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2024-04-24

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精选8篇)

篇1: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强教智民培沃土

万紫千红总是春

——**镇创教育强镇纪实

广袤的成都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天府之国的腹心,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金**.**区**镇位于**城北,宛如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金**的腹心地带,熠熠生辉。这里,曾是古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3500---5000年前,古蜀的先人们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古蜀文明。位于**镇直属村境内的规模达630亩的鱼凫遗址,便是这段辉煌历史的有力见证!

古蜀先辈们的遗迹早已被历史的风沙湮没,然而先辈们勤劳智慧、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有如滔滔的江安河水,千百年来绵绵不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

今天的**镇幅员面积54.6平方公里,人口5.1万,12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镇内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是西部的花木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勤劳智慧的**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朝着建“生态**、文化**、休闲**、和谐**”的目标不懈前进。

教兴则民智,民智则国强,**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力予以扶持。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民重教,全民受教的思想指导下,**镇加大了教育投入,先后完成了踏水实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验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镇子实验校风貌整治,完成了各村远程教育系统的配置,建成了三个示范性学习型社区。2004年至今,**镇为教育投入达3700余万元。

在大力改善教育硬环境的同时镇政府加强了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成立了镇教委,镇关工委,定期组织活动,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在镇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镇的教育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社会兴起了尊师助教之风。**的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镇现有**实验校、踏水实验校、镇子实验校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村小和 7所幼儿园。在校教职工323人,学生5683人。**镇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实现初中毕业一次性合格率99.8%,升学率达91.8 %。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镇在科教兴镇的战略工程中,首先重视教师的培养。各校在区教育局、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悉心指导下,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赛课、评课、小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师间同伴互助,给教师以专业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在职业道德方面,**各所学校均把师德建设作为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常抓不懈。构筑了完备的师德教育、评价、监督体系,各类师德典型事例不断涌现出来。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落实,**镇的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6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区教学能手、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坛新秀128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率已达39.6 %。教育科研硕果累累,三年来约98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

在社会高速发展,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各校主动迎接挑战,更新自己的育人观念,把德育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首位,紧抓德育传统活动,大胆进行德育创新,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向着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奋进。

**实验学校在扎实学生文化基础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把空洞的说教变为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体能,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在实践中接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踏水实验学校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卵石画为切入点,化平凡为神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同时,将课堂的空间延伸至社会,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社会,为日后服务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镇子实验学校把“健康、安全、有责任心地生活”作为学生的座右铭,在强智的同时引导学生五育并举,自强不息„„

勤劳智慧的**人,创造出了今天繁荣昌盛的新**;而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政府强教育,教育强社会。蓬勃发展的**教育,成为**的人才的孵化器。2004年至今,**成人校已累计举办各类引导性培训198场次,吸引32800人次参加;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20场次,培训人员11800人次。通过培训,使3028人成功就业,扶持了6户专业户,向外输送劳务人员1514人,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的经济发展。

据初步测算,2005年**镇人均收入5315元中,有580余元为接受教育实现就业或从事第二职业产生,教育对**的国民经济贡献率为11.4%,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造社会。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的宏伟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2003年至今,**镇教委在10个村、7个社区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室,为12个村、9个社区配备了远程教育系统,装备图书1.7万册,创建学习型村(社区)12个,学习型家庭521户,成立了18支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队。

在区教育局、镇教委的关心支持下,**实验学校创建了**早教中心,为年轻的父母们传授着科学育儿的知识。

各校纷纷开放了自己的教育资源,为群众的学习、娱乐、体育运动大开方便之门;

每逢节日庆典,学校主动派出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协助村社筹备节目,开展文化活动,并通过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进我家”活动,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延伸至社区,延伸至每一个家庭„„

教育在**这方热土上生长,开花,结果,同时教育也为**的发展注入着新的生机。2004年至2006年,**镇成功引进农业科技,依托花木栽培和大蒜种植、规模养殖,农业集约化生产率达到30%以上;2003至2005年完成工业增长值8504万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16.33%增加到27.52%;GDP由2003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3亿元,连续保持23%的高增长。社会治安稳定,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

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到**考察,专门参观了**的生态农业;2005年陶行知研究会名誉会长方明到踏水实验校剪彩,2006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到**视察教育工作,对**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6年5月,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到“三邑园艺” 培训基地视察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并对**的规划进行了悉心的指导„„

**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也为**的发展描上了绚丽的一笔。

相信在**镇教育远景规划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关心下,**的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有了教育培育的这方沃土,**的的各项事业也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篇2: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38万,境内山川秀丽,古称“天地间秀绝”之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华山”,距今上万年历史的“上山文化”遗址等;交通便利,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和省道蒋义线穿境而过。浦江自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以来,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其民间文化艺术名震中外。浦江“迎会”、竹根雕、麦秆剪贴画、剪纸,堪称是中国民间文化之绝,令人叹为观止。“浦江乱弹”和“板灯龙”还被列为国家首批非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三朝旌表的“江南第一家”郑宅,更是以中国传统的儒家重学兴教风尚,彰显出浦江和谐的人文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在经济创强、社会繁荣的嬗变过程中,特别是“十五”以来,浦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9.25亿元,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5420元。赢得了“水晶之都”、“挂锁之城”、“绗缝家纺名城”之美誉。

在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中,浦江的教育事业以其创新的教育理念、灵活的办学机制、均衡的发展态势和强大的发展后劲,服务浦江经济建设,满足群众教育需求。教育创强,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旋律,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华彩乐章。

教育发展,全民重视是关键

2003年,浦江县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教育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要求各乡镇街道开展调查摸底,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并积极进行整改。2006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浦江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县委决定〔2006〕1号),明确提出了2007年创建省教育强县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创建省教育强县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县创建省教育强县动员大会。县委书记蔡健要求以创强工作为契机,“举全民之力兴教育,为 子孙后代办教育”。县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创强情况,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各乡镇街道也都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创强任务,确保认识、责任、措施、人员、投入“五到位”。

很快地,一个汇聚全县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心声的教育发展热潮开始涌动,兴学治教,实现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的序幕拉开了。

教育发展,经费投入是保障。

解决投入问题,必须走多元化的筹资道路。

早在“九五”初期,浦江县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就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摸索与创新,始终坚持走由政府投入为主体、民间投入为补充、社会各界共同捐资助学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2005年浦江县财政对教育拨款1.46亿,比2004年增长6%;2006年县财政对教育拨款1.60亿,比2005增长9%。近几年来,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均占财政总支出的30%左右。从2006年开始,县财政还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教育装备添置,5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50万元用于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如火如茶。浦阳一小在迁建过程中,城北经济合作社捐资120万元,旧城改造指挥部奉献土地30亩;在筹建黄宅二小时,海塘行政村捐资600余万元,社会捐资30余万元。近三年来,全县用于学校建设和改造资金达2.73亿元,新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已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39.3%以上,完成破旧校舍改造72830平方米。

强大的经费投入,为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发展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下,浦江县布局调整稳步推进,三年来共撤并中小学45所,使小学校均人数从2004年的410人增加到目前的590人,初中从877人增加到966人。标准化学校和教育强镇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浦江中学、浦阳一小等被评为一级省标准化学校,黄宅初中、白马初中和黄宅二小被评定为省二级标准化学校,堂头中学、礼张小学、石宅小学、郑家坞中小、大溪中小被评定为省三级标准化学校。目前,我县所有乡镇均为市级以上教育强镇,其中省教育强镇10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66.67%。全县有省级示范性中小学14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拥有省重点普通高中3所,省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重点综合高中1所。

教育发展,和谐均衡是根本。

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必须抓好均衡发展这个根本!均衡发展,职教、成教、幼教要优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飞速发展,浦江县敏锐地捕捉到了工业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在努力办好普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认真实施“浙江省职业学校六项行动计划”,并以新职技校建设为契机,调整好专业结构,力争把浦江职业教育打造成全省有影响的教育品牌。各乡镇街道、培训基地和机构,结合我县产业经济特点,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浦阳、中余、郑宅成技校的制锁专业技能培训,浦阳、仙华、虞宅、檀溪成技校的水晶制作技能培训,黄宅、浦南、前陈、治平成技校的葡萄栽培与种植技术培训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学前教育是教育之根基。浦江县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解决学前幼儿入园难问题。民办天地幼儿园七年来共投资2000余万元,在城区创办了4所幼儿园,并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民办幼儿教育集团。

均衡发展,管理模式要创新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调整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管理模式要创新。浦江县先后采取了结对帮扶制度和“教育发展联盟”捆绑式考核制度。所有城区学校和省级示范性学校都要结对1-3所农村学校,在此基础上 组建了13个“教育发展联盟”(其中小学7个、初中4个、高中2个),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发展模式。并制定了“教育发展联盟” 捆绑式考核办法,各个教育发展联盟积极开展联盟内部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专题研讨、教育资源共享、干部教师培训、学 生交流结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农村小班化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互动,实现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教育成果的共享。全县每年要选派20多位城区学校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到农村学校或师资相对薄弱学校支教,组织农村学校后备干部、教学骨干到城区联盟学校挂职锻炼和学习。

教育发展,内涵提升是核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质量为本。

浦江教育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战略高度,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管理内涵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校园“三化”工程引导学校不断提加强环境建设,创建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提高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水平。近几年共创建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10所。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比,全县性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运动会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极大丰富了全县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特色学校建设引导学校走品牌发展之路。“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创建目标,引导学校走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之路。浙江大学、华东师大、省教科院等单位的专家频频应邀前来策划和指导,帮助学校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堂头中学的德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实验小学、石宅小学的特色项目表演上了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浦阳一小师生的童话作品在20多种报刊发表,被上海少年报社命名为“全国童话特色学校”;浦阳二小在县运动会上表演千人器乐大合奏,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浦阳三小参加省、市、县各种棋类比赛频频获奖。

课程改革引导广大师生在科学艺术领域不懈探索。在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标准化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设施完备的音乐教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在这里,学生正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学习慢慢成为生活的乐趣,知识在学生手中逐步转化为能力„„。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已经初具县域地方特色。教师在成就学生、成就学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全县涌现出全国模范教 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特级教师4人。省、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教坛新秀19人,县以上名师名校长84人。

在教师的精心哺育和悉心浇灌下,浦江的学子们沐浴着现代教育的和煦阳光,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茁壮成长为祖国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近年来各类教育捷报频传,高考上线数与区域人口万人比一直居金华市前3位。

这是浦江教育几十年快速发展结出的硕果;

这也是浦江教育在创建省教育强县中向人民群众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篇3: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

——杜步镇申报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阳山县的东南部,全镇区域面积152.86平方公里,总人口31130人,下辖8个村委会,镇内交通便利,青连高速道横贯本镇。目前,我镇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有初中生1240人;小学生1339人;幼儿园362人。全镇共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全镇人民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4.4亿元。在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教育综合实力明显进步。2009年,我镇成功创建成为清远市教育强镇。目前,我镇各类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镇政府先后获得“清远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县先进单位”、“ 县综治维稳先进单位”、“ 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了“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

一是教育工作优先考虑。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杜步镇党政领导班子经常参加杜步镇各中小学的开学典礼,给我镇中小学的全体师生送去了亲切的问候,向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致以崇高敬意。

二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镇制订了《杜步镇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把教育发展作为镇、村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学校的中长远发展规划,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现场办公、指导、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

三是教育用地优先考虑。近年来,我镇在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征用土地8671平方米,扩建中心小学运动场及综合楼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学校用地问题,确保了教育用地优先保障。同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规划建设开办了杜步中心幼儿园,确保在我镇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

四是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我镇是发展中的乡镇,经济仍欠发达,但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宁可放弃其它项目的建设,也要把资金转移到教育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8-2010年来,镇投入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做 到逐年增长。2010年以来,我镇开展创强工作,投入了资金超过1000多万元。

(二)各级部门团结协作,狠抓创强工作落实。

自开展创强工作开始,镇党委、政府为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便于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学校及镇七所八站为成员的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制定了《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和《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日程安排表》,并对“创强”工作责任加以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建立镇、部门、村、学校的创强工作网络,全镇各条战线、各村、各校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形成党政、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同时要求创强办积极加强与各方的协调、沟通,凝聚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大力营造创强氛围。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召开创强动员大会,利用平时会议强调创强工作以外,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地宣传“创强”活动,制作大型户外“创强宣传牌”1幅,悬挂横幅15多条,标语10多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校迅通、板报专栏等进行宣传;村、学校分别召开“创强”动员会、座谈会,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四)切实为教师谋福利,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多年来,我镇非常重视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温馨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一是切实做好安居工程。历年来,我镇通过政府主导,各方支持,教师住房已基本解决。二是大力实施奖励机制。按照《杜步镇奖教奖学方案》,我镇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拨出5多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节日慰问教师。三是为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我镇每年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四是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我镇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建设杜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镇每一年教师节都大张旗鼓地表彰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与单位,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五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凡事关民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都邀请各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为教师创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目前,我镇教师当选县人大代表1名,镇人大代表3名,党代表5名。

(五)积极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我镇历届政府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愫,除了积极投入教育经费以外,还积极引导社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倾力支持教育。杜步镇企业家何绍永先生捐资80多万元兴建一栋综合楼及学校地砖的铺设;2011年,我镇通过与澳门街坊协会的积极联系,投入3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栋新教学楼;通过与珠江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宋嘉奇的联系,积极联系到热心团体投入9万多元改造了独树教学点,使到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我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办强办优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 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前几年,我镇有公办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1所,民办幼儿园1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不均衡性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为此,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多次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制定《杜步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把生源少、条件差的“麻雀学校”撤并。按照布局调整方案,2007年撤消丘屋、沙坑、深坑小学,把丘屋、沙坑、深坑小学的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读。2008年秋,湟川、石溪、东江、独树4所村级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中心小学就读;2009年将1所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撤并到杜步中学就读; 2011年秋,山坪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在原丘屋小学(已撤并)创办一所杜步小学中心幼儿园,全镇形成了合理的学校布局,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优化。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促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此,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内部管理时刻关注,切实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要求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强化五种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镇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我镇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和内容,以杜步中学、中心小学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研员作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动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优秀教师等事迹,强化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塑师德,树新风”等教育活动,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另外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其次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镇已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勇挑重担、勤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市级报刊发表论文2篇,获县级奖励论文13篇。全镇教师在教改教研中获县级奖励16人次,市级奖励4人次,省级3人次。

(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我镇为了加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学会”这一目标。同时,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打造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幸福一生奠定基础,我镇要求全镇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与个性特长的培养作出具体的要求。

1、多渠道增强学生德育实效性。

我镇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创新德育的新模式、新思路。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和完善了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镇中小学开展了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各校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邀请他们每学期到学校进行两次以上的法律讲座;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扫墓,“五四”青年节的文艺汇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充分发掘乡土德育素材。我镇在杜步敬老院等地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我镇各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10学,我镇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为95.9 %,小学生为93.2%,小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95.1%,中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89.4%,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狠抓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镇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一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单向、封闭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活力和生机。2010学,我镇小学毕业生语文、数学、英语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1%,89.2%,89.7 %,初中毕业生考试全科合格率为82.7%。多年来,我镇中考成绩均排在全县乡镇初级中学的前茅。

3、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我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努力拓展各种有效的途径,遵循“三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一是“课外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具有专长的学生。中心小学注重开展第二课堂的拓展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我镇各校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注重加强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延伸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 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三是“开展有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各校均建立了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脑操作、劳动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陶冶个人情操,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了个性。四是重视艺术教育,发挥美育功能,注意发展学生特长。中小学各成立有舞蹈队、音乐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普及面广。每年“六一”、“元旦”均举行文艺汇演,艺术教育成绩显著。2008年,我镇小学邓美玲、陈房妹同学参加清远市小学生首届“清实杯”科技知识系列活动之科普征文比赛,荣获三等奖。在阳山举行“聚龙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镇学校的何嘉怡、刘剑欣获优秀奖。

(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幸福和谐杜步

1、幼儿教育发展良好。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镇重视抓好学前教育,目前,我镇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一是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让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我镇按县教育局的布置与要求,组织安排学前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学前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细化管理。我镇切实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精细化。四是聘任专业人才。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我镇聘任了一部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幼儿园,增强了学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五是与阳山县第二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县二 幼骨干教师到杜步中心幼儿园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目前,我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415人,入园人数328人,入学率79%。

2、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一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动员,切实加强“防流控辍”工作,落实各种帮教措施,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二是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镇常抓不懈,把“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各村、学校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做到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三是我镇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法规,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每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优质学位,确保了外来适龄儿童入学,让他们享受同等教育。我镇各校努力树立服务意识,转换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均享受到平等教育,由于措施得当,取得明显效果。全镇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3%,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3、成人教育不断扩大。

我镇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不动摇,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 合、学校教育形式与其他学科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镇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在杜步镇中心小学、石溪村委会设立2个成人教育培训点,开设了计算机、水果种植等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多类型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从业知识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09年以来,我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共1836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的技术素养和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创造经济价值。如养猪、沙糖桔等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在家创业为主打的种养精英,现在杜步镇旱坑村、大路村、东江村、东山村等村都有养猪场、养鸡场;每个村小组柑桔年年丰收,民收入年年增加。

4、社区教育逐步完善。

在创设良好的农村人文环境的同时,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举办图片展览、读书活动及各类竞赛,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村民文化活动。我镇每年利用节假日举行大型篮球赛、象棋赛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老人文化教育活动。全镇各村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开辟了专门的老人活动区域。杜步村、东江村、石溪康西烙等村,建设了文化室、篮球场、老人活动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雅文明的娱乐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我镇各村文化体育 事业快速发展,构建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自开展创强工作以来,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一些薄弱环节:①、村级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③、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我们将按照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思路,通过以下措施改进、完善。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杜步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标准,我们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必达条件已达标,结果为: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6分,发展水平212分,奖励得分0分,合计得分488分,占总分值97.6%,已经达到了省教育强镇的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对我镇进行督导验收。

篇4: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桂东县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她位于湖南东大门,滋养着16万淳朴勤劳的人民。大水坑系盐池南部第一大镇,更是一方人民顶盛,地域丰厚的热土;一个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458.5平方公里。现辖3个居委会,15个村民委员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7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89人。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6元。目前,辖区内共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1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6个。现有289名教职工,4409名在校学生,436名住宿生,89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9名教职工,1593名在校生,304名住宿生,26个教学班;小学170名教职工,2492名在校生,132名住宿生,55个教学班;幼儿园20名教职工,324名入园幼儿,8个教学班。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突显出来,因为教育就是一切的基础。沙田镇秉承由来已久的重教传统,用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非凡手笔,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推出片名】固本强基之路

——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

第一章 教育管理和投入

【画外音】2003年撤乡并镇以来,沙田镇党委、政府登高望远,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实现沙田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党委站在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利益高度,果断的做出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决定。教育强镇创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按照《桂东县创建教育强县强乡镇的实施方案》,围绕创建教育强镇,指标评估体系,沙田镇提出了举全镇之力,建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站所、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成员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创建教育强镇进行过程性的督导检查,健全了镇、校两级建档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照每个单项指标逐条落实,做到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做好各种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档案齐全规范、数据准确,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局面。

【画外音】要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教育强镇,对于我镇来说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但是,镇党委坚持今日出钱财,明日出人才,人才决定未来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学校缺什么,政府补什么的承诺。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对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镇上通过立项,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近四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271.15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57.7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四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新建了盐池四中宿舍楼和餐厅,原盐池二中宿舍楼,镇二小综合楼及维修改造、锅炉安装、四化建设。为了促使我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镇党委、政府就长庆石油搬迁遗留下的办公场所经过多次协商、不懈努力,最终以振兴大水坑教育的诚意感动了他们,成功争取到将长庆石油办公大楼、石油中学改建为桂东县四中、沙田镇学区、幼儿园、二小的修建改造工程。同时,组织村民为各校拉运土方2410立方米;还为一、二小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和报刊杂志,在一、二小和四中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二类标准,新增图书近万册,使全镇的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章 教育发展水平

【画外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桂东县县委、政府,教体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教育工作正视现实、大胆尝试、自主创新,有效发挥了教育行政管理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和调动了教育团队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水坑教育事业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正驶入新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均达到规定标准,2009-2010的幼儿入园率达9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分别达到100%和0,15周岁人口完成率、文盲率分别达到100%和0,17周岁完成率达86.4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和辍学率分别达到97.02%和110.88%和1.6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画外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因此,我镇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开展主题活动,各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安全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感恩父母、报效祖国”等为主题的有益活动,把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沙田镇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胜任教学,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认真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历证、技术资格证或绿色证书的一生两证。把沙田镇优质的粮食基地、友好蔬菜实验基地变为沙田镇中小学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绿色证书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教育课堂资源。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用、一网多用的功能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不同类型的、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年来农村使用技术的推广率分别达到88%、93%、85.7%和85.7%。

第三章 教育信息化及装备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让孩子们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接触信息科技,扩大知识视野,认识和了解社会。我镇通过多渠道筹资为学校增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器材。目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机比分别达到9.26:1和8.92:1,确保了中小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齐了电视机、VCD、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信息教学设备,都能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与中国远程教育宽带网联通,并能通过公网有效利用区、市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容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好的教师、教育投入,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因此,镇上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长培训、优秀师生奖励等工作,全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教师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中小学的校长持证上岗率和参加提高培训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所占比例和课堂质量达标工程达标率以及学历合格率均达100%。【画外音】沙田镇始终坚持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做大量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我镇以“师德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典型事迹,以典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分别召集教师代表、机关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师德建设座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展师表形象,树行业新风”征文演讲比赛,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力推行人才工程。为了能够切实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我镇采取选拔培养、跟踪管理、滚动考核的方式,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以评奖、评优工作为“抓手”,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遇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相继涌现出25名中小学教师获市级“优质课”奖;33名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及全区各类竞赛奖;10人次教师获区、市奖励和荣誉称号;43人次获县级奖励荣誉称号;113篇论文发表或获奖,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篇5: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福田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教育创强春风的吹送下,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风、学风有了明显的转变,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强镇的顺利通过,并不是创强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创强工作的开始,如何发挥先进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如何迎接教育强县、强市的验收?如何在创强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有这些是我校创强后一直思考和行动的问题。下面就创强以来的主要工作简要汇报。

1、在完成教育强镇任务后,在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的基

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我校确定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大教育教研力度,实施“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申请并通过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国家级课题研究和实践基地。

2、3、按教育强县的要求,积极配合县创强办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我们针对创强余留下的问题

认真整改:完善了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的相关设备;加装了两个教学平台;办理了图书室的智能借书卡。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教师人数增加了8人,扩大

和充实了教师队伍。为了加强教研教改力度,本学期我校派出了多人参加了德育工作培训、学科培训、计算机

和实验管理员培训、生本教育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

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

5、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本学校增加了校园保安人员,并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校园设置了平安地图、应急疏

散路线图,并进行了消防、紧急疏散演练;把科学楼栏

杆加高到1.25米。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努力做好校园安全维稳工作。

6、创强以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师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获2010年中考成绩进步奖、校园网站建设叁等奖。有40多位教师获各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有20多位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王新

春老师被评为第四届“惠州市乡村明星教师”,周镜平老

师被评为第二届“惠州市优秀班主任”,有两位老师获广

东省“百名好父亲、好母亲”荣誉称号。学生有30多人

次获各类比赛奖项。

总之,教育创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今后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的教育教学成果。

博罗县福田中学

篇6:宣传片解说稿5.8

片头:

奉献、感恩、爱心、孝善 创新、发展、崛起、跨越

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关爱生命工程风雨拼搏,打造全民健康之路

我们坚持奉献、关爱、感恩的心,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全民健康的稳定持续发展,谱写出新的精彩篇章

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幸福感。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第二届第六次理事会上启动“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关爱生命工程”,原总后卫生部长宣布健康中国行工程启动,彭佩云、顾秀莲、黄洁夫、李宝库、李建华、李家熙、雷志勇、罗冀兰、郑静晨、任殿明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并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名誉主席彭珮云亲临大会,并表达对生命事业的关怀重视和支持,协会的诞生、建设、乃至发展都倾注着心血。正式将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关爱生命工程提上会议及协会日程。

中国生命关爱协会第二届理事长李建华同志及新一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雷志勇宣读“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关爱生命工程”项目决议。雷志勇在致辞中特别指出“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关爱生命工程”将成为继“癌痛关怀百城巡讲”、“把爱心带回家”等公益服务的又一张知名名片,其服务进程中国生命关爱协会将持续关注。大会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公益关爱工程,为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肿瘤临床的治疗率。用3年时间为全国范围2千万以上家庭提供一亿人次健康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们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癌症。

“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公益关爱生命工程将通过对羟基苯丙氨酸尿液检测试剂,采取全民免费赠送方式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计划用两年的时间,筛查人群达到一亿人次,并建立筛查数据库及健康档案。本工程建立的数据及健康档案大数据将对全国范围内省级及省级以上医疗单位免费开放使用。本次项目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联合吉林省健美尤品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省华夏众邦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江西华裕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主办,吉林省健美尤品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省华夏众邦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江西华裕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发展工作委员协办发展协调和指导工程实施。

为积极配合此次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健康中国行·免费肿瘤筛查进万家大型关爱生命工程”活动,吉林省华夏众邦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殿明同志代表三家企业承诺,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共捐赠一亿人份的《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液检测试剂》,并保证所有捐赠产品质量都合格,并协助建立专项检测数据信息库,切实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预健一号使用说明:

1、使用产品内托来做尿杯,取新鲜清洁尿液样本。

2、将安全帽套在安瓿瓶上,在断点处用力向后折断。

3、用尿吸管吸取尿液适量加至安瓿瓶刻度线处。

4、静止停放3-5分钟后,和色卡版进行比对。

启动仪式后,光明网、北京时间、生命时报、中国华侨传媒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联合报道。

结束语:

走好健康之路,享受健康人生

篇7: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采用稿)

1953年,共和国开启了经济建设的新征程,福建省建筑工程局应运而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这家从政府职能部门转变为经济实体的企业,经历了60年的风雨洗礼,成长为叱咤国际市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这就是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

传承篇

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前身是福建省建筑工程局。1953年,福建省建筑工程局挂牌成立,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全省建安企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福建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福建省建筑工程局改制为福建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由职能部门转为经济实体,由行政管理转向生产经营。

1994年,福建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组建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福建建工人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勇闯市场,优质高效建成顺昌水泥厂、福州华能电厂、福州长乐国际航站楼、福州电信枢纽大楼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令人刮目相看。

时任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指出:建筑总公司改制的经验说明由政府部门转为经济实体这条路是行得通的,这是一个范例。

发展篇

福建建工人在成为市场弄潮儿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探索与追求。

1992年,集团旗下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2005年,集团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工程总承包、投资开发、外经外贸三大主业。2010年,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确立建筑业、房地产业、实业投资三大主业,国际工程总承包、国内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工业安装、实业投资、建筑设计与科研及产业化六大板块的总体格局。

福建建工集团拥有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子公司,还设立十多家区域和专业分公司。

总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集团所属企业分别具有30项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机电安装、冶炼工程等施工总承包和钢结构、装修装饰工程等专业承包一级资质,8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等甲级资质。

集团实施“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经营战略,与三一重工、福建投资集团、交通集团、船舶集团、中旅集团、冶金集团、厦工集团、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兴业证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集团先后承建360余项国家和省重点工程,6项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鲁班奖,3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85项工程荣获福建

省优质工程奖。集团亿元以上大项目已占合同总额60%以上。

集团房地产开发市场由香港、北京、南京、重庆、长春、福州、厦门等大城市向肯尼亚拓展;采用BOT模式投资24亿元的漳州招银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12年,福建建工集团实现产值115亿元,营业收入118亿元,利润总额3亿多元,资产总额123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5 倍、32 倍、3倍、12倍。

集团跨入“中国建筑业标杆企业”行列,连续10年入选中国承包商60强,排名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第51位、福建省建筑业总承包30强企业第1位。

福建建工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省建筑行业资质最高、专业结构最齐、经营范围最广、产业链最完整、整体实力最强的领军企业。

创新篇

科技创新是福建建工集团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集团现有员工8500多人,各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4500多人,享受国务院津贴及教授级高工100余人, 高级职称600多人,中级职称1200多人,其中一级建造师300多人,监理、造价、安全以及其它专业工程师230多人。

集团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读字母)应用中心,在全国同行中领先;并与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集团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建筑行业前瞻性技术、国家专利

技术的研发,行业规程和标准的编制,国家、省级工法的制定,城市地铁、轨道交通、钢结构建筑等设计、工艺、技术、设备的科研攻关。

集团所属科研设计单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2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29项,国家级工法7项、省级工法2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3项。主编国家标准规程74项。

集团投资1500万元建立ERP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230个,大大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该项目列入住建部科技项目计划,通过专家组的验收。

海外篇

1981年,福建建工借贷24万美元进军香港。当时英国政府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大做文章,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撤资,福建建工果断签订峻峰花园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对香港发展充满信心的标志性事件,引起轰动,名声大振。

此后,福建建工集团走出国门,进军非洲、东南亚大市场。第一步,通过援外项目与央企合作,借船出海,培养人才,积累经验。第二步,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自主驾船,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第三步,随着实力和品牌的不断提升,扬帆远航,集团进入海外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的快车道。

福建建工国际工程已拓展到肯尼亚、坦桑尼亚、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贝宁、阿联酋、多哥、塞内加尔、菲律宾、老挝、南苏丹、刚果(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俄罗斯、伊朗以及香港、澳门

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道路桥梁、公用建筑、工业设施、房地产开发等领域。集团向海外派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600多人,雇佣所在国员工5000余人。

肯尼亚是福建建工集团海外中心基地和辐射周边的大本营。集团投入8000万美元购置各种大型工程机械1000多台,并建立4个碎石、水泥、沥青和混凝土预制品加工生产基地。内罗毕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基塞沙、C69和C93公路,都是集团施工建设的。肯尼亚A2公路堪称是“东非走廊”。内罗毕-西卡公路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武夷(肯尼亚)广场项目也顺利建成,效益良好。肯尼亚公司已取得公路和桥梁、房屋建筑等10项A级承包商资质。中国武夷公司已成为肯尼亚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之一。

坦桑尼亚是福建建工集团在非洲的重要市场。2013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政府援建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移交仪式,向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交付金钥匙。这个里程碑式的宏大工程就是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承建的。

贝宁是福建建工集团最早进入的国际市场。集团先后建成科托努综合体育场、科托努伊斯兰文化中心、中国驻贝宁大使馆等项目。科托努综合体育场被誉为“西非明珠”。

福建建工集团承建的赤道几内亚巴塔-涅方公路被该国总统誉为“最好、最漂亮公路”。赤道几内亚政府为了奖励福建建工,直接把米坎—涅方道路加固工程交由集团承建。

菲律宾阿里尼道路、老挝国家电视台第三频道等项目建

成使用,扩大了福建建工集团及旗下中国武夷公司在东南亚的影响。

目前,海外市场正在向南苏丹、刚果(布)、越南、俄罗斯、伊朗拓展。南苏丹高教部大楼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碎石加工厂投入使用,总部大楼开工建设;刚果(布)8.1亿元钾肥工程顺利开工;在越南、俄罗斯的安装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2005年到2013年,福建建工集团对外承包工程收入53亿元,利润6亿多元,创汇5亿多美元,海外工程实现净利润已占集团净利润总额的46%,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占福建省52%;并带动建材、设备、生活用品等出口10多亿元。

中国武夷连续20年跻身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6次荣获“国际知名承包商”称号,名列中国“最具创新力走出去企业50强”,成为福建省“走出去”的一支主力军。

展望篇

六十年艰苦创业,众志成城。面对新的发展时期,福建建工集团以更高的视野,向做优做强的目标挺进。拂去60年征尘,福建建工人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规划着“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崭新蓝图。

篇8:幸福里实验小学宣传片解说稿

悠悠古安东,依依盐河畔,钟灵毓秀出栋梁,尊师重教育新人。在涟水这块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土地上,有一颗闪亮的教育新星,它是求学的圣地,成才的沃土,它就是——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幸福里实验小学成立于2011年2月,是一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教育渴求而建立的高标准、现代化的园林式学校。学校原名为涟水县实验小学幸福里校区,2012年9月正式命名为幸福里实验小学。她汲取了省内外学校的文化精髓,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幸福校园文化,是一所现代气息浓厚,人文精神彰显的书香型校园。

一、园林式校园,彰显现代气派

大投入,高起点,高规格,走进幸福里实验小学,一种大气度的开拓创造精神就会深深地把你深深吸引:学校占地100.7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3800余万元,设计班额48个,能容纳2000余名学生就读。学校建筑风格独特,楼群错落有致,体现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的建筑设计理念。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办公区三部分,包括连体的三幢教学楼和一幢行政楼、图书馆、报告厅、及高规格硅PU篮球场、3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等。学校各个楼宇之间由空中走廊贯穿,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沟通的平台。徜徉其中,但见芳草如茵、绿树环绕、蝶桥飞架。春有玉兰、海棠、石榴,沉醉东风;夏有月季、广玉兰、紫薇,满蓄幽凉;秋有丹桂,含英吐蕊;冬有雪松,傲雪欺霜。四季更迭,景色各异,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真是一所花园式学校。

二、高素质队伍,凝聚奋进力量 幸福里实验小学现有教师90人,其中,市、县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县级优秀教师10名、县优秀班主任11名,中高级职称教师等65人,他们是幸福里实验小学的中流砥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幸福里实验小学便拥有这样一个“动车组”。校长陈云宇是具有小中高职称的教学能手,2012年7月,他还被授予“江苏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马荣平、徐蓓、罗鹏程、王斌、薛帆等几位副校长均是学校管理、教学业务的行家,教务主任郎宝堂还是淮安市语文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正是这样的专家型领导班子,带领幸福里实验小学在涟水教育的康庄大道上飞速奔驰。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现代化学校必备的重要条件。在幸福里实验小学,有精心育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名师;有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老同志;也有初涉杏坛、谦虚好学的教育新秀。他们以教书育人为生命,虽呕心沥血,但无怨无悔!

三、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育人圣地,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是必须严格执行。幸福里实验小学实施了人文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出台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制度、方案。完善了《幸福里实验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了校长——副校长——级部主任——备课组长——教师的管理网络,层层深入,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和有针对性,给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

班主任实行每月召开例会制度,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能力与水平。充分利用本校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资源开展班主任能力培训,定期撰写班主任经验小结,为青年班主任的发展搭建平台。

校内成立四级值周制度:“红领巾礼仪岗”值周制度、少先队儿干监督值周制度、教师值周制度、行政领导执周制度,通过四级值周制度增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

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辅之以“情感管理”。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注重情感投入,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让教师充分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每位教师过生日,都会收到学校送上的生日蛋糕;为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学校不定期举行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神聚气,增强了教师的团队精神。

如今的幸福里实验小学,一切工作有章可循。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教代会成员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大计。学校领导励精图治,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

四、以质量立校,扎实推进课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个高水平的教研活动尤为重要。幸福里实验小学积极加强学科组建设。选派教学业务水平高,把握教材准确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各种活动都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既锻炼了学科组长,又凝聚了人心。

有效落实好教学各项常规制度。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力求使教师的备、教、辅、批都能体现课改要求。每次的 单元监测、学校调研,都做到组织严密,过程监控,批改及时,分析到位。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发《读书指导手册》,落实书香校园行动。聘请教师在各年级开设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绘画、电子琴、小主持人、田径、篮球、葫芦丝等特色课程。

五、以文化育人,打造幸福文化

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宜人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处处生机盎然,人人脸上写满阳光。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的滋养和培育。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幸福里实验小学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从构建幸福文化特色入手,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识别系统。(校徽)

寓意深刻的校徽,包含着幸福里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对幸福教育的无限追求。

学校确立了“实施幸福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以“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办学思路并为此而孜孜以求。从“幸福教育”的深刻涵义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向幸福出发”的校训和“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风,旨在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人,用先进的思想指导人。

建校两年以来,幸福里的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县庆祝教师节节目演出,淮安市诗词朗诵活动,淮安市电脑绘画竞赛等大型演出、比赛活动,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不仅被县教育局表彰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行风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综合安全先进单位”、“阳光体育先进单位”、“教学研究先进单位”、“结对帮扶先进单位”,还获得了“淮安市平安校园”、“淮 安市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淮安市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六、尾声

庭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建校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幸福里实验小学接待了无数的参观者,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关心和支持: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有市教研室的教育专家,有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县内的教学业务骨干„„

发展中的幸福里实验小学,蒸蒸日上,气象万千,逐渐壮大。它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跑点上开始了它的征程!它像一匹骏马,奔驰在厚土上!它是一只苍鹰,搏击在高空里!它如一艘远轮,行进在浩波中!

上一篇:美容师升职申请书下一篇:督导工作内容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