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状调查报告

2024-04-07

大学生诚信状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大学生诚信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调查问卷共设计十个题目。考虑到自己设计题目不够全面、客观,故从网络上摘抄十个题目组成本问卷。问卷分性别、个人对诚信的理解、个人的诚信行为、周围的诚信氛围等方面,基本上具有全面性。问卷发放范围均在校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42份,涉及多所高校,多个专业,同学们也积极配合,问卷结果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来看,本报告所依据信息来源还是可靠、有说服力的,应当能基本上反映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信息分析:从调查数据来看,80%同学对诚信问题很重视;42%认为诚信是“言必行、行必果;”52 %的同学允许特殊情况下有失信行为,可以看出,同学们平时还是比较重视诚信的,诚信在大学生心中有相当分量;在学校是否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中,42 %同学认为仅是考前宣讲形式主义,无实质作用;38%的同学尚不清楚,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所欠缺,尚待加强;95%同学认为诚信度较高依次是家人、朋友、老师,其中家人占69%,说明家人对大学生诚信观念影响较大,可能是幼年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在看到同学作弊时,33%的同学回避、64%的同学气愤并沉默着、3%的同学

希望多人举报,42名同学中佚名举报的仅有1人,看了同学们对诚信尚没有强大的承担的勇气;在第七题中共有83%的同学会为奖学金,拿学分去作弊,一些同学在面对诱惑时,诚信立场不够坚定,在不得不对同学说谎话后,64 %的同学感到愧疚,并设法弥补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72 %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总体情况一般且有50%的同学认为社会大环境有关说明社会上 的有些不诚信行为还是对校园产生了较大冲击。

结论措施:(1)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地诚信问题还是较为关注重视的,当在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诱惑时,立场可能不太坚定,同学们对诚信问题的承担在小范围内还行,拿到大环境承担的勇气还不够,还有待提高,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角色有待加强,总体来说,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较好。

(2)提高诚信度可以从两个总的方面入手:

一、从家庭、朋友、学校多接受有关诚信的熏陶,提升个人诚信意愿;

二、从社会大环境加强诚信建设,为敢于、勇于诚信,想诚信的同学给予榜样或勇气去支持。

愿诚信在大学校园里开花,结果,为社会营造诚信的春天!

P.S总策划:朱亚伟

收集数据:朱强、袁昶杰 撰稿:赵焱锋

统计:努尔艾力、马国云 问卷设计:王盛瑶

篇2:大学生诚信状调查报告

09级经济学 林羽奋

前言: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信用乃立身之本。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的正是与人方面的诚信;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更是将诚信放在了治国的高度。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这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关于诚信的调查活动。

一、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研究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重庆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主要集中在09级

三、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2010年6月9日-2010年6月14日

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大学生们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现阶段大学生们的诚信状况,问卷共有5个问题,如下:

1. 你认为自己在哪些问题上做到诚信最困难?()

A.谎言可以保护自身利益时B.指出他人缺点时C.涉及到自己或他人的隐私问题

D.其他

2. 您对考试作弊的看法是:()

A.别人都在抄自己不抄很吃亏B.社会就这样,大势所趋

C.看别人的两眼还是可以的D.自己做好就行,不管别人

3.你对朋友“诚信”要求的底线是:()

A.凡事言必信,行必果B.对别人如何无所谓,但对自己要讲信用

C.允许其在特殊情况时有失信行为D.无所谓要求,大不了尔虞我诈E.讨厌用“善意的谎言”做借口

4. 您认为您身边值得信赖的朋友的个数(请大家注意“朋友”的真正概念):()

A.没有B.1-3个C.3-5个D.5个以上E.大家都很值得信赖

5. 您认为对您诚信观念形成影响主要因素是:(可多选,但是不能超过3项。如果多选,请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序。)()

A.传统文化中道德观念的影响B.家庭成员的影响C.学校教育的影响D.学校的氛围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E.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介形式的影响F.网络的影响 G.朋友的影响H.法律制约I.社会风气的影响J.所学专业的影响

六、调查结果:

第一题中,选A的42%,B 15%,C 40%,D 3%;第二题中,选A的11%,B 30%,C 26%,D

33%;第三题中,选A的31%,B 5%,C 10%,D 8%,E 46%;第四题中,选A的0%,B 60%,C 19%,D 21%,E 0%;第五题中,选A的10%,B 21%,C 19%,D 7%,E 5%,F 15% ,G 5%,H 8%,I 7%,J 3%。

七、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有70%的同学对诚信问题都是很重视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都应该学习的品质。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觉得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在调查中,多数同学都意识到了这一较为严重的问题,但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能有好的学风,这样更能激励大家在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第二,人际关系淡漠。不少同学都认为值得信赖的朋友不需要太多,而且身边也没有太多这样的朋友。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在不断减少,而增多的往往只是利益主义等一些腐败的思想。

2.主要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三是学风不正。

3、家庭教育乏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

3.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3、通过法制强制规定。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

结语:

篇3:高职学生诚信认知调查分析

1.1 背景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诚信是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 恪守诚信是每位高职学生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体制不健全、行为不规范, 传承了几千年的诚信美德在经济利益面前受到冲击, 出现“诚信危机”,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 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职学生对诚信认知和遵守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进而提出今后对高职诚信教育工作的建议。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护理高职在校学生。

2.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5%。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学生对个人诚信品质的认知调查分析 (见表1~2)

表1数据显示, 从对诚信是否重要的认识上看, 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学生占95%, 仅有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不重要;从能否将诚信作为做人的重要原则来看, 42%的学生能坚持将诚信作为做人的重要准则, 39%的学生基本能做到, 两者合计达81%, 认为不能的学生仅为19%。

表2数据显示, 从如何看待考试作弊问题上看, 79%的学生认为作弊是一种可耻的欺骗行为, 说明学生对学习风气有很高的期望;从对待写论文、写作业的态度上来看, 61%的学生是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独立完成;25%的学生感兴趣就会认真完成, 不感兴趣就会拼凑抄袭;还有14%的学生从网上直接下载, 从中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不容轻视。

对以上数据分析可见, 高职学生多数重视个人诚信品质, 以不讲诚信为耻, 这说明高职学生在思想上承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诚信观念, 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内心有对个人诚信品质相对清醒的认识, 但也不能忽视诚信缺失问题。

3.2 高职学生对就业的认知调查分析 (见表3~5)

表3数据显示, 从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上看, 合计59%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27%的学生认为一般, 只有合计14%的学生对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从对就业竞争优势的认识上看, 合计23%的学生认为竞争优势不强, 47%的学生认为竞争优势一般, 仅有合计30%的学生认为就业竞争有优势, 这说明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表4和表5数据显示, 从对简历的作用上看, 有合计70%的学生认为简历很重要, 其中认为要把简历做好的学生占26%, 认为可以适当修饰的学生占19%, 认为要如实填写的学生占25%, 只有27%的学生认为简历作用一般, 关键看个人实力, 还有3%的学生认为简历不重要。在对修饰简历的看法中, 有17%的学生认为修饰简历现象违背诚信, 11%的学生认为求职简历允许夸张, 72%的学生表示理解这种行为。从求职的最重要素质来看, 只有27%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个人修养与思想道德素质, 有34%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能力, 21%的学生认为是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 合计18%的学生认为是学历文凭、证书与毕业院校;对违约的看法, 有46%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录用应聘者, 有48%的学生表示理解违约行为, 6%的学生对应聘者违约持无所谓态度。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 高职学生普遍认为现今就业形势严峻, 个人就业优势不足, 能否成功就业是挑战自我的大事, 尚需努力, 并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虽然在内心认为诚信重要, 但在涉及切身利益时, 又很难做到诚信, 对待就业诚信有较大包容性。仅有27%的学生认为求职关键在个人实力, 认为应该如实制作简历的学生仅占25%, 在求职竞争中个人修养与道德素质被轻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 在现实面前, 学生对诚信存在表里不一致、知行不统一的现象。

3.3 高职学生对社会诚信现状的认知调查分析 (见表6)

表6数据显示, 认为现今能做到诚信的人数比例在80%以上的学生仅占9%, 在50%~80%的学生占45%, 50%以下的学生占46%;从对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中状况的认知来看, 只有33%的学生认为讲诚信能在社会立足, 并生活得很好, 有54%的学生认为讲诚信能在社会立足, 但生活不会太好, 还有13%的学生认为恪守诚信的人在当今社会根本无法立足, 而且会处处碰壁。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 高职学生对社会诚信的评价是不乐观的, 可以看出诚信危机严重冲击着在校学生, 他们认为诚信得不到应有的弘扬, 社会失信行为长期存在。高职学生对社会诚信如此不乐观的认知, 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反映出在社会转型期, 虽积极倡导诚信, 却无法完全在现实中以此为准绳, 这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

4 高职学生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4.1 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 突出不同主题, 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务求实效, 忌形式主义。如大力宣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开设诚信网站;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社会调查;在教室、橱窗和公共场所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在校园内广泛开展, 还要紧密联系实际, 走向社会, 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细微处入手, 加强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锤炼, 通过社会实践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做出努力[2]。

4.2 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和个人诚信档案

规范在校学生的行为, 呼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建立诚信考评体系和诚信档案, 并将诚信记入人事档案, 在推荐学生就业时将诚信档案和学习档案一起呈送用人单位, 让学生知道不诚信行为将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使学生牢固树立“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的理念, 引起在校学生对个人诚信的关注和重视。

4.3 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形成需要文化底蕴, 诚信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切入点。通过读书活动, 选择部分中外名著中关于修身养性方面的著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 读完后参加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学分, 也可以开设人文素质课, 使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逐步将人文精神内化为良好的个人品质。

4.4 创造一体化诚信教育大环境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 发挥教师、社团群体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运用校园网、布告栏、校园广播、电视等有效手段, 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构建诚信校园环境;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 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从小事做起, 从细微处做起, 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三者之间形成有效沟通联络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体化诚信教育大环境。

摘要:诚信是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改变。通过对高职学生诚信品质认知、社会诚信认知、诚信行为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了解高职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 进而提出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诚信认知,诚信缺失

参考文献

[1]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1) :46-47.

篇4:中职学生诚信培育调查

赣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中职生诚信教育的启示研究”(编号:14115)研究成果

正確分析并准确把握中职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开展中职学生诚信培育的前提。笔者通过对在赣州卫生学校调查数据和访谈材料的汇总分析,得出赣州卫生学校诚信培育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一、赣州卫生学校诚信培育的主要成效

1.形成了一定的诚信培育理念

随着社会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赣州卫生学校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加大了对诚信培育的关注力度,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加强中职生诚信培育,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首先,学校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均为思政专业或心理学专业毕业,能够在德育课教学中很好的开展诚信培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外专家进行诚信品质培养等方面专题讲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通过访谈得知,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都一致认为诚信品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德育课及其他课程教学中应不断渗透。

2.奠定了较好的诚信培育基础。

笔者在对班主任和学生的访谈中得出,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做到以诚相待。问卷调查显示,78%的同学能够在“多数情况下”对同学以诚相待。76%的同学认为家长对自己诚信养成非常重视,74%的同学认为赣州卫生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诚信养成,并对学生的诚信培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提到“当今社会诚信意识出现滑坡现象,你对这个问题这么看”时,76%的学生认为对社会诚信意识加强“有信心”。由此可见,赣州卫生学校奠定了较好的诚信培育基础。

3.养成了良好的诚信习惯

近几年学校的诚信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诚信行为的事例也经常出现。通过访谈得出,在经济交往中,大部分同学能信守承诺,借同学的钱基本都能够及时归还,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归还的也会主动说明原因,得到同学的谅解,有能力时按时归还;对学校图书等公共物品也基本能够及时归还,如果不小心弄丢,会主动说明情况并赔偿损失。

二、赣州卫生学校诚信培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发现,赣州卫生学校学生的诚信品德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和加强的地方还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诚信观念淡薄

从表2反映出,有5%的学生平时并没有注重自己诚信养成,诚信意识淡化。访谈数据反映出,有24%的学生谈到“当今社会诚信意识出现滑坡现象”时,认为提升社会诚信度“信心比较小”;有20%的学生对古今中外诚信的典故知之甚少。更令人担忧的是, 40%的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失信行为“习以为常”,32%的学生表示了“无可奈何”,10%的学生表示遇到失信行为时“不加理睬”。所以,诚信观念并没有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在遇到具体事情时,学生往往依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诚信观念。

2.学习诚信缺失较为普遍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但恰恰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诚信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学习诚信问题上,主要表现在考试舞弊和作业抄袭上。

3.个别同学经济诚信缺失

笔者自入校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个人的工作经历中及对个别班主任进行访谈中得知,也曾有个别学生因为借钱不还引发矛盾。更严重的是借用物品不还现象更为普遍。在对学校图书馆采编流通的老师进行访谈中得知,不能按时归还书籍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年学校的毕业生也存在不能及时归还所借书籍的现象,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经济失信行为曾多次发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说明个别学生已经养成了不诚信的坏习惯,对经济失信不以为然。

三、赣州卫生学校诚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赣州卫生学校诚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环境影响,又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急功近利,也有轻视个人诚信养成,还有制度的缺乏。基于对赣州卫生学校学生诚信状况的分析,得出赣州卫生学校诚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诚信培育制度的缺陷

第一,教育制度的缺陷。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从小到大都把讲德育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往往是“死记硬背”,分数上见分晓,最终没有起到德育育人的作用。小学、中学老师紧紧把德育理论灌输给学生,缺乏适当的引导。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育中,过分强调“一技之长”,重才轻德。

第二,教师诚信的缺失。“学高身正”是对教师的美誉,但当今社会,教师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能够时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教师数量有限。部分教师在学生眼里并没有威信,讲起道理滔滔不绝,做起事来又是另一番景象,故而对教师的教育持有怀疑的态度。

2.中职学校诚信评价机制的欠缺

完善的诚信管理及诚信制度保障诚信道德的实施。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诚信制度,但在我国,诚信评价机制还处在萌芽阶段,由此导致诚信观念在社会上得不到必要的认可,一些值得宣传的践行诚信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把诚信等同于“傻”。另外,一些不守诚信的人却从失信中获得利益,并使失信行为愈演愈烈,甚至严重影响身边的人。学生从小到大,直到进入职业学校,都没有受到评价机制的制约。致使失信者觉得失信后并没有受到惩罚,相反获得了一定的利益,这就使失信者不会就此收手,导致失信行为愈演愈烈。因此通过机制来为“诚信培育”提供保障,是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第一,社会诚信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随之而建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与计划经济时期大相径庭,之前的一系列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已不复存在,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还处在不完善阶段,特别体现在诚信方面,媒体对于社会上失信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信息充斥着正反两方面的评论,这种信息的广泛传播,对于价值观还处在养成阶段的中职生影响巨大。

篇5: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 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枪 手”,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 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

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发布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 污受 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 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

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

1、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领导重视是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首先,要立足高校的职能进一步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的观念,明确加强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抓好诚信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重要的是,高校领导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成为诚信的表率。

2、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认真、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自身在教书、科研、工作、生活中的诚信修养,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

3、青年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拥有更加系统深刻的诚信理论,具备明确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刻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把诚信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系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公益签名活动、诚信征文活动、社会调查、剧社活动等;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统一组织、院系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联合组织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不仅要在校园内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还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走向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有效途径。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规范大学生诚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其次,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建立要形成体系。

3、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篇6: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本文正文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3)6109%的同学认为在家学校目前诚信状态一边,还有14.9%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诚信度差;(4)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坚持“很好,不需要过多的担忧”观点的仅占总数3.3%,认为“一般,只是个别行为”的人数占总数的54.7%,觉得“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实行为”的人占34.3%,觉得“很差,值得担忧”的人占7.7%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6、请假造假

你身边的同学师傅经常拿别的理由搪塞请假的理由?3.9%的人没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经常这么做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二、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首先,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搞笑诚信教育一定要跟紧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优势,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力求提高哦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次,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最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机枪诚信教育。我们在从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他是,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 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篇7: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气工程系072班 王 志 超 070313212 2009年5月25日

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

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求职简历中有一定的修饰可以理解。对于将来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体现了对自己的放松。由此可见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篇二: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 水文(2)班(10203102)

完成人员:张延平(1020310232)、张杨(1020310210)、洪庆仁(1020310229)(1020310228)(1020310213)指导老师:吴小龙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本应具有的发展理念。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次宝贵的人生机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及提出应对策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05月10日

调查对象: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全体同学或者老师。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收回53份,回收率达88.3%,符合标准。

调查人员:共三人(张杨,洪庆仁,陈海涛)。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我们组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3份,其中男生填写29份,女生填写24份。调查问卷共有十二个选择题,一个简答题(具体调查问卷请见附表ⅰ)。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1、7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一般,诚信只是个别行为。

2、4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并且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但是有56﹪的同学却认为自己基本是诚信的人,要看情况而定。

3、关于诚信问题34﹪的同学认为很重视,63﹪的同学认为只是一般关心。

4、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51﹪同学把诚信问题看得比较重,但诚信问题不是决定条件。

5、在关于是否经常对朋友说谎的问题中,82﹪是偶尔,12﹪是经常的,还有33﹪是从不对朋友说谎。6、75﹪的同学都会在平时考试中作弊,45﹪的同学从不作弊,21﹪的同学经常作弊。

7、在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中,94﹪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8、有88﹪的同学认为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社会风气,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自我意识太差。

9、关于学杂费或者贫困补助62﹪的同学会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大肆渲染,33﹪的同学会基本上照实说。10、98.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有必要为每位同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11、5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的论文写作都是引用资料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自己写的。

12、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自律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政府对大学生诚信观方面重视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等。

因此,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这个群体诚信方面较为缺失。我认为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四、原因分析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则。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居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4、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失信现象处处可见,从高官受贿贪污落马,食品问题毒害劳苦百姓,再到学术论文抄袭,招生黑幕等等。大学生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各领域的失信现象间接的导致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扭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受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影响的占大多少数占到92.5%,社会的不良风气,追逐名权功利的思想在危害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

5、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这种原因在大学生中占到75%,在思想与行动中的高度不统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6、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更是百般的溺爱,家长对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缺乏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五、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

1、大力加强大学教师诚信道德教育,使得他们真正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守信的模仿,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每个老师的形象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是十分关键的。要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教师必须第一个站在前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作为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学生,就会真正地把诚信作为自己一门必修课,把自己塑造成诚实守信的当代大学生。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诚信评价制度和相应规范。

首先,要建立道德约束惩罚制度。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学习态度、责任、义务都可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道德说教,以制度化后的具体准则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再次,要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系统,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学校将大学生个人诚信信息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建立档案。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维护它,努力地构建诚实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六、总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朱熹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由此可见,自古而今,诚信始终我们所崇尚所器重的一种珍贵品质。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如今,在生产力的齿轮飞速转动的时代,诚信有时却以种种原因种种方式被我们放在了不易觉察的角落。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保证,我们理应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较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失信现象、失信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七、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诚信乃做人之根基)。2010(6)

2、[期刊文章]-----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之报告。2008(3)

3、[网上书城]-----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2011(12)篇三: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调研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对于作弊行为,50%的学生心理上是认同的,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笔者在与同学座谈时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篇8:大学生诚信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

中国的大学生历来被喻为天之骄子, 能考上大学至少证明学生在知识层面走在同龄人前列, 但道德水平如何却无法通过考试得到答案。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水平到底处于何种状态, 没有统一的认识, 但这些年全国高校屡屡发生的学生投毒、凶杀、代考等事件说明, 高校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极端低下。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突出的影响, 也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对整个社会环境影响最大的部分。不能说诚信代表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部, 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道德水准。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不仅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群体的诚信水平,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 也能体现今后一个时期社会诚信发展趋势,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实践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为保证调查情况的真实性, 我们主要通过匿名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在一个不受任何外在干扰的情况下, 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辅之以对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辅助员、专业教师和院系领导的访谈来对比, 找出共同点, 形成可信的调查结论。调查准备阶段,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与教育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具体要求, 设计调查问卷, 共安排了16个调查项, 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诚信的理解与现实感受、个人面对诚信问题的判断与做法、对解决当前诚信问题的看法等五个方面, 体现了从认知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调查工作一般方法, 对辅导员、教师和院系领导的访谈形式多样, 包括座谈、约稿、电话交流等, 所选人员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 对学生诚信状况变化深有体会, 对如何做好大学诚信教育也有很好的意见。调查问卷和访谈所获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最终形成了较有说服力的调查结论。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针对的主体是湖南高校学生。为提高调查的可靠性, 调查对象选定为省内一、二、三本院校在校本科生, 各年级学生均有参加, 总人数共1 423 人, 其中男生642 人, 女生781 人;一本256人, 二本805 人, 三本362 人;大一701 人, 大二345 人, 大三128 人, 大四249 人。

(一) 问卷逐项分析

(1) 对诚信的理解, 选A言行一致 (859 人) , B不做违法的事 (103 人) , C不做违心的事 (254 人) , D在特殊情况下允许自己有失信行为 (207 人) 。约60% (A项) 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为言行一致, 而约14% (D项) 的学生认为诚信离不开环境, 也就是说要视具体情况下而定, 不能一味强调言行一致。这两项均包含言行一致的内涵, 表明74%以上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是趋同的, 但也有细微差别。

(2) 对撒谎的人比较反感?选A是 (654 人) , B不是 (64 人) , C不清楚 (90 人) , D依情况而定 (615 人) 。本题与对诚信的理解有一定关联, 调查结果与对诚信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约89%的学生 (A、D项) 对撒谎表示反感, 但不排除环境对撒谎的影响。

(3) 您认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吗?选A是 (637 人) , B不是 (88 人) , C不清楚 (75 人) , D依情况而定 (623 人) 。本题表明约88%的学生 (A、D项) 认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但不排除环境的影响。

(4) 您认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情况怎么样:选A很好 (334 人) , B一般 (780 人) , C较差 (226 人) , D很差 (83 人) 。本题反映出学生对当前诚信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约54%的学生 (B项) 认为当前诚信处于一般水平, 约21%的学生 (C、D项) 认为当前诚信状况不好, 表明约75%的学生对当前诚信的总体状况并不十分满意。

(5) 您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吗?选A是 (703) , B基本是, 视具体情况而定 (652 人) , C不是 (68 人) 。本题表明约95%的学生 (A、B项) 认为自己是诚信的, 只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有变化。

(6) 您有过考试作弊吗?选A有过一次 (430人) , B好几次 (407) , C从没有过 (586 人) 。本题表明约58% (A、B项) 的学生有过作弊的经历, 这个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学生诚信情况整体上令人堪忧。

(7) 你们班上有人考试作弊吗?选A每次考试都有 (463 人) , B偶尔会有 (592 人) , C从来没有过 (368 人) 。本题表明约74%的学生认为别人有过作弊经历, 这一比例更说明学生对诚信情况的不满意。

(8) 您对作弊行为感到:选A深恶痛绝, 自己也决不会作弊 (443 人) , B不赞成, 但也不会制止, 是老师的事 (622 人) , C无所谓, 反正现在的考试也没多大意义, 作弊是明智之举, 可以省去记忆无聊内容的时间 (225 人) , D其他 (133 人) 。本题表明, 约59% (B、C项) 的学生对作弊已经习以为常, 更有15% (C项) 的学生把作弊视为正常的行为方式, 只有约30%的学生对作弊表示不满。

(9) 某大学曾因一位教授剽窃论文而将其开除, 您如何看待这事件?选A做法合理, 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 (1 009 人) , B惩罚过分, 一篇论文作假并不代表其学术水平 (295 人) , C没有必要, 不少人都学术作假 (75 人) , D其他 (44 人) 。本题表明, 约91% (A、B项) 学生认为对不诚信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应处理的, 但约20%学生认为 (B项) 在处理方式上要视情而定, 不能太过激。

(10) 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 对您的家境你会:选A如实汇报 (939 人) , B虚报夸张 (121 人) , C基本照实说, 稍微有所改动 (341人) , D其他 (22 人) 。约65%的学生 (A项) 会如实汇报, 约23%的学生会在基本属实的情况下做些改动, 虚报夸张者约8%。

(11) 您认为不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选A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 (807 人) , B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 (209) , C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 (210 人) , D自我意识低 (210) , E其他 (11 人) 。本题为多项选择, 约84%的学生 (A、B、C项) 将诚信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 只有约14 的学生 (D项) 认为是自身主观原因。

(12) 根据您对诚信的理解, 您认同以下哪些观点:选A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今天仍然适用 (1073 人) , B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 但是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 (262人) , C诚信是一种道德约束, 靠个人自觉 (568 人) , D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 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 (415 人) , E其他 (14 人) 。约57%的学生 (A、B项) 认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 约47%的学生认为今天仍然适用, 但约10%的学生 (B项) 认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约24%的学生 (C项) 认为诚信是道德约束, 约17% (D项) 的学生认为诚信既是道德约束也是法律约束。

(13) 您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选A开展宣传教育 (823 人) , B健全个人诚信档案 (739 人) , C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 (501 人) , D加强舆论监督 (542 人) , E进行诚信教育考查, 立足于实践 (422 人) , F其他 (2 份) 。本题为多项选择, A、B、C、D、E项的选择比例为27%, 22%, 16%, 17%, 13%。

(14) 在您心中, 谁的信用度最高?选A家长 (782 人) , B老师 (209) , C朋友 (164 人) , D自己 (314 人) , E其他人 (23 人) 。约52%的学生 (A项) 认为家长是信用度最高的人, 其次分别是自己 (D项) 21%, 教师 (C项) 14%, 朋友 (D项) 10%。

(二) 三类高校问卷选项百分比分析

通过对一、二、三本院校学生答题选项的百分比分析, 体现出的特点是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并不因为院校类别而发生差异, 图1 清晰的表明, 不论哪一类问题, 三类院校学生选项的百分比都较为一致。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 此次调查对象的选择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其所反映的规律带有普遍性, 参考价值较大。

三、调查结论

(1) 对诚信内涵的认识有普遍的共识。学生对诚信的理解绝大多数认为是言行一致, 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表明, 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内涵已经形成共识, 具有相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之所以形成共识,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到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社会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强大;二是中国当前的教育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学生的主体价值观未出现多元化趋势;三是大部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进一步改善, 学生有更好的条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对诚信的认识也较过去更为深刻。

(2) 以自我为中心的诚信评价趋势, 反证出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卷中第4 项, 大学生对当前诚信状况的认识中, 只有25%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诚信状况好, 也就是说多数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不满意。但奇怪的是, 问卷中第5 项, 对自身诚信状况的评价, 约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基本守诚信的人, 假定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客观的, 那么问卷第4 项中多数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满意度应该提高。这说明学生自我评价时并没有客观判断自身的诚信状况, 只是以自我的标准去评价社会和自身的诚信状况。问卷第6、7 项的数据也反映出同样的情况, 对自己是否有过作弊行为的评价, 约42%的学生表示没有作弊, 对别人是否有作弊的评价, 约26%的学生表示没有作弊, 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别人诚信, 并没有认识到社会的诚信实际上首先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3)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问卷1、2、3、11 项中部分学生对与诚信相关问题的认识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部分学生认为诚信离开社会环境,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的原则, 这体现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实用主义倾向,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评价方式, 折射出当前中国个人主义思潮正在抬头。实用主义哲学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种社会思潮, “白猫黑猫论”就是典型代表。这种思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源动力, 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人的其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更注重自身利益考虑, 这对新形式下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4) 大学生守诚信的主观意愿不强, 缺乏担当精神。问卷第11项对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 只有约14%的学生认为与自我意识低有关, 绝大部分学生将原因归结为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 反映出当代学生担当精神的严重缺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的儒家思想正在淡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学生不知道诚信是修身的重要内容, 而修身主要取决于自身而不是其他外在因素, 这可能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尽管中国人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 大批高学历毕业生走上社会, 但人们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却在下降, 修身早以不是人发展的第一需要, 这是导致当前诚信危机的主因。

四、建议

上述调研结论提醒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 当前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醒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为其指出正确的解决途径。

(1)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从目前看来, 不少高校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作用。大部分思政教材以近现代政治理论为主, 缺乏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既然学生对诚信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已有共识, 我们就应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让学生知道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 尤其要加强儒家经典教育力度, 将四书五经作为必读书目, 采取学分制进行考核。

(2) 在高校内推广诚信行为大家参与活动。虽然当前社会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但高校学生总体而言在诚信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为了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师生互动活动, 如针对考试作弊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签署拒绝作弊倡议书, 设置无人监考考场, 让学生在高校内多进行诚信活动实践, 至少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好的诚信记录, 为今后走入社会影响他人做准备。

(3) 树好典型,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这一方法虽然过于老套, 但如果放弃就更达不到效果。高校应该建立贯穿本科四年的诚信教育宣传制度, 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重点的诚信教育宣传, 以学生身边的典型为榜样, 教育学生如何做到诚信。

(4) 健全高校学生诚信状况监督评价制度。此次调研数据表明,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诚信状况有向好的评价趋势, 学生对通过自律提高诚信水平有信心[4]。但我们不能否认仍有一部分学生可能通过自律难以达到应有的诚信水平, 因此引入诚信状况监督评价制度势在必行。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均应纳入监督评价制度的规范之下, 具体而言一是签订学生诚信承诺书, 将大学期间应该遵守的诚信内容列入其中, 让学生知道诚信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二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对照诚信承诺书的内容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价。三是将学生诚信情况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挂钩, 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活动中将学生诚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 淘汰有不良记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2013.

[2]大学·中庸[M].王国轩, 译注.上海:中华书局.2006.

[3]熊元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12.

上一篇:广告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中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