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大学生诚信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日益严峻,令人忧虑。本文通过分析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个人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软硬兼施、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等对策,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建言献策。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一篇:大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

摘 要: 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基础前沿工作。我们应认识到目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表现,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构架,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并认识到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关键词: 高校诚信档案 诚信缺失 档案建立和管理

目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给社会精神以极大冲击,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严重挑战,构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既是人事档案材料的补充,更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基础前沿工作,很多高校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现我就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内容、特点作初步探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它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高校普遍采用了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奖学金、评比先进、入党、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有的学生在这些利益面前就失去了信用,靠作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获得更好等级的奖学金,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表彰。抄袭作业甚至抄袭论文的时有发生。

(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有少数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他们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是他们却把父母给的学费挪作他用,大肆挥霍,并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不交学费,既欺骗家长,又欺骗学校。还有一些大学生弄虚作假,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加上学生生源所在地方政府的某些办事人员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心态,出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给学校特困生的认定更增加了难度。

(三)交往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一些大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做人不真诚,心口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功利思想日趋增长,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动机不纯,虚荣心强;对他人不开诚布公,言行不一致,隐瞒欺骗。

(四)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有效地推销自己,违背诚信,挖空心思编造“辉煌经历”,造假证书,伪造优秀履历,以吸引和打动用人单位。少数大学生缺乏诚信观念,契约意识淡薄,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后,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不辞而别,而且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对于毁约的学生,用人单位最多只能追究他们的经济责任。人走岗位在,为了填补空缺,又必须从头再来,可是时间晚了,毕业生多半已经与别的单位签订了合同,而一旦选中了那些有约在身的,等于挖别人的墙角,新一轮违约由此产生,造成恶性循环。这些违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一方面使自己的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用人计划的完成,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秩序,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再愿意承担起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责任。

二、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诚信问题,我认为,改变目前高校诚信缺失问题应该采取“两手抓”,一手抓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这属于软件范畴,另一手抓大学生诚信考核档案,这属于硬件范畴,也是最能见效的途径,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构架。

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有利补充,既与普通学生档案有联系,又与之有区别,为此,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应侧重包括:1.基本信息:包括大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特长、学生证编号、家庭信息、个人联系方式等。2.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如学费交纳记录、学生承诺书、助学金贷款及还贷情况、获奖学金情况、借阅图书归还记录、勤工助学情况、考试作弊记录等。学生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等,以及参加重要实验、科研论文获奖情况。如有恶意欠费、骗贷及骗取他人钱财或借钱不还的行为等需重点记录。3.实习就业信息: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业绩等状况;在求职过程中向用人单位提供信息真实情况等。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升学、就业、待业等毕业去向信息。

(二)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诚信档案作为一种偏重于学生日常行为的考察,记录大多数为动态数据,将学生诚信档案与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应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的填写应由学生自行填写,辅导员予以审核,审核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诚信的一个审查,初步建立诚信基础档案。2.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动态数据的采集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由辅导员负责采集本系(院)学生诚信信息,并进行填报:对获得奖励、助人为乐、捐款捐物等诚信记录,应及时记录;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由辅导员深入细致地调查核实后,实事求是在学生诚信档案中作记录,做到慎重、细致、公正,并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和反省到自身违背诚信的事实,避免以后在诚信档案中多增加一条不光彩记录。3.毕业时诚信档案的处理。诚信档案是学生在高校入学期间的诚信情况反映,对以后的学习工作起了重要参考作用。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学生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应装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推荐的必备材料之一,供用人单位查询。学校有义务告知学生本人诚信档案的记录情况,如果对记载的内容产生争议,由学生工作部门认真审核并负责协调,对属实的记录坚决予以保留。4.实现电子化管理。由于学生诚信档案为一人一档,数量庞大,内容繁多,如果单纯采取纸质档案卡或档案袋,则无法清楚和及时记录随时发生的动态数据,为此,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辅导员有不同权限的账号进入,更新基本情况和诚信考核数据,既便于档案的及时更新,又便于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用人单位的查询,搭建一个高效、互动的平台。

三、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目前,我们在上海、重庆、云南等地区的高校对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反映得到的积极意义如下。

(一)学生诚信档案可以规范助学贷款管理,防范和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

学生诚信档案是申领助学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和通道,国家教育助学机构及学校通过学生诚信档案可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品德、信用状况等资料进行分析,为助学贷款提供依据,了解发放对象的情况,有效控制助学贷款风险;通过学生诚信档案可以对贷款学生进行全程监管,在出现违法诚信现象的情况下,有权改变发放的贷款,这样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学生诚信档案放入个人档案进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可以此敦促学生还款,避免出现恶意拖欠的情况,使国家助学贷款进入良性循环,使助学贷款能服务于更多的贫困学生。

(二)使高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作为重头戏,是高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出现的种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高校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到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中,一些用人单位面对学生虚假简历、从业后的不诚信行为等,对该校毕业生乃至这所学校的认可度降低,不敢也不愿意引进该校毕业生,导致该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影响高校的招生工作与正常发展。学生诚信档案作为筛选合适人才作依据,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等,形成完整配套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既能让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的真实信息,又让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使用,为毕业生提供比较权威的鉴定材料,成为第二个“身份证明”。这样,毕业生的就业信誉度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更好地推进学校声誉度。用人单位通过档案材料的获取,及时将素质培养方面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可使学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各种人才,形成毕业生爱校护校,用人单位更满意学校毕业生的良性循环链条。

(三)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局限性。

1.目前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遍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相对孤立的工作,在今后如何把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和个人档案、人事制度及社会的整个信用体系紧密联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诚信档案管理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目前现行的法律对信用档案管理还没有规定,在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也没有提及。诚信档案在建立、管理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学生的一些個人隐私,为此带来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由谁来承担?诚信档案记录的情况,是否可以作为发行贷款、经济处罚等的依据,其权威性和真实性由谁来鉴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立法予以明确规定,否则诚信档案就只能是游离于主流档案管理的一种探索。

3.高校诚信档案作为一种高校诚信教育的配套手段并不是万能的,诚信缺失是全社会共同出现的问题,高校诚信档案从管理对象、管理阶段上来说都是有局限性的,期冀于一种手段是相当单薄的,只有在社会各方面建立起诚信的基石,才能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诚信社会。

参考文献:

[1]许勤.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对策[J].甘肃教育,2008,(1).

[2]马凤仙.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之我见[J].兰台世界,2008,(6).

[3]欧阳琳.建立诚信档案搞好助学贷款[J].云南档案,2009,(1).

[4]胡映君.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09,(3).

[4]谢鹏.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求职就业作用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8).

作者:王 琨

第二篇: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建设

摘 要: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日益严峻,令人忧虑。本文通过分析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个人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软硬兼施、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等对策,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是企业立业之本、是政府立信之本,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全球化思想浪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大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面对“诚信”时徘徊迷茫了。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現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在大学考试中,总有一些同学走捷径,致使考试作弊情况屡禁不止。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之间抄作业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同学长时间不归还所借书籍或不能完璧归赵;在学术方面,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或找“枪手”代写,更有甚者伪造与其所写论文相关的数据。殊不知这些行为,不只是自欺欺人,也违背了诚信的原则。

(二)生活方面诚信缺失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同学表里不一,待人不真不诚。在网络交往中,有同学利用虚拟空间的漏洞,发表一些有违社会公德、人情道德的不良信息和视频,利用网络这一交友媒介,骗取别人的金钱、感情。在校园恋爱交往中,有的同学玩弄他人的情感,最终对他人造成生理或者心理上无可挽回的伤害。

(三)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一些同学恶意拖欠学费,利用一些假证件来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更有甚者毕业后不能按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在同学之间,有些同学喜欢占别人小便宜,借他人钱不还;有的同学为了钱,不惜去欺骗父母,供自己享乐;还有部分同学,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去做一些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四)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大学毕业生在制作求职简历时,伪造一些并不属于其自身的奖状或者荣誉证书,以此来夸大自身的能力;在寻求到更好的职位、待遇或者工作不如意时,有同学武断的不履行工作合同,不考虑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客观原因

(一)学生对诚信认识不清,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在诚信的理论认识层面上对诚信持敬重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诚信有足够正确且深入的认识,对诚信的重要性有十分清醒的认知。大部分同学对诚信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规范积累上的,对诚信并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此外,大学生在践行诚信时,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健全,思想还不够独立、坚定,以致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面前,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因素而放下诚信之初心,选择妥协退让。其实,这正是一种以鼠目寸光得今日之利而断明天前景的不理智表现。此外,部分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强、人格不健全等也是造成其诚信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的不良示范作用,家庭教育观念片面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当前严峻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许多父母只追求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此外,一部分家长并不注重自身言谈举止,以致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者思想。在不注重和不注意的双重作用下,孩子的诚信意识就得不到加强,更谈不及提升。

(三)学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制度不健全

学校是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现行教育机制下,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致使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形成很强的诚信意识和习惯。对于大学的诚信教育,一方面学校领导对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水平不高或学校实力薄弱,致使学生们并不能享受到一些有意义、有影响的引导性诚信教育课程。学校不完善的诚信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度不足,一些学生的诚信意识就很难自觉树立,学校中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状况都与诚信体制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班风、系风、校风不正,没有给同学们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也是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四)社会大环境秩序混乱,诚信意识日益淡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与中国优良传统相背驰的思想也顺着全球化的潮流传到了中国,而这些思想被部分国人所接纳并推崇,并出现了一批民族虚无主义者,而大学生也成为此群体中的一份子。这些“新”思想在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诚信随之离他们渐行渐远。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市场化无疑是竞争更激烈了,一些企业为了赢得其在市场中的主动权,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以牺牲普通民众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人们真的是对社会的诚信失望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转变。近几年“碰瓷”事件屡屡被报道,这些无疑不是在考验我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诚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负面的、不诚信的信息,社会整体的诚信度可想而知。这些不诚信的事件也在无形中考量着人与人之间诚信,当然也包括大学生。

三、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建设

(一)个人要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部分大学生的不诚信与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勇于担当。同时,大学生要在这个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严格自律、自觉,坚守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此外,作为大学生要有正确、坚定的是非观,面对是非,要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唯利是图,过于功利。大学生要把诚信作为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准则,只要是自己承诺过的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应身体力行,履行承诺。

(二)家长应认识到自身责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在孩子的面前树立一个是非分明、负责、诚信友善、自觉自律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明白一个只会读死书的学生既不快乐也不健全,只有加强孩子的全面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并有可能拥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拥有个人的一席之地。

(三)学校应软硬兼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通过班风、院风和校风的建设,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学校可采用理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子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所谓理论创新就是采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并进行持续教育,让同学们在对诚信教育的内容感兴趣的同时,也能对诚信有正确、全面、系统的认知;所谓实践,是老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诚信课程实践作业,使学生能真正的从内心和行动上尊奉诚信的原则。学校要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力求建立一个规范、系统、实用的诚信体系。同时,学校在建立诚信体制时,可以向同学们征集意见,一方面可以直接的了解学生们对诚信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诚信体制的宣传,也能为诚信制度的执行奠定一定的群众基础。此外,学校可发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老师或学生,通过他们对诚信的学习和践行,产生一定的示范影响作用,以使其他同学也能在无形中遵循诚信。

(四)社会中各个主体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在诚信建设中,新闻媒体要发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影响大的优点。多报道一些有关诚信或者对社会产生正能量影响的人或事,使大众耳濡目染,牢记诚信。政府一方面要做诚信的表率,要清廉执政,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另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和控制。此外,政府可通过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递到每個人的心中,并针对教育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创新、改革教育体制,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要照顾好他们的“衣食父母”,生产优质健康的放心产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社会责任,让普通消费者对企业家的恶略印象逐渐改观。除此之外,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个人的不诚信行为,都会影响到社会整体风气,因此每个人都应将诚信准则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诚信的缺失非一朝一夕所酿成,也非一人之力所造成,因此诚信的回归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准则,只要每个人都朝着诚信迈进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也就迈进了一大步。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顾维青.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3]冉育彭.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4]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

[5]刘研.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报告[J].读与书(教育教学版),2014,(8).

作者:李佳

第三篇: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摘要]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探索了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葛艳春(1963- ),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唐山 063000)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诚信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继承传统美德,规范道德行为,文明懂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抄袭作业之风比较严重。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的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外出游玩和打电子游戏等,等到要交作业时,这些学生便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上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2.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事情。

3.在求职履历上弄虚作假。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成功几率,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各种作假手段。

4.不如约归还助学贷款。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须抵押,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关怀。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以及学生应该拥有的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但不少贷款的学生却不如约还贷,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二、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二)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

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守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大学生评优、进行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三)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四)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已使校园这一片净土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使校园里的部分大学生变得日益“现实”。功利主义的盛行容易使学生强调眼前的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发展,容易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极端化,甚至不惜侵害他人利益。也使少部分人的学习动机、择业动机、入党动机等蒙上功利主义色彩,使人急功近利,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当前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因此,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深刻明白当自己作弊、抄袭时,早已经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诚信”;同时,要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明礼诚信”的意识教育,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蔚.高校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A].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任俊.正面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2002-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4).

[5]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6]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7]李本亮,陶知翔.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

作者:葛艳春

上一篇:保险研究生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评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