以利玛窦强调的“搭造一座记忆宫殿”的方法,架构了一本利玛窦的传记《利玛窦的记忆之宫》,这本传记有别于一般的编年记事,史景迁让利玛窦的事迹成为精巧的房间、回廊、挂画……

■ 批判记忆术

卡米洛之后,记忆术分成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两大主流,其中思想家布鲁诺(Giordano Bruno) 成了神秘主义记忆术的集大成者。布鲁诺具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对记忆术有强烈的兴趣。法国的亨利三世国王对他公开宣讲的记忆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任用他为皇室神学教师。

布鲁诺设计的记忆体系最复杂,他试图以前人为榜样,使用记忆剧场的概念来理解宗教和宇宙的神秘。布鲁诺的记忆体系,要求实践者在头脑里构造代表宇宙中各种知识的无数形象,就像一条街道,通往秩序井然的世界,从而掌握现实世界。这种雄心勃勃,博闻广识的记忆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

虽然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作为信息载体的书籍成本越来越低,在书籍丰富的世界里,记忆术很快被忽略。而且随着17世纪印刷文化的崛起,布鲁诺死后,他的《记忆术调查(Mnemonic Investigations)》一书慢慢淹没无闻了,以布鲁诺为代表的玄秘的记忆系统也让位给客观的科学知识,终致湮没。

在16、17世纪,盛行的记忆术对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从中世纪带有玄幻色彩的记忆术向近代科学方法的转变并非易事。在文艺复兴后期,学者们对记忆术训练的效果越来越怀疑。

1584年,一场批判的风暴首先从英国刮起,伦敦的清教徒攻击记忆术亵渎上帝,他们认为这种记忆方法导致谬误和淫秽的想法。虽然英国清教徒的攻击轰动一时,但这场持久的战争并非对记忆术唯一的战役,也不是最具毁灭性的攻击。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和其他的人文主义者、欧洲大陆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谴责记忆术,夸大记忆术的负面效应。

为什么从16世纪到20世纪,记忆术的重要性持续下降呢?宗教历史学家约安•库里亚努(Ioan P. Culianu)认为,在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时代,新教徒和保守的天主教徒有共同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消除异教的影响,铲除深深根植在欧洲人头脑中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视觉形象,这恰恰摧毁了需要在头脑内构建形象宫殿的记忆术。

虽然社会的发展于记忆术越来越不利,但是它最终还是融入进17世纪弗兰西斯•培根和勒内•笛卡尔开创的逻辑学中。在17、18世纪,记忆术是训练辩论学的基本技巧。在19世纪,简化的记忆术还被用来训练演说家,传教士布道也常常用到它。

不幸的是,在当前,人类的记忆能力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由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比如电脑,帮助我们保存那些需要记忆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反而变得日趋懒惰了。

篇10:“记忆”的作文

记忆像沙滩上的珍珠,每个人总会将它们珍藏起来,我也一样。在三年级的时候,妈妈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宣布了新的家庭公告,每次最后吃完饭的人必须负责涮碗这一项“光荣”任务。因此,我们家的家人每当主食上桌时就狼吞虎咽,抢着第一个吃完饭,以逃避涮碗的“厄运”。这天,妈妈做了我和爸爸最爱吃的鱼香肉丝和米饭,一家三口,不顾说话交谈,就闷头大吃起来。一时之间,吃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三个勺子在碗里上挑下砍,好不热闹。不一会儿我就吃饱了,剩下爸爸和妈妈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只见爸爸拿起饭碗,一又筷子在嘴边上下摇摆,不断地往嘴里送菜,妈妈也不甘示弱,使出“气吞山河”――拿起了勺子在有如盆一样的大口里进进出出。

两人势均力敌,餐厅里一片“吧唧,吧唧”的嚼饭声和勺子碰到饭碗的“乒乓”声,让人听得胆战心惊。几乎同一时间,爸爸妈妈齐声叫道:“我吃完了!”因此家里暴发了一场家庭官司。妈妈成为原告,爸爸成为被告,我嘛,当然就是法官喽。妈妈怒气冲天地对爸爸喊:‘哼,明明就是我先吃完的!’爸爸不服气:“什么吗,怎么是你先吃完的,明明是我先吃完的,让法官大人来给评评理吧!”于是我来了一次“实地考察”。

结果是爸爸和妈妈都没吃完,因为他们的碗里都还有没吃的碎米。事实证明,这种不拘小节的吃法是不对的也是不健康的,因此,妈妈废除了这一个“家庭法规”。而在那以后,我和爸爸常常会自觉的帮妈妈去洗碗。现在,爸爸去了南方,家里只有我和妈妈在孤零零的吃饭,在这个珍藏的记忆里,我看见了以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

篇11:记忆作文抹不去的记忆800字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微微的雨点打落在我的肩膀上,貌似有一点点的冷,或许是穿的太少了吧!

听,多美呀!叽叽喳喳的,也这么的动听。我站在门前,有一种说不来的兴奋。妈妈告诉我:“花开了,草绿了,哥哥就会回来陪我了。”我一直站在门口等着哥哥的到来,穿着我最喜欢的衣服。好久了,哥哥还没有回来。妈妈说:哥哥不会来了。”我失望的走回了屋里。

第二天,我还是像以往一样的站在门口,可哥哥还是没有回来。

第三天……

第四天……

我在想,哥哥是不是不要我了呢?不会的,哥哥会回来的。

终于有一天,我的同学小诺告诉我说:“我听说了你哥哥的消息。”

我赶忙问:“我哥哥,我哥哥,他,他怎么了?”

诺诺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失落了,她看我这般着急,也不得不告诉我。她说:“我听我的舅妈说的,你哥哥好像在工厂里摔了下来,因为抢救不及时,所以……”

“什么,不,不,不,不可能。哥哥说他会回来的,哥哥不会骗我的。”

“别傻了,你哥哥他已经不在了。”

“不!不!不!”我大声的喊着,希望可以盖过诺诺的声音,让我不再听到哥哥已经离开的事情。

我没有上学,而是马上跑回去问妈妈。“哥哥是不是不会回来了?”

“会的。”

“得了,别骗我了。我都听说了。”

妈妈的脸一下子老了很多,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哥哥他,在工厂摔死了。不过,他还惦记着你,早就给你买了东西还给你写了一封信。”

“信呢?”

“这呢,你看吧。我没有动过。这是他送给你的布娃娃。”

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根本接受不了。我打开信封,里面有哥哥和我小时候的照片。信上说:妹妹,哥哥很想你,但是,为了你能好好读书,哥哥一定会努力赚钱的。相信哥哥。还有,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担心我。

我会的!一定会的。

现在手里还拿着那张已经发黄的照片,上面有我所有的记忆,一份永远都抹不去的记忆。虽然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篇12:记忆作文抹不去的记忆800字

“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他六点钟回来。”

爸爸特别喜欢参观画展,他看了我的画一定会很喜欢,肯定会表扬我。为了让画变得更美,我用数字当作花边在周围写了圈,然后画上了棒棒糖。我等不及了,恨不得让爸爸从公司飞回来看我的画。

六点。六点一刻。爸爸还没有来。我悄悄地从房间里走出来,把画轻轻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大约过去了十分钟,爸爸回来了。妈妈开心地对爸爸兑:“你瞧!这是咱们女儿画的画。”妈妈把手指向茶几上的那张纸,爸爸走上前去,拿起画认认真真地看起来。我把头埋很低上,画上只有棒棒糖、数字、线条我总感觉爸爸看画看了两小时,但是心里却期特着爸爸的表扬:“棒极了”,可是他的行为正好和我想得相反。

“这张画画的糟透了,真是世界最丑的画!听了爸爸的话,我脚下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使我重重地率在了地上。妈妈反驳道:“你怎么可以这么说呢!煊煊还小,她还需要鼓励!”爸爸把画扔到了茶几上。

“我就不明白了,这就是一幅最糕的画!你看看这些数字,写得一点儿都不规范,再看看这些线条,好难看呀!”

“她才刚会写数字,写不了多好!”在他们地争吵中,我悄悄地走进自己的卧室,关上门,坐在床上,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夺眶而出,那种哭是失声痛哭。

几年后,当我再从画册中找到那幅画时,不得不承认爸爸说的话是对的,这张画的确很丑,每一次画完画的时候,妈妈一看就说“美极了!”

篇13:记忆研究的新突破:工作记忆

关键词: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实验范式

一、工作记忆的概念

朱智贤[1]对工作记忆进行如下解释:人作为一种加工系统, 把接受到的外界信息经过模式识别加工处理而放入长时记忆。以后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 由于需要, 长时记忆中的某些信息被调出来, 这些信息便处于活动状态。它们只是暂时得到使用, 用过后再返回长时记忆中。信息处于这种活动的状态, 就叫工作记忆。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有区别的, 短时记忆只是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储存, 而工作记忆不但要对信息进行短时储存, 而且还要进行暂时性加工[2]。最近, Baddeley[3]对工作记忆这个概念进行了更准确的定义:工作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 为知觉、长时记忆及其活动之间提供了一个分界点, 支持了人类的思维活动过程。

从研究内容上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模型的理论研究;二是对认知活动中的行为研究;三是认知神经研究。从地域上来讲, 又分为欧洲传统和北美传统两种研究范式[5]。欧洲传统的代表是Baddeley的多成分工作记忆模型, 它强调把工作记忆分成多种具有独立资源的子系统, 突出视、听两个信息通道的信息加工和储存。欧洲传统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记忆的两个子系统———语音环和视-空模板的研究上, 现在已转向对中枢执行系统和情景缓冲器的研究。而北美传统的工作记忆研究则强调工作记忆的整体性, 突出一般性的资源分配, 注重探讨工作记忆广度的有限性及工作记忆广度与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关系等问题。

二、理论模型及述评

(一) Baddeley的多成分模型。

Baddeley等人将工作记忆分成语音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其中, 中枢执行系统起到了控制作用, 它保证大脑将注意集中在相关信息及加工过程上, 而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负责在复杂任务中的各个不同过程间进行转换;对工作记忆中的内容进行监控等。语音环用于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 在获得言语词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视觉空间模版则对视觉图像信息进行操作, 负责视觉信息的保持和控制[1~3]。然而, 在对工作记忆的研究过程中, 某些实验研究并不能用Baddeley的三系统概念进行解释。如, 在实验中被试只能记住5个左右的不相关的单词, 而却可以记住16个左右有共通之处的单词。在对原有工作记忆模型进行修改的基础上, Baddeley提出了情景缓冲器概念, 作为对三系统概念缺陷的补充。由此, 形成了新的工作记忆模型[9]。

注: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晶态认知系统, 非阴影部分代表液态认知系统。

(二) Cowan的过程嵌套模型。

Cowan认为工作记忆需要的是在长时记忆中对表象进行激活, 而不是对一个独立的记忆系统进行操作。这个模型与Baddeley的多成分模型一些本质的区别在于:一是嵌套加工模型把工作记忆看作长时记忆的一个子系统, 而不是一个专门的暂时储存系统;二是对不同类型刺激的短时储存是在一个共同的存储媒介 (长时记忆) 中进行的, 而不是像三成分模型那样在储存具体材料的子系统中进行;三是除了基于言语的复述之外, 策略性加工也对重新激活已储存的信息起重要作用。嵌套加工模型的基本结构见图2[7]。

从图2可以看出, 嵌套加工模型仅有一个储存基地, 这一储存区就相当于长时记忆系统, 而且它还被假定为对一系列相关特征的表征进行储存 (或称为特征整合) 。信息更容易以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进入这个系统 (也就是工作记忆) 。

(三) 工作记忆的同心圆模型。

同心圆模型指的是Oberauert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工作记忆模型。他在探索“注意焦点”的基础上对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操作划分为3个功能区域。依据与当前认知任务的关系, 把WM信息内容分为3个功能区域:注意焦点 (the focus of attention) 、直接存取区 (the region of direct access) 和长时记忆激活部分 (the activated par of long-term memory) (Oberauer, 2002) 。注意焦点内的信息为当前认知任务直接指向的对象, 具有最高的可存取性 (accessibility) , 该区只能保持1个信息项目或组块;直接存取区的信息为当前认知任务的备选集, 对认知任务而言可直接存取, 该区约能保持4个信息项目或组块, 它们互相影响和干扰;长时记忆激活区的信息是长时记忆暂时被激活的信息表征 (representations) , 与当前认知任务无关, 不受容量限制, 该区信息可在较短时间内提取, 较长时间后会被遗忘或消退。

(四) Lovett, Reder和Lebiere的ACT—R模型。

Lovett等的ACT—R模型则可用于解释大量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数据。该模型把WM资源看成一种注意激活叫做“源激活” (Sotlree activation) 。源激活从当前的注意焦点扩散到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记忆节点, 并保存那些处于可获得状态 (accesible state) 的节点。ACT—R根据产生式规则的激活进行信息加工;当前目标越强烈, 相关信息的激活水平就越高, 信息加工就越迅速准确。该模型认为WM容量的个人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源激活”总量的差异, 用参数W表示。而且这种源激活具有领域普遍性和单一性, 语言和视觉空间信息的源激活基于相同的机制。ACT—R模型强调WM的单一性, 以详细阐明共同结构作为主要任务, 能弥补强调WM多样性的模型的不足[6]。

三、研究方法

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基于各自的理论模型来进行的, 目前已经成熟并运用较广泛的有Baddeldy的多成分模型和Oberauert的同中心圆模型。

(一) Baddeley的多成分模型。

因果研究:双任务范式, 工作记忆的各成分参与各种认知任务的关系研究的基本假设:如果两个任务同时使用某一成分, 那么两个任务的成绩都将不会很理想;如果两个任务同时使用不同成分, 那么两个任务的成绩应该同分别完成两个任务一样好。

双任务范式是工作经验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验范式, 基本程序是同时给被试呈现主任务和次任务或者只呈现主任务, 然后对这两种条件下被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次任务对绩效的影响, 判定工作记忆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10]。

(二) Oberauert的同中心圆模型。

同中心模型实验采用记忆更新任务 (memory updating task) (Oberauer, 2002) 。屏幕上呈现一系列方框, 每个方框包括一个数值, 接下来每次随机选择一个方框呈现算术运算 (如“+3”或“-6”) , 被试根据算术运算更新方框内的数值 (以运算后的数值取代其原来数值) , 同时保持其他方框内数值不变[11]。当所有算术运算完成后, 要求被试输入各方框的最终数值。在实验中, 研究者设置了被更新 (updated) 与不被更新 (not updated) 的方框 (Oberauer, 2002) 。屏幕上呈现两行方框, 这两行方框间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两行方框都被定义为“主动”集, 在接下来算术运算中都可能被更新, 即“主动—主动”条件 (active-active condition) ;二是一行方框被定义为“主动”集, 而另一行方框被定义为“被动”集, 只有“主动”集内方框数值会被更新, 而“被动”集内方框数值保持不变, 被试只需记忆这些数值, 在序列完成后回忆出来, 即“主动—被动”条件 (active-passive condition) 。

该研究区分了WM内容三种不同功能状态:当前被更新的方框、主动集内其他方框和被动集内方框。前两者的差别反映注意焦点和直接存取区之间的差异, 而后两者的差别反映直接存取区和长时记忆激活区之间的差异。即WM信息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注意焦点、直接存取区和长时记忆激活区[8]。

四、结语

模型的提出都是经验主义的产物, 是一种先演绎后归纳, 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实证主义, 即先假设某个模型成立, 由此推导得出一些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和更容易证明的结论, 如果在现实和实验中能够找到这些结论, 那么就说明所假设的模型是正确的合理的。由此看来工作记忆概念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工作记忆是一种资源有限的信息处理系统, 即加工和储存共享一个资源有限的系统。因为所有的实验最能证明的就是工作记忆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其他的什么成分理由并不充分, 这也是各种工作记忆模型成分迥然不同的原因!反观其他记忆理论的模型与短时记忆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在记忆的多重系统里面, 信息由感觉登记经复述进入短时记忆, 而Cowan强调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可通过复述来获得, 这样看来信息经过复述进入了两个记忆系统, 这使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这与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加注意控制模型又有何微妙的关系?两者在编码与存储方面又有何关系, 这些都是以后需深入研究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232

[2] .吴文春, 金志成.工作记忆及其理论模型[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3] .Baddeley A.Working memory: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Nat Rev Neu rosci, 2003, 10:829~39

[4] .郭春彦.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1) :1~7

[5] .Jiang Y, Haxby J V, Martin A, Ungerleider L G, Parasuraman R.Complementary Neural Mechanisms for Tracking Familiar Items in Human Working Memory[J].Science, 2000, 287:643~646

[6] .陈彩琦, 李坚, 刘志华.工作记忆的模型与基本理论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4

[7] .刘惠军, 郭德俊.工作记忆的性质和工作机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8] .滕亿兵, 庾鲜海.工作记忆模型的演变及其对口译等复杂认知活动的作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26)

[9] .Baddley A D, Hitch G J.Developments in the concept of working memory.Neuropsychology, 1994, 8:485~498

[10] .唐惠琳, 刘昌.工作记忆对类比推理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 2006, 4

篇14:在记忆里沉睡的记忆

谨以此文献给小恒,清秋,还有那些三个人一起走过的,正在渐渐褪色的时光。——题记

《西天》里有这么一句话,许多我们念念不忘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念念不忘地忘记了。

很精辟也很经典的一句话。

然而我们的故事,那些属于我,小恒,清秋共同珍藏的时光,是不是也会在某一天被这个世界所遗忘?

日子就像从小恒指间轻轻滑落的烟灰一样匆匆飘落,显得从容而平淡。清秋像一段清新的诗在我与小恒苍老的生活里燃起了新的色彩,而且成为我与小恒共同生命里最初的灿烂。

有清秋的每个日子都是鲜活的,我们能看到阳光在我们身边轻轻跳跃。

我们三个人在周末一起去唱卡拉OK,然后听着彼此变调走味的歌开心地笑。

我们三个人逃掉晚自习在操场上聊天,恶作剧,当查夜的老师过来时又狼狈不堪地流窜。

我们仨喜欢呆在河边看夕阳西下,看漫天灿烂的流云谱出梦的轮廓。

我们仨总是在下雨的傍晚一起跑出去吃麻辣烫,直到花光身上最后一个铜板才罢休。

我和小恒不允许别人欺负清秋,然而,当清秋伤心落泪时,我与小恒却往往束手无策。

遇到别的男生追清秋时,我与小恒只有沉默。

好在那些追清秋的男生没有一个成功的,我与小恒常暗自庆幸。

日子仍在一天一天流逝,但我们谁都没发现,有些东西在慢慢改变着。

青春世界里有活泼明朗的橙色,但也有暧昧浪漫的紫色。时光在清秋的笑容中定格,淤积的心事变成了感情天平上失衡的砝码。

终于,在一个凉风习习的黄昏,小恒与我在河边相互倾吐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感觉到那层隔膜在波光里细微的破碎,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如果不想欺骗伤害自己与别人,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因为清秋并不属于哪一个人,她只属于她自己。她会找到自己的幸福归宿的,而这种归宿不是我与小恒可以给的。

高三毕业后,当我们把这个黄昏讲给清秋听时,她只是笑了笑,说,我们是朋友嘛。的确,后来故事的发展依旧平淡,我找到了我生命中的佩,小恒依然恋着他的婷,而清秋,一直是一个人,没事时总喜欢拉着我和小恒出去玩,讲心事。小恒后来说,我们三个人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友情甚至是爱情,但它始终是一种单纯的感情。

的确,这是一种单纯的可爱的感情,因为单纯而显得可爱。

清秋是我与小恒共同的牵挂,永远都是。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在一起的日子被高考拆的七零八落,小恒去了四川,我走了山西,而清秋留在家乡复读。

我和小恒把所有的故事都留给了清秋,然后去了两个没有故事的城市。

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路,就这么荒芜了。

那些曾经一起留过的泪,就这么风干了。

那些曾经一起唱过的歌,就这么被遗忘了。

随着我与小恒的离去,一切都提前收场了。

我看见梦的残片遗落了一地。

一支悠扬的歌,唱到高潮处却嘎然而止。

曲未终而人已散。

但我仍坚持有一些东西能经历沧海桑田。

当所有的故事与心情都随风老去时,我相信,有三双眼睛,还在梦中某个角落里为那些纯真年代默默守侯。

甘肃省静宁县静宁一中青春文学社

相关链接:

上一篇: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课后题目及答案下一篇:9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