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圆圆玉兰花儿开散文

2024-05-02

月儿圆圆玉兰花儿开散文(精选2篇)

篇1:月儿圆圆玉兰花儿开散文

月儿圆圆,玉兰花儿开散文阅读

有情月色皎无垠,

花语弦飞千里心。

万缕思丝皆入扣,

琵琶一曲共君吟。――――题记

毕竟是春了, 陌上的花儿草儿在春风春雨吟唱的春曲中渐渐苏醒,与春阳一同躁动。空气里处处都弥漫着泥土花草的芳香,蝶影蜂踪随处可现,就连清寂了一冬的老宅深院也暖意融融,春声悄起、春色暗涌。那双早已安巢于檐下的紫燕飞来飞去的忙叫个不停,似乎每天都从城郭内外衔来新的春信儿向主人报送:小桥边的杏花儿白啦,岸上的柳丝绿啦,巷口的芭蕉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巷子里有谁家的迎春藤爬出了墙外.....

或许自己生性骨子里就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吧,关于那些花花草草、蜂蜂蝶蝶的事情我不并是十分欢喜,就是见了,也只是路过而已,很少为之驻足,即便稍作停留,那入了眼的风景也未必能够入心。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匆匆行走在红尘路上,同样会遇见很多人,但能够使自己一见倾心的又有几个呢?能够灵犀相通、相知互守的就更少了。

可我对院子里的那树白玉兰却情有独钟,喜欢她的洁雅,喜欢她的宁静。你看她在这喧闹的春天里仍是一副极为淡然的样子,不急不缓,不张不扬的举起一朵朵嫩绿的花苞,含着幽香,静待绽放。而我倒是有一点着急了,每天都要去仔细地瞧上几眼。

一枚新月挂在天边,弯弯的,如钩,它钩起了谁的心事?是谁说过,天上每逢月圆日,人间就会有一次花好时。是啊!城外的杏花白了,桃花红了,巷子里的迎春藤也爬满了白墙内外,唯独不见我庭院的玉兰花儿张开洁白的“蝶翼”,我的玉兰,真的是要等到月儿圆圆时才肯开放吗?

燕子们仍是每天不知疲倦的忙碌着,就是到了傍晚还在檐下唧唧哝哝的叫着,它们也是与主人一样期待着月儿圆圆,玉兰花儿开吧?

我原本就是个喜欢看月亮的人,遇见好看的月色很少轻易错过,我想,喜欢安静的人大多应该是如此吧。譬如冬夜,暖一壶香茶,隔窗与月对坐,将茶饮至无色无味时,那咫尺近眼前的冰轮也被我依依不舍的目光送向了遥遥高天,只剩下点点寒星挂在窗前;或是漫步夏夜荷塘时,常常禁不住想,我要是条小鱼儿该多好,每晚可以自由自在地畅享水底的天空,与月相吻,与星相拥,栖着静水莲香入梦;又或是中秋朗月下,红酒一盏,浅酌慢品,在子瞻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中感受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昨儿十五,柔风细雨缠绵了一夜,自然不见了我美丽的月。而雨后初霁,玉兰吐芳蕊,长空展碧颜。那圆圆的月儿,无声的从东山山巅移至庭院的树顶,把枝头上悄然绽放的玉兰花儿映照得格外清雅灵洁。此时,星空静美,月色澄明,惠风柔展,暗香微送。

爱极了这样的夜晚,爱极了这般的空灵与恬静。因为它的深邃浩远可以使人遐想无边,就像心神无羁的少年,恣意地幻想天马行空的梦。它些许的寂寥也可以使人忆波翻澜,就像整日里絮絮叨叨的外婆,偶尔把陈年旧事尽情地折腾一番,哭笑掺杂、悲喜俱来,只为图个倾泄后心里的畅快。它的宁静还可以使人什么都不去想,就像奶饱了的婴儿一样,嗅着自己嘴边的乳香,自由自在地呼吸,陶醉着精致的`安谧。

站在芳树下,仰望枝外如洗的夜空,只见那圆圆的月儿,皎洁如玉、温润圆满、平和安宁,若某人的脸庞,不,更像他的心灵,皎美的让人迷恋、让人崇敬,崇敬得有些不忍靠近,而又因为迷恋它的美,更不想远离。于是,我对着月儿,择一恰到好处的距离来静静的欣赏、细细的品读,欣赏它皎照无边的皓美,品读它悠远的情怀中深沉的内涵以及月光下每一处美丽的风景。殊不知,我与那月儿之间,实际上只隔着一枝花影。

知意的风儿轻轻地卷起阵阵花香,直送到我面前。轻拢薄袖,怀抱琵琶,欲将一缕花香入琴,却不料,那芳枝上的月儿竟自挂不住,随着花香一同被拢入了怀中,当然,落入弦上的不只是皎月兰香,还有那枝朦胧的花影。

一曲《我如兰,君如月》瞬间在指尖上如水溢动,一遍,又一遍,再一遍,流淌着澹澹的而又汩汩不绝的思念。君可知道,无论历经多少时光转换,你永远都是我心空里那弯最圆美的皎月。

蝶与花的恋情太浪漫,风与雨的故事太缠绵,浪漫缠绵后的结局又太凄惨。落落红尘,婆娑大千,能遇上心灵宛如天上月一样清澈皎洁的人知你、懂你 ,爱护你,即便不能拥有,也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应该感谢上天的垂青。只要心中有爱,只要灵犀相通,两魂就会相融,何须缠缠绵绵,何须你侬我侬?若相逢,只要给彼此一个会心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胜过天上人间一切的情意。

你说过,我就是那树玉兰花儿,只有在最美的月色下最美时分才会开放。

今夜,月儿圆了,玉兰花儿开了。今夜,月色很美,如你一样,美的清绝,美的倾城。

花儿依旧很安静,月儿依旧是无声,而脉脉花香、脉脉清辉交织潆绕着,丝丝缕缕都是人间最纯真、最清澈的温情。我把这万缕情丝皆扣入弦中,琵琶声声,声声向长空。此刻,那千里之外的人啊,你可否感受到我这如玉兰花儿澹然而又深切的情意呢?

篇2:月儿圆圆玉兰花儿开散文

今夜,一轮金黄的圆月高挂苍穹。如水的月光泻下来,是那样的美不胜收。我想起一个人,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那女子面带微笑款款移步而来,那女子是我曾经工作上的好同事。

――――题记

时光倒流回1993年5月13日,那

一天,是我借调到上海电视台总编室工作的第三天。

当时的总编室编制三人。清一色的娘子军。总编因为兼职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通常大多数情况,只有我和常务副总编辑两个人在办公室搭档共事。这个常务副总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兼同事。她叫晓芳。年龄长我三岁,但是在外人眼里看起来,我倒像是她的姐姐。所以,在外面,她叫我姐,独自无人的时候,我叫她姐。我们一起在上海电视台共事了整整三年。

我那时在上海台分管法制报道宣传、突发事件专题策划制作、电视散文节目审核;晓芳姐负责电视台全盘事物,虽然是常务副总,身上肩负的担子却是总编兼台长的工作。

我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做事不太拘泥于小节,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而晓芳姐则是一个十分细心认真的人,我们俩刚好在性格上可以互补。

上海人喜欢吃甜食,什么菜都讲究一个“甜”字,而我天生的厌恶甜食,故此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太适应上海的生活。为了很好的照顾我,晓芳姐没少花心思。在上海工作的头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我是在她家搭伙吃饭的。他老公是地道的上海本地人,每餐饭都是非甜不吃。怎么办呢?她只好尽量的在菜肴上适当放点白糖,其他方面与我喜欢的湘菜为主。这样,既考虑尊重了爱人的意愿,同时对我也是莫大的无微不至的细心周到的精心照顾。在她家居住的时间长了,慢慢的我开始习惯了菜肴里有“甜”的味道。及至后来喜欢上了吃“甜”食,以至于我结束三年借调期回到武汉的时候非甜不吃。(这是后话,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精心关照,晓芳姐给我的最大帮助还是工作与文学。我在大学里读的是新闻写作与播音主持专业。这个专业与文学有一定的共通性,但细分起来,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比如,之前的我只写作新闻稿件,若说与文学沾边的话,那就是写作报告文学的时候,需要一些散文化的风格与味道。为此,到上海台分管电视散文栏目的制作与审核,我没少吃苦头。为此,晓芳姐总是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给我授课充电一边接过我担负的担子,让我在旁边先做一个实习生。直到三个月以后我开始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她才放心将之前担负的担子重新移交给我。确切的说,我涉入文学喜欢文学到慢慢的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有所收获,这一切,都与姐姐在我身上长时间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分不开。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回到武汉不久,我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时候,姐姐专门从百忙的工作时间中挤出时间给我发来恭喜的贺电――虹,欣闻你加入中国作协,我心里为你感到特别的高兴。

电视台既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也是一个对政治对新闻高度敏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要想好好的生存发展,除了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一定的政治觉悟,尤其需要一个灵敏的新闻嗅觉。业内人都知道,电视台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也好,人物通讯也好,或者是电视散文栏目和专题节目的制作,都与平面纸媒、网络媒体以及文学刊物有很大的差别。标题的制作、唯美语言的叙述表达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去上海电视台之前,我在湖北电视台做过三年的新闻部文字记者、做过六年的栏目主持人、在副总编辑的岗位上也历练了三年。应该说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可是到了同是省级的上海电视台工作以后,我却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上海台的要求更严格。从上到小,同事之间有着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意识超前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的激励后进超越先进,上海台鼓励全体员工不分栏目设置的跨栏目竞争。各栏目记者之间的`新闻竞争意识尤其强烈。所以说,在上海台工作你必须在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的情况下,有着超越常人的灵敏嗅觉。

为了让我更好的适应工作转换的新环境,晓芳姐花尽了心思。处处鞭策鼓励我的同时,她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给我讲述需要注意的事项。哪个栏目的设置需要怎么改进,哪个协调的项目需要跟进,哪个方向的运作需要团队之间默契的合作与事前的沟通交流,事无巨细的一一给我做了交代。

8月非洲坦桑尼亚共和国国家电视台来上海台访问工作期间,我所负责的团队承担了一个叫“跨越时空”的专题节目制作。安排好所有的细节以后,我才发现台里所有的记者与主持人除我之外都不会使用坦桑尼亚语言。下午就要进行节目制作了,去别省的电视台临时抽调懂语言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已经在时间上来不及了,而本地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中,懂语言的不是播音主持专业,这条寻求外援的道路基本上被卡死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焦急的问自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白白浪费30分钟的宝贵时间却想不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正准备向晓芳姐汇报求助的时候,她打来了电话――虹,着急了吧?台里的情况我都知道。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只有你这个副总编辑亲自担纲节目主持人了。

我在南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是自学了坦桑尼亚语,而且当时的成绩也不错。只是,这么多年没有使用过坦桑尼亚语了,我心里真没有底。再说,我不做节目主持人也有一定的年头了,怕把握不好搞炸了,无法给你和台里交差啊。我忧心忡忡不无焦虑的在电话中向晓芳姐诉说着心中的担忧。

姐相信你。你曾经是湖北电视台金话筒的获得者,虽然不再从事主持人有一定的年头了,但基本功尚在,别无选择的背水一战反而可以化压力为动力的。再说了,天塌下来有姐给你顶着呢,侬都不怕,阿拉害怕啥呢?

也许是晓芳姐的大胆鼓励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也许是晓芳姐的激将法激励起了我潜伏在心里不服输的斗志,没有退路可走的我在忐忑不安中重新拿起了久已不用已经变得生疏的话筒。

“跨越时空”是一档一问一答的语言类专访节目。时长2个半小时。超越了我之前在南大求学时和坦桑尼亚同学对话90分钟的语言交流极限。但作为曾经的主持人,我知道我此刻需要的是冷静沉着与理智,我绝不能将心中的恐慌表露出来。我需要一种强大的定力作为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

硬着头皮、面带微笑的走进演播间,我与到场的嘉宾――尊敬的阿里・基乌拉・姆克瓦瓦先生做起了节目互动。姆克瓦瓦先生是坦桑尼亚电视台优秀的栏目导演之一。也是一个性格上开朗大方的好好先生,精通包括中文在内的7个国家语言。他明亮的大眼睛似乎看出了我内心的恐慌。于是,在节目流畅交流30分钟以后,他开始用流利的中文友好的问我――尊敬的阿虹女士,我喜欢你们国家的语言,我们可以改用中文进行交流吗?我当然知道这是姆克瓦瓦先生对我善意友好的帮助。内心里对他满是深深的感激。没有想到姆克瓦瓦先生还精通与喜欢我们国家的中文,这当然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啊。我充满感激的回应着姆克瓦瓦先生的热情友好。

改用中文交流的专访节目对我有了莫大的帮助,访谈进行得非常开心与顺畅。不知不觉间,短短的2个半小时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又到了和姆克瓦瓦先生说再见的时候了。握着这位异国同行的手,用中文友好礼貌的互道珍重的时候,有滴泪悄然落下。这泪里有感激也有喜悦。

走出演播间,早已等候在此的晓芳姐紧紧拥抱着我,我们俩就那样久久地拥抱着。我幸福的泪花再次伴随着姐的拥抱潸然而下。也不知过了多久,晓芳姐轻轻推开了我:今晚的夜色很美,你瞧,月亮好圆,我们出去走走吧。

今晚的月亮真的好圆、好圆,挂在树梢的上方,金黄的月光泻下满地银辉,唯美、大气。

没过多久,我圆满的结束了上海电视台的借调生活,回到了湖北电视台。生活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位曾经无私真心帮过我的上海姐姐,曾经无微不至的照顾过我的晓芳姐姐,曾经用真情鼓励过我的可爱姐姐。

上一篇:英语读写整合的高效性下一篇:包含一日的成语32个